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的诉说 说课稿
“hail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米粒的诉说 说课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米粒的诉说 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雨的诉说》的说课稿
《雨的诉说》的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型是语文活动课,活动内容《雨的诉说》。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以及说教学反馈五部分。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现行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学生学好了语文,也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新大纲也提出来:“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开展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
2、德育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本次活动的德育教育目标,具有隐性教育价值。
除了写作这个显形的教育价值,我想,在本次活动中,热爱自然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已不只是口号的问题,因为学生体验的是自然之声、自然之美,因此,素材是立体的,教育是深刻的。
3、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关键点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了解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写景散文的描写方法,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把对雨的观察和感悟搬到作文上来,具有特殊的意义。
重点:
(1)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写景散文的描写能力,并能使文章收情景交融的效果。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学生大语文观的转变、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的基本理念的确立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时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采访对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对话法
3、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1、实践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动”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动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就能解决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学生应该掌握这种方法,而且要接受这种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合作探讨,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
篇2:《雨的诉说》说课稿
《雨的诉说》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型是语文活动课,活动内容《雨的诉说》。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以及说教学反馈五部分。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现行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学生学好了语文,也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新大纲也提出来:“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开展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
2、德育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本次活动的德育教育目标,具有隐性教育价值。
除了写作这个显形的教育价值,我想,在本次活动中,热爱自然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已不只是口号的问题,因为学生体验的是自然之声、自然之美,因此,素材是立体的,教育是深刻的。
3、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关键点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了解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写景散文的描写方法,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把对雨的观察和感悟搬到作文上来,具有特殊的意义。
重点:
(1)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写景散文的描写能力,并能使文章收情景交融的效果。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学生大语文观的转变、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的基本理念的确立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时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采访对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对话法
3、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1、实践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动”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动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就能解决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学生应该掌握这种方法,而且要接受这种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合作探讨,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要求学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群体采访要分工合作,各显其能,一方面又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挖掘探究大人物的思想品质。如a层次和c层次同学可以一起创作。
3、交流法
在报告会上,学生应善于在对话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内心独到的感受表达出来。新课程最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四、说程序
一、倾听雨的足音
(一)听雨去
独自一个,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听雨,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听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经过编辑整理,制作课件或者串联起来;课堂展示活动时,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绘,并展示听雨成果。
篇3:长颈鹿妈妈的诉说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学生 能 通过交流研讨,体验到动物与人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3 .学生 懂得如何科学地 与 小 动物相处,能够善待动物,知道 要爱护它们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亲近小动物,乐于和小动物交朋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善待动物,但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强,也有个别学生喜欢戏弄小动物;还有些学生喜欢小动物,但是不知道、不懂得如何照顾小动物的方法,因此存在不能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现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接触各种小动物的机会比较多,在课余时间能充分地和它们接触。部分农村学生已经有过饲养家禽、亲自喂养小动物的经验。部分地区的农村以养殖动物为产业,这些家庭的孩子知道更多养殖的知识,这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 学生 学习与动物相处的方法,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X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教学难点是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体验到动物与人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必须针对农村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来展开教学。 通过将人类和动物 发生的故事, 学习与动物相处的方法,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X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让学生 通过介绍国家级保护动物、展示保护动物的生存现状数据等环节,激发学生保护动物朋友的愿望。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商议可行的爱护动物行动,可以与校本课、班队会进行整合。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 学习与动物相处的方法,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X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2.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体验到动物与人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爱护动物 ,善待动物
1.谈话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到动物对地球、对人 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朋友呢 ?
2. 提问:看看这张图片,带给你什么感受?
[ 出示图片 : 爱护动物 ]
3.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爱护动物的行为?
4.提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大家来 看 一 段 关于野生动物的 视频,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视频: 野生动物人类的朋友 ]
5. 提问: 看完后, 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样与动物相处呢?
6.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和谐的行为,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看看这些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 出示图片 : 受X待的动物 ]
7. 小结: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爱护动物,X待、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
(板书:善待动物)
篇4:长颈鹿妈妈的诉说说课稿
2.讨论:小长颈鹿怎么了长颈鹿妈妈为什么会伤心?
[出示图片: 长颈鹿妈妈哭了 ]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 :“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鼓励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对故事情节加以拓展和延伸。 (比如:打开包装袋;控制喂食的数量;了解动物对食物的喜好。)
4.小结: 正是由于人们错误的喂食方法,酿成惨剧的发生。我们在和动物相处时 ,要注意自身的方式方法,这样才是真正的喜爱动物、保护动物。 希望长颈鹿妈妈的眼泪能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再因为自己无心的行为让动物们受到伤害了。
活动三写保护动物的宣传语
1.提问 :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或者宣传栏,这些告诉我们什么呢?
[出示图片: 爱护动物宣传 ]
2.谈话:其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提示,读读这些,让我们记住吧。
读一读:
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3.提问:让我们也来为爱护动物做出一点努力,你们愿意做些什么呢? 咱们可以写 一个“爱护动物” 宣传标语, 让 人们都来 爱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出示图片: 写宣传标语的图片 ]
4.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宣传语。
5.小结: “爱护动物,从我做起”的 宣传标语我们都写好了,今后同学之间要进行监督,同学们也要进行自我监督;同时也向我们身边的人进行宣传,倡导全社会对动物的爱护。
我们要牢记,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
六,板书设计
篇5:感受到雨的诉说说课稿
感受到雨的诉说说课稿
一、倾听雨的足音
(一)听雨去
独自一个,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听雨,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听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经过编辑整理,制作课件或者串联起来;课堂展示活动时,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绘,并展示听雨成果。
说说我听到的雨声--讲述听雨感受
听听我收集的雨韵
...播放雨的录音
二、感受雨的诗意
(一)展示学生编辑的雨的诗集,并作简评。
(可以将他们最成功的页面扫描成图片,再做成flash动画,插入音乐,播放。)
(二)感受雨的情丝
意境:幽深的小巷,一把油纸伞
字幕:杏花?春雨?江南--雨的情丝
音乐:伴着悠扬的笛音,朗诵,并鉴赏语言美,意境美。
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
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一段文字: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留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美好的回忆,也有苦涩和无奈,甚至是挥之不去的愁怨。请听作者的愁绪与感慨。
音乐:曲调转为低沉、略带哀怨的萧声曲。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老杜之“沉郁”于此可见一斑。
晚唐诗人杜牧虽说才情横溢,可到了江南,面对满眼春色却感叹起历史的烟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情景交融,渲染出迁客骚人那种去国怀乡、感极而悲的'心境。
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当人们在观雨时,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因而,雨又多了一些比喻、象征意义。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种时候,雨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就只能是生活的阴影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告诉人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三、说说雨的功过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雨的别样情形。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四、抒写雨的情怀
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五、说教学反馈:
1、采访人数超过3/4,有助于教师今后校本教材的开发。
2、学生整个活动过程情绪高涨。
3、C层次同学感触深刻,起到一定的激励和熏陶作用。
4、一些同学难以迈出采访的第一步,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篇6:品德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按一定顺序采用图文结合,通过学生自主读、看,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还有小泡泡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要珍惜粮食;课外调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农业知识,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快乐,了解到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学情分析
1、学生们虽然都是农村的孩子,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多少个常参加农业劳动的,平时对农业方面的东西也不甚关心,学习有一定困难。
2、孩子们的生活都比较愉快,吃穿不愁,单靠一节课的学习是很难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的,必须常教育,常督促。
3、学生们虽然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但他们很难体会到农民是怎样的辛苦,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肤浅的,也没有多少个真正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因此必须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道,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树立劳动光荣感。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
篇7: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的说课稿
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的说课稿
首先我说说本次活动的选材:
《鼓上的小米粒》是大班建构式课程《动感天地》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细细分析以后呢,后来我就把它定位为音乐教学活动,并重新设置了两个目标:
1、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习歌曲,感知乐曲的强弱变化。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
并且我把重点定位在: 感知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能边唱边开心地表演。
接下来,我说说本次活动的一些教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歌曲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个自由表达呢,徐老师在跟我分析教案时也多次提出,并且我也紧记于心了,但今天的活动,我可能还是引导不够,给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机会不是很多。根据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视听唱、整首教唱法、游戏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是视听唱: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小鼓和米粒的游戏,让幼儿直观感受,重点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同时通过图谱的演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和示范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启发性的提问。如:小鼓唱歌,米粒就会怎样?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怎么样?等。唱就是指幼儿的歌唱,幼儿通过欣赏老师范唱,然后把自己听到的一句唱给其他幼儿听, 再大家一起来学学.在反复的歌唱中理解歌词内容。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二种是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指让幼儿在多次听唱的基础上跟着教师完整地唱一首歌,整体教唱能以连贯的歌词、完整的曲调,很好地激发幼儿的音乐感受,在反复的歌唱中进一步感知乐曲的强弱变化。
第三种游戏法:《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通过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下面我再说说教学程序:
一.拍打小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出示小鼓),是谁呀?(小鼓).小鼓知道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歌唱的可好啦,今天它也要给我们唱歌,你们听!小鼓是怎么唱的.啊?(咚咚咚))——教师有节奏地拍打小鼓。
设计意图:通过以不同的力度拍打小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为幼儿初步感知音的强弱作好一定的铺垫.
二.以多种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感受歌曲。
师:小鼓说:我一个人唱歌太寂寞了,我要请我的好朋友陪我一块儿唱歌跳舞,我们看小鼓的好朋友是谁呀? (出示米粒)
1、师:小鼓说:我来唱歌,米粒你来跳舞好吗?,并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拍打,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拍打轻重引起的米粒跳跃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2、教师敲小鼓,并提问:小鼓唱歌,米粒就会怎样?小鼓又要唱歌了,我们听小鼓这次唱得怎么样?-------- 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同样引出------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同时引导孩子们学小米粒跳一跳。
设计意图:借助小鼓和米粒的游戏,让幼儿直观感受,重点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老师边拍打小鼓边范唱。(师: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
4、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用歌唱的方式回应给幼儿。
5、看图谱有节奏地念一念。(大家听得真仔细,鼓上的小米粒说的是——教师指着图谱有节奏地念歌词一遍。哇,你们也很想说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图谱的演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6、跟着琴声完整学唱歌曲。
(师:小鼓唱过歌了,现在我们邀请钢琴姐姐跟我们一起唱吧)
A看着图谱跟琴完整学唱.
B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用肢体大胆表现。
引导幼儿找寻自己身上的部位当作小鼓,和小米粒游戏.
【米粒的诉说 说课稿】相关文章:
1.诉说心情随笔
6.树的诉说作文
7.鱼儿的诉说作文
8.桃花的诉说作文
9.雨的诉说标语
10.心灵的诉说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