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蜡烛熄灭
“六溜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蜡烛熄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蜡烛熄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蜡烛熄灭了
星期四上午,老师和我们在教室里做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蜡烛熄灭了。
活动尚未开始,教室里已经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活动开始了,只见老师拿出一支蜡烛、一盒火柴和一只玻璃杯。首先,她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燃烧着火柴将蜡烛点燃。开始的时候,火苗很是微弱,后来越烧越旺,甚至冒起了一缕青烟。接着,她拿起玻璃杯盖住了蜡烛,火苗渐渐地变小,不一会儿便完全熄灭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火苗的变化,惊叹不已。有的托着下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有的伸长脖子看着,嘴巴张得很大;还有的眼睛一眨不眨,脸上写满了惊讶……有个同学摸着头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呢?”老师说:“蜡烛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玻璃杯盖住蜡烛时,里面的氧气越来越少,氧气没了,蜡烛自然就熄灭了。”同学们听了连连点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次活动真有趣啊!
公众号: 兴化小作家
篇2:关于小学科学实验的作文:蜡烛熄灭了
暑假的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在教室里搞了一个蜡烛熄灭了的实验活动,我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做什么?
实验活动开始了,老师拿出了火柴、蜡烛和玻璃杯,然后,用火柴点燃了蜡烛,开始,火苗很小,接着,越烧越旺了,老师把玻璃杯盖上去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火苗慢慢地变小了,最后熄灭。还冒出一缕笔直的灰白色的烟雾,像过年放的烟花。我们看得很投入,有的同学惊讶得一动不动,有的同学不相信似的揉了揉眼睛,同学们都看呆了,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告诉我们,蜡烛燃烧是需要氧气的,玻璃杯里氧气没了,所以蜡烛就熄灭了。我们明白了这个原理。
今天这个活动很有趣,我知道了蜡烛熄灭的原理。
公众号: 兴化小作家
篇3:《熄灭的蜡烛》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等。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你捂上鼻子,闭上嘴,会有什么感觉?(喘不上气)为什么?
小结:人呼吸需要空气。
二、教师出示广口瓶、蜡烛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实验一: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在上面罩上一个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分组做实验。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儿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实验二: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分组做实验。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这是因为大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短,就先灭了。
实验三: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的快,所以先灭掉了。
延伸活动:
让幼儿跟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更多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篇4:《熄灭的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幼儿观察蜡烛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材料准备:
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科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篇5:《熄灭的蜡烛》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重点:
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知道蜡烛熄灭的时间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小盘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蜡烛的用途
1.出示图片引出蜡烛
提问:小明的书包里都会有什么?每次必须带的是什么?
小结:小明每次都会带很多东西帮助他完成探险活动,但是每次必须带的是蜡烛。
2.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了解蜡烛的用途提问:你们都见过它吗?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
小结:在生活很多地方都会见到我,我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光明。
3.启发幼儿思考,小明探险为什么要带着蜡烛。
提问:小明为什么每次山洞探险的时候都要带着蜡烛?
小结:有的朋友说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用来吓唬野生动物,蜡烛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蜡烛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过实验,探索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一)操作一: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系1.引导幼儿初步猜想熄灭蜡烛的方法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熄灭燃烧的蜡烛?
小结:我们可以用吹、扇、和水等这么多的方法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2.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想用瓶子将蜡烛熄灭的方法提问: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样熄灭燃烧的蜡烛呢?
小结:小朋友说可以用瓶子底部压蜡烛、用瓶子边缘拨动蜡烛、用扣的方法熄灭蜡烛。
提问:扣住蜡烛,蜡烛真的能熄灭吗?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方法实验要求:(1)玻璃瓶要轻轻的扣住蜡烛,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蜡烛;
(2)认真观察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4.分享交流
提问:蜡烛是怎样熄灭的?它的火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将蜡烛扣住就会熄灭?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扣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是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空气用完了,它也就熄灭啦!
5.利用实验结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问: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带蜡烛?
小结:原来小明带蜡烛是为了看看山洞里有没有空气,没有空气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瓶子大小有关系。
1.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瓶子大小的关系提问: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你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2.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要求:
(1)玻璃瓶要轻轻的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
(2)认真观察两个瓶子里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3.分享交流
提问:两个瓶子同时扣住蜡烛上,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蜡烛熄灭的时间会不一样呢?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大瓶里面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比较长,小瓶里面的空气少,蜡烛燃烧的时间就短,所以先熄灭。
三、探索让蜡烛继续燃烧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蜡烛燃烧离不开空气
1.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游戏“拯救火焰”
提问:小蜡烛跟我们玩游戏玩的真开心,它说我被瓶子扣住了,当我快要熄灭的时候谁来救救我,让我继续燃烧,不要熄灭。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蜡烛让它继续燃烧呢?
小结:让空气流进玻璃杯内,蜡烛就会进行燃烧下去,有了空气蜡烛才能燃烧,就像我们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
四、活动延伸
今天和蜡烛玩游戏开不开心?可是,小蜡烛又给我们出难题啦!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科学探索区找找答案吧!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也有了一定的探险意识,虽然他们在家里很少能接触到火,但是他们对火的燃烧却充满好奇,为什么会产生燃烧,孩子们经常这样问。活动中我通过三个实验帮助幼儿发现燃烧的秘密。第一个实验让幼儿知道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第二个实验幼儿发现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第三个实验再次验证燃烧与空气有关系。通过这三个实验幼儿对于打开了了解燃烧奥秘的大门,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发现一些亮点,也存在一些不足:
优点:
1.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在动手操作中和游戏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与小蜡烛做游戏的游戏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进而通过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幼儿兴趣浓厚,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
2.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中一个个小实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于教师的提问能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任务。
3.注重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引发幼儿探究的问题,当幼儿出现不同答案时,教师敢于追问,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增强了幼儿自信心,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有效互动。如提问大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还是小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出你的理由。
不足:
语言不够严谨、简洁。每次幼儿回答完问题后,老师总是将答案进行补充,而且话特别繁琐,不能有效引导幼儿将想法完整表述,教师小结也不够简洁。如教师提问,瓶子扣住蜡烛,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回答,因为没有空气。教师回应,哦,原来蜡烛的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瓶子里的空气让蜡烛都燃烧的没有了,所以蜡烛就熄灭了。语言繁琐,不严谨。
篇6:《熄灭的蜡烛》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蜡烛与空气助燃的关系。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PPT课件、玻璃杯、蜡烛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星星、太阳、萤火虫)
二、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请幼儿说一说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请幼儿说一说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用嘴巴吹)
2.第一次实验:如果我们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猜猜会怎样?做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玻璃杯,蜡烛燃烧一会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三、感受空气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引导幼儿探索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大小的关系,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1.第二次实验: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大瓶子里的空气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长;而小瓶子里面空气较少,所以蜡烛燃烧时间较短,就先熄灭了。
2.第三次试验:点燃两根大小不一的蜡烛,罩上大小相同的玻璃杯,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幼儿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大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先熄灭。
四、让幼儿了解火的便利和危害,注意用火安全。
活动延伸
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发现的蜡烛的秘密。
篇7:《熄灭的蜡烛》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园里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蜡烛
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提问:蜡烛是做什么用的?摸上去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用途?
2、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实验一: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3)教师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mamanv、com)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吧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4、实验二: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教师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3)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了,这是因为大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气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5、实验三: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以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
(1)教师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
(3)教师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的快,先灭掉了。
6、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和蜡烛,注意生命和财产安全。
篇8:《熄灭的蜡烛》教案
设计意图:
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虽然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这个原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比较容易地感知。本次科学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以及空气的多少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活动目标:
1、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喜欢做科学小实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玻璃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记录卡;
经验准备:提前与幼儿玩装空气的游戏,引导幼儿了解我们周围都有空气,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谜语: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打一日常用品)——蜡烛
2、点燃的蜡烛有什么现象?有什么办法让蜡烛熄灭呢?如果给蜡烛上面罩上一个玻璃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激发幼儿已有经验,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讨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一)实验一: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师幼共同做实验,验证猜想,交流发现。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总结。
小结:实验发现,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二)实验二:实验感受空气的多少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玻璃瓶,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实验,发现小玻璃瓶中的蜡烛先熄灭,大玻璃瓶中的蜡烛后熄灭。这是因为小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短,就先熄灭了。而大玻璃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三)实验三: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长短、玻璃瓶大小的关系,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愿望
1、点燃两根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引导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幼儿动手实验,观察哪个蜡烛最先熄灭。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小结。
小结:同样大的玻璃瓶罩上长短不同的蜡烛,长蜡烛的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也就是说,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长短、玻璃瓶大小有关系。
三、活动延伸: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
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引导幼儿回家或者到科学区操作验证,与同伴一起分享。
四、安全提醒
蜡烛虽然用处很多也很漂亮,但我们平时在家里千万不要自己点蜡烛玩火,那样是很危险的,要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中班的孩子对科学探索活动充满了兴趣,而蜡烛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但幼儿对蜡烛的使用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即使是家里有停电现象,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都是家长点燃使用的,但孩子对点燃后的蜡烛发生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篇9:熄灭的蜡烛作文600字
熄灭的蜡烛作文600字
有一年暑假,姐姐来我家玩。当我们玩得正在兴头上时,灯突然熄灭了。“不会是停电了吧?”姐姐在黑暗中摸索着拉开窗帘。“应该是的,”我对着电脑叹气,“哎,真扫兴。”
这时,妈妈走进房间,给我们送来了两支蜡烛,拍拍我的'头说:“早点睡吧,明天再玩吧。”妈妈出去后,姐姐点燃两支蜡烛,问我:“如果我用一个玻璃杯罩住第一支蜡烛,第二支不动,你觉得哪一支会先熄灭?”我想:被玻璃杯罩住的第一支蜡烛因为有了杯子替它挡风,所以燃烧的时间也应该相对长一些。于是,我指了指第一支蜡烛。姐姐没有告诉我答案,而是去厨房拿来了一个玻璃杯,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就能知道答案了。”说着,姐姐把玻璃杯罩在第一根蜡烛上,橘红色的火苗纹丝不动。我得意地向姐姐炫耀:“哈,我猜对了!”当我再回过头去时,火苗突然熄灭了。再看第二根蜡烛,正得意地摇晃着皇冠似的火苗,仿佛在说:“哈哈,我赢了!”我惊讶得下巴都掉下来了:“怎……怎么会这样?”姐姐将玻璃杯拿开,第一根蜡烛不甘心地冒着青烟。我嘟着嘴,任性地在叫:“姐姐你肯定在蜡烛上动了手脚!”“没有”,姐姐把气得跳起来的我按回座位,“其实,蜡烛的燃烧是需要氧气的。我用玻璃杯罩住蜡烛,蜡烛就只能靠杯中的一点氧气燃烧,当氧气全部烧光时,蜡烛也熄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这时,妈妈推开房门,责怪我们道:“这么晚了还不睡?”我和姐姐对视了一下,吐了吐舌头,钻进了被子里。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这句话的道理。
篇10:永不熄灭的蜡烛作文
永不熄灭的蜡烛作文
永不熄灭的蜡烛
在我的求学生涯里,有无数的老师曾教我做人的道理。在那淡淡的往事中,有着淡淡的回忆。那淡淡的回忆成为我脑海中一座永恒的星座。那一个个老师如星星一般纯真,一般闪亮。他们的情,深深地印在了我记忆中的小河,流也流不完。在我那回忆的银河中,有那么多颗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骄傲!我为有这些群星璀璨般的老师感到高兴,他们给予了我知识的源泉!无论记忆有多么地久远,每当想起老师的那一刻时,依然激情难耐;每当面对熟悉的老师时,那一瞬间,那些小事,总是激起我对老师久蓄于心的感激;我们的'师生之情,放飞心灵于宇宙,定格为永恒,铸造起‘’人‘’的丰碑。老师就像红烛一般,将自己的脂膏不惜地流向人间,培育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记忆中老师的目光就像那最美的音符,唱出最美的歌声;在我的心目中,老师的目光是一座木桥,晃晃悠悠荡出我们的顽皮,是为了不让我们跃进人生的泥潭深渊;老师的目光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量出我们的稚弱,是为了不让我们受困于千难万阻。老师的目光是一束电光,明明灭灭,照出我们的迷惘,是为了不让我们落泪于生活的云雾罩中,在我的眼里,老师的目光是轻轻的风,轻轻的是它对幼苗的问候;老师的目光是长长的线,长长的是它对学生的牵挂;老师的目光是深深的海,深深的是它对世界的热爱。而老师是我们人生途中的一朵花,为我们开过了,然后凋谢了,然后就黄了。老师是我们苦读时的一盏灯,为我们亮过了,然后就灭了。 老师啊!你是我们的路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老师啊!你是我们的护花使者,培育出鲜花万朵,色彩缤纷。此时,我们想说;老师辛苦了,你永远是我们心目永不灭的蜡烛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因为有你这根蜡烛才会有我们的光明!
篇11:永不熄灭的蜡烛作文
永不熄灭的蜡烛作文
永不熄灭的蜡烛作文武汉一中级09班 王康
穷人很穷,除了一间茅草房便一无所有。他住在小镇的边缘,那里离大海很近,离农田却有些远。穷人的生活除了吃不太饱,穿不太暖以外,还算是安逸的。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去海边捡些贝壳,然后吹吹海风,慢慢散步到镇中心把贝壳卖给小女孩们,再到小镇另一边的地主家种田,晚上戴着月光踱步回家睡上一觉。天天如此。
这一天,海面上风平浪静,穷人照样在海边散步,东瞧瞧西挖挖,期盼着捡到什么宝贝。待他抬头眺望时却看到远处海滩上有一个类似漂流瓶的东西,他小跑过去拿起瓶子瞅了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瓶子里装着一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蜡烛。穷人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收起蜡烛便起身捡贝壳去了。
晚上回到家,穷人闲得睡不着,便找出白天捡的蜡烛点上,心里算计着自己没有多少钱了,这根蜡烛点完后他也不准备再去买;虽说晚上没有光亮不方便,但吃饱肚子更加重要。穷人被幽幽的烛光照得暖暖的,脸上不觉流露出幸福的浅笑,不一会儿就起了睡意。他对着蜡烛吹了一口气,没想到蜡烛的火焰闪了闪并没有熄灭,他憋足劲又吹了一大口气,烛光却依旧不灭。穷人有些急了,可无论他怎么吹都吹不灭那一抹烛光。于是他赌气般地出门接了一杯水照着蜡烛泼了下去,可是火焰不怕水浇,越淋越烈。他急忙又去接了一桶水,索性把整根蜡烛都摁进水里,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蜡烛在水中非但不熄灭,反而继续燃着,连冰凉的水都被火光衬得泛红,而且还逐渐变热了!
这下穷人明白了:这根蜡烛永远也不会熄灭!况且折腾了一晚上都没有变短,想必是根神奇的、烧不完的蜡烛了。
穷人将蜡烛从水里捞出来,一不小心让烛火挨着了茅草墙,整面墙刷地一下就被点着了,他一边急得跳脚,一边将桶里的水往墙上倒,好一阵忙活算是扑灭了墙上的火。
穷人呆呆地盯着这根神奇的蜡烛,心里甚是矛盾:如果拥有了它,他不仅可以节省一大笔买蜡烛的'钱,还能用它烧热水;可是一旦拥有了它,他的房子就危险了。就这样,穷人在烛光前一夜无眠。
第二天,打他出门起心里就一阵阵的慌乱,生怕房子给烧没了。他随随便便捡了几个贝壳就急急忙忙跑回家看看,看到一切都平安无事时才往镇里走去。可是一步三回头,离家越远,他心里的不安就越强烈。好不容易挨到了下午,他精神恍惚地锄着地,但是总觉得空气中弥漫着茅草烧焦的糊味,他担心极了,心想小镇那头的家里一准起了大火,浓烟已经被吹到了镇子这头!想到这里,穷人咳嗽起来,渐渐地感到越来越无法呼吸,连双手都颤抖起来。他猛地扔下锄头,在旁人疑惑的眼神和地主愤怒的叫骂中冲回家去,他一刻也忍不住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发现家里什么事也没有,穷人一头扑到在蜡烛旁,烛光闪了闪。他太累了。他决心再也不离开他的宝贝蜡烛和宝贝茅草屋。
就这样,穷人白天黑夜地守在蜡烛旁,饥肠辘辘,夜不能寐。他曾无数次告诫自己该把它扔了,却始终舍不得下手……最终,穷人饿死在蜡烛旁,烛光依旧幽幽地燃着。
篇12:蜡烛熄灭了作文250字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上到一半我的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老师拿出一个打火机和一个瓶子还有一根蜡烛。我们都很纳闷,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师先用打火机点燃了那根红彤彤的蜡烛。然后,老师小心翼翼的滴了几滴蜡油在桌子上固定住蜡烛。老师拿起了瓶子往蜡烛上盖了上去,火苗原来是直的但它的火势变得越来越小,不到半分钟的时间—蜡烛熄灭了。
我们都在想这是为什么,同学们都在抓耳挠腮的时候老师打消了我们的谜团:火要有氧气才能燃烧,我用瓶子往蜡烛上一盖,瓶子里的氧气就没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篇13:永不熄灭的蜡烛随笔
永不熄灭的蜡烛随笔
在我心中有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永远燃烧着生命之火,永远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支蜡烛是不是很像在我们身边的一位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呢?他在课上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在课后是我们的益友,如果同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她还会耐心地教导我们,没错,他就是我们的老师, “蜡烛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要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也许是老师常说的吧! 一年了,老师曾为了我们掉过多少“珍珠”?而我们呢?却时常惹她生气,心中真是难过,也很后悔:我,一名中学生,没有全身心地努力。老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们操劳,任劳任怨;您带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那里遨游,使我们懂得书中的乐趣;您精心备课,与我们一起品味书中美妙的午餐;您如好朋友似的关切我们;是您,是您,还是您!您像一根红烛,为后辈奉献出所有的光和热!您的品质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您像一只会说话的小鸟,来为我们讲课,是那么得丰富多彩,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老师您曾经说:路要自己去走,于是我开始了寻梦之路,多少次努力,多少次失败,多少次站起,谢谢你,在我人生中的好老师!一年又一年, 风风雨雨,您为了我们呕心沥血,请接受我对您深深地感谢和炙热的爱, 您的影子印在我脑海里。您是一位老师,您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在我的心中点亮,高高挂在我们的头顶, 让它燃烧您的诗意和激情,让它照亮您的心灵和行程,让它点燃您的机智和活力,让它升腾您的恒心和爱心!您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照亮我的人生。您情愿燃烧您的每一寸躯体,让我们获得生命的青春。您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正因为您是一个老师才无悔粉笔灰 染白您的双鬓,只要您的希望能把我们的前路照亮却宁愿把自己化作灰尘,平平淡淡的三尺讲台却是您的人生舞台。因为热爱,您深情地演绎着您的人生,因为执著,您才会微笑着写下希望而擦去了功利,因为热爱,忍看桃熟流丹,李熟枝残,因为执著,选择诗满人间,画满人间,为什么“珍珠”总在您的眼中饱含?因为,您有一生对我们深沉的爱。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老师您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快乐!
老师,我们对您说 ------ 您在我们心中是永远燃不尽的蜡光。担负神圣职责的您在我们心中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我们感激您!在教师节,祝您身体健康,事业有成,万事如意,天天都有好心情!
篇14:永不熄灭的蜡烛作文650字
永不熄灭的蜡烛作文650字
在我的求学生涯里,有无数的老师曾教我做人的道理。在那淡淡的往事中,有着淡淡的回忆。那淡淡的回忆成为我脑海中一座永恒的星座。那一个个老师如星星一般纯真,一般闪亮。他们的情,深深地印在了我记忆中的小河,流也流不完。在我那回忆的银河中,有那么多颗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骄傲!我为有这些群星璀璨般的老师感到高兴,他们给予了我知识的源泉!
无论记忆有多么地久远,每当想起老师的那一刻时,依然激情难耐;每当面对熟悉的老师时,那一瞬间,那些小事,总是激起我对老师久蓄于心的感激;我们的师生之情,放飞心灵于宇宙,定格为永恒,铸造起‘’人‘’的丰碑。老师就像红烛一般,将自己的脂膏不惜地流向人间,培育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记忆中老师的目光就像那最美的音符,唱出最美的歌声;在我的心目中,老师的目光是一座木桥,晃晃悠悠荡出我们的顽皮,是为了不让我们跃进人生的泥潭深渊;老师的目光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量出我们的稚弱,是为了不让我们受困于千难万阻。老师的目光是一束电光,明明灭灭,照出我们的迷惘,是为了不让我们落泪于生活的云雾罩中,在我的眼里,老师的目光是轻轻的风,轻轻的是它对幼苗的问候;老师的目光是长长的线,长长的是它对学生的牵挂;老师的目光是深深的海,深深的是它对世界的热爱。
而老师是我们人生途中的一朵花,为我们开过了,然后凋谢了,然后就黄了。老师是我们苦读时的一盏灯,为我们亮过了,然后就灭了。 老师啊!你是我们的路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老师啊!你是我们的护花使者,培育出鲜花万朵,色彩缤纷。此时,我们想说;老师辛苦了 ,你永远是我们心目永不灭的蜡烛,因为有你这根蜡烛才会有我们的光明!
篇15:熄灭贪婪的蜡烛作文600字
熄灭贪婪的蜡烛作文600字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作为《红楼梦》中的名句,可谓是尽人皆知,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向贾宝玉这样呢?不仍旧有许多人内心充满贪欲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贪婪会使人变成行尸走肉吗?
贪婪,使人不顾一切的破坏。
日本侵华战争,是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的一段历史。当初日本为了满足自己称霸亚洲乃至称霸世界的贪欲,假借大东亚共荣圈,对我们张开侵略,多少军民因此丧生,多少古迹因此销毁。正是因为贪欲,才是日本军队不顾一切的破坏。
试想,若当初日本爱好和平,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日本最后还会被人下两颗原子弹吗?拿中国还会因此若后与其他国家吗?显然,历史无法改写,但我们也应该因此而明白,贪婪,使人不顾一切的破坏。
贪婪,使人肆无忌惮的侵略。
十七八世纪,英国可算得上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但因为英国的狼子野心,不满于现状,于是在欲望的驱使下,英国走上了殖民统治的.道路,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逐步侵略,一点点蚕食,共计通过这种手段从印度榨取的财富不下一亿两白银。也是印度从那时起变得贫苦落后。
英国如今也已渐渐走向衰败,前些日子还在闹脱欧呢。如果单是英国没有走上殖民统治的道路,二是稳步发张资本主义,可能还不会沦落到这现在的样子。而印度因为有充足的资金,计算机产业一定会更加发达,说不定“硅谷”就要移居印度了。
综上可知,贪婪的弊处是有多大,人类正是因为贪婪而失去了太多太多,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从自己做起,熄灭贪婪的蜡烛,点亮知足的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高尚情操,相信我们一样能拥有。
篇16: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论文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论文
蜡烛是用来照明的,小苏打粉是用来发酵的,白醋是用来添味的,这三样东西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可就是它们使我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新物质。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给了我们小苏打粉、白醋、火柴和蜡烛这四样东西。我一看这四样东西,脑子里便打上了一个大大的“?”,心想:金老师该不会是打算让我们野炊吧?“先把苏打粉倒入杯中,再倒入白醋,最后盖上盖子。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金老师的话打断了我天马行空的想象。
广口瓶中先把苏打粉放了一勺,然后倒入了白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盖上了玻璃片。周玲慧扯了扯我的袖子,说:“陈诗怡,你看,苏打粉在冒泡泡了,好好玩。”我低头一看,确实,只要被白醋碰过的苏打粉都产生了一个个气泡,很是神奇。这时,金老师看了我们那一张张疑惑的脸,微笑着说:“白醋与苏打粉混合形成了一种气体。大家猜猜是什么气体?”金老师的问题一说完,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你们是不是不知道?那既然都不知道就动手实验吧!”
第一个实验是将点燃的火柴插入盛有不明气体的广口瓶中,我们按着老师的方法将点燃的火柴插入广口瓶。咦!火柴没有碰到瓶子,也没有碰到液体,火柴却奇迹般的灭了,这又是为什么呢?经过讨论我们知道氧气是帮助燃烧的`,火柴马上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不含氧气,那这气体又是什么气体呢?老师又说道,“这实验只能证明瓶内氧气少了,或者没有,科学证明发现这是一种新气体叫二氧化碳。”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个实验又开始了,“你们先把蜡烛点着,把蜡油滴在桌面上,让蜡烛站稳。”金老师说。然后把盛有气体的杯子的 盖 子 移开,把杯子里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如果火焰灭了,就说明杯子里面是二氧化碳;如果蜡烛烧得更旺了,就说明瓶内是氧气。”
金老师话音刚落,我便迫不及待地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的蜡烛火焰很旺。我抱着疑惑的心理把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那原本旺得耀眼的火焰在离杯口还有0.5厘米的时候熄灭。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大家议论纷纷疑惑不解。
经过大家的探讨和金老师的解释,我明白了,小苏打和白醋溶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而这种新物质就叫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灭火等特点。
科学的神奇真是令人费解,但是真是有趣啊!
【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蜡烛熄灭】相关文章:
2.科学实验作文
4.熄灭的近义词
5.蜡烛作文
7.一次科学实验
8.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9.蜡烛的作文
10.圣诞蜡烛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