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
“什么时候养狗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大气组成、分布、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节课还为第四单元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目标确定:
①知识目标:理解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概念和形成。
理解锋面系统并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会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
会阅读天气形势预报图。
③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重点之一: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
②锋面天气掌握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重点之二:高低气压的天气特征。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低压)强烈发展的表现。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难点之一: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其为难点的依据有二:
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②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和被动不易确定。
③锋前锋后的位置不易辨认。
④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的差异不好掌握。
⑤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好记忆。
难点之二:锋面气旋的理解。其为难点的原因有二:
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形成锋面反气旋。
②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难于长久记忆,且易记混淆。
二.说学法:
1.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2.手势记忆法。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可借手势强化记忆。
3.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三.说教法:
1.多媒体视听教学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通过电教模拟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视听感觉。
2.比较教学法: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用比较法教学学生记得牢。
篇2: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
①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说学法指导
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这部分教学时间为3分钟。教师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指导学生观看,并注意所预报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这样一开始就演示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可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可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设疑问、起悬念导入新课的教学,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是15分钟。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冷、暖锋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冷、暖锋移动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后,再分别演示冷、暖锋示意图,天气图,移动图,并分别提出学习目标。学生逐一观察,完成每项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出示冷、暖锋对比表,指导学生对照分析,这样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通过教师举例:“一场秋(春)雨一场寒(暖)”分别受什么锋面的影响,以及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等,说明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的因素之一,以下再研究第二个天气的影响因素----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是15分钟。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气旋、反气旋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目标后,老师出示低压与气旋、高压与反气旋表,使学生了解各自的概念。教师再分别演示气旋、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来分析),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影响风向形成的力的分析方法,即可分析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通过动画的逼真模拟,更容易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运用同样学习方法,得出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展示右、左手手形图,帮助学生分别记忆北、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然后教师展示锋面气旋图,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学生思考:有无锋面反气旋。最后教师展示气旋、反气旋对比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篇3: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
①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说学法指导
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这部分教学时间为3分钟。教师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指导学生观看,并注意所预报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这样一开始就演示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可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可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设疑问、起悬念导入新课的教学,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是15分钟。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冷、暖锋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冷、暖锋移动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后,再分别演示冷、暖锋示意图,天气图,移动图,并分别提出学习目标。学生逐一观察,完成每项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出示冷、暖锋对比表,指导学生对照分析,这样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通过教师举例:“一场秋(春)雨一场寒(暖)”分别受什么锋面的影响,以及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等,说明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的因素之一,以下再研究第二个天气的影响因素----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是15分钟。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气旋、反气旋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目标后,老师出示低压与气旋、高压与反气旋表,使学生了解各自的概念。教师再分别演示气旋、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来分析),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影响风向形成的力的分析方法,即可分析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通过动画的逼真模拟,更容易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运用同样学习方法,得出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展示右、左手手形图,帮助学生分别记忆北、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然后教师展示锋面气旋图,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学生思考:有无锋面反气旋。最后教师展示气旋、反气旋对比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气旋、反气旋及锋面系统为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影响天气的两个主要因素,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锋面气旋
展示“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如何,由于时间的关系,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三)总结新课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为2分钟。
(四)巩固练习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为8分钟。通过教师出示课件上准备的巩固练题,指导学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后,订正。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布置作业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为2分钟。 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
(六)板书设计(略)
篇4:关于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优秀总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2.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冷锋、暖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生活中与锋有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认识冷、暖锋示意图,分析某地天气变化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兴趣,并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身边天气变化的现象(12月份当地连续5天天气变化)
为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
要想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需要用到今天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推进]
[提出要求]
阅读课本第1、2自然段,找出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板书] 2.3常见天气系统
[图片展示] 气团示意图
[提问] 气团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比较均一的空气。
[师生互动] 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多晴天。
[过渡、演示]冷暖气团的概念
[提问]比较两种气团的物理性质?
[提问]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交界面,称之为?(锋面)。
[提问]锋面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倾向哪一侧?
[学生]倾斜的。倾向冷气团一侧。
[提问]为什么倾向冷气团一侧?
[答案]暖气团密度小,冷气团密度大。
[过渡]
单一气团控制,多晴天,那么锋面附近,天气又如何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锋面附近有降水、风等天气现象
[图片展示]锋面和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线和锋面统称为锋。
[提问]锋的移动方向有几种可能情况?(提示:若冷气团势力强,如何?)
[学生]三种
[提问]所以,锋的类型有几种?
[学生]三类。
[提问]哪三类?
[学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提问]冷锋的概念是什么?暖锋呢?准静止锋?
[学生]冷锋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
[动画1]
教师强调:观看动画时请大家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气团主动移动?形成什么锋?
2.锋面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 1.冷气团主动移动,形成冷锋。2.锋面附近出现大风、暴雨天气现象。
[图片展示]冷锋示意图
[边问边讲,师生互动]
(1)A、B哪个在锋前,哪个在锋后?
答案:冷锋锋面移动方向先画出来,以锋线为分界线,前面是锋前,后面是锋后。所以B在锋前,A在锋后。
(2)降水集中在锋前或锋后?
答案:锋后
(3)冷锋的表示符号
答案:三角形
[探究1]
以重庆为例,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边问边讲,师生互动]
过境前: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气压___,天气___
过境时:_________
过境后: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____
[提问]
生活中哪些天气现象和冷锋有关?
[学生自由发言]
[图片展示]寒潮、暴雨、沙尘暴
[动画2]
教师强调:观看动画时请大家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气团主动移动?形成什么锋?
2.锋面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 1.暖气团主动移动,形成暖锋。2.锋面附近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渡]
前面学习了冷锋的有关知识,暖锋的情况又如何呢?
[提出要求]
与冷锋的学习方法对比,同学们自己完成暖锋的有关知识。
(1)锋前、锋后(A、B)
(2)降水集中在锋前还是锋后?
(3)表示符号
[学生讨论,发言]
[答案](1)A在锋前,B在锋后。
(2)降水集中在锋前
(3)用半圆表示
[探究2]
以重庆为例,分析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过境前: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气压___,天气___
过境时:________
过境后: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____
[过渡]
学习了冷锋、暖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1]用锋的知识分析重庆天气变化。
问:5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变化,气温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学生发言。
总结:第1天属于冷锋过境前,晴天,气温高;后4天属于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并且降温。
问:预测第5天后天气变化?
学生发言。
总结:第5天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
[案例2]谚语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如何解释?
学生发言。
总结:春季暖锋过境,过境时形成降水,过境后升温。秋季相反。
[案例3]音乐短片
问:歌词“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 沥沥 淅沥沥沥下个不停”。与哪种锋有关?
学生发言。
暖锋。
[案例4]诗词与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什么锋有关?
学生发言。
答案:冷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什么锋有关?
学生发言。
篇5:关于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优秀总汇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本节课本内容,了解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特点比较及其天气
②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
③了解台风形成的原因
④利用网络搜索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百度搜索】常见天气系统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形成,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天气特点。
2.总结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及绘图能力(如气旋、反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的判断)。
2. 用我国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用所学内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概括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两种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形成及天气,并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干旱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学习本部分内容,要从不同角度对各天气系统进行对比,并用图示和列表对比形结合的方法做进一步解释,对于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列举实例来增加感性认识。依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内容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教学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本课时有关教学材料作为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以学定法”、“以人为本”,以此为出发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①创设情境法 ②多媒体教学法 ③读图分析比较法 ④合作探究法;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讨论归纳法、练习指导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常见的天气系统,请同学们画出其简易天气图,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其他学生在当堂限时作业纸上完成。教师订正,导出本节课将要进行的内容——气旋与反气旋及其天气。
(二)自主学习— 效果展示
让学生将课前预习学案完成的情况找一代表效果展示,检验其自主学习的效果,并找出问题,进行下面的教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课本内容,找出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的区别,完成下列内容。
(一)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以及气流状况,并说明天气状况。
①低压(北半球)——气旋 ②高压(北半球)——反气旋
天气: 天气:
首先强调气旋或反气旋、低压或高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或版图结合列表的方式掌握。
【探究二】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的特点
【方法点拨】对气旋反气旋的判断,可用“左右手定则”。
【典例】
北半球中纬地区有一闭合气压系统,其风向为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该系统气压状况为低气压 ②该系统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
③系统东部吹偏北风 ④该系统气流状况为气旋
篇6:高中地理说课稿《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说课稿《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
①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说学法指导
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这部分教学时间为3分钟。教师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指导学生观看,并注意所预报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这样一开始就演示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可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可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设疑问、起悬念导入新课的教学,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是15分钟。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冷、暖锋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冷、暖锋移动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后,再分别演示冷、暖锋示意图,天气图,移动图,并分别提出学习目标。学生逐一观察,完成每项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出示冷、暖锋对比表,指导学生对照分析,这样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通过教师举例:“一场秋(春)雨一场寒(暖)”分别受什么锋面的影响,以及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等,说明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的因素之一,以下再研究第二个天气的影响因素----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这部分的教学时间是15分钟。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气旋、反气旋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目标后,老师出示低压与气旋、高压与反气旋表,使学生了解各自的概念。教师再分别演示气旋、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来分析),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影响风向形成的力的分析方法,即可分析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通过动画的逼真模拟,更容易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运用同样学习方法,得出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展示右、左手手形图,帮助学生分别记忆北、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然后教师展示锋面气旋图,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学生思考:有无锋面反气旋。最后教师展示气旋、反气旋对比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篇7: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教学建议
关于本节的概要分析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前几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关于准静止锋教材没有涉及,是否补充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当地能否受到这一锋面系统的影响为前提,灵活掌握。
关于本节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这部分知识,重点在于对气旋和反气旋的分析,气压状况在大气运动一节已经讲述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对于气旋和反气旋的了解,教师应该从气压分布入手,在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并且气压中心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引导学生分析并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北半球或南半球的风向,通过所绘制的图像,总结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规律,有水平气流运动进一步分析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由这种运动规律再分析对天气的影响,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关于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的教学分析
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冷、暖锋的形成,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冷、暖气团哪个主动移动,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冷空气总是在暖空气下面;
第二,冷、暖锋到来之前,到来和移出之后,天气的变化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天气会出现较大变化,冷锋到来之前,受锋前暖气团的控制,天气晴朗,冷空气移动过来,迫使暖空气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受冷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如果暖空气所含水汽量充足,往往形成较大的降水;如果冷空气移动速度非常快,是暖空气抬升速度很快,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一般形成较大的风,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会形成沙尘暴天气,当锋面移出后,当地受冷气团的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较稳定,这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暖锋到来之前,当地受冷空气的控制,天气较为晴朗,气温相对较低,暖气团移动并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天气,由于暖气团一般势力较弱,因而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当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第三,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应该将教材中提到的天气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重点内容应该是气流运动状况以及不同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是对气流运动的描述,二者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是描述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这一点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该讲述清楚,气旋、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关键在于对中心气流运动特点的理解,气旋中心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多云雨,反气旋中心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锋面气旋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较为常见,教材以图像形式出现,主要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能够阅读图像了解锋面气旋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即可,这部分属于较难理解的知识,主要是暖锋、冷锋与气旋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某一个地区,教学中注意将这些内容分解,再组合,使学习的层次能够递进,便于学生接受。本节配有多幅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关于锋面系统的教学建议
在讲述“锋面系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明确冷、暖气团哪一个主动移动?冷锋和暖锋,其冷、暖气团所处的位置有何差别?冷、暖锋移动速度是否有差异?移动速度不同带来的天气状况有何不同?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分析不同类型的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对当地天气的影响。结合当地实际天气状况,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沙尘暴或北方夏季的暴雨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属于哪一种锋面类型?另外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等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冷空气移动速度快会形成大风天气?
关于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突出体现,应该引导学生很好的分析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形成什么灾害性天气等?学生对于锋面和气旋等知识有所了解后,借助教材提供的锋面气旋的图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对所到达地区的影响,其影响顺序是:首先暖锋到来,形成连续的降水过程,其次气旋移动过来,气旋中心影响形成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旋移出此地后,冷锋移动过来,形成大风天气,冷锋移过,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这个影响过程教师分解后,学生再进行分析能够较为顺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①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②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各不相同,学校所在地区近期天气状况如何?影响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中冷、暖锋与天气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冷、暖锋面的形成过程中,冷、暖气团哪个主动移动?不同锋面类型,冷、暖空气位于锋面的位置有何不同?不同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对于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什么影响?从锋面到来之前、锋面到来和锋面移出后,天气状况如何?为什么冷空气移动速度快,容易形成大风天气?联系当地曾经出现过的灾害性天气,分析锋面对我国降水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说明哪些灾害性天气是由于锋面形成的?
(板书)一、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
2.锋面及天气
(学生阅读教材中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时,中心气压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如何绘制?如果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风向如何绘制?总结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是什么?气旋和反气旋中心气流运动特点是什么?这种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中锋面气旋示意图)当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
(板书)二、低压和高压系统
1.低压(气旋)系统及天气
2.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天气
3.锋面气旋及天气
【设计思想】
由于本课的立足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知识,因此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联系当地的天气状况,由此入手分析天气系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结合原理示意图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思维,并能够通过学习初步解释引起当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什么?以及在此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天气还将如何变化等。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
【活动步骤】
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
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注意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实际上没有改变方向)。
(2)当摄像机在转盘上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以转盘上的物体――小孩为参照,则看到小球沿着其本来的方向向左偏转了,正好与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相似)。
(3)当转盘中的小孩水平抛球时,小球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转盘上的物体为参照,小球运动方向也发生同样的偏转)。
(4)当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偏转有何新变化?
三、除了本录像看到这种模型,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请学生自己动脑筋。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什么现象有重要影响?
【成果展示】
可以通过自制的实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地转偏向力是怎样产生的。
篇8:高中地理天气系统课件
学测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活动一
阅读课本P43―45页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常见的天气系统分为哪三类? 2、锋面系统又分为哪三类? 读下面的八幅图,思考回答:
1、图中表示气旋(低压)系统
的是 和 ;表示反气旋(高压)系统的是 和 ;图中A和B表示的天气系统均在 半球;
2、表示冷锋的是 和 ;表示暖锋的是 和 ;
3、从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来看,B和③为 ;从天气系统的气压状况来看A和④为 ; 活动二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 1、什么叫锋面?
2、锋面过境时常为什么天气,而单一气团控制下多为什么天气? 3、读P44图2-2-17,“冷锋与天气”,回答:
(1)冷锋指 主动向 移动而形成的锋; 主动, 被动; 势力强, 势力弱; 锋面移动方向和 前进方向一致;降水大部分在 ;
符号表示为 ; 气团在锋面的上方, 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2)冷锋过境前受 气团控制,天气状况为 ; 过境时天气状况为 ;过境后受 气团控制 天气状况为:天气 ;气温 ;气压 由于冷锋移动速度一般较快,所以冷锋过境时降水时间往往较短, 且风力常常较大;
1
(3)典型的天气实例:如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等天气; 4、读读P44图2-2-18,“暖锋与天气”,回答:
(1)暖锋指 主动向 移动而形成的锋; 主动, 被动; 势力强, 势力弱; 锋面移动方向和 前进方向一致;降水在 ;
符号表示为 ; 气团在锋面的上方, 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2)暖锋过境前受 气团控制,天气状况为 ; 过境时天气状况为 ;过境后受 气团控制 天气状况为:天气 ;气温 ;气压 由于暖锋移动速度一般较慢,所以暖锋过境时降水时间往往较长, 且风力一般较小甚至无风;
(3)典型的天气实例: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活动较频繁,如春夏季节我国的锋面雨带由南向北移动; 5、准静止锋
有时候,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对静止,故称为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控制下多形成 天气,比较典型的如每年春末夏初在我国江淮流域出现的 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江苏学测) 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读下表,完成第2―3题。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2
2.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副高 3.图5所示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 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4.冷锋降水主要是冷气团沿锋面上升形成的。(学测判断题) 活动三
阅读课本P45页图2―2-19,思考下列问题:
1、气旋(低压)系统,从中心向四周气压值越来越 ,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 流向 ,北半球呈,南半球呈 ;垂直方向上,盛行 气流,在其控制下多为 天气;比较典型的如: ;
2、反气旋(高压)系统,从中心向四周气压值越来越 ,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 流向 ,北半球呈,南半球呈 ;垂直方向上,盛行 气流,在其控制下多为 天气;比较典型的如:
3、思考讨论如何使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南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 图1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天气系统课件]
篇9: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及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②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能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3、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懂天气变化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①冷锋、暖锋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
②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
2、教学难点:
①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希望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
篇10: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下面我将从下面六个方面来说本节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标准
三、重难点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六、新课教学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都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以及大气环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节内容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出发,分析大气环境中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天气多变是不同天气系统影响所致,是联系实际的重点内容。
二、课程标准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冷锋、暖锋的天气变化特征。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锋和各个锋面系统的概念和形成。
2、学会分析各锋面系统过境前后以及两种气压类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和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和课件,通过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掌握锋面系统的概念。
2、利用简易天气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识别天气系统的特点,能够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各天气系统的运动状况及天气过程。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六、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播放“天气预报”录像。提出问题:大家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吗?要能够听懂天气形势预报,首先要了解影响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关注。
2、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根据此图:向学生讲授气团的概念和气团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性。
通过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片,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峰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有老师讲授在冷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出在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并让学生作总结。
板书:
1、气团
(1)概念:
(2)分类:
冷气团:干冷重
暖气团:暖热湿
(2)图表结合,学习冷锋――图的利用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冷锋图,通过这张冷峰图,老师向学生讲授冷锋的构成要素和冷锋的基本形成过程。然后着重强调的是冷峰的降水区域和移动方向。
通过向学生展示上面这张暖锋图,让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冷锋的过程进行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以及它的降水区域和移动方向,完成下面表格内容。冷暖峰的天气状况以及降水区域和移动方向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准静止锋
只通过简单讲解,学生也可只掌握其概念及常见几种准静止锋带来的带来的天气现象即可。
3、作业布置:
(1)我国北方夏季时常有暴雨天气;降雨强度大,暴雨过后,温度降低。这说明是受哪种锋的影响?(冷锋)
(2)列表比较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课堂小结:
简要总结本节课内容,并着重对冷暖峰控制下的天气变化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相关文章:
6.老王说课设计
7.女娲补天说课设计
10.《蚂蚁》说课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