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观后感影评
“alkalif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铁娘子观后感影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铁娘子观后感影评,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 《铁娘子》的影评
《铁娘子》的影评
我很忐忑的打下这句话。不论做什么事情,第一次做总是不太容易的。没有写过什么长篇的影评,今天要开始尝试一下。
铁娘子与我之前看过的好电影一样,令你看完还有画面感,其中的场景会像火车过轨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在你的脑海里跑。但是我得承认,作为一个只不过是“看电影”的人,我并没有百分百的投入,因为我叫不出那些事件的名称,她在我的生活里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与各国领导并列的名字。所以我能给出的感受里,有画面感,有音乐停留的痕迹,有体会到影片想传达给人的初思想。不过也就限于这些了。
要了解更多应该好好读书。
撒切尔与众不同。
人们嘲讽的目光是她最难以忍受的,但她依旧选择了一条注定要承受所有人目光,背负所有人未来的道路。她不只有非凡的头脑,坚定的意志,还有令人起立鼓掌的方向。女性,独立,似乎在当下这两个词的连接越来越频繁,只是假如身处她的那个时代,一个女性不仅有这个思想,还要有能力表现出来,这非常不易。她做到了。大概,要一个个的罗列“她做到了”,才能明白她的过人之处。
我很喜欢梅丽尔的表演,她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故事上,努力的.做好故事里的“我”。但是由于两个礼拜前看的也是她主演的电影,最后她的慌乱露出了一些似曾相识的波兰腔调。这完全不是否定她,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肯定,她令我有亲切感。
那么现在就说说印象深刻的片段吧。
最后,她与丹尼斯告别,她说她不能疯,一如多年前那个年轻的牛津姑娘,她说她不要在橱柜前洗碗到死。
她不能疯,她不能在橱柜前洗碗到死。
篇2:《铁娘子》观后感
我很忐忑的打下这句话。不论做什么事情,第一次做总是不太容易的。没有写过什么长篇的影评,今天要开始尝试一下。
铁娘子与我之前看过的好电影一样,令你看完还有画面感,其中的场景会像火车过轨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在你的脑海里跑。但是我得承认,作为一个只不过是“看电影”的人,我并没有百分百的投入,因为我叫不出那些事件的名称,她在我的生活里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与各国领导并列的名字。所以我能给出的感受里,有画面感,有音乐停留的痕迹,有体会到影片想传达给人的初思想。不过也就限于这些了。
要了解更多应该好好读书。
撒切尔与众不同。
人们嘲讽的目光是她最难以忍受的,但她依旧选择了一条注定要承受所有人目光,背负所有人未来的道路。她不只有非凡的头脑,坚定的意志,还有令人起立鼓掌的方向。女性,独立,似乎在当下这两个词的连接越来越频繁,只是假如身处她的那个时代,一个女性不仅有这个思想,还要有能力表现出来,这非常不易。她做到了。大概,要一个个的罗列“她做到了”,才能明白她的过人之处。
我很喜欢梅丽尔的表演,她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故事上,努力的做好故事里的“我”。但是由于两个礼拜前看的也是她主演的电影,最后她的慌乱露出了一些似曾相识的波兰腔调。这完全不是否定她,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肯定,她令我有亲切感。
那么现在就说说印象深刻的片段吧。
最后,她与丹尼斯告别,她说她不能疯,一如多年前那个年轻的牛津姑娘,她说她不要在橱柜前洗碗到死。
她不能疯,她不能在橱柜前洗碗到死。
篇3:《铁娘子》观后感
如果要了解撒切尔夫人,就一定要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
1970年代。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石油价格高企,美元货币体系崩溃。二战之后那些做为战胜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挥手告别了他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英国当然难逃此次经济危机,通胀,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无休止的罢工,令人绝望的滞涨时代。
就如今天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局面一样,对英国来说,当时情况更恶劣于今天。曾经沉浸在大英帝国梦想里贵族绅士们,怀揣着恐惧与懦弱,除了闪躲和妥协,毫无良策。
这样的危机局面,却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机会。就像在电影里她骂那些逢迎工会的政客为懦夫一样,这个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她的血液是属于政治的,对政治的热情而非对名利的热情,让她成为这个国家的铁腕首领,铁一般的女人。
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XX年。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所以,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我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那就是:工作,在危机时刻,所有人的人必须节省开支,回到工作岗位。自给自足的英国,只能靠所有人的双手拯救,这是他父亲给予他的信念。
约束工会、剥夺高福利机制,绝不向反对者妥协。面对游行、罢工、爆炸,不为所动。在她唐宁街的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的勤勉工作。
危机的时代,只有铁腕的领导人才能带一个国家度过。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到今天希腊等国一次次的大罢工,你就能理解做为女人的撒切尔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出色而已。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政治家,而非动动嘴皮子高喊民主自由的政客。
但是这样的一个传奇女性,她的传纪电影该如何入手呢?
那些政治和谩骂,那些敌视和孤寂,林林总总,我们知道的已经够多了。所以编剧选择了另外一个视角,不是她站在权力巅峰的时刻,不是她风头正起的励志人生,是一个曾经站在万人之上的女人在她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刻。
影片的开头,街道上的萧索让她想起远去的那个70年代。她到便利店买一瓶牛奶,价格令她咋舌,又到了滞涨时代。没有人认出这个老妇人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撒切尔夫人。
患老年痴呆症的她,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她不肯让他离开,即便只是她幻想的一个影子。他依然那样机智幽默,学卓别林逗她笑,陪她上床安寝,等着她挑选外套给他。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
她热爱的一切都离她远去,政治、权力、爱人、自信、智慧、果敢、朋友,只剩下她自己活着。这代价高昂,但我想,她并不后悔。
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代号。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
电影的视角不停转换,从过去到现在,截取了她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的剪影,更加令人唏嘘。
“撒切尔夫人虽然被奉为大众偶像,但真正的撒切尔夫人却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世人皆知的只是铁娘子,而不是撒切尔夫人。曾经世界上最强悍的那个女人,现在却软弱的不堪一击,甚至要靠着幻觉过残生。上天给了她最好的人生,实现了她的终极梦想,却给了她最坏的一个结局。
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
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这个论断不是由导演来评定的。虽然其中的一些穿插衔接不够完美,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做的已然很好。
我想说,导演要拍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胡佛不是丘吉尔不是斯大林,而是一个女人的一生。诚如撒切尔自己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女首相,其次才是一个首相。
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
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我相信,因为她,点燃了多少女人的生命之光——寻找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无论多少人对你指手画脚,无论被多少人怀疑嘲笑。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玛格丽特·撒切尔。她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那样的人。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经典台词: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政党,领导它;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国家,领导它。
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被那些更注重感觉而不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人所管理。我更关心思想和意识形态。别问我“你觉得怎么样”,问我“你在想什么”,而我想“我很好”。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恕我直言,我的生命中每一天都像是战争。男人们低估我,并且他们还会继续低估下去,而他们会追悔莫及。
凡是有不合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
篇4:《铁娘子》观后感
电影《铁娘子》重点讲述Denis Thatcher的部分,显得过分细碎而隐蔽。撒切尔给了她丈夫很高的评价,而事实上Denis对于撒切尔的支持相当重要,而且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曾经在撒切尔第三次当选首相之时就预见了她的下台而这一切都被简化成了一个生为背景死为鬼魂的存在,不得不令人扶额。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部铁娘子,其中心思想无非是想向大家表明:铁一般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爵,其实也是一个女人,必然具有女人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个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的女人罢了。这个立意倒是不错,关键是承认撒切尔是女人,与其去渲染她相同于一般女人的部分,不如去突出她不同于一般女人的选择。她的确是个女人,但她是作为英国前首相而被记住的,她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光,必然是她作为英国首相的那段日子。而本片选择将这段大量浓缩,而是以她的老年作为主题,首相时光闪回插叙,无异于自取其辱。
而更令人不满的是,这种首相撒切尔和女人撒切尔不能共存的视角,其实相当反讽地给我们表明,编剧和导演(两位都是女人)还是潜意识地对于女人首相有偏见的,对于撒切尔的政策还是不愿意去赞同的。
或许正如撒切尔的子女对于这部铁娘子的评价一样:自始自终,都不过是左派的意淫罢了。
篇5:《铁娘子》观后感
如果要了解撒切尔夫人,就一定要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
1970年代。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石油价格高企,美元货币体系崩溃。二战之后那些做为战胜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挥手告别了他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英国当然难逃此次经济危机,通胀,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无休止的罢工,令人绝望的滞涨时代。
就如今天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局面一样,对英国来说,当时情况更恶劣于今天。曾经沉浸在大英帝国梦想里贵族绅士们,怀揣着恐惧与懦弱,除了闪躲和妥协,毫无良策。
这样的危机局面,却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机会。就像在电影里她骂那些逢迎工会的政客为懦夫一样,这个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她的血液是属于政治的,对政治的热情而非对名利的热情,让她成为这个国家的铁腕首领,铁一般的女人。
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所以,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我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那就是:工作,在危机时刻,所有人的人必须节省开支,回到工作岗位。
自给自足的英国,只能靠所有人的双手拯救,这是他父亲给予他的信念。
篇6:《铁娘子》观后感
有朋友伤了腿,独自在家。我为了逗她开心,让她看看《铁娘子》,这样就会意志坚强,成为击不败的铁娘子。
我自己何尝不是意志衰退呢,在沮丧的时候看看《铁娘子》,是有励志作用的吧?
女性通往权力殿堂的先锋。
无论世界怎么评价撒切尔,都不能改变她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让我们记住默克尔的话:默克尔:人们将铭记撒切尔,不仅因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的先锋,为众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一个不只是为婚姻而生的女性。
撒切尔的爱情宣言是: “我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只会挽着丈夫的手臂保持安静和优雅的女人,或者独自在厨房里刷盘子的女人!”人一生必须有意义,不只局限于做饭、打扫和看孩子,人生的意义不只如此。我不可能洗茶杯洗到死。
一个敢于向男权社会开战的女性。
影片有两个特写的镜头,别有意味:一群拥挤的国会议员中,唯有一个穿裙子的女人;一个密密的男式皮鞋的丛林中,只有一双娇小纤细的女式高跟鞋。在权利的森林中,只有一个女人,可是她不是弱势的,她的力量足够强大:“我的生命中每一天都像是战争。男人们低估我,并且他们还会继续低估下去,而他们会追悔莫及。”
一个有理性、有思想的女性。
她不是普通的女人,她不讲感性,她注重的是思想和理念。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被那些更注重感觉而不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人所管理。我更关心思想和意识形态。别问我“你觉得怎么样”,问我“你在想什么”,而我想“我很好”。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无论你怎么看,撒切尔都是一个杰出的、卓越的女性。
篇7:《铁娘子》观后感
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
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这个论断不是由导演来评定的。虽然其中的一些穿插衔接不够完美,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做的已然很好。
我想说,导演要拍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胡佛不是丘吉尔不是斯大林,而是一个女人的一生。诚如撒切尔自己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女首相,其次才是一个首相。
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
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我相信,因为她,点燃了多少女人的生命之光寻找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无论多少人对你指手画脚,无论被多少人怀疑嘲笑。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玛格丽特·撒切尔。她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那样的人。
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篇8:铁娘子观后感
看了《铁娘子》,第一感觉就是梅姨的表现一如她在《走出非洲》里面那么精彩。呵呵。
年轻时的撒切尔是个非常上进的女孩子,作为一个杂货老板的女儿,她“不想一辈子刷杯子,不想一辈子在厨房里度过,人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别人逛街的时候,她在帮父母干活,别人娱乐的时候,她在努力用功读书,最终考取了牛津大学。撒切尔一生勇敢而坚定,因为这种坚毅的'性格她走上了政治生涯的巅峰,领导英国人民振兴了经济。同时,也因为这种毫不妥协的气质,她失去了同僚的支持,在入主唐宁宫10号之后,铁娘子的首相生涯谢幕了。
作为撒切尔背后的男人,丹尼斯一直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妻子。当撒切尔夫人还是姑娘玛格丽特的时候,她因是“单身杂货铺老板的女儿”而不能走入政界。于是丹尼斯娶了她,凭借“成功商人的妻子”的身份,撒切尔如愿以偿进入了议会。在基本上都是男人主导政治的英国,作为一位女性,撒切尔面对着很大的压力。是丹尼斯,在她失败的时候给她安慰,在她伤心的时候扮鬼脸逗她开心,在她遭受围攻的时候一直陪伴着她,在她被同僚背叛的时候为她鸣不平。影片的结尾,暮年的撒切尔身边没有了丹尼斯的陪伴,在梦醒的恍惚中依稀看到丈夫离去的背影,伤心呼唤丹尼斯的名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看过了铁娘子,不由得就想起了我的那个她,坚定,勇敢,外表极冷内心极热,气质亦如铁娘子一般。女人,都是需要肩膀依靠的,没有一个女人愿意一个人操劳一生。作为男人,就是要让自己成熟,让自己成功,给她一个可以永远以为的宽厚肩膀。我常常只是在意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想的太多太美好,忘记了自己其实应该多做一些去改变现状实现理想。
篇9: 《铁娘子》观后感
电影《铁娘子》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约束工会、剥夺高福利机制,绝不向反对者妥协。面对游行、罢工、爆炸,不为所动。在她唐宁街的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的勤勉工作。
危机的时代,只有铁腕的领导人才能带一个国家度过。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到今天希腊等国一次次的大罢工,你就能理解做为女人的撒切尔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出色而已。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政治家,而非动动嘴皮子高喊民主自由的政客。
她是这样的一个传奇女性,那些政治和谩骂,那些敌视和孤寂,林林总总,我们知道的已经够多了。所以编剧选择了另外一个视角,不是她站在权力巅峰的时刻,不是她风头正起的励志人生,是一个曾经站在万人之上的女人在她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刻。
篇10:《铁娘子》观后感
三月是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里,小草发芽,桃花盛开、杨柳依依、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三月也一个是属于女人的季节。三月八日那一天,电影《铁娘子》在国内首映,我校工会组织观赏了这部好莱坞的热门影片,度过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铁娘子》是一部讲述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传记电影。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结婚前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生于1925年,不但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之久的历史纪录。她意志刚强、作风果断,因其强硬态度获得“铁娘子”之称。她曾四次访问中国,1984年在北京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基础。
影片以撒切尔的老年生活为主线,将她对参政、竞选首相、马岛战争、下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穿插其间,用撒切尔的眼睛带领观众重温了上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部传记片没有像记流水账似的把撒切尔夫人的生平全都展现出来,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重点聚焦在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度过的17天上,这17天也是她整个政治生涯的转捩点。影片主要围绕撒切尔夫人如何突破性别、阶层的重重阻碍,从一个食品杂货商的女儿变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影片中,患老年痴呆症的铁娘子,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她不肯让他离开,即便只是她幻想的一个影子。他依然那样机智幽默,学卓别林逗她笑,陪她上床安寝,等着她挑选外套给他……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曾经,世界上最强悍的那个女人,现在却软弱的不堪一击,甚至要靠着幻觉度过残生。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作为女人,我感到铁娘子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人!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代号——铁娘子。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在这部影片中,大家看到了铁娘子顽强拼搏的人生。
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玛格丽特·撒切尔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人!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她热爱的一切都离她远去,政治、权力、爱人、自信、智慧、果敢、朋友,只剩下她自己活着,她是那么的衰老、孤独。上天给了她最好的人生,实现了她的终极梦想,却给了她最坏的一个结局——患上了老年痴呆症,83岁的铁娘子无奈地输给了岁月。我不知道如果她还清醒,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直到电影播放完毕,大家还深深沉浸在影片所讲述的情节中,意犹未尽。从这部影片中,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看故事、看演技、看化妆,也可以看室内装饰、看服饰搭配、看人物性格、看情感交流……,只要你能反复咀嚼,细细品味,一定会感到回味无穷的。
篇11:《铁娘子》观后感
世人皆知的只是铁娘子,而不是撒切尔夫人。曾经世界上最强悍的那个女人,现在却软弱的不堪一击,甚至要靠着幻觉过残生。上天给了她最好的人生,实现了她的终极梦想,却给了她最坏的一个结局。
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
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这个论断不是由导演来评定的。虽然其中的一些穿插衔接不够完美,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做的已然很好。
我想说,导演要拍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胡佛不是丘吉尔不是斯大林,而是一个女人的一生。诚如撒切尔自己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女首相,其次才是一个首相。
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
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我相信,因为她,点燃了多少女人的生命之光——寻找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无论多少人对你指手画脚,无论被多少人怀疑嘲笑。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玛格丽特·撒切尔。她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那样的人。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经典台词: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政党,领导它;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国家,领导它。
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被那些更注重感觉而不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人所管理。我更关心思想和意识形态。别问我“你觉得怎么样”,问我“你在想什么”,而我想“我很好”。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恕我直言,我的生命中每一天都像是战争。男人们低估我,并且他们还会继续低估下去,而他们会追悔莫及。
凡是有不合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
铁娘子个人观后感
篇12:《铁娘子》观后感
写这篇《铁娘子》的影评前,先写两件关于撒切尔的事:
一个是英国BBC做了一项民意调查“100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荣登第16位,在她之前的有丘吉尔、莎士比亚等英国名人。但仅一年之后,英国另一家电视台也做了一项调查“100位你最痛恨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当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她辜负了英国人”。
第二是20撒切尔77岁生日时,这位昔日结交广泛的政治强人只收到了4张生日贺卡。这个孤独的老人把这可怜的几张生日卡仔细地摆放在壁炉台上,虽然她曾经期望过起码可以收到几十张。是政客舍弃了她,还是英国人舍弃了她?
可以说,每一个杰出的政客在本国人的眼里都是爱恨相伴的。就像美国人看尼克松,中国人看毛一样,当然法国人看拿破仑要除外。这位杂货商女儿能一步步走入下议院,最后到大臣,打入内阁成为首相,她本身就充满着传奇色彩。这位老人现在还在世,也没有一个作者真正意义上的为她着书立传,想要了解她除了昔日的新闻材料和部分回忆录外,可谓渠道甚少。然而铁娘子的强硬的外交手腕和鲜明的经济政策被后人奉为“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模式”,今天在人民眼中,这位夫人的身影本身已经逐渐淡,提起撒切尔更多是一种经济和时代的回顾。
有人说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世界无疑是男人主掌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提“女权”但少有人提“男权”一词。这并不是男人在这个世界上对女人的欺压,但是可悲的是总有大批人投身于“女权运动”的呼吁中,却少有人像撒切尔这样真正一步一步争取。影片中撒切尔的助手对她说:“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政党,就亲自领导它。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国家,就亲自领导它。”一席话破除了撒切尔的对男权世界顾虑。梅里尔斯特里普演活了撒切尔那种满怀政治抱负却因为心中顾虑而畏惧首相一职的心情。
我本人并非什么“男女权主义”人士,因为在我看来许多女性在婚后对于社会所谓的“隐退”是饱含了非常大的牺牲,这一点男性没法做到,这其中有生理原因,恐怕还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原因。进,意味着挑战了那份育子持家的母性;退,很可能是完全牺牲了自己的理想。“丹尼斯,我和其他女人不一样。她们沉默、美丽,挽着丈夫的手,或远远地呆在厨房里,做清洁工作。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是有意义的,要比做饭打扫带孩子更有意义,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比这更丰富。我不能洗茶杯直到终老。”也许外界看到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然而撒切尔年轻时的这段话却讲述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我想这段话却能引起所有人对人生理想自我实现的重新规划,绝对不同于青少年时代“理想、努力”这几个字眼,而是饱含牺牲。
出生于一个没有贵族背景的家庭,撒切尔靠自己的打拼进入牛津,学习化学专业的她对政治的兴趣远高于化学。影片中有这么几个画面,偌大的议院就她一个蓝衣女人,几十双皮鞋中就她一双女式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她一个女人身影。这种独自一人的孤寂让人心酸和茫然,比起生活艰苦中的不甘心,一个人在风云变幻的政局漩涡里谋求自己的位置更让人明白“坚强”的'含义。撒切尔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你想让什么东西被说出来,找个男人;如果你想让它实现,找个女人。”
有人说这部电影非常零散,不流畅,甚至没有中心。我看还好,这样一部非官方的传记类电影也许没法还原一个完整的撒切尔,因为毕竟它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但在还原一个女人的功力上却丝毫不差。看完这个版本的撒切尔至少能够明白,这个被俄国人奉为“铁娘子”的女首相,首先她是一个女人,其次她才是首相,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觉得此次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化妆师也是给力到把梅姨化得看不出来。浓厚的英式腔调,压力繁重下的恍惚神情,尤其是晚年时迷茫而失忆的眼神,她把晚年撒切尔的孤独和痴意表现的完美无懈。我觉得梅丽尔这次完完全全可以拿走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小金人,因为她有好几次让我忘却:眼前的这位撒切尔不是梅丽尔扮演的撒切尔,她,就是撒切尔。
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为主角,无怪乎《铁娘子》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右派报纸赞扬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死”。也许本片对铁娘子的政治和外交上有所忽略,但深感导演并不是想以此为主题,跟多的是想把注意力集中到撒切尔本人上来。的确,俄国人给她“铁娘子”是因为她的外交和经济手段,但我写这篇文章却是向一个在男权世界里拼搏几十年的女人致敬。
篇13:《铁娘子》观后感
1970年代。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石油价格高企,美元货币体系崩溃。二战之后那些做为战胜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挥手告别了他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英国当然难逃此次经济危机,通胀,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无休止的罢工,令人绝望的滞涨时代。
就如今天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局面一样,对英国来说,当时情况更恶劣于今天。曾经沉浸在大英帝国梦想里贵族绅士们,怀揣着恐惧与懦弱,除了闪躲和妥协,毫无良策。
这样的危机局面,却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机会。就像在电影里她骂那些逢迎工会的政客为懦夫一样,这个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她的血液是属于政治的,对政治的热情而非对名利的热情,让她成为这个国家的铁腕首领,铁一般的女人。
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年。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所以,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我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那就是:工作,在危机时刻,所有人的人必须节省开支,回到工作岗位。自给自足的英国,只能靠所有人的双手拯救,这是他父亲给予他的信念。
约束工会、剥夺高福利机制,绝不向反对者妥协。面对,、罢工、爆炸,不为所动。在她唐宁街的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的勤勉工作。
危机的时代,只有铁腕的领导人才能带一个国家度过。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到今天希腊等国一次次的大罢工,你就能理解做为女人的撒切尔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出色而已。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政治家,而非动动嘴皮子高喊民主自由的政客。
但是这样的一个传奇女性,她的传纪电影该如何入手呢?
那些政治和谩骂,那些敌视和孤寂,林林总总,我们知道的已经够多了。所以编剧选择了另外一个视角,不是她站在权力巅峰的时刻,不是她风头正起的励志人生,是一个曾经站在万人之上的女人在她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刻。
影片的开头,街道上的萧索让她想起远去的那个70年代。她到便利店买一瓶牛奶,价格令她咋舌,又到了滞涨时代。没有人认出这个老妇人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撒切尔夫人。
患老年痴呆症的她,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她不肯让他离开,即便只是她幻想的一个影子。他依然那样机智幽默,学卓别林逗她笑,陪她上床安寝,等着她挑选外套给他。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
她热爱的一切都离她远去,政治、权力、爱人、自信、智慧、果敢、朋友,只剩下她自己活着。这代价高昂,但我想,她并不后悔。
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代号。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
电影的视角不停转换,从过去到现在,截取了她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的剪影,更加令人唏嘘。
“撒切尔夫人虽然被奉为大众偶像,但真正的撒切尔夫人却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篇14:铁娘子观后感
三月是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里,小草发芽,桃花盛开、杨柳依依、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三月也一个是属于女人的季节。三月八日那一天,电影《铁娘子》在国内首映,我校工会组织观赏了这部好莱坞的热门影片,度过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铁娘子》是一部讲述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传记电影。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Margaret Hilda Thatcher),结婚前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生于1925年,不但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之久的历史纪录。她意志刚强、作风果断,因其强硬态度获得“铁娘子”之称。她曾四次访问中国,1984年在北京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基础。
影片以撒切尔的老年生活为主线,将她对参政、竞选首相、马岛战争、下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穿插其间,用撒切尔的眼睛带领观众重温了上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部传记片没有像记流水账似的把撒切尔夫人的生平全都展现出来,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重点聚焦在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度过的17天上,这17天也是她整个政治生涯的转捩点。影片主要围绕撒切尔夫人如何突破性别、阶层的重重阻碍,从一个食品杂货商的女儿变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影片中,患老年痴呆症的铁娘子,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她不肯让他离开,即便只是她幻想的一个影子。他依然那样机智幽默,学卓别林逗她笑,陪她上床安寝,等着她挑选外套给他……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曾经,世界上最强悍的那个女人,现在却软弱的不堪一击,甚至要靠着幻觉度过残生。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作为女人,我感到铁娘子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人!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代号——铁娘子。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在这部影片中,大家看到了铁娘子顽强拼搏的人生。
篇15:铁娘子观后感
英国BBC做了一项民意调查“100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荣登第16位,在她之前的有丘吉尔、莎士比亚等英国名人。但仅一年之后,英国另一家电视台也做了一项调查“100位你最痛恨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当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她辜负了英国人”。
第二是撒切尔77岁生日时,这位昔日结交广泛的政治强人只收到了4张生日贺卡。这个孤独的老人把这可怜的几张生日卡仔细地摆放在壁炉台上,虽然她曾经期望过起码可以收到几十张。是政客舍弃了她,还是英国人舍弃了她?
可以说,每一个杰出的政客在本国人的眼里都是爱恨相伴的。就像美国人看尼克松,中国人看毛一样,当然法国人看拿破仑要除外。这位杂货商女儿能一步步走入下议院,最后到大臣,打入内阁成为首相,她本身就充溢着传奇色彩。这位老人现在还在世,也没有一个作者真正意义上的为她着书立传,想要领会她除了昔日的新闻材料和部分回忆录外,可谓渠道甚少。然而铁娘子的强硬的外交手腕和鲜明的经济政策被后人奉为“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模式”,今天在国民眼中,这位夫人的身影本身已经逐渐淡,提起撒切尔更多是一种经济和时代的回首。
有人说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世界无疑是男人主掌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提“女权”但少有人提“男权”一词。这并不是男人在这个世界上对女人的欺负,但是可悲的是总有大宗人投身于“女权运动”的呼吁中,却少有人像撒切尔这样真正一步一步争取。影片中撒切尔的助手对她说:“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政党,就亲自指示它。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国家,就亲自指示它。”一席话破除了撒切尔的对男权世界顾虑。梅里尔斯特里普演活了撒切尔那种满怀政治抱负却因为心中顾虑而畏惧首相一职的心情。
我本人并非什么“男女权主义”人士,因为在我看来许多女性在婚后对于社会所谓的“隐退”是饱含了非常大的就义,这一点男性没法做到,这其中有生理原因,恐怕还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原因。进,意味着挑战了那份育子持家的母性;退,很可能是完全就义了自己的理想。“丹尼斯,我和其他女人不一样。她们默然、标致,挽着丈夫的手,或远远地呆在厨房里,做清洁工作。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是有意义的,要比做饭打扫带孩子更有意义,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比这更丰厚。我不能洗茶杯直到终老。”也许外界看到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然而撒切尔年轻时的这段话却讲述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我想这段话却能引起所有人对人生理想自我实现的重新规划,绝对不同于青少年时代“理想、努力”这几个字眼,而是饱含就义。
出生于一个没有贵族背景的家庭,撒切尔靠自己的打拼进入牛津,学习化学专业的她对政治的兴趣远高于化学。影片中有这么几个画面,偌大的议院就她一个蓝衣女人,几十双皮鞋中就她一双女式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她一个女人身影。这种独自一人的孤寂让人心酸和茫然,比起生活困难中的不甘心,一个人在风云变幻的政局漩涡里谋求自己的位置更让人明白“坚强”的含义。撒切尔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你想让什么东西被说出来,找个男人;如果你想让它实现,找个女人。”
有人说这部电影非常零碎,不流畅,甚至没有中心。我看还好,这样一部非官方的传记类电影也许没法还原一个完整的撒切尔,因为终究它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但在还原一个女人的功力上却丝毫不差。看完这个版本的撒切尔至少能够明白,这个被俄国人奉为“铁娘子”的女首相,首先她是一个女人,其次她才是首相,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认为此次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化妆师也是给力到把梅姨化得看不出来。浓厚的英式声调,压力繁重下的恍惚神采,尤其是晚年时迷茫而失忆的眼神,她把晚年撒切尔的孤独和痴意表现的完美无懈。我认为梅丽尔这次完完全全可以拿走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小金人,因为她有好几次让我忘却:眼前的这位撒切尔不是梅丽尔扮演的撒切尔,她,就是撒切尔。
以这样一个充溢争议的人物为主角,无怪乎《铁娘子》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右派报纸赞赏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逝世”。也许本片对铁娘子的政治和外交上有所漠视,但深感导演并不是想以此为主题,跟多的是想把注意力集中到撒切尔本人上来。的确,俄国人给她“铁娘子”是因为她的外交和经济手法,但我写这篇文章却是向一个在男权世界里拼搏几十年的女人致敬。
篇16:铁娘子观后感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在英国或者说在西方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在英国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随着电影回顾她的一生,莫大的支持,无限的反对,内心的挣扎,艰难的抉择,或许她强硬的政治手腕并不为所有人接受,但是如果设身处地地站在这样一个人物的位置去感受,无论她曾经遭受过多大的非难,享受过多大的荣誉,能在当时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在位之久,有主见,不妥协,有立场,不屈服,已经让人很是佩服了。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is Party, lead it;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is country, lead it.”“重要的是坚定立场,做出自己的风格,永远不要成为其他人。”艾利·尼夫,Margaret竞选初期的北爱尔兰发言人,她的政治盟友,首相之路的重要推动者,改变了撒切尔夫人一开始竞选的目的,让她得以在历史上书写与众不同的一笔。虽然他在撒切尔夫人竞选成功前在爱尔兰共和军的袭击中丧生,并未能在撒切尔在位期间与他十分看好,格外栽培的这位女首相一起在政坛上披荆斩棘,但是他在一开始传递给撒切尔的这种观念却影响了撒切尔一生的道路,可能正是他的这些话,让撒切尔能在关键的时刻不忘初心,不改立场。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撒切尔,但是同样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可能某个人的一句话,就会让我们在选择的十字路口踏上另外一条道路,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一直都觉得这是一种幸运,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常发生,然而发生了,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我对给予我幸运的人始终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我深切的知道,倘若不是他们,我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转变。
“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被这样的人领导着,他们注重感觉,多于思考和想法,thoughts and ideas that interests me.”“Watch your thoughts , because they become your words; watch your words, because the become your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your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they become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这是撒切尔的哲学,也是很多能取得成就的人的哲学,傻子和聪明人的区别在于后者懂得思考,感受生活很重要,思考生活更重要。就像英语即兴演讲,日常的语言积累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读资料,背内容,而不思考,不联想,不形成自己的观点,永远无法取得根本性的进步。一个人与你有着不同观点人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一个毫无主见的人的价值。观点只是一个选择问题,没有什么选择是错的,无非是立场的原因,然而一个人倘使没有立场,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不会思考,没有思维的人,注定是没有发展的。
“我们应该坚持立场,否则干脆一事无成。(we will stand on principle or we shall not stand at all.)”“我这一生,每一天都在战斗,许多人之前都低估了我,他们终将会后悔。”“It used to be about trying to do something, now it’s about trying to be someone.(过去人们总是要努力做成某件事,现在是要努力成为某个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是有意义的。”“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奋斗;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方济)撒切尔的成就源于她的这些性格,一种坚持自我的性格,有时候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被所有人或者是绝大部分人的喜欢,会不会这也是一种失败呢?他适合所有性格的人,是不是也反映了他是个没有性格的人呢?表面上这种性格随和的人拥有很多朋友,也许愿意帮助他的人很多,但是挚友却未必能有很多,因为人格魅力的来源是深入骨髓的性格,真正吸引我们的是对方的性格,眼界,想法。朋友多是件好事,但是切忌在交往中失去自我,有自己的原则才会交到值得交的朋友。
在现在的社会中,不缺乏名人榜样的力量,成为某某那样的人是很多人的口头禅,然而我们却很少思考,人生的道路终究是无法复制的,我们应该学习的是那些值得学习的人的品质,而不是他们的地位,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模仿,而是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成什么样的事,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往往急于跟随大众的脚步,却不知道自己要干的事情,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撒切尔在她人生的初期并不算顺利,但是自从她自己知道自己的志向所在,她就没有放弃为之努力,她出身并不高贵,但是后来进入牛津,结婚后又攻读法律,始终没有放弃在政治上的发展,是她成功的点滴积累。成为某个人是件几率很小的事,可是做成自己立志要做成的事却是件很单纯直接的事情。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生活有所不同,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思考更多,当遭到别人的不理解、误会、打击,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立场,是否能像撒切尔那样坚定地战斗,决定了我们最终的道路会引领我们走向怎样的高度。
看过电影,会联想起另一句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必定有很多男人。的确,撒切尔的成功除了她自身的性格外,她的男性朋友也协助她做了很多关键性的决定。在她一生中,其实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的丈夫,一如既往的支持,丹尼斯的支持给了她坚如磐石的立业之基,丈夫的离世也让这位成就卓著、坚强不催的女性隐泪失魂。电影中这位耄耋老人显得如此孤独,她对丈夫的思念让人不免心酸。
篇17:《铁娘子》的观后感500字
《铁娘子》的观后感500字
一天晚上,我观看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知道了邓小平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举行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会谈,我感到她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女强人。爸爸便向我推荐了有关她的一部传记电影——“铁娘子”。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撒切尔夫人刚毅、执着的一生。撒切尔夫人长大后加入英国保守一党一,发誓要改变英国。由于她是个杂货商的女儿,当她首次进入政坛、竞选下议院议员时,就遭到了其他人的耻笑。一名议员以嘲笑般的语气对她说:“你是一个杂货商的女儿,不是吗?”她虽然陷入了窘境,但坚强不屈的一性一格使她忍住了眼泪,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当然,我的爸爸还 是一名很成功的政客!”
但是歧视一性一的打击又来了:“嗯,这对于初出茅庐者已经够不错的了!”她再一次地站了起来,说:“别忘了,我还 有牛津大学的毕业证呢!”终于,她成功竞选为下议院的议员。
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这个国家有些萎一靡一不振,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力挽狂澜,当她经过漫长而艰巨的竞选后,成为了大英帝国的第一位女首相。
刚刚走马上任,她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本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在1982年,阿方用武力强行夺取这片岛屿,挑一起了战争。英方的内阁中,有的'议员认为夺回这片群岛费时又费力,不必派遣军队进攻阿根廷;另一些议员认为这是英国的本土,英方一定要把他夺回。撒切尔强烈要求用武力而不是外一交一手段夺回福克兰群岛,她说:“我绝不和罪犯或者恶棍进行协商,福克兰群岛是我们英国的,我们要夺回它们,不惜一切代价地夺回它们!”
当美国国务卿劝阻她停止进攻时,她以珍珠港事件反问美国国务卿:“它同样离美国十分遥远,当日本侵略珍珠港时,美国有没有妥协并放弃主权?没有!没有!”她真是一名坚毅刚强,带领英国重新奋发图强的女强人!
但在长达11年的首相生涯后,由于她的固守己见,几次羞辱她的内阁大臣并失去了他们的信任,撒切尔夫人终于竞选首相失败、走出了首相的官邸——唐宁街10号。
撒切尔终身刚毅正直,是一名值得崇敬的伟人!
【铁娘子观后感影评】相关文章:
3.骡子观后感影评
5.捉妖记观后感影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