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读后感
“youzb”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兰亭序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兰亭序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兰亭序读后感
高中就偏爱《兰亭集序》这篇课文,当时读来只觉得精短清透,字句顺滑如润却无雕凿之迹,称得上是即兴之作中的上乘作品。对于“兰亭“这个文人雅集的地方,心中溢满神秘的向往之情。遥想在山水环抱、诗酒交融的幽境里洒墨挥毫,落出飘如浮云,矫如惊龙的精致书画,是何等闲适风雅!
再读《兰亭集序》时,除了品尝仍爱的清洗文风之外,更多追索的是文中的深层含义。兰亭位于浙江绍兴的兰渚山下,生于得天独厚的水乡之地;又恰逢天朗无云、草暖风微,群贤毕至,大家一起探讨人生,是不由得对生命意义发出刨根追问,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作出总结归纳的。兰亭,这样一个巧致的名字,让人联想到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从烟雨江南中秉着骨竹伞款步过桥,抑或是轻裘缓带的墨客骚人把盏临风,倚亭望月,感叹吟咏……然而,作者对于生命根本的诘问不是如此悠闲唯美、附庸风雅的,而是苦闷的、反复的、令人百思辗转的。《兰亭集》是与会的41位诗人的结集,也是41个人的思考结晶。
后来查了资料,探索到了兰亭的真实境地:兰亭门前,有“鹅池”两字,各成风格,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共同书写的。王羲之的一笔绝妙书法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真谛来的。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出的人生感叹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小问小论。对于我们学园林的人来说,如何开创一爿曲径通幽宛自天开的富有人性化、情趣化且恬淡文雅的园林天地,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古人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它告诉我们精神和性灵的力量是强大的。
在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恐怖、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的时段。魏晋的文章普遍受到了玄学文化及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思想文化背景的.广泛影响,反映现实生活。文人们喜爱亲近自然、逸情自然,探讨自然观和人生观,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最爱这两句——“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值得欣佩欣赏的,是生命最美妙的音乐。若能在希望中存储抱负,或在寄托中充实自己、找到人生的乐趣享受生命付出热情,就是在用生命抒写自己的故事传奇,都值得欣慰。
兰亭中这次文人聚集,没有多么高深的影响,但他们的真性情和高雅情趣确实是现代人望尘莫及的。静坐在坦白宽广的天地山水间,想想欢乐成过往,新恋换旧爱,美丽总是短暂的,似乎什么都是无法永久停留。死死生生,人在追寻什么?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王羲之真诚如水,向自然提出了追问,他只提出问题,答案没有果断得出,而是让人去猜想、去揣度,余味深长。他这种冷静又热情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实在令人感动。愿自己有一天,也能在自然中有一番彻悟,有一番天真又深刻偏僻的追问。
篇2:兰亭序读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奠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多少文人墨客血泪的凝聚,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精深;篇篇传世永恒的经典,成就了中华文明的璀碟。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指尖在泛着历史气息的书页轻扰,身心在经典韶韵中升华。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集》更是其精华所在,灵魂所托,它在浩瀚中华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盏古灯,悠悠古道,盈盈茶香,渐渐神迷,将我带到千年前的晋朝。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不少名士相约在此,谈玄论道,放浪形骸,真可谓“人杰地灵”之处。
或许真的如此巧合,我与“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在兰亭相遇。他醉意朦胧,但只见他泼墨挥笔,一气呵成,一篇不朽之作己成。那是饱含热血的真挚,是蕴含真谛的感悟!
虽我与他不相识,我却能看出他“此地有崇山峻岭”的快乐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乃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但他们崇信庄子,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王羲之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矶珠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案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就如同一颗明珠,在时光流逝中熠熠生辉,在风雨激荡中璀琛夺目!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的我们,更要多读圣贤书,让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篇3: 兰亭序读后感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这首歌是周杰伦的《兰亭序》,初次听时,曲境清幽,中国风的气息令人也无比神往。
遥想一千六百年前的兰亭盛会,会稽山阴刚刚暮春,便迎来群英荟萃。盛会上,各界名士齐聚,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崇山峻岭之中,茂林修竹之内,名士们心旷神怡,在此地聚会,映带的清澈的湍流,也使他们忘却了功名利禄,忘却了从政的压力,忘却了世俗的一切喧嚣。在这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谈谈人生,谈谈追求,谈谈理想,也谈一谈各种处世之道,讨论一下文学的事情......曲水流觞,带着每个名士们的情思,带着他们的理想,带着他们的胸襟。在这里,他们纵享山水之乐,吟诗作赋,畅叙幽情。于是,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暮春之初,名士们游目骋怀,在兰亭饱览了会稽山的盛景,以极视听之娱,而那著名的《兰亭集序》也因此出现。
晋时的名士们都喜欢玄学。在魏晋时期,因为名士们实在太重要了,统治者们都非常重视他们,这种重视是要他们归统治者所用,否则便是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那些名士们身心无比压抑。因为他们是不能自由说出自己的心声的,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寻找一个很好的精神寄托,因此,他们竟不约而同的迷恋上了玄学,老子之思,南华经文便是他们的寄托。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文清雅,看后竟找不到一点玄学的影子,却多了几分哲思。
四十多位名士列坐其次,流觞为曲水所携,名士们各自倾吐胸怀,有乐有忧,而王羲之饮酒即兴,便挥毫写下了这篇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此刻,它不仅完成了一篇名文,更是留下了书法艺术上的瑰宝,会稽山阴的兰亭也因此变得璀璨,流光溢彩。
因景思人,借景悟人。王羲之在这里也留下了哲理之思,“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世间之人不同,其所悟也亦因人而异,俯仰之间的哲思也许不同,但最终还是如出一辙,不管是悟言一室,还是放浪形骸,对于他们,感情之间是相同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美景之前,王羲之想到人的一生,乐趣不同,感情不一。也许当曾经令自己欣喜的事物成为陈迹之时,换做谁都会有所感悟吧,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不管寿命长短,结局总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王羲之写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其实,在我看来,其实不用太过在意,虽是大事,其实每个人不都还是要迎来吗?不管是怕,是忧,还是悲;抑或是紧张还是坦然,这种事还是要到,所以不必悲,更不必愁,如果尽力让自己的一生变得精彩,那么当那一刻来临之时,就可以坦然地说:“今生无憾。”
王羲之说的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没错,时代在发展,但人的感情世界却永远不会变,每览《兰亭集序》,总有所感,总有所悟。
看着兰亭集序的原文,透过那神采飞扬的墨迹,字字显现出作者的那份感情,而从字里行间,那份艺术上的风采也显露无疑,这就是瑰宝啊,任凭时光流逝,那份魅力永存,依然令人神游兰亭。
再听周杰伦的《兰亭序》,音乐中这份情思也更为清晰。“牧笛横吹,黄酒小菜有几碟;夕阳余晖,任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共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方文山将他的兰亭之思写于其中,透过悠扬的乐曲,那兰亭更是令人神往。神游于兰亭,置身于暮春之初,立于兰亭之上,向西望着夕阳,悠扬的牧笛声声,带动情感所发,独悟人生,也许更会有新的收获。耳边响起悠扬的乐曲:“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兰亭情思,身心融入意境之中,从墨色中,再来感悟兰亭的序言。心中透过雨打蕉叶,萧萧之声似响耳边,春雷声过,心中自有所悟......
篇4: 兰亭序读后感
《兰亭集序》有感再次品读《兰亭集序》已是毕业之后的多年了。高中读到《兰亭集序》时就很喜欢,那时读来只觉得字美词优,圆润湿凉如修竹般清新,理深义广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聊发感慨,最难得是即兴之作,实属上乘作品。当时对于“兰亭”这个文人雅集的地方,心中溢满神秘的向往之情,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能够遍植兰花,香气四溢,历经多年历史沧桑而令更多人趋之若鹜?一个地方可以成就一个人,就像当年的黄州成就了被贬的苏轼,亦或是黄州因苏轼而有名,兰亭这个本就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因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更加出名。
于是当时读来傻傻、痴痴遥想在山水环抱、诗酒交融的幽境里洒墨挥毫,落出飘如浮云、矫如惊龙的精致书画,与趣味相投好友推杯换盏是何等闲适风雅、洒脱畅意!至于生死,似乎是那么遥远的字眼,可能因着一种恐惧,本能的去忽视了,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们也是惊慌不已,四散逃远,尽可能地远离,希望一直不会在某个转弯路口,碰见它。
现在读来又另有一种深意,曾经勘不破的困扰和痛惜似乎随之解开,深有体会,也许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感同身受,对于喜和悲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们都留恋,红尘往事、纷繁复扰;年轻时,我们忘却关注这个世界,错失了太多的美好时刻;对于朋友,也许付出的真心不够,体会不出细水流长、肝胆相照的忠义,多年后环顾身旁,竟找不到一位毫不保留诉衷肠的知己,于是悲哀、孤单挥之不去,追悔莫及!对于人事,自不可事事计较,也不用为了应酬而去刻意结交,将时间、生命浪费在毫无结果的事情上。
于时光之前,所有人都是渺小卑微的,我们逃不出时间的无情碾压。遥想当初,谁没有过不知愁滋味的的童年时光,谁不曾走过青春的迷茫,谁没有过年少轻狂,谁没有经历过考试中的起起落落?如今站在岁月的彼岸回望,那些烂漫纯真的年月,那些沧桑的无数磨砺,都变成泛黄的记忆,留在内心深处,偶尔翻开时也许感动了时光,也感动了自己。那些曾经痛过的,哭过的,慢慢地伤口也就结疤了,不是不痛了,也不是遗忘了,只是随着时光辗转、岁月流逝,慢慢释怀了。
也许体悟并不深刻,如今被认为是后人的我们,顺着历史的河流往前走,依稀能够感受到古人的率真性情和高雅情趣,倾慕也好,神往也罢,我们能把握的是自己的这一世。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平凡如我,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守心自暖,不忘初梦,心不动,风奈何,人若不伤,岁月无恙就好。我们终会随着花开花谢,缘起缘落,所有的浮浮沉沉,都会尘埃落定,自有安排;时光面前,一切终将释怀,我们的脚步会走的不急不缓,从容不迫。现在的我会怀念过去,以后的我更会怀念现在!
【兰亭序读后感】相关文章:
1.王羲之书法兰亭序
2.王羲之兰亭序鉴赏
3.兰亭序集教案
5.读后感
6.**读后感
7.拍档读后感
8.穷人读后感
9.赵州桥读后感
10.红岩 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