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
“功夫猴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
《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
读完了孙睿的草样年华4,使我有了很多感受。草样年华1到4部,在我的印象中,我是在大学里看完了1和2,这两本出的比较早了,早已流行于大学的校园之中。3还没有看,知道它的发行,只是在网上简单的扫了下。直到8月7日,草样年华4才出版。这个时间点恰好勾起了我的回忆与兴趣,不由分说,立刻1到4的典藏版入手。随着岁月的成长,作者有了不同的认识,读者也有了不同的看法。但相同的是大家都在逐渐变得成熟。若干年后再回首,意味深长。
看看草样年华的副标题就知道了:
壹:北X大的故事
贰:后大学时代
叁:跑调的青春
肆:盛开的青春
只有4的标题是阳光的。文中可见一斑。作者通过回忆来描述自己的这十几年时光。开始依然是迷茫和彷徨的。但是,文章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作者活明白了,就像书后封皮上写的“草样年华,花样终结。”。我很喜欢这句话,其实我看1的时候除了那些个故事,没有看出什么东西来,我觉得这无非就是一种给大学生消遣的东西。2和3没有怎么看。同样直到4出版,看到标题,加上怀旧心里,我认真的看了4 。作者的成熟打动了我,让我再一次领略到了这种文字带来的心灵触动。
(被一个小插曲打乱思路了,不知道该从哪写了,呵呵……)
还是从小说的内容来说吧。全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更加的突出了作者回忆的成分。也更加感染了读者,去回忆自己的过去,这一路的经历。小说我并没有一气看完,但是很多情节和当时的想法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主人公那种愤世嫉俗的想法是最让我共鸣的。还有就是他的那个宿舍,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包含了各色的人物。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宿舍。我的宿舍也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宿舍。有学习型的,有运动型的,有游戏型的,算是涵盖比较广了。只不过生活中的人物更加的丰富,不会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突出。但小说中正是对人物特点的突出,才会使得这些人物显得是那么的鲜活,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一共分了4大章节。前三节描述的'是大学的生活,除了让我回忆了我的大学生活,感概自己大学中的遗憾外。没有什么太多的新奇,毕竟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看他就像看自己。不过还是有两点让我眼前一亮的。一个是大学四年对主角的思想意识的改变,主人公在大学的四年间,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所发生的变化,这对今后的人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就是,大学恋情的描写。正因为我没有这段经历,我才格外的看重这点的描写。而且,我对其他描述的认同,也更加让我认同他对大学恋情的阐述。事实证明,全书最后还是对其有一个交代的,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的。不过这本书要是还像以前看壹一样,只是看看大学里的男男女女,那未免就太肤浅了。
我认为,全书最精彩的还是“Chapter 04 还没结束”写的最精彩,最感人。当然,这得益于前三章的铺垫。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一章才是作者在这几年的新体会,新的认识。全书就是为了点出这些才写的,全文都是在为它服务。作为全书最后一章,不仅对每个人的结局有了交代。同时,还阐述了作者多年来的思想,甚至引入了佛学。将思想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讲出了很多道理,也有一些话是让读者久久不能忘却的。再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生活是我没有过过的,我希望去了解。还是那句话,我通过对我已知的认可,迁移到对未知的认可。我也相信,我的这几年一样会对我的将来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借鉴。
说到小说的结局,不得不说的是,作者这次是迎合了读者的心。全文所有人的结局基本在开始都是可以预料到的。只有主角一人,看的不是那么清晰。但是随着小说的进行,这个结局渐渐的清晰了,但作者还是留了一个小悬念――“一切因缘和合而生”。主人公还是凭借他的睿智,找到了“因”,最终还是与他的“缘”和合而生了。一个很美好的结局,包括主人公的心灵之路,最后也是朝着明确的放向在前进。小说的最后,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所以,他希望有人能陪着他看清这个世界,困惑的时候,即使找不到答案,看到对方(不是谁都能成为这个人的)也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彼此得到了这个人。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如果那一天到来了,我能不能找到这个因?我们能不能也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不得不说的是,小说整体的文学设计是很好的,前后的呼应,倒叙的手法都给小说平添了不少色彩。这部小说再次唤起我对文字的喜爱。另外就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心路了。草样年华不再是以前那个娱乐刊物了,书中更多的是在描述主人公的思想变化,这又激发了我的思考。综这两点,这部书值得一看!
后记:
可能是最近想的太多了,随便看到点什么事都能想到一起,想得很多。也可能真是这个社会变了,很多东西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我也不能去改变什么。就像小说中的邹飞,以前总想让社会适应自己,但其实我们能做的只有去适应这个世界而已。我不知我为什么会想这么多。是居安思危?还是闲的无所事事?我不知道,或许都有吧,也许都不是。
书看完的那个下午,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独。书中有一句话:“越在人群中,我越孤独”,我虽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但是拥有书中描写的那种不为人理解的孤独。看完一部小说就像是在和朋友们告别,那些人物似乎已经和我成为了朋友,小说的完结也是我们的分开。也许以后还会“再见”,但是感觉一定是不同了。就像毕业多年后的同学,虽然一个电话,约好就可以见到,但是再也找不回当年一起的感觉了……
我和作者一样,想不明白的时候、孤独的时候都是想通过码字来充实自己,这样这些话才能说出来,心里才会好受一些。我挺羡慕小说的主人公的,敢想敢做。不喜欢专业就可以不学。我不行,我失去了热爱,但是我还有责任。草样年华4部(虽然没全看),始终没有说道责任,始终觉得责任是束缚。不过4里还是说道责任的重要了,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责任的意义了。
为什么教学中总是把“语文”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在今天一个人人学英语的时代。因为学好语文能够充实人的心灵。而学好数、英只能充实人们的生活。
有一种评论,说是如果你看完一部小说还能记住其中人物的名字,那就说明他将是一部名著。草样年华显然还不到名著的份上,但是看完4,还是可以让人记住一些名字和事的。有几段话也是说的很好很好的。看得出是生活的总结。
读完《草样》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现在自己越来越能看开头知结尾了。不是说《草样》写的简单,一眼看透,可能是自己成长了,也许是自己思考的多了,看的远了。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有人觉得知道结局就可以把开始做好。但是,如果不知道结局,不是就可以勇往直前了么?
太晚(早)了,写不动了。有时间一定要再读,从壹至肆贯穿的读。有时间要再整理这些观后感。有时间……我还有那么多时间么?
篇2:《草样年华》读后感
是偶然在教室一角得以阅览的,厚厚的一本,并不光是《草样年华》,随之的还有《梦里花落知多少》、《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草样年华》说的是一个青年的大学生活,文笔很好,极有韩寒的那种粗狂豪迈,更有郭敬明的那种细腻,读中有乐亦有悲,有苦逼亦有甜蜜,怎么说呢,写出了大学生的心声。里面很多搞笑的比喻,粗俗而又不失文雅,很直接的透视生活,透视人心的那种情感。很多并不恰当的词语却用的恰到好处。
当我看到尾声的时候,给我的感触很深。他说,那时候对社会的一切都不满,认为别人都傻比,只有自己聪明。失去梦想失去一切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自己也是傻比中的一员。我想到了自己,真感谢自己啊,没有自暴自弃,比作者早学会了忍耐,早学会了麻木。是啊,多少比自己牛逼的人物都改变不了社会现状,自己却在叨叨不停,不傻吗?社会多大,自己多大,改变不了社会,只能改变自己。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都像山坡滚落的石子,在不知不觉中磨掉了尖角”,受到打击不再在襁褓中之后,才会懂得世界其实很大,二逼也有很多,才会懂得,自己也是二逼,而且是众多二逼中最二逼的一个。
其实二逼也没什么不好的,二逼也可以很优秀、很可爱,甚至是牛逼的。
作者他说的对,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以青春,是以最好年华为代价的。
记忆总是美好的,好到让人流泪,好到让人终生难忘,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回到当初的那个年龄。长大了,就是长大了;老了,就是老了,没什么好掩饰的,不必再回忆,你当年再牛逼,又有谁承认呢?
世事就那样,梦想再美再好也只是个梦,也只是想的,无法改变的现实,支离破碎的梦想,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你会发现,有些人是注定要离开你的,有些事你是注定失败的,你雄心再大,也不可能与世界为敌。
所有的名言警句,只不过是人们一种理想状态罢了,去做,才是现实;去坚持,才是成功。一个懒字,可以杀死多少人。
所有的漂泊,都是为了有一天不再漂泊;所有的流浪,都是为了有一天不再流浪。可这一天,有多远?
我们总是这样。
怀着一份美好的期待,然后无所事事的等着幸福来敲门,把自己放在最高的地方,俯视那些在自己心中被认为是二逼的人,认为他们是垃圾,做什么都不可能做的比自己好。当他们成功的时候安慰自己,说自己还可以做的比他们好,永远做着自欺欺人的梦。
我们总是这样。
明明只想学会如何去爱,可是后来才知道,爱不容易学会,恨却可以无师自通。
我们总是这样。
年少轻狂,血气方刚,一点小事便大动干戈,容不得眼睛里进一点沙,只知道拳头可以解决一切。
青春那么急促,转眼便来不及道别。
对这本书中的爱情,我只想说一句,“我们总是在最美的年纪里,遇到最美的爱情”。
狗血的结局,但我还是喜欢。草样的年华里,真真正正的长大了,真真正正的学到了点东西,看透了点人生。
年华,草样,杂乱,又生。
篇3:草样年华读后感
草样年华读后感
小柯推荐我的<草样年华>,而且再三让我认真去看,说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草样年华,一个青春的故事,就如一幅画面,画得边角有一些已经成为碎片,似乎寓意着某段时光的离去。从中感到颓废的生活,为里面的邱飞和周舟悲哀,悲哀他们的爱为何不能走到最后。瞬间让我想起了小柯,也想起了一首歌。我们之间也有过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的,也许磨合期,也许太在乎了,也许彼此太较真了,但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我们很相爱!《我们的'歌》“情人总分分合合,可是我们越爱越深,认识你让我的幸福如此悦耳,能不能不要切歌继续唱歌我们的歌,让感动一辈子都记得”
邱飞一直在寻找周舟,而且利用感情攻击再次让周舟回心转意,可以说经历那么长的时间,邱飞是长大的,但他依旧没意识到爱情是需要彼此坦诚,彼此经营的,邱飞在面对这段打满补丁的爱情时怯懦的选择了逃避,邱飞是一个不懂珍惜的人…
我觉得杨阳是一个悲剧人物,就如等待戈多的流浪汉,一直在寻找什么,其中有句话我记得很清“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说到杨阳的感情并不顺利,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多了并不是件好事。杨阳对于生活选择了颓废。见天不去上课,考试了和邱飞用各种方式作弊,因打架开除学籍,重新考进大学后顺利毕业,自己创业,因事业大起大落而感悟人生,最后意外死亡。在杨阳出殡时丁小乐趴在他身上哭着说,我并没有背叛你,而是去赚钱帮你还钱,现在已经还了3万了,还差197万就还完了,当我看到此处时候鼻子忍不住酸了起来…
每一个人都要有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否则因果循环最终你将成为生活的奴隶,如此循环你甘心吗?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篇4:《草样年华》读后感
《草样年华》读后感
我和草样年华结缘是因我朋友的介绍,我便怀着期待的心情去看这部书。《草样年华1》是在家闲着无聊用电脑看的,《草样年华2》是因为方便而改用手机阅读,最后《草样年华3》是在盐田图书馆中看的,用过这些方法之后我才明白用书阅读才是最好的,最有感觉的。在此先建议大家不要为了方便而去看电子书,其实电子书给人的感觉是冷冷的,没有书的芳香。 在图书看书给我很多感慨,那种氛围很好。我每次从图书馆出来便会到图书馆前的'广场上坐坐,静一会。看看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看看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的嬉戏的小孩,看看幸福的恋人们,看看深邃而神秘的苍穹,这些都促使了我的思考。 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为了自由而不顾一切就可以看作是自私。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定会有许多许多的牵绊,我们只是顾自己而不去考虑亲人。邱飞,杨阳就有这种因素,他们放荡不拘最后导致了他们的悲剧。。。。。。。。。。。。。。。。。。。。。。。。。。。。。。。。。未完篇5:草样年华读后感
草样年华读后感
小柯推荐我的<草样年华>,而且再三让我认真去看,说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草样年华,一个青春的故事,就如一幅画面,画得边角有一些已经成为碎片,似乎寓意着某段时光的离去,从中感到颓废的生活,为里面的邱飞和周舟悲哀,悲哀他们的爱为何不能走到最后。瞬间让我想起了小柯,也想起了一首歌。我们之间也有过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的,也许磨合期,也许太在乎了,也许彼此太较真了,但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我们很相爱!《我们的歌》“情人总分分合合,可是我们越爱越深,认识你让我的幸福如此悦耳,能不能不要切歌继续唱歌我们的歌,让感动一辈子都记得”
邱飞一直在寻找周舟,而且利用感情攻击再次让周舟回心转意,可以说经历那么长的时间,邱飞是长大的`,但他依旧没意识到爱情是需要彼此坦诚,彼此经营的,邱飞在面对这段打满补丁的爱情时怯懦的选择了逃避,邱飞是一个不懂珍惜的人…
我觉得杨阳是一个悲剧人物,就如等待戈多的流浪汉,一直在寻找什么,其中有句话我记得很清“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说到杨阳的感情并不顺利,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多了并不是件好事,
杨阳对于生活选择了颓废。见天不去上课,考试了和邱飞用各种方式作弊,因打架开除学籍,重新考进大学后顺利毕业,自己创业,因事业大起大落而感悟人生,最后意外死亡。在杨阳出殡时丁小乐趴在他身上哭着说,我并没有背叛你,而是去赚钱帮你还钱,现在已经还了3万了,还差197万就还完了,当我看到此处时候鼻子忍不住酸了起来…
每一个人都要有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否则因果循环最终你将成为生活的奴隶,如此循环你甘心吗?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篇6:《草样年华》读后感
20xx年我们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抚顺分公司举行了一次名为“金色书简”的活动。活动意在丰富我们一线员工的生活内容。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一本叫《草样年华》的校园小说,这本书的语言风趣诙谐,情节精彩搞笑,在生动的同时又不乏真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我将其内容归结为:“内容丰富又发人深省的黑色幽默。”书中的主人公邱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大学生,从他的身上我感觉到了自己在校园时候的影子。只不过那时自己还小,还不懂得用文字去记录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书中写到的逃课,补考,在学校旁边的小餐馆喝酒等等事情在我的身上都曾经发生过。虽然不如书中的主人公那么精彩,可是他那毕竟是小说。作为读者,我们能亲身经历一半,就足以说明这本书写的够真实,够丰富,能够勾起读者们对校园时光的怀念。
但是在捧腹的同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的典型,生活中除了吃喝就是玩乐,我们中国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真的就那么无聊吗?知识和娱乐比起来就那么一文不值么?那一纸毕业文凭的成色还像从前那样足吗?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年龄普遍都在23-2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已经没有多余的青春来供我们挥霍了,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迫在眉睫。也许,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也许,更需要改革的是国家的教育体制。
篇7: 草样年华读后感
也许大家早就读过草样年华了吧,在俺上高一时就有同学抱着这本书天天上课啃,当时俺是以学习为重就没敢看怕上瘾呵呵,现在忽然在手机报上看见啦就仔细的读了读,读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如果是大一新生,看完这本书,会对大学充满了向往。如果是大四,再看这本书,会觉得心痛。
18―22岁,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真挚的时光。脱去了青春期的幼稚,又没有受到社会的历练,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劲头。
这是本记录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活的好书,至少他写的很真实。在懵懂之中追逐爱情,而又不懂得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随便挥霍的。似乎不逃课,不搞破坏,不谈场看似轻松的恋爱,青春过的就不够滋味。
然而,我们按照那样的想法生活了,为什么四年之后却有种失落,孤单,甚至后悔的感觉。
我们真的应该逃一次课,感受一下青春叛逆的滋味;我们真的该谈一次恋爱,感受一下记挂一个人时心里那种忐忑不安;我们也真的应该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至少不会为自己轻易的放弃感到后悔;我们也真的应该好好努力学习和参与实践,在就业时才不会让自己觉得手足无措。
然而青春是那样的短暂,我们有太多的梦想,有太多的想法,还来不及实现,就已经迈向了残酷的现实。
青春为什么这么矛盾呢?
篇8: 草样年华读后感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我高兴的时候我好像忘记了还可以记录自己明媚的心情。
我看了《草样年华》,一部被吹捧很久的小说,好不好我也说不清,像似包围着我的大学生活,又决然不是这样的堕落。
我只是好羡慕邱飞可以在他学校的图书馆借到好多好多美妙的书,真是叫人羡煞!在我这个专科院校的图书馆你是找不到海子的诗,找不到昆德拉的书的,我每次徜徉在这个充斥着管理员笑声的图书馆中,我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无比兴奋――如果我发现了一部忏悔录。
对于他的饱览群书却毫无遗忘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初中我看了《茶花女》,现在你若问我茶花女是做什么的,我会毫不犹豫的答到:报告!茶花女是卖茶花的小姑娘!
我真的会为我的无知而不好意思的!
还有就是叫我置疑的,现代的大学生真的像他书中描绘的那样政策绝对开放吗?为了吸引外资即使赔本的买卖照样做?女生真的沦落到可以和不同的男生――?真是不可思议!或者北京――毕竟是首都嘛,人家政策优惠也管不到华中的事啊?这样想我就心里释然了,不然在我的傻傻的头脑里世界会是真的乱了,我会有被世界遗弃的感觉。
幸好世界还是爱我的,呵呵。为了这一点我可以原谅小说为了叫卖而夸张的事实。
篇9:草样年华读后感
小柯推荐我的<草样年华>,而且再三让我认真去看,说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草样年华,一个青春的故事,就如一幅画面,画得边角有一些已经成为碎片,似乎寓意着某段时光的离去,从中感到颓废的生活,为里面的邱飞和周舟悲哀,悲哀他们的爱为何不能走到最后。瞬间让我想起了小柯,也想起了一首歌。
我们之间也有过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的,也许磨合期,也许太在乎了,也许彼此太较真了,但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我们很相爱!《我们的歌》“情人总分分合合,可是我们越爱越深,认识你让我的幸福如此悦耳,能不能不要切歌继续唱歌我们的歌,让感动一辈子都记得”
邱飞一直在寻找周舟,而且利用感情攻击再次让周舟回心转意,可以说经历那么长的时间,邱飞是长大的,但他依旧没意识到爱情是需要彼此坦诚,彼此经营的,邱飞在面对这段打满补丁的爱情时怯懦的选择了逃避,邱飞是一个不懂珍惜的人…
我觉得杨阳是一个悲剧人物,就如等待戈多的流浪汉,一直在寻找什么,其中有句话我记得很清“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说到杨阳的`感情并不顺利,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多了并不是件好事,
杨阳对于生活选择了颓废。见天不去上课,考试了和邱飞用各种方式作弊,因打架开除学籍,重新考进大学后顺利毕业,自己创业,因事业大起大落而感悟人生,最后意外死亡。在杨阳出殡时丁小乐趴在他身上哭着说,我并没有背叛你,而是去赚钱帮你还钱,现在已经还了3万了,还差197万就还完了,当我看到此处时候鼻子忍不住酸了起来…
每一个人都要有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否则因果循环最终你将成为生活的奴隶,如此循环你甘心吗?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请大家继续来欣赏更多的读后感范文:
篇10:《草样年华》读后感
看过《草样年华》之后,不禁有点怀念大学生活。我不能说和书中的主人公过的是一样的生活,因为我不会抽烟喝酒,也没有女友可以谈恋爱,倒是经常会不去上课,或是上课也是在看小说、听音乐、睡觉,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的毕业。^_^
书中的爱情生活我并不认同,主人公的风流使我对其作者产生反感,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对作者文笔功力的敬佩,不过作者在有些地方是引用了一些时下网上流行的笑话,我觉得它们的使用有矫揉造作之嫌。
另外,我觉得此书的伤感力度不够,也就是说,还不够感染人,还不够震撼!我在上大学时,耳闻目睹过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深深感到生命的珍惜!那次,我们下课后走出教学楼,听到身后咚的一声,回头一看,是一个女学生俯卧在地,四肢摊开,脑袋下面一大摊血,当时我就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在想什么!事后我才知道那是我们系下一级的一个女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虽然经过抢救后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但从此变成植物人!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当时学习尚比较用功,也算是压力较大吧,此事之后,我的学习劲头几乎没有了,几乎是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去玩游戏,我只有在游戏中才能释放自己!虽然我学习的`成绩、劲头大不如前,但全班同学没有因我的自暴自弃而把我当成差生,而是非常热情的帮助我,使我能顺利毕业,想起来真是应该感谢他们。
我想,如果作者能将这种事件加上的话,应该会给现代的大学生们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在嫉妒主人公能随时找到女友上床的同时,还为他与女友没有在一起而伤感,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虽然作者或是出版商的意图是为了销量!
最后还是感谢作者,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个重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