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报告>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

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

2023-09-02 08:13: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今天不营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大家!

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

篇1: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

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

全球职业社交平台领英日前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跳槽频率显著高于美国,其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相比美国的56个月,几乎短了两年;中国职场人士的在职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比美国短半年之多。

现状

暂时不想找新工作的人数仅一成多

在前期调研中,领英针对中国四个经济发展圈(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中部经济圈)的主要城市的职场人士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报告》显示,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的流动性有较大差异。在中国,商业服务(如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金融保险和互联网是在职时间平均最短、跳槽频次最高、员工流动性最大的三个行业。

互联网行业在美国也是在职时间较短的行业,而中国的在职时间仅为31个月,同美国45个月相比,短了一年多。相对而言,工业生产制造在中美两国均是在职时间最长的行业,但中国也仅为39个月,几乎相当于美国71个月平均在职时间的一半。

领英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职场人士的一项大规模调研显示,跳槽正在成为中国职场人士的一种习惯。其中,约20%的被调查者表示正在主动寻找下一个工作,这部分人被称为“主动求职者”;80%属于“被动求职者”,他们当中只有12%的人表示暂时对找新工作不感兴趣,53%的人愿意同招聘人员进行接触并商讨新的职业机会,另外13%的人则在自己的关系网内讨论求职机会。

原因

缺人才造成跳槽率居高不下

在分析中国职场高跳槽率的原因时,《报告》认为,人才需求旺盛、企业缺少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等是中国职场跳槽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中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使得人才需求持续高涨。以互联网行业为例,10月至10月这三年,根据投资界披露出来的投融资数据中,有103家互联网、IT企业获得天使或者风险投资,融资额度达到240亿人民币。公开披露的企业通常仅占总体融资企业的不到10%。融资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吸引人才,搭建更强更大的团队。同时BAT等大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充人才数量,每家每年用于人才招聘的费用高达上亿元。此外,互联网对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加速,传统企业中的互联网人才需求也在大幅增加。

更重要的是,快节奏的`宏观大环境下,很少企业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培养起有效的内部人才体系,大量人才通过外聘方式招募,引发人才跳槽潮。

国际著名猎头顾问克劳迪奥·费尔南德斯在哈佛接触到的70%至80%的中国企业都未建立有效的模型以评估人才潜力,多数中国企业对此甚至毫无概念。它们亟待建立完善的潜力评估体系,以吸引、激励、培养他们最优秀的人才。而在缺少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的情况下,企业习惯通过提供更高的职位和薪水来吸引外部人才。这使得中国的职场人往往不够耐心,频繁跳槽换工作。

此外,在求职过程中,人才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就职往往是在不充分信息基础上做出的决定,也为之后的快速跳槽埋下伏笔。

跳槽过程中,人才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帮助做出决定。中国的职场人士更多倾向于被动接受信息,而非主动寻找,因此所获得的信息源更多集中在公司和HR。他们往往会基于“自己对该公司和该职位的想象”做出了决定,之后很大程度发现现实与想象的落差大到无法接受,便选择了用脚投票。在领英今年第三季度的焦点小组访谈中,有30%的白领曾有过这种经历。

追访

中国人跳槽最看重发展空间

中国职场如此频繁地跳槽,跳的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中国职场人士最为看重的?

《报告》指出,工作强度是最不被重视的指标,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工作那么累,每年却有大批的人才蜂拥而入;此外,企业国际化、企业品牌知名度、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职位职级也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而发展空间、工作内容、学习知识、工作氛围和薪酬福利则是最受重视的指标,其中发展空间排在了第一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变化节奏太快,职场人士面临不断的能力更新和成长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培养人才的体系,人才的内部成长往往面临瓶颈,此时就得通过跳槽来实现。

为此,《报告》建议国内企业建立、审视和优化自己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体系建立的难度在于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必须清晰,基于此需要有一个长期的人才需求计划,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此外,企业应在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基础上,突出发展空间、学习机会等重要维度,吸引人才。在招聘过程中,多渠道、多维度地展示企业的雇主品牌,增加公司和职位等重要的软性信息的透明度,如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等,减少应聘方与受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此后的人才流失。

篇2: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成常态,大部分人不到一年半就找下家

近日领英(LinkedIn)发布了《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跳槽频率远高美国,已经成为常态。一半以上中国职场人士在一家公司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半,就开始了辞职跳槽的准备。哪些行业的流动性更大?为什么有如此之高的跳槽频率?中国职场人最看中什么?企业怎么才能留住人才?“互联网的一些事”推荐此文。

钛媒体注:近日领英(LinkedIn)发布了《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跳槽频率远高美国,已经成为常态。一半以上中国职场人士在一家公司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半,就开始了辞职跳槽的准备。哪些行业的流动性更大?为什么有如此之高的跳槽频率?中国职场人最看中什么?企业怎么才能留住人才?下面是《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

月20日,领英(LinkedIn)发布《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跳槽频率显著高于美国,已经成为常态。在前期调研中,领英针对中国四个经济发展圈(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中部经济圈)的主要城市的职场人士进行了大规模调查。领英发现,以上一份工作的在职时间(多少个月)来看:

中国职场人士的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相比美国的56个月,几乎短了两年;

中国职场人士的在职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比美国短半年之多。

通常从开始留意跳槽机会,历经筛选、面试、协议、辞职等过程需要半年,也就是说一半以上中国职场人士在一家公司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半,就开始了辞职跳槽的准备;相比之下,大部分美国的职场人士在一家公司能够工作两年半。

跳槽成常态

在不同职业的人士流动性方面,领英发现,不同行业在职人士的流动性有较大差异:

在中国,商业服务(如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金融保险和互联网是在职时间平均最短、跳槽频次最高、员工流动性最大的三个行业;

互联网在美国是在职时间较短的行业,在中国的在职时间仅次于商业服务和金融保险业,中国为31个月,同美国45个月相比,短了一年多;

工业生产制造在中美两国均是在职时间最长的行业,但中国也仅为39个月,几乎相当于美国71个月平均在职时间的一半。

篇3: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成常态,大部分人不到一年半就找下家

领英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职场人士的一项大规模调研显示,跳槽在中国职场不仅是常态,也正在成为中国职场人士的一种习惯。其中:

约20%的被调查者表示正在主动寻找下一个工作,这部分人被称为“主动求职者”;

80%属于“被动求职者”,他们当中只有12%的人表示暂时对找新工作不感兴趣,53%的人愿意同招聘人员进行接触并商讨新的职业机会,另外13%的人则在自己的关系网内讨论求职机会。

高跳槽率来自哪儿?

在分析中国职场高跳槽率的原因时,领英认为三个主要的原因,使得中国职场呈现高频率跳槽的节奏:

1、中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使得人才需求持续高涨,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2011.10~2014.10这三年,根据投资界网站披露出来的投融资数据中,有103家互联网、IT企业获得天使或者风险投资,融资额度达到~240亿人民币。公开披露的企业通常仅占总体融资企业的不到10%。融资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吸引人才,搭建更强更大的团队。同时BAT等大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充人才数量,每家每年用于人才招聘的费用高达上亿元。此外,互联网对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加速,传统行业/企业中的互联网人才需求也在大幅增加。

2、快节奏的宏观大环境下,很少企业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培养起有效的内部人才体系,大量人才通过外聘方式招募,引发人才跳槽潮。

国际著名猎头顾问克劳迪奥·费尔南德斯在哈佛接触到的70-80%的中国企业都未建立有效的模型以评估人才潜力,多数中国企业对此甚至毫无概念。它们亟待建立完善的潜力评估体系,以吸引、激励、培养他们最优秀的人才。而在缺少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的情况下,企业习惯通过提供更高的职位和薪水来吸引外部人才。这使得中国的职场人往往不够耐心,频繁跳槽换工作。

3、在求职过程中,人才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就职往往是在不充分信息基础上做出的.决定,也为之后的快速跳槽打下伏笔。

跳槽过程中,人才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帮助做出决定。在美国,为了减少个人与求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个人会积极主动通过各种社交渠道、职业社交平台来了解企业的一些隐性信息,而如领英一类的职业社交平台也为这种信息流动提供了可能。但中国的职场人士更多倾向于被动接受信息,而非主动寻找,因此所获得的信息源更多集中在公司和HR。他们往往会基于“自己对该公司和该职位的想象”做出了决定,之后很大程度发现现实与想象的落差大到无法接受,便选择了用脚投票。在领英今年第三季度的焦点小组访谈中,有~30%的白领曾有过这种经历。

为什么跳槽?

大家如此频繁地跳槽,跳的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中国职场人士最为看重的?领英发现,工作强度是最不被重视的指标,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工作那么累,每年却有大批的人才蜂拥而入,甘当所谓的“苦逼”;此外企业国际化、企业品牌知名度、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职位职级也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发展空间、工作内容、学习知识、工作氛围和薪酬福利则是最受重视的指标,其中发展空间排在了第一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变化节奏太快,职场人士面临不断的能力更新和成长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培养人才的体系,人才的内部成长往往面临瓶颈,此时就得通过跳槽来实现。

留住人才,关键在于培养

基于调研,领英建议国内企业:

1、从现在开始,建立、审视和优化自己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而内部人才体系建立的难度在于: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必须清晰,基于此需要有一个长期的人才需求计划,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2、软硬性结合,吸引人才。企业可以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基础上,突出发展空间、学习机会等重要维度,吸引人才。此外,在招聘过程中,多渠道多维度地展示企业的雇主品牌,增加公司和职位等重要的软性信息的透明度,如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等,减少应聘方与受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此后的人才流失。

【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中国职场调查报告

下载word文档
《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过半中国职场人士不到一年半就要找下家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