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架设无线局域网网络技巧
“imnanei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如何架设无线局域网网络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如何架设无线局域网网络技巧,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如何架设无线局域网网络技巧
如果你的家里电脑手机较都可以上网的,那么你可以做一个家庭无线局域网,利用无线网的灵活优势,充分利用它的灵活性,不必担心家里的网线搞得像蜘蛛网一样, 1.我们先来认识无
如果你的家里电脑手机较都可以上网的,那么你可以做一个家庭无线局域网,利用无线网的灵活优势,充分利用它的灵活性,不必担心家里的网线搞得像蜘蛛网一样。
1.我们先来认识无线局域网设备
能把家庭组建一个无线网络,得有无线网卡上网,还得有一台无线路由器等设备。
(1)无线网卡
无线网卡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用于将计算机接入无线网络。无线网卡有很多种形态,如安装在台式机中的PCI板卡式的,安装在笔记本的PCMCIA卡式的,形状像U盘的USB式的,“迅驰”笔记本电脑则干脆把它集成在了肚子里。
PCI板卡式的无线网卡主要用于台式机,和普通的网卡一样安装在台式机的机箱中,天线外露,并且天线通常是可拆卸的。
PCMCIA卡式的产品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配置有PCMCIA扩展槽,将其插入扩展槽便可使用。这种网卡的天线一般都不能拆卸。
USB无线网卡是使用最方便的无线网卡,只要有USB接口的计算机都能使用,体积如同U盘一般。
(2)无线访问点(AP)
无线访问点的英文名称叫做“AccessPoint”,它的功能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交换机,承担无线局域网核心连接的功能。实际上无线局域网没有无线访问点也能建立,但就性能和可靠性来说,有无线访问点的无线局域网要好得多。无线访问点至少带有一个有线网络接口,可以通过该接口把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连接到一起。
(3)无线天线
无线局域网需要依赖无线电波工作,天线可以对无线电波进行增益,提高电波的强度,使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更广。按照特点的不同,无线局域网的天线分为全向和定向两类,形态各式各样。
(4)其他无线设备
无线局域网中还有其他的无线设备,如无线摄像头,无线投影仪适配器等,都能借助无线局域网发挥他们的功能。
2.安装无线网卡
通常大部分的家用计算机在购买回来时都不带有无线网卡,因此需要我们进行安装,
带有“迅驰”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就无需安装了。接下来以安装D-LinkDWL-G122无线网卡为例,讲述如何在Windows中安装无线网卡。
(1)将无线网卡安装到主机箱中,如果是USB的或者PCMCIA卡的无线网卡则更加方便,只需插入接口和扩展口中即可。
(2)启动计算机系统,Windows会检测到新硬件,并询问是否要为该硬件安装驱动程序,点击”查找并安装驱动程序软件”。
(3)等待Wmdows人髑动程序信息库,此时Windows会报告“正在为硬件安装驱动程序”。
(4)等待安装进度完成后,点击“关闭”按钮,此时无线网卡已经可以使用了。
3.安装无线访问点
无线访问点是无线局域网的核心设备,在最基本的应用环境中无线访问点的安装很简单,我们以D-Link的一款无线访问点为例,安装步骤如下:
(1)规划家中无线网络设备摆放。考察哪些房间需要摆放无线设备,笔记本电脑可能在哪些区域移动。由于无线访问点发出的信号每穿过一道墙壁大约会下降35%,所以必须找出一个最中心点摆放无线访问点。如果房间很多面积很大,可能需要布置更多的无线访问点。
(2)将无线访问点连接好电源,将天线安装到无线访问点上,并将天线搬到垂直向上的位置。把AP放置在不显眼的位置,如壁柜中,桌角上等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有太厚的或者金属物体挡住天线,以免信号被屏蔽。
(3)AP摆放好后,如果环境中原来有固定的有线局域网,还可以用一根网线将AP和有线网络连接起来,形成无线和有线网络的互联。
4.将电脑连接到无线网络
无线网卡和无线访问点配置好后,接下来就需要将电脑连接到无线网络了。连接到无线网络的步骤如下:
(1)点击“开始”菜单一“连接到”选项,打开Windows网络连接对话框。
(2)无线网卡会自动人髁俳的无线访问点,此时如果无线访问点已经打开电源,在这个对话框中就能看到可用的无线网络。说不定还能看到邻居家中的无线网络呢。选中无线访问点的名称,点击“连接”按钮。
(3)将其他电脑依次连人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便连接成功。以后无需手动干预,只要Wndows启动便会自动连上无线网络。
篇2:网络接入比较以及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
网络接入比较以及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随着时代的来临,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开始争夺新的市场,强大的攻势表明了他们势在必得的决心,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吧!看起来不动声色,但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各种无线网络接入方式都有明显的优势和缺点,在选择网络接入方式之前,各种接入设备标称的理论值往往会误导消费者。我们先看看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的实际传输速度如何。
一、 CDMA 1X vs GPRS
GPRS的理论网络速度峰值可以达到112Kbps,而CDMA 1X的峰值为152Kbps,两者相差并不是很多。当然,对于无线网络技术而言,单纯的理论值对比没有什么意义,实际的速度测试才有价值。
为了公平起见,测试之前不经过任何软件优化,而且选择国内外各地的服务器进行三次下载速度对比测试,测试使用Flashget三个线程,取最终的平均速度。此外,我们还使用普通56K外置Modem的测试成绩作为参考。
从速度表现来看,CDMA 1X是最为出色的,尽管距离理论上的峰值仍有不小的距离,但是已经超越了56K外置Modem,速度完全能够让人接受。相对而言,GPRS表现欠缺一些,或许是因为中国移动的网络负荷量过大,其速度下降十分明显,甚至不如56K Modem。
二、 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测试
如日中天的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几乎已经没有对手,从技术指标来看,其速度与传输距离都相当出色。事实上,无线网络并不仅仅用于无线宽带上网,组建无线局域网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那么,无线网络在速度以及传输距离方面究竟能达到何种境界呢?在30米的半径范围之内,IEEE802.11b无线网络可以达到最高的11Mbps速率,因此我们采用了与之速度相仿的10Mbps网络进行对比测试。
测试中所采用的无线路由器与无线网卡都是AboveCable的产品,通过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认证。尽管IEEE802.11b在理论上具有11Mbps带宽,高于10Mbps网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无线技术还是难以超越有线介质。
在测试中,我们将无线网卡与路由器的距离和方向多次调整,发现传输性能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可以排除障碍物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客观而言,目前IEEE802.11b无线网络在速度上还难以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仅仅是办公数据传输、家庭局域网、小规模网络或者无线上网,那么这项技术还是能够胜任的,但是在需要进行频繁数据交换的应用环境下,价格高昂且速度较低的无线网络暂时没有足够的资本来吸引用户,看来更高带宽的IEEE802.11g和IEEE802.11n才是发展方向。
完成了速度测试之后,我们更加关注传输距离。从实际测试效果来看,IEEE802.11b最多只能穿越两座墙壁,而且此时网速已经大大下降,因为IEEE802.11b会根据信号的强弱自动调整带宽,
毫无疑问,未来信号穿透能力将是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发展的重点,尽管通过安装信号放大器以及AP节点可以解决问题。
三、 蓝牙 vs 红外线 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
从带宽来看,蓝牙技术只有1Mbps,而FIR标准的红外线达到了4Mbps。在速度方面,红外线无疑占据不小的优势。我们使用一个4MB的ZIP文件在两台笔记本之间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蓝牙耗时1分10秒,而FIR标准的红外线只用了38秒。
无论是蓝牙还是红外线,其实际测试速度都与理论值之间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红外线的综合速度表现还是优于蓝牙。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对于低速度无线技术而言,或许带宽并不是最重要的,传输距离才是关键。
红外线的传输距离被限制在1.5米之内,而且发射器必须互相对准,中间也不能有障碍物。在实际测试中,我们使用一个茶杯来阻挡信号,结果速度大幅度下降。毫无疑问,红外线的这一缺点决定其应用范围只能是临时性的网络。相反,蓝牙的传输距离大得多,而且不易受到障碍物干扰,甚至可以穿透一座墙壁。
总体而言,如果说蓝牙略微令人失望,那么红外线又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作为近距离的无线传输,红外线依旧是无可替代的廉价解决方案,而以小功耗、穿透力强而著称的蓝牙也有着相当广阔的前景。可以预见,未来带宽达到16Mbps的VFIR标准红外线将令近距离临时无线传输更为高效率,而新版本的蓝牙将在带宽与成本方面更进一步。
802.11g的来龙去脉 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
6月12日,IEEE802.11g正式作为技术标准发布,1个月后,Wi-Fi联盟认证了第一批采用802.11g标准的产品。IEEE802.11g可以看作是IEEE802.11b的高速版,但为了实现54Mbit/s的传输速度,11g采用了与11b不同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它支持54Mbps的传输速率。
由于11a和11b所使用的频带不同,因此互不兼容;虽然有部分厂商也推出了同时配备11a和11b功能的产品,但只能通过切换分网使用,而不能同时使用。11g是能够兼容11b的,但它同样不兼容11a。
在11g和11b终端混用的场合,11g接入点可以为每个数据包根据不同的对象单独切换不同的调制方式――也就是说以11g调制方式与11g终端通信,以11b方式与11b终端通信。11g接入点具有这样一种特殊功能:当11g和11b终端混合到一起时,会对11g通信进行控制,以免11b终端产生干扰。
这种功能被称为RTS/CTS(请求发送/清除发送)。 IEEE802.11g接入点一般包括“11b混合模式”和“11g专用模式”两种设置,11g专用模式不使用RTS/CTS功能。因此,如果在11g网络中只使用11g终端,那么使用11g专用模式就可以提高通信速度。
各种WIFI无线局域网效果式都有明显的优势和缺点,在选择网络接入方式之前,各种接入设备标称的理论值往往会误导消费者。我们先看看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的实际传输速度如何。
篇3:“网络交警”之无线局域网交换机
无线局域网是企业中常用到的网络,那么对于一个企业的网络配置来说,如何使用无线局域网交换机,无线路由,无线AP这些设备,达到一个理想的,合理,便于管理网络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无线局域网交换机,它的作用如同生活中的“交警”,让我们的网络保持通畅,合理地疏导我们的网络。
无线局域网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无线局域网交换机如何控制无线网络接入点。信号无干扰、网络无缝切换,有一种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就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它也是纯无线的连接方案。不同的是,它对传统的无线AP(访问接入点)稍作了控制DD在上层部署一个无线局域网交换机,通过配置信道并监控和调配下层多个AP,实现信号无干扰和持续的无线网络连接。
无线网络接入出现瓶颈
我们都知道,无线网络的出现,就是为了不受网线的束缚而通过一定范围的信号覆盖实现网络接入,但在实际应用中,充斥着无线电信号的应用环境除面临信息安全的考验外,更面临产生信号干扰的麻烦。而且,当移动终端,如笔记本在一个设有多个无线AP的网络环境下移动时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用户经常都会看到无线网络自动搜索并重新连接的提示窗口,这就大大破坏了网络连接的持续性。
尤其是与有线网络相比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对于企业一些关键业务应用,如VoWLAN(基于无线局域网的语音应用)等需要实时通畅的连接,网络停顿来实现切换的方式更是令人难以接受。对于安全性而言,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方面有一些既定的标准,相应地有很多遵循标准的信息编码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加密。但是,信号干扰和无缝切换的问题,却一直鲜有突破者。面对如今企业网络应用的丰富,除数据外,语音、视频等实时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接入的便捷性需求也更加紧迫,信号干扰和网络切换问题正在成为无线网络接入的瓶颈。
传统AP各自为政
实际上,无线网络所关联的无线接入过程,就是网络层以下的无线通信,也就是一个无线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终端的PC或其他便携设备通过发送无线电信号搜索可用的AP,当其搜索到相当强度的无线信号时就会与相应的AP建立无线连接,从而通过AP实现对网络的访问,如果只是一个AP的话并不存在信号干扰的问题,但当其接入数量增大时,无线接入的稳定性就会成为一个问题;然而,还有更多AP的情形,这时,多个AP所带来的信号干扰就是一个很难控制的局面,而且一旦终端从一处移动到另外一处时,其各AP所辖网络间的切换需要断开连接、重新选择和连接的步骤,自然就会中断当时的网络应用,
当然了,或许只是短短的几十秒,但是对于一些即时通信而言,这也是很要不得的一个环节。
请无线局域网交换机疏导AP
起初,很多用户都很看重无线AP的信号无线局域网交换机覆盖范围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以至于厂商在宣传产品时会将此作为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参数。然而我们知道,除非是在家里建立无线网络,否则,只要是企业的网络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用户几乎都不太愿意只用一个AP来冒险连接所有的无线终端。原因很简单,即便范围能够,但连接数万一要大的时候,还需要多个AP来分流。
想法是非常理想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孰不知,如果任由AP放在那里的话,企业的无线网络就等于密密麻麻的无线电信号组成的电磁网,不健康也不环保。
如果我们稍稍注意的话,其实企业用户对于无线网络,或者而说无线AP的管理早已有需求,只是很多还只是从登陆密码上做控制,对实际的信号连接并没有实施管理或控制。但如果我们尝试将IT技术加入AP连接这种通信领域,想必对那个叫无线局域网交换机的产品及其所实现的功能或许能多些额外的想法。
没错,动用交换机实现对AP的控制和切换。此外,由于无线局域网协议,即802.11,有a/b/g/n四个协议频段,而且每一个频段的相邻6个信道存在干扰,将每一个频段设置为一张相对独立的网络,由此便可形成四张无线网络,每一张网络都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交换机控制提供给企业不同的业务或不同的部门;在每一张网络中,又能通过无线局域网交换机控制AP为终端提供无干扰连接;而且在每一个AP中,对AP做微调,使其只具有无线电功能,没有配置,也没有IP地址,更不需要处理数据,这样通过添加天线组的方式还可以在信道上做到小容量冗余。另据悉,即便对于多个终端与多个AP在同一频率上发生同时连接时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无线局域网交换机也可以通过分时的方式实现无干扰。
总结
AP还是那些AP,只是,如果需要更多的信道,AP可以稍作拆解,也就是多加几组天线而已。但是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无线局域网交换机的介入却将IT的传统技术在无线局域网连接中发挥出了令人惊喜的作用,无干扰式无线局域网的实现将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篇4:关于无线局域网密码
无线局域网密码解除
工具/材料
电脑,信号较强的WIFI信号源。
操作方法
01在WPS(Wifi Protected Setup)加密中PIN码是网络设备间获得接入的唯一要求,不需要其他身份识别方式,这就让解除WIFI密码变得可行。如果我们知道一个路由的SSID和PIN,那么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到这个wifi网络中,即时我们不知道wifi的密码也没关系。而一旦我们知道PIN,那WPA2加密方式也形同虚设,我们可以通过Reaver软件来获取密码。
02PIN码的格式很简单,八位十进制数,最后一位(第8位)为校验位(可根据前7位算出),验证时先检测前4位,如果一致则反馈一个信息,所以只需1万次就可完全扫描一遍前4位,前4位确定下来的话,只需再试1000次(接下来的3位),校验位可通过前7位算出,就可暴力验证出PIN码。所以即使你不知道校验位怎么计算,那你最多尝试10000+1000+10次=11010次就可以获得PIN。
03获得PIN码后点击“OK”就可以坐等密码出来了。
篇5:搭建无线局域网
无线越来越普及,主流配置的笔记本、电脑、手机、 PDA 等设备都具备了蓝牙和 Wi-Fi 无线功能,特别是针对无线网络来说,无线办公越来越贴近我生活,但作为菜鸟用户来说,并不知道如何连接和设置无线网络,即便是连接好了无线网络中往往遇到一些病毒的攻击,所以无线网络的平安也显得很重要,
根据目前的无线技术状况,目前可以通过红外、蓝牙及 802.11b/a/g 三种无线技术组建无线办公网络。红外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仅为 115.2Kbp 传输距离一般只有 1 米;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1Mbp 通信距离为 10 米左右;而 802.11b/a/g 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11Mbp 并且有效距离长达 100 米,更具有 “ 移动办公 ” 特点,可以满足用户运行大量占用带宽的网络操作,基本就像在有线局域网上一样。所以 802.11b/a/g 比较适合用在办公室构建的企业无线网络(特别是笔记本电脑)
从成本来看, 802.11b/a/g 也比较廉价,因为目前很多笔记本一般都为迅弛平台,自身就集成了 802.11b/a/g 无线网卡,用户只要够买一台无线局域网接入器(无线 AP 即可组建无线网络。蓝牙根据网络的概念提供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无线连接。任意一个有效通信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蓝牙更适合家庭组建无线局域网。
498this.style.width=498;“ alt=”“ />
Wi-Fi无线网络方案
在组建Wi-Fi无线网络前,需要准备无线网卡和无线AP,如果电脑本身不具备无线网卡,那么可以购买相同协议的PCMICA、USB等接口的 802.11b无线网卡(如图1),目前这类无线网卡价格都在200元内。另一个就是无线AP的选择了,建议这类用户选择小型办公使用的USB无线AP (如图2),价格在500至800元左右。不过建议商务办公的性质,如果预算比较充裕,尽量购买功能和性能强一些的无线AP,这关系到商务办公电脑上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组建当中,比如有5台电脑,其中1台(1号)放在单独里面的一间房间里,另外4台在办公的大房间里(分别为2 号、3号、4号),并且使用ADSL拨号的电话也在1号机器上。因此,将无线AP安装到1号机器上,其它机器通过无线网关连接到1号机器的AP上组成无线网络(如图3)。
498)this.style.width=498;” alt=“” />
498)this.style.width=498;“ alt=”“ />
无线网络轻松装
设备准备好后,接下来就需要将设备安装并配置。首先是无线网卡的安装,不管是使用笔记本内置无线网卡,还是通过扩展安装无线网卡,首先需要安装好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一般而言,在Windows XP下无线网卡无需安装驱动,系统可自动识别无线网卡。但对兼容性的考虑,还是建议安装网卡自身的最新驱动(如图4)。
498)this.style.width=498;” alt=“” />
接下来进行无线网络的安装,最新版本的Windows XP SP2中对无线的支持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Windows XP SP2中对于无线网络的支持,主要从安全和易用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加强。首先在Windows XP中安装最新版SP2补丁,然后进入“控制面板”的“无线网络安装向导”(如图5)。
498)this.style.width=498;“ alt=”“ />
点“下一步” 进入“创建无线网络名称”窗口。在“网络名”中输入SSID名称(比如alo),SSID主要用来区别不同的无线网络,请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置。如果选择“自动分配网络密匙”选项,Windows将自动创建密匙(推荐),如果点选“手动分配网络密匙” 选项,那么将需要自己添加密匙。如果你确认自己的所有无线设备都支持WPA,请勾选“使用WPA加密,不使用WEP”(如图6)。和WEP相比,WPA加密的安全性更高,不过由于是新出现的标准,所以有可能部分设备和WPA不兼容。
498)this.style.width=498;” alt=“” />
498)this.style.width=498;“ alt=”“ />
篇6:无线局域网及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生活工作地点的移动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设备大行其道。另外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现如今局域网越来越普及,不仅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许多办公室、家庭里面的小型局域网也纷纷出现,建立一个局域网已经不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了--自己买一些网络设备如网卡、HUB或交换机什么的,像攒电脑一样,一个局域网就建成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布线就是其中最麻烦的。如果建筑物中没有预留线路,你就要从设计线路的走向开始,开挖布线槽,铺设线路,调试……花费很多人力财力不说,光时间就至少要花个把月的。在布线完成以后,进行维护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如果遇上搬家、扩容或者有什么比较大的改变,那可就更要大大地费时、费力了。至于移动办公,在这种网络环境里几乎不可能。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移动和网络的需求,无线局域网应运而生。虽然如今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在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缩写为”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在同一建筑物之内,无线局域网使得信息交换、协作无论在线或者移动状态下都能进行。只要在笔记本或PC上安装PC Card适配器,用户就能够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内自由移动而保持与网络的联结。将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到台式机系统,则具有传统局域网无法比拟的灵活性。桌面用户能够安放在缆线所无法到达的地方,台式机的位置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变换。
按与有线局域网的关系,无线局域网分为独立式和非独立式两种。独立式无线局域网指整个网络都使用无线通信的无线局域网,非独立式无线局域网指局域网中无线网络设备与有线网络设备相结合使用的局域网。目前非独立式无线局域网居于无线局域网的主流,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访问节点、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使无线通信得以实现,其本身还要依赖于有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补充,而不是有线局域网的替代产品。非独立式无线局域网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
图1中,带有无线网卡的电脑与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实现无线通信,访问点通过线缆与网络的其他部分相连接。一个接入点覆盖的半径在35~100米之间,实际连接距离和速度视环境有无障碍物而定。
什么情形需要无线局域网络
无线局域网络绝不是用来取代有线局域网络,而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现在有线局域网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但是什么情形需要使用无线局域网呢?因为无线局域网无线的特性具有常规网络无可比拟的优点。下面就是无线局域网大显身手的几种场合。
移动办公
有了无线局域网,你就可以充分享受无线的自由:到办公室后,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摆脱烦人的双绞线,在公司内自由移动办公了。而且,如果你来到分公司,如果他们也有无线局域网,你也可以直接联入网络,再也不用为找一个临时座位和双绞线而发愁了。
会议
会场布置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就是网络布线,因为演示者很可能需要联入网络环境才能得心应手。如果拉双绞线到会场,则会非常麻烦,既不美观,也不方便,还存在来往人员被线缆绊倒或将线缆损坏的可能。此时,如果在会场附近架设无线局域网,使无线局域网覆盖会场,笔记本电脑借助无线网卡上网,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布线困难的场所
地方利用无线局域网进行信息的交流;零售商、空运和航运公司高峰时间所需的额外工作站等。
流动工作者可得到信息的区域:需要在医院、零售商店或办公室区域流动时得到信息的医生、护士、零售商、白领工作者。
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SOHO)用户,以及需要方便快捷地安装小型网络的用户。
目前,无线局域网已经在教育、金融、健康、旅馆以及零售业、制造业等各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的几种无线网络技术
目前,实现无线网络的技术,有蓝牙无线接入技术、家庭网络的.HomeRF以及IEEE802.11连接技术。
蓝牙技术
Bluetooth(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而连接起来,传统的电线在这里就毫无用武之地了。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配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十米的距离内彼此相通,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M/s。以往红外线接口的传输技术需要电子装置在视线之内的距离,而现在有了蓝牙技术,这样的麻烦也可以免除了。不过Bluetooth产品致命的缺陷是任何蓝牙产品都离不开Bluetooth芯片、Bluetooth模块较难生产,Bluetooth难于全面测试。这三点是蓝牙产品发展的瓶颈。
HomeRF技术
HomeRF是由HomeRF工作组开发的,是在家庭区域范围内的任何地方,在PC机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数字通信的开放性工业标准。作为无线技术方案,它代替了需要铺设昂贵传输线的有线家庭网络,为网络中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和Internet应用提供了漫游功能。HomeRF工作频段是2.4GHz,支持数据和音频。该协议的网络是对等网,也就是说,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西对独立的,不受中央节点的控制。因此,任何一个节点离开网络都不会影响到网络上其他节点的正常工作。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低功耗,很适合笔记本电脑。
IEEE802.11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s。
由于IEEE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IEEE802.11b和IEEE802.11a两个新标准。三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MAC子层和物理层。此外还出现了最新802.11g。
本文主要讨论以802.11b为基础的无线局域网。
篇7:无线局域网及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无线局域网设备就已经出现,但是由于价格、性能、通用性等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广泛应用。IEEE 802.11标准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于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设备的无线接入,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IEEE 802.11标准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IEEE 802.11b和IEEE 802.11a两个新标准。 由于802.11b和802.11a互不兼容,由802.11b升级到802.11a成本非常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 IEEE于近日试验性的批准了802.11g。
802.11
IEEE 802.11是最初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用于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为2Mbps。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该标准的无线网卡。
WLAN的安全性
由于无线局域网采用公共的电磁波作为载体,因此对越权存取和窃听的行为也更不容易防备。无线局域网必须考虑的安全要素有三个:信息保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如果这三个要素都没有问题了,就不仅能保护传输中的信息免受危害,还能保护网络和移动设备免受危害。难就难在如何使用一个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同时获得这三个安全要素。影响无线局域网安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数据保密。无线LAN网络通信安全会受到几方面的危害,例如传输中数据被人查看或捕获,传输中数据被人改动、重新发送。
访问和验证。每个访问点形成了通向网络的一个新的入口。正因为如此,你会受到下列漏洞的威胁:首先,未授权实体进入网络,浏览存放在网络上的信息,或者是让网络感染上病毒。其次,未授权实体进入网络,利用该网络作为攻击第三方网络的出发点(致使受危害的网络却被误认为攻击始发者)。第三,入侵者对移动终端发动攻击,或为了浏览移动终端上的信息,或为了通过受危害的移动设备访问网络。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应用无线网络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
服务集标识符(SSID)
通过对多个无线接入点AP设置不同的SSID,并要求无线工和站出示正确的SSID才能访问AP,这样就可以允许不同群组的用户接入,并对资源访问的权限进行区别限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口令,只能提供一定的安全;而且如果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那么安全程度还将下降。
物理地址(MAC)过滤
由于每个无线工作站的网卡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因此可以在AP中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实现物理地址过滤。这个方案要求AP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可扩展性差;而且MAC地址在理论上可以伪造,因此这也是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
连线对等保密(WEP)
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用户的加密金钥必须与AP的密钥相同时才能获准存取网络的资源,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WEP提供了40位(有时也称为64位)或128位长度的密钥机制,但是它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一个服务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共享一个密钥,一个用户丢失钥匙将使整个网络不安全。
虚拟专用网络(VPN)
VPN是指在一个公共IP网络平台上通过隧道以及加密技术保证专用数据的网络安全性,它不属于802.11标准定义;倡用户可以借助VPN来抵抗无线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可以提供Radius的用户认证以及计费。
端口访问控制技术(802.1x)
该技术也是用于无线局域网的一种增强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当无线工作站与AP关联后,是否可以使用AP的服务要取决于802.1x的认证结果。如果认证通过,则AP为用户打开这个逻辑端口,否则不允许用户上网。802.1x除提供端口访问控制能力之外,还提供基于用户的认证系统及计费,特别适合于公共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可分为两类:无中心拓扑(对等式拓扑)和有中心拓扑。无中心拓扑的网络要求网中任意两点均可直接通信。采用这种结构的网络一般使用公用广播信道,而信道接入控制(MAC)协议多采用载波监测多址接入(CSMA)类型的多址接入协议。有中心拓扑结构中则要求一个无线站点充当中心站,所有站点对网络的访问均由中心站控制。
对于不同局域网的应用环境与需求,无线局域网可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连。
网桥连接型:不同的局域网之间互连时,由于物理上的原因,若采取有线方式不方便,则可利用无线网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点对点连接,无线网桥不仅提供二者之间的物理与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还为两个网的用户提供较高层的路由与协议转换。
基站接入型:当采用移动蜂窝通信网接入方式组建无线局域网时,各站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基站接入、数据交换方式来实现互连的。各移动站不仅可以通过交换中心自行组网,还可以通过广域网与远地站点组建自己的工作网络。
Hub接入型:利用无线Hub可以组建星型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具有与有线Hub组网方式相类似的优点。在该结构基础上的无线局域网,可采用类似于交换型以太网的工作方式,要求Hub具有简单的网内交换功能。
无中心结构:要求网中任意两个站点均可直接通信。此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一般使用公用广播信道,MAC层采用CSMA类型的多址接入协议。
无线局域网中数据量和接入点数量的关系
零售店环境
WLAN可以实现商场内摆设的灵活调整,并使PC和POS机终端和手持条码扫描器与网络随时相连,由于数据传输量不大,2Mbps速率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所以接入点的数量少,以最低带宽实现最大覆盖面积。可实现2Mbps的最大覆盖,在屋顶布线比较适宜。布置接入点的示意图如图3。
都市频道应用方案
结束语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的实际应用领域还是新生事物。 很多人对无线局域网还缺乏基本的了解,认同度就更谈不上了。管理者认为,假如企业要运用无线局域网办公,那么企业将不得不为设备付出昂贵的价格。因为目前无线局域网设备的价格相对高昂,如果使用无线局域网就意味着还需要大量的无线网桥和无线网卡,这一切都将使企业为之付出不菲的代价。而且在短时间内,企业很难看见由这些无线局域网设备投入而带来的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无线局域网技术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它会成为网络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篇8:无线局域网论文全文
在精彩的数据通信世界,无线局域网来了。无线局域网曾被认为是一项不实用的技术,因为其组网费用昂贵,且受其数据传送能力的限制。而现在,无线局域网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您如果去旅游,可以方便地在机场或酒店大厅等公共场合中通过配备的接入点上网冲浪,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或配有一个兼容的无线局域网适配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DA)进行其他活动。您如果登记入住一个酒店,观赏一场体育赛事或注册大学的一门课程,也有可能会看到有人通过具有无线局域网性能的计算机连接本地有线局域网接入点,从服务器和大型机获得数据。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可定义为,使用射频(RF,Radio Frequency)微波(Microwave)或红外线(Infrared),在一个有限地域范围内互连设备的通信系统。一个无线局域网可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扩展来使用,也可以独立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替代设施。因此,无线局域网提供了很强的组网灵活性。 与有线局域网通过铜线或光纤等导体传输不同的是,无线局域网使用电磁频谱来传递信息。与无线广播和电视类似,无线局域网使用频道(Airwave)发送信息。其传输可以使用无线微波或红外线实现。一般应工作在ISM频段。
1.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和局限性
1.1.1优点
无线局域网有下列优点:首先,无线局域网使用简易,能灵活地满足组网的要求;其次,减少了传统布线的需要,使其构建不需布线或者不会太昂贵,因此,除非运营商对接入因特网收费高的离奇,无线局域网能够降低运营商和用户双方的运营成本;第三,无线局域网明显提供了可移动性,能够添加、移动、修改设施。另一个优点是可伸缩性,在适当的位置放置或添加接入点和扩展点,就有可能满足扩展组网的需要。
1.1.2局限性
在某些领域中使用无线局域网收、数据会表现出其局限性。下面列出了使用无线局域网的五大局限性:
传输范围
吞吐量
干扰
成本
移动平台的电池寿命
无线局域网设备的低功率和高频率限制了其传输范围。传统的有线局域网通过使用光纤中继器可以达到数公里的传输范围,而无线设备的传输范围却只有几百米。
到新世纪初,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速率是2Mb/s。引入支持IEEE802.11b标准的设备将吞吐量提高到了11Mb/s,一旦符合IEEE802.11a标准的设备投放市场,吞吐量可能达到54Mb/s。
与有线局域网的运行速率相比,旧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似乎是一个瓶颈,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个接入点所争用的节点数,而不是单一的吞吐量。比如,架设用802.11bLAN和一个快速以太网做比较。假定计划将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一个单独的接入点连入到一个100BaseT网段,以便为5个节点服务,在假设快速以太网中有80个节点。
将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相比较,可以将运行速率除以节点个数,得出每种类型局域网的每个节点的数据率。对于有线局域网,100Mb/s/80得出平均速率为每节点1.25Mb/s。而无线局域网中注意到尽管通过接入点连接到以100Mb/s速率运行的有线局域网,但是802.11b局域网的接入点时被限制在只支持11Mb/s的数据率内。因此,每节点的平均数据率为0.733Mb/s。
多径传播引起的干扰会限制吞吐量,电磁干扰也会影响传输。因此,适当的站点检测能把许多问题在尚未发生时就解决掉。
几年前,无线局域网适配卡和接入部件还相对昂贵。尽管这些产品的成本都已经因为大规模的生产有所下降,但其价格还是比10Mb/s网卡贵许多倍。
无线局域网的一个主要局限性就是移动平台的电池寿命。当无线局域网被用来在难以布线构建LAN的地方提供通信时,那个地方很有可能缺少电源插座。类似地,使用PDA在商店里边移动边检查库存,电源插座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为设备的电池充电需要时间。因此,在很多场合下,移动平台的电池寿命势
必系考虑的一个不小的局限性。
1.2网络应用
在医院里记录和提交有关病人的信息
在大学校园了对特定活动进行技术支持
控制批发和零售的库存
通过宾馆、机场和公用楼群里的接口接入因特网
通过简短通知来配置组织Ad-hoc短期培训中心
不用添加、移动和修改设施的动态网络环境
对商贸展览运作进行技术支持
第二章 IEEE802.11MAC层功能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链路层功能及其实现过程,以及其分层结构,说明数据传输的握手过程,数据交换过程等等问题。在说明问题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些专业术语以及MAC层的基本概念性知识。
2.1 术语和概念介绍
2.1.1 DCF
DCF是IEEE802.11MAC帧的最基本的访问方法,在所有STA中被贯彻执行,用于IBSS及构造网络中。
对于一STA帧的传送,首先侦听介质是否有另一个STA正传送数据,如果介质空闲,则传送可以进行,正在传送的STA必须保证试图传送前的一定的时间内介质是空闲的。如果介质忙,则该STA应延迟发送,直到当前传送结束。 可见DCF方式下,STA使用CSMA/CA和在介质忙时使用一随机延迟的方法允许在两个兼容的物理层间自动共享介质,另外所有正确的传输均以一个ACK帧进行确认,如果发送者没有受到ACK帧,则要将该帧进行重传。
当多个工作站同时访问一个介质时冲突最可能发生,而CSMA/CA减少了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介质由忙变闲的瞬间(这可由载波侦听机制提供)是冲突发生率最高的时候,这是因为多个STA可能都一直在等着介质重新变为空闲。这种情况下需要一随机的后延程序以解决介质的竞争冲突问题。
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是通过发布一预定信号预定介质来实现的。发布预定信息的途径之一是在实际的数据传输之前交换RTS和CTS信息帧。RTS和CTS帧中包含了时间和地址信息,定义了一个时间片即介质传送实际的数据帧和返回ACK信息帧将占用的时间。在接收性能范围变化之内,所有的工作站,包括发送站(发送RTS)、接收站(发送CTS)都将收到介质被预定的信号。于是即使工作站不能接收源工作站的信息,它仍然知道将有人要使用介质传送数据。 发送预定信息的另一途径是在正确传送的帧中包含时间/地址信息,给出介质被占用的时间,或者在传送的结束立即送一ACK信息帧或万一有分段发生,在该确认帧后附下一分段分帧。
RTS/CTS机制的另一好处发生在当多个业务集同时占用一个信道时。介质预定机制在BSA的界限范围内起作用。RTS/CTS机制也可以在一种典型环境下提高操作性能,在此环境下,所有的工作站均能接收来自AP的信息,却都不能接收来自同一个BSA中的其他工作站的信息。
RTS/CTS机制不能在广播和存在多个接收者的情况下应用。因为这样存在多个接收地址,对于一个RTS信号来说,这意味着可能多个并存的CTS信号作为回答。而实际上,并非每一个数据帧的传送都需要交换RTS/CTS,这是因为附加的RTS/CTS交换增加了数据在空中传输的低效率。所以该机制并不总是正确的,特别是对较短的帧。
RTS/CTS在摩尔司码阈值属性的控制下运行,该属性可以在每一个基本的工作站被设置,工作站可能被设置为或者总是用、从不用、或者仅仅当帧的长度大于一特定值使用RTS/CTS交换机值。
没有被设置为开始时实施RTS/CTS机制的工作站仍将更新其在接收的RTS或CTS帧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的载波帧听机制,并总是对一有地址信息的RTS信号回答一CTS帧。
该协议允许工作站支持不同的数码率的设置。在一个基本数码率变化范围内,工作站接受所有的数码率设置,并能在一个或多个基本数码率设置下传送数据。为支持适当的RTS/CTS操作和实际的载波帧听机制,所有的工作站必须都能检测到RTS/CTS信号。因此,RTS/CTS信号必须在一基本的数码率设置的速率下传送。
2.1.2 PCF
除了上述分布式协调功能以外,还存在其它的基于不同优先级的集中式接入模式。这种模式即为点协调功能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允许在无竞争环境中高优先级站能接入到介质中去。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控制核心部分都把控制权授予给一个集中式的协调器,一般这个协调器就是接入点本身。因此接入点很多时候又被称为点协调器(PC)。PCF的工作原理是它本身会询问所有的站是否具有无竞争业务流量,如果有,那么PC就会把这些业务流量收集起来并把这些流量传到要求的目的战中。
PCF运用了带有优先级的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PC分发带有指示管理信息的帧,通过设定STA中的NAV(网络分配矢量)来获得对介质的控制权。另外,所有PCF下传送的帧用了一个比在DCF方式下传送帧的帧间间隔要小的帧间间隔,这意味着当多个STA同时访问同一个信道时,PCF可以对访问介质有较高的优先级。另外,在无线局域网中,还允许DCF和PCF的共存,DCF作为PCF的基础而存在。
2.1.3 CSMA/CA
CSMA/CA是无线局域网中最基本的介质访问方式,再次提供了两种CSMA/CA方式。一种由物理层提供,即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另一种由MAC层提供,称为虚拟的载波侦听机制。
CSMA/CD被用于很多基于IR的局域网,其发射和接收都是定向的。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器总是用自己发射的信号与从其它终端接收到的信号比较来检测冲突。无线电波传播不是定向的,这使得在自己发射期间确定其它终端的发射有困难。因此,冲突检测机制不适合无线局域网。然而兼容性对无线局域网非常重要,因此网络的设计人员不得不考虑CSMA/CD与以太网骨干局域网的兼容性,后者在有线局域网领域占主导地位。
尽管在有线局域网里实现冲突检测很容易,只需要检测电平再和某一阈值电平比较,但在无线信道中由于衰落和其他无线信道的特性无法采用这种简单的技术。一个可以被用来检测冲突的简单办法是让发射站首先对信道的信号进行解调,解调之后将所得信息与自己发射信息相比较,如果二者不一致则认为是冲突发生了,则立即中止发射分组。然而在无线环境里,发送器自己的信号在所有附
近接收信号中占优势,因此接收器可能无法分辨冲突,只检测到自己的信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发射站的发射天线模式应该与其接收模式有所不同,但是在无线终端设置这样的模式并不方便,因此这需要定向天线,并且发送器和接收器都需要昂贵的前端放大器。
在CSMA/CA中使用了两个特殊的帧,他们分别是RTS(发送请求帧)和CTS(清除发送帧)。
2.1.4 NAV
NAV就是网络分配矢量。
2.1.5 MAC信息管理库(MAC MIB)
MAC层的信息管理库是由一系列表格形式的属性值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这样就能对同属于一个MAC层中的不同事件起到协调作用。MAC层的信息管理库又包括了两套属性:站管理属性组和MAC属性组。一下重点介绍MAC属性组的`一些属性。
dotllMACAddress:该属性值表示MAC的唯一单独地址值。该属性值属于MAC层私有,并且MAC层也通过这个地址才能完成接收不同的帧,并把这些帧传递到更上层协议层进行处理。
dotllRTSThreshold:该属性控制在传递数据帧和管理帧前传递RTS控制帧。具体的属性值定义了传递RTS所需最短帧的长度。该属性的缺省值为2347字节。 dotllShortRetryLimit:该属性定义了可以传递一个长度小于dotllRTSThreshold阈值的帧的次数阈值。超过这个阈值,这个帧就会被丢弃而且会向上层激发一个故障事件的产生。
dotllLongRetryLimit:该属性定义了一个可以传递一个长度大于或者等于dotllRTSThreshold阈值的帧的次数。超过这个阈值,这个帧就会被丢弃而且会向上层激发一个故障事件的产生。该阈值的缺省值为4,并且这个却省值可以由本地或者外部管理器进行修改。
dotllFragmentationThreshold:该属性定义了物理层所能接受的帧的最长长度。超过了这个最长长度的帧都将被进行分段。
dotllTrahsmittedFragmentCount:该计数器记录成功传递了多少个帧片段。一个不需要经过分段处理就被传递了的MSDU也算作一个帧片段并增加一次这个
计数器的值。一次成功的传递被定义为向特定地址发送的已经接收到其ACK信号的数据帧,或者其它向组播地址发送的数据或管理帧。
dotllMulticastTransmittedFrameCount:该计数器仅仅记录传送了多少个组播帧。只要传递一个组播帧,那么计数器就增加一。
dotllRetryCount:该计数器记录那些在完成成功传输过程中至少经过了一次重传的帧数。
dotllMultipleRetryCount:记录那些在完成成功传输过程中至少经过了两次重传的帧数。
2.1.6 帧间间隔(IFS)
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对给定的间隔,工作站通过载波帧听判断介质的忙闲状态。定义了四种不同的IFS以提供对无线介质的优先级别访问。不同的IFS有其独立的工作站比特率。IFS定时被定义为介质上的时间间隙,视每个物理层而不同。
SIFS
被用于ACK、CTS、有分段时的下一分帧或在点协调方式下作为对任一询问的回答,在轮询控制时也可用于任意的帧。SIFS时从前一帧最后一个符号的结束到接下来一帧开头低一个字符的开始所对应的时间,可被用于一系列帧交换的过程中。当工作站已占用介质需保持一段时间以执行一系列的帧交换时,利用这一最短的时间间隔传送一系列帧交换可以阻止那些需等待介质空闲较长时间间隔的工作站争用介质,于是这一系列的帧交换的进行就取得了优先权。 PIFS
仅仅被用于PCF方式下。在一CFP开始时取得介质访问的优先权。
DIFS
用于分布协调方式下。工作站传送MPDU和MMPDU,在正确接收一帧并后延时间期满,如果载波侦听判断介质在DIFS期间空闲,使用分布协调的工作站将被允许传送数据。
如果传送中有错误,那么即使判断出介质空闲后,一个在分布协调方式下的工作站也不能传输数据。工作站可能接收一个“错误----空闲”帧后传送,是工作站重新同步。折旧允许工作站使用DIFS,可见DIFS在上述“错误――空闲”
帧之后。
EIFS
扩展的IFS,用于分布协调方式下。此时物理层指示MAC:一帧的传送开始后,没有正确的接收。
物理层不用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检测出错误的帧后判断介质空闲,随后EIFS延迟开始。在一个工作站开始传送以前,EIFS为另一个工作站提供足够的时间以回答该工作站,什么是不正确接收的帧。根据实际的介质忙闲状态,在EIFS期间,由于收到一“错误――空闲”帧而使工作站重新获得同步。所以EIFS被终止,正常的介质访问在收到“错误――空闲”帧后继续执行
2.1.7 帧的分段和重组
所谓真的分段,就是将一个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一个MAC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MPDU分割为较小的MAC级别的帧即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分段处理产生的比原先的MSDU及MMPDU长度更短的MPDU增加了可靠性,这种方法是通过在某些信道对一些较长帧有些特殊的限制其接受可靠性时增加了MSDU及MMPDU成功传输的可能性,该处理对于一个立即发射机是比较可靠的。将多个MPDU重组为单个的MSDU或MMPDU的处理过程称为重组,这一过程相应地对一个立即接收机非常方便。该过程只对单一接收地址的帧进行分段,而在广播或组播时不进行分段。
当从LLC层接收的MSDU或从MLME接收的MMPDU的长度大于2.1.5中的dotllFragmentationThreshold分段阈值时,MSDU或MMPDU就将被分段成为MPDU。每一个分段帧的长度均不大于上述分段阈值,当然小于该阈值也是可能的。分段的示意图如下:
2.2 MAC分层结构
MAC层分为MAC子层和MAC管理子层。前者主要负责访问机制的实现和分组的拆分和重组。其管理子层主要负责ESS漫游管理、电源管理,还有登记过程中的关联、去关联以及要求重新关联等等过程的管理。802.11物理层分为三个子层:PLCP(物理层会聚协议)、PMD(物理介质相关协议)和物理层管理子层。PLCP子层主要进行载波侦听的分析和针对不同的物理层形成相应格式的分
组。PMD子层用于识别相关介质传输的信号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技术。物理层管理子层为不同的物理层进行信道选择和调谐。除此之外IEEE802.11还定义了一个站管理子层,它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交互作用。
2.2.1 MAC子层
MAC层支持三种主要的帧类型――站点间传输信息所用的数据帧、控制访问介质所用的控制帧以及管理帧。管理帧用于站点第二层间交换管理信息,而不会将管理信息送往协议栈的高层。
2.2.1.1 帧格式
802.11的帧格式是可变长的。图2.2说明了站点间发送信息所用的MAC数据帧格式。在后面的介绍中将会发现,该帧的某些域也在其他类型的帧中使用。
图2.2
帧正文(Body)域的最大长度可达2312Byte,如上图所示。然而,因为无线链路的误码率比有线LAN误码率高得多,随着帧长度增加,帧信息受破坏的概率也高。因此一个无线局域网比一个有线局域网的情况就糟糕多了。为弥补这种情况,无线局域网在MAC层支持一种简单的分段重组机制。
A,控制域
16bit的帧控制域包含11个子域。其中有8个1bit域,通过设置,可指定一个特性或功能。以下将介绍控制域中的每个子域。
a、 协议版本子域
2 bit的协议版本子域提供了一种标识802.11标准版本的机制。该标准的最初版本中,协议版本子域值设为零。
b、类型和子类型子域
类型和子类型子域提供6bit来标识一个帧。类型子域能识别4种类型的帧,但目前仅定义了3种。4bit的子类型子域标识了类型分类中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帧。
c、到分布系统子域
该子域为1bit。当帧寻址到一个接入点以便转发到分布系统时,该子域置”1”。否则该子域置“0”。
d、来自分布系统子域
该子域也是1bit。当帧是收自分布系统时,该子域置“1”,否则该子域置“0”。 e、多段子域
该子域为1bit。当在当前段之后还有更多的段时,这个域的值就设为“1”。这个域使发送端注意一个帧是一个段,并且允许接受端将一系列段重装成一个帧。
f、重试子域
当这个1bit域被置“1”,表示这个帧是一个先前传送过的重传段。接收站点用这个域来识别当确认帧丢失时可能发生的重传。
g、电源管理子域
IEEE802.11站点可选择两种电源模式(即节能模式或活动模式)之一。当发送时一个站点是活动模式时,一个帧能将其电源状态从活动改为节能模式。
通过使用电源管理比特,一个站点可标识其电源状态。接入点使用该信息,不断维护工作在节能模式的站点记录。接入点将缓存发往其他站点的分组,直到那些站点通过发送轮询请求来专门请求分组,或是改变其电源状态。
通过使用信标帧可获得另一种将缓存帧发送给一个运行于节能模式站点的技术。接入点周期性地发送信息,这些信息是关于运行于节能模式的站点有接入点所缓存的帧,作为信标帧的一部分。每个这样的站点接受信标帧后被唤醒,注意到有帧存储在接入点中等待转发。然后这些站点就保持在活动电源状态,并且给接入点发送一个轮询请求信息以索取那些帧。
h、多数据子域
这个子域指示在当前帧后带有更多帧。这个1bit子域由接入点设置,指示有更多的帧缓存在一个特定站点中。记住当一个目的站点运行在节能模式时,将在接入点中产生缓存。目的站点可利用此信息来决定它是否要继续轮询,或者这个站点是否要将电源管理模式转变为活动模式。
i、 有线等效保密子域
IEEE802.11委员会提出通过附加授权认证和加密保证安全性,统称为有线等效保密(WEP,Wired Epuivalent Privacy)。WEP子域的设置指示了帧的正文按WEP算法加密。
j、顺序子域
控制域的最后一个子域是1bit的顺序子域。该比特1指示帧使用严格顺序服务等级进行发送。该子域的使用是适应DEC LAT协议的,DEC LAT协议不允许单播和多播帧间顺序的变化。因此,对于大多数无线应用是不使用该子域。
以上是对控制域内的子域做了详细介绍,下面继续讨论MAC数据帧。
B 持续时间/标志符域
这个域的含义与帧类型有关。在一个节能轮询消息中,该域指示了站点标志符(ID)。在其他类型帧中,该域指出持续时间值,它表示发送一帧所需的时间间隔,单位是微秒。
C 地址域
一个帧可以包含多达4个地址,这与控制域中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有关。地址域被标识为地址1到地址4。
基于控制域中的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地址域的应用情况见表2.2。注意表2.2中地址1总是指接受端地址,这个地址可以是目的地址DA、基本服务集ID(BSSID)或是接收地址RA。如果ToDS比特置“1”,那么地址1中含接入点地址;如果ToDS比特置“0”,那么地址1中是站点地址。所有站点按地址1域中的值进行过滤。
表2.2 基于控制域中的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的MAC地址域值
地址2总是用于标志发送分组的站点。如果From DS比特置“1”,那么地址2中是接入点地址;否则代表站点地址。地址3域也与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有关。当Fromds比特设置为“1”,地址3中就是原来的源地址。如果ToDS比特置“1”,则地址3中就是DA。
地址4用于特定情况,即使用了无线分布系统,并且一个帧从一个接入点正发往另一个接入点。在这种情况下,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都被置位。因此,原来的DA和SA都不可用了,地址4就仅限于标识有线DS帧的源地址。
D 序列控制域
2Byte的序列控制域用作表示所属帧的不同段顺序的机制。序列控制域中包含两个子域:段号和序列号。这些子域用于定义帧和所属帧的各段的段号。
E 帧正文域
帧正文域用于在站点间传送实际信息,这个域是可变长的,最长可达2312字节。
F CRC域
MAC数据帧中最后一个域是CTC域,这个帧长4字节,包含32比特的CRC。
2.2.1.2 数据传送前的握手过程
如前所述,IEEE802.11MAC采用了一个基本的介质访问协议即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CSMA/CA)。所用的CSMA/CA协议要求一个有信息要发送的站点首先要对传输介质进行侦听,即发前侦听。如果介质忙,该站点就延迟发送。如果接着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是可用的,称之为分布的帧间间隔DIFS,则该站点可以发送数据。因为其他的站点可能几乎同时发送信息,接收站点就必须检验接收分组,并且发送一个确认消息ACK通知发送站点没有发生冲突。若发送站点没收到确认信息,他将进行重发,直到它收到一个确认消息或者其重发次数达到一定的极限。
CSMA/CA机制使介质访问中的冲突最小化。因为有可能会出现两个站点同时侦听信道,并发现介质空闲随后发送信息,或是两个站点没有互相侦听,就发送信息的情况,这时冲突就会发生。为减小冲突的可能性,IEEE802.11标准所用的CSMA/CA派生出一种称为虚拟载波侦听VCS的技术。在VCS中,要求发送信息的站点先发送一个请求发送帧RTS的分组。这个分组是一个相当短的控制包,它包含了DA和SA,以及随后的发送持续时间。这个持续时间是根据数据分组的传输和接收端分组确认的时间来规定的。接收端发出清除发送CTS分组作为响应。CTS分组指示了与RTS分组中相同的持续时间信息。收到RTS或CTS控制分组,或是收到两种分组的每个站点,将其VCS指示器设成传输持续时间。在IEEE802.11中,该指示器即为所谓的网络分配矢量NAV,其用作一种通知介质上所有其它站点后退或延迟其传送的机制。
如果在以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CTS,则发送站点就认为是发生了冲突,并且
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发送另一个RTS分组。一旦收到CTS帧,就发送数据帧,接收端回送一个ACK分组以确认一次成功的数据传输。
使用RTS和CTS控制分组减少了在接收端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这种冲突来自发送端“隐藏”的站点。所谓“隐藏节点”指一个服务集的站点,它不能检测到另一个站点的传送数据,因而不能判断出介质忙。
现以图解的方式归纳使用RTS和CTS控制分组以及它们与数据流和NAV之间的关系,如图2.5所示: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现举一个有五个工作站竞争信道的例子如下: 有A、B、C、D、E五个展位了发送自己的数据帧参与竞争信道。此时A站有一个帧在空中发射,BCD站侦听信道并且发现信道正忙,于是他们各自允许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产生一个后退时间。C站在D和B站之后得到一个最小的数。所有三个终端继续侦听信道并且推迟各自的发射,直到A终端的发射完成。完成后三个终端等候IFS周期,一旦此周期结束他们立即开始计数。第一个完成计数的终端,在本例中是C站,在等待时间计数完成后开始其帧发射。其余两个终端B和D,将各自计数器停止在C站开始发射时的计数值。在C站发射的过程中,E站开始侦听信道,运行自己的随机数发生器,在本例中得到一个比D站剩余计数大但是比B站剩余计数小的随机计数值,因此在C站传输完毕之后推迟自己的发射。按照和先前一样的方式,所有的终端要等待IFS周期,然后开始计数。D站最早完成自己的随机等候时间,开始发射自己的分组。同时B和E暂停自己的计数器,等待D站完成帧传输以及之后的IFS周期,然后他们再次启动计数,由于E站的计数器首先计数到零,于是E站开始发射数据,B站暂停计数。在E站完成帧传输以及IFS周期后,B站的计数器一直计数到零并且开始发射帧数据,这样的后退策罗比起IEEE802.3标准中的指数后退方案,其优势在于无需冲突检测程序,并且等候时间也是公平分布的,平均来说执行了先来先服务的原则。具体过程图解如下:
2.2.1.3 分段传输过程中的RTS/CTS用法
RTS/CTS帧定义了以下帧和ACK帧持续的时间。时间/标识域(在数据帧和
ACK帧中)详细指明了下一分段和ACK的时间。每一帧包括了定义下一次传输持续时间的信息,该信息帧从用来更新NAV值时介质忙的RTS帧开始直到ACK0的结束,从用来更新NAV值时介质忙的CTS帧开始直到ACK0的结束。分段0和ACK0中都包括时间信息以更新NAV值时介质忙直至ACK1的结束,这些均通过运用时间/地址域(数据帧和ACK)振中来实现。到最后一分段中,时间信息变为一个ACK时间加一个SIFS时间且在其ACK帧中将其时间/标识域设为零。每一分段和ACK均像RTS和CTS;因此,在以RTS/CTS开始一系列帧交换后,尽管分段的长度可能大于dot11RTS阈值,仍不再在分段的传送之间用RTS和CTS帧。在运用跳频技术的物理层的工作站中,当在下一时间边界前没有充足的时间传送随后的分段时,发动帧交换序列的工作站就在时间边界前将时间/标识域的值在最后一个数据帧或管理帧中设为一ACK时间加上一个SIFS时间。
万一ACK被送出而源工作站没收到,接收分段或ACK帧的工作站就把信道对下一帧交换标记为忙,因为NAV从这些帧的信息中一直被更新,这是最坏的情况,见下图。如目标工作站没送出ACK则仅能听到目标工作站的工作站不更新其NAV且可能试图访问信道当他们的从收到的前一帧的信息中被更新的NAV达到0时,所有能听到源工作站的工作站在其NAV期满时都将自由地访问信道。 在分段突发期间,源工作站仅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在SIFS后传送:
――工作站已经收到一需要ACK的分段。
――源工作站已经收到对前一分段的ACK,又有多个分段要传,在下一个居留时间边界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发送下一分段且能收到其确认信号。 另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则:
――当工作站已传完一帧,除了开始的或中间的分段,工作站不会在此信道中在不执行后延程序的情况下在紧跟着传输一ACK帧。
――MSDU成功传输或所有重传尝试都结束,而且该工作站还有一随后的MSDU待传时,工作站将执行补偿程序。
――仅仅没被确认的分段要重传。
2.2.1.4 广播和组播
PCF方式下,当一广播或多接收地址的MPDU被传送时,仅仅需要一基本的介质访问程序,而不考虑帧的长度,也不用RTS/CTS帧交换。另外,也不用
ACK帧的传送。任何工作站要传送广播和多接收地址的MPDU时,除了要确认基本的CSMA/CA介质访问程序以外,还要服从RTS/CTS帧交换的规则,因为该MPDU时直接到达AP的。广播信息将被分发到BSS内,原来的工作站也将收到。因此,所有的工作站将过滤出包含他们自己地址的广播信息作为源地址。广播和多接收地址的MPDU将在一个ESS内被散播。
在广播和多接收地址的MPDU帧中无MAC层恢复功能,于是比起直接传送的可靠性,这样的传输的可靠性就降低了,因为在延迟、碰撞等情况下,帧丢失的可能性增大了。
2.2.1.5 恢复处理
本节主要讲述对错误帧地恢复程序、重传过程及其极限和对重复帧的处理过程。
a、 恢复程序和重传极限
导致错误发生而需要恢复的环境很多,例如,RTS被传送后,可能CTS没被返回,这有可能是因为与其他的传输发生了冲突,也可能因为信道中的干扰,或者因为收到RTS的STA正处于载波侦听状态(指示介质忙)。
对于一发起帧交换且被证明错误的工作站,错误恢复可以通过重传来进行。对于每个失败的帧交换序列,重传继续直到成功或者直到达到一个适当的重试极限。对于每个期待传送的MSDU或MMPDU工作站都包含一个短的和长的重试计数器,这些计数器在增加或者重设时是互相独立的。
一RTS帧被传送后,工作站将执行CTS(9.2.5.7)。如果RTS传输失败,则短重试计数器和长重试计数器增加,该过程继续直到尝试重传的次数达到dot11短重试极限。
传送一需要确认的帧后,工作站执行ACK程序(9.2.8)。对于MSDU或MMPDU来说,每一次传送的MAC帧(长度小于或等于dot11RTS阈值)失败,短重试计数器增加,成功的话,计数器被重置。而长度大于dot11RTS阈值的帧传送失败,长重试计数器增加,成功传输则长重试计数器被重置。直到长重试计数器或短重试计数器达到各自的重试极限,对失败传输的重传将继续。一旦达到极限,重传停止,该MSDU或MMPDU被丢弃。
在省电模式下的工作站,通过传送一轮询帧作为对来自AP数据的回答已开
始一帧交换序列。万一既没有ACK帧也没有数据帧从AP传过来,工作站将在适宜的时刻通过发送另一个轮询帧来重试该帧交换序列。如果AP发一数据帧作为对轮询的回答,但又没收到ACK确认帧,则从同一个工作站发出的下一个轮询帧会引起AP中最后一个MSDU的重传,该完全一样的帧将被滤波器过滤。如果AP送一ACK作为回答,那么相应地,因为数据在一系列的帧交换中已被传送,对于一携带错误恢复的数据帧的责任就转移到了AP上。AP就试图传送一MSDU给传送轮询帧的工作站,用任何合法的帧交换序列换取一个正确的MSDU.
省电模式下,如果传送轮询帧的工作站在传送了ACK帧作为对成功接收MSDU的确认后回到Doze状态,AP将重传该MSDU直到达到有关的重试极限。
b、重复帧的检测和恢复
既然该协议中包含了确认和重传机制,那么就有可能某一帧被不止一次地传送,那些重复帧将被目的工作站的MAC层过滤出来。在数据帧和管理帧中,重复帧的过滤有助于包括一序列控制域(包括一序列号和一分段号)的帧的通过,作为同一个MPDU的MPDU有同样的序列号而不同的MSDU(有很大的可能性)有不同的序列号。序列号被正在传送的工作站作为一个增值的整数序列而存在。
2.2.2 MAC管理子层
管理子层负责在站和AP之间进行通信的初始化,这一层的操作机制是移动环境下所需要的。这种功能在其他的无线系统中也有,但在802.11的MAC管理子层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一般的MAC管理帧的格式见下图,不同的管理帧一般用于不同的目的。
MAC管理帧格式
a、登记
信标是一种管理帧,它是由AP准定期地进行发送,用来建立定时同步功能(TSF)。管理帧包含的信息有基站子系统ID(BSS-ID)、时间戳(用于同步)、业务指示表(睡眠模式)、功率管理和漫游等。接收信号的强度的测量是根据信标信息作出的。信标帧还用来识别AP,网络等等。要给MS(移动台)发送帧时,分布式系统必须要先知道为这个MS服务的AP的位置。关联过程实际上就是MS向一个AP登记的过程,只有建立关联以后MS才能通过一个AP发松和接收分组。至于分布式系统中怎样保存关联信息,标准并没有规定。如果MS想同一个AP建立关联,首先必须给MS发送一个关联请求帧,AP同意后发送一个关联响应帧作为回答。MAC管理帧和切换过程中使用的两帧功能是类似的。
b、越区切换
IEEE802.11有三种移动模式:其中一种就是所谓的“无转移”类型,在这种移动方式下,MS时静态的或在一个BSA范围内移动;另一种模式是“BSS转移”方式,这种模式中MS从一个BSS转移到另一个BSS,但这两个BSS都在同一个ESS内;最常见的一种移动方式就是“ESS转移”,MS从一个BSS 转移到另一个BSS,但这两个BSS不在同一个ESS内,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的连接就中断了,这时就必须需要一个移动的IP继续保持连接。
当一个MS在同一个ESS内从一个BSS转移到另一个BSS时,就要用重关联服务。MS要进行初始化,告诉分布式系统该MS已经将关联从一个AP转到另一个AP上。去关联是用来中止一个关联的,它可由关联的任何一方启动。去关联是一种同志形式,而不是一个请求,因而它是不能被拒绝的。离开一个BSS的MS将会发送一个去关联信息给其所关联的AP,但这个信息不能保证一定能被收到。
c、 功率管理
无线局域网的功率保存问题就是当空闲的移动台突然有数据需要接受时,如何保持空闲状态,这样就可以控制LAN适配器的功率消耗。实现的难点在于怎样在空闲状态时关掉断源又能保持会话。IEEE802.11的解决方案是让这些移动
台处于睡眠模式,发往这些MS的数据先在AP 中缓存,当MS被唤醒时AP再把缓存的数据发往相应的移动台。同蜂窝电话的持续功率管理比较而言,这种方案更适合于突发数据通信的应用。
利用时间同步帧TFS,所有的MS 在同一时间里被唤醒以监听信标帧,如下图所示就可以实现所有MS的同步。MS使用帧控制字段中的功率管理位表明自己当前是处于睡眠还是唤醒状态。随信标一起发送的有一个业务指示表TIM,TIM是在AP中有缓存信息的移动台的列表。MS 通过检查信表和TIM来了解自己是否有缓存信息。有缓存信息的MS发送节能轮询帧给AP。若站处在活动模式时,AP就向其发送缓存的分组。
侦听用于电源管理的信标
d、安全
IEEE802.11提供认证和保密服务。802.11提供两种类型的认证方法。一种是开放系统认证,这是默认的认证方式。这种方式下请求帧先发一个开放系统的加密算法的ID ,响应帧再返回一个请求的结果。共享密钥的认证方式能提供更高的安全级别。请求帧先发送一个认证帧ID,这个ID是作为这个请求帧和AP的共享密钥,由40比特密码组成。第二个站发送一个质询文本。第一个站发送加密的质询文本作为响应。第二个站发送认证结果。值得提出的是40比特的密钥提供的安全级别是比较低的。尽管一些产品使用数据加密标准,但几乎所有系统中使用的密钥算法一般都是RC-4。通过利用WEP规范,IEEE802.11的保密特性得以继续保持。使用伪随机数发生器和40比特的私钥序列,并把它与明文消息进行简单的异或运算。但这种方式提供的安全是很有限的而且很容易对其实施攻击。
篇9:组建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LAN)产业是当前整个数据通信领域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因其具有灵活性、可移动性及较低的投资成本等优势, 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作为传统有线局域网络的补充和扩展,获得了家庭网络用户、中小型办公室用户、广大企业用户及电信运营商的青睐,得到了快速的应用。然而在整个无线局域网中,却有着种种问题困扰着广大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首先是该如何去组建无线局域网,这也是无线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具体来分,组建无线局域网包括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和组建企业无线局域网。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
尽管现在很多家庭用户都选择了有线的方式来组建局域网,但同时也会受到种种限制,例如,布线会影响房间的整体设计,而且也不雅观等。通过家庭无线局域网不仅可以解决线路布局,在实现有线网络所有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无线共享上网。凭借着种种优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无线局域网上,也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开始组建无线局域网了,但对于新手而言却有着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将组建一个拥有两台电脑(台式机)的家庭无线局域网。
1、选择组网方式
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和有线局域网有一些区别,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选择对等网,即是以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为中心(传统有线局域网使用HUB或交换机),其他计算机通过无线网卡、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
该组网方式具有安装方便、扩充性强、故障易排除等特点。另外,还有一种对等网方式不通过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直接通过无线网卡来实现数据传输。不过,对计算机之间的距离、网络设置要求较高,相对麻烦。
2、硬件安装
下面,我们以TP-LINK TL-WR245 1.0无线宽带路由器、TP-LINK TL-WN250 2.2无线网卡(PCI接口)为例。 关闭电脑,打开主机箱,将无线网卡插入主板闲置的PCI插槽中,重新启动。在重新进入Windows XP系统后,系统提示“发现新硬件”并试图自动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并会打开“找到新的硬件向导”对话框让用户进行手工安装。点击“自动安装软件”选项,将随网卡附带的驱动程序盘插入光驱,并点击“下一步”按钮,这样就可以进行驱动程序的安装。点击“完成”按钮即可。打开“设备管理器”对话框,我们可以看到“网络适配器”中已经有了安装的无线网卡。 在成功安装无线网卡之后,在Windows XP系统任务栏中会出现一个连接图标(在“网络连接”窗口中还会增加“无线网络连接”图标),右键点击该图标,选择“查看可用的无线连接”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会显示搜索到的可用无线网络,选中该网络,点击“连接”按钮即可连接到该无线网络中。
接着,在室内选择一个合适位置摆放无线路由器,接通电源即可。为了保证以后能无线上网,需要摆放在离Internet网络入口比较近的地方。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无线路由器与安装了无线网卡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因为无线信号会受到距离、穿墙等性能影响,距离过长会影响接收信号和数据传输速度,最好保证在30米以内,
3、设置网络环境
安装好硬件后,我们还需要分别给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以及对应的无线客户端进行设置。
(1)设置无线路由器
在配置无线路由器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随产品附送的《用户手册》,从中了解到默认的管理IP地址以及访问密码。例如,我们这款无线路由器默认的管理IP地址为192.168.1.1,访问密码为admin. 连接到无线网络后,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192.168.1.1,再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默认为空),点击“确定”按钮打开路由器设置页面。然后在左侧窗口点击“基本设置”链接,在右侧的窗口中设置IP地址,默认为192.168.1.1;在“无线设置”选项组中保证选择“允许”,在“SSID”选项中可以设置无线局域网的名称,在“频道”选项中选择默认的数字即可;在“WEP”选项中可以选择是否启用密钥,默认选择禁用。
提示:SSID即Service Set Identifier,也可以缩写为ESSID,表示无线AP或无线路由的标识字符,其实就是无线局域网的名称。该标识主要用来区分不同的无线网络,最多可以由32个字符组成,例如,wireless.
我们使用的这款无线宽带路由器支持DHCP服务器功能,通过DHCP服务器可以自动给无线局域网中的所有计算机自动分配IP地址,这样就不需要手动设置IP地址,也避免出现IP地址冲突。具体的设置方法如下:同样,打开路由器设置页面,在左侧窗口中点击“DHCP设置”链接,然后在右侧窗口中的“动态IP地址”选项中选择“允许”选项,表示为局域网启用 DHCP服务器。默认情况下“起始IP地址”为192.168.1.100,这样第一台连接到无线网络的计算机IP地址为192.168.1.100、第二台是192.168.1.101……你还可以手动更改起始IP地址最后的数字,还可以设定用户数(默认50)。最后点击“应用”按钮。
提示:通过启用无线路由器的DHCP服务器功能,在无线局域网中任何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就需要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让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IP地址。
(2)无线客户端设置
设置完无线路由器后,下面还需要对安装了无线网卡的客户端进行设置。
在客户端计算机中,右键点击系统任务栏无线连接图标,选择“查看可用的无线连接”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点击“高级”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点击“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点击“高级”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仅访问点(结构)网络”或“任何可用的网络(首选访问点)”选项,点击“关闭”按钮即可。
提示:在Windows 98/2000系统中不能进行无线网卡的配置,所以在安装完无线网卡后还需要安装随网卡附带的客户端软件,通过该软件来配置网络。
另外,为了保证无线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顺利实现共享、进行互访,应该统一局域网中的所有计算机的工作组名称。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点击“计算机名”选项卡,点击“更改”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新的计算机名和工作组名称,输入完毕点击“确定”按钮.
【如何架设无线局域网网络技巧】相关文章:
7.网络求职技巧
9.网络截图技巧七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