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澄城景点导游词

澄城景点导游词

2024-07-02 08:01: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老特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澄城景点导游词,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澄城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分享。

澄城景点导游词

篇1:澄城景点导游词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篇2:澄城景点导游词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渭北高原东北部,南与大荔县毗连,北与黄龙县接壤,东隔大浴河与合阳县相望,西界洛河与蒲城县为邻。介于北纬34°55′45″—35°27′05″,东经109°40′30″—110°05′50″之间,总面积1121平方千米。县城南距大荔县城50千米,北距黄龙县城67千米,东距合阳县城27千米,西南距蒲城县城50千米,南距行署渭南115千米,西南距省会西安186千米,东北距首都北京1530千米。

地质构造

地层

澄城县地层划区属汾渭地区渭河小区东部。第四系前基岩出露在低中山区及一些河沟内,构成二级黄土原的基底。一级原则深埋在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以下。在岩性上可分为石灰岩及砂泥岩两大类,厚逾千米。第四系分布广泛,类形复杂,岩性、岩相及厚度差异甚大。

构造

澄城县地质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东东,倾向北西,倾角3—7°。断裂构造甚为发育,以近东西向逆断层和北东向正断层为主,还有北东东及北北西向两组共轭的X型裂隙。各种构造面的走向与力学性质,均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规律性明显。

地形地貌

澄城县属渭北黄土台原一部分,地貌以黄土原为主体。黄龙山横亘北部边界,洛河从西南流经,支沟流贯原体,并成为与东西邻县的天然分界。总体上,地形北高南低,海拔1285—470米,全县地貌可分低中山、山前洪积裙、黄土原及河谷四种类形。

低中山

黄龙山系中生界泥岩形成的构造,剥蚀低中山区,海拔1285—1221米(县境内),相对高差210—180米,山脉走向北东东,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山前发育有近东西同的逆冲断层,形成南坡陡,北坡缓,基岩裸露。在局部低洼处,有不厚的第四系堆积,暂时性洪流形成之沟谷,横剖面呈“v”字型,沟床纵剖面坡降大,由于岩性差异,常形成陡坎。

壶梯山,与黄龙山以梁状斜坡相接,高出周围地面150—180米,成为屹立于洪积裙的孤丘。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故名。海拔1104.3米,顶部浑圆平坦,约10亩,四周均系斜坡形,东、西、北三面一般为40—50°,南坡65°,西北部有渭清公路。

山前洪积裙

分布于玉富庄—刘家洼—赵庄一线以北,呈扇裙状排列于黄龙山前,南北宽约5千米。裙面坡度上陡(3—5°)下缓(2—3°),由中更新统风、洪积黄土状土夹砂、砾石组成。其上覆有上更新黄土及全新统坡裙洪积层,下伏三迭系下、中统纸坊群砂泥岩。源于山区的河谷,呈箱状,宽40—50米,两壁陡立,深20—30米。古沟道部位,多为洼地,其中沉积的砂砾石层的厚度较大。

黄土原

原面平坦(1—2°),向南缓倾,海拔1100—470米,与山前洪积裙以洼地相衔接。受基底断裂的控制,原体地形的台阶状特征明显。不同高程台原面之间,存在有黄土陡坎,其位置与基底断裂相吻合。它们不独造成了地貌形态的差异,且控制了黄土状土下伏地层的分布与发育。海拔1100—570米。其地质构造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为黄土状土下伏基岩,分布于房家河—尧头—越家庄—西夏一线以北,至黄龙山前。其上部为数十米厚的上、中更新统黄土及黄土状土,厚度自北而南递增,下伏中、古生界砂泥岩;另一类为黄土状土下伏洪积物,分布于上界南黄土原的原面洼地内。其上覆上、中更新统冲、洪积物,厚数十至百余米。下伏下更新统冲、洪积物,厚数米至80余米。其下,第三系的厚度,受灰岩面起伏的控制,厚数米至数百米不等。

一级原位于韦庄—铁庄—西北坡—西观—西吴坡一线之东南,海拔570—470米。其上覆上、中更新统黄土及黄土状土,厚80米左右。下伏下更新统冲、湖积层,沉积厚度受基底断裂控制,多在150米以上。黄土原的周围,沟谷发育,使原面完整性受到破坏。一级原沟谷密度小,切割浅,原面较完整;二级原沟谷密度大,切割深,原口多被洛河近南北向支流切割成条状,宽3—10千米,西部近洛河处,支沟发育,切割强烈,沟间原面宽不到1千米。

河谷

洛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腹地,在其支沟县西河汇入处索村附近转而南行。索村以上河段,河谷不对称现象十分清楚,往往是河湾的凹岸峭壁陡立(坡度大于60°),对岸却谷坡宽缓,阶地发育。河谷纵剖面,宽数十米的峡谷段与数千米的成型河谷段相间出现。如狄家河—雷家河—孙家河—圪塔上、洞子崖—蒋家河、三眼桥—尧头等即是。因断裂构造和岩性差异,河床纵剖面上,常出现陡坎,形成“跌水”,头附近的石灰岩陡坎即是。索村以下,发育在松散沉积中的洛河段,阶地普遍发育良好。

洛河发育有1—3级阶地,纵向不连接,横向两岸不对称。各级阶地的相对高程分别为8—30、30—50、70—90米。一级阶地多为堆积阶地。堆积物的二元相结构明显。二三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基座为下更新统、上新统或基岩。在洛河河谷与黄土原的斜坡间,沿岸普遍分布有一级高出河水面110—140米的平台,其上无阶地堆积物,可能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

澄城县河谷支沟发育,较大者有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马村河、孔走河等。由东北向西南汇入洛河。河床大多切入基岩和上新统。沟底较宽,有跌水。沟坡较缓(25—40°),谷地曲折。有冲、洪积物组成的1—3级阶地,相对高程分别为5—8米、20—40米、60—70米,阶面宽窄不等,由数米至数百米。二三级阶地面一般较宽,沟底有地下水补给之常流水。在支沟的两侧还分布有不少干沟、冲沟,呈东北或西北向树枝状排列,切深数十米至百余米。

篇3:澄城景点导游词

澄城县已有15的建县史,秦汉的宫殿遗址、隋唐的精进寺塔、明代乐楼等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驰誉中国水利史的战国时“龙首坝”工程经民国水利大师李仪祉等先贤改造后至今仍惠泽着澄城、大荔。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澄城有陕西省最大的现代化县级博物馆,馆内矗立的众多拴马桩石雕被美术理论家誉为“庄户人家的华表”、“地上兵马俑”。

澄城县地处陕西渭北高原东部,拴马桩石雕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造型之奇特,闻名中国。据统计,仅各式各样的拴马桩达多个,分布于各自然村的农户中,居中国之首。

亲邻寨遗址

亲邻寨遗址位于澄城县罗家洼乡亲邻村南,是澄城县现存数十处古寨中保存较完好、历史古老的一处堡寨。亲邻寨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堡寨的城墙用夯土筑成。亲邻寨以《古寨寒烟》列澄城八景之一。姚钦明有诗:“树杪跻攀石磴悬,手扶藜杖出风烟。山连沙漠迷遥岭,日上连峰景曙天。秋草征夫峰堠外,夕阳归鸟戍楼边。险成绝壁生悲感,为忆平章战伐年。”

壶梯山

壶梯山与黄龙山斜坡相接,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拔地而起,突兀孤立,山高96米,山顶海拔1200米,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因澄城八景之一壶梯山樵子而远近闻名。

瑞云观

瑞云观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有着先有“瑞云观”后有澄城县之说。瑞云观位于遮路新石器遗址以西沟底,座北向南仅存三孔砖窑,其余建筑毁坏一空,墙上部分壁画还保留较好,有着历史考古价值。保留下来的遮路庵正月二十三古庙会延续不断。这里有无数泉眼,是县西河水的发源地之一。

居仙寺

位于亲邻村南“古城”西北半沟中。寺院呈王字形状,座北向南。传说是韩延寿(韩昌)所建。韩昌原是汉人,是宋王派往辽国的使者。辽王为达侵吞中原之目的,曾许给韩昌半壁江山,并封韩昌为元帅统兵百万犯宋。

蛾蟒庙

相传很早以前,有商州年老讨饭夫妇二人,路过车盖沟,拾到两个蛇卵,放在讨饭的笼内,过了一段时间,孵化出两只小蛇。夫妇二人舍不得丢弃,整天将其带在身边喂养,并为其起名“蠕蠕”、“蛾蛾”。老人死后,两蛇将其驮回,并落在车盖沟的对面的塬上,日夜守候,至死不忘前恩,阴灵向两岸村民托梦,要求为老人建墓修庙。十社村民感其诚意,集资建成雄伟的“蛾蟒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蛾蟒庙原来由十社共同祭祀,后来庙体年久破损,车盖一家独自翻修,因此庙地也就给了车盖村。

关则口长城故基

在赵庄乡关则口村西北,东西走向,依山岭修筑,东至咸和西庄,西至刘家洼乡翟尚村,绵延20华里,明显处长750米,高2.5米至4.5米,宽2米。

澄城古城遗址

元里古城在县城南15里之交道乡元里村。澄城县西北60里的善化乡居安村西600米处,有王官城遗址。遗址西靠玉泉观,南临小河,北边是小驴沟,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75米高出地面3—5米。县城西北40里长宁河南岸之洛城村西,有长宁县故城遗址。淤泥故城在县城西北65里之冯原镇孙堡村西北1500米处,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遗址高出地面140米,周围是断崖荒坡。从出土文物看,是战国时的古城遗址。

尧头窑遗址

尧头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四平方千米,整个遗址包括古遗址窑址,瓷片堆积层,古民居建筑群、古道、古树、作坊和高岭土等。

篇4:澄城景点导游词

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能给经过的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澄城的今天能变得环境优美,有文化气息,还得从创卫活动说起。

只记得原来澄城环境特别糟糕。大街路面到处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可以说是积水成河。人行道上都是砖路,有的地方甚至连砖都没有,全是泥坑。街道两旁都是小商小贩,到处是叫卖声,吆喝声,真可用脏、乱、差来形容。最糟糕的要算古徵大街,到处都是食品袋、垃圾袋、水果皮。两旁的花草树木很少见,环境污染很严重,要是一辆汽车驶过去,后面便是尘土飞扬。古徵公园里,塑料袋满天飘,可以称得上是垃圾的乐园。

如今,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倡导下,全民行动,实施创卫。

澄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澄城简直成了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面如今已变成了柏油大道。人行道铺上了形色各异的地砖。商贩摊点已经搬进了门店,连广告牌也是错落有致,占道经营的现象没有了。最具代表性的还要算古徵大街了。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一眼望不到边。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两旁具有现代化标志的漂亮的路灯整齐地排列着,就像列队的士兵,过去的垃圾带早已绝迹,代替它的是四季常青的绿化带。六路的大盘花园里面全是五彩缤纷的花儿,红的、白的、黄的……漂亮极了!九路古徵公园,花草树木,亭台轩榭、曲径小道。早上起来去那里,一定会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每天清晨都可以看见晨练和跳舞的人们。公园里还安装了不少娱乐设施,一到假日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创卫创出了澄城的新天地,创卫创出了澄城的新面貌,创卫创出了澄城的新品位。让我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告诉人们:环境卫生靠大家,从家庭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我相信大家共同努力,正在掘起的澄城的未来会更美好!

篇5:景点导游词精选

吉林市是人类在东北较早栖息和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出土了距今2万年的人类居住遗址——寿山仙人洞,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官马溶洞旅游景点导游词

官马溶洞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南128公里,在磐石市东北官马镇南7公里有一溶洞揽胜的古官马溶洞。官马溶洞景物奇特,巧夺天工,洞中有洞,敢干桂林七星岩媲美。

溶洞具有鲜明的中国北方型溶洞特征。洞体分为上、中、下三层,目前已经开发的是溶洞的中、上层,其它部分正陆续开发过程中。目前,这里已经开发的部分由6个景区组成,景观奇丽多姿,变幻莫测,共有4种类型和20多种形态的钟乳石。巨大的石花壁和露滴石国内罕见,堪称东北之最;地河水清澈见底,据传在“圣水仙河”里洗洗手、洗洗脸,会给游人带来好运气。还有“天府石林”、“仙人观瀑”、“玉树琼花”、“仙山佛塔”、“骆驼峰”等诸多景观,令游人遐想万千。洞内空气畅通,常年恒温100C四季凉爽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作为人们旅游的选择之地。

官马溶洞经专家考证,开发面积约3800多平方米,总长度490米,由5个大厅、一个水厅组成,每厅之间由走廊相连,最大的厅约600平方米,高达30米以上。官马溶洞是在大约一亿年前地壳运动时,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布在古生代石碳系地层中,岩石多为石灰石和大理石,由于火山喷发的大量酸性物质长期侵蚀,地球内部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一个雄奇瑰丽 回曲折的地下溶洞。洞外酷热难耐,洞里凉气宜人,洞内深邃,色彩绚丽,景物奇特,一景胜一景,令游客叹为观止。

传奇故事

官马溶洞不但是一个神奇的洞、神秘的洞,而且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据说很多久以前,在官马山下住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他有妻子和一双儿女,还有一个老父亲,一家人勤劳耕作,日子非常红火。农民既爱妻子、儿女,更孝顺老人,而且乐善好施,肯帮助别人,受到四邻的称赞。一天,老父亲病了,四处抓药不见起色。父亲的病使儿女愁眉不展。这种孝敬的心情感动了山洞里的仙人,仙人就托梦这位农民,告诉他赶快上山取泉水给老父亲喝,三天就能病愈。农民上早就进洞取来泉水给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传开,附近村民纷纷上山取水,方圆百里的老百姓由于喝了洞中泉水,一个个体格健壮很少患病。从此,人们称此山洞为“仙人洞”,洞中泉水为“圣水”。由于每天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进洞必须举着灯笼、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将洞顶都熏黑了。

吉林陨石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的景点是吉林市的陨石博物馆,到那里去看一位来自遥远外星的神秘朋友——吉林陨石。

吉林陨石是我们江城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被称为“宇宙使者,天外来客”。它是在1976年3月8日陨落到吉林市的,这次陨石的坠落相当于1.7级的地震。

当天有众多的百姓亲眼目睹了陨石降落的一幕,据他们回忆说,最处是在天空东北部突然出现一个红色的火球,光芒四射,极为耀眼,此满月还要大。在火球的后面拖着一束光带,夹杂着滚滚的浓烟。

火球在远行过程中,由于巨大的温度以及受外力作用,陨石体产生过多次爆炸,当陨石的主体在吉林市龙潭区金珠乡上空发生爆炸时,一个黄色的大火球突然发出强烈的闪光,随之冲出三个小火球,带着光束鱼贯向西南飞行,这就是吉林陨石中最大的三块陨石。现在被命名为吉林一号、二号和三号陨石。吉林陨石降落在了吉林市和永吉县附近方圆近五百平方公里的平原区域内。

吉林一号陨石落在了吉林市永吉县桦皮厂镇靠山村十社,3月8日在北方,天气刚刚变暖,一号陨石穿透了1.7米的冻土层,遁入地下6.5米,坑口直径为2.1米,当时距事发现场最近的目击者亢永春老人回忆,吉林一号陨石落地后,从远处看,翻滚的烟尘逐渐形成小磨菇云,高约50米,烟尘浓度极大。被溅出的碎土块,最远可达150多米。

吉林陨石雨刚一降落,吉林省吉林市中科院组织了“陨石雨考察小组”,对它进行调查,当时共收集到较大陨石138块,总重量为2616公斤,现已被吉林市博物馆收集展出,从一号陨石坑内取出的陨石净重是1775公斤,体积为117x93x84立方厘米,是目前石陨石中最重的一块。

陨石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对它们的实验分析将有助于探求太阳系演化的奥秘。

太阳系是由恒星太阳、行星、慧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组成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九大行星和数量众多的小行星,小行星大多数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时常会有一些特殊轨道的小行星偏离轨道。

因为有这些特殊轨道的小行星,宇宙间便产生了一些星球间的碰撞,有爱好天文学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每年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按照地球的运行规律,地球应穿过坦普尔慧星轨道,由慧星尾部喷发出细小的尘粒而散落在轨道上,正好与地球迎面相撞,同一时间,在地球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十分壮观的流星或流星雨。

吉林陨石就是因为这种星与星的碰撞,而陨落到地球上的,据天文学家推算,吉林陨石这位“宇宙使者,天外来客”,本是47亿年前形成的,直径约为440千米的一个小行星的一部门。它的运行轨迹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在大约八百万年前的一次剧烈的天体碰撞中瓦解了,于是诞生了吉林陨石的母体。吉林陨石在第一次碰撞诞生之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椭圆形空间运行轨道(近日点大约一亿五千千米)进入地球公转轨道内部(远日点约为四亿二千千米),位于小行星带的边缘,这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就形成了两个相交点,使它同地球碰撞成为必然。

1976年3月8日下午,吉林陨石沿着它自己的运行轨道以15-18千米/秒的相对速度从地球的后面追上地球,以极高的速度穿过大气层,于是15时2分36秒,使发生了陨石的陨落。

在我们吉林陨石陨落之前,美国在1948年2月28日发现的诺顿石陨石被称为世界之最,重1079公斤,但是吉林陨石陨落之后,很显然的担当了这个世界之最的角色,那么除了它的重量为世界之最以外,同时还创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之最和一个奇迹,就是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的一场陨石雨。雨区降落范围非常广,分布在东西长72千米,南北8.5千米,总面积近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吉林陨石就其数量、重量、散落范围以及科技含量在世界都是罕见的。吉林陨石雨降落时,铺天盖地,呼号之声,几百里以外,清晰可闻,落地的巨响和震波,震碎了很多居民住宅的玻璃窗,场面之宏大,威力之巨猛,如同一颗小原子弹,然而,竟无一人一畜伤亡,可谓一奇。

目前陨石按含金量与硅酸岩的比例,科学家把它们分为三类,即石陨石、铁陨石、铁石陨石。吉林陨石属于石陨石。据科学分析,吉林陨石属于橄榄石,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是极为珍贵的宇宙样品。在陨石中发现了十三种氨基酸和有机化合物。在陨石内部还找到四十多种矿物质和三十多种原,其中有些矿物制是在同类陨石中的首次发现。为揭开原素起源提供帮助,可以说“吉林陨石的光临相当于发射了一颗地球人造卫星。”

那么陨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知道恐龙是古代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如果中生代末期它们不灭绝,那么处于蒙昧时代的古猿至少没有机会变成现在的人。那么,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呢,科学家们发现。第三边界沉积层堆积着一层厚约几十厘米的白色粉末。那么地球上极为罕见的氨基酸,因此他们推断,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陨石与地球相撞,撞击后的巨大爆炸使大多数恐龙立刻死去。爆炸后的粉末笼罩在大地上面数年之久,土温骤变致使恐龙无一幸存,而恐龙的灭绝却给其他新生动物带来了生机。比如哺乳动物的出现,古猿也被迫走出了森林。陨石促成了人类的产生,由于陨石的影响,促进了生物的产生进化发展,但陨石也会带来毁灭人类的危害性。

各位朋友,大家看,这块陨石,在它的表面有一层深色的壳,叫熔壳,厚度大约有0.5—1毫米左右。科学上按照它的形成次序和外表的特征,可以将熔壳分为初始熔壳和次生熔壳。那么,熔壳有是怎样形成的呢?当陨石以每秒15—18千米的高速冲进大气层时,强烈的冲击波使空气分子急速的分解、电离和燃烧,温度可以达到 &.ordm.C ,这巨大的热能部分地传给陨石体,使其表面温度达3000—3500&.ordm.C, 表层的矿物质直接汽化而挥发。还有一部分,在陨石的表面形成一个液态层,当陨石陨落到低空以后,速度与压力急剧下降,使硅酸溶液迅速冷却,于是形成了玻璃状物质,微晶或雏晶。溶壳也就是在这样的物理化学过程中形成的。另外我们看到的陨石表面还普遍具有形态多样、大小不等的许多气印。这是因为陨石在大气层中与空气剧烈摩擦、燃烧和气流冲击形成的。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参观的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一座陨石博物馆,属于自然类,在这个博物馆里,还收藏着许多关于吉林陨石的资料、照片以及其他国家的陨石标本等等。大家可以再仔细地看看,也可以在这里拍拍照,留作纪念。

吉林省集安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在这样一个好日子里能应来你们的光临我很高兴,我是大家今天集安之旅的导游员。

那么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集安的一些景点......

◇ 好太王碑 ◇

在吉林省集安县城东北5pem处,公元4,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 念 第十九代王而建。十九代王名淡德,号永乐太王,溢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故此碑俗称永乐太王碑或好太王碑。碑体为一方柱形角砾凝页岩修琢而成,无碑额,碑座埋于土中,形制极富特色。高6.39米,宽1.35—2米不等。东南为正面,碑文 刻,共四十四行,满四十一字,计一千七百七十五字。碑文首先纪述高句丽建国神话,称出自北无余的第一代国王邹牟王是“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出生子;然后称颂永乐太王攻掠六十四城和一千四百多个村庄的业绩,最后刻记三百三十户“国烟”和“看烟”,即守墓奴的摊派情况。

◇ 东方金字塔——将军坟 ◇

火车穿过老岭的盘山隧道飞驰而下,边境小城集安就会映入你们眼帘。从左侧车窗远远望去,在龙山脚下,耸立着巨大的方坛阶梯式的古墓,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坟。它规模宏大,造型颇象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故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将军墓正在龙山脚下,地热优越,环境秀美。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全部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第一阶为四层石条铺砌,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在陵墓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甬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墓室内的地面上并排置放着两个石棺床,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坟的上下到处都是巨大石条,光是坟的外缘石条就用了1100多块。在坟的顶端,四边的石条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圆洞,墓顶的积土中有板瓦、莲纹瓦当和铁链一类构件,可以看出是亭阁建筑的遗迹,这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极为吻合。将军坟后面原有四座陪葬墓,一字等距排列,现仅存一座,建筑样式与主墓相同,规模则小的多,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葬。

据考证,将军坟应是一座高句丽王陵,当在4世纪末到5世纪初建筑。高句丽王朝始建于公元前37年,到这时已传到十九代王好太王和二十代王长寿王。好太王已有陵墓。将军坟距好好太王陵不远,且墓道朝向太王陵。国内有关学专家学者认为,此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之称是清末当地老百姓的,一直流传至今。

昔有《别金相登将军坟》一诗,曰:“将军坟墓几千秋,坟外年年江水流。桂酒椒浆伤往事,荒烟蔓草赋闲游。三辅霸业今何在,百济名邦早已休。独有英雄埋骨处,峨峨高峙龙山头。”

·长白山旅游景点介绍 ·松花湖旅游景点介绍

万余座高句丽古墓群中,有20余座绘有精美的壁画,其题村广泛,技艺娴熟,绚丽多彩,飘逸流畅,距今虽已千余年,色彩仍鲜艳如初,由此可见当时的绘画艺术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临摹了大部分古墓壁画置于博物馆内供人参观。著名的壁画墓有角抵墓、舞踊墓、三宝墓、四神墓、五盔坟等。

◇ 五女峰公园 ◇

长白山余脉老岭山区腹地的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集中展现当地独特的动值物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园内有5座峻峭挺拨的山峰——玉女峰、少女峰、参女峰、春女峰和秀女峰;还有幽谷银瀑、高句丽采石场、天工神韵、望峰台、仙人台、藏心洞、怀古亭、洞天皓月、空中悬佛、抗联遗址等38处人文自然景观,既美艳多姿,又雄奇壮观。幽谷银瀑是一条数百米长的大峡谷,谷底流泉淙淙,有人工,天然瀑布两处,巨树和古藤形成的华盖守护着古老的秘密,峡谷两侧陡峭的山岩怪石嶙峋,苔藓遍布,身临此境仿佛回到了盘古开天的洪荒年代。

洞天皓月景观更为神奇,两座20多米高的石岩,中间是一条刀劈斧削般的等宽缝隙,是谓“一线天”。站在“一线天”中间上仰望,“空中悬佛”正好夹在石壁上面横空也世:一大一小两块椭圆型花岗岩石形成悬佛的头、身,悬佛五官分明,鼻子上的皱纹清晰可辨,神态十分逼真传神,其表情恰似在用力挤开石壁,附视着芸芸众生从下面通过。造物主的神工鬼斧又制造了一个千古之谜。

来到藏心洞,虽是一处横穿山岩的石洞,但奇在洞中卧有一块心型巨石,石体比两边洞口都大,不可能从外面移进,那是天然形成?令人百思不解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的集安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在这次旅游中若有不周之处还请提出宝贵意见,今后以便更好的为您服务。离别之即,没有好送给大家的,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快乐,健康...... 再见。

篇6:关于景点导游词

各位大连的朋友:

前面我们已经欣赏了少林武术表演,参观了少林寺常住院,大雄宝殿,六祖堂,藏经阁等景点。前面我们已经看到门口的石刻题词“少林精神是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们要参观的就是少林寺最有历史鉴定意义的景点----少林寺塔林。

塔,是印度古语“塔婆”的简称,意为坟墓,因数量众多,故名塔林。所以说这里是历代少林寺高僧安息的墓地。总面积1.4万多平方米,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明,清各代砖石墓地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室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大的古塔群,与宁夏青铜峡108塔、河南汝州风靴寺塔林、山东泰山北麓灵岩寺塔林并称四大塔林。而且少林寺塔林不论在数量和价值方面均堪称中国第一,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有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各位师傅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因此,他们层次相别,样式各异,有四方行、六角形、柱行、锥形、直线行、抛物线形的。

大家看这座塔,它是六角形的,大家数一下是不是。而且它有七层,看看是吗?不算下面的底座啊。因为佛语有言:七级浮屠!!不管是这里的塔林还是其它地方佛教高僧的坟茔都不可能超过七级的!!塔的下部须弥座下,雕刻出的图案是多层次的,虽然经历风雨兼程的很多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轮廓的,这个雕的花鸟图,还有一些其它的图案的。工艺很精湛啊!!那大家能不能猜到它是哪一朝代修建的呢!这里有标注啊是公元12建的。喜欢历史的朋友能想到是哪个朝代吗?宋朝。恩,是和宋朝并立的金建的衍公塔。

大家往前走就看到了整个塔林里面最古老的砖塔----“法玩禅师塔’。它建于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距今有1271年的历史了。它是方形单层单檄式高八米。除塔门、塔刹和塔铭用青石雕成外,整个塔身都用水磨砖砌造。塔门是用高浮雕的方法,装饰这飞天,人头鸟等古典图案。门的两侧精致的图案,威武的金刚都让人印象深刻啊!!!

位于法玩禅师右侧的也是单层方形砖塔,但它却不是建于唐朝,而是建于宋朝了。

塔林宏伟的建筑群,汇聚了众多的朝代建筑特色,是研究祖国建筑史、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实物。

大家现在先自由欣赏一下,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把它们都分分类啊,看看都是哪个朝代的,特色在什么地方!!因为塔林毕竟埋的是死者,所以一般都不在塔林内拍照的。大家可要在门口拍照。

篇7:关于景点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携手旅行社欢迎各位大连朋友来到中原之州----河南省做客旅游!我是携手旅行社的导游员101,坐在我身旁的是司机王师傅。此次,大家的中州之行就有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在今后的几天里,我们以郑汴洛旅游线为主,共同携手探寻厚重的河南文化,感悟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历史。我们希望真诚的服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们正行驶在连霍高速郑少洛地段,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龙门石窟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河南的基本情况!!

滔滔黄河情无限,悠悠文明八千年。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

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结,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五千年前,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大部分都在河南一带繁衍生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文字----甲骨文,博大精深的《易经》,充满哲理的《道德经》,均源于河南。

说到这里,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各位朋友,有没有以前来过河南的啊?恩,这位陈先生对吗,您来过河南了,那您来过河南的什么地方啊?郑州啊,还有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了?恩,好的,这次让您尽情的欣赏一下河南的美景。大家知道历史上的八大古都河南省就有那几个城市吗?对,有洛阳,开封,还有郑州。对,这位小妹妹说的非常对,还有安阳。

先说咱们今天要到达的城市----洛阳。洛阳有九朝古都的美誉,历时一千五百多年。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依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我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与此。商汤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虞洛邑,平王东迁,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业,后梁,后唐,后晋,相因相袭。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五百万,四方纳贡。这里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吗,为什么那么多的帝王会这么重视这里呢?大家现在往车窗外看,列车现在已经驶入洛阳境内了,洛阳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关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天下”,因此才被众多帝王看重,认为是理想的京都重城之首选。

大家知道“国色天香”室形容那种花的吗?恩,非常正确,牡丹花!“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花是洛阳市的市花。每年的省月至5月分,举办牡丹花会。“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场面特别的壮观!最大的赏牡丹点是王城公园。在王城公园,除了牡丹还有另外一大看点,那就是被很多学者称为“宇宙魔法”的“河图洛书”。它到底奇特在什么地方呢?回头大家亲自去看看!!

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龙门石窟,在龙门山。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九年,迄今已有15的历史了,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大家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龙门山了。

那就说明龙门石窟景点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整理好东西,我们一起去目睹大佛的风采!

篇8:关于景点导游词

各位大连的朋友: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进入龙门石窟景点了。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有四个小景点,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我们左边的这条横贯南北的河不是洛水而是伊水。我们先去西山石窟参观。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咱们边欣赏边讲解。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西山石窟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深近7米,建于唐高宗初年,距今有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洞中主佛像是阿米陀佛,他面部丰满,双肩宽厚,衣纹简洁、流畅。主佛左侧是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两侧分别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主佛阿弥陀佛为龙门石窟雕刻中精美的雕像之一,雕像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我们难以想象这些雕刻匠师们,即要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要大胆地突破宗教和礼仪的束缚,在雕刻中融入大量现实的生活,把人物造像活化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大家能把这石壁上嵌有的这块宋代草书石匾读出来吗?这上面写的是“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写的。陈老先生在写的时候把岸字少了一横,逸字呢,有少了一点,但是这个中字就写的特别的气势恢宏。很多人都不理解陈老先生的用意。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到底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进入了宾阳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开凿,因并排布局而得名。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开凿到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24年之久。但是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是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我们今天看到的南北两洞则是由后来的隋唐完成的。也因为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的。所以更有研究价值和借鉴欣赏价值。

我们先来介绍宾阳中洞,。它是一座三世佛窟。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米,比我们刚看的潜溪寺要大。正面坐的是释迦牟尼,大家看,身着褒衣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微笑。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改变了云冈石窟佛像的偏袒右肩袈裟,而身穿宽袍大袖袈裟。洞窟内门的侧壁原来雕刻有两幅佛雕图,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表现当时宫廷佛是活动的场面,但现在我们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了,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时惨遭盗窃,漂洋过海,现在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博物馆!!! 看的出来大家,对这里特别的感兴趣,那我们在此多停留一段时间,大家自由的参观欣赏。我们等一下在继续关于南洞和北洞的讲解!!!

【澄城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1.景点导游词

2.安徽景点导游词

3.临沂景点导游词

4.河南省景点导游词

5.广东省景点导游词

6.威海景点导游词

7.桐乡景点导游词

8.西藏景点导游词

9.景点的导游词

10.唐山景点导游词

下载word文档
《澄城景点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