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
“iyokd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顾名思义,重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透过观摩今天的三节课堂教学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首先是苏老师的《快乐成长》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快乐成长》一课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易出现烦躁、低落等不良情绪这一现象设计的,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整个教学设计层次清楚,由认识什么是不良情绪到如何消除消极情绪,环环相扣。苏老师及时地引导、恰当的点评是整节课的亮点。比如在讲到怎样消除消极情绪时,苏老师给同学出了很多实用的好主意,无说教之词,学生很容易接受。
通过把自己的心情用颜色表现出来这一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通过指导让学生宣泄消极情绪。整个课堂真实,不造作,不夸张。
其次是宋秀美老师的《我挨批评了》,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她先组织了个小品表演《我挨批评了》,真实的反映出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思维、想法。再结合剧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讨论,然后引出心理博士对学生们的建议,让学生明白批评和骂的本质区别,再让学生帮助同学解答疑惑谈心里感受,到最后让学生重新演绎《我挨批评了》的小品,通过学生精彩的表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可以看出这上课老师的用心良苦,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十分的有效。
篇2:小学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
通过学习学校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习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了解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
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特别是基伟华老师的讲座给我的影响很大,使我明白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更要“育人”,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成功地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教师要热情且富于同情心,倾听学生的呼声和意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下心理自我教育和成长探索的时空。要注重学生自觉、自动、自主、自由地发展,使心理教育成为一种自我教育。
其次,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体现心理教育的理念。教师要善于积极利用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教给学生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和家长沟通和合作,懂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平等、有趣、成功的价值感、效能感课堂氛围,科学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维护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有重要感、力量感、成就感,创造其成功的体验,公正对待学生,不偏心、偏激和滥用权威,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篇3:小学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金水区第十二届希望杯课堂展评活动的3节精彩的心理健康优质课。执教的3位教师综合素质高,课堂驾驭能力强,授课环节设计精心独到,学习后让我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受益终生。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体会:
心理活动课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是“灌输”、“传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自助助人。因为学生之间的年龄、地位、处境、利益、需要等方面有诸多的共同点,他们的心理是相通的,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他们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助助人,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小事大做”,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让“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底,伴随他们走过多彩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从生活中的细微处入手,继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一、高年级的思品课重在一个情字,重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重在情感氛围的渲染。而教师情感、情绪的变化将直接决定学生乃至整个课堂的情感基调。记得其中的一节《放飞和平鸽》,从教师的设计环节中,我们不能看出,课的前半部分是教师通过几个画面和知识内容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了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这时整个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后半部分是老师人用知识竞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关于联合国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联合国的意义。但整节课由于教师一直把课堂气氛控制的很严肃,觉得不像是在给小学生讲思品课而像是给中学生讲政治课。
二、低年级的思品课重在贴近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如:张亚培老师执教的《保护牙齿》,课前张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认识了牙齿的名字,进一步了解牙齿,可得后半部分老师先让学生说说保护牙齿的方法,然后让孩子们亲自刷了一次牙,从孩子的亲身体会中孩子们不但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还从中学到了保护牙齿的方法。是孩子们从亲身的体验中使自己已有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再如:刘晓老师执教的《学会相处》和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化解烦恼》都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出发,在融洽的课堂讨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总结出学会相处的妙招以及化解烦恼的诀窍。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与贴近生活的实例中学到了知识。真正体现了低年级思品课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得到升华。
三、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形象,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此次12节优质课就全部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并没有考虑到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富有个性的,而课件中只出现了课前预设的一种答案。但有的课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比如何连伟老师执教的《认一认祖国的政区》这节课,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认识并记住祖国的政区,课的前半部分老师首先从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旅游入手,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课的后半部分老师采用闯关法来认识祖国的政区,让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有所得。这样让人感觉课的真实,又让人体会到了教师备课的充分、精心。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教那一门学科,只有不断地钻研、探索与追求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突破,才能够上出高水平的课。今天的听课让我再次领略了这些教师的课堂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课下准备的是多么的精心与充分,在这节课中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努力,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篇4:小学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中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感悟颇深。
一、以学生为本。
纲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阅历的扩大、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上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因此,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的教育机构以及我们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再者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尤其是对个别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内容。
纲要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主要内容。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盲区,很多的教育机构或是教育者对此并不是很关注,而对于如何去做这项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再者,如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育者没有一个目标,不知从何入手,目标的盲目性以及主要内容的指导也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一个困难,通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很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归纳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重点,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概念中,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是固定的时间,或是固定的教师,它是有区别于其它的一些课程,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温室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那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品质,班主任老师要比其它老师了解得更全面,在辅导学生时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另外,我们一定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行和行为影响孩子。
篇5:小学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上是我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篇6:小学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不畏强暴,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7: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听课心得
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推荐度:英语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推荐度: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推荐度:初中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推荐度:幼儿园音乐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听课心得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金水区第十二届希望杯课堂展评活动的3节精彩的心理健康优质课。执教的3位教师综合素质高,课堂驾驭能力强,授课环节设计精心独到,学习后让我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受益终生。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体会:
心理活动课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是“灌输”、“传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自助助人。因为学生之间的年龄、地位、处境、利益、需要等方面有诸多的共同点,他们的心理是相通的,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他们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助助人,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小事大做”,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让“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底,伴随他们走过多彩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从生活中的细微处入手,继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一、高年级的思品课重在一个情字,重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重在情感氛围的渲染。而教师情感、情绪的变化将直接决定学生乃至整个课堂的情感基调。记得其中的一节《放飞和平鸽》,从教师的设计环节中,我们不能看出,课的前半部分是教师通过几个画面和知识内容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了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这时整个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后半部分是老师人用知识竞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关于联合国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联合国的意义。但整节课由于教师一直把课堂气氛控制的很严肃,觉得不像是在给小学生讲思品课而像是给中学生讲政治课。
二、低年级的思品课重在贴近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如:张亚培老师执教的《保护牙齿》,课前张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认识了牙齿的名字,进一步了解牙齿,可得后半部分老师先让学生说说保护牙齿的方法,然后让孩子们亲自刷了一次牙,从孩子的亲身体会中孩子们不但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还从中学到了保护牙齿的方法。是孩子们从亲身的体验中使自己已有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再如:刘晓老师执教的《学会相处》和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化解烦恼》都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出发,在融洽的课堂讨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总结出学会相处的妙招以及化解烦恼的诀窍。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与贴近生活的实例中学到了知识。真正体现了低年级思品课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得到升华。
三、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形象,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此次12节优质课就全部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并没有考虑到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富有个性的,而课件中只出现了课前预设的一种答案。但有的课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比如何连伟老师执教的《认一认祖国的政区》这节课,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认识并记住祖国的政区,课的前半部分老师首先从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旅游入手,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课的后半部分老师采用闯关法来认识祖国的政区,让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有所得。这样让人感觉课的真实,又让人体会到了教师备课的充分、精心。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教那一门学科,只有不断地钻研、探索与追求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突破,才能够上出高水平的课。今天的听课让我再次领略了这些教师的课堂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课下准备的是多么的精心与充分,在这节课中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努力,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相关文章:
4.听课心得
8.心理健康课教案
9.听课评课总结
10.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