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2024-04-24 07:53: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uying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篇1: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感动中国”节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感动都会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到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

的颁奖盛典于2月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坚持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还有: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年届90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扎根高原地区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从8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走过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方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荣誉称号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感动中国》让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感动,我的心灵也同样受到震撼和洗礼,感动和泪水之后应该是平静和思索,我是十三亿中的一个普通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合同教师,也许我这辈子都做不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是我会尽本能来做一些对我身边人有帮助的事情。我虽然不能像扎根高原地区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那样为高原付出,但我会全力照顾好我们班的每位幼儿,会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向他伸出援手,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捐出微不足到的一点钱。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读后感 )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的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篇2: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是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篇3: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篇4: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有十几个故事感动中国!十几滴汗水感动中国!十几位身影感动中国!只要有不怕痛苦的精神,努力做出贡献,你就能感动中国!

申亮亮,29岁,生前系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

6月1日,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驶入申亮亮所在维和部队的营区。当时,正负责营区2号岗哨警戒执勤任务的申亮亮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引导后方部队隐蔽。在汽车侧翻时,他本可以选择撤离现场,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因为他的及时处置,500多公斤的炸药袭击,只一人牺牲。

这一人的牺牲把一位农村母亲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悲伤得无法站立,坐着轮椅到机场迎接儿子的遗体回国。追悼会上,哭成泪人的杨秋花在多人搀扶下走到儿子的灵柩前,摆上一支白花,用河南乡音大声而颤抖地说:“我的儿子,你为国争光了,我谢谢你!”

篇5: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五代人百年坚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宁波守塔人”叶中央被不少宁波人所熟知,本报曾多次报道。近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阿拉“宁波守塔人”跻身前20位候选人。如果您也被“宁波守塔人”的事迹感动过,请登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网站,为“宁波守塔人”投上一票吧!评选时间截至1月5日23:59。

据悉,《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自启动以来,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最终推选出10位当年度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年度人物。

篇6: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感动中国”不仅感动了中国,还感动了全世界。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20位候选人中有我市的“寻亲大姐”吕顺芳。市民可访问央视网,为吕顺芳投票。

64岁的吕顺芳,是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吕顺芳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积蓄。来,吕顺芳帮助300多名寻亲者找到了亲人,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篇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每年《感动中国》都会评选出十大人物,而去年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的郎平,就成功入选。今年尽管郎平或者其他女排个人没有入围十大,但是中国女排取得的卓越成就,还是让她们得到年度特别致敬大奖。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只排名第四的情况下,成功逆袭最终夺冠,时隔后第三次拿到奥运金牌,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再度被广泛提及,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正能量的代表,被特别致敬也在情理之中。

郎平带着魏秋月和林莉这两位弟子前来领奖,与以往一样,郎平依旧显得很谦虚,称自己在中国排球的战线上走过了30多年,这支队伍一直都是非常幸运的,除了自身努力外,郎平提到球迷给予队伍的巨大支持,并再次向亿万球迷的支持表示敬意,感谢多年来的关心和陪伴。郎平称女排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希望可以继续创造辉煌。

魏秋月在圣诞节这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女排的陪打教练袁灵犀,在这天向她求婚,魏秋月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谈到应该会在底结婚。而对于魏秋月的婚事,郎平甚至调侃两人的动作太过迟缓。

而林莉则特别感谢了爸爸和妈妈,虽然父母是福建人,但现在却在贵州务工,为的就是让林莉有保障,林莉也借此机会,表现了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离不开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栽培,也显得十分激动。

篇8: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昨日中午,在南阳市卧龙区“幸福家园”小区的租住屋内,潘品接过记者带来的报道英雄王锋的`大河报,感受丈夫带来的温情和力量。

9岁的王玉金依偎在妈妈身边,也抽出一份报纸捧着阅读。他一边读着,一边用手抚摸着报纸头版上爸爸的照片。潘品红着眼读完报道,将报纸珍藏。

对英雄王锋家人的关注,仍从全国各地涌来。昨天,王锋的女儿王婷收到了特殊的“礼物”——“感动中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送的科普图书。

20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王婷被这位科学家身上的科研精神打动,以他为偶像。

1月15日,潘品到北京录制《感动中国》时见到潘建伟,和他聊起王婷的“科研梦想”。潘建伟听了十分感动,专门请助手给王婷寄来6套经典图书,昨天下午,6套图书全部寄到。收到图书后,王婷红扑扑的脸上充满兴奋和期待,她抚摸着新书说:“太开心了!我恨不得一下子把这些书都读完。”

篇9: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我最敬佩朱敏才和孙丽娜老师。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我的眼眶里有许许多多泪珠在滚动,因为太感动了!

“感动中国”不仅感动了中国,还感动了全世界。我要向朱敏才、孙丽娜老师学习。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篇10: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在我国,医术高超的专家比比皆是,梁益建凭什么入选?

今天,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梁益建时,他是这样回答的:“遇到别人不愿意收的病人,我愿意收,遇到能够帮的病人我愿意帮一把。”就像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网页上对梁益建的介绍“四川爱心医生”,这就是他的上榜理由。

在我国,脊柱侧弯发病率为2%至3%,而在成都三医院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都是脊柱侧弯超过130度以上,也就是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很多患者都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求医无望后,找到了梁益建。

超过一定角度的脊柱重度畸形的矫治,曾经是医学上的禁区。为了那些信任他的患者,梁益建开始了向“禁区”的出发和挑战。

梁益建说不是因为我胆子大,是因为这些病人确实需要治病,很多病人是带着呼吸机来的,你想呼吸机一取是什么情况,他都会立即死亡,所以这些病人来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想到起能不能把他救下来。

当患者以生命相托之时,医疗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梁益建从一例例手术做起,逐渐攻克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禁区。今年21岁的瘫痪女孩吴佩,怎么也没想到,经过梁医生不到一年的治疗,她就可以下地走路了。

不仅是吴佩,从到现在,在梁益建的主刀下,1000多名脊柱重度畸形患者重新站“直”了。照理说,医生的工作就是治病,但梁益建却愿意做得更多。对于脊柱重度畸形患者,一年的治疗费至少得10多万,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梁益建又是联系公益组织,又是向亲朋好友募捐。

目前,梁益建已为近200位患者争取到500万左右的资助。得知自己成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20名候选人之一,梁益建说很意外,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医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手术成功率向100%的成功率靠拢,让更多的脊柱重度畸形患者获得新生。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投票将持续到明年1月5日,评选结果将在春节后公布。让我们一起为梁医生加油,他是四川医生的骄傲。

篇11: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看完颁奖盛典,感慨颇深。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身英雄气概的关东。回顾关东的英勇事迹,结合汤总“三个用人标准”的阐述,我觉得身为宇通人,我们应向关东学习,遇事向前,勇于担当,在各项工作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关键时刻能顶得上去,困难时刻能冲得上去;在担当中推动公司的发展,并且不断取得个人的进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总是想解决问题的'办法,高标准完成工作。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业绩,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宇通人。

除了感动中国上面的那些人和事,其实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和事令我感动。座椅及边窗事业部员工主动扶起倒地老人,给“不敢扶,不能扶”的歪风邪气一个有力回击;公司巡逻队员在上班路上主动帮“陌生人”推车,谁知帮的竟是我们的客户,再次为宇通品牌添光彩;路试员工王立伟在入库二次检验时无意中发现一个装有现金和七八张银行卡的钱包,立即寻找失主……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旁的小事,我们除了称赞叫好之外,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传递这份爱与感动,哪怕一天只做一件好事,一天只帮一个人,日积月累我们的身边便会变成爱的海洋。

发现爱,传递爱,践行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这就是感动,就像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所说,感动是水,有水,这个世界才不会干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人生。生活中不缺乏感动,只要用心去聆听,我们会发现周围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人,他们用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奔走的脚步太过匆匆,无暇顾及这个世界的善意,尘封的心灵难以得到洗涤。即使这样,当看到《感动中国》为我们呈现的一幕幕好人好事时,那久违的感动依然会冲撞我们的心头,让我们心怀怜悯,热泪盈眶。原来感动并不遥远。

今年的感动人物,有数十年如一日栉风沐雨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有不畏艰辛寻寻觅觅帮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张宝艳、秦艳友,有德音孔昭、泽被后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有唱红岩、唱蓝天,弦歌感人肠的著名艺术家阎肃先生,有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乡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却用伟岸的人格给我带来感动。

昨日观影,意犹未尽,郎平、屠呦呦、闫肃、管东等人在平常工作中做出不平常事的画面依旧浮现在眼前,在工作中获得快乐、体验快乐的感言依然萦绕耳旁。他们很平凡,但是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这源于他们深耕工作、埋头苦干。身为宇通人,我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踏实肯干的精神,并在工作中体验快乐,追求卓越。

爸爸是我们村里的村支书,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忽然发现我对爸爸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爸爸和买买提江.吾买尔虽然事迹不同,却有相同的精神,就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的付出。这种付出,永远都是大家在前,小家在后。曾经我一直责怪、埋怨爸爸,但我想以后自己应该不会再责怪爸爸,给爸爸本已繁忙的工作徒增额外的烦恼了。

篇12: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一)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二)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1.感动中国颁奖盛会观后感

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

4.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5.2022年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通用)

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直播观后感

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8.202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作文

9.感动中国观后感

10.感动中国,观后感

下载word文档
《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