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

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

2023-07-16 08:53: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拉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希望大家喜欢!

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

篇1: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

新华网上海3月14日专电(记者 俞丽虹)上海工商部门13日发布广告禁令,在全市范围内叫停“2007中、高考母题探秘”广告。其中,后者公然宣称能够猜中考题,使学生提高成绩考入大学。

近来在上海,一则名为“2007中、高考母题探秘”的出版物广告频频出现,吸引了许多准备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和家长。

工商部门在日常监测中发现,所谓的“高考母题探秘”广告涉嫌虚假宣传,存在多处违法。据分析,这则广告声称“母题”为高考命题的“原型题”,是“一切考试命题的根”,因此出版物与考试命题的“贴题率高”。事实上,这种说法混淆了概念,对正在备考的学生和家长构成误导。

此外,为了提高“可信度”,这则广告不仅擅自使用教育部官员的名义作证明,还虚构出“高考母题探秘”出版物在许多城市被抢购、考生通过使用“高考母题探秘”提高成绩、考进大学等内容。

目前,上海工商部门已责令停止发布这则广告,并将对其虚假违法问题进行查处。工商部门提醒广大备考考生和家长,应注重日常学习的积累,切勿轻信虚假广告的宣传,也不要寄希望于某种教辅材料能够猜中考题,以免受骗上当。

篇2:高考录取工作开始考生及家长谨防招生骗术

高考录取工作开始考生及家长谨防招生骗术

高考录取工作开始考生及家长谨防招生骗术-07-13 11:08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于7月10日至8月20日分批进行,录取时仍实行网上远程录取。在本科一批、二批、三批院校的录取中实施复征志愿,在专科层次首次实行平行志愿。截至11日,提前批次录取已开始两天了,本报提醒家长和考生,在各批次录取时仍需提防各种形式的招生诈骗,因此,考生及家长特别要留心以下几种诈骗形式。

谎称花钱找人能上大学

“花点钱,我找人活动,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先上个专科,我再找人给你转成本科。”骗子常用此类语言糊弄家长和学生,他们自称有“熟人”,打着“内部指标”“外省指标”“特招特批”等形形色色的招牌,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招生人员,与高校领导、招办负责人有“特殊关系”。

故意混淆各种招生类型

骗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论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及家长。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骗子故意混淆高考(论坛)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道真相。

事实上,这类辅导班,只要注册就能入学,根本不需要骗子“活动”。

借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行骗

这类骗子自称在军事院校路子广,与领导是亲戚,或假冒招生人员,声称能拿到军校“特招指标”,要家长支付指标费。其实,军校与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和家长的任何费用。

在投档程序上做文章

此类骗术利用考生或家长对投档程序的不了解进行诈骗。一些骗子通过查询了解到考生的投档轨迹后,将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考生说成是由他花钱疏通关系才被投档或录取,从而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

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诈骗

骗子称花钱能买到自主招生指标以此行骗。其实,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能买到的。

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高考前通过高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高校测试合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重点分数线。

提出所谓的“小计划”

“小计划”是诈骗分子自己编造出来的新名词,所有计划都是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的,未经国家批准或未向社会公布,是不能安排招生的,学校无计划乱招生是不允许的,也无法电子注册、国家也不认可。

篇3:高考期间江西高温多雨 专家提醒考生家长防暑

高考期间江西高温多雨 专家提醒考生家长防暑

中新网南昌6月5日电 (记者 王剑)江西省气象台5日发布“高考天气预报”。6月6至9日,该省将在阵雨或雷阵雨天气控制之下,气温最高可达33摄氏度。气象专家提醒,考场应注意通风,考生与家长可采取适当措施防暑降温。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预计20高考前后(6月6至9日)江西省多系统性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其中6日晚至7日和9日赣北赣中降雨量较大;全省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最高气温赣北赣中可升至29至31℃,赣南31至33℃。

气象专家建议考生提前一段时间赶赴考场,并注意途中尽量避开山谷、低洼地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校区和学生应注意防范雷电灾害;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交通疏导,防御城区低洼地段积水造成交通不畅。

此外,高考期间江西省气温较高,考场应注意通风和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考生也应当注意防暑。(完)

篇4:高考结束谨防常见8大骗局 考生和家长不得不看

高考结束谨防常见8大骗局 考生和家长不得不看

高考已经结束了,此时至新生入学前,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案件将进入多发期。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一些招生诈骗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又卷土重来。近日,重庆市教委官方微信发布诈骗分子常用的伎俩,考生和家长们一定仔细阅读,谨防被骗。

1 提前录取莫轻信 官网查看最保险

案例介绍:小王收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小王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小王向对方付了8000元。

防范提醒: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相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2 内部指标空虚有 军校招生标准同

案例介绍:小刘一心想报考军校成为国防生,可分数还差一点,正当他沮丧时,他收到自称为某军校招生办主任的电话,称学校有“内部招生指标”,如果小刘想上军校,得先交保证金,为打消小刘顾虑,对方还通过QQ给小刘看了学校的`招生公文,小刘深信不疑,当即交付保证金5000元。

防范提醒: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缴费是诈骗的最终目的,考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3 分数公布尘埃定 修改成绩上了当

案例介绍:何女士的女儿中考成绩比预期差了 20 多分,一心想让女儿上好学校的她收到短信称可以修改中考成绩,何女士随即加了对方QQ号与其联系,通过支付宝转了1200元钱作为修改成绩的费用,又转了1000元钱作为保密金给对方。

防范提醒: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切勿上当。

4 高等教育形式多 火眼金睛分类别

案例介绍:小黄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妈妈姚女士在网上看到可以交钱直接上大学的消息,主动与对方联系,交了1元录取费,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的学历。

防范提醒: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5 高招会应接不暇 分不清你就被骗

案例介绍:陈同学高考完后,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场高招会,但对于录取环节和步骤还一知半解,他在某网站咨询“网上专家”,告知要交纳800元咨询费,小陈为了听“名师”的一对一辅导,把钱转账给对方。

防范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学校会有专门的通知,考生及家长要按照学校的通知前往。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6 出国留学需防范 漂洋过海也被骗

案例介绍:赵先生准备让儿子出国留学,为了不通过留学机构交付高额中介费,赵先生托熟人为自己的儿子申请国外大学,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支付其劳务费1000元后,找不到对方,发现被骗。

防范提醒: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7 培训补课要分清 实地查看最重要

案例介绍:唐女士收到女儿娜娜老师的QQ,称可让其女儿报名上大学的学前培训班。唐女士通过向对方转账1200 元,后电话联系女儿老师,称QQ被盗并未发送此信息,才发觉被骗。

防范提醒:高考并不是学习的起点,而是有一个新的开始。不少学生家长会为家中的准大学生提前准备,考生一定要选择合格规范的培训机构,如果招生广告打着与名校合办的名义,家长要主动证实培训班的资质,最好实地查看了解,要保证教学质量,不花冤枉钱。

8 助学金正规申请 防骗信息别外泄

案例介绍:小金家中生活困难,但他学习优异,考取了理想的大学,打算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交齐四年学费。他收到自称录取高校学生处的负责人的电话,称了解小金的家庭情况,可以为其申请助学金,但要先交500元的报名费,小金信以为真,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防范提醒: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记者 祝可)

篇5:教育部提醒考生家长不要错过高考志愿补报“末班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因为一些原因会出现某些高校招生计划未完成或考生之前的志愿无法被录取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一些省市招办采取了征集志愿的补报方式。教育部提醒考生家长,不要错过这趟高考录取的“末班车”。

进入8月,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山东、海南等省市将填报高职批次志愿,具体时间安排请点击查询。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高职招生”专题来了解高职院校招生信息和特色专业等,还可通过高职院校招生访谈专题了解多所高职院校的招生新政。

高职录取

各省市高职录取将在本月全面开始,具体时间请查询20各省市录取日程。

征集志愿

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因为上线生源不足等原因,某些批次某些高校会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因为发挥失常或志愿不合理,之前的志愿无法被录取。

针对这些情况,一些省市招办采取了征集志愿的补报方式。教育部提醒考生家长一定要重视征集志愿,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要错过这趟高考录取的“末班车”。各省市征集志愿时间安排请点击查询。

录取通知书

省级招办按一定程序对录取考生进行审核备案后,由招生院校通过邮政特快专递等给据邮件方式寄送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加盖招生院校印章。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给考生的,还有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

批次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高校寄发通知书,具体邮寄时间视两地距离而定,一般寄出后10天内可到。若考生半个月后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向录取学校电话咨询。

警惕招生诈骗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正在进行中,形形色色的招生诈骗案件也进入了高发期。为了保证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阳光高考平台特制作识别真假高校 警惕招生诈骗专题,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非法中介诈骗活动,避免蒙受经济损失。

了解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不必为学费和生活费犯愁。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政策已经覆盖了求学全过程。详情请了解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本专科学生)。

篇6: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考生常犯这三个错误,家长要注意提醒!

2019年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高三孩子们的备考也随之紧张,不少孩子努力复习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每天都学习到半夜还不舍得入睡,看似非常用功,但是有的孩子考试成绩就是提不上来,复习效率不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这三个错误的习惯是孩子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常犯的,家长们快来了解一下!

作者|艾米

错误习惯一:闷头学习,缺乏方法

有不少孩子的考试成绩老是不理想,不是他们懒,而是没有掌握好的复习方法。进入冲刺阶段,有的孩子就天天闷头复习,题目刷了不少,每一张试卷都写得满满,这么用功复习偏偏成绩就是提高不上来,最主要的是这部分孩子没有掌握复习方法。现阶段,不要再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知识点的梳理上,把复杂的题目捋清楚。

错误习惯二:心态不稳定,急于求成

基础差的孩子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掌握好,不放过任何知识盲区,稳打稳扎,不要过于急于求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高考备考是一个过程,孩子需要顽强的毅力才能战胜高考这场比拼。

错误习惯三:自我感觉良好,对知识点模糊

在备考的过程中,有不少孩子对待知识点的复习态度不够坚定,总喜欢用“大概”、“差不多”等词语来形容自己复习的进度,对很多知识点都是模糊掌握,没有掌握透彻,日积月累,不熟悉的内容也越积越多,到了高考要是真考到这些知识点,就全完蛋了。

【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相关文章:

1.高考期间江西高温多雨 专家提醒考生家长防暑

2.高考阅卷官提醒考生:多拿分有窍门

3.高三家长给高考考生的寄语

4.专家提醒:家长莫忽视高考生考后心理调节

5.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6.考生抱着练兵心态 上海春季高考轻松开考

7.处之泰然 90后高考生家长心态转变-高考

8.高考前夕家长应该为考生做的四件事

9.2022年上海高考具体科目及时间安排

10.高考生及家长必知的14种升学途径

下载word文档
《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海工商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母题探秘”广告虚假宣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