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课件>《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

《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

2022-12-08 08:41: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婉拒生椰拿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

篇1:《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

有关《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

节日大观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节日。

2、了解春节、圣诞节、开斋节、狂欢节的起源以及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意义。

4、具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情感。珍视和热爱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公德意义。

难点:理解不同民族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节日活动,并能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打开世界之窗,会让我们发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除了认识了不同人种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感受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揭示课题:节日大观

二、认识各种节日:1、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节日?

小组交流。汇报:

春节:农历 一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 一月十五 清明节:4月5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你还对这些节日有什么了解?(传说……)

2、作为地球人,你还知道别的国家的传统节日吗?

圣诞节:12月25日 西方国家 开斋节:斋月后的第二天伊斯兰教

狂欢节:2月中下旬 巴西 男孩节:5月5日 日本

感恩节:美国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

通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每个国家都有特定的节日,或是纪念或是创导,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节日,节日的活动也比较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节日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节日也随之具有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三、学生活动:1、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通过画以及语言补充,向大家介绍一个节日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世界各地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我们通过课外学习等,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并懂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

篇2:美国节日大观

作者:樊传银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你知道美国有哪些节日吗?请同学们牢记。

1. New Year's Day (新年,元旦)

January 1

2. Lincoln's Birthday (林肯诞辰)

February 12

3. St. 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February 14

4. 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

April 1

5. Easter (复活节)

Sunday in March or April

6. Mother's Day (母亲节)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7. Father's Day (父亲节)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

8. Independence Day (美国独立纪念日)

July 4

9. Labor Day (劳动节)

the first Monday in September

10. Halloween (万圣节)

October 31

11.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12. Christmas Day (圣诞节)

December 25

篇3:《快乐的节日》教学课件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课件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歌曲录音带和录像带或VCD

2、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境,看图入手,导入新课:

1、板书节日,你知道一年有哪些节日?

2、板书快乐的节日,你感觉快乐的节日是什么节日?能给大家介绍你当时快乐的情形吗?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过什么节日?

4、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让学生感受快乐节日的气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分节朗读全文,师生共同正音。

3、出示词语,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提醒大家:

祝贺 祖国 培养 幸福 勇敢

理想 度过 希望 羽毛

4、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5、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熟读通句子。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1、看图,听老师范读,听出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让学生说一说。

2、分小组学习讨论:

⑴ 分节朗读,想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⑵ 你能通过读,表达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评价标准: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情(快乐)

四、歌曲欣赏,想象说话:

1、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听曲子,想象自己快乐节日的.情形,并说一说。

3、听曲子,读课文,表演唱。

五、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1、学完全文,让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甜蜜,我们是多么幸福。这次,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从头到尾朗读一遍。

2、按提示语背诵课文。自由练背两两互背自愿背齐背。

六、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田字格中的字):

1、认读字卡。

2、分析结构,说偏旁。

3、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提示:做窄右宽的字:吹、地、快、师;对准竖中线写的字:乐、老。

【课后记】

这是一首我们熟悉的歌曲,歌词很生动活泼,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唱一唱,读一读,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背诵。

篇4: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课件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小学生在读了一些、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学情简介】通过一年级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文朗读录音、写字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你知道什么是日记吗?(师出示日记,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

2.师:日记是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录。比如自己参加的劳动或有意义的.活动,看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参观访问等受到的启发教育……当然也可以记你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内容,捕捉一些有意义的内容,然后把它如实写下来就行了。简单了说就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

3.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 日记两则,并板书)“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体会“则”是量词),课题还可以说成“两则日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宝宝的读音,可以小声跟读。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交流初读收获)

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老师还想知道大家生字认得怎么样?

3.同桌之间互查生字(认识的扣在桌面上,不认识的放在桌子上)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这几个字,大家认起来有点难(贴在黑板上),那通过下面的学习,我相信大家都能学会。

4.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5.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

师:同桌小声互相读一读,你的同桌读对了,请你高高为他竖起大拇指;假如你的同桌还有困难,请你教一教他。(指名领读,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6.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一段话:

师:瞧,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换新家了,自己快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自由读后指名读)

7.出示单个生字(摘苹果游戏)

师:你们真了不起,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如果你读对了,苹果就会被你摘下来(开火车读生字)。还有很多同学也想读,那大家一齐读吧,如果你们都读对了,苹果就会装进车里送给阿英妹妹。

8.交流记字的方法

师:你们真棒,短短的时间就把生字都认识了。有句说:分享使人快乐,谁能把识字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呢?(交流记字方法,再连词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则日记(过渡:在两则日记中,我的梦想都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先来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6月1日)

2.“六一”是我们的节日,你想在这一天收到什么礼物?爸爸妈妈可能会送我们什么礼物?(生交流)

3.练习说话:

师:用你们刚才说的连成一句话吧!

出示:六一儿童节到了,爸爸送我 ,妈妈送我 ,就是没有我想要的 ,我 极了。

4.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她的愿望同大家一样都没有实现,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则日记(过渡:在第一则日记中我的梦想没有实现,我是十分生气,第二则日记同样记录了我的梦,而且梦想依然没有实现,但我的心情却是高兴的,什么原因呢?读读第二则日记)

1.指名读,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

6.我买白纱裙的梦依然没有实现,却非常高兴,你明白了吗?(请生说说)

四、指导书写

1.下面这八个字是本节课要求大家会写的字,你们看一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

2.虽然它们的结构相同,但老师还想把它们分成四类,动动脑筋分分看。(粉和份;昨和晴;妹、姑和娘;读)

3.学生观察这四类字,说一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生说,师范写,边提醒。)

4.生描红练习,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写的不好,你来当小老师教一教他。

5.检查词语

五、拓展

5

篇5:教学设计和课件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的建立(课件下载)

新疆克拉玛依第一中学 郭瑛 834000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本史实;

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⑵.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⑶.行省制度对后者的影响很大,结合现实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⑷.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 ⑸.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点难点的分析突破 1、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的重要民族,成吉思汗是其杰出的领袖。通过提问: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并形成对成吉思汗的正确评价。

2、元朝的建立:

通过怱必烈建立元朝,迁都,统一中国的学习,以及元朝的经济,中外交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知识串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认识元统一的重大意义。

3、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对唐、元之疆域作对比,对古今行政区域作对比。同时思考:通过对比,元的行政统治有什么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作用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4、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

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亮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学归纳民族融合的表现,并进一步认识民族融合与元的统一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对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若干 1、《成吉思汗》电视剧主题曲画面片断。 2、教材P62动脑筋。 3、成吉思汗──一代天娇。 4、元朝统一示意图。 5、唐、元运河对比图。 6、唐、元疆域对比图。

7、思考题: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 教学设计

篇6: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篇7:快乐的节日教学课件

快乐的节日教学课件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引入节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节日呢?(汇报)

师:那你们知道专属于你们小朋友的节日是什么节吗?(汇报:六一儿童节。Ppt图片)

师:对啦,在1949年中国正式规定将每年的六月一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少年儿童。

师:在这一天里,全国的小朋友都会欢天喜地的庆祝自己的节日,有的小朋友会载歌载舞、画画、剪纸等(ppt图片),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快乐的节日》。

3、板书课题

师:写课题(学生书空)

齐读课题(读两遍)

二、认识生字,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97页,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生字都准确。

2、复习生字

师:你们看鲜花都给你们庆祝节日来了,让我们来复习生字,谁能认读?齐读,读出词语的节奏美。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识字水平,不但声音洪亮,而且读的非常准确,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3、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师:看,小朋友们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欢度节日,他们来到哪里?在干什么呢?学生观察汇报

师:请女同学美美的将第一小节读出来。

(2)找比喻句

师:这一小节中有两个比喻句,哪位聪明的同学能找到他们? 学生汇报:第一个比喻句我们像春天一样。第二个比喻句鲜艳的红领巾……像朵朵花儿开放。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都像她这样将两个比喻句读一读。 师:我们像春天一样,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我们比作春天)同学们春天什么样?

(汇报:形容春天的词语或描写春天的句子,生机勃勃、万紫千红、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百花争艳、春意盎然、万物复苏、春风拂面)同学们的词汇量可真多

师: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如此的美丽,我们像春天一样,就是说我们小朋友像春天一样的(学生接……

师:这些像春天一样的孩子来到哪里?(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园里什么样?草地什么样?我们会到花园和草地上做哪些有趣的事呢?

(汇报)(你真了不起)

师:鲜艳的红领巾是指谁呢?(少年儿童少先队员)他们戴着什么?(红领巾)穿着什么?(美丽的衣裳)这样的小朋友们像什么?(朵朵花儿开放)

师: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齐)

师:在作者笔下的你们是多么美好呀,在老师、家人、朋友的心中,你们同样是如此美好,你们开心吗?(让我们一起开心快乐地读这小节)

师:想不想试着背诵一下。(想)自己自己尝试背诵。

师:(纪律口令)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填空式)

师:哪位勇敢的孩子能单独背诵。(无提示背诵)(掌声鼓励)

师:(指名)你认为她背得怎么样?(汇报评价)请你也像她这样背一背。(无提示背诵) 你也很优秀

4、学习第二小节

(1)、读

师:我们在心情美好的`时候,见着什么都是美丽的,你们看都有谁来向我们来祝贺了呢,读第二小节,齐汇报

(2)花儿、白杨树分别是怎么向我们祝贺的?(汇报: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

师:你能充满感情地带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话吗?

(3)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对我们说了什么?

反馈(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4)有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你是怎么想的呢?

反馈(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接班人。)

连这些都知道,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5)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这真让我们感觉(骄傲、自豪) 谁还能骄傲、自豪的读一读?谁还能读得更好呢?

让男孩子们一起把这种骄傲自豪读出来吧。

(6)花儿、小鸟、白杨树都会说话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知道吗?(拟人)

师:这样的句子你会说吗?(说拟人句)

你很聪明,能学以致用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

(5)如果你是花儿、白杨树你会怎么祝贺小朋友呢?

(汇报:自由发挥,节日快乐……)

还有谁也会来祝贺小朋友呢?又会怎样祝贺呢?

(6)同学们你们现在学习得非常快乐,生活得非常幸福,那我们该感谢谁呢?

(汇报感谢亲爱的祖国) 老师很欣赏你

5、学习第三小节

(1)读

师: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和爱护,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感谢亲爱的祖国(齐)

师:请123小组与456小组的同学配合读

(2)仿写句子

师: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健康地成长。这句话老师特别喜欢,你们想不想试着写写这样的句子呀,动笔吧

(汇报句子)

(找到写得棒的句子),师:请你自信的带着同学们读一遍

(3)理解

我们象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始,小鸟羽毛没有长好,不能飞翔,等翅膀硬了,就能独立飞向蓝天。小朋友们也一样,随着身体、知识、思想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就能独立生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5)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将来准备怎样建设祖国?

说理想(高尚、伟大、自豪)

老师为你们高兴,老师真希望每个孩子的理想都能实现。

6、第四小节

师:节日这一天好开心,老师、还有小伙伴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度过,唱啊,跳啊。

三、总结

1、师:这首诗歌一共四个小节,诗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从诗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汇报)好样的

配乐朗诵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领悟,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

2、播放歌曲视频

师:你们甜美的声音使老师深深陶醉了,我们来将诗词变歌词,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播放视频《快乐的节日》

结束语:孩子们,节日的这一天你们快乐吗?今天老师非常愉快,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谢谢你们给老师带来的快乐。祝愿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祝愿你们美好的理想都能实现。再见!

篇8:《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

3、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活动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让学生向长辈了解或上网查阅有关春节的一些习俗。

2、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小饰品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丰富多彩的饰品制作形式。

3、完成表格(可以填写,可以贴画,也可以另附页):

看一看,问一问,节日饰品的知识真不少!

我知道了饰品名称制作方式象征意义。我想设计......

二、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了解学生搜集材料的情况。

2、制作有关春节习俗的课件、准备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欢乐。

1、听一听,看一看,你有怎样的感受?

(播放人们忙年的画面,背景音乐《好日子》。)

2、人们为什么这样高兴?(过春节。)

让我们一起为过春节做准备吧!

二、交流知识,拓展思路。

1、同学们,你们了解到哪些有关春节的习俗?请简单地说一说。

(课件相机出现:对联、福字、窗花、灯笼、年画、中国结、布艺、折纸、撕画、编织、贺卡……)

2、人们用灵巧的双手美化着生活,用各式各样的饰品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春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也来设计节日的饰品,装饰我们的教室、寝室和我们的家吧!谁来谈谈你的设想?

(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想设计的饰品的名称、制作材料、制作方式和象征意义。)

三、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1、制作同类饰品的同学组合为一组,动手制作饰品,有困难可以共同商量解决。

(较复杂的饰品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饰品。)

2、指导学生写饰品的'设计说明。

(1)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你们设计的饰品,需要写一份设计说明。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写,才能既准确又简洁呢?

(2)以窗花为例,请制作该饰品的同学说一说可以怎样写设计说明,评议。

(3)学生完成自己制作的饰品的设计说明。

(鼓励学生将设计说明也加以装饰,和饰品放在一起。)

四、交流展示,享受成功。

1、这么精美的饰品,用它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寝室和房间多好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带领学生动手装饰教室,背景音乐《新年好》。)

2、大家自由交流,可以向你感兴趣的饰品的制作者了解一下有关知识,也可以向欣赏你的作品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

篇9:节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 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 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篇10:节日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传统的节日》。

二、设计思想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传统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让他们欣赏熟悉的音乐、图片,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认识,在神话传说、春联、古诗词等文化信息的补充和交流中,进一步体验生活,感悟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它们各有不同。

(2)知道我国的民间节日一般都伴随着不同的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

美好的愿望。

(3)懂得民间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

2、情感目标:

为我国民间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感到自豪,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培

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四、教育重点

了解春节和端午节的'习俗,懂得传统佳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难点

懂得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

六、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神话传说。

2、搜集春联、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以及展示人们喜气洋洋地过春节的画面(或课件)。

3、音乐《恭贺新春》《拜年》《爱我中华》(或课件)。

4、我国传统节日调查表(调查表附后)。

七、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还记得吗?我们一齐来背诵一下,好吗?

出示: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你们知道,这里的元日也就是什么节日?(春节)

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灿烂的民族文化。

(板书课题:传统的节日)

(二)走进春节文化,感受亲情友情。

1、先让我们看一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恭贺新春》《拜年》等乐曲(或点击课件):

展现人们喜气洋洋过春节的情景。

2、在春节里,大家是怎样过大年的?

(贴春联、放烟花、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3、出示“三问”,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⑴过年前你们会准备什么?

(贴春联、福字、挂中国结——吉祥平安,向往新年里的美好生活。)

……

⑵除夕夜你们家怎样辞旧迎新的?

(放烟花、鞭炮——为了图吉庆。)

(吃团圆饭——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看春节联欢晚会——文化娱乐,丰富我们的节日生活,热闹开心。)

……

⑶大年初一你们是怎样给长辈拜年的?

(送年礼、拜年——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4、阅读小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5、猜猜看,人们最希望的过处方式是什么?

20xx年2月,南京市举办了一次市民论坛,主持人在论坛上进行了“全民表决”,请所有嘉宾在合家团聚、外出旅游、睡觉休息、休头娱乐等不同的过年方式中选择自己最希望的一种。猜猜看,其中哪一项获全票通过?为什么?

6、大家都喜欢过春节,你知道过年春节的来历吗?说说有关传统神话。

(1)春节的来历。

(2)“年”的传说。

(3)放鞭炮的由来。

(4)压岁钱的来历的来历。

(5)贴春联的由来。

……

7、欣赏春联,感受春联的文化魅力。

(1)上学期我们还学习了《春联》这篇课文,还记得有哪些春联?

出示: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灿漫,竹报岁平安。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

(2)从这些春联中,你知道人们对新的一年有哪些美好的心愿?

(3)欣赏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各有贺岁对联,猜一猜是关于哪些省市的?

出示:

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一江两岸博靓申城。

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钦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荆花吐艳香江瑞,莲蕊临风镜海清。

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

……

(三)走进端午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1、当提起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时,你会想起哪一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

2、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呢?

(1)讲故事《屈原沉江》。

(2)包粽子、赛龙舟的由来

3、五月端午包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对于爱国忧民、刚直不阿的优秀人物历来都怀有一种崇敬和爱戴之情。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起来朗读诗歌《端午节祭屈原》吧!

4、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故事?

(四)了解其他传统节日,感悟民族大团结。

1、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组小小的看图竞猜。

出示图片(或点击课件):展示不同传统节日里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分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传统节日调查表。(调查表附后)

3、全班交流:

⑴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⑵在这些节日里,你和家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或者吃些什么食品?

(元宵节——吃元宵,张灯结彩,赏花灯……

清明节——扫墓,踏青……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全家团圆……

重阳节——登高,赏菊花……)

4、你还知道有关传统节日的各种美丽传说、神秘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

(元宵节的故事,清明节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重阳节的由来……)

5、欣赏古诗词,感受文化魅力。在这些传统节日里,许多诗人、词人留下了宝贵的诗词,请欣赏:

新雷(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篇11:《节日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观察物体”之后进行的,它是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生1:我和家人到倘甸玩,发现钓鱼、游泳的特别多,非常热闹。

生2:我们全家出去旅游,一路上我都感到节日的气氛,我想说:祖国妈妈,您的生日真美丽!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评析由学生感兴趣的事说起,引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的话题。学生争相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表现欲望非常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节日广场上空飘着气球,各种鲜花张开笑脸。

生2:我看到人民在载歌载舞,许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还看到有些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

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生1:空中有4把气球,每把有8个,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4个8。4×8=32或8×4=32。一共有32个气球。

师:(指正)应该说“4束气球”,不要说“4把气球”。

(评析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用错的数量词,规范数学语言。)

生2: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个8,用4×8或8×4来算。

生3:不对。只能说围在外面的花有几盆。因为方框内的花与外面的花不一样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说围方框的花有几盆,就是4个8,可以用乘法。还可以再问方框内花有几盆,就是求3个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师:大家讨论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大家讨论后,进一步明确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

(评析 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断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4:跳舞的有多少人?横看是3个6,列式6×3=18人,竖看是6个3,列式相同。[

生5:我求跳舞的人是用2×9=18,我是把跳舞的人从中间分开,每边都有蓝、黄、红三种颜色的人。

生6:照相的有几人?求3个4用乘法。

生7:空中飞的小鸟有几只?求3个5,列式3×5=15。

生8:纪念碑前有多少少先队员?2个8,8×2=16。

生9:纪念碑前的鲜花有多少朵?5个6,6×5=30。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评析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观察仔细,主动积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节日场景,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评析 教师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图是从正面,第二幅是从侧面,第三幅是从上面看到的。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生1:每辆出租车有4个轮子,6辆出租车有几个轮子?4×6=24(个)或6×4=24(个)。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结婚,请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来宾?可以列为10×25或25×10,结果我不会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大家回去寻找身边的乘法问题,把它记在成长袋里,如果遇到不会计算的乘法,可暂时存进问题银行,也可以请教父母或与老师讨论。

(评析 教师在此环节,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案例点评〗

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即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思维的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发现,自我调整矫正,走向成功。

3.实践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从事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如喜欢多问、乐于尝试。

这节课,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认识、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探究现实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篇12:《节日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情境,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观察物体”之后进行的,它是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国庆节)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焦作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1、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广场上都有哪些活动?

生1:我看到节日广场上空飘着气球,各种鲜花张开笑脸。

生2:我看到人民在载歌载舞,许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还看到有些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

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刚才在看图时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生:从上向下(师据生回答板书)

师: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把你观察到的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写在书上对应的位置上。请你至少提3个。

(播放音乐。)

2、小组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1)(课件出示气球图)师:谁提的这个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师据生回答板书)

师:我们刚才提出问题(板书),要想解决,必须(搜集信息)(师据生回答板书)从这幅图中搜集的信息是——

生:每把有8个,有4把,是4个8。

师:(指正)应该说“4束气球”,不要说“4把气球”。

(评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用错的数量词,规范数学语言。)

(师据生回答板书:每束8个,有4束,4个8)

师:下面我们就该解答问题了,谁会?

生:4×8=32或8×4=32

师小结:刚才我们不公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的问题,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大家一起说一遍。

生:看图——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解答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加快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反思不仅教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

(2)(课件出示花卉展览图)

生: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个8,用4×8或8×4来算。

生:不对。只能说围在外面的花有几盆。因为方框内的花与外面的花不一样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说围方框的花有几盆,就是4个8,可以用乘法。还可以再问方框内花有几盆,就是求3个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师:大家讨论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大家讨论后,进一步明确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

(反思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断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件出示民族歌舞表演图)

(4)(课件出示合影留念图)

(5)(课件出示观众图)

解决方法同上

(反思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观察仔细,主动积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节日场景,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4、小结: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从这些美丽的画面中提出了这么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我们是按照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生:看图——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解答问题

师:数学学习就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你学习起来才会有趣、轻松。

(三)休息小游戏

师:累了吧?我们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吧?拍手游戏。拍手之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a××××b××××c××××××d×××××

e××××××××

师:为什么刚才d的时候你们都用加法算式表示,而不用乘法呢?

生:因为没有相同加数。只有在相同加数的时候才能用乘法。

(四)观察物体

1、爱国教育

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生:我想长大后做一名战士,也保卫祖国。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反思教师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2、观察物体

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图是从正面,第二幅是从侧面,第三幅是从上面看到的。

师:(据生回答课件展示连线过程)从做题目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

(五)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生1:每辆出租车有4个轮子,6辆出租车有几个轮子?4×6=24(个)或6×4=24(个)。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结婚,请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来宾?可以列为10×25或25×10,结果我不会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大家回去寻找身边的乘法问题,把它记在成长袋里,如果遇到不会计算的乘法,可暂时存进问题银行,也可以请教父母或与老师讨论。

(反思教师在此环节,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篇13:《节日广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本册安排的三大实践活动之一,是对前面所学乘法的意义、2—5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等内容的复习和巩固。通过几组图,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提出相关乘法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其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材又设计了观察纪念碑,辨认从多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此练习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从情景入手,小组合作学习,看图提问,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高整理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目标预设: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爱过主义教育。

3、小组学习中,掌握学习技能,学会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主题图中收集有用的的数学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

学生准备:

本子、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国庆节

师:对,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节日的广场。

2、出示挂图左半页:节日的广场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二)分组学习,合作探索。

1、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气球、大花盆、有的小朋友在跳舞、有的在看、有的在照相

2、分组学习:

请小组长拿出纸片,组织你的小伙伴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你们能提出哪些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把它记在白纸片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提问。

3、汇报交流:

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你们组提出的数学问题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问题。(相同的问题只板书一次)

4、要求:齐读黑板上的问题:

(1)一串气球有8个,4串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一边有8盆花,4边一共有多少个大花盆?

(3)一排有6个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跳舞?

(5) 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工有多少人?

4、独立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有困难地可请同桌帮忙。

5、指名汇报:

第(1)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下面的问题程序相同)

每串气球有8个,4串有4个8,所以,4x8=32(个)

对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照相?”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图上看,能用乘法吗?怎样才能用乘法解答?

把4人看成一组。

6、学生汇报自己的算式。

(三)观察练习

1、引导观察:你能说说你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有些什么吗?

2、出示挂图右半页:请你说说图上的故事。

找找淘气、小狗和小鸟分别在烈士纪念碑的哪一面?

淘气在烈士纪念碑的前面;小狗在烈士纪念碑的侧面;小鸟在烈士纪念碑的上面。

3、思考: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想一想,再连线。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性练习

小游戏:编题大挑战。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乘法解决问题,你能用4×5和3×7编出两道应用题吗?编出一道给小组记1分,看哪组得分最多。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节日广场

(1)一串气球有8个,4串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4x8=32(个) 或 8x4=32(个)

(2)一边有8盆花,4边一共有多少个大花盆?

4x8=32(盆)或 8x4=32(盆)

(3)一排有6个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3x6=18(个) 或 6x3=18(个)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跳舞?

2x5=10(个) 或 5x2=10(个)

(5)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共有多少人?

4x3=12(个) 或 3x4=12(个)

【《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相关文章:

1.《节日广场》教学设计

2.师说教学设计课件

3.教学设计和课件

4.论文教学课件的设计

5.《花钟》教学课件设计

6.八年级《将进酒》教学课件设计

7.谈生命教学课件设计

8.小学教学《消化吸收》课件设计

9.优秀教学设计:快乐的节日

10.圆锥的认识教学课件设计

下载word文档
《《节日大观》课件教学设计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