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父亲的哲学

父亲的哲学

2022-05-28 06:16: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青豆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父亲的哲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父亲的哲学,希望大家喜欢!

父亲的哲学

篇1:父亲的哲学

父亲的哲学

“哎呀!”随着“啪”的一声,我手中的陶瓷花盆,掉在地上打碎了。在一旁看电视的妈妈闻声走过来,看着他那怒不可视的表情,我已惭愧地低下头,等着她那漫长的数落。果然,等她唉声叹气地把地上的`碎片扫到垃圾桶后,开始了听过上千的轰炸,直到把我炸的头晕眼花,气才消了一半,又去看电视了。这时,刚才在一旁默默无声的爸爸也走了过来,难道他们要轮番轰炸我,但我知道,他一向是思想教育,比妈妈会好一点。果然如此,他只说了六个字:以后万事谨慎。

事后不久,这六个字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好像平日里经常笑嬉嬉的,可好像一件事也没有做错过。于是,我从那一刻起,就开始留心观察起了父亲。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在医院住院,我们一早便去医院照顾她,直到中午11:30才想起午饭来,疲劳加饥饿一霎时一齐感觉到了,累得倒在沙发上一个劲的喊:“饿死啦,饿死啦,饭好了没啊?”而每次我所喊完后,回应我的总是:“快了,快了。”12:00肚子饿的叫声越来越大,一声“好了。”把我吓了一跳,爸爸以前可是从来没烧过饭啊!我一定是饿糊涂了,“怎么,不饿了?快来吃啊!”听到这句话,我才真正相信爸爸已经把菜做好了,望着那一桌可口的饭菜,再也忍耐不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一边吃着一边不忘教育起我:“万事只要冷静下来,做起来快得很。”

又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中午,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又躺在沙发上看起了书,这时妈妈突然从厨房里跑了出来,大惊失色地对爸爸说:“着火了!”原来是妈妈烧菜时油没倒好,使得火从锅外一直烧到锅内,把锅里面的油也点着了,他知道,这是燃气纵火,虽然不会爆炸,但等火警来是来不及了。于是他深呼了一口气,拿起消防毯冲进厨房,关掉燃气开关,然后把消防毯盖到火上,顿时从间隙里冒出一缕缕白烟,干完后,立刻冲出厨房,这场火就这样被父亲的沉着冷静灭了。

做事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这就是父亲的哲学。

篇2:哲理作文父亲的井水哲学

哲理作文父亲的井水哲学

小张大学毕业了,他被调到靠山村当村主任助理。靠山村是个穷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小张感到信心不足,就谎称家里有事,回了老家。

正是初秋干旱时节,小张回家时,看见父亲正在村边的地里浇水。父亲老远就看见小张哭丧着脸走来,知道他遇上难题了。

等小张走近身边,父亲就一边浇地,一边探听小张的心事。

听了小张回家的原因,父亲微笑着说:“你为什么就不敢尝试呢?”

小张望着父亲,说:“我怕没那个本事。”

父亲的脸色沉重起来,他叹了一口气,对小张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父亲说,我年轻时家里很穷,你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好。我娶你娘的时候,心里也很害怕。但是,我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去了,结果你娘被我的勇气征服了。

后来,你考上了中学,家里实在太穷,我又怕没钱供你上学,差一点要你回家辍学干活。但我和你娘硬是早起晚归坚持着,终于供你读完了大学。

小张啊,你看看,现在咱家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也参加工作了,咱家房子翻盖了,你爷爷、奶奶还拿上了国家的农保金,日子是越过越甜了……这么多年,这么多难事,咱们不是挺过来了吗?

父亲看了小张一眼,他用手指着地边上的那口井,说:“你看这口井,周围四百亩的'田地,全靠这口井里的水浇地灌溉。这口井是1982年打的,三十年了,抽出了多少水。你想想,这口井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水,如果把这三十年抽的水全部集中起来,这口井哪里装得下呢?恐怕这周围四百亩田地全都被井水淹没了吧!”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只要拥有自信,你才能拥有未来。我觉得,这人就是被难事撑大的,这本事也是被难事难大的。

父亲的井水哲学,终于让小张豁然开朗,他背上行囊,报到去了。

篇3:哲学是什么

哲学发展史表明,主要哲学形态的产生及其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当时人类的生存问题展开的;哲学的来意及众多哲学家对哲学是什么的解释,指出了哲学是对人类生存智慧的追求;在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演变中,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去了,哲学由“知识总汇”变为生存智慧。总之,哲学是对人类生存境遇及其存在方式的理性思考。

作 者:隋保禄 作者单位:枣庄师专政法系,山东,枣庄,277160 刊 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xx 33(4) 分类号:B0 关键词:哲学 爱智慧 人 生存境遇 存在方式

篇4: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思想者的深思,是将思想进行到底的一种勇气。哲学本身并不解决任何问题,却给自然科学发展的方向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费尔巴哈――《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我很能接受这种说法,与其说真的有个上帝,不如说是人类希望有个上帝,这是人的归宿感所决定的。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要借上帝成为上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哲学是人类挑战自身思维极限的一项危险游戏,因此,非专业人士及未成年人切勿模仿。

最新热点:商品房 屋租赁管理办法南科大难解“钱学森之问”21日国际财经快报:国际油价上涨芙蓉姐姐瘦了 凤姐美国面 试大笑江湖林俊杰求婚

篇5:哲学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论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哲学有什么用?人们现在通常都认为科学很有用,把科学技术叫作第一生产力,其实,西方开始发展近代科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科学有用,也很少用科学有用来为发展科学张本。由科学所支持的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是后来的事情。不必需的东西未见得不重要。没有近代科学,人类照样种地盖房吃喝玩乐,但出现了近代科学,它就要反过来剧烈改变种地盖房吃喝玩乐的方式。(取材于《哲学是什么》,有删节)

1・(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哲学有关问题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哲学就是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B.中国人很早就拥有许多客观可靠的知识,中国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

C.孔子始终未能建立自己学说的科学体系,所以他的学说并不能称之为哲学。

D.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

1・(2)、根据文意,下列对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中国有没有哲学的争论,其实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B.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作者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

C.从庄子、老子、孟子、荀子,再到魏晋以后,哲学逐渐发展了。

D.魏晋之后的道学理学,都是讲道理的科学。

2、对于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的结论,作者提出了三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点。(3分)

3、对于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作者列举了①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②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来反驳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请你也找出另外两个事例,证明中国很早就有科学。(3分)

参考答案:

1・(1)、C(A项错,作者把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一种是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B项理解错,作者是说假定把“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叫作哲学的话,每个民族都有哲学了,就无须分辩了;D项错,作者是说在魏晋以后哲学衰微,而不是没有哲学。)(3分)1・(2)、A(B项错,作者说“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 C 项“再到魏晋以后,哲学逐渐发展了”错,作者是说魏晋以后哲学衰微了。D项错,作者原意是说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科学,实际不是。)(3分)

2、⑴ 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为科学是没有标准的;⑵ 中国不是没有哲学,只是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⑶ 没有哲学不是缺陷。(1×3分)

3、列举示例:①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很明确地认识到了陨石就是流星(陨星)落在地上的产物。②大禹发明勾股定理来测量水流河床的深浅和宽狭。③十进位制的创立、珠算的发明与普及、汉字的发明与运用等等。(1×3分)

篇6:哲学是什么

羊儿们很注重异性的外表,把自己打扮得帅气亮丽,自然会让他们看上你。想要吸引白羊座,一定要好好打理门面。

率直的白羊讨厌麻烦的猜心游戏,多半会选择活泼、直来直往的异性。太闷或严肃的性格会让他们喘不过气,或是让他们的天真想法显得幼稚。

他们喜欢有话直说,但是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别让他在众人面前出糗或下不了台。

羊儿们相当重视朋友,如果同一时段有朋友和伴侣的约会,他们常常会选择把伴侣丢在家里去和朋友玩耍。

聪明的伴侣千万不要跟他争吵“朋友和我哪个重要?”的问题,羊儿会觉得很不耐烦。只要等他玩回来了,跟他撒娇说“你出去玩,我好寂寞唷。”

他们自然会知道下次该好好陪你。直爽的白羊,不论是快乐愤怒全都会写在脸上,有什么开心不爽一定马上讲,所以白羊座的调情也是大胆直接的。

羊儿们喜欢刺激,为了能让羊儿们保持新鲜感和交往的热情,“欲擒故纵”是必要的手段。

篇7:哲学是什么

合作主义是行动哲学。它不仅是一种政治经济模式,更是一种通过重建人与国家的有机联系使人复归为“人”的运动。并不是说研究合作主义哲学没有意义,通过这种考察,我们不仅能够清楚了解合作主义的思想源头,还能将它置于更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哲学――系统论之上。

合作主义哲学是建筑在系统论之上的有机世界观。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系统哲学出现之前合作主义诞生于欧洲最深厚的文化土壤上绝不是偶然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天主教势力、现代工人运动和黑格尔哲学在欧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正是天主教关于现代经济社会问题的观点、职团主义和国家有机说构成了合作主义的三大思想源头。

谈到天主教关于现代经济社会的观点,我们不得不提及美因茨主教冯・凯特尔男爵(BaronvonKetteler1811-1877),正是在这位德国贵族的影响下教皇利奥十三世(LeoXIII1810-1903)于1891年5月15日发布了《新事物》(Rerumnovarum)通谕。《新事物》通谕也称《劳工通谕》,这份意义深远的天主教官方文件既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少数人对多数人财产的剥夺和它对财富的乱用,又批评了社会主义,认为它违背了人类固有的财产权力。一方面同情广大劳工阶层的贫困,劝诫富人阶层和国家关怀各个阶层的共同福利;另一方面反对废除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认为这将危害劳工自身。《新事物》主张资方和劳方真诚合作、互补不足,并提议工人天主教徒成立天主教工人联合会。

冯・凯特尔男爵在他那本著名的《基督教与劳工问题》(DieArbeiterfrageunddasChristenthum)一书中明确指出,资本的无上地位和经济自由主义是现代社会两大罪恶之源,二者代表着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胜利,它们将瓦解使人成为有机道德人的所有力量――工人阶级先是被分化为原子状态,然后被机械的组装起来。

为了抵制现代社会将工人“原子化”的企图,冯・凯特尔男爵建议成立包括一个职业所有成员组成的行会。在回答天主教劳动者团体提出的“天主教工人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这一问题时,他描绘了这些职业行会的基本特点,如一定程度的自治,拥有合作荣誉感(corporativehonor)、要建立在道德和信仰的基础上等等。

在建立职业工会这一点上,职团主义和冯・凯特尔男爵有相似的地方――正是职团主义者第一次赋予了工会国家职能。二者关键的不同在于早期职团主义者是赞成阶级斗争的。一般认为职团主义具有如下特点:

一、认定阶级斗争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二、劳工阶级须从雇主的权力,工资制度,和国家的压迫中获得解放。

三、工人不可依赖政治行动,必须防止政党和政府的妥协,国会出卖劳工的利益;

四、工人要以直接行动,对雇主和国家施以压力。直接行动的最高形式是革命总罢*工;

五、工人的组织,工会的中央权力机构,不能有太大权力;

六、总罢*工不能从有力和有钱的工会发动,需要有革命和战斗意识的少数人去推动多数人;

七、工人只有阶级意识,没有祖国,因此工会必须消除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八、工会是反资本主义的战斗机构,是将来社会改造的基础。职业工会和经济代表将替代压迫性的政治国家。

职团主义最早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法国,代表人物有拉卡德(HubertLagardelle1875-1958)和索列尔(G.Sorel,1847-1922)。之后职团主义在意大利、西版牙,以及北欧、中南美洲一些国家广泛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著名意大利职团主义者如兰兹洛(AgostinoLanzillo)和比昂基(MicheleBianchi)等在意大利职团国家建立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合作主义第三个思想源头是国家有机说,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J.G.Fichte,1762一1814)和黑格尔(G.w.F.Hege1,1770一1831)。黑格尔认为国家不是被动的机械,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家有自己的意志,他写道:“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作为显示出来的、自知的实体性意志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思考自身和知道自身,并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黑格尔用他极富思辨的语言论证说,离开了国家整体,不存在抽象的个人,国家的普遍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认为,“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因为它是实体性意志的现实,它在被提升到普遍性的特殊的自我意识中具有这种现实性。这个实体性的统一是绝对的不受推动的自身目的,在这个自身目的中自由达到它的最高权利,正如这个最终目的对单个人具有最高权利一样,成为国家成员是单个人的最高义务。”

站在历史更高的纬度上,我们已经能够将合作主义这一伟大思想建筑更坚实的哲学基础――系统哲学之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系统哲学是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人类知识领域的最伟大革命。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哲学是科学的母体,它包含了现代科学观念的全部萌芽。那时哲学家大都是拥有多方面知识的渊博学者。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同时是物理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政治学者和逻辑学家等等。

突破中世纪的黑暗,哲学不再是蜷缩在神学脚下的婢女,科学在文艺复兴的阳光下开始分展枝叶,哲学的科学化时代开始了!天文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学科体系,每一个学科之内又包含着多个分支学科;与此同时,在诸学科的星光下,哲学自己却显得黯然无光,甚至走入了纯思辨的死胡同。

现代哲学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信息论,控制论,非平衡态热力学,协同学等学科的出现,系统哲学在科学的沃土上获得了新生。人类开始从研究实体转向研究关系,从研究局部转为研究整体,从纵向深入研究转向学科横向研究,科学开始了伟大的回归――回归它的母体――哲学,通过“科学的哲学化”哲学获得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除了系统论所带来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革命以及崭新的非线性发展观,系统论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确定了国家的科学性质。国家是在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上进化出来的以人为基础元素的开放自组织系统。它按照系统的普遍逻辑发展,像所有远离平衡状态的自组织结构一样,国家具有等级结构,等级控制和自主调节的特点。

在系统论那里,合作主义重新“发现”了自我。今天,我们能够用科学理论证明机械论以及建立在机械论之上的自由主义是错误的。系统论发展中的里程碑式人物,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eigvonBertalanffy)在其1955年出版的专著《一般系统论》中就曾指出,机械论的观点是错误的,有机体不是机器,不能被分解为诸要素,并采用简单地相加来说明有机体的属性;有机体也不是在只有受到刺激时才能反应,否则就静止不动。他的主要观点包括:系统观点,认为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并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动态观点,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活的东西的基本特征是组织,主张从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说明生命的本质,并把生命机体看成是一个能保持动态稳定的系统;三是等级观念,认为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生物系统是分等级的,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到超个体的聚合体,层次分明。

当把贝塔朗菲的系统理论应用到国家这个巨系统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国家不是像原子那样堆积起来的`简单集合体,国家有自己的控制中心,有自己的意志和能动性,这些意志栖息于政治家、艺术家、哲学家、军人、商业领袖、及每位国民的心中并通过法律、伦理、教育等形式具体化。国民也不是无区别的原子,他们是与国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个人的天赋和在国家系统中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国民之间处于等级状态,而不可能达到绝对平均状态。

系统论是合作主义的思想利剑,它告诉我们有些现在和过去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政治观念是怎样的无知和愚蠢。尽管那些观念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它们总是将人类沉入冰冷的现实之中,甚至会将人类带入灾难的境地。哲学革命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先声与号角,它是人类精神遗传信息的突变和国家系统中社会文化信息库的更新。在此意义之上――让哲学女神成为世界之王吧!

篇8:哲学是什么

[摘要]“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通过对“哲学是什么”的考察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过程正是哲学观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哲学观 反思 自我意识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是哲学学习者必然要追问的两个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不是要最终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而是在对这两个问题的不断探寻与摸索中,逐渐形成和构建每个哲学学习者自己独特的哲学观,从而在自己哲学观的背景之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人们通常认为“哲学是什么”等于“什么是哲学”,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哲学是什么”是在追问历史上的“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暗含着“哲学”已经是一种既成的事物。这种事物从一开始萌芽,是一种“吾不知其名”的状态,然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成熟起来,然后人们觉得有必要“强为之名”,遂将其称之为“哲学”。那么“哲学是什么”也就是追问“哲学”产生的这个历史过程中,包括“哲学”概念产生后,一直发展到今天,“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即“哲学”事实上是什么。

而“什么是哲学”,追问的是什么样的学问可以被称为“哲学”,也就是追问“哲学”应该是什么。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去体悟“哲学”这个概念,并对这个概念产生一定的理解,不仅对于它的过去有一种理解,对它的现在有一种理解,而且对哲学的将来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虽然,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对“哲学”的理解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但这种理解终将趋于成熟,最后稳定生根,成为哲学研究者的一种信念。这种对哲学的理解,就是哲学研究者对“什么是哲学”的回答,是学者心中对哲学的一种期望状态,是一种坚定的信念,甚至会成为一种信仰,这就是哲学观。换句话说,哲学观就是对“什么是哲学”的理解,或者说是哲学观的具体体现就是对“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作出回答。

显然,“哲学”在哲学史上已经有其既成的形态了,但这种既成的形态不一定就是“哲学”应该是的那种形态,也就是说“事实”与“应该”不是一回事。所以说“哲学是什么”绝不等于“什么是哲学”。

纵观哲学史,我们发现哲学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哲学学派,每个学派的哲学观点都不尽相同,并且各有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哲学派别之成为一个哲学派别,首先在于其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有着不同于其他派别的独到理解。如果我们把哲学史看做是由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的思想构成的逻辑链环,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部哲学史也就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继续不断地作出不同理解的历史。”而“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继续不断地作出不同理解”的过程正是哲学观的形成过程。

哲学之所以如此难以理解是由于它本身的不确定的多变的本性决定的。尽管历来哲学研究者对“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两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哲学有一个总体的普遍意义上的理解。

哲学是人反思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首先哲学是属于人的,或者说,哲学是具有属人性质的。在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哲学是起源于人们对于世界的惊异的,就是说是人这种存在物的惊异使哲学成为可能的。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认识人自己。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哲学家们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开始研究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现代西方哲学则更进一步的开始研究人的生存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一直是人们用来寻找自身安身立命之本的学问。从先秦哲学到近代现代哲学,人的性、命等问题一直是哲学的主题。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被人们称为人本主义哲学,就更加离不开人了,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就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异化的情况,使人通过实践活动扬弃异化,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总之,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或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关于人的哲学。哲学是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世界的,它也是不仅要解释人,而且要改造人的,人是世界中的人,世界是人的世界,二者是有机联系的。哲学的终极目标是使世界作为世界而成为世界,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样,就对哲学有了一个大体的理解,即是简略回答了“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显然,在作出这种理解的同时,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观,其观点就是上面所阐述的那样,把哲学理解为人的反思的自我意识。当然,作出这种回答不是要把哲学固定为这样一种东西,只是试图以此去理解总结自己的哲学观,以使自己明晰起来,而后还要继续的去追问“什么是哲学”和“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永无止境的,重要的是在对这两个问题给出回答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的作为人而成为人。

【参考文献】

[1]张志伟.西方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版.

[2]汪信砚.什么是哲学DD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哲学研究.20xx年,第11期.

【父亲的哲学】相关文章:

1.哲学论文

2.哲学读后感

3.《香蕉哲学》经典语录

4.哲学随笔书籍

5.黑格尔哲学语录

6.哲学寓言故事汇集

7.哲学的学习方法

8.哲学专业英文简历

9.经典哲学名言

10.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

下载word文档
《父亲的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