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2022-12-20 08:24: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脑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篇1: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桃园旅行社的导游小周,我们现在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由我带领大家进入龙门石窟窟内,愉快的龙门石窟一日游开始了!

龙门石窟的发现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复杂。龙门石窟由成千上万个洞窟组成,有潜溪寺,有莲花洞,有药方洞,有古阳洞,还有香山寺、白园、万佛洞,数也数不清。

我们先来看看莲花洞,“莲花洞”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头的。您看,窟顶雕刻着一朵硕大精美的高浮雕莲花,“莲花洞”这名字就是根据这朵莲花取的。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为:出污泥而不染。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您能看见,左侧弟子的头部没有了,是因为头部早年被盗,现在只能在法国吉美博物馆里见到了。大家看莲花洞南壁上方,有一个个小小的佛像,它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当时的雕刻技艺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莲花洞,我们又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代仍有雕刻,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药方。

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其整体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护这些文物。

龙门石窟还有个传说呢。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鱼。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告诉他,如果再听到这种声音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石窟顷刻从山中间裂开,湖水顷出,奔腾咆哮着绕过洛阳城,流向东海。水流之后,龙门石窟就出现了。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篇2: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心怡。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请听好这次旅游的注意事项:1、为了保持景区优美的环境,请不要在景区内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2、请不要在景区的墙上、树上刻字或写字。3、请记住: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希望大家在我的带领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一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因为这里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所以还被列入了洛阳八大景之冠。

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龙门石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渔,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山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两山的崖壁上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听了龙门石窟的传说,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龙门石窟内部的美丽景色。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它高、宽各9米多,深近7米。大约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你们相信吗?看!阿弥陀佛正端坐在须弥台上呢!看起来慈祥极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它因为窟顶有一朵大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的象征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为装饰,不过,像莲花洞里这种精美的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一点儿也不多见。

龙门石窟中的景色就介绍到这里,剩下的需要游客们自己去细细游赏,谢谢大家!

篇3: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作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大家将在我的带领下,去游览世界著名的龙门石窟!

一提起河南的洛阳,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名满天下的牡丹和以雕刻技术精湛著称的龙门石窟了,所以,龙门石窟早已成为了洛阳的代名词!

大家看,这就是龙门石窟了!我们的石窟分布于两山之崖上。东边呢,是香山,右边呢,则是龙门山,而中间的这条河,就是伊河了!正是由于这样两山相对,望之若阙的地理位置,所以龙门石窟又被称为“伊阙”。

在唐朝以前呢,石窟的中心是云冈。但是迁都洛阳之后继续开凿,慢慢的就形成了庞大的石窟群。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唐代开凿的。可以说,龙门是石窟寺的中心。

在所有的石窟群中,最著名、也是最大的,就要数我们面前的这尊卢舍那佛了!它高达17.14米,它居中端坐,雄伟的身躯和居高临下的姿态,真的是让人望而生畏啊!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龙门石窟的介绍呢,就先到这里了,下面请大家慢慢游赏,半小时之后,我们在这里汇合,谢谢!

篇4: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作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刘丹妮。今天让我带你们去洛阳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的龙门石窟游览。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非常多的中外游人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这里游览。放眼望去,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大桥是龙门桥。龙门山原名伊阙山。传说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用一把斧子把伊阙山劈成了二半,就成了现在的香山和龙门山。山东的鱼听说了这个地方,非常向往,鼓足勇气游到这里,轻轻一跃就变成了一条龙,龙门由此得名。龙门桥是仿照赵州桥建成的,全长303米。它连接着香山和龙门山。顺着青石板路走下去,这里是禹王池,这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这里的水质清彻见底,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接下来是滨阳山洞,这里供奉着释伽牟尼佛。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就照射在这里。万佛洞是龙门石窟比较有代表性的洞窟,里面有十分之一的佛象,共15000个,最小的有4厘米。它的洞顶有一座大大的莲花,两边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佛象仅有2厘米,也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象了。最后我们游览的地方叫奉先寺,它是这里最有代表性的的石窟,历时25年才雕凿完成的。石窟正中卢舍那佛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游览完龙门石窟,我们将坐船顺伊水而下。我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在这里得到美的感受。

篇5:河南的作文: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龙门石窟风景区。我叫薛明千,大家可以叫我小薛,今天我来做大家的导游,我来自雏鹰旅行社。希望在我的带领下你们会旅途快乐。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洞窟之一,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月30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请往前看,这就是开凿最早的古阳洞,它开凿于公元493年,所供奉的是佛祖释加牟尼。(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前面有那个洞便是奉先寺了。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石窟。石窟正中的那尊佛像是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被赋予了女子形象,形态圆满、安祥、温存、亲切,传说是武则天的化身。

万佛洞中佛像最多,里面的佛像很多仅有一寸,计有15000多尊。前面的药方洞中,刻有140外药方。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的主要洞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给稳中有各位留一点时间照像。

欢迎大家参与这次旅行,但是旅行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我们最后的一些时间,我邀请大家记住一首有我们洛阳特色的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洛阳牡丹属第一 ;

你拍二,我拍二,洛阳水中有鱼儿;

你拍三,我拍三,洛阳美景白云山;

你拍四,我拍四,洛阳境地白马寺;

你拍五,我拍五,洛阳龙门有石窟;

你拍六,我拍六,洛阳天子能驾六;

你拍七,我拍七,洛阳美味是水席;

你拍八,我拍八,洛阳欢迎您来吧;

你拍九,我拍九,洛阳家家有美酒;

你拍十,我拍十,洛阳家家有美食。

好了,我在此感谢大家来到我们洛阳,我希望大家会记住我,记住龙门石窟,记住洛阳,我也希望大家回去后在亲朋好友中多多夸夸我们洛阳,赞美我们的洛阳。拜拜!

篇6:河南的作文: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大家好,我是太炎小学的蒋跃枫,大家叫我蒋导好了。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大家的。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出口处,距市区125。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有28万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陈岩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时古阳洞、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等。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洞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中几个主要洞窟。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约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敞口石?,正壁上嵌有一种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扁。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的主要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儿时间拍照,谢谢各位!

篇7:河南的作文: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大家好!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非常高兴我能来到这里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都是慕名而来看这“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晚期、隋唐五代,后经几个朝代修筑而成的。迄今已有15的历史。龙门石窟现存的石窟约1300个,佛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约3000个,佛塔约50座,佛像约10000尊。东山有宾阳洞、奉先寺、万佛洞等。其中最美轮美奂的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佛。

这里,我们就重点讲一下宾阳中洞和奉先寺。

一进龙门石窟的大门,就可以看见即宽阔又一眼望不到头的伊河,风把伊河的湖面吹得像是给伊河披上了一层白沙,往前走一会儿,就到了龙门石窟脚下,龙门石窟的佛像全是在那陡峭的山壁上雕刻着,最大的佛像在那陡峭的山的中间,佛像头两侧的长方形窟窿,是后来人为了保护它,搭建房子的房梁用的,这样文化遗产就不会受风雷雨打了。可是加上了这个房子以后感觉破坏了整体效果,就把房子给拆了,所以留下了八个长方形窟窿,中间的佛是如来佛祖,两旁是四大金刚,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只有两厘米这么小,最大有十几米,最小的佛在万佛洞里,佛近两千多个。火烧洞上,石壁两旁画满了火海,使人感觉像是火烧了一样。莲花洞,下方有莲花仙子,莲花仙子两旁有许多栩栩如生立体的荷花。千手观音洞,是千手千眼佛,他有上千只手臂,而每只手掌心上都有一只眼睛,造型很是美丽……

洛阳龙门石窟到处是美丽、惊人的石窟!

好了,我们的旅行暂时就告一段落了。西山没有大的佛龛,所以我们就不去了。祝你在“九朝古都”——洛阳,旅途愉快!

篇8:小学河南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有幸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龙门石窟,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郑导,希望我的服务能让大家满意。为方便大家游玩,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 我给大家四个小时地游览时间,请大家爱护这具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谢谢合作!祝大家旅行愉快。

篇9:河南景点导游词作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

我馆筹建于1956年,1958年开馆,由周恩来题写馆名。是我国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月 ,被河南省委、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墓地。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3月 ,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是竹沟革命史陈列大厅,这座铜像《刘少奇坐镇竹沟》,由河南襄城农民艺术家捐赠于我馆。陈列厅展出了竹沟革命历史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早期革命活动,建立竹沟的个党支部;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展室参观。

竹沟早期革命活动

早在1926年,竹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7年4月,为了配合北华军进军豫南,在周恩来的关怀指导下,杨靖宇、张家铎等同志带领确山5万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省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当时竹沟的党员李畔林、赵子乐率竹沟一带3000民众参加这次暴动,并在石滚河赵子乐家建立了竹沟地区个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开辟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在长征前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接见了王国华。并指示王国华要坚持武装力量。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掉“一个”,成千成万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王国华得知这以消息后,心急如焚,毅然离开江西返回河南,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几经周折,于1935年7月,来到唐河毕店,找到了工委书记张星江,两人协商后决定将豫南党组织和予鄂边工委合并,组建豫鄂边省委。豫鄂边省委成立后,根据朱总司令要把游击队拉到三不管的地方生根发展的重大指示。

准备将恢复党组织;准备游击战争的重点放在,泌阳、确山、信阳、桐柏四县交界的山区,这里山高皇帝远,劣绅压榨,匪犯猖獗,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经过多方面努力,于1936年4月,一支只有7个人两支半枪的红军游击队,在信阳误家尖山小石岭村,汪心太家胜利诞生。由周骏鸣任红军游击队队长。

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将近三年的豫鄂边省委,于1936年10月,通过付楼联络站徐子荣同志的介绍,与北方局联系上关系,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非常重视省委的工作,并赠留声机一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蒋芥石为形势所迫,不得 不接受国共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豫鄂边区红军游击队在红二十八军的支援下,猛烈扩大抗日武装,于1937年10月在泌阳邓庄铺召开会议,扩编为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由周骏鸣任团长,王国华任政委。抗日独立团成立后,为了使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 合法地位,政委文敏生多次与国民党当地驻军进行谈判,后取得谈判成功,使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于1938年1月18日,抗日独立团进驻竹沟镇,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将抗日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938年3月29日,整编后的八团队一千三百余人在信阳邢集召开了东征誓师大会。开赴皖东抗日前线,后来强大发展为新四军二师的一支劲旅。

河南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

在南方八省坚持三年之久游击战争的十四处根据地中,竹沟位于平汉铁路南段西侧,距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近,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党中央非常重视竹沟的工作。1938年2月,周恩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接见王国华时指出:“竹沟在中原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竹沟就是我们在中原的依托。”为了加强竹沟根据地的建设,党中央与1938年2月派彭雪枫同志任河南省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到竹沟主持全面工作,彭雪枫同志来到竹沟后首先协助八团队进行整编,之后创办了“民族抗日宣传队”,创刊发行了《拂晓报》,还亲自题写了报名,攥写了发刊词:《我的良师》。文章内容指出:拂晓象征光明;象征胜利,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光荣。这份油印小报在予东大地,在洪泽湖畔,起着极大的推动、鼓舞、激励作用。成为彭雪枫同志的三件宝之一。

八团队东征后,为了安置家属、伤病员 ,处理他们的交通联络等事宜。新四军军部决定在竹沟设立八团队留守处,由王国华任主任,张震任参谋长,方正平任政治部主任,岳夏任秘书长。

竹沟成为根据地不久,各项工作困难很多,尤其干部缺乏,但指望从延安输送是不可能的,长江局及河南省委就指示彭雪枫同志在竹沟组建了延安“抗大”式军政教导大队。由方中铎任大队长,潭友林和周季芳任政治干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河南乃至华中地带培训大批的党政军骨干。

1938年5月19日,由于徐州失守,日寇沿龙海线大举西侵,开封沦陷已成定局,党中央长江局指示河南省委从开封迁驻 竹沟,省委主要领导人书记朱理治、组织部长陈少敏、军事部长彭雪枫、青年部长谢邦治、宣传部长王阑西、统战部长刘贯一都陆续的来到了竹沟,相继建立了竹沟地委和竹沟县委,那么竹沟就成为河南抗战的指导中心。

豫东是苏、鲁两省的 门户,是东进苏北、西进中原的前沿阵地,控制豫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河南省委决定在平原地区和交通要道不能建立巩固根据地的观点,命令彭雪枫同志在竹沟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在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等人率领着游击支队在竹沟召开了东征誓师大会,开赴豫东,后来强大发展成为新四军第四师。

中原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从“容共”走上“限共、反共”,准备对日妥协,在武汉危机,华中战场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决定撤消长江局,在竹沟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任命刘少奇(化名胡服)任中原局书记,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原局委员,所有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个地区的工作由中原局所指导。

中原局成立后,刘少奇决定撤消河南、湖北省委,组建豫鄂边区党委。并任命红军名将李先念同志为豫鄂边区党委军事部长。为了加强豫鄂边区党委军事工作的领导 ,李先念同志在竹沟北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组建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在1939年1月17日,率领着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挺进武汉外围,后来强大发展成为新四军的第五师。

“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沟,妙计定中原’。刘少奇是1938年11月23日,从延安出发途经西安、渑池、南阳、泌阳于1939年1月28日到达竹沟。他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刘少奇在竹沟还亲自指导创办了中原局印刷厂,翻印了解放周刊和抗日文件。

刘少奇在竹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重视,与国民党卫立煌、张珍等上层军官以及32军、51军、68军、77军等都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在竹沟周围国民党地方政权中,和我党有良好关系的有5个专员、18个县长,这些良好的统战关系,为我党在竹沟的工作开展,创造了一个和顺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原局、河南省委在竹沟不到两年的时间,先后派出了14支基干队伍,共计4800余人。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就组成了新四军的二师一部、四师、和五师;其中部分骨干力量补充到了新四军的三师和七师,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原局在竹沟期间,竹沟的各项抗日救亡运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当刘少奇看到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的时候,就高兴的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大沙河”。竹沟就是“小延安”,因此“小延安”的美名就传扬了全国。

竹沟惨案

由于竹沟在“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战略中的重大作用,激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仇恨。蒋介石、汤恩伯任命少将参议耿明轩为进攻竹沟的总指挥,于1939年11月11日,从竹沟的东寨门,进攻竹沟,惨杀我抗日军民200余人,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的“竹沟惨案”。

竹沟惨案后,竹沟地区的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还继续斗争。在1944年4月,日寇为打开平汉线,向河南发动了“河南战役”,党中央派出“豫南游击兵团”,挺进河南,迅速打开了汝南、确山、正阳三县的新局面,并在孤山冲建立了河南工委、四地委专署、四分区根据地。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陈列厅的解说到此结束,请大家和我一起到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群参观。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排排青砖小瓦房就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八团留守处所在地。这些房屋原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有些房屋是20世纪80年代按原貌修复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河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指向办公室)。紧邻的是豫鄂边区党委,大家随我到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北屋3间是办公室,东屋3间是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办公室兼住室,西屋是过往干部办公室兼住室,南屋3间是军用服务社;刘少奇是1939年1月28日抵达竹沟的,到竹沟后就住在这间房屋内,他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在这间小屋中修订的,门前这棵石榴树是少奇同志亲手栽种的,期间被作为他的化身进行游行,当地群众由于与少奇同志感情深厚,偷偷从原树上剪下一枝,精心培育而成活,1983年捐与我馆,少奇同志夫人王光美来我馆时,专门与栽种这棵石榴树的老同志在此树前合影留念。

大家看完后请这边来,这处院落是中共河南省委旧址:北屋是办公室,西屋是省委军事部兼历任军事部长住室,南屋3间是省委宣传部和中原局党报委员会及省委机关报《小消息》报社;其中军事部彭雪枫、李先念曾先后在这里工作。

参观完之后,西面还有一处院落是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旧址。 这处院落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承认的,对外有牌子,所有在竹沟的机构和党、的活动都是依托新四军竹沟留守处的名义开展的。

也许讲到这里,大家对当时处于国民党包围之中的竹沟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10:河南景点导游词作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是在驶往少林寺的途中,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少林寺的概况。

想必大家都看过《少林寺》这部影片吧?片中少林弟子精湛的武艺及少林寺庙古朴的风味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从这部影片一炮打红,少林寺名声大振,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我们河南以武为媒,大力发展旅游,每两年还举办一次“少林国际武术节”,不仅吸引海外众多武术团体前来参加,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约13公里处的嵩山西麓,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传播佛教而建此寺,因为它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从中,所以得名“少林寺”。32年之后(527年),另一位印度高僧达摩到少林寺,他信奉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在少林寺广集信徒,首传禅宗,后来,禅宗播及全国,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隋末唐初,少林寺因13棍僧救助唐王李世民有功,收到朝廷推崇,少林武术从此名扬天下,寺院也发展很快,号称“天下名刹”,这些就是少林寺出名的原因,如果用两个自来概括,就是“禅”和“武”。

禅宗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派别,他是融合了中国本土的宗教和儒家思想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禅”就是平常心,情不附物,排除一切杂念,不执着的意思。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赵州禅师一生去游天下,传播禅法,他自己说:“小孩子如果能胜过我,我便拜他为师,老人如果不如我,我便教诲他。”一天,一批僧人前来礼拜,赵州问其中一位“你到这儿来过吗?”“来过”。

赵州说:“吃茶去。”又问第二位,回答说:“我还没来过.”赵州也说:“吃茶去。”院主就不明白了,问师父,来过的没来过的,你为什么都叫他们吃茶去?赵州禅师仍说:“吃茶去!”这就是说,禅在日常生活之中,禅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挑水砍柴,吃饭喝茶,无不有禅机。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心,淡泊宁静的情怀,才是人生的真谛,这时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好,刚才我们所讲的是禅的意思,那么禅宗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对,是静坐修心,就是面壁静坐来排除杂念,传说禅宗初祖达摩经面壁9年,以至他的影子深印在对面一块石壁上。可是一个人坐的久了自然会很疲乏,精神不振,于是达摩就创造了一套体操,教给徒弟们锻炼身体,当时少林寺地处深山老林,野兽出没,所以又加进了一些实战招术来防身,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又融进了中国各大武术门派的精华,就行成了独一无二名震天下的少林武术了。咱们今天到少林寺,一是领悟“禅”,二是欣赏“武”,相信在游览之后大家不但会了解佛教禅宗,也会来个三招两式的。

好,少林寺的概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关于少林寺常住院的情况待会到了之后,少林寺的导游将为大家作详细的讲解。好,游客们,少林寺马上就要到了,情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

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

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篇11:河南龙门石窟为话题的导游词作文400字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别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敦煌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现在,您所处的龙母石窟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作为佛家艺术宝库,早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月被中央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山寺,伊河水从中穿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厥,所以古城“伊厥”到来隋朝,隋炀帝杨广登上洛阳北上远远见了洛阳南面的伊厥,就对他的随从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的说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的。隋炀帝听后龙颜在悦,就在洛阳建造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对着伊厥,从此,伊厥便被人们习惯的称为老门了。

我们要留下美好的回忆,留下最好的梦想。

篇12:小学河南的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神奇的龙门石窟。我叫何懿,我会陪伴大家一起游览龙门石窟,一起体验游览的乐趣。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5公里处。那里青山耸翠,东西对峙,伊水汪洋,造像密布在伊水两岸、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年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诸朝500余年大规模营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南北长达 1公里余。据1962年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2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2600块左右,佛塔40余座。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龙门石窟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东方雕塑的典型。特别是石窟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圣果凌空飞舞,或奏乐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态轻盈,神情优雅,令人叹为观止。

龙门石窟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历代文人学士关于描写龙门石窟风光的诗词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欧阳修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有题咏。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阳四塞山水之胜,龙门石窟首焉。”所以龙门石窟每年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游览。他们都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大家到了龙门石窟以后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请游客们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2、不能到危险的地方去玩。3、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请大家不要在墙上乱画乱涂。

希望你们到了龙门石窟可以细细游赏。

篇13:小学河南的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张紫菲,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张。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洛阳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两千六百多种,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洛阳龙门石窟一日游结束了,明天我们将要旅游的地方更美。明天见!

篇14:小学河南的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篇15:小学河南的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这美丽的古都—洛阳观光旅游。我叫刘温馨,你们可以叫我刘导游。这次由我带领大家来游览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相关文章:

1.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介绍

2.河南龙门石窟的导游词

3.河南景点导游词介绍

4.龙门石窟导游词

5.龙门石窟英文导游词

6.景点导游词

7.安徽景点导游词

8.临沂景点导游词

9.河南省景点导游词

10.广东省景点导游词

下载word文档
《河南景点的话题作文:龙门石窟导游词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