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2025-02-11 07:34: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妤泽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准备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

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1、教学例5。

(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根。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 。

③怎样列式?请大家试着将算式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3)讨论:

①算式 “10+3”和“3+10”都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a〕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加3等于13。

③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4)列式:

①根据桌上小棒试着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②怎样算?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a〕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3=10,13-10=3。

③教师说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5)练习(出示课件内容): 总结: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完成课本78页“做一做”中的第一、三题。

师生总结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减法

10 + 3 =13 13 - 3 =13

3 + 10 =13 13 - 10 =3

11 + 2 =13 13 - 2 =11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札记:

篇2: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  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板书10+3=13      13-10=3

3+10=13       13-3=1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     14-4=   14-10=    6+10=    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         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    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    6+12=     16-5=      11+7=      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同一个信箱的。第1题。

2、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书P90

四、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篇3:10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年级:一年级          科:数学               设计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11至20个数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指导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修改或补充

一、复习导入

1.比一比,一图四式我会写。

(  )+(  )=(  )   (  )-(  )=(  )

(  )+(  )=(  )   (  )-(  )=(  )

2.说一说,数的组成我会填。(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4)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根据它们的关系你能试着列出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3=        13-10=

教师提问:怎样算?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5)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四个算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类为几种:

10+3=13可以归类为十加几等于十几;

3+10=13可以归类为几加十等于十几;

13-3=10可以归类为十几减几等于十;

13-10=3可以归类为十几减十等于几;

那么这个几可以代表什么数啊?

引导学生回答:几可以代表0、1、2、3、4、5、6、7、8、9。

2.教学例5。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请学生拨出11,然后教师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拨珠子的过程,让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一个十和一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用红笔板书:

加数  加数  和

(2)教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拨珠子的过程,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用红笔板书: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7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

(1)做第一题。

指名让学生看左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其他同学做小老师来判断对错。

再指名让学生看右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其他同学做小老师来判断对错。

(2)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做完集体订正,再说说怎样想。这一题也顺便强化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开火车,看卡片,读算式。(尽量让学生口算)

10+5=     14-4=      10+2=

8+10=     19-10=     17-7=

15-2=     14-3=      6+10=

5+10=     13+1=      9+10=

3.课后延伸。

小小数学游戏,课本第81页,这有一幅图,但是编写教材的叔叔想考考同学们上课是否认真学习了,所以故意没给它上颜色,请同学们课后试着涂一涂,得数是8 的涂蓝色,得数是10的涂灰色,得数是13的涂黄色,得数是14的涂绿色,涂完后相互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请你说说看。

练习设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有大括号和问号的看图写算式

第四类

课后反思

篇4:十几加、减一位数(练习课)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师、生) 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准备

二、创设情景绿色圃中

三、巩固深化

四、课堂总结

1. 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 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 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3)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 ,十位上的数字是 。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 。

4. 口算。

10+7= 13-3= 8+2= 17-7=

14-3= 1+9= 15-10= 11+6=

5+4= 13+2= 16+2= 16-3=

19-9= 7+3+5= 15-4-10=

12-2+8= 2+8-4=

(电脑出示)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请你说给大家听?

1、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完成第80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完成第80页的第4题。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减法

14 + 3 =17 17 - 14 =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篇5: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74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篇6:稽东镇尉岙完小《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任飞英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在学生学习形式的设计上,通过让学生在摆、观察、 讨论、计算 、猜测的过程中去理解如何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体现平等、开放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的运算要求如下: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理的过程。同时强调要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鉴于此,本课时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情境,让学生直观体会一图四式的意义,在操作中理解计算方法,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2、内容分析

学习“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分两次活动进行教学。首先 让学生观察例5的直观图和具体操作,利用数的组成,得出10加几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并从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具体操作,会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并让学生对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一个初步印象。

3、知识衔接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打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具有用学具操作摆图说算式的能力。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四、教学目标

4、基础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并能根据数的组成进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5、能力目标:在一图四式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经历“摆小棒、写算式、算得数”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规律。

6、情感目标:通过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思维习惯;同时,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根据数的组成等方法正确地计算出结果。教学关键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减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动起来,师生在算法、算理上注重交流,尊重学生的选择,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每人20根小棒   一根皮筋

2、教师教学准备:计数器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2、数的组成。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来说说它的组成。

(二)小结揭题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师边说边板书),你们有信心学好它吗?

(三)指导探索

1、摆小棒  列算式  明算理

(1)学生操作:你能用小棒快速地在桌上摆出“13”这个数吗?要求使大家能一眼看出是1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但不作指导)

(2)集体交流:请你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摆。

(3)看图列式: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指名板演)

(4)反馈交流,形成板书: 10 + 3 = 13      13 – 3 = 10

3 + 10 = 13      13 – 10 = 3

(5)结合小棒图说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

(6)交流算法:挑一个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数小棒;数数;1个十和3个一可以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面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了,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7)知识扩展:四人小组合作在11~20各数中选一个数,用小棒像刚才一样摆一摆,并写出4个算式。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知道了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拨珠子  学算法   知名称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2颗珠子。学生根据拨株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11+2=13)

(2)提问:你是怎么算出11+2=13的?

(3)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计算方法:

a、用数数的方法:从11开始再数2个,12、13,所以11+2=13。

b、数小棒或珠子:个位上现在有3颗珠子,十位上有1颗,所以是13。

c、数的组成: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就是13。

(4)请你根据这个加法算式列出一个减法算式:(13-2或13-11)根据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得数。

(5)将算式分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成两类,该怎么分?(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他们竖着看)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6)猜名称:在加法和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名称,你想猜猜它们的名称吗?学生猜。

(7)读名称:想知道自己猜的名字和数学家取的是不是一样吗?请大家看课本第88页,并一齐大声地来叫一叫它们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部分名称。

(8)说名称:说一说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 + 3 = 13    13 – 3 = 10    3 + 10 = 13     13 – 10 = 3

(三)游戏巩固

1、赛一赛:完成课本第88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算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再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看谁说得又清楚又响亮。

2、做一做第2题以抢答的形式完成,教师事先做成口算卡片,并适当补充题量,由学生抢答,并要求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  +  3  = 13           13  –  3   =  10

3   +  10 = 13           13  –  10  =  3

11  +  2  = 13           13  –   2  =  11

2   +  11 = 13           13  -  11  =  2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十、作业设计

1、听算: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10,和是多少?

(2 )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多少?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利用一个算式说出另外3个算式:

10 + 8 = 18             (  )-(  )=(   )

(  )+(  )=(   )     (  )-(  )=(   )

3、出题考同桌,一个学生出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题,让同桌说出得数。(机动)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在学习了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之后,是否还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

参考资料

著作类

寿多娟:《新课标教学大讲义》1年级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第204~208页

课程教材研究所:《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1年级 数学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156~153页

网络文章类

佚名: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参考教案二)

www.v234.com/v234/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944

篇7: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红楼小学 秦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页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材分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课的后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

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二、新授

1、教学例5。

(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根。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 。

③怎样列式?请大家试着将算式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3)讨论:

①算式 “10+3”和“3+10”都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a〕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加3等于13。

③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4)列式:

①根据桌上小棒试着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②怎样算?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a〕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3=10,13-10=3。

③教师说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5)练习(出示课件内容): 总结: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8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篇8: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道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1~20各数的组成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

学生说数的组成.

2.看图列式:

出示桃子图

师:同学们对于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小猴子看了很高兴,它给我们送来了桃子,想慰劳一下大家,你们看,这就是小猴子拿来的桃子.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这两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这两个减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说图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你们有信心学好它吗?

二、指导探索:

1.出示钟表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钟表)

钟表是帮助人们看时间的,今天我们要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教育学生看图、数数要仔细)

师:结合钟表图,说一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盒外有3块手表,10表示盒里有10块手表,13表示一共有13块手表.)

问:你能说一说10加3和3加10为什么都等于13吗?

(因为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面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了,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师:原来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算加、减的,真会学习,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做两道题.

2.出示练习图(第81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试做,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指名说答案.

师:如果没有图,你会算这样的加减法吗?

3.出示卡片:

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1页做一做第2题):

10+7=□     14-4=□

8+10=□     18-10=□

4.出示例6:

师:这两道题怎么算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想数的组成来算,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只要正确都应该给予肯定.)

师:加、减它们都叫什么吗?

(可以放手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5.说出例5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对.(82页的1~3题)

10+2=      17-7=       13+1=

14-10=     15+10=      15-2=

6+10=      14-3=       16-10=

10+1=      9-8=        7+10=

15-5=      9+1=        12-10=

12+1=      12-1=       13+2=

篇9: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在学生学习形式的设计上,通过让学生在摆、观察、讨论、计算 、猜测的过程中去理解如何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体现平等、开放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的运算要求如下: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理的过程。同时强调要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鉴于此,本课时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情境,让学生直观体会一图四式的意义,在操作中理解计算方法,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2、内容分析

学习“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分两次活动进行教学。首先 让学生观察例5的直观图和具体操作,利用数的组成,得出10加几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并从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具体操作,会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并让学生对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一个初步印象。

3、知识衔接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打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具有用学具操作摆图说算式的能力。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四、教学目标

4、基础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并能根据数的组成进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5、能力目标:在一图四式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经历“摆小棒、写算式、算得数”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规律。

6、情感目标:通过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思维习惯;同时,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根据数的组成等方法正确地计算出结果。教学关键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减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动起来,师生在算法、算理上注重交流,尊重学生的选择,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每人20根小棒 一根皮筋

2、教师教学准备:计数器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2、数的组成。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来说说它的组成。

(二)小结揭题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师边说边板书),你们有信心学好它吗?

(三)指导探索

1、摆小棒 列算式 明算理

(1)学生操作:你能用小棒快速地在桌上摆出“13”这个数吗?要求使大家能一眼看出是1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但不作指导)

(2)集体交流:请你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摆。

(3)看图列式: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指名板演)

(4)反馈交流,形成板书: 10 + 3 = 13 13 C 3 = 10

3 + 10 = 13 13 C 10 = 3

(5)结合小棒图说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

(6)交流算法:挑一个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数小棒;数数;1个十和3个一可以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面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了,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7)知识扩展:四人小组合作在11~20各数中选一个数,用小棒像刚才一样摆一摆,并写出4个算式。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知道了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拨珠子 学算法 知名称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2颗珠子。学生根据拨株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11+2=13)

(2)提问:你是怎么算出11+2=13的?

(3)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计算方法:

a、用数数的方法:从11开始再数2个,12、13,所以11+2=13。

b、数小棒或珠子:个位上现在有3颗珠子,十位上有1颗,所以是13。

c、数的组成: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就是13。

(4)请你根据这个加法算式列出一个减法算式:(13-2或13-11)根据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得数。

(5)将算式分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成两类,该怎么分?(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他们竖着看)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6)猜名称:在加法和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名称,你想猜猜它们的名称吗?学生猜。

(7)读名称:想知道自己猜的名字和数学家取的是不是一样吗?请大家看课本第88页,并一齐大声地来叫一叫它们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部分名称。

(8)说名称:说一说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 + 3 = 13 13 C 3 = 10 3 + 10 = 13 13 C 10 = 3

(三)游戏巩固

1、赛一赛:完成课本第88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算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再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看谁说得又清楚又响亮。

2、做一做第2题以抢答的形式完成,教师事先做成口算卡片,并适当补充题量,由学生抢答,并要求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 + 3 = 13 13 C 3 = 10

3 + 10 = 13 13 C 10 = 3

11 + 2 = 13 13 C 2 = 11

2 + 11 = 13 13 - 11 = 2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十、作业设计

1、听算: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10,和是多少?

(2 )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多少?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利用一个算式说出另外3个算式:

10 + 8 = 18 ( )-( )=( )

( )+( )=( ) ( )-( )=( )

3、出题考同桌,一个学生出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题,让同桌说出得数。(机动)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篇10: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题,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

2.教材分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课的后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11~20各数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2.会说出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演示,会说出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教学摆小棒,提问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教师的讲解,检测目标2的达成。

3.课件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能正确口头说出加减法算式,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一、复习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7+3 6+4 8+2 0+5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环节二

教学新知1、教学例5。

(1)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2)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3)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环节三

巩固练习1、做课本8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名让学生看左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

再指名让学生看右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

2、看卡片,读算式。

10+5= 14-4= 10+2= 8+10= 19-10= 17-7=

15-2= 14-3= 6+10= 5+10= 13+1= 9+10=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计算。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0 + 3 = 13 13 - 3 = 10

3 + 10 = 13 13 - 10 = 3

11 + 2 = 13 13 - 2 = 11

2 + 11 = 13 13 - 11 = 2

. . . . . .

. . . . . .

. . . . . .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教学反思

篇11:9加几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 课件、小棒、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导疑导疏

四、导评

五、作业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一)观察主题图 ,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归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1、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2、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2+9= 5+9= 7+9= 8+9=

9+2= 9+5= 9+7= 9+8=

3、巩固加法交换律:

1、摆一摆,算一算(P89“做一做”第1题)

2、直接写得数。(P89“做一做”第2、3题)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9加几

9 + 4 = 13 9 + 7 = 16

1 3 1 6

10 10

篇12:2加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啊还来了几个小客人呢?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今天呀,这几个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里面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啊?

好,下面先来看一看,数学王国给我们准备了哪些游戏,好吗?

二   复习旧知

第一个游戏:智力过关斩将,小朋友们,这个游戏对你们来说应该挺简单的吧!怎么样,我们已经学国了8.7.6.加几,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题了,哪位小朋友先来试一试?

(点名  师生共同点评)

你们真厉害,算得真快,现在黄老师想请小朋友站起来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就拿9+5这一题来说吧,谁先来试一试啊?

(点名)

你说的真好,小朋友们,他用到的是什么方法啊?(凑十法)把9凑成10,把5分成4和1,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其实这种方法是我们凑十法里面的其中一种方法:拆小数,凑大数。(板书:拆小数,凑大数)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很好,谁还想来试一试啊,我觉得现在站起来说的小朋友啊,一定会说的更好!

(点名)

三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数学王国里的东西真是千奇百怪啊,小数子宝宝又在智慧爷爷面前撒娇了,他对智慧爷爷说:智慧爷爷,智慧爷爷,为什么每一次我都得跟在大数字宝宝的后面呢?小朋友尖刀我们的时候,都是先跟大数字宝宝大招呼,小朋友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啊?智慧爷爷回答说:小数字宝宝,今天这节课呀,你才是主角呢?小数字宝宝听了以后心里可开心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    5+7          小猫说: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

先别急,让老师先把今天的小客人请出来,小猴,宝宝,贝贝,他们在干嘛呢?

1. 播放视频

原来小猴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来为难我们大家,不知道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能)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列式吗?(5+6)现在变成小数字宝宝在前面,大数字宝宝在后面了,那应该怎么算呀?

(点名:我把5凑成10,把6分成5和1)

哦,你把5凑成10,把小的数字宝宝凑成10,其实啊你说到了我们凑10法里面的另外一种方法:拆大数,凑小数。(板书:拆大数,凑小数)

那小朋友们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没有?(点名:把7凑成10)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和贝贝是怎么想的好吗?  (播放视频)

小朋友,你们更喜欢谁的方法吗?(宝宝的,贝贝的)其实不管你们喜欢谁的,只要你觉得哪个计算简便,计算又正确,选择哪种都是可以的。

2.教学3+9

小朋友,你们怎么这么聪明的,这么快就把新知识给用上了,看来黄老师得换一招了,这不,我又从数学王国里请了一个朋友,怎么样,害怕了吧?这小猴子呀可真热心,刚给我们送桃子,这回又给我们送西瓜来了(播放视频)

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是怎么想的好吗?

3.小结:

小朋友们,其实刚才我们所学的就是我们今天新的知识:5.4.3.2加几(板书   5.4.3.2加几)

刚才我们已经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呀很聪明,所以想来考考我们大家(出示视频    问题:加法算式中,像5.4.3.2加几这样的算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你有答案了吗?(师生交流    加法算式中,像5.4.3.2加几这样的算式,一般把大数凑成10比较简单    )

三   巩固练习

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面逛了这么久,差不多也该回去了,可是我们遇上了一些麻烦,必须现场做出计算题才能上车,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相关练习)

篇13:《10和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导学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导学案

班级:一年级                   备课人:杨芳丽          时间:.11.

学(xué)习(xí)目(mù)标(biāo):1、我(wǒ)会算10加几的加法。

2、我(wǒ)会算十几减几的减法和十几减十的减法。

学(xué)习(xí)过(guò)程(chéng):

一(yī)、创(chuàng)设(shè)情(qíng)境(jìng),导(dǎo)入(rù)新(xīn)课(kè)。

二(èr)、自(zì)研(yán)自(zì)探(tàn)

1、我(wǒ)能(néng)看懂82页的图意。

2、我能根据图意摆小棒。

2、我(wǒ)还能写出其它的三道算式。

三(sān)、合作(hézuò)学习(xuéxí),探索(tànsuǒ)交流(jiāoliú)。

1.解决自研自探中的疑难问题。

2、我能从四道算式中找出规律。

四(sì)、展示(zhǎnshì)提升(tíshēng)。

1、抽(chōu)小组(xiǎozǔ)代表(dàibiǎo)展示(zhǎnshì)合作(hézuò)学习(xuéxí)成果(chéngguǒ)。

2.评(píng)出(chū)最(zuì)优(yōu)秀(xiù)的(de)组(zǔ)和(hé)最(zuì)棒(bàng)的(de)学(xué)生(shēng)。

五、我(wǒ)能(néng)说(shuō)说(shuō)我(wǒ)的(de)收(shōu)获(huò)

今天(jīntiān)的(de)学习(xuéxí),学会(xuéhuì)_________________

我(wǒ)在(zài)                        方面(fāngmiàn)的(de)表现(biǎoxiàn)很好(hěnhǎo),在(zài)                    方面(fāngmiàn)表现(biǎoxiàn)不够(búgòu),以后(yǐhòu)要(yào)注意(zhùyì)的(de)是(shì):                         。

总体(zǒngtǐ)表现(biǎoxiàn)(优(yōu)、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随(suí)堂(táng)练习(liànxí):

我(wǒ)会(huì)填(tián)

1.盒子里有( )个果冻,盒子外(  )个果冻,一共有(  )个果冻,列式:________________。

2、根据10+5=15,列出另外一道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两道减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篇14:9加几的练习二十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熟练计算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师、生)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0 第一题

(1)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人?

②生数

(2)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1、出示P90 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90 T3

①学生独立口算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0 T4

(1)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②生独立列式计算③交流算法

④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⑤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出示P90 T5,

先弄清题意,再填“>、<、=”。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凑十法

篇15:一年级上册 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4页“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机和是8分,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并初步感知加感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蓝猫)

(课件)蓝猫: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我要试一试你们的本领。

2.同学们,蓝猫要试的第一个本领就是请小朋友们和老师对口令,合成8

(出示卡片8的合成)

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蓝猫决定带你们去参观游泳馆,想不想去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同桌交流)

生:有5个小朋友在池中和3个小朋友在池边。

生:有5位男小朋友和3位女小朋友。

生:有7位不戴帽子和1位戴帽子。

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呢?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板书)5+3=(8 )

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给大家听听

小朋友们们说的很好,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5和3合成8,所以5+3=8

(2)你还能再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3+5=8

说说这道算式里的 3、5、8各表示什么?

(3)你还能提出问题吗?(先在小组里说说)

生:一共有8位小朋友在游泳,其中5位是男小朋友,那么女小朋友有几位呢?

板书:8-3=( )

生:一共有8位小朋友在游泳,其中3位是男小朋友,那么男小朋友有几位呢?

8-5=( )

说说8表示什么?5呢,3呢?

3、比较算式,加深理解。

小朋友们看,根据这一幅图,我们一共可以列出几个算式?(很多)并读一读这些算式。

4.及时反馈:一(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一幅图就可以写出4道算式,真当蓝猫夸小朋友的时候,小白兔听到了,小白兔不服气的说:“这算什么,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难题,如果你们能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54页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闯过了小白兔的难关,蓝猫可高兴了,它想带你们去开汽车,踢足球。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方法:说图意,列式

2.游戏:摘苹果(每个苹果后面有一道算式)师出示苹果,指名回答

3.看到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好,美丽的蝴蝶页 过来给你们表演节目了,看看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

四、小结揭题

师:读刚才的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得数是8的算式。

师:再读刚才的减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8减几。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五、作业:55页第4题

篇16:【三】7加几和十几减7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4例题,试一试,P85“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参观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现在老师又带你们去参观茄子老师家开的乐器店好不好?(课件出示图)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8+7=□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用小棒代替喇叭,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算法。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8  +  7  = 15

2    5

10

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8  +  7  = 15

5    3

10

小结:这些都是“凑十法”,不一定都拆较小的数,有时也可以拆较大的数。

谁来说说这两道题是怎样凑十的?(交流算法)

5、试一试。

书上P84“试一试”中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你能根据提示来计算吗?

提示:先用小棒摆摆再填得数。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 学生摆学具,独立完成后同伴交流。

(2) 指名板演。

(3) 让一生评价。

(4)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里有一些白菜和苹果,你们如果能很快地圈出各10个再正确地算出得数的话,那么这些白菜和苹果就是你的了。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已经学了8、7加几的算法,现在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采蘑菇”: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认识当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写得数。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开火车”:分小组进行,每组利用数字卡片进行。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今天我们上的这节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6例题,试一试,P86~87“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不能一下想出来的话,可以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不同的算法。

5、讨论:可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试一试。

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5-8,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想加算减)为什么呢?

书上P86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一道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提示:从图上看,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11-7=□也可以这样计算。

(3)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4)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采蘑菇”:如果你们能把这些题都做对的话,蘑菇就是你们的了。小组合作学习。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夺冠军”: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快快长”: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一道题,喇叭花就长高一节。看哪组的喇叭花长得最高。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每横行和每竖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游戏“摘苹果”:请同学们把得数大于5的苹果涂上红色,得数小于5的涂上绿色。如果涂对了这些苹果就送给你了。

学生开火车口算。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五、教学后记:

【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10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2.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评课稿

3.人教版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4.数学一年级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5.数学教案-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6.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学设计

7.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教学设计

8.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9.9加几教学设计

10.1.7.2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

下载word文档
《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