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有感
“iiqjj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读《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有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读《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读《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有感
读《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有感
原创: purplegreen
公号连岳昨天文章是《为何读书越读越穷》,读完深有同感,又是说出了我想表达,但不知如何表达出来的逻辑和道理。连岳的文章,就像他在某一篇回复15岁不愿继续读书的青少年的文章一样,没有大道理,但是写出来却让人不由地感叹,“就是如此,就是如此。”
他回复不愿读书的少年文章结尾是这样的,“今天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不优美,也没有格言金句,它象一碗粥,一碟小菜,很平常,但刚好是你这个客户需要的一点热量,我就愿意提供,而且满意欢喜。希望你满意我今天的服务。”
小马宋说,公号文章赞赏量,连岳老师是第一名。
看到某篇文章末尾有读者留言,让高二的孩子每天朗读一篇连岳的公号文章,高考语文成绩达到了130多分(具体分数记不起来了),说明连岳的文章有技术含量,有逻辑道理,又不咄咄逼人,让请教的人都能收到启发。那篇回复不愿继续读书的青少年的文章,也让小哥朗读了一遍,小哥读完说,“写的还不错呢。”看来小学4年级的孩子也能读的.懂。
再说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文章里说教育也是有成本的,现在是9年义务教育,让家长误以为教育没有成本,只有收益。其实教育有成本,也属于投资的一种。在义务教育阶段可能感觉不到是投资,到了高中阶段应该比较烧钱。
吸引我的是这句话,“教育不仅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应该避免教育的坏处。”
教育居然有坏处?非常不解。继续往下读就明白了,教育的坏处就是收益大大小于成本,严重亏本。
教育还能严重亏本?有,比如文末留言提到的有的人想去国外读研,家人只能出100万,权衡再三,在国内读了研,100万付了首付。读者说幸亏在国内读研,100万用来买房子。若是去国外读书,100万打水漂,自己回国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赚到100万。
若是家里付不起国外读书的钱,自己国外读书回来赚不到付出的学费,那就可以理解为亏本。教育也要避免亏本。家里是土豪的可以随意去国外读书,不是土豪的,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
朋友有个孩子去年去美国读书,因为不能在魔都参加高考,自高中开始读的就是私立学校,为出国做准备的那种。听朋友说,最近工作不景气,生意不景气,付孩子出国留学费用有点吃力,一半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当时为了凑学费,还想过要卖房。
我家先生劝了她让别卖房,否则孩子出国读书,回来一看房子没有了,家人又挤在以前条件不好的出租屋里,估计会很愧疚。卖房子虽然解决了一时之需,但是现在房子比买的时候已经升值,若想再买同样大小的房子,可就比当初难度更大了。后来朋友听了劝,没卖房子,借了钱,送孩子出去读大学。
朋友孩子出去留学的收益能否覆盖成本,很难说,希望不亏本吧。
除了出国留学,还有读者留言说好像明白了不打算继续读博士。当然,博士该读还是要读,因为一篇文章放弃读博的打算,估计读博还是不读博,已经在犹豫,因为收益不明朗,不确定。连岳文章里对要不要继续读研读书,给了这么一条建议的原则,“我教育的钱从哪来来?有没有?花不花的起?借的话,能否还得起?这些都考虑清楚了,就能抓住教育的好处,越读越穷的事就不会发生。”
不是说不让读书,而是说是为了逃避工作而读研读博的人,需要考虑成本。
文章里说本科读的不合心意的孩子,有强烈的欲望用读研读博翻盘。连岳是这样写的,“家里有钱,几百万不是个事,那就继续读。家里没钱,这种欲望和穷孩子透支信用卡买LV一样,它不会增加你的竞争力,无法提升你的社会地位,只会让你更尴尬,跟贫穷。”
连岳说的很对。本科读的不合心意的孩子会有强烈的通过读研读博来翻盘。记得我刚上高二的时候,听到学姐被某个农业大学所录取,她当时就说这个学校不好,毕业一定要考研究生。当时我连什么是本科,什么是专科都不太清楚,却记住了学姐一定要考研这句话。
另外,当时一起考研的小伙伴,因为都是私立学校的老师,没名气牌子不响规矩贼严格。大家都想去有公立大学当老师,公立大学和刚成立不久的私立学校相比,有一定的知名度,毕竟历史悠久,成立时间长。想去公立大学当老师,就需要硕士学历。所以我们当时单位里考研的老师比较多。
与犹豫是否读博的读者有同样的感触,有时我也会犹豫要不要再把学历提升到博士。反正已婚已育,不用发愁因为学历问题而变成剩女。
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不读博更加明朗化。15岁不愿继续上学的少年,连岳鼓励他不上学,不等于不学习知识,而是在工作中,在社会里学习知识。同样,不读博不是不继续深造,是继续在工作中,在社会中深造自己,只是没有证书而已。
篇2: 读《越知足,越幸福》有感
读《越知足,越幸福》有感
在一个寒风习习的下午,“呼呼……”窗外吹着一阵阵大风,好像老天爷在生气,鼻子“呼呼”地响着;又像是一头神兽在天空中咆哮不停。可是我的心却像躺在青青的草地上吃着糕点,看着蓝天白云,因为我在看一本书―――《越知足,越幸福》,看得我津津有味,如醉如痴。
这本书是这样写的:王之皓是一个凡事都喜欢与同学比较,凡事总是不知足的人。他看见别的同学有的好东西,就想尽一切办法让爸爸妈妈给他买,但是得到之后又发现没什么了不起的。有一天,他遇到了因为父母分开而和外婆住在一起的小洁,还在户外教学课上认识了新朋友敏杰,跟他们相处后,王之皓对于“知足”才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告诉我:要经常看着别人,想想自己,你不是一定要把别人有的好东西全买回来,那如果全世界的东西都是好东西那么你还吃饭吗,睡觉吗?因为你的钱、时间、经历都放在这些好东西上,而我觉得不一定你自己看上的就是好东西,有可能这样东西是好看的,但多玩有可能会玩物丧志。再说如果你真的都有了,而且玩腻了,又有更好的上市了那你还满足吗?!不,你那时只会一味地追求自己看上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珍惜拥有的,感谢得到的。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不知为什么笑了。笑的是主人公一开始是一个不懂得珍惜,满足的人,也笑我自己以前的时候和他一样,不知足。记得三年级时我们班特别流行小兔子挂件,那时小小的挂件就要50多元!我当时特别喜欢再三恳求妈妈给我买,可是妈妈不知道在哪里买,也不愿意去买……直到一个月以后才买回来!现在不流行毛兔了,可我的毛萌达兔已不知去向。我现在只要买东西就会问我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个?买了有什么好处,可以不买吗?
我给大家出了几个保持心态平衡的小妙招:
1.没想得到或没得到的好东西可能是有不能得到的原因,自己可以多想想。
2.对那些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要有选择的忘掉。
3.在想象中,或者在没人时自言自语,把想做却做不了的事用虚拟的方式完成一下,然后心情就会好多了。
还是那句话:“知足要用心,就看你愿不愿意”。
篇3: 读《尘爱,越青春》有感
读《尘爱,越青春》有感
青春期,一个人生中最美的时期,也是最迷茫的时期,就像一个十字路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可罪恶的道路却让我们彷徨。《尘爱,越青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当我翻开淡黄色的书壳,穿过扉页,看着一个又一个青涩的青春问题,看着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回答,我仿佛看见了青春的`缩影。青春期我们充满了疑问,面对人心,面对社会,我们有太多的问号得不到解答。还好,我们有一个知心的姐姐,帮助我们解答困惑。书中有一段对青春的解读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的青春不应该是用来讨厌谁的,因为这会花去我们大量的时间。时间多宝贵啊,我们要用它来成长。”说的对呀,一生那么长,青春却那么短,这段时间如果我们拿去挥霍,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用鲁迅的话来说,这就是慢性自杀。去讨论别人,去评论别人,有意义吗?这样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只会中伤别人,伤害同窗情谊。青春那么短,与其讨厌来,讨厌去,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当我们不再年轻,不再张扬时,我们回想青春,也不会觉得遗憾。
青春,在很多人眼中是叛逆的。事实也是这样。这个年纪的我们总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可以不需要约束,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可事实呢?在生活上,在经济上,我们离不开父母;在学业上,在心灵上,我们离不开老师。我们眼中所谓的自由、所谓的理想,只不过是海市蜃楼,看起来很近却又很远、青春期的我们与其每天吊儿郎当的去闲逛,三五成群的去high,还不如去学习,去运动,去阅读,这样我们才可以离我们所谓的自由和理想更进一步,我们的未来才能更美好。
青春,可以疯狂,可以张扬,但也要记住,青春只有一次,别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因为错过,就不再来!
篇4:余秋雨读书的故事:越读越有精神
余秋雨读书的故事:越读越有精神
余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国文脉》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书中对中国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认识,让许多人追捧。可你们知道吗,这与余秋雨先生的幼年读书时光有密切的关系。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 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 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 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 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 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 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 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 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 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 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著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
篇5:读《越玩越过瘾的300个推理游戏》有感作文
读《越玩越过瘾的300个推理游戏》有感作文
今年暑假,我读了《越玩越过瘾的300个推理游戏》这本书,它是由于腾翔编着的,里面的内容丰富有趣。我读后深有感触,懂得了不少道理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其中有几则小故事令我回味无穷:
一个烟鬼看到一本书上说,吸烟对身体不好。于是这个烟鬼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从此不再看书!多么令人震惊的一个决定啊!为了吸烟,就决定不再看书。吸烟本就对健康无益,还会对他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书上并没有说错,他反而不听,要是说吸烟有好处的话,他会不会决定以后要多看书呢?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在书上看到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就不看书,那么人类的文化遗产岂不是没人继承了?多么令人惋惜的一个故事呀!这个烟鬼此生都与文化无缘了,可造成这样的后果又怎能不是他的悲哀呢?
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颗高尚的心。
一个老富翁每天都躺在沙发上看一台老式电视机。有一天,电视机坏了,看不到任何节目,但仍发出声音,富翁就听着声音闭目养神。他的助手知道他有一颗价值不菲的宝石藏在沙发后的壁橱里,助手趁这个机会悄悄拿走了宝石。不久,警察逮捕了助手,并搜出了他藏着的宝石。因为富翁从电视屏幕的反光上看到了助手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因贪婪迷住了眼睛而去做傻事,更不能像那个助手一样认为有些事只是“天知、地知和我知”,但其中还有一个“你知”,一切事都不可能躲得过众人的'眼光。“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当你神不知、鬼不觉地做坏事时,是否会觉得身边的某处,正有一双眼睛紧盯着你呢?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做坏事。
当别人因嫉妒而报复你时,你是选择反击?逃避?还是……这则小故事让我学会了宽容、忍让,懂得了化腐朽为神奇。
有一个人为国王建花园,另一个与他敌对的人伺机报复他,把花园门槛的一条腿锯断了。这个人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把门槛的另一条腿也锯短了,并在门两边各建一个水槽,上面种满花,使整个花园更显得富丽堂皇。这让我明白了有人陷害你时,你不能一门心思去想对付对方,让对方也陷入你的“计”中,相反,我们应该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其改得更完美,使对方手足无措。这样,对方也有可能因敬佩你而与你化干戈为玉帛,一切也都冰消释融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伏尔泰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
我说:“书籍是我们最诚挚的朋友,缺少了它,我们必将孤独终生。”这些书伴我度过暑假的每一天,我也从中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陶冶了情操……让我们升起航船的白帆,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吧!
【读《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有感】相关文章:
1.越读越有味的句子
2.越省越穷杂文随笔
5.读 有感
6.读有感
7.越今朝语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