粒状物:物质新态?
“娜乌西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粒状物:物质新态?,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粒状物:物质新态?,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粒状物:物质新态?
粒状物:物质新态?
我们的周围有着大量的分离粒子密集团块组成的粒状物质.在一些行业里,例如原材料加工、制药及食品加工,粒状物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粒状物看起来简单,却显示了很多至今还未深人了解的复杂特性.粒状物的性质有时像固体,有时像液体,有时像密集的气体,而且常常同时呈现出这些物质的所有性态.
作 者:李晓眉 作者单位: 刊 名:现代科技译丛 ISTIC英文刊名: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篇2:正反态物质及新宇宙模型研究的论文
正反态物质及新宇宙模型研究的论文
我们知道,在著名的Dirac方程中,出现了负能态。一时期有人建议将它强行抛弃。但是,后来发现,有两条基本理由反对抛弃负能态。第一条理由是理论物理上的。即由Dirac方程得出,开始时处于正能态的体系有诱导跃迁到负能态的几率,因此,若抛弃负能态,会出现矛盾;第二条理由是数学上的,即抛弃负能态会导致波函数集合不完备,而任意函数无法表示为一个不完备的函数集展开式。
因此,负能态是必要的,负能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是客观存在。
从时空点1到时空点2的相对论情况下的传播子
可以看出,t2时刻x2处的波函数是由二相项决定的,头一项是来自早些时候的正能态的贡献,而第二项来自迟些时侯的负能态的贡献。
这说明,正能态与负能态是紧密相关的,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运动状态。
下面我们考虑宇宙力的问题:
我们考虑相对论情况下的万有引力定律为:
再考虑量子测不准原理有:
当△r〈△rc或△t<△tc;即物质的活动空间足够小或物质的存在时间足够短,则其内部物质力将由正值变为负值,即万有引力将变为万有斥力;也就是说,此时,时空进入反时空,物质成为反物质,这也是就是宏观内看不到反物质的根本原因。但可以说,反物质(即反宇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同样,若把我们目前的宇宙初期定义为r0=0或t0=0时,(r为宇宙半径,t为宇宙时)则有:
当r :AB—O—DC区(即环内双喇叭区)构成虚时空(反态),它是高能态区,能量为负值,空间曲率为负值,满足罗氏几何性质;AB—FE—DC区(即球外表面)构成实时空,它相对于虚时空为低能态,能量为正,空间曲率为正,满足黎氏几何性质。虚时空中不存在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因果律也不再成立。用数学言语言说,即罗氏空间里,过直线外一点,可做无数条直线不与该直线相交;在黎氏空间中,过直线外一点的所有直线都与该直线相交。AB,DC构成视界环。。从外部看,DC环构成白洞,AB构成黑洞,黑洞与白洞通过O段相连通。 现在,假设一物质以恒定速率由O处开始向下旋转,当旋过DC时,时间反转,由负变正,手性翻转,反态物质变为正态物质,继续旋至AB时,时间,手性再次翻转,时间由正又变为负,物质态又变为反物质态。因此,上述过程可以说成一电子_正电子对在CD处产生,并沿时间正向运行至AB处湮灭。另外,同样也可以说,有一粒子从CD处起经EF运动至AB处,在这一段中,粒子显负电性;当粒子从AB经O点逆时间旋至CD处时,在这一段中粒子显正电性。 如果我们沿中线切开模型,从横断面看一侧,如图2。则物质由O经内侧至D,再经外侧F至B,再经内侧至O点的过程,可看成是经O-D-F-B的过程,这类似粒子在时空图中做匀速运动。如果把这一过程投影在空间轴上,则这一过程又形成一个简谐振动过程。假设规定空间轴由模型外部指向内部为正,则图2中粒子运动在空间轴上的投影,在D-F-B段,力为正,以引力为主;在B-O-D阶段,力为负,以斥力为主。粒子在时空图中B、D点上的运动速度在空间轴上的投影,其速率最大,方向相反,而加速度为零。在O、F点处运动速度在空间轴上投影速度为零,但加速度绝对值最大,且符号相反。如果把上述过程投影在二维空间平面上(图3),则可见,宇宙初期为超光速加速膨胀,以斥力为主,为罗氏空间,空间曲率为负,为负能态区;当膨胀到一定尺度(r=rc或t=tc)时,宇宙开始低光速减速膨胀,此时以引力为主,为黎曼空间,空间曲率为正,为正能态区。由于引力的.作用,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开始低光速加速收缩,此时仍为黎曼空间,仍以引力为主;当收缩的一定尺度(r=rc或t=tc,即视界面)时,宇宙开始超光速减速收缩,此时又以斥力为主,又为罗氏空间。宇宙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 另外,当物质空间足够小(或许在普朗克尺度以下)或物质发生时间足够短时,将进入超光速的负的高能态罗氏空间中,宇宙力将改变符号,以斥力为主,这一空间形成小宇宙,小宇宙同样遵循关屹瀛环式宇宙模型。小宇宙与我们宏观宇宙之间存在由近光速构成的视界面,这些特殊区域(小宇宙)将在我们目前的宏观宇宙中形成大量小的黑洞和白洞。由于视界环上运动的物质在空间轴上的投影形成了以光速运动的物质构成的视界面,但界面内的观察者仍可以认为其所在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依照公式(2)所有不断接近界面的观察者的尺,都在随速度的不断增大而不断缩短。因此,该观察者可以用它的尺无限地丈量下去,而永远也不能到达以光速运动的物质构成的宇宙的边界。由哈勃定律可知,在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宇宙深处运动的物质,其速度是可以无限地接近光速。在那里由于十分接近宇宙的边缘,正物质与反物质相互作用也十分剧烈,其作用的结果产生了大量的高能伽玛光子,这种光子将均匀地弥漫在整个空间。这就是宇宙深处强烈物质脉动现象及伽玛射源的弥漫性来源。 所以,正、反态物质的区别: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在时间正向运行,一个在时间中逆向运行;在空间上,表现为加速度符号相反。 至此。可以推断,在同一的不变的参考系中,其粒子的加速度符号不同,必然显示出不同的电荷性质。由此,可以解释雷雨云中电荷的形成与分布,以及降水电荷的形成与分布。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关键是积极地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切入现代建设之中.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优势和营养.活态保护要与爱国主义、道德建设、特色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和提高传统文化的政治资源、道德资源、艺术资源、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文化馆也要坚持活动保护,提升展示、传播传统文化的阵地功能.篇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篇4:化学新物质学习方法
一、熟悉教材,理顺学习思路
介绍化学物质时,教材一般按“存在→组成→性质→用途→制法”顺序展开。例如,课题1指出氧气存在于空气中,属于纯净物;课题2讲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题3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样编写,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学习,符合认知规律。
二、重视实验,突出物质性质
实验是手段,反应是主体。实验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观察能丰富我们对物质性质的感性认识,避免死记硬背。化学性质是核心知识,反应表达式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熟练掌握。例如,教材中与氧气有关的反应式有两类,一类表示氧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铝、铁,非金属磷、硫、木炭的反应),另一类表示氧气的制法(使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要能熟练书写这些反应表达式,并记住有关的现象。
三、外引内联,形成知识网络
研究表明,合理的认识结构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进行单元复习时,我们要从更高的视角重新审视学过的知识,找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一个完整、合理的知识网络(可参照右图)。例如,氧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这就决定了它属于纯净物,具有确定的性质。氧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决定了制取时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具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的性质,决定了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用于炼钢、医疗急救等。空气中存在氧气,决定了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可通过液化空气来获得。
四、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要自觉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到内化和升华,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做作业时,要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作答、解后反思的习惯,要善于总结解题规律。例如,通过解答“怎样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总结出鉴别物质应当从物质的差异性入手,从二氧化碳的性质看,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从氧气的性质看,可用燃烧着的木条鉴别。
篇5:化学新物质学习方法
1、沉淀法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进行鉴别。例: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使用BaCl2溶液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2、气体法根据某物质加入某一试剂,是否有气体产生,予以鉴别。例:有两瓶失落标签的固体,它们是Na2CO3和NaCl,如何鉴别。使用盐酸鉴别。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3、过量法利用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达到鉴别的目的。例: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解:将两种待鉴别的溶液分别放入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看到有一支试管内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内无此现象。则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消失的试管内放的是ZnCl2溶液,另一支试管内是Mg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Zn2++2OH-=Zn(OH)2↓Zn(OH)2+2OH-=[Zn(OH)4]2-+2H2O
4、相互法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解: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方法是: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反之,先产生白色沉淀,摇动沉淀立即消失;试管内是NaOH溶液,胶头滴管内是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5、溶解法利用物质的溶解情况进行鉴别。例:如何鉴别CaCO3和CaCl2固体。
6、溶解热法利用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情况不同,予以鉴别。例:如何用水鉴别NH4NO3固体和KCl固体。解: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水温有明显降低的是NH4NO3,无明显变化的是KCl。
7、密度法根据物质密度不同而进行鉴别。例:水和苯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密度是水大于苯。如何进行鉴别,不能用试剂和加热。解:取一试管,倒入等量两种液体,此时分为等量两层,下层是水,上层是苯,再加入任何一种液体,若上层增多,则加入的是苯;若下层增多,则加入的是水。
8、丁达尔法根据胶体有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和其它分散系。例: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9、凝聚法加入电解质而使胶体发生凝聚,进行鉴别。例:如何区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解:两种液体分盛于二试管中,滴入几滴Na2SO4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则试管内放的是Fe(OH)3胶体。若无这种现象的是FeCl3溶液。
10、颜色法物质颜色不同,或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不同颜色,达到鉴别的目的。例1:怎样区别H2和Cl2。例2:有两瓶无色溶液,NaCl和NaBr,请予鉴别。用AgNO3溶液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白色)↓Ag++Br-=AgBr(浅黄色)↓
11、加热法利用物质热稳定性不同,进行鉴别。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如何鉴别失落标签的二种固体物质是明矾和硫酸铝。解:将二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的,是明矾,无此现象的是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Al(SO2)2·12H2OKAl(SO4)2+12H2O
12、焰色法根据离子或单质的焰色反应,加以鉴别。例:如何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13、燃烧法
利用物质燃烧颜色不同或其它现象,予以鉴别。
例:如何区分两种无色气体:H2和C2H2。解:将两种气体分别点燃,有较多浓烟的是C2H2,无烟的是H2。(也可根据H2和C2H2燃烧时焰色不同进行鉴别)。
14、熔、沸点法
利用物质熔、沸点不同而区别的方法。
例:水和二硫化碳的鉴别。解:将两种液体取少量,倒在表面皿上,过一会,有一液体立即挥发,是CS2;反之,不挥发的是H2O。
15、闻气味法
根据物质气味不同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鉴别H2S和H2。
16、指示剂法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三种溶液:NaCl溶液、NH4Cl溶液和Na2CO3溶液。
17、氧化法
利用氧化剂,使被测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鉴别KCl和KBr溶液。用通入Cl2的方法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
18、还原法
利用还原剂,使被鉴别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现象予以鉴别。
例:怎样鉴别FeCl2和CuCl2溶液。解:在盛有FeCl2和CuCl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通过往试样溶液中分别放入铁片的方法鉴别。
19、磁体法
根据物质的磁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鉴别黑色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20、碳化法
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区别其它物质。
篇6:除杂怎么看有没有引入新物质
常见物质的除杂
一、气体除杂:(括号中为杂质)
1.CO2(含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2.CO2(含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4.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二、固体除杂:
1.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将活泼金属用酸溶解) 2. 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2.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4. 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5.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
6.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O与水反应溶于水)
7.CaCO3(含CaCl2):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Cl2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
8. CaCl2(含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蒸发。
9.Ca(OH)2(含CaO):加足量水。(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三、溶液除杂:
1.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盐酸或CuCl2): 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有关反应:Fe+H2SO4=FeSO4+H2↑;Fe+CuSO4=Cu+ FeSO4 Fe+2HCl=FeCl2+H2↑; Fe+CuCl2=Cu+ FeCl2
2. NaCl溶液(含Na2CO3):加适量..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3; Na2SO4溶液(含CuSO4):加适量NaOH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
篇7:垂直于物面的横截面上流态的拓扑
垂直于物面的横截面上流态的拓扑
对于旋成体有攻角绕流,本文研究了垂直于物面的横截面上的流态结构.利用解析方法,给出了物面轮廓线上、迎风和背风对称线上以及全横截面上截面流线方程奇点的分布规律以及奇点沿流动方向的演变规律,从而可定性地确定截面流态的结构.通过求解NS方程,数值模拟了钝锥有攻角高超声速绕流流场,计算获得的垂直于物面的.横截面流线的拓扑结构和理论分析完全一致.
作 者:张涵信 国义军 Zhang Hanxin Guo Yijun 作者单位:张涵信,Zhang Hanxin(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绵阳,621000)国义军,Guo Yijun(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83)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 18(1) 分类号:V211.4 关键词:横向流态 拓扑分析 数值模拟篇8:[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 神奇的物质世界
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本章内容是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对传统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弊端进行批判性思考后,提出的一个新的结构板块。传统物理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几个缺陷:第一,不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开始就学习测量、机械运动……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虽然开始也有一个绪论,但非常简单,主要是说如何学习物理,学生对物理学难以形成一个总体认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二,教材未能充分体现不同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不仅中学物理如此,大学物理也严重地存在着力学、热学、声学、光学和电学各部分内容之间互不相干的情况。第三,存在教材素材脱离生活,远离现代科技的现象。这些缺陷,是由“大纲”对各部分内容要求过于具体决定的,所以在大纲框架下,在整体结构上的改革有很大难度。课程标准为从总体结构上改变了教材提供了机遇,为学生从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角度去认识物理创造了条件,这样做有利于发挥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教师应认真研究体会,以付诸教学实践。本章教材编写的创意有如下几点:①在课程标准一级标题 “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框架下,突出物理学总体特征。使初中学生一开始就对物理学有一个粗浅的总体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到宇观给出物质世界的一个清晰框架;对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和能量形式及相互转化,有一个总的粗浅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个整体的把握,知道初中物理联系着一个个发展的方向,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广泛领域及其对社会进步巨大推动作用产生较大兴趣。②突出物理学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和能量形式是互相联系的且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思维,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③突出物理学的基础性、现代性与实用性,在一开始就把物理学各种运动规律与生活、生产、科技广泛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关系,促使广大青少年不仅对物理有兴趣,对物理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情感,觉得物理学非常有用,一开始就形成对物理的科学价值观。注意事项:1.本章是从总体上使学生对物理科学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不要求对物理概念进行具体的教学,不要求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不要怕存在问题、留下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这一章就是要使学生产生一个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联想,形成热烈的学习兴趣。2.要应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设计本章教学模式和内容,但一定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动脑,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风气。 3.本章设计了一些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合作的内容,要努力促成让家长关注物理教学、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本章内容的教学可以采取学生阅读、讨论和教师讲解,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进行。 本章课时安排建议本章共三节,建议用2~3课时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1节 科学探究:走进物质世界的大门・ 1课时1~2课时第2节 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1] [2] 下一页
篇9:[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物质的密度
第2节 物质的密度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通过实验探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由此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2)密度的应用。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
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1)密度的公式:[1] [2] [3] [4] [5] 下一页
篇10:物逐新年气象新文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的,我已经站在了20xx年的新起点。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新年的钟声缓缓响起,我又长大了一岁,又向成熟迈了一大步,我已经不是小孩了。在钟声敲响前,我许下了20xx年的新年愿望。我是个学生,学习对我来说是第一位的,我会在20xx年元旦之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开开心心过大年。
20xx年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之前的一切事情已经成为历史。我要把目标放在20xx年,在新的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岁月不留人,新年的钟声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我们要奋力向前,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把愿望变成现实,我相信只要我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早晚会有一天实现愿望的。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可以。
新的20到来了,我们又站在相同的起点,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理想奋力拼搏,谁都不愿落后。时光把过去的一切抹去了,人人都从现在开始,看谁能最终坚持到终点,在终点笑得最灿烂。在20xx年,我还有一部分没有实现的愿望,我要在20xx全部实现。也许实现这些愿望就是我新年最好的礼物。
20xx对谁都是一样的,也许千万分之一中会有一个幸运儿,但是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概率不是你。在20xx,让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关键的人生旅程。
在新的年中我们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感觉生活的空虚,无聊,我们才会感到在这一年中没有白过,生活充实快乐。因为我们有目标,有方向,从中得到了许多。同学们新的2018年马上到来,让我们好好反复思考,在这一年中我们做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好好的梳理这一年中美好的时光。开始确立新的目标,新的方向,迎接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20xx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梦想,让我们放飞翅膀,在新的2018年里创造辉煌。
篇11:物逐新年气象新文章
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新年新气象,我最喜欢了可以穿穿新衣,收收红包,放放鞭炮,不亦乐乎!
大年三十的那天,我看到爸爸起床后手机就忙个不停,原来是爸爸在发手机短信拜年。现在拜年和以前不一样了,手机短信一发电话一打就行了,不象以前要大包小包的登门呢。这样既节约又方便,真是两全其美啊。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来到一家大饭店吃团年饭。那里早已是桌桌爆满,好在我们家早已定好桌子,否则就没位置了。爸爸说:前些年我们总是在家吃团年饭,第一次一家人开开心心来饭店吃饭,热热闹闹,真好!
春节初二,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商店里人山人海,人们大包小包的购物,这真是口袋里有钱了,人们购物的热情也增高了。
新年新气象,就是什么都是新的。20XX年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之前的一切事情已经成为历史。我要把目标放在20XX年,在新的2018年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岁月不留人,新年的钟声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我们要奋力向前,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把愿望变成现实,我相信只要我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早晚会有一天实现愿望的。
在新的2018年中我们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感觉生活的空虚,无聊,我们才会感到在这一年中没有白过,生活充实快乐。因为我们有目标,有方向,从中得到了许多。同学们新的2018年马上到来,让我们好好反复思考,在这一年中我们做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好好的梳理这一年中美好的时光。开始确立新的目标,新的方向,迎接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篇12:物质能态的普遍性和阶梯性--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的探索
物质能态的普遍性和阶梯性--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的探索
物质能态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能态梯级定性规律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规律.这已是被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一种客观实在.反映这种客观实在的`理论观念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观念.它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和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
作 者:梁超伦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刊 名:青海社会科学 CSSCI英文刊名: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1)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物质能态 物质能态的普遍性 物质能态的阶梯性【粒状物:物质新态?】相关文章:
2.物质与精神
6.物质的量教案
8.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10.物质的量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