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案设计
“Iiin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初中作文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初中作文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初中作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怎样才能使自己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便捷的途径在哪里呢?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时,凡是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东西,可写的内容就很多,而且也容易写好;相反,要是碰到自己不熟悉,没什么感受的话题,写起来就费劲了。可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非常重要。听,体会选材的重要性。
写作指导
(一)凡作文要感人,必须先感动自己。换位思考,探究原因,酝酿感情。
(二)抓住细节,写出动人点,争取有现场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三)借用技巧,注意渲染,将人、事、景、情、理巧妙结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大胆创新。
口诀:灌注真情,以情驭文;善抓平淡,写出神奇;借用技巧,大胆创新。
阅读课文中的文字,思考讨论,归纳出选材的具体方法,并仔细体会。尝试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加深印象。
写作要求
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有意义。
2、写的事情最多两件即可,经过要详细,有细节描写,记叙要素要完整。
3、记叙中要有一定的抒情和议论语言。
明确写作注意的事项。
范文写给父亲
父亲躺在病床上,一双干枯的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只有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无限依恋地看着我。他已是癌症晚期了。我望着他,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在我泪眼的模糊中,健康的父亲出现了。他含笑地看着我,我也亲昵地看着他。我多少次在父亲的眼睛里照见了自己的身影,啊,我的身影一映到那爱的海洋中便变得十分美丽了。记得我童年时体弱多病,父亲每天清晨带着我去跑步,手把手教我练健身操,就这样,我慢慢强壮了。父亲就像棵大树,我就是在这棵大树的荫蔽、保护下长大的。
泪眼中我又看见了父亲在辅导我学功课。父亲是一位教师,他对女儿从不溺爱。他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严师。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由于贪玩,掌握知识不牢固。一次父亲让我默写“教”字,我就是想不起右边是什么偏旁。父亲一气之下,给了我一耳光。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我,当时我惊呆了。就是父亲的这一掌,打醒了我。以后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我从不敢懈怠。可当时父亲却为这一掌暗暗地流下了眼泪…
父亲紧握着我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忽然,他的手渐渐地松开了。从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但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我凝视着,凝视着父亲的脸,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移开。
我思索着,思索着那最后一丝微笑的含意…啊!我终于明白:那微笑是父亲勤劳一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甜蜜;是父亲对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殷切希望。
父亲走了,我又重返教坛,为了父亲的.嘱托,为了父亲的殷切希望而忘我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几年来,我付出了很多,但也得到了真诚的回报:学生的敬重,家长、领导的鼓励,掌声与鲜花…当父亲知
道自己的女儿取得一点成绩时定会含笑九泉的。
阅读范文,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讨论文章是否符合刚才的写作要求。
思考:假如我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写?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与之比较异同。并摘抄精彩语句或段落。
写作练习
1、回顾上学以来的经历,写一件你最动情的事。
2、想一想,在家中,哪些事你最熟悉?写出来,500字左右。明确写作要求,思考,写作。
篇2:初中作文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
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
6、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 颜色 形态
气味 声音
大小 ……
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形象
具体
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9、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三、佳作赏析,积累运用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板书:拟人
夸张
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
1、放录像,学生欣赏春天无限的美与生机。
2、构思动笔写作。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
3、师巡视指导。
4、讨论、分析、点评。
板书设计: 写景(题目自拟)
1、细观察:
按一定顺序 脉络清楚
2、抓特点。
形态 颜色 比喻 生动
气味 声音 拟人 形象
大小 夸张 具体
3、多积累。
篇3:初中体育教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通过学习中长跑技术,让学生学会一种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做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选自八年级《体育与与健康》中长跑为教材。
三、教材分析:
中长跑是一项运动强度不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它对场地器材没有过高的要求,且技术简单,这项运动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是最容易学习和掌握,终身都可以参与的群众性健身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其单调和枯燥予以高度重视的项目,中长跑是人获得健康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健康性体能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发展耐久能力,增强意志品质,是培养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练习中长跑,要求掌握中长跑的技术,培养参与意识。
四、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为禹村初级中学中学八年级一班,该班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理解和模仿能力,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好,班级纪律比较好,集体荣誉感强,但是对于中长跑这样单调而又枯燥的运动项目,兴趣不大,加上老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中长跑的耐久性有些误解和抵触情结,绝大多数同学谈跑变色、怕苦、怕累、不能坚持。那么如何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练习,教师不仅仅要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要从教法上多下功夫,将枯燥乏味的教法变为灵活多样的趣味教学,使学生在心理愉悦中完成课的任务,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
五、教学目标:
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中长跑的体育活动,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拼搏、自信、超越自我等等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法和学法: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的互动过程,课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主要以下几种:
1.示范法:运用示范可以给予学生真实的,动态的,正确的动作形象和概念,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启发教学法: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了解这项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七、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呼吸节奏与跑速变化的配合,及弯道技术。
难点:极点的克服
八、教学过程:(共三个部分)
(一)开始部分(准备部分)(10′)
1、列队、清点人数2徒手操的热身活动及喊号追人游戏。
(二)课堂核心部分(技能的传授与组织教学)(25′)
复习跑的专门练习,再次巩固跑的技术要领,以此来融会贯通到本节课主要内容(中长跑)上来。
明确指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中长跑
以生命在于运动导入课题、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理念。
强调中长跑是获得健康的运动项目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传授中长跑的技巧与技能,以及对自己的耐力的培养。
示范要求:1.跑步姿态、双手的摆幅
2.呼吸节奏3.弯道技巧
学习中长跑:
1.后蹬阶段:是途中跑技术的主要环节。后蹬动作应该迅速而积极,后蹬结束时髋膝踝三关节应伸直,后蹬角度为550左右。2、前摆阶段小腿应自然放松,依靠大腿的前摆动作,膝部领先并带动髋部向前上放摆出。3、腾空阶段:蹬离
地面的腿要放松,依靠后蹬反作用力的惯性和大腿的向前动作,小腿折向大腿。
4、当摆动腿前摆结束时,大腿向下运动,膝关节自然伸直,膝关节稍稍弯屈,做缓冲动作。5、上体姿势:上体接近垂直或做50左右角的前倾尽量放松。6、正确协调摆臂动作摆臂时、肩部要放松,两臂弯屈900角,两手半握拳,前后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
(三)结束部分(5′)
1.集合放松(交叉按摸、吐纳法)
2.课后评价
3.收回器械
4.师生道别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
十、预计心率:
130――135分/次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三十分钟达到本节课预计的运动量。
[初中体育教案设计]
篇4:初中《观沧海》教案设计
初中《观沧海》教案设计
《观沧海》一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一首诗歌。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诗歌教学只要求有初步的感悟,那么,《观沧海》教案设计应该怎样做呢?
【教学设想】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名篇,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五月,曹操率军北片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感慨万分,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诗中描写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诗歌先突出写大海边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勾画了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接着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教学时应适当介绍诗人的经历及写作背景,也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感情。教学时,以朗诵为载体,读中理解,解后再读。充分领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积累诗词中的字词,特别是现在很少出现的文言词。如“澹澹”,“竦峙”,“星汉”,能背诵默写这首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寄情于景的写法,激发为理想奋斗的豪情壮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我们先闭上眼想象一会儿,然后用一个词归纳你心中“海”的印象。(学生说)
引导:海是神秘的,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恬静温顺,每一个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会用同一个词形容海:壮阔。是啊,与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观海抒情的著名诗篇──《观沧海》,细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诗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二、初读感悟
1、听课件录音范读。注意字音。
2、请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生字生词。(暗含了找,说,练的过程,这一步不必老师提醒,字数很少,学生相互提醒,记忆更深)
3、学生自由朗诵一遍,注意看课下的注释。
4、抽学生配乐朗诵(课件展示画面)。(二至三人,抽学生点评。)
5、学生小组内讲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还可相互提问考查字词或是诗句意思)
三、精读理解
1、课件展示: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字词疏通。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日月之行,星汉,歌,咏。
3、内容层次理解。这首诗写了几方面怕内容。(课件展示明确)
4、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抽学生评价自己的理解,以“我原来认为……,现在我明白了……”的句式讲述自己理解的改变。)
5、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
6、学生讲述:我最喜欢朗读的诗句是……,因为……
四、品读探究
1、提出探究的问题,可补充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内容方面:
⑴诗从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顺序叙述吗?
⑵诗人产生了哪些联想?
篇5:《梅花》初中教案设计
《梅花》初中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 :第五笔是 “竖”
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 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 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línɡ ( )寒 yáo ( )远
( )巧 ( )动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每( )( )
( )(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 板书设计:
4 梅花(王安石)
难字: 墙 遥 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 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 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篇6: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7: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篇8: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正弦和余弦》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与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五、板书设计
篇9:初中卫生健康教案设计
初中卫生健康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蔬菜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每天都会吃到蔬菜,如果在人的膳食中缺少蔬菜行吗?为什么?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的含量最大。因此人体所需要的这些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蔬菜。
2、了解学生吃蔬菜情况。
3、根据挂图讲解蔬菜中的营养:
(1)维生素C:
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经常牙龈出血,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有辣椒、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及西红柿、黄瓜、白萝卜等。
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氧化破坏,因此洗菜时不要泡的太久,要先洗后切,急火快炒,以免破坏维生素C。我们日常吃的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仅为蔬菜的十分之一。
(2)维生素A:
在红、黄、深绿色的蔬菜中含有能转化成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维护视觉和皮肤。
人体缺乏维生素A就会影响发育,还会得夜盲症。
(3)叶酸:
绿叶蔬菜中的叶酸,能和维生素B12共同合成脱氧核糖核酸,促进大脑发育,孕期多补。
(4)鲜豆类蔬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无机盐和B族维生素。
(5)纤维素: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刺激肠蠕动,保持肠道清洁,预防疾病。
天天吃一定量的蔬菜,使得营养全面,同时还预防了疾病。
由于各种蔬菜的营养成分不一样,因此吃菜要多样化。
4、总结: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板书设计
蔬菜的营养
一、蔬菜中的营养
维生素C 维生素A 叶酸 维生素B 纤维素
二、合理膳食 营养均衡
篇10:初中物理弹力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意义,掌握利用图象法计算劲度系数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
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进行处理数据。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2.2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小车、弹簧、钩码等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现在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小弹簧,试着去拉一拉它,或者去压一压它。手心里有什么感觉?压弹簧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被顶着?拉弹簧的时候呢,手指有什么感觉?
【生】有一股力拽着。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弹力。同时大家也有一块橡皮泥,也去捏一捏,试试,橡皮泥能恢复原状吗?
【生】不能。
【师】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生活中弹性形变有很多。比如:钓鱼时钓鱼杆的形变,绳的扭转,皮球与地面接触时,网球与球拍接触时都有形变。
6.2 新知介绍
一、弹力
【师】像钢尺、跳板、弓箭等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橡皮泥、铁丝变弯在受到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将钢尺等发生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而橡皮泥发生的形变称为非弹性形变或叫塑性形变。
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拉一个橡皮筋时,如果用力过大,橡皮筋就会被拉断,这时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也就是说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就不能完全复原,甚至可能使物体损坏,将这个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师】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力的作用,就叫弹力。
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与它接触的物体
产生弹力的条件:
(1)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发生挤压或拉伸)。
【师】这里要注意: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弹力的三要素】
(1)大小: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恢复原状方向相同;
(3)作用点:接触面上。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推力等。
【师】现在我们将一个物体放在直尺上,直尺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类似的,将同一物体放在桌面上,桌面是否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呢?肉眼并不能察觉这样细微的形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将这个变形的效果放大。
【实验】
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
【实验】
如图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半长轴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也可以放大瓶子发生形变。
【师】上面这两个实验利用的就是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
二、弹簧秤
【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
力可以用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原理:
定性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定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
下面我们来观察下弹簧秤的外型。
构造:圆环、外壳、指针、刻度、挂钩、弹簧轴线等。
弹簧秤的使用:
先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再调零;
使用时,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一致;
【师】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可以使用吗?斜着呢?
【生】可以水平拉,斜着也能拉
【师】在水平面使用时指针是否仍然在零刻线?可以直接使用吗?
【生】不在零刻度了。所以不能直接使用,要调零。
【师】
前面学习天平使用我们知道,如果天平从一个水平桌面搬到另外的桌面需要重新调零。一样的,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方向使用时,也需要重新调零。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读数时,看清弹簧测力计上所标注的单位,知道面板上的数字是表示多大的力,除此之外,还要看清面板上的刻度,知道刻度线的分度值。
【师】测力计是不是只能测弹力呢?
测力计倒置时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会发现指针不在零刻度了,因为重力对弹簧的影响,指针指示的值为秤壳重。
【师】那是否依然可以测量力?
【生】可以测,得到的数值减去初始刻度。
【例题】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前不用将指针调零
B.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大小的力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提着用
【分析】
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对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记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位置相垂直.
(4)测竖直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要竖直放置,测水平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就要水平放置。
解:A、使用前弹簧测力计必须调零,否则会影响读数的结果,故A说法错误.
B、弹簧测力计都有自己的量程,不可以测超过量程的力,故B说法错误;
C、读数时,让视线垂直于刻度面板.故C说法正确.
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竖直方向的力,也可以测量其它方向的力,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师】测量一个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两个力,手给的拉力和物体给的拉力。
【师】那这个时候示数是怎么表示呢?是两个力相加吗?是两个力相减吗?
【生】因为两个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只取一个力。
【例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物重G=2.0N,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 )
A.0,2.0N
B.2.0N,0
C.2.0N,4.0N
D.2.0N,2.0N
【分析】:
知识点:
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定滑轮的工作特点是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解:对A:由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A=G=2.0,弹簧秤A的读数为2.0N;
对B: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B=G=2.0N,弹簧秤B的读数为2.0N.
故选D.
篇11:初中物理弹力教案设计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弹力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B.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 度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3、李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2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6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 C )
A.3.8 N B.3.6 N C.3.4 N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D )
A.1N,0 B.0,1N C.2N,1N D.1N,1N
5、小阳学习了弹力的知识后,发现给弹簧施加的拉力越大时,弹簧的伸长就越长.于是小阳猜想: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两端有钩的弹簧一根,已凋零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他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弹簧竖直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使其静止,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受拉力时的长度l0并记录在表格中;
(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弹簧的而一段使其伸长到一定长度,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拉力F,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并将F、l记录在表格中;
(3)逐渐增大弹簧受到的拉力(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仿照步骤(2)再做五次实验,并将每次实验对应的F、l记录在表格中.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阳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②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阳实际探究的是跟所受拉力的关系;
③针对小阳计划探究的问题,他应该补充的步骤是:;
④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弹簧伸长量;弹簧伸长量利用公式△L=L-L0。
分别计算出五次弹簧的伸长量△L,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 功 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篇12:初中仁爱英语教案设计
Check ,
e.g Picture 1 A: Do you play baseball?
B: Yes ,I do .
Picture 2 A: Do you play basketball?
B: No ,I don’t .
A: What do you play?
B: I play volleyball .
…
Look ,read and write .
Read the letters after the T.
Write the letters .
字母Uu,Vv,Ww的大小写均为一笔写成,注意大写U与小写u的区别。
教师在四线格中边范写边指导。
学生练习。
Step3 Have a rest .
Sing a song: A B C song (只能唱到W,多唱的同学必须表演节目)
Step 4 Good bye .
The fourth period
Teaching Contents:
D Fun house :Workbook .
Teaching Aims:
继续练习本单元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和单词,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的练习和练习册中的题目。
Teaching Steps:
Step1 Warm up
Greetings.
Sing a song: We study and play .
Listen and do : Let’s fly .Let’s jump.Let’s read and write .Let’s have a drink .
Step 2 Presentation .
Draw and guess :
a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乐器类和球类物品的简笔画,学生猜出相应的单词。
b. 学生几人一组,一人画,其余人猜。
2.Read the words four times .
3.Listen and number .
听录音前可以让学生将图片看一遍,用句型Look ,__can play __练习说话。
4.Do a survey .
Step 3 Do the workbook .
1. Listen and judge .
练习前先组织学生复习相关的对话。
2.Listen and check .
3.Listen ,find and match .
先放录音内容,使学生对各人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连线。
4.Listen and draw .
Step 4 ENDING
篇13:初中八年级英语教案设计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案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材以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展开,学习和运用一般过去时态的一般疑问句Did you go/see /buy…? Were there any…?询问过去的事件,让学生学会谈论和分享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和动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两种一般疑问句: Did you…? Were there any …?教材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如:1c,2c和3c的Pairwork活动内容相似,我将把2c和3c整合成一个Interview(采访)的任务活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单词:学习掌握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等。
功能: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言结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
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游戏、调查、故事接龙等中进行简单有交流。
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做准备。
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
助手势和表情。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描述过去所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或自己的观点;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 / No, I didn’t.
2. 熟练掌握本课短语:stay at home, went to New York City, went to summer camp, went to the mountains, went to the beach, visited museums, visited my uncle.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子Who went to the movies last Saturday?引出动词go的过去式went,从而引出一般过去时态。大面积操练,采用学生提出间题,学生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New York City/ beach /summer camp. —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I did. / No, I didn’t.
教学难点
掌握用过去时谈论假期的活动。
教法导航
通过看图、看视频、听录音、问答、讨论等方法学习谈论能力和表达愿望。
学法导航
通过看、听、说等各种途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探求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class.
Step 2 Lead in
Ask questions about what students did last Saturday.
(1)Who went to the movies last Saturday? Point to one student who raises his or her hand. Sara went to the movies last Saturday. Repeat.Write this sentence on the board.
Underline the word went.
(2)Ask:Who visited a friend last Saturday?Point to one student who raises his or her hand.Carlos visited a friend last Saturday.Repeat. Write this sentence on the board. Underline the word “visited”.
Point to the words went and visited in the sentences on the board.Say:We use these words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Write these pairs of words on the board:go–went, visit –visited. Ask: Can you point out the words that talk about the past?
This activity introduces the key vocabulary.
Step 3 Practice
1.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icture.Ask: What can you see?Say: Each picture shows something a person did in the past.Name each activity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went to the mountains, went to New York City, went to summer camp, visited my uncle,stayed at home, went to the beach, visited museums.
2.Point to the numbered list of activities.Say each one again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repeat.
3.Now, please match each phrase with one of the pictures.Say:Write the letter of each picture next to the name of the activity.Point to the sample answer.
4.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Listening
1.Point to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Say: look at Picture A,Where did Tina go on vacation? Yes,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
Ask:What did the person do in each scene? Say: There are three conversations.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2. The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id on vacation.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write numbers of the names in the right boxes in the picture. Please write only 5 numbers.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next to the picture showing went to the mountain.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3.Correct the answers.
Step 5 Pair work
Point out the example conversation.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to the class. Say the dialogue in the picture with a student,Do a second example to the class. Then say:Now work with a partner, make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As they talk,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monitoring their work. Offer language or pronunciation support as needed.
Step 6 Listening
1.2a. Ask: Where did the people go on vacation? And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chart. Play the recording twic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2. Look at the form carefully, ask: Did the people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check the anwers. Play twic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in pairs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Step 7 Role play
Look at the form again carefully and make role-play conversations among Grace, Kevin and Julie. Ask one or two groups to show the conversation first and then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groups.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案设计3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词汇:New York City, Central Park, exam, were, rainy, delicious,expensive, inexpensive, crowded, flew, kite, later, felt, little, corner, discuss, etc.
2. 句型: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summer camp.Did she go to Central Park?Yes, she did.No, she didn’t.
3. 语法: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
4. 能力目标:能用一般过去时熟练谈论假期发生的事。
二、过程与方法
灵活运用教材,从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出发,调整和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本单元的课时数,设计好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描述假期发生的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增进感情。
2.通过图片和视频欣赏优美的风景,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了解自己的能力,培养情操
4.培养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
教法导航
1. 以任务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理念、利用整体语言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
2. 在教学中创设切实可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突出交际性。
3.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注重实用性。
4. 引趣激趣策略,创设情景调节气氛,引发激发学生兴趣。
学法导航
多读善思,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
课时支配
第1课时:Section A 1a-2c
第2课时:Section A 2d-3c
第3课时:Section B 1a-2c
第4课时:Section B 2d-Self Check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案设计4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重点句型:How was your vacation?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go out with anyone?
2. 理解并掌握几个不定代词:anyone, everyone, something, anything, everything, nothing的用法。
3. 熟练运用句型:Did you …?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对where引导的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已经掌握,能自然地与本课知识相衔接。让学生回忆他们的假期情况,引出一般过去时态的句型,并且进行大量练习。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渗透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out with anyone? Did you buy anything? Did you visit anyone?
教学难点
能用句型Did you …?提出尽可能多的有关过去假期的问题。
教法导航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创设英语语言氛围,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到英语语言学习的情景中来。
学法导航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视频,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
Step 2 Revision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on Page 1 and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 / No, I didn’t.
Step 3 Role play
The teacher acts as Rick and ask a student to act as Helen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 of 2d on Page 2.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and finally ask two or three pairs to act it out.
Step 4 Grammar Focus
Review the grammar box. Ask student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Revie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gular –ed past tense verbs (stay –stayed, visit-visited) and irregular past tense verbs (go –went, buy-bought). Then get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pairs.
Step 5 Game
Ask one student to act as the teacher and ask some individual students questions. Get as many students as possible to be the teacher.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no one, anyone, everyone, something, nothing, anything.
Step 6 Practice
3a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3b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e-mail mestudentsage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After checking the answers,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m aloud.
Step 7 Group work
Make a survey.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 survey by asking the questions about their last vacation: Did you eat anything at a reastaurant? Did you read anything interesting? ….Make sure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dialogues again and again and write down the results in the form.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results.
Step 8 Homework
Ask your classmates as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ir last vacation as possible.
课堂作业
Fill in the blanks.
1. Where ___ you ___ (go) on vacation?
2. I ___ (go) to New York City.
3. —___ you ___ (go) out with ______? —No. No one was here. Everyone was on vacation.
4. —Did you buy _______ special? —Yes, I _______ (buy) something for my father.
5. —___ was the food? –Everything tasted really good!
参考答案:1. did, go 2. went 3. Did, go, anyone 4. anything, bought 5. How
教学反思
为了避免语法学习的枯燥,本课设计了几个小组活动和小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学习效果较好。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案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growup,computerprogrammer,cook,doctor,engineer,violinist,driver,pilot,pianist,scientist,besureabout,makesure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doyouwanttobewhenyougrowup?
─Iwanttobeabasketballplayer.
②─Howareyougoingtodothat?
─I’mgoingtopracticebasketballeveryday.
③Whereareyougoingtowork?
④Whenareyougoingtostart?
⑤I’mnotsureaboutthat.
2)能了解以下语法:
掌握一般将来时态的构成形式;
3)用一般将来时态表达将要做的事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打算,对于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也充满了憧憬。人们以常谈论他们的设想,因此,应通过学习这单元的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有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一般将来时态的构成方式。
2)学习本课时出现的重点句型,通过在不同情景下运用来熟练运用一般将来时态。
2.教学难点:
用一般将来时态表达自己未来的打算。
三、教学过程
Ⅰ.Lead-in
1.介绍自己小时候想要从事的职业,由此归纳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职业的英语表达方式:
teacher,nurse,doctor,basketballplayer,runner,actor,actress…
2.询问学生们想要从事的职业,从而引出句型:
─Whatdoyouwanttobewhenyougrowup?
─Iwanttobeabasketballplayer.
3.学生们看幻灯片,引导学生们进行问答自己将来所喜欢的职业。
Ⅱ.Presentation
1.播放幻灯片,展示一些职业的图片,来引导学生们学习一些新的职业名词:
computerprogrammer,cook,engineer,violinist,pianist,pilot,scientist,…
2.让学生们看大屏幕来学习记忆这些生词。
3.TellSstorankthem[1-12].1ismostinteresting,12isleastinteresting.
2.Trytorememberthenewwords.
Ⅲ.Game
1.Showsomepicturesinthebigscreen.
2.LetSsguesswhathe/shedoes.
3.LetSstrytheirbesttoguessthejob.Seewhichgroupisthebest.
Ⅳ.Listening
1.T:TellSstoreadthewordsofjobsinthechart.Makesuretheyknowthemeaningofthewordsandsentences.
2.PlaytherecordingfortheSstolistenandfillintheblanks.
3.Playtherecordingagain.ChecktheanswerswiththeSs.
4.Playtherecordingagain.Sslistenandmatchthejobswithactivities.
5.Showtheanswersonthebigscreen.
Ⅴ.Pairwork
1.LetSsreadthemodelwithapartner.
2.Usetheinformationinthechartof1b.Askandanswerwithapartner.
3.Letsomepairsaskandansweraboutthechart.
Ⅵ.Listening
Workon2a:
1.LetSslookatthepicturesbelow.Explaintheactivitiesinthepicturesifnecessary.
2.PlaytherecordingfortheSstolistenandcheck(√)thecorrectboxesinthepicture.
3.Playtherecordingagaintochecktheanswers.
Workon2b:
1.LetSsreadthechartbelow.TellSsthatthey’lllistentoChengHan’splanforthefuture.Theyshouldanswerthequestions:
“What”means“WhatisChengHanwanttobe?”
“Where”means“whereisChengHangoingtowork?”
“How”means“Howishegoingtodoit?”
“When”means“whenishegoingtostart?”
2.PlaytherecordingfortheSstowritethecorrectanswersinthechart.
3.Playtherecordingagaintochecktheanswers.
Ⅶ.Pairwork
1.TellSstoaskandansweraboutChengHan’splansusingtheinformationin2b.
2.GiveamodeltotheSs.
3.Ssworkinpairs.TrytoaskandansweraboutChengHan’splans.
4.Asksomepairstoactouttheirconversations.
Ⅷ.Role-play
1.Readtheconversationsandanswerthetwoquestions:
①WhatdoesKenwantto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owishegoingtodo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WhatdoesAndywantto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xplainmainpointsintheconversation.
?TheOldManandtheSeabyHemingway.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此处介词by为“由……所著”之意。再如:ashortstorybyLuXun(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themusicbyMozart(莫扎特写的音乐),paintingsbyVanGogh(梵高的绘画)等。
?Thenyoucanbeanythingyouwant!那么你就能当上你想做的人了。
此句的基本意思是youcanbeanything,不定代词anything指代未来所从事的某一职业,youwant用来修饰anything。
3.LetSsreadtheconversationaftertheteacher.
4.Practicetheconversationwiththeirpartner.Thenletsomepairstoactouttheconversation.
Homework:
1.Recitetheconversationin2dafterschool.
2.根据图片提示或自己的实际想法编写一个对话。
--Whatareyougoingtobewhenyougrowup?
--I’mgoingtobea/an…
--Howareyougoingtodothat?
--I’mgoingto…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案设计
篇14:初中一年级体育教案设计
初中一年级体育教案设计
一、主要教材
(一)跳跃:跨越式跳高(新授)。
(二)双杠:杠端跳起成分腿坐――分腿坐前进至远端,前摆转体90度下(新授)。
二、教学任务
(一)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初步学习助跑和起跳的技术及过竿动作。
(二)增强学生上肢、肩带、胸部、腰腹肌肉群的力量,促进韧带和骨骼的发展。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三)培养学生勇敢、机智、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
三、课的进行
(一)思想动员(3分钟)
(二)实际练习
1、队列、队形、基本体操(6分钟)
(1)队列、队形练习
复习:向左(右)转,用并步法散和密集队形。
(2)基本体操
复习广播体操1、2两节。
新授广播体操3、4两节。
第三节:扩胸运动(预备姿势立正)
1、两手半握拳,两臂经前至胸前平屈后振(拳心向下)。
2、两臂经前伸直(拳心相对)至侧举后振。
3、两臂经前(拳心向下)至胸前平屈后振。
4、两臂伸直经前入下,自然后摆(拳心向后)。
5、左脚向前跨出成弓步,同时两臂经前(拳心相对)至侧举后振。
6、两臂经前(拳心向下)向下后振。
7、两臂经前(拳心相对)至侧举后振。
8、左脚收回,两臂经前放下,自然后摆(拳心向下)。
第二、四个八拍的5-8出右脚做。第四个八拍的最后一拍还原成直立。
要求:
1、刚健有力,富有弹性。
2、扩胸时臂要平,上体保持正直。成弓步时脚跟不要提起。
第四节:踢腿运动(预备姿势立正)
1、左腿前踢(与上体约成90°),同时两手叉腰。
2、左腿还原。
3、右腿前踢。
4、还原成直立。
5、左腿后踢,同时两臂经前至上举后振(掌心向后)。
6、左腿还原,同时两臂经前落下,自然后摆(掌心向后)。
7、同5,换右腿做。
8、还原成直立。
要求:
1、摆动腿和支撑腿要伸直绷紧。
2、前踢时上体保持正直。
3、技术教材(29分钟)
新授:跨越式跳高。
讲解、示范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和过竿的动作。
学生在沙坑正面弧形站立,教师开始示范、讲解。
动作:助跑-助跑的距离一般为6-8步(或7-9步),助跑的方向与横杆垂直面所成角度,约为30-60度;用左脚起跳的人,从右侧助跑,开始三、四步要跑得放松自然,有弹性,身体前倾不要太大。跑的速度和步长逐渐增加,上体也逐渐转直,助跑的最后几步,身体重心要平稳。稍下降,用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至前脚掌,蹬地要有力,两臂的摆动也随之加大。倒数第二步幅度要大。准备起跳。
助跑步点的测量,一般是在起跳蹼上,按跑的`步数和速度,向助跑的反方向跑,最后一步落点就是助跑的起点,然后再向横杆方向反复练习几次,以确定助跑步点。
起跳――助跑最后一步用摆动腿支撑时,要积极做跪膝送髋动作,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沿地面向前迈伸,当起跳腿、膝、髋关节伸直以脚跟先着地时,同时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向前上方摆出,起跳腿迅速屈膝缓冲,脚也迅速滚动至前脚丰地。当摆动腿迅速蹬伸,当摆动腿摆至最高点,起跳腿也充分蹬直,使肩、膝、踝成一直线,以脚尖最后离地腾起, 完成起跳动作。
两臂的动作要配合两腿动作由体侧后方向前上方用力上摆,两肘向前,提肩,把大臂摆到约肩平部位。
过杆――跨越式是和离横杆较远的脚起跳,起跳点距横杆垂直面约一脚半到两脚半。起跳腾起后,当摆动腿摆过横杆时,稍向内转,起跳腿开始上抬,上体稍前倾,摆动腿过杆后,向下转压,起跳腿积极上抬,上体略转向起跳腿一侧,使骨盆越过横杆。同时起跳腿屈膝高抬,小腿上摆,越过横杆,用摆动腿先着(见教材154页图4-3)。
组织教法:
①教师先完整地做一次示范动作,再着重做过杆动作的示范、讲解。
②利用7-8米长的橡皮筋(或小绳)做横杆,高度50公分,由3-4人同时做原地起、摆腿、过竿的练习。每人做4-5次。
③助跑3-4步做过杆练习。每人做4-5次。
④全程助跑做跳过杆的练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由60公分高度开始起跳,每跳完一轮后,则提高五厘米直至适当的高度为止。
⑤用二个沙坑分两组同时进行,到一定的高度后,进行升留级,即跳过者编为一组,跳不过的编为另一组,升级组继续升高,留级者降低高度继续练习。
新授:杠端跳起成分腿坐――腿前进至远前摆转体90度下。
讲解示范动作。
动作:杠端侧立,跳起成支撑,两腿前举,超过杠面时两腿左右分开,以大腿后别坐在两杠上,然后两手推杠,上体向前上谆挺起,展髋,两脚下压,成骑坐姿势,两手在腿前大约40-50厘米处握杠,身体挺直,户部前移,两腿后摆顺势后滑弹离杠面,过杠后迅速并腿,以肩为轴向前摆动,前摆过杠时再成分腿骑坐继续进行。至远端时两腿进杠前摆近最高点,左(右)手推杠,重心右(左)移,右(左)臂撑直并向右(左)转体90度跳下至杠端成立正姿势。
要求:动作协调连贯直臂支撑,两腿伸直。
组织教法:
①支撑摆动前摆分练习两次。
②在跳箱盖上分腿坐两手体前撑,腿后摆伸髋,挺身前倾成俯撑的练习。
③在帮助下完成腿坐前进连续两个。
④在帮助下完成全套动作2-3次。
保护和帮助:一手扶臂,一手托腿后摆。
将学生分为四组,一、二组练习跳高,三、四组练习双杠。中间一、二组与三、四组互换一次。
3、课课练(循环练习)(6分钟)
(1)单脚边疆跳越一定高度的橡皮筋20次。
(2)正踢腿、外摆腿各5次。
(3)蛙跳10个
(4)俯臣撑5个
组织教法同前。
(三)讲评结束(3分钟)
四、场地器材
(一)场地:课前松好沙坑,画好循环练习场地。
(二)器材:跳高架两付,横杆两根,双杠两付,橡皮筋7-8米长两条,铁锨两把。
篇15:《竹影》初中教案设计
《竹影》初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 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及理解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大家喜欢这幅画吗?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大家设想一下,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地上满是竹影,那么,大家会做什么呢?作者他们又会玩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丰子恺先生的情况,哪一位同学能帮老师简要介绍一下。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崇拜儿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儿童生活,表现童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篇文章,找出课文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动的词,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朦胧的月光,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你感受到美了吗?让我们跟随作者他们进入这美妙的境界,分享他们的快乐。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军去品读课文:1、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课文中富有童趣的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总结:精彩发言不嫌多,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他们只是一味玩没人指引教育,那他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吗?让我们共同关注丰子恺的父亲。
五、品读父亲
1、对照课文,说说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要求大家结合课文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经父亲指引后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让我们代表丰子恺先生用一两句话向他父亲表达一番心意。
丰子恺有这么一个好父亲,大家羡慕吗?
六、学习感悟: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或许会有一些深刻的启发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篇16:初中感悟青春教案设计
初中感悟青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青春期的常见误区,了解青春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2.能力目标:克服一些常见的青春误区,全面把握青春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青春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发展阶段,既要认识青春期的一些观念及行为误区,学会尊重他人,又要对青春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从关注自身的身心变化提升到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青春畅想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青春误读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青春期是指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哪个年龄阶段?
青春期一般指10~19岁期间。它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懂事到懂事的过渡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代,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所以我们要珍惜青春。
投影:
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
——高尔基
这句名言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青春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青春,又应该如何度过我们的青春时光呢?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课题。
二.感悟青春
(一)青春误读
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珍惜自己的青春呢?请看“触目惊心的数字”。
据统计,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从的11.42%逐年递增至的15.09%。而16~18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终居高不下。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
这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青春成长的机会,结果误入歧途。那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有哪些误区呢?
探究与活动:针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或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问题1: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应该如何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结论: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成长的经验,但要遵循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问题2:如何表现自己的个性?
结论: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问题3:男女同学之间要不要交往?应该如何交往?
结论: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间的交往;②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③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
学生还可列举其它的青春误区,如:逆反心理、哥们儿义气、自我中心……克服上述误区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他人,珍爱自己。
由此可见,青春并不仅仅意味着身体的变化。那么,如何理解青春的完整意义呢?
(二)青春畅想
学生读《青春万岁》,感悟青春的内涵。
青春万岁(选段)王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制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纺织你们。
在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讨论,跳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心愿迷离,象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山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青春的内涵。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的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
学生活动: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造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果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马克思
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 ——莎士比亚
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
学生活动:有这样一些词
翱翔、春天、朝阳、落叶、灿烂、蓬勃、歌唱、萧瑟、落日、自立、奋斗、昂扬
你会把青春与哪些词相连呢?为什么?
你还能想到与青春有关的词是 、、、……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
学生活动:畅想青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拟写提纲)
结束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祝各位同学青春有为!
篇17:初中政治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自主反思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因为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还没有明确认识。部分学生故意逃避责任。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凡事以我为中心,遇事讲索取,讲实际,服务奉献意识不足。只顾个人利益,不他人利益。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化,角色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学生厌学,逃课,作弊,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公物,迷恋网吧等,屡教不改。三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不感兴趣,有利的就上,无利的就让。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金钱是实的。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因此,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结,避免老师说教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情感。
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深圳歌手丛飞救助失学的事迹家喻户晓,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材料新颖典型。我用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丛飞为什么会感动中国?通过此材料和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形成初步认识。
2.新课教学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材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维护祖国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和自觉参加公益活动。如何把这些要求讲清楚,使学生知行统一,我的总体做法是:
讲(事例案例)――谈(体会打算)――读(要求)
形成初步 深化理解 强化理解
印象 提高觉悟 促使践行
上课前几天,我布置了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收集与课本有关的材料和事例并熟记,准备课上交流。事例讲述后,还要学生认识和体会他们是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这些承担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必须通过反复读记,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觉悟。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书体会。
依据老师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中的道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具体讲述我的教学过程。
(1)爱国责任――维护祖国尊严。
首先,学生阅读,分组讨论23页的材料及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接着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例。其中,一位同学讲到了赵薇在长沙街头穿日本军旗装,被群众泼大粪的故事。一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议论纷纷。这位群众确实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能自觉地由破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但行使方式欠妥。经验告诉我,要抓住时机,利用好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我扮演长沙晚报的记者,一位女生扮演赵薇,一位男生扮演泼粪的群众,其他同学扮演旁观者。我对他们分别采访。
我问赵薇:你做为公众人物,穿日本军旗装合适吗?为什么?
问泼粪群众:你为什么要将粪水泼在赵薇身上?
问旁观者:你怎么评价赵和那位群众的行为?
通过此活动,学生们认识了维护国家尊严重要,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也重要。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我观察,学生对此活动设计得很满意,达到了设计目的。后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师生互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这些材料和事例,归纳应怎样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男生齐读23页的第一段,即“怎样维护祖国尊严”。
(2)分忧责任――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事例,边讲边谈体会。讲的很生动是三峡移民、98年抗洪救灾、周恩来等为国分忧的故事。
接着,我又展示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学生共同感受焦裕禄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高尚品质。
仅仅知道别人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不够的,重要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我们还小,不能也不必要为国分忧的错误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辩论:我们青少年能不能为国分忧。虽然辩论的水平不高,但目的达到了。通过辩论,学生们澄清了认识,知道在学习、道德品质、理想前途、日常行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严格要求也是在为国分忧。
活动结束后,女生齐读23页的第二段,让“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落实于行。
(3)奉献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这次,我没有要学生讲故事,直接向大家介绍徐本禹的事迹。徐本禹、丛飞等人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认为他们这样做划不来,不值得。为了使两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让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光大。我设计了第二个辩论。但由于前面的“赵薇的事件”在全班掀起了波澜,占用时间。我启用了第二套方案――谈话引导法进行本内容的学习。谈话引导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能快速推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意图:针对青少年中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从社会体会价值和社会贡献角度进一步理解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西部贫困地区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自己在成长,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一二组的学生齐读P24页的第一段。
3.总结深化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后,三四组的学生齐读板书,使学生对本课内容、结构形成整体印象。然后要求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认识等,强化三维目标。
四.课堂板书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记忆,我把课本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具体要求作为平行内容对待。课本上编排成了两个层次。左边是我的板书,内容简练,结构简单。
五.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改要求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学生课外搜集的,都是学生关心的和比较感兴趣的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归纳,然后用各种形式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责任观。
3.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得不够,坐在座位上随便说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草草得出结论。体现了我的教学经验、技能还很欠缺,以后要注意学习和改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
能力目标: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
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五个福娃,每个福娃背后都有两张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并以简单的词汇概括这些人和事所体现的精神。我们先来点击贝贝,是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点击京京,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然后依次点击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展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依次看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会有这些流芳千古的事迹。
依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活动的任务:填写三个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动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组,两分钟准备时间。
(2)各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选择时期作答。不仅要说该时期的民族精神,并且要说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迹。各组间接力间隔时间不得超过5秒,内容不得重复,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3)找一名同学作为记录人,记录接力赛结果。
活动设计的依据: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使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英雄的风采。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会从人物的外在表现逐渐认识到人物的内在价值,从而感悟到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而然地与自身进行对比,自悟自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增强对这些杰出人物的崇敬热爱之情,立志也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九年级学生,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让学生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活动设计的依据: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使师生产生共鸣,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转化
这是一封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让学生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纳总结出三条,填到空白处。经过筛选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宣誓,并且把它挂在我们的教室。
依据:这样做,可以时刻督促学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初中作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3.初中体育教案设计
6.作文教案设计
9.教案设计
10.作文训练教案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