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
“likex26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
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
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3.286.337.555.64
0.3280.6330.7550.564
提问:商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指出: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提问:
(1)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除数扩大了100倍呢?
(2)把13.8、4.67、0.725的小数点去掉,和原来的数相比,各扩大了多少倍?
(3)把5.344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向哪边移几位?要扩大1000倍呢?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而且也知道,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今天就要应用这两方面的知识来继续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
学生读题。
提问:求平均每小时织多少米要怎样算?(板书算式)
提问:这道除法计算题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计算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
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能不能依据过去的知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让学生先作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冀教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冀教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现在再来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除数变成整数?(把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也就是要得出原来的商,被除数应该怎样?(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教师在竖式中作出示范。结合说明:要把除数7.5扩大10倍,就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就变成整数了。为了简便,只要把除数7.5的小数点划去。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变,被除数47.85也要扩大10倍,只要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向右移一位重新点上小数点,使被除数变成478.5。
追问:怎样把刚才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评析:这里的例题教学先引出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依据旧知萌生相除方法的动机,再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怎样转化,弄清转化的依据,这就不仅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使学生明确算理,增强应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
提问:这题转化后,现在变成多少除以多少了?这样的题在会计算了吗?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后,教师检查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转化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怎样的除法再计算?是怎样转化的?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只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在前面板书后接着板书:吟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如果被除数不是47.85,而是4.785,除数仍是7.5(板书:
7.5)4.785)怎样把它们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是47.85,除数是0.75呢?(板书:0.75)47.85一)提问:你认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关键是什么?(小数点的处理)怎样移动小数点后再计算?
2.进行转化的专项训练。
(1)做练一练中的第1题。
(2)小结: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是:第一步,把除数中的小数点划去,使它变成整数;第二步,看除数扩大了多少倍,就把被除数也扩大同样的倍数,只要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若干位。这样,就可以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试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
学生练习时,教师注意学生在转化时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相同的倍数,竖式中没有用的o是否划去。评讲时,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2.让学生将练习十的第2题、第4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怎样算?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练习十第3题。
篇2:冀教版认识毫米课件
冀教版认识毫米课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增强实际测量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描述1千米的概念。
2.描述1米的概念。
3.描述1厘米、1分米的概念。
当我们要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
二、新授:
1.测量橡皮的长度。
(1)提出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度。
(2)交流测量的结果。结合橡皮厚度不到1厘米的情况,引出“毫米”。告诉学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及毫米在测量中的作用。
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
(2)交流结果,得出:1厘米=10毫米 或 1cm=1mm
(3)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了解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3.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
(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三、议一议:
1.测量书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厚度,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测量一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可以把几个相同的物品摞在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2.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再实际测量。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不同的测量方法。
四、练一练:
课本69页的练一练。
篇3:认识七巧板冀教版课件
认识七巧板冀教版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
教具准备:课件,师、生每人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动画演示,引入课题
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不知道小朋友还认不认识它们,记不记得它们的名字,师出示图形生辨认图形。
2、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学生欣赏。
3、揭示课题:
师: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叫“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七巧板)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认识七巧板
师: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
生1:七巧板有几块?
生2: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生3:七巧板有什么奇妙?
师:你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等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答案了
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出示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几百种不同的'图形,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模板”。
师:有的小朋友问到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1、组织竞赛。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8个小组就来比一比,举行一次夺星大赛,哪一队得的合作星最多就是今天的冠军队。就把老师拼的作品奖励给这个小组。(出示作品)
2、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可以选用哪两块?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指名回答。评比贴星。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队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长进行统计。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师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拼
师:这一次我们要来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同桌两个也可以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3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组长进行统计。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第一组组长:我们组拼了两种图形,五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拼出了三种图形,其中2个同学拼的都是平行四边形,一个人是用4块三角形拼的,还有一个是用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拼的;还有两同学拼的是三角形和五边形。
师:你说的非常具体,非常完整。其它小组还有要发言的吗?
评比贴星。
5、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师:老师现在放一段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动画片时,结合故事情境,猜猜他们各代表什么?
课件演示:拼好的人、大树、兔子图形。
师:边放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指名说说这三个图案各代表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或者从书上23页选一个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的位置在哪?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奖智慧星。
同时请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拼一拼。
评价:这三个同学谁拼的最快、最好。
集体反馈,评比贴星。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把你拼好的图案贴在纸上。
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生1:我喜欢王蕾的作品,因为她拼的小鱼很像。
生2:我喜欢秦振华的作品,因为他拼的一看就像一根蜡烛。
师随机将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四、全课总结
1、评比冠军队,教师发奖品,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取得更大的成绩。
2、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生1:我会用七巧板拼小兔子和大树了。
生2:我还知道七巧板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3:我知道七巧板为什么有意思?
篇4:冀教数学三下认识小数课件
冀教数学三下认识小数课件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认识小数(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品价格,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4.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读写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1.同学们,老师想先做个调查。
【出示:25元 7.25元 8.80元 0.58元】
这些数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同学们自由回答。
2.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超市逛一逛,好吗?(出示主题图)看,这是超市的一角,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吗?
3.在这些数里,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是我们还没学的?
在这些数里只有1个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数(25),它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整数。其它用来表示价格的数是没学过的。
4.观察这些没学过的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5.你知道小圆点叫什么名字吗?这样的数又叫什么数吗?请同学们看书的P74。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小结:像 7.25 8.80 0.58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二、结合生活,探索小数的读、写法。
(一)小数的读、写法。
1.师: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小数点本领可真不小,它在数的中间一站,把数分成了两部分,这样的数应该怎么读呢?可把老师难住了,谁来帮帮我呢?谁会读这些数?
[课件出示商品标价:小熊7.25元、风筝8.80元、布娃娃11.30元等]
你是怎么会读的,是从哪里学的?
读的真好,我们按照他的读法一起读一遍吧。
2.师:读了这么多小数,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读?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个你在平时生活中认识的一个小数。
好,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把你想的小数写下来。
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我们来评一评,他们写得怎么样?
3.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写?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知识调色板。
1.判断:
(1)3.73读作:三点七十三。 ( )
(2)零点三零七写作:0.307。 ( )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 ( )
2.游戏:小蜜蜂采蜜。
找到采蜜最快的那个组:你们怎么采蜜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师:你的分析真棒!(板书:元角分)
3练习:P75 第3题
4.游戏:用0、6、8及小数点“。”四个卡片你能摆出几个小数?摆完后记录下来,读一读,集体汇报。
(三)、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1.读出下面的句子。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小明的身高是一点二五米。
(2)丽丽的视力是四点九和五点零。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数。想一想: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或用过小数?说一说吧。
师:你们说得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小数。
三、知识加油站。
1.改写老师数学日记。
(1)这是老师自己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老师将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
早上,老师买了一个3角钱的豆浆和1元5角钱肉包,吃完饭后,来到学校。
(2)这一段有一些小数,你能用几元几角表示吗?
到学校后,老师拿起6.5元的红笔和8.40元的数学书来到教室。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上摆着老师花了2.50元买的一盆菊花。
2.自己根据平时的生活也来写写吧。
四、引导总结,反思过程。
1.想一想,小数的产生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好处?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自己的表现你满意吗?
篇5:冀教版三年下册数学《认识小数》评课稿
冀教版三年下册数学《认识小数》评课稿
一、读懂教材,让教材用得恰到好处。
1、理解教材内容。一般地读教材,往往是理解教材所教的内容然后教教材,这属于浅层次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初始理解:由元、角、分的生活经验导入,然后对长度单位的小数展开教学。看似也合情理。
2、思考教材内容:但是再深一步思考:为什么不顺势元、角、分开展小数的新授,而要突然跳跃性地更换材料?既然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用米、元做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那长度单位的小数倒是可以在新授后当做练习来设计。如果仅仅这样调整材料,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2角等于2/10元后,学生往往从2角=0.2元直接得到,弱化了2/10和0.2之间的联系。
3、挖掘教材深意:细细比较人民币和长度这两个领域,对本课教学所具备的特点:对于人民币的小数,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较多,理解起来的简单,作为导入确实合适。对于长度单位的小数,学生的经验很不足,理解相对较难。但是本课要建立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对于在米尺上找分数,那么长度显得比人民币直观多了。因此教材会选择直观的米尺展开小数的教学,尽量凸显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读懂了教材,就能把教材真正用到实处。赵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取长补短。将1元=10角、1元=100分直观地在课件上实物图演示,又很好地达到了米尺上看分数所具备的直观效果。他利用1角和1分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然后在长度单位中完善教学。尊重和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简洁而有兴趣。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数学学习过程更加自然和系统,
二、让学生大胆尝试,给予充分思考的空间。
例如:胡老师很大胆地让学生去回忆和想象1角还可以怎样来表示?然后在思考交流后再课件演示1元=10角,1角就是1/10元的过程。其实,在自己教学的时候也曾试想过让学生独立思考1角=1/10元,只是在教学尝试后发现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于是放弃了:直接由教师引导1元=10角(同时呈现课件),其中的1角也就是1/10元,也就是0.1元。
对比之后,我突然领悟到了一句话:一节好课并不是在于教师教学看似多顺利或者学生回答多正确。数学课,在于让学生思考,学会去思考。胡老师让学生自己先去独立思考,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至于有没有马上想出正确结果都不是特别重要,会的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不会的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最后呈现课件演示让大家更直观。这一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番自己的思考,思考后的'知识才能深刻。显然,我一步步引领的设计,阻碍了学生的思考,少了体验,对于优生更是少了成功的喜悦。
再例如,胡老师突破1/10元=0.1元后,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角=/()元=()元,6角=( )/( )元=( )元,1分=( )/( )元=( )元。即使学生不能很高效地完成练习,但是每个学生都在安静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不正是课堂所需要的吗?然后赵老师通过练习情况,灵活调整后续教学,让教师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这一次彻底改变了我以往的想法,课堂应该让学生大胆尝试,不怕暴露问题。对于学生,即使得不到正确答案,但是他们也是收获很大,因为他们有了思考,也许离成功就差一点点。
三、抓好认知起点,突破学生学生难点。
本课最关键的认知起点是学生对于分数的掌握程度。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能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像带单位名称的分数,还有百分之几的分数学生也几乎是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赵老师特意把1角和1分放入方格来呈现,降低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而且注重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一次次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例如:1角怎么想到1/10元?为什么3角=3/10元?为什么1分=1/100元?
四、重视学生体验,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胡老师先通过交流1角=1/10元=0.1元,再让学生独立练习3角=()/()元=()元,6角=( )/( )元=( )元,1分=( )/( )元=( )元后进行集体交流。然后集体练习23/100元=0.23元、5/100元=0.05元后让学生第一次进行观察,学生各抒己见,没有明确地表述出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胡老师也不急于归纳总结,而是让学生带着朦朦胧胧的感觉继续往下学习,直到在长度单位里研究小数这一环节之后,再次让学生观察,然后引导总结:十分之几都写成零点几,百分之几都写成零点几几。
让学生经历了那么多的体验,不急于总结规律,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篇6:冀教版《珍珠鸟》课件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第一件事,是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虽然朋友把珍珠鸟送来时,它们已经有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为它们重新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小鸟能在温馨和谐中开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鸟做爸爸妈妈了,作者决不去惊动它们,每天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让鸟妈妈和小鸟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在这一部分的叙述过程中,文章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出现在写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
第二次:是在写小珍珠鸟跑到稿纸上,围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发出“嚓嚓”的响声的时候,作者说他“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最后一次出现在小鸟在作者的肩头睡觉时,作者惊喜地发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鸟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这种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是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方案一:从小动物引入。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让学生观察珍珠鸟)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方案二:从简介作者引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以鸟名作为课题的文章,题目叫《珍珠鸟》。你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2.基本教学思路
(1)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如,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引导自读,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思考: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再深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组织交流。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4)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重点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如,“作者这么关心、爱护珍珠鸟,人与小鸟相处得这么友好,真令人羡慕!我们也应该与动物和睦相处。”“人与鸟都这么友好,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信赖、友好相处。”“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周围的一切事物,用信赖去创造美好的境界。”
3.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如,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不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这时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又如,可请学生看插图,想象作者在笑什么?
4.学完全文,建议回读文前的“学习提示”,落实提示中提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以加深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认同。
5.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养了整整三个月,作者没有扒开绿蔓一次,去惊动珍珠鸟,但作者每天都在关心它们。作者非常熟悉它们的叫声,以致多了一种尖细、娇嫩的鸣叫,马上就能听出来,并猜测到“它们有了雏儿”。体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细腻而又深切的关爱。
②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这句话是作者用语言给刚出世的小珍珠鸟拍的一张照片,那珍珠鸟在作者看来,实在是太可爱了!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儿,色彩和谐漂亮;尽管背上还没有珍珠般的白点,但肥肥的,简直就像个蓬松的球儿,可爱极了!
③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在作者看来,小珍珠鸟蹦到他的.杯子上喝他的茶,跳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那是一份“情意”,一份回报作者友好地对待它的情意。作者十分看重这份人与小鸟之间的情意,他从中得到的是一种惬意的独特的享受。因此,他要“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尽量不惊动小鸟,希望小家伙带给他的亲近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④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这是多么感人的场景啊!小珍珠鸟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从中可以看出小鸟经过多次试探,已经完全信赖了作者,甚至是产生了一种依赖,居然会在作者的肩上放心地熟睡。俗话说“人非草木”,看来,鸟也非草木,作者用自己的真爱打动了小鸟,与鸟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使小鸟去除了防戒之心,这才会营造出了人和动物如此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真令人感动!
⑤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本是一种“怕人的鸟”,作者书屋里的珍珠鸟却并不怕它的主人。它会蹦到主人的茶杯上,“俯下头来喝茶”;它会跑到主人正在写作的稿子上,绕着笔尖蹦来蹦去;当主人“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时,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主人的手指;它甚至会趴在主人的肩上熟睡。这是什么原因?难道这珍珠鸟改变了它的“鸟性”?作者在最后一句话中道出了其中的要旨──信任。这正是文章的立意所在。人鸟相亲相依的情境,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这种信任是无价的,也是最感人的。这使作者感慨无限,笔尖流泻下的,虽然只是“一时的感受”,但对我们启发很深,“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一点。作者向往与追求的正是互相信任、和谐美好的境界。
(2)对词语的理解。
垂蔓:课文中指吊兰垂下来的一条条细长的茎。
斑斑驳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本文指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明明暗暗,颜色不一,相互交错。
生意葱茏:文中形容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命活力。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眸子: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流泻:迅速流出。本文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笔端一下子流淌出来。
五、相关链接:
1、冯骥才(1942— )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国画与文艺理论。
2、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3、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出版《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他的一些作品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课文《珍珠鸟》便是一例。
篇7:冀教版《珍珠鸟》课件
一、导入,披情入文
课文里的小鸟有个好听的名字,一齐读读课题。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呼唤这对小鸟?——(珍珠鸟)这次为什么读得这么轻?
你知道珍珠鸟的大小吗?比划一下。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呀,让我们再次轻轻地呼唤它们——(珍珠鸟)
二、初读,理清文脉
1. 尽管我们已经这么小心翼翼,怕人的珍珠鸟还是躲起来了,听听,它发出了细微的声响。谁来读读这几个词?看看,它们长得怎么样,读来读?
【出示】嚓嚓 嗒嗒咂咂嘴
【出示】涂了蜡似的小嘴
细腻的绒毛
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
2.我们赶紧到作者的笔下找找珍珠鸟吧!自由地、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看看这怕人的珍珠鸟,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回答。【板:怕人 信赖】
3. 快速地浏览课文,可以一目十行。抓住“怕人”“信人”这一组词,用一两句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同桌互相听一听,互相帮忙精简一下语言。
三、读悟,感受“信赖”
(一)看着这两个词,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疑问?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出示】“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来说?
现在,在你的脑海中,有作者和珍珠鸟相处的哪几个画面?
【出示】五个画面
小结: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把“我”和珍珠鸟从相处到相依的画面,连成了生动的情景。
(三)【出示】(主要文段,共五个句子。每个句子中,“我”的行为用蓝色标出,珍珠鸟的反应用红色标出。)
情感是互动的,在作者爱心的感召下,怕人的珍珠鸟逐渐敞开心扉。同桌合作读一读。指名读,师指导读。
四、提升,咏叹“境界”
1.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
【板:境界】
2.什么是境界呢?【出示】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用现在的话来说:境界既包含着景物,也包含着情感;情景融为一体,就称之为“境界”。
(二)品味“境界”
1.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读感受作者笔下那小鸟依人的美好境界。
自由练读。
师:读到“居然”或“竟”的时候,你想到了文章开头的哪一句话?(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让我们想象着珍珠鸟的这种变化,再读进去。
2.美读,融入情境
让我们想象着这时小家伙在自己的肩头睡着了,我们的心会变得像作者一样柔软,温暖。把这份温馨的感觉送回字里行间,读“有一天……”
3.体悟信赖的境界
(音乐)现在,请你闭上眼睛,缓缓地转过头去,就在你的肩上,那儿有一只小小的珍珠鸟,小家伙在你的肩头甜甜地睡着,做着美美的梦。此时此刻,当你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地凝视着它的时候,你有什么话想和它说?
真美,美的是那份浓浓的情,美的语言就是真情的流露,难怪作者这样写道:
生接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美好的境界,往往由——生接读:信赖创造。
五、练笔,抒写感悟
1.当我们把这份感受延伸到生活中,你也许会想到值得你信赖的人,关于信赖的事,或者由信赖产生很多感悟。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生汇报写话内容,师点评。
3.总结:【出示】当你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时,你已经在用你真诚的心,创造着一个属于你的——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珍 珠 鸟
怕人
信赖
(境界)
篇8:冀教版初一英语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语言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日期。
B:技能目标: 学会日常交际用语,谈论日期等,会询问或回答生日,年龄。
[教学方式]:
1.唱歌
2.任务型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
4. 游戏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Unit 7 lesson51 When is your birthday?
[教具准备]
1. 录音机,挂历,卡片
2. 提前问清楚学生的生日,以及上课那天过生日的同学
[教学过程]
Step One : Greetings and warm up
( The teacher comes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calendar which is turning to December 5th )
1.T: Let’s sing the Good morning song. ( Sing the song together)
2.T: Revise the numbers from 1 to 31 by counting the students i n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count the students together。
(通过唱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并且让学生重温韵律为后面的生日歌曲奠定基础。复习1到31英文数字为后面的日期的读法做好准备。)
Step Two : Presentation
1. Show them the calendar, and ask “ What’s the date today?” and help the student answer “ It’s December 5th.” By looking at the calendar. Tell them the more dates with the calendar.
2. Ask a boy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and help him with Chinese . He can speak the date in Chinese .Then let him repeat in English.
3. Notice the dates , and write the question and the answer on the blackboard .
4. Teach the dates’ words and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like : January 1st February 2nd March 3rd …..
And let them to repeat the words.
(先呈现日期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语言,并用日历呈现一年十二个月的英文单词,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语言,练习语言,并且运用语言做事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语言。)
Step Three : Task 1 Pairwork
1. T: Today is Lin’s birthday. Let’s sing the song 《 Happy birthday to you 》
2. Make a converstion : A: When is your birthday?
B: It’s June 12th .
3. Let them work in pairs for 3 minutes and fill in the chart.
NameBirthday
(学生在歌声中愉快的感悟本单元语言重点,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学生已经形成系统的语言材料之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语言,并做好记录,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和写。让学生多维的去体验语言。)
Step Four : Act
1.Call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 ,other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her/ his birthday ?
2.Report . Using the results they got and give a report.
For example : Wang Fang’s birthday is on ……
3.Call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in class and give them claps when they finish their work.
Step Five:Listening task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Then repeat after the tape.
3. Work in pairs to act the dialogue :
A: When is Danny’s birthday?
B: It’s October 10th.
……
4. In class ,call some students to give a report about the three students who they talked about just now.
(在完成听力的基础上设计第三人称的问答,不仅更深的练习语言,而且为下一课时的.语言做好了铺垫。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多维语言能力。)
Homework : 1. Ask four students for their birthday and then write
a report.
2 .Ask your parents’ birthday or the other family
Member’s birthday and write a report.
教学反思 :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成功之处:
1.学生通过数数来复习1到31 的基数词,这一活动简单易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体验所学的语言知识,并为学习日期的说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体现了在用中学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摆脱了机械的读,写,学生非常乐意去学习,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日历教学十二个月生词,形象直观,并通过歌曲来练习,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无形地掌握了十个月的单词的读音,书写及顺序,学的轻松愉快,而且记忆牢固。
3. 学生在初步掌握了 When is your birthday ? 句型之后,小组练习互相询问生日,不仅在任务中巩固语言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课外作业的布置也有效的巩固了所学语言知识,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有益的延伸。
篇9:冀教版英语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围绕Danny,Jenny,LiMing 和Mrs.Li在北京的参观游玩活动为中心,讨论了有关打车,放风筝,照相,给家人写信,发电子邮件,购物的话题。学习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There be 句型和表达害怕、安慰的方法。本节课是本单元第六课,它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There be 句型的运用,通过乘车,指路的对话,学习指路,讨论长度的表达方法,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学习策略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词汇及短语掌握下列单词和短语:today, turn, traffic, light, climb, true, start,in an hour, more than,
②会运用下列句式:
stop doing sth.
Go down this street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 .
--How long is it?
--It is___ meters (kilometers) long.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及知识自学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动机。 ②通过合作学习,对话交流,学会与小组成员或伙伴合作。
③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情感
学习策略目标:
①积极回答问题,能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表达错误并自觉纠正;
②善于抓住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③敢于挑战难题,坚持不懈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外语教学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目的语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四方面。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重点单词、短语,讨论长度和指路的表达法
难点:文章中较难句子的理解及应用。
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
1.任务型教学法: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分层教学法:达到了生生互动、关照两头的效果;
三、说学法
1.积极回答问题,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积极体验,大胆实践。课堂上有大量的'提问,还有抢答题,都要求学生个别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开口讲英语。
2.积极参于,学会合作。本课设计了两个合作学习的任务,操作简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说流程
1.总体设计及依据
Leading—in (导入新课)(8分钟)-Pre-task 指导学生先学,为完成学习课文任务做好铺垫(13分钟)-Task cycle (完成任务环节) (9分钟)-Post—task (检测完成任务情况:当堂训练)(8分钟)-Check (小结:自我评价)(1分钟)-Homework(1分钟)
依据:
⑴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
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分步设计及依据
StepⅠ Leading—in (导入新课)
目的:以图片导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8分钟)
1.导入新课。观看有关前几课的图片,复习相关内容,创设英语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预习的开展,导入新课。
2.复习how old ,how tall, how far,引出how long的用法,学习讨论长度的句式,并加以训练,为新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StepⅡ Pre-task 指导学生先学,为完成学习课文任务做好铺垫(13分钟)
目的:了解有关长城的情况,学会运用单词、短语和句式,解决课文第二部分的难点,为完成之后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1、通过提问、讨论、回答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长城的情况
2.运用单词climb, true,短语 more than 和句式:--How long is it?--It is___ meters (kilometers) long.
StepⅢ Task cycle (完成任务环节) (9分钟)
Task 1: 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学习语言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听力。问题设计照顾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其中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看简易地图,指路,练习指路的表达法。
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听力。
Task 2: 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第二部分
合作学习任务:
1.提出问题:
2. 学生看课本,听录音,找出问题答案
3.回答问题,讲解语言点,并完成相关练习
1>翻译对话, 2>找出不理解的内容。3>分角色朗读对话 (角色Jenny, Danny and LiMing)。
1.提出合作学习任务
2. 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指导
3. 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讲解难点进
4. 进行朗读表演,总结评价。
StepⅣ Post—task (检测完成任务情况:当堂训练)(9分钟)
1. 比一比,谁更快(抢答题--短语连线),学以致用,准确认识所学短语,训练听,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尤其激励后进生
2.读一读,看谁做得对,熟悉并运用本节课所学语言点,训练听,说能力,体验成就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tepⅤ Check (小结:自我评价)(1分钟)
通过学生自评,总结本节课学习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自己检测能力。
StepⅥ Homework(1分钟)
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复习巩固,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3.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重难点)
Unit3 Lesson22
① how long 多长(长度,时间).how old, how tall, how far
② more than 多于,超过
③ climb 爬,攀登 true 真正的 start 开始
本课以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任务型教学和分层教学法,从听、说、读、写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篇10:冀教版美术课课件
冀教版美术课课件
小学美术新课标提出,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和主要任务之一,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冀教版美术课课件,希望你会喜欢!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
(教师)配有童话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话范作等。
教学过程
1. 新知教学
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 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
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揭题:《童心童画》
2. 欣赏作品
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
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
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 尝试创作
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
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 评价作业 交流创作思路师生共同评价
5. 小结与拓展 小结本节课内容 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篇11:冀教版《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习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篇12:七年级冀教版英语课件
一、教学设计思路
Unit 1 是该教材的第一单元,又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单元,总体内容不多,也不是很难,关键是做好一个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没基础的同学克服心里的畏难情绪,感觉到英语不难又很有趣;让有基础的同学更进一步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Aa — Hh 的字母教学。
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How are you? —I'm OK.
教学难点:课本中英语人名的学习和大、小写字母的学习及书写。整个单元的内容,可分配在五个课时中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 Section A 1a, 1b
第二课时;完成Section A 2a, 2b,2c, 2d, 3, 4a
第三课时:完成 Section A 4b, 4c, Section B 1, 2a, 2b
第四课时:完成 Section B 3a, 3b, 4, 5
第五课时:完成 Self Check and Just for Fun
二、教学目标
A. 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 Letters Aa — Hh
八个人名 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2.句型: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How are you? —I'm OK.
B. 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
1.以趣激学:采用做游戏和猜谜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以放促学:开放地处理教材,插入大量有趣的图片、增加多种趣味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图文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
3.以任务导学:以话题为纲,以任务为主线,以合作交际为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学习策略
1.交际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能把语言材料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2.资源策略:学会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
3.认知策略:主动思考(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大胆实践,及时反馈。
4.调控策略:通过课堂反馈和 self-check,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相关文章:
7.冀教版数轴说课稿
10.冀教版六年级英语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