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
“Ishmael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想像李四光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名扬中外的地质专家吗?不如读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从多角度解决你的一个个地质问题,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其中,《从地球到宇宙》这篇论文对我的感触最为深刻!此论文告诉了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宇宙空间中,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就是其中的无比渺小的一员。有的在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有的正在消逝。读完这篇论文,让我也不禁联想到了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每时每刻的在奉献着自己的能量给地球,对地球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地热》,这篇论文对我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了我们,地球的热流有多热,我算了一下,有2000000000卡!不仅如此,他还告诉了我们,走进地下多少米上升一度。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致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哇,如果我们假定100米增加3℃,那么走40公里以后,就有1200℃了,不知道会有多热啊!
整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地质学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像李四光爷爷一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篇2: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不管是谁,总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吧!你们想成为地质学家吗?读一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地平线只是一个梦,并且是让你追不到的梦。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李四光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去了解地球。那你的梦想呢?有人的梦想是成为钢琴演奏家,为你弹奏出美妙的歌曲,那跳动的音符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柔,时而有力。有人想成为舞蹈老师,在人生中的舞台上,跳出美丽,跳出自豪!跳出灿烂。有人的梦想是成为体育老师,教会孩子们锻炼,这不仅是为自己自豪,也为学生自豪!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有梦想。每个人都会从儿童变成大人,在这阶段中,我们都要鼓起勇气。做有规划的人生;做精彩的人生!
篇3: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想像李四光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名扬中外的地质专家吗?不如读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从多角度解决你的一个个地质问题,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其中,《从地球到宇宙》这篇论文对我的感触最为深刻!此论文告诉了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宇宙空间中,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就是其中的无比渺小的一员。有的在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有的正在消逝。读完这篇论文,让我也不禁联想到了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每时每刻的在奉献着自己的能量给地球,对地球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地热》,这篇论文对我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了我们,地球的热流有多热,我算了一下,有2000000000卡!不仅如此,他还告诉了我们,走进地下多少米上升一度。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致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哇,如果我们假定100米增加3℃,那么走40公里以后,就有1200℃了,不知道会有多热啊!
整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地质学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像李四光爷爷一样,好好,长大为国争光!
篇4: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穿过地平线》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书中涵盖了古今中外多种地理领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学、科普为一体的佳作。
本书的作者运用不同时期的地质学方面的研究知识,趣味性与学术性相结合。书中好多章节如:侏罗纪与中国地势,地势浅说等等,以故事形式来回答一些问题。如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大地的构造是怎样形成的?石油又是如何沉积而成的?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回答,介绍了石油形成所要具备的条件不仅与气候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所处地质构造有着重要的联系。
作者李四光教授对中国地质科学与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打破沙窝问到底,这种求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待困难从不退缩,从不低头,勇于挑战,这种精神同样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读完这本书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知道了许多以前从不知晓的东西。
篇5: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我相信大家都有读过书穿过地平线这本书,是著名的李四光爷爷写的书。
里面的文篇生动有趣,富有科学性很吸引大量的读者,让每位读者不肯放下书来,里面的科学性都让我们的生活不过着以前的生活了,里面写了地球和各种星球。
里面富有科学性,让我们陶醉在李四光爷爷写的书本里,只要我一捧起那本书,我脑海里都想着那些富有科学性的问题?我常常坐在椅子上看着那本书,或者坐在椅子上慢慢念给弟弟听,让弟弟知道富有科学性的书本是最有趣的。
我经常和小伙伴看这本书,可是小伙伴对这本书不感兴趣,我和他们不同喜欢看这本书,我希望他们也能知道一些科学性。
李四光爷爷说过地质学探逃的问题,大致可以说,是探讨沧海桑田的变化是桩什么事。沧桑变化是一段神话,似为无稽之谈,研究地质以后,才知道有相当的道理,才能做一个解答。
李四光爷爷,是中国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莫基人之一。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主任、中国地质部部长,他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和研究的奠基人,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篇6: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
李四光,这个响亮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最近,我拜读了他的《穿过地平线》。
这本书讲述了地震、燃料、宇宙,还有我们生存的地方——地球等内容。这里面凝结着地质学家们探测地质的汗水。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也很有趣,可谓“苦中作乐”!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比如三大冰期在什么时候,最广泛的燃料是什么,地震可不可以预测等等。
李四光爷爷曾赴日本留学,后来还考入了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科学精神更可贵可嘉!
李四光爷爷为中国地质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建了地质力学,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李四光爷爷还善于观察,而且喜欢提问。对前辈科学家已经提出的结论,李四光爷爷没有盲目接受。他一直坚持这种怀疑的态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分析和思考。俗语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啊!
我要学习李四光爷爷这种善于观察、勇于提问,不断开拓的精神!
篇7: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
我读了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地球的年龄“官司”。
地球的年龄,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在那上古的时代早已有人提及了。例如纳加尔。底压人的天文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算出世界的年龄为21.5万岁。波斯的琐罗亚斯德一派的学者说世界的存在,只限于1.2万年。中国俗传。世界有12万年的'寿命。这些数目当然没有什么意义。古代的学者因为不明白自然的历史,都陷于一个极大误解,那就是他们把人类的历史,生物的历史,地球的历史,乃至宇宙的历史,当做一件事看待。意谓人类出现以前,就无所谓宇宙,无所谓世界。
中古以后, 学术渐渐萌芽,荒诞无稽的传说,渐渐失去信用。然而西元1650年时,进有一位有名的英国主教阿瑟,曾大书特书,说世界是公元前40造的!这并不足为奇,恐怕在科学昌明的今日,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相信上帝只废了6天的功夫,就造出了我们。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地质学、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同一步调,向前猛进。德国出了维尔纳,英国出了哈同,法国出了蒲丰,!陆谟克,以及其他著名的学者。他们关于自然的历史,虽各怀己见,争论激烈,然而在学术上都有永垂不要朽的贡献。 俟后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华勒斯,赫胥黎诸氏,再将生物进化的学说公之于世。于是一般的思想家才相信人类未出现以前,已经有了世界。那无人的世界,又可据生物递变的情形,每一时代大都有陆成海涸的遗痕,然则地球历史之长,可想而知。至此,地球年龄的问题,始得以正式成立。
就理论上说,地球的年龄,应该是地质学家劈头的一个大问题,然而事实不然,哈同以后,地质加的活动,大半都陷于局部的研究。他们对于一层岩石,一块化石的考察,不厌精详;而对过去年代的计算都淡焉漠焉脂视之,一若那种打讨论,非分内辶事。实则地质家并非抛弃了那个问题,只因材料尚未充足,不愿多说闲话。待到克尔文关于地球的年龄发表意见的时候,地质家方面始有部分人觉得克氏所定的年龄过短,它的立论,也未免过于专断。这位物理学家不独不顾地质学上的事实,反面嘲笑他们。克氏说:“ 地质家看太阳如同四蔷薇看养花的老头儿似的。蔷薇说道,养我们的那一位老头儿必定是很老的一位先生。因为在我们蔷薇记忆之中,他总是那样子。〃
物理学家竟是这样的挑战,自然弄的地质家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地质学家方面,就有人起来同他们讲道理。
所以地球年龄的问题,现在成老天文物理地质三家公共的问题。
篇8:穿过地平线读书笔记
不管是谁,总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吧!你们想成为地质学家吗?读一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地平线只是一个梦,并且是让你追不到的梦。
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有梦想。每个人都会从儿童变成大人,在这阶段中,我们都要鼓起勇气。做有规划的人生;做精彩的人生!
同学们,你们对“李四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吧,它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我们学习的课本里面,你们一定见过她的名字。
他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打破沙窝问到底,这种求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待困难从不退缩,从不低头,勇于挑战,这种精神同样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读完这本书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知道了许多以前从不知晓的东西。
篇9:穿过地平线读书笔记
今年寒假,我读了《穿过地平线》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书中涵盖了古今中外多种地理领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学、科普为一体的佳作。
本书的作者运用不同时期的地质学方面的研究知识,趣味性与学术性相结合。书中好多章节如:侏罗纪与中国地势,地势浅说等等,以故事形式来回答一些问题。如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大地的构造是怎样形成的?石油又是如何沉积而成的?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回答,介绍了石油形成所要具备的条件,不仅与气候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所处地质构造有着重要的联系。
作者李四光教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求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待困难从不退缩,从不低头,勇于挑战,这种精神同样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读完这本书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知道了许多以前从不知晓的东西。
篇10:穿过地平线读书笔记
李四光,这个响亮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最近,我拜读了《李四光随笔:穿过地平线》。
这本书讲述了地震、燃料、宇宙,还有我们生存的地方——地球等内容。这里面凝结着地质学家们探测地质的汗水。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也很有趣,可谓“苦中作乐”!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比如三大冰期在什么时候,最广泛的燃料是什么,地震可不可以预测等等。
李四光爷爷曾赴日本留学,后来还考入了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科学精神更可贵可嘉!
李四光爷爷为中国地质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建了地质力学,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李四光爷爷还善于观察,而且喜欢提问。对前辈科学家已经提出的结论,李四光爷爷没有盲目接受。他一直坚持这种怀疑的态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分析和思考。俗语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啊!
我要学习李四光爷爷这种善于观察、勇于提问,不断开拓的精神!
篇11:四年级下册《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可记得宝儿·柯察金的这些话.
人生似琴键上跳动的音符,时而轻柔时而高亢;人生似弯弯的溪流,时而缓慢时而急促;人生也是一个姿的舞台,所有的人都没有彩排,只有精彩的现场直播,我赞美人生----因为她短暂而美丽,因为她脆弱而坚强!
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人生残缺不全,满是不幸.常常报怨自己没有高贵的出生、欢乐的童年、耀眼的学历、舒适的工作、温馨的家庭.但我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本无贵贱之分,成败之别,苦乐渗半,平淡乃是生活的真谛.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无知的童年、莽撞的少年、浪漫的青年、成熟的中年、无奈的老年,直到死去.几十年的光阴在无垠的长河里却仿佛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稍纵即逝.生命是脆弱的:车祸、海啸、风暴、洪水、烈日、地震,就连区区病毒、细菌也能在顷刻间让成千上万条生命消失殆尽.目睹亲友、同事的去逝,人们悲从中来,于是及时行乐,踏遍歌厅、舞厅、茶房、酒吧、网吧耗尽心力,透支生命以排遣心中的迷茫与空虚.
人生更是顽强的:我们在灾难里重建家园;在疾病中普写战歌;在平凡中铸就辉煌;在逆境中茁壮成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劳动收获;在困难面前播种希望,我们永远以战士的姿态笑傲人生.
“人应该怎样活着”常是人们冷静下来的思索,为自己热忠的事业?为朝夕相处的亲人?为儿女?为父母?为信仰?为自己?这些都可以成为快乐生活的理由.何不试着做做?
朋友们不要因事业不顺而厌世、不要因夫妻争吵而埋怨、不要因儿女淘气而伤感、不要因朋友误会而疏远.包容吧,包容你能容纳的一切,珍惜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以淡泊之心领悟人生,以感恩之心感悟世界. 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呢?像陆游那样“位卑未敢忘忧国”,像李白“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还是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还就是做一个“念父母顾妻子”的普通人
我一直在思索我的一生该怎么过?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已经有九年的时间,到现在还是一无所成.看着别人有模有样的活着,心中实在是痛苦.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只有你过的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到.我想我没有那么崇高,很多人之所以这样说,心底未必就这样想.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是在攀比的.没有人愿意在生活上屈就人后,我也一样.社会的进步是人不满于现状的结果.人人安于现状,人人都不思进取,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像今天一样精彩纷呈.后来我从网络上看到这首歌的歌词被人篡改过,变成了只有你死的比我早,什么事都难不到.其实这种改法我们就曾经做过.那时是为了好玩,现在想来却别有一番意境.是啊谁不想在这个世上成为人上之上了.
我一直在规划我的人生,当然这是一个精彩的人生,可是我目前离我的理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当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的时候,心里就有一股很强的痛苦使我挥之不去,那种痛苦让我产生了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一个人活着就有无数的事情让你痛苦着,而死却是一种痛快的解脱.当然我没有选择轻生,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人应该有责任让自己活下去.李连杰在《霍元甲》里说过一种话: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那么我说:死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托尔斯泰也说过:上帝给了人无数的痛苦,同样也给了人承受痛苦的勇气.面对种.种的挫折我们还是要一一去面对.
篇12:《穿过地平线》读书心得
李四光爷爷大家应该都知道,五一假期我阅读《李四光随笔:穿过地平线》这本书,这本书是从李四光爷爷的大量著作中精选的一些随笔、论著,带给我诸多启迪和感触。
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地质力学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主要领导者和奠基石之一。李四光生于1889年,逝于1979年,他19至1943年在日本和英国留学及深造。这本书里的诸多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其中“风水之另一解释”让我认识到风水在地质学的概念;“从地球看宇宙”让我感到宇宙的浩瀚无限,地球的渺小;“浅说地震”让我知道地震也能预测;除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李四光爷爷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给我带来精神力量。对于西方及前苏联的科学家作出的结论,李四光爷爷并没有盲目接受,对于未亲自了解的观点,他不会大做文章。他一直对前辈科学家的观点表示怀疑态度,只有他本人经过调查实践后才会做出判断并发表文章。李四光爷爷曾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他教育大家,凡事都要持怀疑态度,不要被已成学问压倒。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怀疑思考的开始,是新发现的开端,我们要学习李四光爷爷那敢于怀疑的精神,不盲目因袭,不人云亦云。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学习李四光爷爷不畏困难、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也要传承那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质,争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3:《穿过地平线》读书心得
李四光博学多才,他散文写得好,旧体诗也写的不错,即使是地质学的论文,他同样写的有声有色。《穿过地平线》这本书是从他的大量著作中精选的一些随笔,他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这本书里有31篇文章,其中,《从地球看宇宙》这片篇论文我最感兴趣,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一点点,还有一大部分等着我们去探索。在这巨大无比宇宙空间中,还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只是它们大家族中无比渺小的一位成员,它们有的还在不断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有的正在消逝……
读完《地热》这篇后,对此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我们,从地球的表面到它的深部,温度会越升越高。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到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哇!如果我们假定每深100米地温增加3℃,那么只要往下走40公里,温度就达到1200℃了。
如果能像李四光那样,费尽心思来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哪怕不完全可靠,也会有价值所在。而不是像以前的人们用估计、猜测的方法,推断地球的年龄那样,只是罗列一些枯燥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2.飞跃地平线作文
3.地平线的造句
4.地平线阅读答案
7.初中作文穿过迷雾
10.我心中的地平线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