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观课议课心得感想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

2023-08-24 08:45: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梦非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观课议课心得感想,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观课议课心得感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

篇1:观课议课心得感想

暑假,在阳城五中,我参加了《有效观课议课》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观课仪课有了新的认识。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什么事观课议课,还有了很多感触。

听课评课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之一,今天听到的是观课议课这个概念,与听课评课有什么区别呢?如何做到观课议课呢?听课是单纯的用耳朵去听,而且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课是与学生坐在一起看、听、感受;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观课议课需要参与教师置身于“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和思考使我们不在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这样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培训结束后,我又认真学习了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感悟之四:教师在成长中追求幸福,在体会中收获幸福。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当我们意识到工作是实现自己的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将更加热爱工作,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以精彩的工作为生活添彩,从而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好,需要好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功,做一个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成智慧;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

感悟之五:有效观课仪课指导我们有效教研。

我们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篇2: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之后,深受启发,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明确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我们常说做研究型教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有效教学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来体现,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的同时得到发展。

篇3: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月底,寒意未浓的初冬时节,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二七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成都培训学习。著名的教育专家陈大伟副教授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观课、议课的变革与实践》。

陈老师首先阐释了自己对观课、议课的认识与理解。何为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在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及影响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的对话与交流。”陈老师认为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服务、尊重和关怀教师。陈老师用议课代替我们平时所说的“评课”,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上课教师的尊重。尊重教师的实践处境、实践方式、专业权利和自我发展,通过议课帮助教师实现共同的提高和成长。核心理念之二是促进思想,培养专业思考者。同行之间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进而使每个参与者的思想都得到提高和促进。这不仅是观课、议课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最核心的意义所在。优秀的教师不单单是思想的提供者,更是思想的促进者。正如陈老师所说,会思考的生存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存,所以我认为教会学生思考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教师来说,思考不是观课、议课的终极目标,思考之后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陈老师反复强调人因思而变,主张教师应该形成思考研究的生活方式:观课、议课、思考、改变。

作为一名教师,观课、议课是教师的工作或者说生活内容之一,所以我们学会观课、议课。那么,如何观课、议课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观课、议课的对象和目标。关于对象,陈老师总结为三点:教师、学生、教学凭借,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教学凭借包括内容合理、手段有效和时空合宜。陈老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管理时间、空间,他建议教师在一节课中10分钟内要至少用目光扫一遍全体学生,一节课中要至少到学生中间去一次,陈老师主张理想的课堂愿景是以人为本,课堂应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生活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如何实现有效观课是陈老师讲座的重点,在观课中发挥教学的洞察力,洞察学习效果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坚持以学论教、追求有效教学,洞悉教学行为背后的伦理、价值、经验理论、思维方式等,发现其策略、方法。陈老师以电影《超脱》为例,以观影、议影类比观课、议课,给出了四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即价值澄清、理解宽容、传递善意、发现优点。这四种方法中价值澄清是最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你教的知识对他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学生会无情地用脚做出投票。

关于议课,陈老师认为所有的课堂参与者都是学习者,每个人要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观而不语,道义何在?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在坦诚的交流中共同研究,积极进行反问和对话,才能促进共同的进步和成长。

感谢陈老师揭开了观课、议课的层层纱幕,让我们对观课、议课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篇4: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这些年来,我校一直组织学校教师参与课堂演讲活动,并多次进行了听课评课,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中。而在本次培训活动中我受益匪浅,什么有效观课议课,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听课与评课吧,使我对有效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我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教师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觉得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它强调议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紧扣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5、有效议课要致力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杜威曾经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系

篇5: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认真学习了《观课议课的准备》这一节的内容之后,让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项:观课议课的参与人员。

专家讲:参与人员可以有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那么要精简的话,首先是简家长,其次是简领导、简专家、简学生,最后剩下观课议课的主体――教师。而这个主体中同学科(甚至同年级)老师人多共同语言多,可以参与观课议课。象我们这种小特科的教师还是渴望跨学科观课议课的。首先,我们小科教师为数少,参与的人员与课程都比较少,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其次,我认为共同语言多有利于深入研究,不同语言多却有利于开阔视野,取长补短,除了具体教学内容,毕竟学科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的东西。其它学科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我还是都可以拿来借鉴的。所以我也真诚的希望学校不要将语、数等大学科搞成学科式教研,而把我们小科教师拒之门外。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怎么办?只要不坠青云之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观察、反思、改进,“人人可以为尧舜”!”同意此观点,但我会很寂寞、很无助。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相关文章:

1.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有效观课议课读后心得

3.观课报告

4.英语评课议课范文

5.评课议课的范文

6.初中语文观课报告

7.陋室铭观课感受

8.初中生物观课报告

9.幼儿园观课报告

10.疫情网课感想

下载word文档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