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笔试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一、修改病句专项练习(40分)
1.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2.下面语段中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2分)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减少一倍。 D.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释放出一个民族的青春活力。
5. 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专家呼吁尽快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是当前形式的迫切需要。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陈老师的事迹。 C.如果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付出加倍的努力,中国歌坛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进而走向更为坚实的繁荣。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王接受同事的劝告,检举了那个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 B.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场不幸的噩运突然降到高家头上。 C.我公司出品的新一代产品为了防止假冒,特采用了新颖、美观和螺旋外形;并保持优质优价。D.经过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该市被授予“省级节水型城市”。
7.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B.经过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C.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D.他非常酷爱电脑,除了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里玩电脑外,对其它东西好象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8.下面这个病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请你改好它。(每种改法只能改动一处)
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修改(1)
修改(2)
篇2: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20.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的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 ;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
21.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让我们怀着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之情来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从,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3分)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 分)
例句①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例句②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答: 。
2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24.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 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材料三 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效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①研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②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中国人的母亲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③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篇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 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是自己不熟练的。
篇4: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附一)
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
学生: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并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
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
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想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
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
际遇 絮语 惆怅 沉淀 尘缘 犀利 呜咽 似曾相知
穹窿 凝垂 绅士风度 茫然若失 迷离 安恬 白驹过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篇5: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和答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参考答案
一、根据要求写字词。
1、海疆 饱览 协调 锻炼 缝隙 羞惭 明媚 爆炸
2、痛悼(dào) 机械(xiè) 鸟栖(qī)虫居 B作姓氏时的读音:华(huà) 应(yīng ) 皇甫(huáng fǔ )
②激(历 励 厉) 迫不(急 及 级)待
③奋笔疾书 ( B快) 凶相毕露 (B完全)
3、①画龙点睛 滥竽充数 ②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③持之以恒 日雕月琢
4、①八仙 ②礼轻情意重 ③诸葛亮 ④台下十年功 ⑤修行靠个人 填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
2、天火之谜 厄运 本草纲目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题答案不唯一)
4、水浒传 杨志卖刀 武松打虎 官逼民反 劫富济贫 答案不唯一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敲”表明你是个懂礼貌的人 “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略
(二)
1、程思爱 程思晴 破铜烂铁和废纸张残器具随处可见,一个女孩忙着将各种废品分门别类地码整齐 2、姐妹俩轮流上学 奖状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要补上另一个人的名字 3、略 4、略
三、作文。
一类作文:写了一件具体的事情,能表达出对幸福的理解,语句通顺,错别字少,标点正确给30—27分;以此类推:二类作文给26—24分;三类作文给23—21分,四类作文给20—18分
篇6: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和答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一、根据要求写字词练习
1.看拼音写词。
hǎi jiāng bǎo lǎn xié tiáo duàn liàn
( ) ( ) ( ) ( )
fèng xì xiū cán míng mèi bào zhà
( ) ( ) ( ) ( )
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字作为姓氏时的读音是:
华(huá huà) 应(yīng yìng) 皇甫(huáng pǔ huáng fǔ )
(2)选择正确的汉字。
(暮 幕)春 云(绵 锦) (振 震)惊 迫不(急 及 级)待
(3)选择加点字正确的字义或读音。
奋笔疾书(病 快 ) 凶相毕露(完结 完全) 不足为奇(值得 充足)
痛悼(diào dào) 机械(jiè xiè) 鸟栖(xī qī)虫居
3.按要求写成语或四字词语。(6分)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 )( )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 )( )
“滴水穿石”的近义词:( )( )
先把下列歇后语、谚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 )过海——各显神通
(2)千里送鹅毛——( )
(3)三个臭皮匠-——顶个( )
(4)台上三分钟,( )
(5)师傅领进门,( )
元旦联欢会学校要举行文艺节目汇演,我们班出什么节目呢?几个班委在一块商量,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这正是 。领到节目的同学刻苦排练,因为他们知道 的道理。元旦那天,节目既精彩又丰富,有的演课本剧,有的演小品,有的搞诗歌朗诵……正是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分)
1.迎客松( ),枝干遒劲,虽然( ) ,却仍然郁郁苍苍,( ) 。
2.富兰克林坚持做“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 ( );谈迁面对( )的打击,毫不气馁,写出了《国榷》;李时珍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写出了药学巨著( ),这些事例都给予我们启示:目标专一而不( ) ,持之以恒而不 ( ),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5分)
3.“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这几句话用诗句来表示是 ,( , )。表达友情的诗句你知道的还有:( , )。4.“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出自古典小说《 》。由这部小说你还想到的故事有 ( )、( ),联想到的成语有 ( )、( ) 。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推敲(片断)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贾岛反复推敲《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是:
2.韩愈认为用“敲”字更好的理由:一是 ; 二是
3.本学期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二)那姐妹俩
去年春天,我去一个贫困山区采访。
那天,我走进一家昏暗的屋子里,看到了眼前的一切:破铜烂铁和废纸张残器具随处可见,一个小女孩低头忙着将各种各样的废品分门别类地码整齐,墙壁上贴满了奖状。那些奖状引起了我的注意:每一张奖状上,无一例外都写着两个名字:程思爱、程思晴,似乎每次表彰都是两个人同时获得。但仔细一看,就发现并非如此。每张奖状,最初只有一个名字,另一个名字的字迹歪歪斜斜,分明是后来添上去的。
小女孩发现我在打量奖状,主动说话了:“我叫程思晴,姐姐叫程思爱。”
我问:“你姐姐呢?”
思晴:“我姐姐去学校读书了。”
我找了个小板凳,坐下,问:“你干吗不去上学?”思晴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将脑袋埋进两膝间:“我明天才去上学,今天该姐姐上学。”
我惊奇地问:“你们姐妹俩轮流去读书?”“嗯。”思晴的声音比蚊子哼得还低。
我很吃惊,一边帮思晴整理废品,一边和她攀谈起来。
我很快知道,她家的生活很艰难:毫无收入的妈妈只能靠捡破烂维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再供两个孩子读书就很困难了。这样一来,思爱和思睛这对10岁的双胞胎姐妹,只能轮流去学校读同一班级,真是一条奇特的“妙计”。
这对可怜的姐妹,每天只能有一个去学校读书,另一个要么随妈妈去拾荒捡破烂,要么待在家里清理废品并进行分类。到了晚上,去学校读书的那个就当“老师”,把当天学来的知识全部“教”给另一个。
至于考试,赶上哪个去学校,哪个就当考生……
思晴越说兴致越高,她指着满墙的奖状骄傲地说:“叔叔,你看,我和姐姐老考第一,又都是班干部,学习委员轮着当,同学们常把我俩当小老师,有不懂的就问我们……”
我望着思晴那张沾着黑色泥渍却无比明媚的小脸,心里说不上是欣慰还是沉重。
1.文中的姐妹分别叫 ( )和 ( ),请用横线画出表现她们家生活艰难的句子。
2.文中的“奇特的妙计”具体指的是 ,( ),
“每张奖状最初只有一个名字,另一个名字的字迹歪歪斜斜”,这是因为( )。
3.“思晴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将脑袋埋进两膝间”,此时思晴心里可能在想( )。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作文
读了《那姐妹俩》,你一定被她俩深深地感动了。在你的身边也会有让你感动的人或事,请选择一个人或一件事,具体地写下来。题目自定。
篇7: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试题
1.将下列对应项连线:
《犟龟》严文井中国当代作家德
《小溪流的歌》漆孝诗美国作家
《基因畅想》坎斯·彼勒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米切尔·恩德美国心外科专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龟( ) 荒( ) 兴致勃勃( ) 眺望( ) 磨蹭( )
3.本单元中的小乌龟和小溪流有着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概括说明。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5.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
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之一。
(备选词语:危害 灾难 灾害)
6.读下边四则一句话评论,在横线上分别填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书名。
①《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②《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③《 》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④《 》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篇8: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试题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7.作者是这样写的:小溪“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河“沙声地歌唱着”,大江“低声吟唱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8.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
9.“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0.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
11.你从大江的奔流中得到什么启发?
篇9: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修改病句复习试题
1.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2.下面语段中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2分)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减少一倍。 D.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释放出一个民族的青春活力。
5. 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专家呼吁尽快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是当前形式的迫切需要。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陈老师的事迹。 C.如果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付出加倍的努力,中国歌坛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进而走向更为坚实的繁荣。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王接受同事的劝告,检举了那个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 B.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场不幸的噩运突然降到高家头上。 C.我公司出品的新一代产品为了防止假冒,特采用了新颖、美观和螺旋外形;并保持优质优价。D.经过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该市被授予“省级节水型城市”。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相关文章:
10.七年级英语期末试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