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后感
“今天天气好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中国通史》读后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国通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中国通史》读后感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
历史的定义与价值―-摘自《中国通史》
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
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绝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绝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绝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总的来说,历史就是既定的事实,就是帮助人们寻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学科。
个人感悟
全书概括讲述了中国从上古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上古史是秦朝以前的历史,中古史是秦朝至明清的历史,近代史则是鸦片战争以来到晚清,现代史则是自辛亥革命而始的。我最喜欢看的还是从上古史到中古史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间是人类发展稚嫩,纯朴又智慧的时期。人性并非自始如此复杂,人类社会也并非从来此般混乱不堪,我现在有些理解读史的悲凉了,总是像一部有着精彩过程却悲惨结局的电视剧,烂尾是每个朝代逃不了的结局。人生是否也会如此呢?一种能使人持之以恒地追求的目标和责任,大概才会使人更坚定的活,否则只是像一只一直在被压稻草的骆驼,迟早会瘫倒的。每个人都值得关心,每个人都应该有价值追求。
读通史仿佛在看心电图,跌宕变化是一个健康正常的状态。此前我偏狭的反感明清末期的闭关锁国,不思进取,以至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从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笔。然而现在,却觉得不该如此猛烈的指摘这段历史。作为国人,固然深爱脚下的土地,不过也包容自己的同胞。华夏文明仍能存活至今,世界都允许了它个别的困顿和暂时性的衰退,这已经证明它具有最独特和顽强的生命力。社会复杂性发展必然产生负面现象,只要一个朝代的人民会反思,会进取,历史还是会前进,文化还会被源源不断的创造。
我们现在的每一刻也是历史。我们现行的各种制度,各种政策,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源头。治理疆域广大的中国,从古至今并非易事,当下西北,西南,台湾,香港出现的等等问题,外交上的争端,我们都可以翻阅历史,寻找蓝本。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不可能一概而论,然而总的方向是一定的,那就是不能在任何时刻掉以轻心。看似和平安定的年代,可能潜伏危机;看似享乐安逸的生活,可能将要与人差之千里。
《中国通史》这本书看一遍并不够,记不住,也未必都看得懂,还是要当作教科书多查找、捧读,一点点的融会贯通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篇2:《中国通史》读后感
通史,就是贯通的历史;中国通史,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书中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曾经令万人空巷,让我知道了许多中国历史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事。此书主要分十一个部分,分别是:史前神话传说、夏商与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两宋时代、元朝时代、明朝时代、清朝时代与近现代。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隋唐时代的《杨坚建立隋王朝》,因为文中的隋文帝勤俭节约,把国家治理的仅仅有条,当时他们储存的粮食一直到隋王朝灭亡还没有用完。我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勤俭节约精神,虽然不用像他一样功成名就,但是要努力不要花不必要的钱。
读完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历史故事,如:《楚庄王一鸣惊人》、《秦始皇统一中国》、《昭君出塞》等。知道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如:狄青、李清照……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我非常喜爱这本书,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读一读。
篇3:《中国通史》读后感
看完了中国通史,给我六下印象最深的3个朝代已说了2个,最后一个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朝代就是秦朝了。
清朝之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深,是因为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朝代,秦始皇的脑子聪明的难以想象,竟然能统一全中国,可见他的头脑有多聪明。可是,秦始皇也有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过于使用民力,做什么事情都要大量使用自己的人民,所以,秦朝还是没有度过被灭亡的厄运,可是,虽然秦朝灭亡了,但秦始皇陵是非常宏伟的,并且,秦朝还有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秦兵马俑,可见当时秦朝的发达与鼎盛。秦朝急政暴虐,从而导致了迅速的灭亡,着也让人感到有积分可惜。不过,秦始皇统一中国着一汗马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如过我门没有统一,现在的我们就回是一盘散沙,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我门在一起,才可一抵挡住外面的攻击。
这就是我读过中国通史的读后感,建议大家看完上下五千年后来看看中国通史,你就会对没个朝代更加的了解!
篇4:《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中华的文明博大精深,历史渊远流长。在这个寒假,宅家无聊的我能干的只有写写作业、听听故事。鉴于我历史这门学科掌握的不精以及老师的推荐,我一直听《中国通史故事》这部书,从中,我悟到了许多。
这部书主要讲的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一直到三皇五帝、尧舜禹的禅让、到夏王桀、商纣王、周幽王……从春秋时期的五霸到战国七雄崛起、秦王统一大业,从刘邦到项羽乌江自刎,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当魏、蜀、吴三足鼎立,从赤壁之战到司马立晋,到东西二晋、南朝北朝,从隋文帝的鼎盛到杨广的修功丧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武则天当帝,后来宋、元、明、清从鼎盛到衰弱、腐朽。各个朝代的更迭交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历史画卷。
在这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深明大义、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从他鼓动家父李渊起兵反隋到后来招贤天下。有了与太子李建成风庭抗礼之势,就在玄武门发动了叛变,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在李渊退位后他便开始了他这传奇的一生,将唐朝贞观年间的国力推向了顶峰,他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不奢侈享乐,一心治国,改革政治、军事,成为了人人赞颂的一代明君。
历史上像这样的明君还有很多:禅让的尧、舜、禹、西汉的刘邦、战国的嬴政、汉武帝、唐玄宗等人。他们顺应民心、为人民谋福、不压榨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实施暴政、残害、压榨人民,就会被人民推翻,只顾自己吃喝玩乐、荣华富贵、压榨人民的君王永远得不到天下,反而会受到人民的责骂、受到历史的唾弃。
历史的规律亘古不变,要想使国家富强,就要听取人民的意见、以人民为核心,这样我们的国家才可以更加繁荣昌盛。
篇5:中国通史读后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览古今大事,方可展现华夏文明。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书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可以使我们了解历史上许多有意义的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没有间断的古国,因此我们的历史更加源远流长,更加有韵味。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描述了从上古到现代的社会文明,它通过描述各个朝代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科学、思想等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精彩社会文明的变迁。
最令我印象深刻和最有意思的是《衣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此书中,吕思勉便详细描述了古人的饮食习惯。从“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食草木之实。”到烹调方法的出现,再到茶与酒的兴起,展现了中国饮食的进步;再到后来外国饮食的输入,中国的饮食越来越丰富。其中,还提到了“家”一词的由来:猪是女子所蓄,猪即豕,无自卫能力,因而不得不造一间屋子给它住,这种屋子为女子专有,称为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饮食中可以体现出我国的许多精髓的东西。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纪录片大火便可看出人们对美食的看重,也可看出中国美食的多样化。外国人来到中国,也是最先被中国美食吸引。
食之后自然是衣,衣最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是材料,二是裁制的方法。古人著衣,大多是麻丝、羽皮、草,如今我们穿的大多是木棉。衣服的裁制方法是黻,此物在后来是著在裳之外,以为美观。古代著衣有“湘绮为下裳,紫绮为上襦”,亦有“衣不帛,]F”。衣服初兴,并非以蔽体为目的,直到后来著衣成了习惯才逐渐蔽体。中国衣服无论在什么朝代,都是大同小异,有同样的中国特色,不同的朝代特点。穿衣最大的压力来源于社交,服饰本有一种社会压力,不同场合、不同等级著衣自然也不同,穿衣看场合这一点直到今日仍是不变。中国服饰独具特色,虽至今日为了简单化,大多数的人已不著汉服,但是这一文化仍深入人心,汉服的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得上。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当今急速发展的社会当中,许多人可能丢掉了中华最本质、最美的东西。当我们被快餐文化包围的时候,是否能想起,有那么一本书,它能带你挖掘华夏最本质的东西、能让你慢下来,细细体会中华文化的美。能让我慢下来、静下心来、细品中华美的便是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择一阳光午后,寻一静谧之地,品读《中国通史》乃人间美好之事。
篇6: 中国通史读后感
我今天看了《中国通史》一书,描写的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欢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为周朝开国皇帝周文王是个人才,而且还有一帮忠诚辅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还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朽,所以我不喜欢周朝后期,还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国家治理的繁荣富强。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搜刮人民的钱财。所以我也不喜欢唐朝后期。
我们中国每个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朽,就说纣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数万银两。杀了几百人。而且荒唐无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灭了。
最强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统治了蒙古,然后竞把我们的中原占领了。占领了中原后,又把俄罗斯的首都占领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
我最不喜欢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虽然建了万里长城。而且还统一了钱币。但是他把古时候记载的书全烧了,而且还杀了一些读书人,这叫“焚书坑儒”。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坏的一面他继承,好的一面他没继承,而且还派了一些人为秦始皇殉葬。是他的作风使秦朝走向灭亡。
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皇帝英明的时候,国家就发达,皇帝无能的时候国家就腐朽。
篇7:《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一)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拥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我为了进一步探求、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便翻开了《中国通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五千年历程的风风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时期,下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皆有史,一以贯之,详细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读者明白,中华民族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过来的。这本书与我国另外一本伟大的史书——《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着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说句实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边看文字注解,边看《二十五史》。
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在书中讲述的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而且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中国通史》叙述内容不再是单纯的褒贬人物、列举事状,而是逐级分编、分章、分节,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在它的故事里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正所谓读史明智,其义同上。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但部分史书却未见其功,全间其过。这些对他的评价正对应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那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中国通史》我感悟了: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见于人。才是明智的选择。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则是不变的法则!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二)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中国通史》,我很喜欢,因为我一向沉迷历史,钻进去就不出来了。
这套书有六本,书非常厚又重,封面是洋红色的,中间一条黑框闪闪发亮,又用金色绘出四个大字:“中国通史”!黑框上面和下面都用金线缝了,一看就很醒目。
我先把六本书扫了一遍,特别是秦二世如何夺取王位,他杀了兄弟扶苏太子,与赵高狼狈为奸,残害百姓;秦始皇在驾崩前,曾命李斯和赵高写信给扶苏太子,要他离开边疆赶到京城咸阳即位。但是胡亥拉拢李斯和赵高密谋篡位,还逼扶苏自杀。
二世认为现在天下太平,不用忙于朝政,应该专心享乐,他从各地调来几万囚犯和农夫大规模修筑秦始皇的坟墓,先把铜铸(zhu)化了倒进去,再把水银灌下去,最后居然把所有造坟的工匠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活着出来。之后他花人力建造阿房宫,为了让自己住得更舒服、华丽,他不惜一切,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秦末才爆发了烽火连天的农民起义。秦始皇建立起来的秦朝江山可谓宏大,但是却因为二世的昏庸无道、荒淫无度而葬送在胡亥的手里。
这套书可谓是让我心中的疑问揭开了:秦朝为什么会失去江山呢?这就是因为朝廷大肆剥削压迫人民,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农民起义纷发而使秦朝被灭亡。
《中国通史》是一部完美的史书。有一段我也很喜欢:唐太宗初期,有人告诉太宗,有个叫魏征的官员曾让太子杀了太宗。太宗就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部下,就要尽心尽力的为太子着想,可惜他没听,要不然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便被封为建议大夫。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沉痛地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呀!”
《中国通史》让人知晓历史、明白道理,我向你推荐她,开卷有益啊。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三)
这个暑假,我带着对中华历史的敬意,阅读了《中国通史》一书,令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世界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说过:“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存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中国通史》是一本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史书。它从华夏源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到战火纷飞、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九州一统的秦汉;分分合合、离析和交融的三国两晋;乾坤变幻的隋唐;宋元明清的王朝更迭……完整的勾勒出中华历史演进的发展历程,向我们描绘出一幅雄伟壮观、璀璨精彩的历史画面,使我们从中睿见卓识。
细细品味《中国通史》,让我感觉它,犹如德高望重的老人,坐在它的膝下,聆听它那意味深长的话语,王朝更迭,历史**,盛世统一……其中,让我终生难忘的还是离析与交融的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古话说得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个强盛的朝代,也会迎来毁灭的一天。那时,正值朝代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朝廷宦官当权,国家四处战乱……不少地方官员、乡绅恶霸拥兵自立;许多外敌趁机侵略我们,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掠夺;土匪横行,四处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多少的无辜百姓因为这时代的**而家破人亡;多少的将士为了保卫祖国而丧失性命;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庄稼颗粒无收,贫民四处逃亡、哀鸿遍野、流离失所……但是它又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他们为中华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伟大贡献——祖逖中流击楫、恒温北伐、谢安东山再起……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没有战火的纷飞;没有硝烟的弥漫;没有时代的**,一切都能够得到保障。这都是当年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和祖逖、恒温、谢安一样,为了中国的统一而无私奉献,付出代价,却没有一声抱怨。
看完《中国通史》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历史长河的奥秘。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该像他们一样,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发奋图强,长大后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四)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是必将复兴的肯定,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
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我带着对中华历史的敬意,品读了《中国通史》。
顾名思义,《中国通史》讲的就是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华的兴衰,纵跨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上起先秦,下到澳门回归。
翻开第一页,沉重而缓慢。凝视着它淡黄的书页,让那来自远古的风,把我的心吹得透彻、空灵、沉重,让那来自远古的长啸,震撼我的心灵。前言一开始就说道:“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尽不相同。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青史留名,垂芳百世,而有的人只能悲历史的洪波湮没,甚至悲自己忘却?为什么有的人可死得重于泰山,而有的人只能死得轻于鸿毛?
岳飞的人生因为“忠”而**亭的点点残血未曾被洗去,项羽的人生因为“霸”而不朽,李白的人生因为“豪”而乌江前的悲壮未曾被江声湮没,鲁迅的人生因为“斗”而那冷竣的眼神未曾被遗忘。
沉重,是圆明园那残痕断壁中残留的血泪,是莫高窟中丢失的一卷卷经文,是七君子为革新而死的悲烈。一个泱泱大国,有过蒙古铁骑的强悍,有过大唐盛世的辉煌,却被几个西方列强蹂躏着,践踏着,欺凌着。五千年的诗酒文华,五千年的封锁闭塞被一朝打破,五千年的艺术成就,五千年的珍贵文物在顷刻间瓜分殆尽。尊严,荣誉,文明被侵略者狠狠的踩在脚下,践踏了一遍又一遍,末了,还重重的吐一口唾沫。
现在,中华站起来了,东方睡狮苏醒了,我们中华少年将再次谱写中华璀璨的诗篇!
篇五:《中国通史》读后感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中国通史》,这本书说的是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刘备和曹操。我喜欢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统一了中国,而且还修了长城、统一了货币、长度、重量和文字。还有他修好了长城之后,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马去守长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欢刘备的原因是:他是一个爱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边有智勇双全的关云长和赵子龙;有出谋划策的孔明;还有英勇善战的张翼德和黄汉升。很可惜,最终蜀国还是灭亡了。我喜欢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群,在动荡不安、群雄割据的汉朝末年,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占据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广袤地域。
我最不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为秦始皇修长城时暴力对付民众,搞得生灵涂炭,修完之后留下了无数的骨骸,让人触目惊心啊! 曹操是一个重军事,轻政治的人,搞得民间乱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实,政治和军事同样重要。
《中国通史》让我懂得了许多中国的历史知识,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初步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整天无所事事,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安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篇8:中国通史读后感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中国通史》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大多是关于古代着名人物的事迹,和着名的一些战役及我们中国从以前到现在的发展与变化。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简略的介绍一下吧!
在这本书里,讲了三国时期、唐朝、晋代,其中我最喜欢三国时期的故事,里面有诸葛亮把司马懿险些烧死、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孔明借东风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孔明借东风,一次,曹操来犯东吴,大都督周瑜准备好了火船,想火烧曹军,可老天爷就像是在和周瑜作对,使周瑜的计划落空了,因为这个,周瑜生病了,他的下士鲁肃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来到了周瑜的床旁边,答应可以向老天爷借三天东南风,周瑜听后大喜,病一下子全好了,过了几天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大败曹操。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心里面感慨万分,想说一些话:《中国通史》这本书,写得非常好。里面的故事就像一座船,载着我们在知识的大海里畅游。这本书还是一座楼梯,可以让我们更快的走向成功。这本书更是一架崭新而又漂亮的飞机,载着我们在知识的蓝天中飞行。这些用处极大的知识,这不正是我们这新一代的青少年所需要的吗?
听了我的讲述,大家是不是心动了呢?那就快买来去看看吧!
篇9: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一套共3册,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收入其中。上册主要讲述的是古文明的开始即民族的形成到秦汉的交替。说到此书,必定要提到它的三位作者,他们都是近代公认的史学大家。张荫麟曾在《老子身后孔子百余年之说》中,针对梁启超对老子事迹的考证提出了异议,是当时大为震动的一件事,并且得到了梁启超的赞赏。他以史、学、才出众知名,是文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国内外史学家对他的著作《中国史纲》评价甚高。读他的书,会有一种“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吕思勉从小就学习写读史札记,5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足以说明他对历史的热爱与痴迷。30年代前期他开设了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文化史、社会史、民族史等课程。毕生致力于历史的研究工作。蒋廷黻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其编著的《中国近代史》,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以学术的形式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张荫麟在序言中提到写通史的根本在于应该判别史事的重要性,应该严格采用新异性、实效、文化价值、现状渊源来阐述历史。蒋廷黻认为研究并接受历史,分析成败,找出教训,则是其根本。
读完此书,感觉历史的画面在眼前一一浮现,太震撼了。就本书而言,按着历史的进程如下:中华的立国是以汉族为中心,汉族大抵在黄河流域,其开化当推三皇五帝,即尧舜禹的禅让。之后便是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虽然夏代迷信、专制但社会风气质朴,人们的生活节俭。而兴起于西方的商代王位继承较为特殊,是长兄死后,传其同母弟,同母弟死立其长兄之子。商代的物质文明比较发达表现在丝织、渔猎、畜牧、铸铜技术。甲骨文是带有图像性的文字,意义比现在的汉字更为详细。周朝的祭祀鬼神之说盛行,而楚国在武王末年遇到了第一个敌人齐国。齐桓公的霸业之一就是南制荆楚,越国勾践的卧薪尝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子产对郑国的革新整饬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古之遗爱也”。或许因为子产是一个把经验转化成原理的实行家吧,和孔子相像。
本书较大的篇幅叙述孔子所经历的时世。而我恰中学时习得《论语》,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孔子丘,鲁国人,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他性格刚毅,和蔼中带有严肃,不骄矜,谦虚守信,对晚辈尤为爱抚。注重人伦日用,有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政治是他的抱负,教育是他的职业,淑世是他的理想。在政治上他以复古为革新,但仕途好像一直不顺利,反而在教育上颇有成就。他提倡有教无类,仁、勇、智是他心中的全德。他门下弟子颇多,大都成了鲁国的人才。他以道德学说和人生理想教训生徒。《论语》是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他的教训记载下来的,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他生平最得意的事就是晚年修订了《诗》的旧曲调。他曾受业于老子,隐退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他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现世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人道精神和礼制精神即现在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而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经济等其他方面后世也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本书很严谨,对于推测或没有史实依据的会做出说明,对于史书来说很用心,值得学习。另外我想提个建议,书中引用的古文比较多,很难理解,如果有注解就好了。还有繁体字较多,很难查到,也做一下标注吧。在书后附录上历代纪元表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中国通史》带给我的是比较认真、用事实、数据等严格考证的一本书,对于历史类的书籍来说它是不错的,值得细细品味阅读,会学到很多的知识。
篇10: 《中国通史》读后感
我喜欢历史,书成了的了解历史的方法。《中国通史》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从史前文明到武昌起义清朝,从仓颉造出了最原始的字到詹天佑开发了第一条铁路,从夏朝以前的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
在中国历,大的有两个时期: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在汉文帝时期,那时国家富裕,人民安乐,没有贪污、腐败现象。外国都不敢来侵略,只是偶尔小小地打扰一下我国的边界,他们是怕了我们这个强大的国家了,统统俯首称臣,而且还每年都送一些他们的特产进贡给我们的皇帝。在汉朝时候的中国,可是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很发达的一个阶段,那时的外国还都是落后的奴隶社会呢!
我非常喜欢《中国通史》这本书,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自古至今的智慧结晶,还把历史长河中一件件不起眼但奇妙的事也告诉了我,让我不能不去喜欢。
篇11: 《中国通史》读后感
至此启书拜读,两月已。
此书其宏,非其书本厚,而以其精要之内容和索要之功能。虽历八十余载,亦可为知真史之参,鲜受偏思之影响。
其一也,史实,以其博识务求已定之论准确,未定之论仅表以看法;其二,也文化思想分析之主线,整书无不透露着文化之主线,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元清四朝及最后东西洋之分析皆是思想之引导;其三也,鲜有迎合与私情,尊重事实,不过多的强植观点,摆事实而启发思考。
然末,吕先生以民国之社会为优达,一为身处民国无法预知未来之事,其书付梓于34年(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之初);二为其历经清末之无能与各不平等条约之患难、拳乱、军阀之乱,得以安定实为不易,必是幸福的。
思先生历新中国成立八年而仙去,其心是否欣然,可为一念也。
读此书,决非一遍便可知其精要,只为粗略,须反复读;
如是,可知史之一二,以助了解已往,可知我民族何来,又何如此;以助解释现状,知向前迈进。
读此书,静虞开始是甚痛苦的,一是史记暗示以枯燥(然此书非也),二是书中夹杂简繁与古今话,读之是有拗口,时有识字不清而断续(可辅之以字典),三是时间断续,刚入境时,奈何事务却可不断打断,接续费时,甚是痛心。
此书已毕,思之续之以何?手边现存组织行为学、传播学各一册,均为极厚的,但却都是可以接续通史的,传播学教人何以有效传播文化、增强影响力,组织行为学教人何以有效掌握组织过程中的方法技巧、提高工作效率,都是我们需向西洋人学习的,当然必需结合民族之“道、和、易”的思维,后可迈步向前。
篇12: 《中国通史》读后感
今年小女已上中学,中学已开设历史课程,小女很是喜欢,常在家中与我讨教历史问题,为了不至于尴尬,我又从新从书橱中翻出《中国通史》,粗略看了一遍。
《中国通史》上至唐尧,下至明清、民国,历经三千余年,这其中的朝代更迭,风云人物的兴衰,个中滋味谁能评说。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演绎着一部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恢宏诗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孔子是如此的感叹着时光易逝,如流水一般,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又一位哲人兼伟人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不过不是感慨着过去,而是想象着未来。
从过去到未来,流淌着历史的长河。一个人的一生,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至多像流水的一次涌动,当然也有的泛起一两朵浪花,甚而推起一片波澜,但随即与流水同去。可能是这个缘故吧,人们常常对着历史,抚今追昔,发出这样那样的感叹,这正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过,历史的长河毕竟是向前流淌的,永远不可能倒流。人们读历史,凭吊历史,感慨之余,总会深化着对今天,对明天的思考,这也是我读《中国通史》最深的体会。
过去的历史是今天的镜子,但历史这面镜子,并不是一览无遗地折射历史之光的,这是由于,往事如烟,越远越不真切,再加之写史之人的个人观念,几千几百年后,就不免镜面如雾了。对此,现代大文豪,爱国主义战士鲁讯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未来的命运,只是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故很不易察出些底细来。”这就是说,历史是面好镜子,只是使用时,需擦去镜面上的雾气。
中国的历史,悠远漫长,有五千年之久。中国的历史看上去风云变幻,其实它总是在昭示着一种必然性,那就是社会在不断进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在不断进步发展,刀耕火种,驾辕铁犁,火箭卫星等等,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的历史,到现在廿一世纪,这其中的荣辱心衰,又有谁能诉说的尽。中国历史的发展常常是流血来推动,来验证的,特别是近现代,我们仍记忆犹新。历史的血迹,展示着历史发展的残酷性,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只有吸取血的教训,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倍的建设我们的国家,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祖先,无愧于我们的后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现在读历史,就是要记住历史的教训,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要知道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的经济现在是上去了,可在某些国际问题争端上,还显得太软弱,像现在的南海争端,与我们的大国身份不相符。经济上去了,我们可不能就只顾享乐,要知道这样下去,是要挨打的,会给后人留下骂名的。
因此,我们只有以史为鉴,努力自省,发扬中华民族的韧性精神和进取精神,加快国家的建设,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世界民族的强者。
历史的脚步,尽管有些沉重,但终究是向前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得好“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我们应当记住历史,面向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通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中国通史读后感
2.中国通史观后感
8.读后感
9.**读后感
10.拍档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