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高考地理大题必背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

2023-03-08 08:03: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再做会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高考地理大题必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考地理大题必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

篇1:高考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

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篇2: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高考地理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必答点和选答点)。

高考地理选择题秒杀法

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高考地理大题秒杀技巧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强地区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发展

3.有利于当地资源外运,所需产品运入

4.巩固国防、民族团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 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 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

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篇3: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

4.地价

中心商务区(CBD):市场最优,零售、高端、耐用品(人口密集、消费者众多)

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必备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山区、平原)2.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

3.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 4.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篇4:高考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

⑸ 调整措施:

①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②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 稳妥发展核电;

⑥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 利用乙醇汽油。

篇5:高考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

①思维清楚逐一回答,高中地理想要打高分重点要把握好关键词,字要写好,答得感觉清楚了就可以,不一定要写得太多,平时训练中,要逐步地引导学生答案由答得多到答得清楚

②高中地理对大多数中档生,有把握的答在前面(采点),不是特别有把握的写在后面(结合采意),适当必要时也可以摘抄材料中原文或将前面答的重复几句(可能有重复采点给分的情 形)。

③对于那些学高中地理困难的学生而言 ,鼓励他们要答题,而且要写得比较满。

④高考阅卷主要是采点,你写错了不扣分,写对了就给分。

⑤在回答高中地理试题时如果学生写的不对就用两道线扛册掉,在下面重写,不影响评卷,绝不使用胶带等,用了胶带后再写的会出现重影,甚至看不清楚。

篇6:高考地理大题必背知识

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

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高考地理如何复习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

篇7:高考地理大题必背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海洋性气候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高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河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6.凌汛

2、河流的水系特征:

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

3、河流水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4、河流的补给:

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5、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6、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7、河流有凌汛的条件: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

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地球的运动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2、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4、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篇8: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

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

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6.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7.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篇9: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相关文章:

1.农业知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

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4.高考必背古诗文

5.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6.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7.高考地理大题的答题技巧

8.高考语文必背多音字

9.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

10.高考必背名言警句

下载word文档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