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
“文艺复兴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欢迎阅读借鉴。
篇1: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
今晚,戏剧版块版主林中倩影邀集了我们六七位朋友组成了一个“观摩团”,前往白云剧场观看甬剧《沈三江》,想不到这台本地地方戏竟如此精彩感人,令人很是赞赏。
这出戏说的是农民出身、“读雨书”长大的宁波人沈三江背井离乡,在商海摸爬滚打,经过艰苦创业,从一个小木匠做起,成长为武汉建筑业翘楚。他为了圆教育强国之梦,坚守承诺,不惜倾家荡产建设武汉大学的故事。编、导、演把沈三江这个甬籍历史人物演绎得形象很高大、很丰满,观众们多被深深地打动。(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如果说宁波帮为什么能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宁波的企业家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商界享有盛誉,一定是因为有众多的沈三江式人物,他们坚忍不拔、一言九鼎、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事情做成、做好。所以说,宁波帮的形成绝非偶然。
编、导是相当的成功,郑健、王锦文等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出色,我很为甬剧有这样的`新作而高兴。但我还是看出、听出了几处不合情理的场景和不大合甬剧腔调的字眼,只可惜他们是听不到我的意见的,哈哈。
篇2: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
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
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今晚,戏剧版块版主林中倩影邀集了我们六七位朋友组成了一个“观摩团”,前往白云剧场观看甬剧《沈三江》,想不到这台本地地方戏竟如此精彩感人,令人很是赞赏。
这出戏说的是农民出身、“读雨书”长大的宁波人沈三江背井离乡,在商海摸爬滚打,经过艰苦创业,从一个小木匠做起,成长为武汉建筑业翘楚。他为了圆教育强国之梦,坚守承诺,不惜倾家荡产建设武汉大学的故事。编、导、演把沈三江这个甬籍历史人物演绎得形象很高大、很丰满,观众们多被深深地打动。(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如果说宁波帮为什么能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很大的影响,(www.fwsIr.com)宁波的'企业家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商界享有盛誉,一定是因为有众多的沈三江式人物,他们坚忍不拔、一言九鼎、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事情做成、做好。所以说,宁波帮的形成绝非偶然。
编、导是相当的成功,郑健、王锦文等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出色,我很为甬剧有这样的新作而高兴。但我还是看出、听出了几处不合情理的场景和不大合甬剧腔调的字眼,只可惜他们是听不到我的意见的,哈哈。
篇3:纪录片《铁血三江》观后感
该片通过电视艺术手段,全方位展现佳木斯市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当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再现从1931年“九一八”侵略战争爆发,到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动人画卷。
第一集义勇军魂
“九一八”侵略战争爆发后,以李杜、祁宝堂、谢文东、高玉山等为代表的三江地区各界人士奋起反抗,义勇军运动风起云涌,打响了三江地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从而揭开了三江抗战的序幕。
第二集红色战旗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一方面号召各界民众团结一致,驱逐日寇,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武装斗争和加强隐秘战线的工作,与日寇进行全方位的斗争。
第三集中流砥柱
在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的序列中,有5个军诞生在三江地区,并有8个军云集在这一地区,先后与日本关东军12个精锐师团进行浴血奋战,创造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个经典战争传奇,使三江地区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战场。
第四集共筑长城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三江地区的各界民众纷纷响应,千方百计支援抗日联军对日作战,形成广泛而浓厚的抗日热潮,构成了三江地区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发源地和主战场的重要条件。
第五集艰难苦斗
为了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活动在三江地区的各抗日联军进行战略转移,在与强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不断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
第六集血战黎明
抗联主力西征转移后,各军的留守部队继续与敌人战斗,特别是抗联主力撤退到苏联境内进行整训和改编为抗联教导旅以后,仍然派出部队返回中国东北进行战斗,直到1945年8月,配合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
篇4:纪录片《铁血三江》观后感
电视文献记录片《铁血三江》在政府六号楼会议室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委常委贾君出席了活动,并携手该片的总顾问富宏博同志一起为《铁血三江》的开机仪式揭镜,标志着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的拍摄工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也就此掀开了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市今年精心策划了“十个一”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作为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记录我市作为东北抗联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全景展现1931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全过程。
据介绍,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佳木斯抗战记录》共分为六集,分别是《义勇军魂》《抗日火种》《中流砥柱》《共赴国难》《艰难岁月》《抗日英烈》(暂定名),通过六段独立的影片,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三江地区的抗战历史,预计年底将在省电视台播出。
为了深入宣传佳木斯在抗日斗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除了一座展馆、一“片”纪实等“十个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市还将组织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弘扬抗联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等三大系列14个项目的主题活动,活动准备之多,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凝聚起推动佳木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篇5:纪录片《铁血三江》观后感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共同组织拍摄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9月1日上午在市广播电视中心第一演播厅举行首播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君,东北小延安研究会会长富宏博,《铁血三江》总导演朱春龙和特邀嘉宾抗联老战士彭施鲁将军的.子女彭越关、彭幼平,李兆麟将军的女儿张卓娅出席了首播仪式。
据介绍,拍摄《铁血三江》的10个月以来,主创人员研究史料近千万字,调阅影像资料近百部、老照片近五千张,拍摄视频近百小时,先后奔赴北京、长春、哈尔滨以及周边16个市县和农场进行采访,夜以继日行程近万里,采访抗联老战士、军史专家、学者、抗联后代和历史见证者30多人,最终使得这段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区抗战的历史得以全景式呈现。
“为了按时完成拍摄任务,保证片子的质量,我们《铁血三江》主创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社会各界、各部门的通力协助,更得到了北京抗日联谊会的大力支持。”在首播仪式上,总撰稿、总导演朱春龙激动地说,“有了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再辛苦我们也要把这部文献片拍好,让我市市民和全国人民都能从影片中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能够把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让我们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贾君在讲话中指出,纪录片《铁血三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三江地区曾经发生过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抗联故事,进一步扩大东北抗联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佳木斯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希望将这部文献片作为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这部影片,增强外界对佳木斯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首映式后,还播放了纪录片的第一集《义勇军魂》,现场近500名观众共同感受了在抗日战争初期,三江地区的义勇军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场景,影片播放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纪录片《铁血三江》共分6集,将于3日晚20:22分在佳木斯台与观众见面,接下来还将在省台和中央台陆续播放。
篇6:纪录片《铁血三江》观后感
近日,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在佳木斯举行开机启动仪式。标志着佳木斯市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拉开大幕。
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和缅怀先烈,佳木斯推出大型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佳木斯抗战记录》。该片是佳木斯市历史上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三江平原抗日斗争的电视文献纪录片,共分六集,预计年底在省电视台播出。
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更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佳木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紧锣密鼓贯穿全年,建设一座日军侵华物证陈列馆,拍摄电影《迷局》,创排话剧《三泰烧锅》,出版《三江抗战系列文艺丛书》,开设《访谈三江抗战》电视讲座,召开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展“重走抗联路”大型宣传活动,举办“红动全城”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办好中俄“高唱友谊歌,同心创和平”文化交流活动。以此,掀起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一浪又一浪的热潮。
篇7:纪录片《铁血三江》观后感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佳木斯市今年精心策划了“十个一”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作为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记录佳木斯市作为东北抗联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全景展现1931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全过程。
《铁血三江》是今年佳木斯市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佳木斯市解放70周年“十个一”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的关注。
据了解,这部文献纪录片共分为义勇军魂、红色战旗、中流砥柱、共筑长城、艰难苦斗、血战黎明六集,用生动的人物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区20年艰苦抗战的过程,挖掘了佳木斯市浓厚的抗联文化,弘扬了伟大的抗联精神。
篇8:第一书记沈浩观后感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委书记,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胸怀理想抱负,选择下放基层,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事业,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将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小岗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短暂的一生。
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场隆重特殊的葬礼,一顿热闹特殊的年夜饭,一次又一次挽留的红手印……正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执著与真诚,凝聚了小岗人的心,感动了小岗人的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绝不叛党。”沈浩同志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沈浩在小岗村6年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心系群众,服务为民,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始终保持一股干不上去誓不罢休的志气,振奋精神、凝聚发展合力,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和地科院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9:第一书记沈浩观后感
沈浩原来在安徽省财政厅,一个体面的公务员,工作了十八年职位没有进步,按照世俗的标准,他是平庸的。来到小岗村做第一书记,沈浩有了财权和人权,开始做事。很多主旋律电影会为了突出主题而艺术化地处理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以拔高主人公的形象,但我相信《第一书记》的内容是忠实的,有这样的人,一直默默无闻,某一天找到平台,充满激情,奋不顾身。“党的好干部”或者“人民的好儿子”,只是一个结果或者附属品,根本的原因是沈浩在把工作当作事业,不计回报持续付出。一方面看,壮志未酬、事业未竟,沈浩的人生并不圆满;老母尚在、女儿年幼,沈浩的人生充满遗憾;但另一方面,沈浩短暂的人生找到了全情投入的事业和挥洒自我的舞台,这一点上,沈浩是幸运的。
我很喜欢电影的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尽的。
篇10:第一书记沈浩观后感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看完电影《第一书记》,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这部影片之所以被观众接受,是因为它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点,而是通过再现沈浩在小岗村工作6年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观众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给我们的感觉:沈浩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普通却不平凡,他用行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
篇11:沈浩事迹观后感材料
人们没有吝惜泪水,用爱的思念追忆着这位“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用心灵的鼓舞缅怀着这位“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听众中,有学生气未脱的大学生村官,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干部,有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大家齐聚一堂,聆听着沈浩生前的领导、同事、亲友的讲述。
伴随着豪迈的红旗颂主题音乐,沈浩留在小岗的身影再次闪回,亲切而爽朗的面容,沧桑而坚毅的目光,拨动着现场每个人的心弦。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幅挽联的画面让人们的思绪定格在了小岗,定格在了沈浩短暂而又绚丽的人生。
在安徽省凤阳县县委书记马占文眼中,沈浩是排除万难,践行科学发展的基层开拓者。土地流转改革遇到阻力,嘴上起泡,嗓音沙哑的沈浩不向困难低头:“改革总是要承担风险的,当年搞大包干难道没有风险吗?只要能使小岗村富裕起来,别说这点儿误解和委屈,就是献出生命我也愿意。”
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在追忆,11月12日那天是沈浩去世的第七天,也是农村讲的“头七”,忙完工作,天色已黑,冒雨到他的墓前,微弱的手电筒光下,看到墓前早已摆满了水果、鲜花。
篇12:沈浩事迹观后感材料
“我默默为他点上一支烟,好兄弟,你都看见了,大伙儿心里丢不下你呀,我们想念你。今年过年,我们再不催你回家了,我们准备把嫂子和孩子接过来,在村里一起陪你过年”。说着说着,赵家龙哽噎了。
这些天来,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都记住了小岗村人留下沈浩的三次红手印,还有“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那句话:“当年坐牢杀头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怕了。”
“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可是我们的沈书记却没了。”报告会上,严金昌老人低声哭泣。“沈浩呀!怎么说走就走了呢?难道我们三年前把你留下来,留错了吗?要不是当初我们大伙儿一起挽留你,也许这时候你正在省城上班,你早已把老母亲接到城里,尽你的孝心,你也能多陪陪爱人,帮她做做家务,你的女儿也不用送回老家上学了……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两个月过去了,沈浩的四哥沈明儒还沉浸在对弟弟的无尽思念中,他忘不了五弟的那几次流泪。“五弟,你放心地去吧,老娘那里我们替你尽孝,女儿那里我们替你弥补父爱,至于你未竟的事业,一定会有许多像你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来完成,一定会把小岗建设得更加美好。”
夏树永远忘不了2004年2月19日的上午,“沈浩成为我的采访对象。那天沈浩作为安徽省的选派干部就要到小岗工作了,我问他,你在省直机关工作了这么多年?能适应农村的生活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愿意到农村去,为农民做事,这是对自己难得的人生历练。’他在小岗找到了服务农民的大舞台。”
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是沈浩的校友,也是他多年的同事。2009年11月底,朱长才去萧县农村看望沈浩92岁高龄的老母亲,老家人跟他说“我的小乖乖走了”。
恍惚间,沈妈妈特别嘱咐朱长才,“孩子啊,你要听党的话,把人家小岗的事情搞好。”这是沈浩回家时,老妈妈经常叮嘱他的一句话。那一刻,老妈妈错把我当成了沈浩,我一阵心酸。我知道,她远在小岗的儿子,是她永远放不下的牵挂……
不同的讲者,共同的追忆。马占文眼中,沈浩是排除万难、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开拓者;严金昌懂得,他是个为小岗人倾尽所有也无怨无悔的父母官;沈明儒知道,弟弟是个至情至真,愿当众翻跟头博女儿一笑的热血男儿;朱长才明白,他是个肯钻研爱学习,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进取型干部;在农村日报安徽站站长夏树眼中,沈浩是一个真实质朴,默默无闻扎根农村的采访对象。
台上,发言者一次次哽咽难平;台下,听众更是无法抑制感动的泪水。掌声在泪水中激荡……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听到90多岁的老母亲对沈浩的叮嘱,77岁的中央组织部离休干部周长德眼眶湿润了。“一心为民的干部,一定会得到人民的爱戴。在浩然正气背后是慈母的谆谆教诲,是一个家庭的默默奉献。”
【甬剧《沈三江》观后感400字】相关文章:
1.柳州三江导游词
6.400字观后感
7.观后感400字
9.沈浩先进事迹
10.热闹的三江街作文35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