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回家的随笔:向家乡报告
“牛顿同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关于春节回家的随笔:向家乡报告,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春节回家的随笔:向家乡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关于春节回家的随笔:向家乡报告
向家乡报告
拍打一年的风尘
带着满心喜悦
向家乡父老乡亲报告
这一年不好也不坏
可努力力争上游
忘不了沟里那哄人的泉水
早没了水,还哄人去通泉眼
/
向东坡台塬汇报
这一年不喜也不愁
时常说起你,春的满坡黄花
夏的阴坡风凉
秋的野菊酸枣,冬的白雪
你可认得,那割草的孩子
拾麦穗的少年
/
和北塬,那堆盖满野枸杞
丘型的黄土拉拉家常
这一年不老也不少
容颜无增也无减
还是你记忆里的贼女子
又在梦里喊了一回妈
还是一头白发烦人的唠叨
/
去看看盘在辘轳的井绳
想再摇一摇,听水桶的响声
应村里老人,喊我那声乳明
望塬西云彩放飞的年少的梦
叮当,叮当的高跟鞋
喜欢沾满家乡的泥土
作者:史仙亚
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2:春节回家-个人随笔
春节回家-个人随笔
一直对回家没有什么感觉,在我看来,家是心灵的港湾,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而我的母亲早已离我而去……
已近年关,火车站、汽车站里尽是一番人头攒动的局面……
对于我来说回家与否并不重要,没有母亲,在哪儿过年都是一样的。
女儿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可女儿急切的想要回老家去,急切的想要见到她的老同学。
我不紧不慢的去车站买明天的车票,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排队买票的人多的看不到头,真的是人头攒动。满满当当的售票大厅里,污浊的空气压抑着我,使我有些窒息的感觉,因为咽炎犯了,真是难受极了,倍感呼吸困难……
因为早上大意而丢了手机,看到售票大厅的拥挤,真的'有些心虚,甚至想要打了退堂鼓,就在这儿过年算了……
售票大厅里,到处是急切的想要回家的人,工作人员不停的维护着秩序,还是有人加塞,还是有人拥挤着,甚至还有人想要动粗……
终于轮到我了,赶紧买了票,赶紧离开这拥挤的地方……
春节将至,看着人潮涌动,拼命往家赶,我的心绪终究无法波澜不惊……
篇3:关于春节回家习俗的随笔:回家
中国人对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每到春节,这种感情就越发浓烈。回家,一个多么温暖的名词。一个人或者几十个人回家不足为奇,而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人同时回家,才算得上奇观。在中国,这样的奇观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家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是团聚栖息的港湾,家可以包容一个人的错,家可以修复一颗破碎的心。《说文解字》对家是这样理解的:“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传说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像鸟一样在树上“架木为巢”。后来,树上的环境渐渐不适应人居住。祖先们便想了一个办法,在地上劈木盖屋。房子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与住树上区别不大,下面用来饲养他们驯服的一种叫猪的野兽,有这种“野兽”在,其他野兽也不会来袭扰。所以“家”的本义有两种,一种是“人的住所”,一种是“猪圈”。后来几经演变,“家”的“猪圈”这一含义消失了,“人的住所”这个含义却保留了下来。在农村,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可以说,凡是有人家的地方,就有猪圈。这可能就是家的含义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春节,不仅在中国大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一种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有不同之处。年起源于一个传说,而春节起源于一部历法。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以人肉为食,凶猛异常。它平时躺在山洞里睡大觉,每到腊月三十,便挨村挨户寻找食物,但凡见到人类,便一口食之。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照例出来寻找食物。它来到第一个村庄,恰好遇到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啪啪啪”的鞭声如雷贯耳,“年”吓得望风而逃。它又来到第二个村庄,恰巧看见一件大红衣裳刺得它睁不开眼睛,“年”吓得掉头逃跑。它又来到第三个村庄,这时天色已晚,“年”来到一户人家,只见屋内灯火烁烁生辉,刺得它头昏脑涨,再不敢向前,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由此人们推断,“年”怕响、怕红、怕光,于是想到了抵御它的方法,到了腊月三十,放鞭炮、穿大红新衣裳、挂灯笼,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过年的习俗。而春节源于西汉武帝时期阆中人落下闳主持编写的《太初历》。《太初历》改过去以十月为岁首,确立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使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十二月底为岁末。确定了岁首,春节由此开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习俗。无论多远多远的距离,也无论多么多么的拥堵,都阻挡不了游子回家的脚步和思乡之情。前几年,为求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售票窗口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龙”,有人提着小板凳打持久战,更夸张的拉起帐篷安营扎寨。后来,有人几十人、几百人骑着摩托车回家过年,浩浩荡荡,好不壮观。也有骑着单车,孤孤单单行进在千里迢迢的回家路上。还有的背着行囊和帐篷,用脚步丈量着回家的路程。
外国人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回到家里:他们在家里只能呆上十来天,有的或者更短,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但在中国人眼里,这十几天就是一年。当他们踏上故土,闻到故乡泥土独特的芬芳,一切的疲惫与艰辛、委屈与辛酸,都在这一瞬间化为对父母的一声问候,对妻子的一句安慰,对子女的一种关怀。不能理解这种情怀的人,不知道离别之痛苦;不能感怀这种心情的人,不知道思念之急切。
回吧,让家更近,让游子的心贴紧故乡的每一寸泥土。
本文作者: 谭光红(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4:春节回家路的情感故事随笔
有一扇门在等你归来
幼时读书,喜极了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想象着诗人裹一身风雪,在犬吠声中推开柴门,温馨的灯光迎面扑来的情景,感觉很动人。
等到渐渐长大,真的风雪夜归,却发现这并不浪漫。
那年,我读初二。为了维持家用,母亲学会了做冰糖葫芦。不忍心看着母亲独自辛苦,于是,寒假里,我自告奋勇帮母亲去卖冰糖葫芦。为了多卖一些,我常常骑自行车,赶十多里山路去集市。
那天,卖完最后一根糖葫芦,已是傍晚。天阴沉沉地,昭示着一场风雪即将到来。果然,行至半路,凛冽的风裹挟着雪花,铺天盖地而来。顿时,天地茫茫。雪掩埋了道路,看不清了方向。我推着自行车,跌跌撞撞地,凭着感觉摸索前进。除了风声,大地一片沉寂。仿佛天地间,只剩我一人。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突如其来,刹那间攫住我的心。——比起寒冷与恐惧来,这是更让我不能忍受的。
赶到家门口时,并没有看到母亲来迎接。立在院门口,我将自行车扔倒在雪地里,心中的委屈瞬时爆发出来,突然间嚎啕大哭起来。过了一会,母亲从外面回来,看到了我,高兴地喊起来,原来她走另一条道路去迎我,结果扑了空。
那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风雪夜归。
后来,我读大学。每年放寒假,转火车,倒汽车,辗转几千里回家。踏上家乡的土地时,每次都已是夜晚,往往又逢风雪天。下了车,还要走半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家。我背着行李,寂寂一人,蹒跚在风雪中。不再是当年那个少年,亦不再有当年的孤独感。因为,这飘在脸上的,一朵朵,都是家乡的雪啊。在村口,母亲打着手电筒,早已等候在那里,早已望眼欲穿。她站的地方,因为来回跺脚取暖,已踏得平平整整。
随了母亲回家,临近院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此时,感受的不是唐诗的浪漫,而是家的温暖。
参加工作已多年,每年年底,依然是辗转几千里,回家过年。
如今,又近年关,又该踏上回家的路了,又将奔波一路,历尽艰辛,也许又将是风雪夜归,但这一切比起回到家的幸福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中记着,在路的那一头,有一盏灯为你而燃亮,有一扇门在等待你归来。
作者:曹春雷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5:关于春节回家团圆的故事随笔
团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年除夕全家吃一顿团圆饺子,一年的牵挂烟消云散,是多么的幸福!儿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远在天边,隔山隔水,只有过年才能团聚的儿女,更是父母心中的期盼。家对游子永远亲切温暖,儿女对家的期盼就像风暴中行驶的轮船对港湾的急切。如果说儿女是风筝,父母是线绳,家就是永久的思念,春节就是心中团圆的期盼。
是儿子的高考年,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重点学校、重点班的重点生,品学兼优,儿子也信心百倍,非“天南海北”不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屋漏偏遭连阴雨”,高考期间发生了变故,先是家人病故,再是家中唯一的高考专用摩托车被盗,更兼作为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的我又因工作调到离家最远的乡镇网点上班,影响了儿子的考试情绪,导致高考发挥失常。等高考出分填报志愿,儿子心有不甘,打算复读,苦于家庭条件限制,只好认命,选择了985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前批本硕博连读专业。要到离家1600多公里的大西北读书,儿子忐忑,父母更是舍不得。我与妻决定送儿子去大学,看看校园氛围。坐了23个多小时的火车,才到达学校,学校环境不错,就是太偏远了些。返家路上,妻心里难受极了,直哭了一路。
儿子被选为班干部,开始了大学生活。儿子在校的一牵一动都是我们心中的痛。中秋节,离家近的同学都回家团圆去了,为了排遣想家的念头,儿子就在教室里苦读。还没到期末考试,妻就催促儿子赶紧定好车票,准备回家过年。寒假儿子终于回家,发现儿子又长高了,儿子出门在外,“见多识广”,与父母有说不完的学校趣事。除夕夜一家团聚,妻擀皮,我与儿子包饺子,其乐融融,福满家门。节后儿子返校,千言万语在一躬,我们强忍不舍,送其上车。
年轻人在一起,永远充满朝气和欢乐,富有进取心、竞争力。大一结束,儿子获得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和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由于儿子学习出类拔萃,业余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国家级征文一等奖,大二就被推选进入实验室实习。时间紧了,学习累了,我们也好久没有接到儿子的电话了,但我们与儿子心心相通,期待春节,盼望团圆。儿子对家的思念没变,元旦假期,室友们都结伴外出游玩,只有儿子跟着导师还在实验室忙着做实验。中午吃饭,儿子抽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知车票已买好,因做实验,寒假要晚一些回家。我们心里的石头暂时落了地,盼儿归的心更急切了。妻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撕日历,看到年又近了一天,离儿子到家的折页日历又薄了一页,“人逢喜事精神爽”,做着家务心里也喜滋滋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下雪了,我们盼春节,盼儿子,盼团圆。因为年到了,儿子就回家了,家就团圆了,说不定儿子还会领回家一个媳妇和我们一起过年呢,那样家就更圆了。其实,我们天天盼年,就是盼儿子的成长、家的幸福,这就是浓浓的春节的味道啊!虽然我们在盼望中,在儿子的成长中,渐渐老去。时间去了哪儿?“一江春水向东流”,团圆绵绵,幸福悠悠。
作者:单立文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6:春节回家的故事随笔:乡愁
“回家”主题征文548号//司长冬:回家
老顺这次终于回家了,而他是被儿子成文抱着回家的。
老顺其实并不老,不到五十岁。那一年,老顺像一朵云从北方飘到了广东,在亲戚的请客送礼后,老顺顺顺溜溜地进了厂;从此他踏踏实实地工作,深得领导信任和工友们的尊重。他的家也顺顺当当地还完了债,盖起了新房;儿子女儿也顺顺利利地考上了大学和高中。每当老顺说起这些,一脸憨憨的笑容像灿烂的彩云,写满了幸福和满足!
只是一说到回家,老顺脸上憨憨的笑容就消失了,望着天上向北飘去的云朵连连叹气......
自从老顺来到广东,回家的路竟然变得那样的漫长那样的坎坷:第一年刚挣到钱,他没打算回;第二年家中欠的债没有还完,他顾不上回;第三年买不来车票,他没法回;第四年他准备回,可一问票价,平时不到一百元的车票竟然被票贩子炒到五百多!老顺一盘算回一趟家路费得一个月的工资,心中一哆嗦,吓得不敢回。这几年他家里的经济状况好了许多,但回家的路还是不顺,不是南方雪灾路难行,就是金融危机怕裁人。眼看着京九铁路、武广高铁和京珠高速公路上的车呼啸着飞驰,可老顺回家的路依旧是那样的艰难,他只有梦中才能回到故乡,还有娘一声声的呼唤:娃,回来吧,回来吧!
他在梦中哭过、哀叹过,但醒来却又毅然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用拚命的劳作来忘却梦中的那朵白云。而这两年,公司给的加班费是平时的两倍,节俭的老顺一想到儿子那高昂的学费,就又压制了心中对故乡白云的向往。算来这么多年他只回去了三次,那还是母亲生病、家中盖新房和儿子考上大学。
当工友们问老顺想不想家时,他凄然地望着灰色的天空:“唉,想有啥用?打工的人就像天上的云,飘到哪儿由不得自己啊。等儿子大学毕业,再给女儿攒一份嫁妆再说吧。”
同宿舍的人都知道老顺每天临睡前,总是拿着家人的照片看了又看。
这是一个灰霾笼罩的上午,天地间浑沌成一个整体,又加了一个通宵的老顺踉跄着回到宿舍,近来厂里的订单多,生产任务紧,为了赶着出货,他已经两个星期没好好休息了。同宿舍的人吃惊地问:“顺哥,你的脸怎么这么苍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老顺勉强笑笑:“没啥,就是累,歇一歇就好了。”他拎着桶去冲凉,刚走到冲凉房门前,就一头栽倒在地......
第三天,老顺的儿子——正在读大学的成文赶到厂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将老顺出事的经过简单的向成文做了介绍后,就拿出一份早就拟好的协议书让成文签字。文弱的成文只是呆呆地坐着,静静地听着,默默地签字后,向厂里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他想看看父亲的工作岗位。
成文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门窗紧闭的喷漆车间,几个衣着斑斓的工人正对着钢构在喷漆,每个人的面前都腾起了彩色的云朵。尽管成文戴着口罩,但浓重的油漆味还是呛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成文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滚落下来......
办完手续后,成文收拾起父亲简陋的随身物品,含着泪对老顺说:“爹,咱回家吧,您以后再也不用这样辛苦了。”老顺憨憨地笑着。
走出公司大门,成文泪眼迷蒙地回望父亲曾默默服务了多年的地方:那高大的厂门、巍峨的厂房和堂皇的办公楼在阳光下反射过来逼人的光芒,怀中的父亲显得那样渺小,那样微不足道。
一群工友前来送行,一位年长的工友抱着老顺哭道:“顺哥,这次你可回家了,一路走好啊!”老顺依旧憨憨地笑着。成文说不出话来,只能抱着父亲向大家深深地鞠躬。
老顺终于回来了!
终于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的故乡!
成文轻柔地对他说:“爹,咱到家了!”老顺憨憨地笑着望着前方,故乡依旧是那样美丽,清清的小河如一串水晶项链挂在山村的项下,凫凫的炊烟如云朵,似薄纱,半掩着小村秀美的面庞!
老顺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在村头等待着远方飘回来的游子!
当老顺的妻子看到老顺那憨憨的笑容时,一下就昏倒在女儿的怀中;白发苍苍的母亲则扑上去,一把抱住老顺,撕心裂肺地喊了声:“苦命的娃呀!”
骨灰盒上,老顺的遗像依旧在憨憨地笑着,望着故乡和亲人们。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7:家乡的风俗春节随笔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风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
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习俗。
篇8:春节回故乡的随笔:今年过年一定回家
我已计划好了,今年过年一定回家。真的。
于是,我早早预定了厂家超干啤酒和俄罗斯香肠,准备给父亲带回去,和父亲一起过个祥和的春节。
父亲很爱吃香肠喝啤酒,而且香肠必须是熏制的俄罗斯香肠,啤酒是超干。其实,买超干啤酒是不费劲的,我们老家当地的超市里有的是,可父亲说,那虽然是正品超干,质量没得说,可放的时间长了,口感就不好了,还是厂家新出产的好。香肠在我们那里没有俄罗斯香肠,只好在省城买了。所以,每到年前,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这两样。
记得那是我到省城工作的第一年的春节,我提前买了两箱厂家的超干啤酒和俄罗斯香肠托跑省城的老家客车捎了回去。父亲打电话一再嘱咐我三十早点回来一起吃。我答应了父亲。
到了三十那天,公司突然有事,我未能三十赶回去。我电话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没关系,以工作为重,那就先办公司的事吧。当时,我很感激父亲这么理解和支持我,我就说,等忙完了我早早回去。
这一忙,就一直忙到大年初六,我才急忙驱车往家赶。
父亲很乐,提前准备了一桌子菜,还从里屋端出一箱超干和一盒子俄罗斯香肠。我一看都没打箱,就问父亲又在哪儿买的?父亲看了看我说,这不是你买的吗?
咋,您没吃呀?我诧异地问。
父亲说,你没回来,我没舍得吃呀!
我心里一热,蓦然感觉有些愧疚,心里酸酸的,泪水顷刻间就浸满了眼眶。是啊,看着满头白发的老父亲,我觉得亏欠父亲的太多了。小时候,是父亲一步步领我学会了走步,送我去上学,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送到大学……毕业了,本来母亲病故后我该留在父亲身边好好孝敬孝敬年迈的老父亲,可我又再次离开了父亲,只身来到省城打拼,很少回家一趟,把孤独的老父亲留在了老家。现在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老父亲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可在过年我都没能回来陪陪父亲,守在父亲身边过个祥和的春节……
我凝视着那箱啤酒和香肠,许久许久没有吱声,也不敢正眼看父亲。真的,一箱啤酒和香肠不是什么奇缺和贵重的东西,可在父亲的心里却是很珍贵和难得的东西。所以,父亲就是在过年也没舍得一个人吃,还在等着我回来一起享用,那种盼团圆的祈望,每时每刻都憧憬在父亲的心怀。父亲无所求,他不连累儿女,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图,那就是只图一家的团圆、温馨、和谐和幸福,希望儿女们能抽空常回家看看,全家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顿家常便饭,唠唠嗑,这就让父亲心满意足了,这也是父亲对儿女的唯一要求。可我却没做到,我真的愧对父亲,无言地坐在父亲面前。我也从啤酒和香肠中读懂了老父亲对子女的一片爱呀!
父亲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拿出一瓶啤酒,砰的一声打开了,顿时细腻的啤酒沫子冒了出来,父亲赶忙倒了两杯,然后,给我一杯。父亲先喝了一口,咂咂嘴,咧开嘴笑了,连连说,真好喝,真好喝。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看着父亲笑了。父亲就掰一段香肠给我,说,来快吃吧,一定饿了吧?我含着热泪大口的吃起来。其实,超干啤酒我并不是经常喝,我也不太愿意喝这钟淡淡味道的啤酒,香肠我在省城是经常吃的,吃惯了,也就不觉得味道特别了。可今天,和父亲坐在一起享用,真的味道不一样了,我觉得啤酒很甘醇,香肠满口留香……
我给父亲也掰开了一块香肠,父亲乐了,张开了大嘴,边有滋有味的嚼着边说,正宗,糊香糊香的,好吃!看着父亲吃得那么香,我笑了,父亲也裂开嘴笑了,小屋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揉揉的亲情……
本文作者:闫建军(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9:春节回家路的故事随笔:归途囧事
“回家”主题征文550号//子诚:归途囧事
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总是想出去闯闯,着迷一样的非得去省外上大学,结果可想而知,且不说一个女生每次出行都是大包小包的提防这提防那,仅仅学校到家中这往返之间近1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就足以让我对火车产生了今生难以忘怀的厌烦感和恐惧感。
很无奈,此时我正在从学校回家的火车上,现在是凌晨两点半,我已经坐了5个多小时的火车了,距离终点站“家乡”还有3个多小时。我感觉自己的头疼得简直要炸了,车厢里边各形各色的人群,各种窃窃私语,各种打呼的气息声,时不时的还会传来工作人员的推销叫卖省声……尽管每次在车上都貌似会经历同样的场景,可是我就是做不到“习惯成自然”,难道是我“阅历”浅吗?
既然睡不着,身边也没有熟悉的朋友同行,为了打发时间,我就和大家谈谈我上大学这两年在归家途中发生在火车上的那些事吧:
在谈归途之前,我得谈谈我和火车的“初见”。两年前,刚刚结束高考的我,带着心中的求学梦,第一次看见了、踏上了在我的印象里只在电视节目中看见过的“火车”。那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新鲜感,12个小时的车程都没感觉累,只是满心欢喜的欣赏着火车这种“生物”及其身上附属的各种“细菌”。可以说,第一次离家“在路上”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不过等我国庆节放假回家的时候,我才深深感觉到了回家的不易啊,估计是当时自己的大脑短路了,要在放假高峰期踏上归途。记得那次火车车厢真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寸步难行”,可以说是有空隙的地方都被人塞满了,一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简直比春节时的集市场景“壮观”多了,唯一幸运的就是我还买到了硬座,可以坐着看这些人群“似水般的流动”!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就是去年寒假回家时,我的座位对面是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生,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很舒服,就像是那种相识了十几年的好友。记得我上车时不小心把包扔到了地上,然后那个男生微笑着把它捡起来还给我。就这样,我俩开启了聊天模式,然后又开始玩纸牌,中途那个男生还去了一次厕所,让我很意外的是他竟然和我说让我帮他看管一下行李。天啊,当时的我瞬间“少女心爆棚”,脸一下子就红的不可描述,然后默默的回答他了一声“好的”,回家之后我一直很后悔没有要他的联系方式,不过也很庆幸,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注定要错过,有些人也只能是过客吧!
再之后比较难忘的“归途”就应该是现在这次了吧:和往常一样,期末考试结束后,我拉着自己的行李来到火车站;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我不小心在途中把脚给崴了,另外火车站工作人员通知晚了,车都进站了我还在候车厅傻等,收到消息后强忍着疼痛“飞奔”检票进站,然后从车尾“跑”到了车头,还没坐稳呢火车就发车了,相差2秒钟我就和此次列车“擦肩而过”了!还有就是这次车厢里的旅客特别少,车上的乘客简直就是“尽情放纵”,把鞋子脱了在三个位置连着的硬座上睡觉,整节车厢都沉浸在混杂的“脚气”中;还有一位乘客不知道有什么喜事,高兴的喝多了,在车上耍酒疯;还有一位男生一直在撩他对面的一位小姑娘,把小姑娘惹急了把那个男生骂了一顿,然后直到我下车他们俩都没再说过话……就是在这“色香味”和“人情味”交错的环境中,我成功的失眠了,所以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不知道那些与我一样在学校与家乡之间折返的大学生们是否与我感同身受,不知道我们是否有相似的“火车”经历……无论回家途中是喜是悲,我感觉只要是能回到家中看到家中亲人的笑脸,途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难道不是吗?
说句心里话,真的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茅草窝”,不论我们未来走到哪里,“家”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不知道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归家的途中呢?
公众号:南粤作家
【关于春节回家的随笔:向家乡报告】相关文章:
1.春节回家记叙文
2.春节回家过年作文
3.春节回家抒情文章
4.春节回家的文章
5.春节随笔
6.回家偶感杂文随笔
7.回家的生活随笔
10.春节不回家过年倡议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