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2025-01-25 09:30: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ei49887060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篇1: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方

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 )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西 东

南 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篇2: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2、练习一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

左、右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的教室?

2、揭示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

(2)晚上太阳落山在什么方向?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3)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你们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站的?

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

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

(4)请你向旁边的同学说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5)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页例2,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向什么方向。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观察:家所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的?家所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的?

(3)由此我们发现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

(4)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5)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来绘制的。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观察思路与方法。

3、完成校园示意图。

(1)讲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我们可以把上方定为北)

师在教学楼的上方贴出卡片“北”。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位置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指名到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问:如果我们把上方确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方向。

四、达标训练(1题、2题必做,3题选做)

1、看图回答问题。

(1)操场的北面是( )、南面是( )、西面是( )、东面是( )。

(2)宿舍的东面是( )和( )。

(3)教学楼的北面是( )和( )。

2、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来区分方向的。

3、你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的同桌在你家的哪个方向?

课堂小结: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的方向,然后再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五、堂清检测

说出下面每句话所包含的方向。

1、“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北)

2、“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 (南)

3、“太阳公公,晚安!” (西)

4、“太阳公公,起床了!”(东)

5、当你从南往北走时,左手方向是( ),右手方向是( )。 6、东和( )相对,南和( )相对。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7页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西 东

当你面向北站立时,后面是南,

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篇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5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2.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篇4: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第三节: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P5页例3及P6-7页练习一的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用东、西、南、北描述行走的路线。

2、过程与方法:在给定的条件下,会确定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能用四个方向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用四个方向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路线图)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快速浏览教材P5例3内容,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请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并且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2、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是什么?

3、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问问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页例3 ,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便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观察例3情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电影院到体育场该怎样走?

(2)小丽从商店到电影院该怎样走?

(3)叔叔从医院到少年宫该怎样走?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的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决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点拨,学生纠错。

四.达标训练

观察P5页“做一做”图片,完成以下问题。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 走了 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肖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课堂小结:掌握方位、确定方向,就能够看准简单的线路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堂清检测

(一) 出示检测题。

1、说一说三只小动物从家出发的寻宝路线。

30m 60m

10m

2、学习与巩固P3页1、2题。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7页练习一3、4题。

板书设计

篇5: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篇6: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第三节: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第四节: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 10

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篇7: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现象。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3,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是围着中心转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扇叶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旋转门是旋转现象。

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现象。

三、知识应用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想象一下,再转一转。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么美丽的图案。

4. 我们冬天看到的美丽雪花,也和今天认识的旋转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3.你能利用这一片花瓣,通过旋转,制作出一朵美丽的花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4页练习七,第8题。

第35页练习七,第9题。

教学反思:

篇8: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折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

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知识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旋转平移 对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你能剪出像右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2.你想到了什么?

每个小人都是对称图形。

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人,还不能剪断。

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先试试1个小人怎么剪。

2)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怎么样既不剪出半个小人,还能让剪出的小人手拉手。

4.尝试解决,汇报交流

看来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要剪断,那里是小人身体连接的地方。

5.拓展延伸

想要剪出8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对折几次?16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三、知识应用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吗?我们还采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可以吗?那该怎么折呢?动手试一试吧!

仔细观察我们剪出的两组手拉手的小人,这里面藏着我们学习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5页练习七,第11题。

第36页练习七,第13题。

教学反思:

篇9:二年级数学教案参考第九单元统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参考第九单元统计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94~9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收集的数据。

第二段,第98~99页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你能跳多远。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

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种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角度的理解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动物运动会场景中有小狗、小兔、小猴,比赛项目有跳高和长跑。在帮助学生弄清场景中的基本信息后,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每个比赛项目各有几名运动员参加?通过观察教材提供的两个统计表,你能明白需要做什么和怎样做吗?其次,要让学生结合数据特点,逐步学会自主确定标准,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如第97页的第5题,让学生把提供的一组照片进行适当的分类。教学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按照片中的小动物、照片拍摄的方式以及照片的色彩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

2.组织好实际调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第95~97页想想做做中的第4题,要求学生实际调查学校书法小组里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要调查什么。其次,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可以逐人询问,用符号记录;也可以分类举手,逐一数数。第三,要强调分工合作。如,小组内的同学要有人负责询问、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核实数据等。

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相应地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是培养学生统计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统计活动开始时,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作简单的推理判断;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谈谈由统计活动产生的感想、心得或提出一些建议。

4.通过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提供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实践能力;三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你能跳多远就属于第三种类型。教学时,着重应组织好以下方面的活动。第一,提出问题,引发猜想。第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第三,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收集数据时,要提醒学生合理分工,并具体指导测量方法;整理分析数据时,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比较三张表中的数据,进而获得正确的结论,而不能仅依据个别数据就作出片面的结论。

篇10: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的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29页“做一做”。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篇11: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小火车、滑梯等这些运动都是平移现象,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请学生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推开窗户的动作是平移现象。

拉出拉杆箱拉杆的动作也是平移。

2.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平移运动。

3.移一移。

出示例题: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平移后小房子的方向是不变的。

三、知识应用

1. 用学具画一排小汽车。

2. 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3页练习七,第4题。

教学反思:

篇12: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 34个 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学情预测: 2 8 6 2

+ 3 4 + 2 3

6 2 8 5

2 8

+ 3 4

6 2

+ 2 3

8 5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 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 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 45 30

48 36 5

17 18 34

4、26+( )-20=30 73+5+( )=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 78-24+39=93

指名板演:5 6 7 8

+ 2 4 -2 4

8 0 5 4

+ 3 9

9 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 +43 -54 +48 -39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 + 46 40 - 29

○ - 58 53 + ○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教学后记:

篇13:一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NO:1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 备注                                                                             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2、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上下   备注                                                                               教学反思:         NO:2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备注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板书设计:  前  后     教学反思:         备注 N                                                                             NO:3 教学内容:左 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

篇14: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 )班 姓名____________ ( )号

一、选择题。

1、下图形中( )是线段。

A、B、C、D、

3、《新华字典》的厚度为( )。

A、11厘米 B、4厘米 C、4米 D、11米

4、2米=( )厘米

A、2 B、20 C、200 D、100

5、1米70厘米长可能是( )的高度。

A、铅笔 B、爸爸 C、楼房 D、小草

9、小红今年10岁,她妈妈今年40岁,猜一猜小红哥哥合适的岁数是( )岁。

A、9 B、38 C、15 D、42

10、小粗心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本来应该减去36,去减了63,这样最后结果比正确结果小( )。

A、10 B、27 C、99 D、37

11、比9米多3米的线段的长是( )。

A、6米 B、11米 C、12米

12、一个排球运动员的身高是2( )

A、米 B、厘米

二、填空题。

1、80米-40米=( )米 40厘米+30厘米=( )厘米

34厘米+6厘米=( )厘米 100米-50米=( )米

64米-60米=( )米 45米+50米=( )米

70厘米-9厘米=( )厘米 50厘米+50厘米=( )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根跳绳长5( )。

(2)数学书封面的宽大约是15( )。

(3)王老的身高1( )58( )。

(4)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

(5)旗杆的高是12( )。

(6)游泳池的长60( )。

(7)筷子的长大约是25( )。

(8)楼房的高是15( )。

3、在○里填上“>”、“<”或“=”。

30米 30厘米 100厘米 1米

57米 70米 4米 40厘米

1米50厘米 60厘米 20厘米 1米-80厘米

53厘米+27厘米 70厘米 72米-34米 72米-38米

85米-27米 58米 3厘米+47厘米 7厘米+32厘米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一座大楼高20厘米。( )

(2)我的身高是140米。( )

(3)我妈妈的床约长2米。( )

(4)我的书桌长80厘米。( )

5、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6、画线段。

(1) 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2) 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长的线段。

三、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画了两条线段,第一条长18厘米,第二条长9厘米。第二条比第一条短多少厘米。

2、一条跑道需要重新整修,已经修了40米,还剩50米,这条跑道长多少米?

3、一条绳子剪去15米,还剩6米。

(1) 这条绳子原来有多长?

(2) 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

4、一条长48厘米的铁丝,第一次剪去8厘米,还剩多少厘米?第二次又剪去20厘米,最后剩下多少厘米?

1.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2.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带答案

3.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语数英)

4.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人教版

5.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

6.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7.小学生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8.小学生二年级数学知识小报

篇15: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关于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拼,还会写。 (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ī xīn tián yě qiāo qiāo zhī tóu

( ) ( ) ( ) ( )

hū huàn zuó tiān shàn kè cǎo yuán

( ) ( ) ( ) ( )

二、我会。 (8分)

要查的字 结构 部首 共几画 指定笔画

照 第十一画( )

柳 第六画 ( )

野 第七画 ( )

探 第六画 ( )

三. 我会选。(在正确读音下画“ ”)(4分)

弹 奏 (tán dàn ) 乐 曲 ( lè yuè)

长 短 (chán zhǎn溃 睡 觉 (jiào jué)

碧玉妆成一( yī yí )树高。

二月春风似( sì shì )剪刀。

四. 我会写。(辨字组词。)(12分)

棵( ) 作( ) 洒( )

课( ) 昨( ) 酒( )

深( ) 借( ) 惝( )

探( ) 惜( ) 淌( )

五.我会填。(填上搭配适当词语。) (8分)

悄悄地( ) ( )的世界 ( )的( )

轻声地( ) ( )的桑叶 ( )的.( )

满意地( ) ( )的太阳 ( )地( )

呜呜地( ) ( )的野花 ( )地( )

六. 我会排。(把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 (12分)

1. 轻轻的 美丽的 扇动 小蝴蝶 翅膀

――――――――――――――――

2. 冲出 勇敢地 地面 笋芽儿 了

――――――――――――――――――

3. 多么 这是 一个 世界 明亮的 呀

――――――――――――――――-----

4、爱护 应该 同学们 花草树木

――――――――――――――――――――

七、我会选(选出正确的词语,在下面画“ ” )。(8分)

1、老师(安置 布置)了今天的作业。

2、春雨姑娘在(呼唤 叫唤)着笋芽儿。

3、在学习中遇(yù)到困难不要(伤心 灰心),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4、肖强写完作业,总会认真(检查 视察)。

八、我会补充(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12分)

1、碧玉( ),( )垂下绿丝绦。

( )谁裁出,( ) 。

2、( ) 细流,树阴( ) 爱晴柔。

( )才露( ) ,( )蜻蜓( )。

3、我喜欢《 》这首诗,因为 ( ) 。

九、我会阅读,也会回答(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春天到了,冰雪融(rón溃┗,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动物们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开始苏 醒了。

“呱呱呱,呱呱呱,” 是谁在叫呢?

原来是小青蛙从梦中醒来,走出家门,正呱呱呱地叫得欢呢!它那清脆(cuì)的叫声,叫醒了树伯伯,树伯伯伸出嫩绿的叶子;它叫醒了小草,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它叫醒了小野花,小野花冲它绽(zhàn)开了笑脸;它叫醒了黑熊,它们在森林里捉迷藏……

森林里又热闹起来,到处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1、给短文写个题目 ( )

2、读一读,再写几个这样的词。

(嫩绿)的叶子 (美丽)的野花 ( )的( )

( )的叶子 ( )的野花 ( )的( )

3、写一写,小青蛙叫醒了谁?

――――――――――――――――――――――――――――――

4、想一想,小青蛙还会叫醒谁?

――――――――――――――――――――――――――――――

十、小学语文我会写(15分)

你的家乡春天美丽吗?请你写几句话,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篇16: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一、我会看拼音,写汉字。(20分)

jīnsè bōlànɡ  měilì chūnhuá qiū shí

yǐ jīnɡ zhī shi  yóu qí  shān ɡǔ shǒu dū

二、给带点的字选合适的读音,打“√”。(6分)

染色(yǎnrǎn)石盘 ( pánpén) 观察( cáchá)

陡峭(xiàoqiào)橙子(chénɡ cénɡ)层叠(chénɡ cénɡ)

三、把词语与相应的拼音连起来。(5分)

旅游  胳膊   著名  勤劳  形状

zhù mínɡ xínɡ zhuànɡ  lǚ yóu ɡē bo qín láo

四、选字填空。(5分)

蜂峰 龙笼 做 作 壮 状  风枫

山 灯() 工() ()丽 大()

()蜜 ()舟 ()工 形()()叶

五、给多音字组词:(4分

dōu(  )         wéi (   )

都        为

dū(   )         wèi(   )

六、比一比,组成词语。(16分)

只( )干( )娃(  )快( )

识( )于( )洼(  )块( )

尽( )己( )平(  )区( )

层( )已( )苹(  )巨( )

七、照样子写一写。(8分)

许多( 许许多多) 高兴(  )快乐(  )

————-—— —————— ——————

八、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3个)。(3分)

纟___ ___ ___讠___ ___ ___ 宀___ ___ ___

九、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12分)

己( )(  )  风( )(   )

支( )(  )  分( )(   )

圭( )(  )  皮( )(   )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每个字0.5分共13.5分)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的图画,梨树挂起(  )的灯笼,( )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 )的( ),高粱举起燃烧的(  )

2、荷()()()擎()盖,菊残犹()傲霜( )。

()()()景君须(),()()橙()橘( )( )。

十一、默写古诗《山行》。

十二、先画一幅秋天的画,再写几句话。(画画3分、写话3分)。

篇17: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指要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指要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指要辽宁省葫芦岛市炼化二小 赵刚 单元指要教材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组教材是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教学本组教材时,教者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让学生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了解秋天,感受秋天,并注意引导学生能自己画秋天、写秋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新选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呈现出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黄山奇石》是图文并茂,读后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介绍了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活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了解知识,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篇18: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指要

辽宁省葫芦岛市炼化二小 赵刚

单元指要

教材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是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教学本组教材时,教者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让学生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了解秋天,感受秋天,并注意引导学生能自己画秋天、写秋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新选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呈现出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黄山奇石》是图文并茂,读后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介绍了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活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了解知识,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篇19: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ǐjīng zhuànglì píngguǒ huádēng shùzhī

( ) ( ) ( )( ) ( )

yóuqí bōlàng láodòng zuòyè fēngshōu

( ) ( ) ( ) ( ) ( )

二、我会把错误的读音划去。(8分)

翠(cuìchuì) 壮(zhuàngzuàng) 勤(qíngqín) 巨(jǜjù)

胳(gēgé) 旅(lǚlǔ) 洼(wāwá) 纷(fēngfēn)

残(cánchán) 枫(fēnfēng) 啪(pābā) 蒲(púbú)

燃(ránlán) 登(dēndēng) 凡(fānfán) 染(rǎnlǎn)

三、我会比一比,再组词。(12分)

区( ) 于( ) 如( ) 其( )

巨( ) 干( ) 好( ) 棋( )

已( ) 尤( ) 洼( ) 经( )

己( ) 龙( ) 娃( ) 纷( )

四、我会连。(11分)

金色的 火把 明亮的 杨树

燃烧的 图画 茂密的 鲜花

红红的 波浪 五彩的 眼睛

美丽的 脸颊 挺拔的 松树林

我到过 珍贵的 礼物

我收到了 蓝蓝的 黄山

我看见 灵巧的 天空

她有一双 秀丽的 手

五、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6分)

且()( ) 支()( )

皮()( ) 丁()( )

良()( ) 风()( )

六、照样子抄下来。(6分)

1.许许多多高高兴兴进进出出

2.我还能像上面这样写一写,但不能与上面相同。

七、我会选。(10分)

作做

1.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就应该认真完成( )业。

2.国庆来了,我准备制( )一架飞机模型。

状壮

3.我们的祖国山河真( )丽。

4.黄山的石头奇形怪( )。

dàntán

5.小明学会了弹( )琴。6、我的枪有子弹( )。

déděi

6.想要得( )到奖品,你就得( )认真学习。

wéiwèi

7.为( )了能成为( )科学家,我要认真学习。

八、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梨树挂起( )的灯笼,苹果露出( )的脸颊,稻海翻起( )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 )。

2.景( )宜( ) ( )高( )淡

( )( )飘香 ( )收( )藏

春( )秋( ) ( )河( )美

3.我还能写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但不能与上面相同)

4.默写《山行》(10分)

()()寒()()径斜,

()()()()()()。

停()()()()()晚,

霜()()()()()()。

九、秋天真美啊!请你用几句话描写一下秋天。(10分)

【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1.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2.二年级数学教案

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4.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人教版

5.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6.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7.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9.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0.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
《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