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报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2024-03-02 07:36: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eihe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1: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自201x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师资队伍

三、办学条件

四、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五、存在问题

1.班额超标。目前18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0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篇2: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自XX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华小学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现有18个教学班,47名教师,942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XX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班班有合格教室。

二、普及程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市、区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一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残疾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共接收残疾儿童3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予特殊的关怀。小学生毕业率100%,非文盲率100%。

三、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43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现有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有3人。建立健全了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现在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XX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年度注册率在90%以上。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都办理了教师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四、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我校除了区财政和教育局划拨教育经费19万元外,还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完成指标任务。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通过优良的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们先后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72平米教室2个,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 95%以上。图书馆藏书25000册,生均25册,比XX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购进电子图书XX0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六、存在问题

1.班额超标。目前18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0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篇3: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自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兴华小学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现有18个教学班,47名教师,942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班班有合格教室。・・

二、普及程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市、区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一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残疾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共接收残疾儿童3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予特殊的关怀。小学生毕业率100%,非文盲率100%。

二、 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43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现有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有3人。建立健全了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现在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20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年度注册率在90%以上。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都办理了教师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三、 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我校除了区财政和教育局划拨教育经费19万元外,还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完成指标任务。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通过优良的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们先后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72平米教室2个,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25000册,生均25册,比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购进电子图书20000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 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五、 存在问题

1.班额超标。目前18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0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兴华小学简介

兴华小学座落于中华北大街新苑生活小区内,属新华区国有学校。学校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现有18个教学班,43名教师,942名在校生。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总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巩固率100%,小学生毕业率100%。学校现有教师43人,现有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200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水平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年度注册率在90%以上。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从2002年达标后,三年来学校又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先后多方筹措经费200多万元,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2个72平米教室,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增至25000册,比2002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现在学校共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学校办学条件在不断升级,综合办学实力逐年提高。

篇4: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自2002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兴华小学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现有18个教学班,47名教师,942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班班有合格教室。

二、普及程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市、区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一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残疾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共接收残疾儿童3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予特殊的关怀。小学生毕业率100%,非文盲率100%。

二、 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43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现有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有3人。建立健全了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现在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200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年度注册率在90%以上。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都办理了教师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三、 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我校除了区财政和教育局划拨教育经费19万元外,还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完成指标任务。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通过优良的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们先后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72平米教室2个,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25000册,生均25册,比2002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购进电子图书20000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 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五、 存在问题

1.班额超标。目前18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0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兴华小学简介

兴华小学座落于中华北大街新苑生活小区内,属新华区国有学校。学校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现有18个教学班,43名教师,942名在校生。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总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巩固率100%,小学生毕业率100%。学校现有教师43人,现有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200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水平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年度注册率在90%以上。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从2002年达标后,三年来学校又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先后多方筹措经费200多万元,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2个72平米教室,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增至25000册,比2002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现在学校共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学校办学条件在不断升级,综合办学实力逐年提高。

篇5:常州市―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常州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常州市200x―200x年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常州 督导团

常州市现辖二市五区(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天宁区和钟楼区),4375平方公里,343万人。根据苏教督团(200x)2号文件要求,九月底辖内各市(区)都把填写好的《江苏省“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上报 督导团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十月份市教育督导团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对天宁区、钟楼区进行了“两基”年审的市级抽查。根据苏教督团(200x)11号文件要求,各辖市、区又补报了年审自查报告;十一月份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对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抽查、核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200x年1月最后一批4个乡镇通过验收,常州市79个乡镇全部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并且有66个乡镇获得“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称号。平均每个乡镇为教育现代化工程投入资金万元。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教育中心的教育装备条件全部达到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学校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师资队伍的学历、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学校管理得到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得到保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保证和充分的体现。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农村三教同步协调发展,四中心办学条件优越, 80%的孩子进入乡镇中心小学学习,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农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8%,高中教育普及率95.37%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经费是决定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各辖市(区)基本上做到了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如金坛市、溧阳市财政对教育的安排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接近30%。溧阳市的教师工资一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享受公务员待遇。新北区从起由区财政统一解决教师的奖金,提高了教师的待遇。

2、强化对教育的统筹

武进区政府在下半年,召集教育、财政、物价、人事、建设等部门专门进行协调,研究和部署武进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区政府在“双高普九”中的责任,形成十条工作意见。208月,金坛召开全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会议。各市(区)政府主要抓中小学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负责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各市(区)都相应制定了五年规划。常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常州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验收标准》、《常州市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常州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每年都对辖市(区)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项督查。截止2002年底,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共建标准校园网62个,简易校园网79个,实现了校校通。中心小学计算机设课率100%。各学校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市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2年常州市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各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强化“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观念,探索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体卫艺教育的“两条一规”,强化体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课程意识和课改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妥善安排外来工子女的入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常州特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搭起,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常州市教育局开设了“蓝天实验学校”,钟楼区开设了“新市民子弟学校”,专门接受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目前已吸纳外来工子女45000名。市政府即将出台《常州市适龄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加大对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和调控力度,并审批几所基本符合条件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严格控制初中生辍学

全市小学生没有流生。目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农村初中的控辍工作难度加大。各辖市(区)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农村各级干部从履行法律和执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去认识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一抓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

二抓责任落实。各镇书记、镇长是“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控辍”机制。

三抓措施到位。针对学生辍学的主客观原因,有的放矢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制定了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减、免、缓”的收费政策;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改革教育评价方法,确定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差生”的教育思想;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学生就业创业之路;预防为主,寻源堵流,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提前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全市初中辍学率为0.54%,已经出现多所无流生学校、无流生乡镇。天宁区、钟楼区全区无流生。

二、关于扫盲工作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市15岁至49岁的青壮年文盲率为1.6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省中下位置。这次“两基”年审,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43%,非文盲率提高1.06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各市(区)都没有做到提高各级财政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经济增长速度快、增幅大的市(区),能做到“三增长”就不错了,教育经费做不到同比增长。

2、农村义务教育日常公用支出没有保障。只有新北区在区级财政预算中按常州市规定的标准安排学校的日常公用经费。其余市(区)都没有或者达不到最低标准。

3、教育负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前几年搞教育现代化,教育投入较大,投入时间相对集中,不少学校背上了债务。例如,武进区各类学校负债总数为29660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负债12100万元,有6个镇负债在1000万元以上。

4、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后,乡镇的办学积极性明显降低。建议要明确乡镇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5、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体制没有调整,过度阶段太长,影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

6、现在下面的扫盲工作难度很大,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有的以训代教,有的以考代扫,没有经费,没有教材。建议市委、市政府能转发《常州市“十五”期间扫盲工作的意见》。扫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扫除文盲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篇6:两基巩固提高的自查报告

自xx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普及程度

三、师资队伍

四、办学条件

五、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六、存在问题

1.班额超标。目前xx个教学班班额在xx人以下的只有xx个,其余班级都在xx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xx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篇7:县“两基”巩固提高情况工作汇报

县“两基”巩固提高情况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你们舟车劳顿,不辞辛苦,莅临我县复查验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云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129万人民,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崇高的敬意!

20xx年1月,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全面启动。在整个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牌子不丢、旗子不倒、亮点更亮、特色更特”的目标要求,按照“班子不散,政策不变,措施不减,力度不软,巩固有特色”的工作思路,遵循“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着眼发展,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出台保障措施,落实目标责任,猛攻薄弱环节, 扎实推进了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三年来,“两基”成果得到了巩固,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县情及教育事业发展基本状况

我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县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 65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29.62万,其中农业人口113.45万;20xx年国民生产总值4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9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223元,是比较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财政穷县。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01所,其中初中32所,小学563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5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职工7231人,在校初中生62154人,小学生140611人。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进行了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一)普及程度稳步提升。20xx年,全县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其中女童入学率99.99%),比20xx年提高了0.12个百分点;13—15周岁初中阶段入学率119.26%,比20xx年提高了2.28个百分点;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86.46%,比20xx年提高了5.67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01%,比20xx年降低了0.15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19%,比20xx年降低了0.37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率99.96%,比20xx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率97.77%,比20xx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12%,比20xx年提高了0.93个百分点;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59%,比20xx年提高了5.17个百分点;15周岁人口文盲率0.05%,比20xx年降低了0.05个百分点。

(二)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均按要求配齐了领导班子,267名正副校长全部参加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现有小学专任教师4582人,学历合格率100%,学历提高率60.24%,学历提高率比20xx年提高了17.08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2070人,学历合格率95.41%,学历提高率36.43%,学历提高率比20xx年提高了10.36个百分点。

(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31平方米,比20xx年增加了0.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95平方米,比20xx年增加了1.83平方米。中小学危房基本排除。小学危房率0.55%,比20xx年减少了0.43个百分点,中学危房率0.84%,比20xx年减少了0.02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日益完善。中小学电教教仪、实验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基本配齐,小学配置率93.14%,初中配置率96.62%;生均图书小学9.48册,初中10.96册。

(四)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全县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xx年,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8113万元,比上年增加4.21%;财政对教育的拨款21103万元,占同期教育总支出的69.5%,比上年增长47.3%;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524元,比上年增长3.56%;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424元,比上年增长3.41%;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44元,比上年增长51.72%;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54元,比上年增长3.85%。从20xx年起,全县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杜绝了拖欠现象。

(五)扫盲工作成效明显。近三年全县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5187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32 %,巩固提高率达到97.2%。全县现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5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718所。三年来,累计投入365万元,用于成人学校建设和各级各类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58期,培训人员51306人次,对青壮年进行了职业技术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实用文化技术培训、移民培训、扶贫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了由扫除文盲到扫除科盲的转变,使全县的复盲率实现了“零指标”。

三、“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做法

虽然我县于20xx年通过了市政府“两基”评估验收,并受到了国家教育督导团和市“两基”评估验收团的充分肯定。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验收合格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任重道远。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基’为重为先”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在巩固上下工夫,在提高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成效显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形成一股合力,强化三个保障

第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20xx年初,县委、县府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策“两基”重大事项,竭力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铺设“绿色通道”。县委刘书记刚到任的第二天就专程到教委听取“两基”工作汇报,不到半个月又亲自到城区学校现场办公;县政府滕县长亲自召集多个部门研究落实“两基”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都成立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两基”办公室、专职办公人员和专项办公经费。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一班人共同抓,党员群众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和指挥体系。

第二,统筹安排,强化政策保障。县委、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两基”巩固提高复查评估制度的通知》、《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意见》等近30个专项文件。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决议》,审议通过了《云阳县20xx至20xx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规划》。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为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给予了保障。

第三,增添措施,强化制度保障。三年来,我们更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严格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保证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县再一次掀起了党政重教、社会兴教、全民支教的热潮。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县政府、乡镇、部门、学校每年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并坚持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绩效与干部的调动、任用挂钩,与年终考核和评优晋级挂钩,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强化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全县每个县级领导都分别联系了一个乡镇或学校的教育工作,坚持每年为教育办1-2件实事好事。县里的主要领导每到一地都要深入学校,了解“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分管领导更是长期奔波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前沿阵地,逐乡逐镇现场办公,排忧解难。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体县级领导分别率领有关部门,在教师节深入学校慰问教师,帮助学校解决饮水等实际困难。县教委还采取了领导包片、科室包乡、职工包校的办法,具体负责“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强化部门支教制度。三年来,县属各部门锁定目标,群策群力,为实现“两基”目标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财政、税收、计划等部门依法征齐各类教育税费,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项目,保证了对教育的投入;国土、房管、建委等部门积极解决学校用地和教职工住房困难等问题,及时为学校办理相关证件,在相关收费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优惠;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教委、乡镇、街道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加强了对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了教育平安稳定;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法制副校长,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移民局坚持落实优惠政策,对移校迁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财政、人事、编制、教委等部门通力合作,补充解决了教师,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矛盾。

四是强化复查验收制度。为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再现实绩,县政府按照“坚持标准、分类要求、突出重点、兑现奖惩”的原则,分三期对原建制65个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严格的复查验收。

(二)贯穿一条主线,狠抓四个重点

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巩固提高”这一主线,狠抓教育投入、普及程度、队伍建设、高中阶段教育四项重点工作,大力提高了“两基”水平。

第一、多方筹措资金,教育投入不断增大。县委、县府始终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通过内挖外引、上争下促等多种渠道,不断增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完善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一是消赤减债,确保运转。目前,全县共偿还“普九”欠债资金633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近三年共计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820万元,全部用于学校建设。从今年起,县财政按照缺编教师人平3000元/年的标准,补助代课经费,切实稳定了教师队伍。

二是争取项目,改善条件。我们紧紧抓住实施国家二期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2.06亿元,新增校地7.9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校舍12.5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6.14万平方米,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3万余台(件),完成“义教工程”土建项目91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80个、村级远程教育项目21个,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涌现了一大批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和办学条件现代化的学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

三是争取外援,促进发展。三年来,全县通过“希望工程”、对口支援等途径,筹措资金12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如汇源集团为龙角中学、南溪中学分别捐赠100万元,江苏省支援云硐中学150万元,九龙坡区支援特殊教育学校100万元。

四是开展勤工俭学,增强学校造血功能。县教委成立了教育服务中心,开办了“育才商贸有限公司”,创办了64个连锁店,各中小学校加强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多方创收,有力的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如三坝小学以李翔等同学发明的《卧床小便器》,开办了飞翔科创作品加工厂,产品供不应求,第一批产品获纯利润5万余元;水市小学创办了印刷厂、课桌凳加工厂;人和小学创办了食用菌基地;路阳九年制学校创办了青蒿基地,龙塘小学创办了粉丝加工场。

第二、重视控流防辍,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读书识字,使山区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既是云阳人多年的梦想,也是政府为老百姓子女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建立了政府和教育“双线控辍承包责任制”,坚持“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扶贫控辍”,采取责任堵流、治乱减流、助学控流、治学回流等措施,保证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使我县普及程度在20xx年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是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营造依法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解决学生家长观念上的问题。认真做好调查和摸底,确定工作方案,实行流失生“三级报告”制度和“四步动员”措施,层层建立“控流防辍”目标责任制。

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年来,我县用于“两免一补”的经费累计达36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9.19万人次。“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防辍”、“控辍”工作。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学上,有书读。

第三、固本强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xx年“两基”验收合格后,全县教育系统抢抓机遇,审时度势,围绕“发展优质教育,打造教育强县,抢占库区教育制高点”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立德、强能、成名”三项工程为突破口,以“重管理、强培训”为抓手,按照“二环三步”的思路,深入开展了“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创建活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考核评估二个环节,形成“三名工程”的强大动力;二是坚持按照分类定标、分段实施、分层达标的“三步到位”思路,狠抓了过程管理。通过“三名工程”的实施,全县逐步推出了一批办学条件优越、办学水平一流、办学质量较高、示范作用+明显的优秀学校,建立了一支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校长队伍,建设了一支职业道德高尚、教学业务精湛、工作业绩卓著、社会各界公认的优秀教师队伍,近3年全县涌现了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7名特级教师,12名市级优秀教师,7名市级骨干校长,45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名校长,11名县级名师,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和云阳教育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发展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出口逐步疏通。发展高中教育,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两基”的巩固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20xx年以来,在切实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再一次调整学校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新增、改扩建、增设附属高中等办法,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达17所,在校生达2.1万人,20xx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65%。

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启示

3年艰难跋涉,3年创新改革,3年辉煌铸就。我们领略和感受到了实现“两基”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一)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实现“两基”的首要前提。

教育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脱贫先脱盲,致富先治愚,为官一任,就要兴教一方。20xx年1月,在全县“两基”攻坚动员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把确保“两基”高质量达标,作为全县各级党政班子的“一把手工程”和“帽子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20xx年年初,“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并与年度考核、工资兑现、职务职称晋升挂钩。

要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落后的山区实现“两基”,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0xx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之后,更是坚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信心,加大了力度,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号召全县广大干群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打赢‘两基’攻坚战。县委、县政府还在明确各级领导责任的同时,承诺首先把有限财力优先用于教育。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比例。自1995年以来,我县财政尽管赤字达数亿元,但对教育所需经费和基本建设投入,尽力给予保障,切实做到了逐年增长。

(二)切实落实目标和责任,是实现“两基”的根本保障。

关山从头越,困难脚下除。为了完成“两基”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条刚性标准,以此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是否到位。一看是否做到三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保证,教育提案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二看是否抓住了三个重点,即提高普及程度,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看是否形成一个有利于义务教育发展的局面。

为了使“两基”目标尽快变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行动,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双线”承包责任制,政府一条线包办学条件和学生入(复)学,教育部门一条线包教学和管理。“一把手工程”定责任,我们要求党委、政府两个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抓。县四大班子领导分片包乡镇,乡镇领导分片包村组,部门帮扶到校。落实了领导包“两基”具体指标的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了责任有人负,事情有人管,定点抓落实。

三年来,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前移,工作下沉,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悉心听取基层意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县人大加强了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法律监督,有力地促进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稳步推进。县政协加强了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民主监督,定期组织视察活动,积极献言献策。在扫盲工作中,乡镇干部跟班督学、村组干部跟班陪学,注重教学效果。把扫盲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为脱盲对象传授绿肥种植、果树栽培、沼气利用、农村改厕、退耕还林还草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实施“两基”首先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把完成“两基”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政府工作和部门工作、考核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全县上下出现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浓郁的社会风气。

(三)坚持过程督导和评估,是实现“两基”的有力举措。

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两基”巩固提高复查验收工作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全县原建制65个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分三批进行了县级复查验收,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县级复查验收评估机制。20xx年5月,我们组团对双江等18个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首批县级复查验收;11月,组团对九龙等22个乡镇进行了第二批县级复查验收;20xx年5月,组团对巴阳等25个乡镇进行了第三批县级复查验收,使全县“两基”巩固提高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复查中,我们深入学校实地查看了校舍场地、设备设施、办学水平、师资状况、教育质量;对在校学生进行了移位点名,仔细核实了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等核心数据;印发了“两基”知识问卷,分层次测试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两基”知识的掌握情况;查阅了乡镇及学校的“两基”专题档案。下达整改通知106份,评选优秀乡镇24个,合格乡镇39个。通过增强复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有效地推进了我县的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四)跳出“两基”抓“两基”,是提升“两基”水平的治本之策。

云阳“两基”工作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跳出“两基”抓“两基”,坚持“两基”与移民迁校、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坚持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建一流的校舍,创一流的管理,育一流的人才”的目标,是云阳“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呈现出的鲜明亮点。这种跳出“两基”搞“两基”的做法,既为“两基”之后的教育发展作了铺垫,也使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1、“两基”与移民迁校结合。我县是三峡库区淹没学校最多的县,涉及100所中小学,其中直淹61所,间淹39所,综合淹没指标位居整个库区的首位。全县按照“移民先移校,移校促移民”的思路,克服移校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等困难,按照“富规划,穷建设,多模式”的思路推进移校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完善学校教育功能,使大批迁建学校搬出了规模,搬出了档次,搬出了特色,其建筑风貌、文化建设、环境绿化已经成为库区亮丽的风景。目前,全县已有36所学校如期搬迁,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5万多名移民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

2、“两基”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在学校建设中,紧密结合城市化建设、行政区划调整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按照“高中向城区聚集,初中向中心镇聚集,中心小学向乡镇聚集”的思路,撤、扩、并、建,联动推进,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我们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中心小学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个别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的乡村,合理设置简易小学;对因移民外迁和因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而导致生源严重萎缩的学校,实行“几村联办一所完全小学”,扩大办学规模;对因乡镇建制调整,不能起到该地区中心辐射作用的中心小学,进行整体搬迁,使其有效发挥中心校的辐射带头作用。

3、“两基”与推进云阳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结合。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将在推动云阳城镇化和新农村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适应云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全力打造以新县城为基地的云阳文化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县城教育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从20xx年起,我们以高质量的“两基”为起点,重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一抓城市教育资源的内涵发展。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逐步实行重点中学高初中分离,以实现高、初中办学规模扩大的“双赢”局面。

4、“两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 。近年来,我们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基础教育的重点转移到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改变农村薄弱学校基础建设上,启动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了薄弱学校的建设步伐,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全县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在项目投入方面对农村中小学采取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等措施,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基本配齐了各类功能用房和设备设施,实现了薄弱学校年年有新发展,校校有新提高。

5、“两基”与强化学校管理相结合。我们充分认识到,当“硬件”基本过关后,“软件”也就成了“硬件”。把学校管理当作硬件来抓,已成为云阳“两基”攻坚的一个共识。因此,县委、县政府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学校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制度化、德育工作经常化、教学工作目标化、常规工作规范化等方面从严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步入规范管理轨道。县教委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活动,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努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办学质量;狠抓校园环境的经常性管理,不断加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全县教育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打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学校运转十分艰难;二是城乡教育发展仍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三是初中容量不足,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四是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学科结构有待改善。

针对以上问题,我县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证教育发展需求和学校正常运转;二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初中办学规模;三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按编制补充教师数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县将以这次检查验收为新的起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理性的思路,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向“双高”普九迈进,全面推进云阳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篇8:巩固提高教育强镇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巩固提高教育强镇工作自查报告

lsory elective minor in public, clinical and anesthesia of course, so that I develop a serious learning attitude, rigorous way of thinking, one-year clinical internship work experience is more improved my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to solve the problem.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hospital internship gave me a lot of opportunities for hands-on experience, so I clinical and anesthesia departments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re able to make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o take reasonable approach. In the practice of life seriously doing their own work and devote a good teacher's aide, won in recognition of superior physicians, but also made me brimming with confidence, to become my future working life in the “knowledge.”

I, as student council, student work experience at school is not only broadened my horizons, made me develop a calm and decisive, dedicated and efficient work style. Let me als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in primary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 has been to university at all stages, I had the President, department director, vice president, group secretary and other positions, organized several classes collectively, the College of school activities, work was recognized students and teachers praise, I passe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repeatedly won the tie in with “excellent group learning cadres, student societies outstanding cadre of advanced individuals” Honor. I believe that with these experiences, I will be able to integrate into the normal work.

I have a strong self-learning ability.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only constant “upgrade” their own knowledge can b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With excellent results through the computer a test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state CET, can master windowsXX, windowsxp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se of CV web site and self-office, photoshop and other graphic processing software , forms design work for future work, study, improve efficiency and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After five years of study and practice, I have psychological and ability in doing the job fully prepared to go in, I sincerely hope will become your hospital medical research team in one, I will noble medical ethics, passion service, dump my ability to keep on learning I can not, for your hospital's medical contribute to a cause of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life-saving and dedication to work, life and effort,” the long-cherished wish. Finally, the grand cause of your esteemed units flourishing.

Sincerely

篇9:巩固提高教育强镇工作的自查报告

关于巩固提高教育强镇工作的自查报告

关于巩固提高教育强镇工作的自查报告

岚皋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按照市、县要求,对照教育强镇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我镇对巩固教育强镇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溢河镇位于南宫山脚下,207省道南北贯通。全镇辖9个行政村,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6452人。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全镇原有单设初中一所,服务溢河、蔺河两镇,教师52人,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63人,现已归并到城关中学。现有小学三所,教师42人,1――6年级在校学生226人,设17个教学班,上溢、洋溪两校还设有学前班,收幼儿41人。镇中心幼儿园设施齐全,隶属镇中心小学――溢河小学,于秋季正式开园,有专任教师4人,收幼童37人,分为大、小两班。溢河乡被安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教育强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教育强乡”。近年从未止步,一直努力保持着教育强乡称号。20初夏,溢河乡改名为溢河镇。

二、工作开展情况

新一届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实施“双高双普”、提高教育强镇水平工作列为全镇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各方大力支持和全镇干部、教师、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溢河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夯实责任。

我镇实施“双高双普”和提高教育强镇水平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统一领导下进行,镇上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具体抓好这项工作,层层夯实责任,努力抓出成效。一是确立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订实施“双高双普”和提高教育强镇水平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措施、有成效。二是建立议教制度,落实镇长亲自主管教育、一名副职分管教育责任制,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尊师重教、关心学生的良好育人环境。三是落实镇、村和各类学校办学责任,在年度考核中把教育列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镇党委、政府委托镇中心小学对镇内各类学校、幼儿园实施全方位管理,代行原教育办职责,作为教育抓手对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各村支部、村委会负责各村的控辍保学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保证学生按时入学、杜绝中途辍学,协调校群关系;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尽力配合政府做好工作,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教育管理。

在实施“双高双普”和巩固提高教育强镇水平工作中,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特别是《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维护学校、师生正当权益。建立考核制度,把教育与经济建设同安排、同考核,实施对教育的宏观管理。领导带头尊师重教,关心学生成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教育的'发展动力。

(三)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强乡验收过后,镇党委政府十分珍惜这份荣誉,继续狠抓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在县政府和教体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对溢河中学进行了危房改造,还借洋溪村级公路硬化的机会,筹资元对洋溪小学的篮球场和校园内过道实施了硬化,溢河小学建起了围墙和校门。,硬化了溢河小学的篮球场,修复了滑坡损毁的内侧围墙。,我们对溢河小学的上操场实施了硬化和绿化。2011年,我们投资元修建了溢河中心幼儿园,保证了秋季按时开园。六年来,全镇共计教育投资一百五十万元以上,这里面有项目资金,有化缘的钱,也有我们从牙缝里省下的钱。不管怎样,我们总算为溢河人民办了几件好事。

(四)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内部活力。

镇上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实行归口管理,对中心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调配交流等归口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镇上只提出建设性意见。镇党委狠抓好学校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凝聚了人心,培养了师德,杜绝了违反职业道德现象发生。学校行政班子建设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完小以上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并参加了五年一轮的提高培训;各校领导班子能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办学,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学校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上取得了成就,为溢河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镇上将积极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按编制标准核定我镇教师编制,并及时足额配备;按标准配置对口的英语、计算机、劳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学科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合理,幼儿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

(五)坚持双高标准,促进协调发展。

在实施义务教育方面,我们实行镇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和党员包户、学校教师包班包人的办法,真正建立起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含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巩固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使义务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迈进。在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取得成效。镇上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已于2011年秋季正式开园,为其他学校做出了表率;上溢、洋溪两校都办有学前班,使镇、村学前教育达到了全覆盖,幼儿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85%,学前两年入学率达到90%,学前一年入学率达到95%。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几年后有望逐步达到80%以上。在成人技能培训方面,我们按照原来的小乡划分范围,充分利用人劳局的培训项目和党建远程教育资源,开展面向“三农”的教育培训;经常开展普法宣传、科技文化活动;紧密服务乡村主导产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未升入高中的学生“人人技能工程”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达到全覆盖,打好就业基础。利用教育阵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六)好事不忘学校,政教鱼水情深。

镇村领导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关心学生蔚然成风。近年来,每逢教师节镇上领导都会带上慰问金到学校慰问教师,每逢儿童节,领导们就会分头带上礼金到各校看望儿童,有时还亲自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真正把政府和学校当成了一家人,使学校师生深受感动,大大激发了工作和学习热情,也为当地民众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榜样。207.18洪灾以后,包挂单位捐献了多床被子,领导们想到了学生,每个寄宿生发给一床。高桥村搞电视村村通,村主任冯仕明不忘给每个教师发一个。九岁儿童张帝父母双亡,村支书张忠贵冒着大雨到镇上为其申办五保,腿部摔伤还弄得满身泥浆,无怨无悔。各村规定在评低保时优先考虑有高中学生的农户,为的是考上大学好弄助学贷款和拿几千块钱的奖金。学校经费难以为继,镇上领导就给个“偏碗子”,帮助学校渡过难关。这一切做法看似细节,实为大节。他们感动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也感动着这个社会。

实施“双高双普”、提高教育强镇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搞好这项民生工程。希望得到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更大支持,确保明年复查验收顺利过关,确保溢河的教育事业始终走在全县的前列。

溢河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七月十一日

抄送:政府办,县教体局,档(二)。

篇10:副市长在全市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电视电话动员会上的讲

副市长在全市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电视电话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月15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参加了全省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电视电话动员会,听取了省政府孙刚副省长和省教育厅漆权厅长的重要讲话,两位领导在讲话中就做好我省“两基”迎国检工作明确要求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会议强调,在迎检过程中如果因为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的问题而影响全省不能通过国检,省里将追究其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认真传达、认真研究、认真领会全省会议精神,重点是这次“两基”国检中“一个核心内容(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三个一票否决”(以后拖欠教师工资的、有D级危房的、有造成师生伤亡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特别是对省政府领导同志强调的“五个严禁”(严禁用作假手段填报统计数据;严禁在迎检中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严禁铺张浪费,搞不正之风;严禁以迎检名义向学生收取费用;严禁让师生讲假话),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要积极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切实把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做好。

我市的“两基”工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接受国检的可能性极大。基于当前“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市政府决定全省会议召开后接着召开全市电视电话动员会,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攻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市人民政府龚建华市长对“两基”迎国检工作非常重视,会前专门指示我们要把这次会议开好。刚才,市教育局徐晖局长通报了我市“两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的重点和难点,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正确认识“两基”工作的重要意义。“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认真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

二要充分肯定我市“两基”工作成果。早在我市就率先通过全省“两基”评估验收。“两基”验收十年来,“两基”工作不断巩固提高,在全省“十五”“两基”年检复查中,评出的10个先进县我市占6个,为我们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要清醒看到我市“两基”工作差距。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普九”水平不高,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经费统筹没有真正到位、初中辍学率有所上升,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争分夺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检查。

二、突出重点,强化举措,扎实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次国检主要内容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师资水平、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扫盲工作等七大项内容,涉及近百个重要数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个核心内容、三个一票否决”。各项指标都要查至年三年的情况,其中“有D级危房、20以后拖欠教师工资、发生师生伤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数据上弄虚作假的”都要“一票否决”,班额超过70人以上的也不能通过国家验收。各地、各相关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对照国检内容,紧盯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突出重点,扎实工作,把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做细做实,确保顺利通过国检。同时,我们还要紧扣省里确定的六个方面重点内容,强化举措,抓好落实。

三、加强领导,加大宣传,确保“两基”国检顺利通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将成立“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立即成立“两基”迎国检工作机构,安排工作经费,拟定工作方案,按倒计时安排好工作。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成立迎检工作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具体做好迎检的各项工作。

二是密切部门协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迎“国检”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头等大事,建立责任制,强化工作举措;市教育局在指导县(市、区)做好迎检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抓好宜春实验中学、宜春三中的迎检工作,指导宜春中学做好迎检工作。各级发改、财政、人事、编办、国土、建设、劳动保障、公安、税务、统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扎实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政府提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的要求,切实抓好落实。

三是加强宣传动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

泛宣传迎国检工作及«义务教育法»,努力形成全社会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关心和支持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从刚才徐晖局长通报的情况来看,校园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前几天,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又发生了一起意外,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校园安全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加强中小学管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工作的通知»要求,紧密围绕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的目标,强化举措,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寒假将至,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研究部署寒假期间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工作,强化各项举措,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意义重大,任务重大,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攻坚,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我市高标准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检查。

《副市长在全市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电视电话动员会上的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副市长在全市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电视电话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11: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省检查组: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检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区三年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国办中小学、幼儿园61所(含刚划归区的铁路子弟小学3所),其中中学9所,小学50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小学生51264人,其中小学34380人、初中16884人(含国有民助学生4375人)。在编教职工2963人,其中小学1876人、初中1087人。

二、主要工作

,我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复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央、省、市 “两基”工作部署和相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措施,并狠抓各项整改工作落实。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下发以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做好教育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最大政绩和执政能力的最佳体现,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立足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战略定位,超前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为我区教育事业整体上台阶做出了努力。

(一)狠抓“四个落实”,强化政府行为

1、组织领导落实

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优先安排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师问题,实施了“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制定了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了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总、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每年年初都要对教育工作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改(扩)建了一批校舍,更新了一批教学设备,解决了一批教师编制,深化了一批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步伐,学校的环境和教育队伍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就学校发展悉心听取基层意见,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此外,我区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对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管理体制落实

三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及相关政策,制定下发了《**区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确立了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人事管理权限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

3、教育投入落实

我区是教育大区,财政负担相对较重。但是区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做到了“多保先”三字要求,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财力的时候,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是保持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三个增长”。

----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至20,全区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8000万元、18595万元和207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 %、3.3%和11.5%。区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8176万元、8461万元和102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 %、3.5 %和21 %。

------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年至年,小学为1300元、1316元和13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8%、1%和1%;初中为1799元、1905元和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6 %。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2年至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1元、75元和1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3%和40%;初中为145元、156元和19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25 %。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按时足额征收并全部拨付教育。2002年至2004年,我区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为659万元、639万元、721万元。

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185万元,按照20%的比例每年拨付教育3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4、部门责任落实

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执法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区劳动人事部门加强了对用工单位使用童工的清理力度;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了法制副校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二)突出“五项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

三年来,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启动政府贴息教育贷款和吸纳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累计筹措资金9200万元,仅今年就投入1994.0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发展注重均衡化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采取了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一是抓班子。和2004年,先后两次调整了64名校级领导干部,将德才兼备、熟悉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实干精神、符合“四化”标准的干部充实进薄弱学校领导班子,有力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各项建设。二是优配置。实施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名校的社会声誉和资源优势,实施名校带动战略。2004年,将28中和30中学合并,两所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效益最大化。同时,在项目投入方面对农村小学予以重点倾斜,配齐了各类专用教室和设备,实现了年年有新发展,校校有新提高。7 所小学被评为市级农村规范化小学。三是强基础。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建设标准教学用房。三年来,新扩(拆)建18中、西苑小学、石岗一校、中华大街小学、宁安路小学6所学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对红鹰小学、新开路小学等学校的危房、危墙进行了改造。今年,维修粉刷校舍45所,粉刷面积32万平方米;整修了6所学校的操场。学校内部设施设置合理、建筑规范。四是调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将北后街小学与宁安路小学合并,目前宁安路小学扩建工作正在进行。

2、抓好示范性学校建设,优质教育趋向大众化

坚持“规模扩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的方针政策,按照“树样板、创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好一批示范性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优势学校、骨干学校的办学规模。共有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幼儿园,6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学校。42中学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突出外国语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

3、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教学装备实现标准化

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是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是教育“提质增效”的基础工程。我区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区验收达标后,按照“建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使用效益化”的要求,高标准配备中小学仪器设备。三年来,共为中小学增置教学仪器设备3.5万余件、电教设备3000余件,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河北省一类配备标准。各学校同时加强了实验过程管理,中小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4、整体推进图书工作,图书馆建设实现优质化

我区以图书工作为突破口,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服务课改,把图书馆建成信息中心,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加快了图书馆(室)整体建设步伐。制定了《**区中小学整体推进图书馆(室)建设方案》,先后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一批现代化、人性化、开放式、高标准的图书馆。中小学一级图书馆的数量由2002年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8所,增置图书资料 20余万册,实现图书借阅微机管理的学校由2002年的16所增加到现在的35所。目前,我区小学共藏书89.8万册,生均26.5册;初中共藏书63.3万册,生均40.5 册。今年,我区又拨专款350万元,用于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25所学校配备了电子图书,共计120余万册,提高了图书工作的档次。2004年,我区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图书工作先进单位。

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教育发展逐步现代化

我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先后投入2100万元,加强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校园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全区中小学共配备信息技术教室77个,微机由2002年的2631台增加到现在的4731台,人机比例小学达到17:1,中学达到13 :1,5所学校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语音室由2002年的35个增加到现在的59个,多媒体教室由2002年的71个增加到现在的243个。3所学校实现了班班普及多媒体,10所学校在起始年级普及了多媒体,所有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55所中小学开通了校园网,8所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三年来,共有 11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石岗二校晋级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又投入50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局电教中心,创建了**教育信息网,开通了电子政务,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初具规模。

(三)推进“三项改革”,增强教育创新活力

1、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用好用活教师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我区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师编制的核实与管理,建立了编制报告和定期调整制度。按照“科学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区政府每两年组织教育、人事、编办等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一次。根据学校实际需要,2002至2004年,先后为学校增编427人,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二是积极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在28中、42中、9中进行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机制,起到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培训。实行了校长目标责任制、交流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了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选拔、考核、任免体系。严格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培训制度。2004年,共有176人次参加了校长任职资格提高培训和《十五规划》专题培训,3人参加了省级行政干部培训,6人参加了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培训,4名校长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2名校长被确定为市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我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校长论坛,展示了一批优秀校长的能力与风采,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高素质校长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广募人才。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招调、招聘教师的方法和程序,积极面向全社会招募人才,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清退代课人员,精减、压缩非教学人员,清理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

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及时对课改教师进行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举办课改培训班12期。另一方面,按照“科研兴教”的主导思想,以新课改为契机,下移教研重心,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实现教育科研的四个转变,即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由理论科研向实践科研转变、由个体研究向集体研究转变、由单纯写科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实现了校校有实验项目、科科有教学实验、人人有研究课题,拥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3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6项。同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动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区中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来,在各类学生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14人次、省级奖励2133人次、市级奖励1790人次。20,我区被评为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区。

3、积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估制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学校发展评价制度,积极推进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了崭新的考试命题模式。我区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被列为省“十五”重点研究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学校、学生、家长、社区“五位一体”的立体素质教育评估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28中、42中等多所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学生家长进课堂”活动,形成了家长评价学校、教师评价校长、学生评价教师的新格局。

(四)抓好“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1、抓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全体教师中着力弘扬四种精神,即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所有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科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大力宣传推介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教育思想。二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习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目前,我区共有小学、初中专任教师2569 人,其中小学1632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2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4%,比2002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937 人,具有大本及以上学历的教师794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84.7%,比2002年提高了27.7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加快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培养,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组织中小学青年教师评优课、素质赛等活动,为优秀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我区共培养了小学省级教学标兵3人、市级学科骨干120人、市级高级研修班成员100人,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7名、市“双自主研修班”成员500余名。70名教师在全国评优课活动中获一等奖, 77名教师在省评优课、省电化教育优秀课件评比中获一、二等奖。28中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联合成立了我市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快速提高。

2、抓好素质教育工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依法保障学生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加强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形成依法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辍保学措施,对学习困难的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对家庭贫困学生教育收费实行“减、免、缓”政策,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今年,我区对辖区内持有特困证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家庭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杂费和书本费。另外,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个人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助学资金22.6万元,资助贫困生756人。认真落实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有关政策,共接收11979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占学生总数的23.3%,全部建立了学生档案,纳入正常学籍管理。三年来,我区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在校生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二是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为基、以人为本、课堂渗透、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我区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实验区,28中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9中、42中被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三是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我们充分发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科研优势,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采取了区域推进、学科渗透、群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90%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拥有68名专兼职心理教师,20名教师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四是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两操两课”活动,即每天坚持做广播操、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全区性体育运动会,积极组织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区现有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5所、市级体育传统学校4所,培养了国家二级运动员138名,向各级各类重点学校输送体育人才198人。我区小学毕业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8.5%,初中达到96%。以青春期卫生教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了校园环境卫生制度、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细则、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防范措施等各项卫生保障制度。

3、抓好行风建设工程,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争树优良作风、争创一流业绩”活动,教育机关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全面落实“一费制”。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基建项目、大宗购置实行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集中支付,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建立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营造了安全、稳定、健康的教育发展环境。

我区于通过国家扫盲工作验收后,扫盲工作逐步转化为成人教育。在机场路小学、28中等14所中小学创办了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开设了家庭教育、网络知识、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书法、健美、舞蹈等40多个专业。三年来,共培训2.5万人次。机场路小学被评为河北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通过区职业中专、职业中学、成人学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等阵地,对青壮年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下岗职工职业转岗培训、农民实用文化技术培训、科学技术培训等,建有乡镇农民文化学校4所,共办班104期,培训各种实用技术人员7500人次,培训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由扫文盲到扫科盲的转变。全区复盲率和新文盲率均实现了“零指标”。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仍有缺口,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加之我区新建住宅小区激增,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由此产生的学生入学难、择校、班容量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解决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继续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同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整体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均衡教育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巩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四是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两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求深入、创特色,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为实现我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目标而努力。

篇12: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XX县人民政府、XX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乡组织了党委、政府及学校有关领导对元兴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残疾人口入学率及成人教育等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学校做到了数据准确,家底清楚,证据齐全,装订规范。各项指标、软件资料、设备设施均符合上级要求。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核实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元兴乡位于XX县最南端,距县城82公里,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3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全乡共有居民5202户,人口17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6610人。

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其中村3所)。全乡有中学教学班8个,在校生419人;小学教学班17个,在校生723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小学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

二、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情况

(一) 普及程度

1、初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6—12周岁正常儿童1296人,已入学1296人,入学率100%;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912人,辍学0人,辍学率为0%;

③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生182人,实际毕业182人,毕业率100%;

④15周岁少年219人,小学毕业219人,依法免入学0人,完成率100%;

⑤6—15周岁残疾人口2人,依法免入学0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100%;

2、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13—15周岁正常人口664人,已入学664人,入学率100%;现有在校学生41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9.43%;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417人,没有辍学,辍学率0%;

③上学年初毕业生417人,实际毕业120人,毕业率100%;

④17周岁青年208人,初中毕业203人,完成率100%。

(二) 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37

人,学历合格37人,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9人,学历合格29人,合格率100%。

(三) 办学条件

元兴乡中小学校园总面积2940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9636平方米,教师宿舍1887平方米,学生宿舍700平方米。

(四) 教育经费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划在个人工资卡上。上级划拨的公用经费全用于学校维修、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

(五) 教育质量

德育: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各学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创建新型学校社区协作机制,逐步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建设中小学德育信息化平台,发挥校园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德育创新,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优秀研究成果;建立德育研究发展体系,建设新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支持。

智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在智育理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体育:元兴乡党委、政府以提高全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建设,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推动了我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发展。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教科研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深入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

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每年春、冬两季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开展田径、乒乓球、蓝球等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有效促进了全乡学生身体素质。

三、扫盲成人教育工作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和全部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做到了有人员、有阵地,资料保存完好,专柜管理,扫盲成人教育成绩显著。一是摸清本乡情况和扫盲工作状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扫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扫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乡扫盲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巩固“两基”成果所做的工作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学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基”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和学校狠抓《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件》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利用乡村干部会、机关单位负责人会、广播电视、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和强制性,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二) 依法执教,加大执法力度

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XX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组建了“义务教育执法队”、“扫除文盲工作队”、“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组”等队伍,加强对我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执法和扫盲工作力度。

(三) 明确责任,摸清家底

乡中学由唐学荣校长负总责,唐成光主任具体抓,所有行政领导、相关教师分班、分村负责,对巩固充、适龄人口入学率进行“横到底,纵到边”拉网式点名,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证据充分。

(四) 千方百计,防控学生流失

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复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我乡学生就近上学,杜绝了学生流失,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依法涌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活动,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等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2、责任控流。实行行政、教师双线控流责任制,即连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社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的控流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包干。每年开学前组织家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效防止学生中途辍学。

3、救助堵流。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认真对全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排,对贫困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档案规范;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一是建设“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另、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监护人联系办法等;二是建立家校年度。经常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四是建立“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

4、教改防流。针对少数学生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教改防流,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现象的重复发生。一是成立流控领导小组,实行“三包”,签订责任书;二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们一体的联防联控;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住学生的心。

五、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增多,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少,为此,初中学生的巩固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解决一定费用使他们安心读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大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力度,一如既往地把“两基”工作放在 “重中之重”的地位,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继续发扬勤奋进取、敬业求实的光荣传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认真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元兴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们新的更高的水平。

篇13: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中江县人民政府、中江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乡组织了党委、政府及学校有关领导对元兴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残疾人口入学率及成人教育等进行了自查,两基工作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各学校做到了数据准确,家底清楚,证据齐全,装订规范。各项指标、软件资料、设备设施均符合上级要求。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核实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元兴乡位于中江县最南端,距县城82公里,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3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全乡共有居民5202户,人口17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6610人。

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其中村3所)。全乡有中学教学班8个,在校生419人;小学教学班17个,在校生723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小学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

二、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情况

(一) 普及程度

1、初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6—12周岁正常儿童1296人,已入学1296人,入学率100%;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912人,辍学0人,辍学率为0%;

③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生182人,实际毕业182人,毕业率100%;

④15周岁少年219人,小学毕业219人,依法免入学0人,完成率100%;

⑤6—15周岁残疾人口2人,依法免入学0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100%;

2、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13—15周岁正常人口664人,已入学664人,入学率100%;现有在校学生41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9.43%;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417人,没有辍学,辍学率0%;

③上学年初毕业生417人,实际毕业120人,毕业率100%;

④17周岁青年208人,初中毕业203人,完成率100%。

(二) 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37

人,学历合格37人,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9人,学历合格29人,合格率100%。

(三) 办学条件

元兴乡中小学校园总面积2940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9636平方米,教师宿舍1887平方米,学生宿舍700平方米,整改报告《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四) 教育经费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划在个人工资卡上。上级划拨的公用经费全用于学校维修、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

(五) 教育质量

德育: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各学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创建新型学校社区协作机制,逐步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建设中小学德育信息化平台,发挥校园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德育创新,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优秀研究成果;建立德育研究发展体系,建设新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支持。

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在智育理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体育:元兴乡党委、政府以提高全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建设,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推动了我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发展。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教科研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深入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

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每年春、冬两季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开展田径、乒乓球、蓝球等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有效促进了全乡学生身体素质。

篇14: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随着“两基”工作的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全镇人民更加意识到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重要性。

为此,就我镇“两基”工作的情况作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石城县东南部,总面积255。72平方公里。全镇有23个行政村,总人口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97万人,全镇有完中1所、初中2所、完小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xx年至xx年学度有小学生3516人,初中生2568人。

二、政府监督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不仅是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重要步骤,更是兴民富镇的长远大计,为此,党委政府上下一条心,常抓不懈。

1、加强了对“两基”巩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镇长郭柏生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李维章同志为副组长,镇财政、司法、团委、妇联、土管、中心小学、各初中校长成员的“两基”巩固工作领导小组。

2、镇政府制订了《横江镇义务教育发展计划》,做到“两基”工作既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目标。

3、建立并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镇与村、中心小学与各校)列入干部的目标考核。同时与村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责任状,做到“两基”工作落实到人。

4、建立了“两基”考核评估机制,把“两基”巩固工作纳入每年度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确保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标,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

5、为了确保学生的在校巩固率,镇人大下发了《横江镇保学控流》、《乡规民约》在广播与电视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6、加强收费管理,中心小学与各校签订了收费责任状,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

三、普及程度

1、xx年全镇小学毕业生953人;初中招生931人;转外县就读初中17人。小学升初中比率达100%。

2、初中入学三年保留率达88.4%。

3、全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0人,29人在小学随班就读,1人在初中就读,入学率达100%。

4、xx年至xx年第二学期小学辍学10人,年辍学率2.9%。

5、学年初在校初中生2568人,辍学58人,辍学率2.26%。

四、教师队伍

1、中小学正副校长34人,培训33人,其中任职不到一年校长2人。

2、全镇共有小学教师157人,专科以上37人,达专科以上比例为23.6%,初中教师123人,本科以上28人,达本科比例为22.7%。

3、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培训,且持有《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持有证书者达100%。并有培训内容登记。

4、各校教师均能按要求使用普通话,各校教师规范使用汉字,小学二乙以上95人,初中117人,共212人,达标率为小学69.3%,初中95.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专任教师人(小学137人,初中122人),全镇二级乙等比例为81.9%。

5、专任教师人(小学157人,初中123人)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

五、办学条件

1、全镇小学校舍总面积17025m2,生均校舍面积达50.9m2,初中校舍总面积25434m2,生均60.1m2。

2、全镇已消灭危房。

3、全镇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为45561m2,,生均占地13.63m2,初中校园占地面积为65383m2,生均25.46m2。

六、扫盲工作

全镇共有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3所,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各校均有教室,教学有内容,开展了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为振兴当地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安全工作

1、镇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2、各校建立了学校领导安全工作责任制。中心小学与各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健全了安全规章,各校做到每月汇报一次安全工作汇报制度,做到了措施到位,加强了校内外安全、卫生保健的教育与管理,近年来无出现过安全事故,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篇15:学校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负重自强,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开展两基工作,在软、硬件建设,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我校两基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硬件条件明显改善

XX年以来,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维修学生宿舍两栋;重新改建食堂,彻底改变以往脏、乱、差现象;建起了远程教育系统、校园广播网和多媒体教室;铺设跑道400米;添置了复印机、办公电脑、一体机、打印机、各种音、体、美器材等。

(一)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1、师资水平

我校有专任教师120人,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108人,具有本科或双大专学历38人,中高职称14人。校长1人,副校长3人,参加岗位培训2人,参加提高培训2人,参培率100%。

2、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图书43020册,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配备达标,学校配备计算机64台,建立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

(二)主要做法

1、宣传到位。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板报、校园广播等渠道大力宣传“两基”巩固与提高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规政策,并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紧密结合,从而使这项工作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

2、认识到位。由于广泛宣传,广大教职员工高度关注、积极配合,都决心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两基”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3、领导到位。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明确各小组职责,实行板块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目标明确,工作开展顺利,并确保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推进,两不耽误,两促进。

4、行动到位。为了建立健全各种资料,动员广大教职工加班加点,及时做好各种表、册、卡、图的建档工作。通过检查落实,各部门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积极协调各部门,同心协力解决大小问题。把工作做到位。

三是责任重,压力大。这次国家组织对我省“两基”工作的.整体检查验收,是在检查省本级“两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抽查部分市、县、乡、校的“两基”工作,来评估认定全省“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全省的检查结果,影响河南基础教育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二、突破难点,切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

要精心准备档案资料,“两基”档案资料是国检的重要内容,有大量的“两基”资料要准备。我们要组织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精干人员,切实做好“两基”资料建档工作。“两基”过程中颁发的文件、领导讲话、照片、录像带以及各类表册等都应整理归类,做到内容清晰、数据准确,分类科学,核查方便,分年立卷,专柜存放,力求让档案资料客观再现“两基”工作过程,完整反映“两基”工作实绩。

三、强化措施,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推进

我们要充分认识“两基”迎国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把迎国检作为当前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1、我们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明确工作责任,保障工作条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要科学制定“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在局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精心制订好“两基”迎国检方案,按几个主要阶段分步组织实施:一是宣传动员。主要是成立迎国检领导小组与工作班子,制订迎国检方案,召开迎国检工作动员会,组织迎国检业务培训等。二是自查整改。主要是查漏补缺,完善资料。对照“两基”评估验收标准逐级、逐项进行自查,边查边改,整改到位。

同志们,“两基”迎国检工作是当前我区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增强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我区“两基”工作在国家督导检查中不出疏漏,为全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16:学校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自XX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华小学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现有18个教学班,47名教师,942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XX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班班有合格教室。

二、普及程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市、区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一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残疾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共接收残疾儿童3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予特殊的关怀。小学生毕业率100%,非文盲率100%。

三、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43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现有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有3人。建立健全了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现在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XX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年度注册率在90%以上。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都办理了教师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四、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我校除了区财政和教育局划拨教育经费19万元外,还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完成指标任务。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通过优良的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们先后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72平米教室2个,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25000册,生均25册,比XX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购进电子图书XX0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六、存在问题

1.班额超标。目前18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0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篇17:学校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负重自强,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开展两基工作,在软、硬件建设,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我校两基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硬件条件明显改善

XX年以来,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维修学生宿舍两栋;重新改建食堂,彻底改变以往脏、乱、差现象;建起了远程教育系统、校园广播网和多媒体教室;铺设跑道400米;添置了复印机、办公电脑、一体机、打印机、各种音、体、美器材等。

(一)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1、师资水平

我校有专任教师120人,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108人,具有本科或双大专学历38人,中高职称14人。校长1人,副校长3人,参加岗位培训2人,参加提高培训2人,参培率100%。

2、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图书43020册,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配备达标,学校配备计算机64台,建立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

(二)主要做法

1、宣传到位。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板报、校园广播等渠道大力宣传“两基”巩固与提高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规政策,并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紧密结合,从而使这项工作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

2、认识到位。由于广泛宣传,广大教职员工高度关注、积极配合,都决心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两基”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3、领导到位。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明确各小组职责,实行板块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目标明确,工作开展顺利,并确保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推进,两不耽误,两促进。

4、行动到位。为了建立健全各种资料,动员广大教职工加班加点,及时做好各种表、册、卡、图的建档工作。通过检查落实,各部门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积极协调各部门,同心协力解决大小问题。把工作做到位。

三是责任重,压力大。这次国家组织对我省“两基”工作的整体检查验收,是在检查省本级“两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抽查部分市、县、乡、校的“两基”工作,来评估认定全省“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全省的检查结果,影响河南基础教育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二、突破难点,切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

要精心准备档案资料,“两基”档案资料是国检的重要内容,有大量的“两基”资料要准备。我们要组织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精干人员,切实做好“两基”资料建档工作。“两基”过程中颁发的文件、领导讲话、照片、录像带以及各类表册等都应整理归类,做到内容清晰、数据准确,分类科学,核查方便,分年立卷,专柜存放,力求让档案资料客观再现“两基”工作过程,完整反映“两基”工作实绩。

三、强化措施,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推进

我们要充分认识“两基”迎国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把迎国检作为当前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1、我们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明确工作责任,保障工作条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要科学制定“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在局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精心制订好“两基”迎国检方案,按几个主要阶段分步组织实施:一是宣传动员。主要是成立迎国检领导小组与工作班子,制订迎国检方案,召开迎国检工作动员会,组织迎国检业务培训等。二是自查整改。主要是查漏补缺,完善资料。对照“两基”评估验收标准逐级、逐项进行自查,边查边改,整改到位。

同志们,“两基”迎国检工作是当前我区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增强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我区“两基”工作在国家督导检查中不出疏漏,为全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1.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2.两基工作职责文件

3.暗流乡韩家坝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4.社区两基迎国检的自查报告

5.工作自查报告

6.小学两基工作计划

7.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8.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报告

9.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10.党员工作自查报告

下载word文档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