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智断瓶中线说课稿
“小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高斯智断瓶中线说课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高斯智断瓶中线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五年级语文高斯智断瓶中线
一、辨字组词。
枚( ) 境( ) 啪( ) 炎( ) 恭( )
牧( ) 镜( ) 拍( ) 淡( ) 添( )
二、词语模仿秀。
恭恭敬敬
炎炎烈日
三、用下列词语造句。
紧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 五年级上册《高斯智断瓶中线》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
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
5整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
三、品读课文,探究智慧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
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1)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
(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汇报。
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
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读课文,感受品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断?读一读。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篇3:名人故事:高斯智断瓶中线的故事
名人故事:高斯智断瓶中线的故事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着名的数学家、理物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碰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着解题的办法来。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川。在小伙子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越来越多,
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除了摇头自嘲之外,只好把期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小伙子们更得意了,他们为自己高明的难题而叫绝。有人甚至刁难道:“怎么样,你智力有限吧,实在解不出,就把你得到的那么多荣誉证书拿到大街上当众烧掉,以后别再逞能了。”
高斯的确气恼,但他仍克制住,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铛”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把太阳光聚焦,让这个热度很高的焦点穿过瓶子,照射在棉线上,使棉线烧断,太阳光帮了我的忙。”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那几个小伙子也佩服得连连赞叹。
篇4:高斯智断瓶中线课文探究感悟
高斯智断瓶中线课文探究感悟
探 究
1、读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人:高斯;事:智断瓶中线。
2、围绕关键字“智”你想知道什么?
“智”表现在哪里?“智”从何而来?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感 悟
①快速默读(1~6段),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起的作用。
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1)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
(2)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
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落(第5、第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突出高斯的聪明智慧。
③讨论:高斯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里?这对你有何启发?
善于观察、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篇5:《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 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
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背鍪旧字,检查预习。
(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敝室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3弊远量挝模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蓖ü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
5闭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
三、品读课文,探究智慧
1痹俣量挝模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
2备咚沟哪男┍硐至钊司磁澹靠焖倌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毙∽榻涣鳎谈谈你的发现。
4比班交流。
(1)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
(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汇报。
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
5闭馄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读课文,感受品质
1毖Я苏馄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2蹦阆不豆适轮械哪男┢断?读一读。
3毖Я丝挝哪阌惺裁词栈瘢
[《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6:《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读懂课文,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 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凸透镜聚光的常识或动手做做实验。
学生: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材简析
本课《高斯智断瓶中线》为我们讲述的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年轻时的故事。
故事先讲在高斯顶着烈日上学的途中,一群人出了一个难题,要高斯不打开瓶塞,把瓶中线弄断;接着讲正当高斯一筹莫展时,一位好心老人的老花镜给了高斯启发,于是他借用老花镜把太阳光聚集在瓶里的棉线上,高斯成功解决了难题;最后讲人们都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故事,层次清楚。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一个有礼貌、聪明机智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介绍故事的起因。“顶着烈日”为后来的智断瓶中线做铺垫。“匆匆往学院赶去”,在这种情况下高斯也能停下来解决别人的难题,说明高斯乐于接受挑战。
*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完全不相干。
* 第3段:高斯的神态说明高斯被突如其来的问题考住了,但他没放弃思考。其他人的言行给高斯极大的心理压力,衬托出高斯不畏惧困难的品质。
* 第4段:“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的描写既是照应开头,又为下文做铺垫。对高斯神态的再次描写,表现了高斯不畏惧困难、敢于挑战的品质。
* 第5段:这个细节为后来高斯解决问题做了铺垫。正是老人的老花眼镜给了高斯启迪,让他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 第6、第7段:这部分是高斯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加之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凸透镜有聚光作用不能理解,故这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以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辅助理解。结合上下文说说高斯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高斯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什么(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科学知识)。
* 第8、第9段:在大家的赞美声中,高斯表现得很平静。对他动作、语言的描写,再现了高斯谦虚谨慎、有礼貌的形象。
* 识字写字教学:“沁”字形与“泌”区分,“恭”的下部分不要少写一点。
* 课后第1题:旨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一理:断线前发生了什么?怎么断线的?断线后怎样?
* 课后第2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完成。
* 课后第3题:要鼓励学生从高斯的智慧表现中受到启发,不在所受启发的大小,而在触动学生的思考。
* 课后第4题:品读句子,这一细节描写对后文起铺垫作用。学会这种写作方法,会使自己的作文既有悬念又顺理成章,让读者感到新奇而又自然。
教学设计参考
一、引入课题
1. 同学们听说过太阳灶吧,人们用一种装置将太阳光聚集在一起,利用它来替代煤、电等能源为人类做贡献。今天我们来读一个与利用太阳光有关的故事。
2. 揭题,板书课题:高斯智断瓶中线。
(1)读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人、事。)
(2)质疑,围绕关键字“智”你想知道什么?(“智”表现在哪里?“智”从何而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三、细读课文,感受品质
(一)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部分内容。(第7段。)
抽学生朗读第七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必要的条件有哪些(老花镜、太阳光)。
(二)快速默读,找出高斯智断瓶中线前的部分内容,思考这部分的描写有何用处。
1. 快速默读(1~6段),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起的作用。
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1)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
(2)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
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落(第5、第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突出高斯的聪明智慧)
3. 讨论:高斯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里?这对你有何启发?(善于观察、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四、总结全文
1.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2. 复述课文。
(蒋文利 邓洪莲)
参考资料
☆ 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分,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
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的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7:高斯智断瓶中线(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 同学们听说过太阳灶吧,人们用一种装置将太阳光聚集在一起,利用它来替代煤、电等能源为人类做贡献。今天我们来读一个与利用太阳光有关的故事。
2. 揭题,板书课题:高斯智断瓶中线。
(1)读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人、事。)
(2)质疑,围绕关键字“智”你想知道什么?(“智”表现在哪里?“智”从何而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三、细读课文,感受品质
(一)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部分内容。(第7段。)
抽学生朗读第七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必要的条件有哪些(老花镜、太阳光)。
(二)快速默读,找出高斯智断瓶中线前的部分内容,思考这部分的描写有何用处。
1. 快速默读(1~6段),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起的作用。
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1)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
(2)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
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落(第5、第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突出高斯的聪明智慧)
3. 讨论:高斯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里?这对你有何启发?(善于观察、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四、总结全文
1.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2. 复述课文。
[高斯智断瓶中线(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高斯智断瓶中线说课稿】相关文章:
5.高斯作文
6.三角形中线定理
9.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10.瓶包装岗位职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