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经历散文
“今天也要开心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种菜经历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种菜经历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种菜经历散文
种菜经历散文
在我家的顶楼上,有两块以砖头和细沙所围成的长方形菜圃,其中一块较小的,主要系以栽种丝瓜为主,另外一块较大者,则是用来种植蔬菜。这两块小型的空中菜圃,不仅建构成一幅小小的都市农耕图,也延续了我童年时代的一些农耕记忆……
当初房屋改建之后,留下一堆细沙和砖头,处理丢弃非常困扰。一向颇有农业素养的我,直觉地想到可利用它来种植蔬菜。因此,便着手在地板铺上塑料布,在女儿墙的内侧,围上ㄩ字形的双层砖头,并将细沙倒入其中,铺平后即成为一块可资运用的土地。对于寸土寸金的都市而言,这块楼顶新生地,得来的确并不容易。
种菜,对我这个农家子弟而言,可说一点都不陌生,但是要种什么菜,在什么时间种,则就得经过一番考虑了。翻查农民历,寻找时节蔬菜和播种时机,终于找到了可资遵循的法则。依循着这些法则,我终于也成功地栽种了一些叶菜类蔬菜,比如小白菜、青江白菜、茼蒿、芥蓝、A菜、空心菜、韭菜、芹菜、大白葱、红葱、大蒜等。这些无农药蔬菜,不仅能做为桌上佳肴,也成了馈赠送亲朋好友的伴手礼,真可说是颇富经济实用价值。
蔬菜的栽培,基本上可以采取直接播种或是种子育苗两种方式进行。一般种子较大者,如葱、蒜、空心菜、茼蒿、韭菜等,可采直接播种方式;其余虽也可直接撒种,但以先行育苗而后再行移植的方式为佳。至于培育种苗的方式,则大抵可将之分类为穴盘育苗和苗圃育苗两种。
穴盘育苗顾名思义是利用穴盘容器来栽培种苗,肇始于1971年。具有节省种子、种苗生长整齐、病虫害少等优点。由于每株种苗的.根系,拥有独立的生长空间,因此移植存活率高,并且可提早采收。但另一方面,为了要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育苗数量,以及减低种苗运输的重量,穴盘内的每一穴格必需尽量缩小,而此一做法,却也因之限制了根系生长的空间。
穴盘育苗,系每个穴中先行放入培养土,而后再以夹子将蔬菜种子植入土中,每个穴内以三颗为度,并放置于不同的位置。由于并非每粒种子都会发芽,因此实际成长的菜苗,大概以一或二棵为度,但也有三棵都发芽者。移植的方法,是将整个穴盘内的培养土和菜苗一并取出,而后再行分株后,整棵植入菜圃之中。由于其根系少有破坏,因此成功移植的机率颇高。
苗圃育苗,由于比较无法控制种子间的距离,因此往往会造成过度拥挤的现象,而让种苗长成高高瘦瘦的模样,真有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景象。在移植过程之中,由于种苗的根系相互缠绕,分开时往往会斲断其须根,而影响及停滞移植后的发展速度。因此,移植时通常都选择在傍晚时分,以便让其有根生大地的机会。
在家自行培育种苗,通常都是以苗圃培育的方式为之。当种苗长至约五公分高度时,就得另行移植,如此方可菜体壮硕,否则将只会长成细细瘦瘦的,一付弱不经风的模样。此外,由于发芽时机和成长空间有所差异,在移植过程中,这些夹杂于其中的小棵种苗,由于难以重行植回苗圃培育,因此往往就会被弃置于地。
一般而言,每棵蔬菜间的距离,除了空心菜和茼蒿距离较小之外,其余大约在十至十五公分左右,藉以尽量提供其充分生长的空间。此外,移植的时间是相当重要的,除阴湿天气外,最好是选择在黄昏时分为之。其主要目的,乃在于一方面避免阳光直接曝晒,另方面也可获得露水的滋润,期盼以时间换取其生根发展的空间。
事实上,种菜很怕病、虫害。虫害较为简单,很容易就可用手或工具移除。而病害则比较麻烦,由于不用农药,往往必须立即将整株拔除,以避免传染于周遭的同种蔬菜。由于病虫害往往对宿主有其针对性,因此采取行列交替间植的模式,也是一种防制的方法之一。
在栽种蔬菜的十多年经验中,发现如果是首度栽种者,往往病虫害都很少,有时根本不会发生。但是,当连续栽种同一种蔬菜时,则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会有病虫害的困扰。基于这项的观察经验,采取轮作和休耕的方式,将是有效地遏止病虫害发生的良方。而在休耕期间,必须将泥土彻底翻松并充分曝晒,藉以发挥消毒杀菌的效果。
在一次偶然的因缘中,发现原本被连根拔起的芥蓝,竟然再度长出侧芽。原来是内人在采收芥蓝时,系将其整株拔起,然后在摘取可食用的部分之后,便随手将剩下的根茎部分,丢置于原地。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原本被丢弃的芥蓝根部,竟然能够凭借少许的水分和泥土,逐渐复苏并重新生根发芽,发展出与其母体类似的株体。这种无限发展的生机,竟然系在绝处中再度逢生,着实让人心灵无比震撼。
经由这次的芥蓝惊艳之后,往后我就特别关注蔬菜的再生能力。结果发现这些蔬菜,只要在采收时,能不动其根部泥土,并且将距离地面约两公分左右的茎部予以留存,则几乎都具有再生的能力。因此,妥适地保留其再生的根基,以便让其能够继续成长发展,也就成了栽种蔬菜的另一项心灵收获。
这些再生蔬菜,虽然能够仅凭借着少许的水分和有限的养分,逐渐复苏生根并发芽成长,但是由于其本质各异,其结局也就未尽相同。基本上,再生的芥蓝、芹菜和白菜,虽然可长成与原生者类似之新生体,但却有着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然而,韭菜则不然,愈是勤于收割,则其茎叶发展愈好,不仅其球茎没有像再生芥蓝一样地老化,反而是愈繁殖愈多。
濒临逆境,再生芥蓝绝处逢生;辛勤有成,新发韭菜蕴育生机。依时序耕耘,轮作休耕涵养地气;遵物性栽培,空间天候稳握新基。以同一种方法行之于万物,不仅不可行,其实也不可能。终究,物性有别,成长方式各异,唯有依时而作、适性而为,方能期待有成。
栽培蔬菜如此,那么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纵然两者素材有别,但是个中隐涵之哲理,则却颇有雷同之处,值得吾人仔细深思与考虑……
篇2:种菜逸事散文
种菜逸事散文
没想到还能分到一块菜地。据说是大首长下连当兵的时候知道我们单位没什么福利,特别指示有关机构,给我们单位开辟了一块菜地。菜地分到单位后领导征求如何种植,听说有些下属单位领导怕麻烦不想种的时候,我踊跃报名要一块地。最后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分给我们几个职工一片菜地。谁牵头谁负责,签定种植责任书。签责任书的时候我不在家,委托别人代签,责任是跑不了的。这个责任就是不能撂荒、不能转手什么的。这个责任书签不签对我完全不起作用。自从曾经种了好多年的“自留地”被征用铺路之后一直想念着种植,现在有了地哪舍得撂荒。太不可能的事了。重拾种地的活,干着干着,有了好多新鲜感受。
一、最辛苦的事
种菜当然是体力劳动,相对坐在办公室,全是出力流汗的活。然而,最辛苦的活到底算哪样呢?回忆过去展望当下,莫过于拔草了。道理如下。说起来,拔草没有翻地累,没有栽苗要求高,没有锄地流汗多,但是要说草的前赴后继拔了又长、不拔它就把菜苗的养分吸去了的能耐、是从种到收缠绕在种田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事情,谁也不能否认。对付拔了一茬又一茬利害极了的草,可不是最辛苦的事?今天下午到菜地上还跟大家讨论草的威力无穷:精心种植的苗哪一个也没有它的能耐,动不动还死了折了病了;草就不一样,尽管你把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见了恨不能“剥其皮、烹其肉”地把它狠狠剜走,但它可能永远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棵被你拔了不要紧,下一颗早就蓄势待出了;这一截头被你铲断了,下一个头又伺机出来。尤其是芦苇这个家伙,见到它在地里我的头皮都会发麻。过去我就对付过它,曾经与同伴“深挖三尽驱芦根”,可结果是过不了多久它又会冒出来。哪怕你把它斩断晒干好多年,只要有一个芦结还在,只要有土和潮湿的地方,它都会重新冒出新芽长出来。说实话,讲地里与菜争食的芦苇这种杂草我非常痛恨它;讲自然界里芦苇这种生命的顽强不屈我又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在我见过的植物里,没有一样能比它更有生存能力了。如果说菜地里的芦苇是靠它的不屈不挠与人搏斗的,那么马齿苋就完全是靠它不计其数的种子与人争高低了,而且它也是沾土就长,一长就打籽儿传宗接代,就把万千黑黝黝的针尖大小的种子撒播开来,叫你无法锄净,无法拔完。
没办法,世事一理。这世上的东西大都是你需要的孱弱,容不下的顽强;你扶持保护的从来不是打压剔除的对手。菜地里的草如同身体里的.病。你要的它长不好或者经常虚弱,你不要的它动不动就让你受不了。楼上的老杜被查出是肺癌,前楼小张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看来,人想好好活几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最辛苦的事情都集中在不是干正事、而是对付邪事上了。
二、远近高低各不同
今天去给西红柿苗追肥搭架子,领导转来看,评说谁家种的好谁家种的不行。我们被评为较好。给菜地打分没多少难,站在埂边一搭眼高低强壮一目了然,除非评判者眼睛出了问题。领导到菜地里绝对不会走眼,原因很简单,菜地没什么利益纠纷,没有什么用人问题,也不牵扯福利多寡,不像现在好些地方的所谓民主测评、领导决策,总叫着公平正义,做起来还是各方掣肘,这边一个电话那边一个条子的事情免不了。条件差不多情况下,条子电话甚至潜规则还是发挥着重大甚至关键性的作用。
我非常认可领导对我们菜“长象”的点评。因为这与我们在这里洒下的汗水相符,也与我们看到的情况一致。要不说,领导讲话大都重要,领导的眼光一般都很准确,领导的认识水平总是高人一等。
地种成什么样子,在土地本身没有太大差别的情况下,完全与汗水成正比,与惰性成反比。大家公认长的好的那片地,负责那片地的老D同志可没少下功夫。除了有科学的地膜技术作支撑,还有他天天下班后带着夫人松土拔草、培土施肥的辛勤。我们下的功夫与他相比,差了一大截。我业余时间到菜地的时候屈指可数,我不够勤勉,其他人就更不会太自觉。开始种植的时候,地都没有好好翻,就马马虎虎地耙平种上了。我们的比较好,只是比其他人种的更有些经验,把握住了灌水、中耕、追肥几个环节。那两家种的不好的,一家是他们的人都不大来地里干活,一家是连续大水漫灌把菜苗泡死了重新种植的。好有好的原因,坏有坏的必然,菜地里是最无法隐瞒什么、也最教人如何坦诚的。
三、经验不是万能的
某单位到菜地劳动的人中有雇请的农民工,其中有个老王被恭请为种地顾问,很负责任。从打垄、栽植、浇水、薅草等都由他招呼大家,并具体示范和指导。四五十岁中年男子,勤恳又努力。他亦好为人师,告诉别人如何种植,评说别人怎样不好。但直到目前为止,在领导评判的种植情状名次中,他们还在我们之后。
我想了一下为什么要比他们好一点的原因,是我们种植操作更适合这里种植的实际。比如垄多大为好、沟多深为宜、多久浇一次水合适、什么时候追肥恰当等等。而老王的经验是从他的家乡来,他没有在城市菜地里种植的太多经验。他的方式与格式虽然也很好,但显然与当下环境与这块地上的实际有一定差距。比如他安排打出种辣椒的垄一米多宽,显然浪费土地,像是抄袭种瓜的田垄。辣椒是个适当密植的品种,垄太稀还容易被风刮倒,适宜的宽度才能让它们发挥“抱团取暖”的抗风能力。再说,乡下也没有那么多土地浪费啊。至于追肥、浇水等等,他也以过去在农村种地的经验做参照。所以他们的菜虽然也科学地铺了地膜,但长得并不怎么健硕。倒是老王嘴里说的相邻那家弄的不对的,长势好的多。尽管我听老王还在说“他们以后就长不动了”,但我知道,如果不是他用来掩饰虚荣,就是他的固执。
经验这东西从来是两面性的。昨天的经验今天不一定适用,别处的经验到异地更难不总结就能成功。“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的事情,说的就是这种情景。“桔到淮而为枳”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当别人讲说我有种菜经验的时候,我从来不认可。不是假谦虚,而是实在如此。在一块新地上种植,曾经熟地里的经验怎么适用?我只能在新的情况下学习、检讨、总结,才能知道下一步怎么结合当下的实际做好事情。种菜以来值得总结的东西好多。比如我们没有铺地膜,没有借助科学种田的力量把苗种好,有些菜比如苦瓜、豆角、黄瓜都多次补种;我们中耕锄地的功夫远远没有那些长得好的人家下得深。经常是大家跑来地头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就回去了。还有就是种植规划没有落实,有些菜种得多,有些种的不够……需要检讨总结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我永远在耕作的路上,希望今年的种植让我积累新的东西,丰富我的阅历和生活。当然种菜的最大收获是能吃到自己种的果实,看着茁壮成长的苗苗,每每从心底生长出的甜甜味道。
篇3:母亲种菜散文
母亲种菜散文
自从父亲走了以后,年过花甲的母亲就不再到大田里干活了。她把对土地全部的爱都倾注到自家的庭院里,种菜种花。她说:“这一辈尽和土地打交道了,猛地停下来,不仅身体不习惯,闹不好还会闲出病来。在院子里种点菜,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可随时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
我们家的院子很大,仅种菜种花的部分就有三、四分地。每年春天刚露头,虽乍暖还寒,但母亲已经精心地制定种植计划了。这块种啥,那块种啥,一点也不含糊。到了清明前后,母亲就着手劳作了。第一步是攒农家肥。自家茅厕里的肥不够,母亲就挎个小筐子,到街巷和野地里拾。粪拾足后,母亲将粪堆成一长堆,在顶层拢一个灌圈,然后浇上水,堆上乱柴乱草,点燃沤制。两三天后,生粪变成了熟粪,母亲还要大翻一遍,把粪和草木灰搅拌均匀。接着便是在地里撒上粪进行翻地。为了翻的深,母亲一般用方锹。每一锹土都抖得匀匀的,偶尔有坷垃,母亲也不会放过,总要停下来用手捏碎。其时天气还时有寒意,但母亲却是满头大汗,连外罩也不穿。地翻好后,接下来就是平地,拉线起垄,开挖小水沟……这样往往要忙四、五天。
待到这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便是下种了。活儿看起来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必须的懂得点气象、土壤、墒情、植物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科学,首先是要考虑季节和气候。春天,最先下种的当是菠菜、夏土豆,其次该是白菜、小葱、香菜、育西红柿、茴子白、蔓菁秧苗。一茬接着一茬,见缝插针,不允许前挪后移。
小小的菜园,成了母亲除了孙子而外的最爱。平时只要一有闲暇便在菜园子里转悠。为这洼菜拔拔杂草,为那垄菜浇浇水。或者是捉一捉不开眼的虫子。从来没有空闲。
母亲的菜园很热闹。当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时,菜园里就一片生机。经冬的菠菜、大葱、韭菜赶趟儿似地萌绿放叶了。随后便再不寂寞。今天,你刚发现葫芦绽放的嫩黄花朵;明日,架豆已经结出果实了。今天,你还发现西红柿青涩的难以入口,明日它的面庞上便会浮上一抹淡红。及至盛夏,菜园子里蜂飞蝶舞,虫鸣蛙叫,清风徐来,菜香扑鼻,这时缓步行于垄洼里,割一丛韭菜,摘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真是一个惊喜连着一个惊喜,让母亲忙的充实,忙的丰富。
到了收获时,母亲除了一少部分给我捎到城里和自用外,大部分都送给了左邻右舍、乡里乡亲。邻居们看着鲜灵灵、嫩生生的菜,总会情不自禁地夸奖:“大娘(也有叫奶奶的)种的菜,不用吃,看一眼就让人食欲大增。真不亏是种菜的老把式。”听着乡邻们由衷的赞叹,母亲饱经沧桑的脸上就会露出舒心的笑容,远远望去,好像一朵盛开着的菊花。
母亲种菜,种的辛苦,种的认真,种的精细,但自己却享用的很少,她图个啥?仔细想来,母亲种菜种的是一种乐趣,种子种下去,也种下了希望。从萌芽到破土而出再到茁壮成长及至收获,它给予母亲的是无限的希望,是不懈的追求。再就是劳作的乐趣。每天看着园子里的菜,在自己的呵护下生机盎然,虽然长的不快,但长的自信,长的'逍遥,特别是最后迎来饱满的丰收,捧着又嫩又长的黄瓜,红里透亮的西红柿,个大皮厚的青椒……,什么辛劳烦恼疲惫都会烟消云散。还有就是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让众人分享,这对母亲来说是最有成就感、自豪感和获得感的一件事。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母亲对土地爱的深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天手不沾土,心就会发慌。
母亲种菜,其实是在种一份勤劳不懈的品质,种一份豪爽大气的天性,种一份独守家园的温馨与宁静,看着母亲弯腰劳作的身影,一缕淡淡的菜香,穿过悠悠的岁月直达我的心房,让我被城市水泥与高楼挤压的千疮百孔的心顿时活跃起来,与母亲一同感受劳动的幸福与伟大。是啊,只要劳动,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劳动,生活一定会轻松惬意。
篇4:第一次种菜散文
第一次种菜散文
今日坐车回了临江乡原来的家,虽说来去匆忙也是放松了心情,每日在家守着这间诊室空乏无味,或者长吁短叹,除了机械的工作就是空对四壁,再或者都是在看专业书籍,那种束缚的学习实在不痛快。
很多时候去我们附近的超市“华富量贩”逛上一圈,有时候买点东西,有时候什么都不买就只是转转,看看周围买东西的人们,有时候我就好奇大致查一下超市里的营销员有多少,再或者就是到处看东西,在超市里就这点好你不问他们,他们不会黏着着你问,可以自己随意看,随意选。
这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吧!
家中有些事情需要办理,开车回家,乡政府这个我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如今也没有太多变化,几年前的生活序幕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现。
回老房子看一眼,站在大门前,六年前的一切就浮现在眼前,面前的大房子是我曾经的家,那片小菜园我曾亲手耕作过。
那是我结婚不久,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就在附近买了亲戚家的一座大房子,前后都有菜园,院落整齐,石头砌墙围在院子四周,整体来看在农家这样的家当就是数得上的好宅院。
寒来暑往冬季过去,到了春季更种的时节,这也是我们独立生活后的第一年。
家里养了两只小狗,母亲和姐姐给了我们六只母鸡,家里有了生气,每天早起喂鸡遛狗,下班后进园子挖土起垄,生活安排的有滋有味。
清明节刚过,人们开始栽葱种蒜,我俩也照这样子去做,在家时几乎都是父母做这些细活,到自己亲自操作这些也比较难,样样都要学,不会就打电话问家长,稀里糊涂的.干着,很多蒜都栽倒了,没出苗,邻居告诉我可以在上面种点生菜、苦菊,我就照做。
菜园虽小样样俱全,很多都是随心所欲栽种上去的。
那两只小狗和六只老母鸡,基本上每天都要看着它们,小狗会趁着你不注意进菜园里玩耍破坏秧苗,或者我们在种菜时把随手放在地上的菜籽袋叼跑,塑料薄膜扣的垄被它俩踩得全是小坑,就是破坏专家。
母鸡更是想尽一切办法飞进园子里,去吃嫩绿的秧苗,邻居告诉我把它们的翅膀剪了,飞不起来就可以避免破坏了,照说是剪了,可是还能进去,都快剪没了还是那样执着,不但能飞还是跳高能手,挖空心思进去吃上两口。
它们每天都寻找院墙的最低点,抬头仰望然后试飞两次,最后使劲的时候看着最滑稽,它们把自己的头抻的很直然后压低,尾巴使劲翘,双腿用力,爪子狠狠的抓地,跳起来翅膀煽动两下站在墙上就往下跳,下去就赶紧吃上两口,被撵出去还是赖皮赖脸的往里跑,就这样秧苗被吃掉很多,没有别的办法,把吃掉了再补上,种菜本就不内行还有这些馋嘴鸡捣乱,也不能打它们,开春正是产蛋好时候,也许吃蔬菜大补吧,鸡蛋倒是没少得,也还划算。
时间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春季的脚步也逐渐走远,盛夏来临,菜园中的杂草除过N遍依就盎然,气温升高雨水供不上,每天早起放水浇灌,除草松土,秧苗在呵护中长高。
黄瓜结果最快,基本上第一茬的果实都被那几只老母鸡享用,它们天一亮就开始行动,黄瓜妞刚长出不久全都被啄空壳了,一再忍耐它们的无赖行径,也许是产蛋期间体内需要吧。
小狗更无赖,外面宽敞不喜欢,偏偏喜欢进菜园捉迷藏,等我下班回家一看好多西红柿茄子秧都被踩倒,亡羊补牢只好修菜园的门,再破坏再重栽,也还是舍不得打狗狗一下。
致使菜园中一样的作物出现好几茬。
花是我们俩都喜欢的,就到处讨要花的秧苗,哪里有闲空就栽几颗。
花开了,很多作物都结果待熟,不日清晨早起,朝阳即升,东方朦亮,那年的七月天的清晨格外爽朗,微微的晨风拂动青翠的作物,朝露着落在菜园中的盎然荫色上,翠的那样晶莹,绿的那样剔透。
蜜蜂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花海上方等待晨露的消散,蝴蝶半闭着双眼缓慢的飞来,睡意未消,昆虫们的时差也许就是光明与夜幕,蚂蚱就像蹿房越脊的带刀侠客,在枝叶间跳跃,朝露随着跳跃的颤动弹起后滑落,无声无息的融入黑土。
喜欢夜生活的蟋蟀们唱了一夜,光线四射的清晨令它们困意又起,偶唱几句断断续续,天亮了就要睡下。
站在园边欣赏自己亲手栽种的一切,如今这样盎然也不免欣慰。
豆角爬满了架结出无数轮绿色的弯月。
自己的成果怎么看都好,然而过往的长辈们大致都会说:“这俩孩子咋把园子种成这样了,大葱到处都有,花卉有空就栽,柿子地里有茄子,茄子地里长出几颗向日葵,基本上没按规则栽培。
姐姐来我家看我俩种的菜园觉得可笑,她说:“看你俩太可爱了,竟然把所有的作物全都混种,豆角和黄瓜中间种茄子,你这茄子岂不是受苦了就正午时分有光照,其余时间都在乘凉,高的作物要与矮小的作物分开,要不然矮的会发育不良贪青徒长的,向日葵哪里都有不成片,开花就不能相互授粉,又怎会成熟啊。
原来种一个小小菜园竟有这样大的讲究,开始佩服她了。
姐姐很会生活,比我才大一岁多点,无论是农家活还是针线活都是很精通,自家园子种的大西瓜特别甜,用老人的话说就是会过日子的人。
后来菜园正如姐姐所说,向日葵大部分没成籽,茄子只长秧不爱结果,西红柿和辣椒杂交红中有绿,不甜不辣,很多作物皆如此乱了基因,甚至成了四不像。
不管过程如何那一年的自由生活是那样的自然,亲手种菜亲手摘,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农家的自然虽说我与生俱来,真正自己去体验也是学问很多。
匆匆的来去勾起了我几年前的一切回忆,回家的路上我无限感慨,那种自然的享受也仅有一年,我从此告别了那个家,来到县城过着单调的生活。
那种家家不用关门闭户,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吃上新鲜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在屋子里大喊蹦跳也不用担心邻居敲门的生活,再想回归似乎不易。
篇5:第一次种菜的经历作文
第一次种菜的经历作文
作文一、
今年春天,妈妈去寿光出差给我带回来一株西红柿苗,我没把它当回事,和妈妈一起把它种在小花盆里,放在阳台上。虽然我不太在意,但还是经常给它浇水,没想到,它还真的成活了。
放暑假了,我有更多时间来照看这盆西红柿了。它一天比一天长的旺,我越来越喜欢它了。很快,秋天到了,西红柿到了该结果的时候了,我等啊等啊,有一天,西红柿终于开花了,我乐的一蹦三尺高。于是,我更加精心的照顾它。它越长越大,花开了好几朵,我每天都去看它,给它浇水。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已经枯萎的花瓣上长出了一个绿色的小圆球,妈妈拿着放大镜看了看,告诉我那应该就是西红柿。过了几天,“小西红柿”有黄豆那么大了,它每天都长大一点点,现在已经比乒乓球还大了,颜色绿油油的,非常光亮,表皮上还有一层小绒毛,摸起来感觉特别好,我想它一定能长成一个合格的大西红柿。等它成熟了,我一定要和妈妈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
真希望有一天西红柿能挂满枝头,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来尝一尝!
作文二、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安浓农庄,我们将在这里开垦一块属于我们的土地来种菜。
我们一家都没有干过农活,在农庄毛伯伯的指导下,我们首先进行了分工:爸爸挖土,我和妈妈捡掉泥土中的碎砖块、小石头、塑料皮以及草根,等捡满了一小桶,我就去把这些东西倒到路边。挖完土后,我们又开始用耙子把泥块刨松,这可真不是件轻松的活,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是我们很开心。我还负责给爸爸妈妈送水喝。等我们忙完了这些,就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毛伯伯做了一桌子农庄自产的绿色蔬菜,我吃了两大碗饭,从来没吃过这么多呢!
吃完午饭,继续干活。毛伯伯帮我们给整块地浇了水,这样土地就湿润一些。接着,我们把小白菜种撒入泥土,毛伯伯说种子要撒得均匀,这样长出来的菜才会又大又好看。我以为撒完种子就结束了,但是毛伯伯说,最好再撒上一层稻壳,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又可以防止小鸟来吃菜种。
真没想到,种菜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啊!
作文三、
星期一,我参加了种植小组去学种菜。
老师先示范了一遍:用锄头挖了一个小坑,把菜苗放在小坑里,再用土把坑填平,就ok了。原来种菜这么简单呀!我的点迫不及待!
老师刚一说完“同学们,可以开始种了”,我就赶紧拿了一把小小的锄头开始挖坑了。土壤有点湿软软的,一锄头下去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坑,我小心翼翼地捧着绿油油的菜苗轻轻地把它放到了小坑里,再用泥土把坑填平。我们每个小朋友可以种六棵,一会儿小朋友们就全都种好了。
老师说:“我们可以浇水了!”我们都抢着水壶浇水,谁都想浇。最后还是每个小朋友浇一行,把菜叶浇得湿润润的像一个个刚出水的姑娘。一阵微风吹来,菜苗晃了晃身子,好像在说:“谢谢你们,记得下次再来看我哦!”
哈!真希望下星期一快快到来!
篇6:难忘的种菜的经历作文
难忘的种菜的经历作文
8月28日的上午,我找来一个花盆,里面放满了土。姥姥帮我找来白菜籽,我把它们种在了花盆里浇了水,放在了菜园子的旁边。
过了两天,白菜籽没有发芽。姥姥告诉我说:“土干白菜籽不爱发芽,还有现在天气转凉了,晚上温度有点儿冷,也不爱发芽。”我听了姥姥的话,我看见土干了,就给它浇点儿水,每天晚上我把它们搬到屋里来,早上再搬出去。因为它们更需要阳光,这样它们才能快点发芽长大。到了第四天的中午,我看见有一颗小芽破土而出。啊,白菜籽发芽了!我赶紧去告诉妈妈和姥姥。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又有十来颗白菜籽都已经发芽了。它们有的站立着,有的弯着腰。它们的根是白色的,两片黄色的嫩叶紧紧的贴在一起。到了中午,这两片嫩叶慢慢地张开了,也变绿了。小白菜越长越高,这天我量了一下,足足有一厘米。没有出来的小白菜,也正用力地往上钻。过了三天,小白菜全都变绿了。妈妈说;“小白菜太密了不爱长。”所以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就挑小的拔掉了一部分。一夜之间,小白菜果然长大了许多。过了两天,第三片嫩叶和第四片嫩叶都长出来了。又过去了五六天,我看见小白菜又长密了,挤满了花盆儿。我就拔掉了几颗。过了两天,小白菜又长大了两倍。已经八厘米高了。突然有一天,我仔细一看,小白菜的叶子上出现了白色的`圈圈。我赶紧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那是小虫子在叶子里面画的圈圈。没关系,不影响小白菜的成长。”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放心。
半个多月过去了,我的小白菜又绿又水灵,都可以吃了。我舍不得吃,等到长成大白菜的时候,再做成可口的饭菜。
这次种菜的经历,让我明白,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篇7:种菜之趣经典散文
种菜之趣经典散文
家住平房小院,屋后有一块四五十平方菜地,年年从春到秋都种菜,既满足了吃新鲜菜蔬,又是锻炼身体的好方式。看着也养眼。
早晨,晨曦初露便起身,洗漱毕,到屋后,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听着小鸟在树上鸣叫,仔细观察小菜长势。看是否缺水分,是否有虫,杂草长出来没有,看看菜的颜色怎样,疏密情况,来决定今天做什么。平均每天干一两个小时,如果四五天不下雨,全浇一遍水要三四个小时。
种菜看似简单,要种好确不容易。什么叫种好呢?那就是春菜要下来早,菜要新鲜,没污染;夏菜要无病,长得好;一直到秋天,一茬茬接连不断。
没顿饭前,到地里薅点小白菜、萝卜、茼蒿、生菜、香菜等,炸一碗辣椒酱,沾菜吃,或用在市场刚买回来的干豆腐卷着吃,特别香甜爽口。
虽然只有几十平方,种植前也要考虑好布局。需长浇水伺弄的菜要种在边上,免得常进去把地踩硬,如白菜、生菜、萝卜、香菜、臭菜等;不常伺弄的菜,则种在里边;如韭菜、大葱;芹菜则适宜种在阳光较少的阴凉处。
品种尽量多一些,满足我们吃菜的不同口味。我在几十平方的小园里就种了二十样左右的蔬菜,想吃什么就摘什么,即享了口福,看着各种颜色的蔬菜蓬蓬勃勃的生长,心里特高兴,享受劳动汗水换来的心情愉悦。
种菜要有门道或者说技术,首先必须整好地,土要弄细、弄暄;春天做宽低垄,好浇水和易保持水分,夏季要做高垄,以利于雨季排水。春天北方总是干旱,春菜水分要足,水分越大越水灵,但不能直接浇凉水,要浇晾过的.水,否则小苗易感冒,像婴儿不能用冷水洗澡一样;春菜喜光,温度要够,春天气温不足六七度时,种菜后要蒙塑料布保温保湿。
种菜时间要掌握好,菠菜、韭菜、大葱是可越冬不怕冻的,随时可栽种;白菜、生菜、香菜在温度零上五六度以上可以任何时候播种;苦苣是南方引进的蔬菜,须在温度15度以上才可种植。胡罗卜要在端午节前几天种植;而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在五月下旬水稻插秧时栽植。
苦苣和芦笋必须先育苗再移栽,抛兰和大头菜也要移栽,韭菜过几年要重新上肥栽植,才能长得好。茄子要经常打低叶,西红柿要看住丫子,出来就掐掉,保持一根主干往上长。苦瓜则需要人工授粉,否则因株数少而不做果。
杂草是蔬菜的大敌,杂草生命力强,它和蔬菜争水、争肥、争光,要经常铲除杂草。
地少,要想蔬菜不断,就得保持连续种植,一样菜正吃着,就得弄一块地种下一茬,这些吃没了,新种的能接着吃了,保持鲜菜源源不断。
土地,多么神奇!种什么得什么。全国十八亿亩土地养活着十三亿人口,是人们生活必须的依赖。看到桂林漓江两岸的农民每家只有几十株庄稼,甚是可怜;看到俄罗斯大片土地荒芜也觉可惜。现在,很多地方把好好的良田变成风景区、旅游区,高尔夫球场,开发区,更觉痛心,将来我们吃什么喝什么,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食不果腹。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啊,天天在减少。
种地还须养地,我的小园是不用化肥农药的,我年年还要把一些残枝落叶埋于土里,以增加腐殖质,增加土壤活力,还要用打豆浆剩下的豆腐渣发酵做肥料下到地里,增加地力。现在农民种地全用化肥,农家肥成了挥之不去的垃圾,且影响环境。造成土地板结,没有后劲。有专家勘测,东北的黑土地已从五十年代的七八十厘米变成现在的二三十厘米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种掠夺式的经营,从土地取得甚多,给与甚少的现实确实令人堪忧啊。
只有有体力,小园还得种下去,让这宝贵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生产出丰美的蔬菜,美化环境,同时带来无限的乐趣和锻炼身体的空间,四全齐美。
篇8:种菜也快乐散文
种菜也快乐散文
秦力
早年读过吴伯箫先生的《菜园小记》,至今记忆犹新,渴慕不已。心中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学学陶渊明、吴伯箫,感受那充溢着诗情画意的场景,体会劳动的艰辛以及收获后的愉悦。可是那时要参加中考高考,父亲自然不准。后来参加工作又在办公室忙碌,整天焦头烂额,自然顾不上。好不容易工作轻松了,子女又出世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直到人到中年,才稍有空闲,于是伐掉家里几棵大树,垦出菜地,终于遂了种菜的心愿。
既然要学陶渊明、吴伯箫回归自然,我便坚决摒弃了化肥农药,发誓要种出真正的`绿色食品来。
种菜如绣花,不细心不行。从点籽、松土、锄草、施肥到浇水,捉虫、打杈,点点滴滴叫人费尽了心血。可就是因为我施了半生不熟的鸽子粪,烧得韭菜叶边金黄,朋友戏称我培养了一个新品系--金边韭菜。不得已自幼研习文史的我又啃起了农学书籍。
第二年,我早早地将鸽粪、油渣、草木灰、腐殖土按比例拌好,腐熟后施到菜地里,效果出奇的好。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中秋之夜,我摘下六十多斤一棵牛腿瓜敬献月亮,自己摘下硕大洁白的茄子蘸了面酱含在嘴里,那脆脆的,甜甜的,清清爽爽的感觉平生从来没有体验过。
我坐在院中,看着数畦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菜圃,在月光下发出幽幽的带着粉边的微光,不知不觉想起文人们一句绝妙的比喻:
一畦好莱就是一首清新的好诗。
唉,好诗能体味,好菜我简直不忍下箸,索性就赏了嫦娥和吴刚吧!对了,不能落下红眼睛的小白兔,毕竟他捣的药也有绿色标记呢!
篇9:种菜优秀随笔散文
种菜优秀随笔散文
一天中午,我和爸爸去楼顶晒被子,无意中看到楼顶的一小块空地上摆满了用来种菜的泡沫箱子,里面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蔬菜。“要是我们也去种的话,时不时还有菜可以摘来吃。”爸爸饶有兴趣地说。当时我觉得爸爸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过了几天,爸爸就搬了几个泡沫箱到楼顶,连家里用不上的花瓶也搬了上去,还叫我一起搬泥土。哪来的土呢?我满心纳闷儿地跟着去了。当爸爸带我来到停车场,打开汽车后备厢时,我竞发现里面有好几袋他事先买好的泥土。原来爸爸是玩真的啦!我顿时也来了精神——尝试从未做过的事,那种感觉是快乐的。
接下来,我们要把那几袋子泥土弄到楼顶上。徒步走到七楼都觉得累,何况扛着土呀!刚才的快乐感已烟消云散。没有电梯,我们只好一人扛一袋爬上楼,爸爸力气大,一袋泥土很快就扛到了楼顶。我扛不动,就把那袋泥土放在地上拖着走,到最后袋子都破了,还浪费了一些土。就这样,我们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把泥土搬完。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原来空荡荡的箱子填满了泥土,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第二天早上,爸爸就带着我拿着小铲子开始播种。我们先盘算怎样埋种子既不会浪费空间,又不会太拥挤,影响植物生长。我们像设计师一样计算着,仿佛在画一张精准的图纸。埋好种子后,我们浇好水并施上了有机肥。想象着种子慢慢发芽、菜园里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心里充满了快乐。
以后每次浇水,爸爸都会用手摸摸土壤,以保证水分适宜。在爸爸的悉心照料下,短短一周时间,种子就发芽了,而且长得很快。没过多久,我们就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这些蔬菜包含着爸爸的辛勤劳动,我吃起来特别香、特别甜,因为品尝收获的果实是快乐的。
天气渐渐热了,楼顶的蔬菜都被晒蔫了。爸爸捡来许多长树枝和竹竿,在蔬菜箱上方搭了个架子,种上了百香果。等百香果的藤蔓爬满架子的'时候,我们的蔬菜又丰收了。爸爸总是根据季节变化适时种上不同的蔬菜种子,我们终于能经常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爸爸的努力下实现了。爸爸一聊到这些就格外自豪,那时,我们就快乐着他的快乐。
勇敢地去做想做的事,平淡的生活会因为你态度的转变而丰富多彩。
【种菜经历散文】相关文章:
1.作文 种菜
2.感谢经历散文
3.学习种菜作文
4.种菜小学日记
5.种菜四年级作文
7.种菜的快乐作文
8.帮婆婆种菜作文
10.种菜的乐趣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