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

2023-12-20 08:10: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油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

篇1: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四边形 第 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交流: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了图形王国。(课件出示主题图:各种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认识哪些图形。

(学生汇报认识的图形,如: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把相应的图形展示出来。

二、互动新授

1.感知四边形。

(1)表扬:同学们认识的图形可真不少!(用课件演示:可以把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

(2)提问:观察图形,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有4条直的边,4个角。)

(3)小结:我们把由4条边和4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4)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举例说明。

生1:我们用的方巾、围巾。

生2:窗户框、门框、黑板。

生3:过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

生4:课桌的面、凳子的面,还有我们用的课本的封面……

(5)引导: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实在是太多了!那你能动手把四边形做出来吗?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出四边形。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①学生动手独立做四边形,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做四边形的方法。

②师:谁愿意把做好的四边形展示给大家看呢?

找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学展示作品:

生1:用小棒摆;

生2:用铁丝围;

生3:用笔画;

生4:用纸剪……

(6)刚才我们不但找出了四边形,还动手做出了四边形,那么你觉得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四边形呢?

引导学生叙述: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2.圈一圈。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例1,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学生反馈时,把圈出的结果放在投影上,集体订正。

(3)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圈的原因。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3.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在这些四边形中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有些什么特点?

(1)分小组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拿出你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动手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它们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此,我们可以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和宽。

4.动手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方格纸,在上面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在小组内交流、订正,并说说自己的画法。

(3)小组代表展示,集体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师强调: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然后独立画出四边形,再在班内展示、交流并订正。

教师强调: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2.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折法,先折一折。同桌互相检查。

(2)动手剪开。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剪,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强调:长方形的宽就是我们从中要剪出的最大正方形的一条边。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周长 第 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初步观察。

导入:(动画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加菲猫。为了参加全民运动会,它每天都要到操场上跑步锻炼身体。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请同学们认真看它是怎么跑的,跑了多远?(演示)

指名回答。(加菲猫沿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

教师提示:一圈也就是一周。

2.完整感知,认识周长。

师:(课件演示)我们称操场跑道一周边线的长度为这个操场跑道的周长。谁能一边指着一边说一说什么是操场跑道的周长?(指名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二、互动新授

1.迁移类推,理解含义。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请你指出课桌面的周长。

学生动手操作后,在小组交流指的方法。

让一名学生演示,并说出指的方法。

(从一点起,沿着桌边用手画一周,又回到刚才的起点,就是一周长。)

小结: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这个桌面的周长。

2.观察比较,理解周长。

师:(出示教材第83页例3情境图)你能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请你用笔描一描。

(1)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描出教材第83页例3中图形的周长。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让学生上台指出每一个图形的周长。

3.归纳周长的含义。

师: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

集体交流:

生1:周长就是四周边线的长。

生2:周长就是一周的长。

生3: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量算结合,再识周长。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你有办法知道例3中你所喜欢的物体的周长吗?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小组内演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小组1:三角板和数学教科书的封面,我们是用尺子先量了一下它们每个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了它们各自的周长。

小组2:树叶和钟面,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们的边绕了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

小组3: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小组4:把钟表在尺子上滚一周,滚过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追问:你怎么就知道滚了一周?

(在钟面上做上记号,从0刻度开始,沿直尺滚一周,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钟面的周长。)

师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用直尺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再计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活动: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验证。

(1)先折出一条对角线。

(2)沿对角线把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也就是两个三角形。

(3)描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

(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都用到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一条公用的对角线,在长方形中,两条长和两条宽都是相等的,所以说这两部分的周长是相等的。)

教师强调:一个封闭图形所有边长度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吗?图图是一个爱动脑筋,喜欢问问题的孩子。这不,图图又提出问题了:(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4)给下面的两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卡片四周围上彩带,哪个图形用的彩带多呢?大家猜猜看。

学生自由猜测:长方形用的彩带多;正方形用的彩带多;一样多。

2.提问:看来大家出现了分歧。你认为彩带的长短和什么有关呢?(图形的周长)

3.揭示课题:同学们的思维可真敏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互动新授

1.指出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用手指描一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2.探究方法。

师问:怎样才能知道哪张卡片用的彩带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

(3)班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算理。

①长方形:

生1: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加起来。

即6+4+6+4=20(厘米)。

生2:先加两条长边,再加两条宽边。

即6+6+4+4=20(厘米)。

生3:用2条长边的长度加上2条宽边的长度。

即6×2+4×2=20(厘米)。

生4: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一样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即(6+4)×2=20(厘米)。

②正方形:

生1:把4条边的长度依次加起来。

即5+5+5+5=20(厘米)。

生2:正方形有4条边,这4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即5×4=20(厘米)。

3.问: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正方形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解决问题。

师:图图的问题解决了。小精灵又来请求帮助,我们看看它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例5)

(1)指名读一读要解决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小组合作拼一拼,并把拼的图画在答题纸上。

②在画出的图形上描出它的周长。

③计算出所拼图形的周长。

(3)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小组1:16张摆一行。

小组2:每行摆8张,摆2行。

小组3:每行摆4张,摆4行。

(4)比较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

(5)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并验证拼法。

(6)师小结:小精灵的问题解决了,它开心地飞走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1)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说出自己的理由。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篇2: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童话故事

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吧都很有灵气。平时呀,他们相处得很好。

可是有一天,站在最底下的嘴巴不服气地发话了,他冲着鼻子就嚷:“鼻子,你有什么能耐站在我的上面去了?”鼻子说:“我能辨别味道啊,然后你才知道可不可以吃啊。所以,就站在你的上面哪。”鼻子又冲着眼睛嚷道:“眼睛,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凭什么站在我的上面去了?”眼睛说:“我站得高,能了望四方,看到哪里有食物好不让嘴空着;看到哪里有鲜花,好让你闻到香味啊!所以就应该站在你的上面。”鼻子还是不服气,又冲着眉毛大声嚷道:“眉毛,你有什么本领?凭什么你站得最高?”眉毛说:“我也不知道我有什么本领,站在各位的上面了,不过呀,你要是把我放在鼻子和嘴巴的下面那就热闹了。那将把整个脸摆在什么位置呢?难道我们都不要脸了吗?”

听眉毛这么一说,鼻子、嘴巴和眼睛好象明白了什么,再也没话可说了

篇3: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从前有个鼠王国,他们总认为世界上最厉害的是自己的天敌――猫。

有一天,他们又在会议厅召开会议。白鼠说:“我最害怕猫的爪子了,尖尖的可锋利了!”小黑鼠也附和道:“还有他那眼睛,在晚上就像一盏明灯呀!”“对了,还有他那敏锐的胡须……”正在这时,鼠小兵跑来汇报:“报告鼠大……大王,猫又来……来攻打了……”“啊?!”老鼠们以听吓得到处乱窜。他们有的躲进桌子底下,有的钻进破衣服……猫威风凛凛地进来,以把推开门,用他那灵敏的胡须开始寻找小老鼠。这时其余还没逃走的老鼠左蹦右跳,吓得脸色苍白。猫一边追,一边说:“别跑,看你逃道到哪里去?”说完,一下子向老鼠扑过去。“大伙儿,跟我跑!”这时只听“花鼠精灵”大喊一声,并一溜烟地钻进了墙角的缝隙里,其它老鼠以看也飞快地躲进这个窄小细长的洞,猫来了个“嘴啃泥”。“哎哟,痛死我了!”猫叫着,一会儿用爪子掏,一会儿又把脑袋往里钻,壳却一无所获!

而洞里的老鼠却在高兴地叫:“哦,胜利了!胜利了!”“花鼠精灵你可真厉害!”“是的,你不怕猫,真勇敢!”……大家纷纷夸奖起来。花鼠精灵却一本正经地说:“是呀,原来我们也能战胜猫的,我现在明白最可怕的敌人其实是我们自己呀!”

篇4: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入夜,由于刚下过雨不久,街道尚未干透,树叶上盈满了水珠,天边布满黑蓝色的云朵,仿佛是谁给天空泼满了墨。慢慢地,乌云越来越少,露出一丝明亮的云缝,黑暗中有了些微光明――月亮悄悄地出现在天空。

月光如水,月儿很小,轻轻幽幽地泛着光芒。她周围的乌云像几缕轻纱,时而遮住她美丽的脸庞。当月亮再次出现在天空中时,池塘中也有一个月亮,她们静静地彼此遥望着。一群小鱼好奇地向水中的月亮游去,水里漾起涟漪,月儿碎了,小鱼吓得四散而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小心翼翼地靠近。

雨后很静,仰望深蓝色的天空,上面悬挂着星星的网。这网紧紧地盖下来,盖在我们头上。星星在隐隐约约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辉,我几乎想要伸手去摘下几颗,因为它们离我真的太近了。

不一会儿,月色更显雅致,淡淡的月光静静地泻在大地上,照在池塘上,微波粼粼,银光闪闪。月光,照亮了清幽的一洼水塘,轻抚着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放眼望去,眼前景物好似一幅深色的月夜水墨画。

在这个童话般的梦幻黑夜里,我……醉了……

篇5: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口算(12分)

60×5= 12×3= 30×4= 3×310=

9×400= 43×2= 140×2= 460×0=

800×5= 81÷9= 36×2= 33×3=

二、用竖式计算(18分)

464×4= 8×630= 502×5×4=

750×8= 305×7= 3×241×6=

三、先估计,再在○里填上“〈”、“〉”或“=”。(12分)

470×5○2500 ○506×4 5×600○3000

310×3×3○310×6 7×410○2790 200×2×4○8×200

四、不算出得数,把积3000大于的算式圈起来(12分)

501×6 708×4 980×3 5×599

6×610 9×326 7×436 8×381

五、填一填。(9分)

电视机 电冰箱 洗衣机

单价 812元 920元 506元

数量 4台 5台 8台

总价

六、解决问题(37分)

1、食堂每天吃掉大米 70千克,照这样计算,9个星期吃掉多少千克大米?

2、水果店运来418千克梨,运来的.苹果比梨的8倍还多256千克。水果店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3、学校买来4包同样的书,每包120本,每本7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4、小红有120张邮票,小青的邮票数是小红的3倍。王方的邮票数是小青的8倍。

(1)小青有多少张邮票 ? (2)王方有多少张邮票?

5、每件毛衣208元,每件上衣356元,每条裤子120元。妈妈带900元。

(1)所带的钱够买4件毛衣吗?够买8条裤子吗?

(2)如果买2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应找回多少钱?

6、每人每天组装8个配件,12个工人一周可以组装多少个配件?

7、果园里有56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多一些,比苹果树的5倍少一些,梨树可能多少棵?

篇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字。

2、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说:“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放歌曲。指名回答。

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二)教学互动: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读准为止。

(2)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方法可多样化,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肯定交流学习的好办法。(方法有: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荆炎车轮读者;或男女生互问互读者等等。)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A:1:小雨点落到哪棵小草上?

指名学生试连,当学生连对后,小草可摇动叶子说:“谢谢你给的小雨点,真甜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B:2:出示“三个生字娃娃”:“映、轻、唱”说:我们的名字有太好

读者,你们发现读时要注意什么?

(应轻唱:翘舌音,)

当学生说对三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后,课件在生字娃娃一起说:“看来,我们的小秘密躲不过小朋友聪明的眼睛哟!”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刚才我们认了字,又读了词,可真能干!把他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那咱们赶紧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的同学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字音读准了没有。

3、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和谐发展:

1、朗读课文。

2、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定向导入

复习旧知,认读生字及词语。

(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同桌合作交流,读懂了些什么?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学生体会“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可采取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等到形式。)

(七)指导书写其他生字

(八)指导背诵(多种形式:同桌、小组、男女生)

篇7: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驾(惊喜而自豪)

篇8: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篇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

同学们,第七单元我们刚刚学完,快来检查一下我们的掌握情况吧!这次测验一定要仔细读题,认真完成呀!

一、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而且我会写得很好。(10分)

nǎo nù     nánɡuò  wū ɡu i   dàxiǎnshén wēi

(  )(   ) (   ) (      )

máodùn   pǔsù    dānɡ chū  xiānɡ tí bìnɡ lùn

(  )(   )  (   ) (       )

二、 我会用“”划掉加点字在括号里的不正确的读音。(6分)

和睦相处(chǔ chù)匀称(chēnɡ chèn)重量(liánɡ liànɡ)

到处  (chǔ chù)称一称(chēnɡ chèn)测量(liánɡ liànɡ)

三、 我会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10分)

旦  (   )    每  (    )

(    )        (     )

荒  (    )   奴  (     )

(    )     (    )

四、 我会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4分)

千里之行,        。          ,金无足赤。

百尺竿头,        。         ,眼见为实。

五、 我会在用错的字的下面画上横线,并在写出正确的字。(2分)

1、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功呀!     (  )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漫地问。 (  )

六、 我会选恰当的词语来填空。(4分)

骄傲   谦虚

1、小利(   )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看我的成绩多好!”

2、我们班的班长是个(  )的人,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

聪明  愚蠢

3、(  )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4、自己不认真学习,只想在考试时能抄别人的,这种想法是最( )的。

六、我会在下面两部分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使它们的意思完整。(4分)

老奶奶高兴极了,    他那两道浓眉紧锁着。

爸爸在思索,      她那满脸皱纹都展开了。

妹妹高兴极了,      他那双眼睛眨都不眨。

弟弟在听故事,      她拍着手又蹦又跳。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应用(30分)

(一)    课内阅读(16分)

科利亚(  )下铲子,(  )在台阶上,用手(  )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  那时候我还小  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  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  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  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1、我会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4分)

2、我能按照课文内容把文中的(  )填完整。(3分)

3、我也会用“果然”这个词说一句话。(3分)

4、你认为科利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夸夸他吧!(3分)

5、读了这段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3分)

(二)    课外阅读(14分)

小街的故事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lù),人来车往,像畅(chànɡ)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小伙子猛按车铃,厉声高喊。“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duò)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有几个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 斑)白,神情安详,嗓(sǎng)音(洪 红)亮:“一清早就(吵 抄)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态度温和地劝(quàn)开正要打架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点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我会在第二段的( )里用“√”选出正确的字。(3分)

2、我会在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宽(  )  清闲(  )   迅速(  )

3、我能在文中找到一个比喻句,并在下面画上“——”。(2分)

4、我会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窄:①横的距离小;②生活不宽裕。  小街太窄了。(  )

绕:①缠绕在一起;②不从正面通过,从侧面或后面过去。

有几个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

5、短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同学们,你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直尺……它们每天都在为你服务。有一天,它们悄悄地说起话来。展开想像,它们会说些什么。请你以《文具盒里的对话》为题,写一篇童话。

篇10: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测验卷

一、给下列字母排序。(10分)

Jj   Vv   Qq   Ee   Ll   Oo   Uu   Ii  Tt   Kk

二、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横线上。(10分)

A. twelve  B.four  C. nine   D. ten    E. two

three + seven=_______     eight C six=_______

four +five= _______       one +eleven=_______

ten Csix=_______

三、找出下列单词的汉语意思,把代号写在题前括号中。(10分)

(       )book                               A.小学生

(       )pupil                              B.英语

(       )this                               C.那个

(       )that                               D.蛋糕

(       )English                             E.书包

(       ) classroom                           F.这个

(       ) pen                               G.球

(       ) cake                              H.教室

(       ) ball                              I.钢笔

(       ) schoolbag                           J.书

四、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0分)

(    )1.-Happy birthday !     --____________.

A .Thank you    B.How are you     C .I’m fine

(    )2.―What’s this?    C_____________.

A I’m fine .       B.It’s a blue cat   C. I am Amy

(    )3.        your  present.

A.This          B . Here’s         C. That

(    )4.--How are you, Daming?    -______________.

A . I am fine      B . I am five.       C . I am four.

(    )5.---How old are you?    - _____________.

A .I am nine.      B. I am Amy      C. I’m OK

(    )6.想知道近处的东西是什么时,应问:_________

A. What’s this?  B. What’s your name?  C. What’s that?

(    )7. --- ____________________?  --- I’m fine, thank you.

A. What’s your name?  B. How are you?  C. How many?

(    )8. My ___________ Mimi.

A. name         B. name is       C. name are

(    )9. This is _______ cap.

A. you          B. your          C. I

(    )10. Say _______ again.

A. is            B. in            C. it

五、选出不同类的单词。(10分)

(   )1.A.this        B.that       C.thank       D.it

(   )2 .A.one       B.eleven     C.nine        D.number

(   )3 .A.cake       B.pencil     C.book       D.desk

(   )4. A.teacher     B.pupil      C.panda      D.boy

(   )5 .A.school     B.classroom   C.schoolbag  D.again

1.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2.三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卷

3.初二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外研版)

4.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

5.―三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

6.三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测试题

7.人教版二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8.(人教版)初二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9.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10.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测试卷

篇11: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连词语。

jí shì chāoshì ɡuì tái  ā yí shānɡpǐn

超 市  集 市   阿 姨  商 品   柜 台

二、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饼干: 一块饼干  一包饼干  一千克饼干

电视:

萝卜:

铅笔:

三、填空。

买卖       为本  买卖不成       无欺

一、读一读,抄一抄。

公平竞争  专卖店 连锁店 个体户买卖不成仁义在

二、读一读,连一连。

面粉     家电

钢笔     粮食

洗衣粉    生活用品

高压锅     文具

三、你认为哪个量词不合适,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并改正。

一个醋(  )一棵电话(   )一套刀 (    )

一只鞋(  )一束白菜(   )一壶衣服(   )

今天你当家

丁丁的奶奶今天过生日,丁丁想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奶奶买个生日蛋糕。他想给奶奶一个惊喜,一个人悄悄来到超市,买了一个大蛋糕,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打开一看,却发现蛋糕已经过期了。

1、丁丁在买蛋糕时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假如你就是此时的丁丁,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先想一想,再把它写下来。

篇12: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知识点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数学圆的周长知识点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πd=2πr(d为直径,r为半径,π),扇形的周长=2R+nπR÷180˚(n=圆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的幂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圆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就足够了。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知识点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 (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 例如:27×13÷9=27÷9×13 7.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 a×c-b×c

②类型二: a×c+b×c a×c-b×c=(a+b)×c =(a-b)×c

③类型三: a×99+a a×b-a= a×(99+1) = a×(b-1)

④类型四: a×99 a×102= a×(100-1)= a×(100+2)= a×100-a×1 = a×100+a×2

篇13: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āng shì

zhèn dìng

cāng bái

kùn jìng

zhù shì

yuàn yì

yǎn jiǎng

jí jiāng

zhuāng bàn

fù jìn

二、选字组词,用“√”标出。

(优 犹)美

(优 犹)如

(跳 眺)跃

远(跳 眺)

(棉 绵)花

连(棉 绵)

(各 格)位

(各 格)子

三、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军旅生活”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1.这里( )没找到金子,( )这里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

2.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 )军人( )能如此镇定。

3. ( )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4.彼得想,( )这里真能种花的话,用不了几年他( )会成功的。

五、把下列词组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填入句子中。(填序号)

A.三心二意,________ B.手越用越巧,________ C.师傅领进们,________ D.________,两天晒网 E.熟能生巧,________ F.身怕不动,________

(1)俗话说( ),学艺不能光靠师傅,还要靠自己努力。

(2)你看,姗姗的泥人越捏越好,花样越来越多,真是( )。

(3)他做事是( ),兴致高时一干就一整天,要不就成天玩耍。

(4)小猫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追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我们可不能学小猫,不然就会( )。

(5)我们要多看、多听、多说、多动手,多出去走走,多动脑筋想想,因为( ),整天呆在家里死读书是不行的。

(6)字要用心多写多练,俗话不是说( )吗?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小红________地坐在桌前写作业。

(2)教室的桌椅排得_______________。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写生动。(4分)

(1)荷叶上的.滴滴水珠,就像________________。

(2)我家门前的一丛月季开满了花,远远望去宛如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将要举行玩具展销会,你准备带什么玩具参展呢?请为你喜欢的一种玩具设计一句精妙的广告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位小记者,在小英和彼得・弗雷特这两人中你想采访谁?你会问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药。他( )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药会损伤脑神经。”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 )地说:“能。”

手术中,一向( )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填序号) ( )

A.恳求 镇定 安静

B.恳切 镇定平静

C.恳切平静 镇定

2.手术中,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双手微微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想有个绿色的家

清晨,刚搬进新家的小乌鸦外出觅食。它飞得很远很远,一直到傍晚才回来,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记得很清楚,自己的家就在这里-----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旁边是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可是现在,大树不见了,只有小溪在抽噎,到处光秃秃的,小乌鸦伤心的哭了。

小野花听到哭声,抬起头来问:“乌鸦哥哥,你为什么哭呀?”“呜呜……我找不到家了。”小野花又问:“你家在哪里呀?”小乌鸦又说:“我的家原来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世代居住在那里。那里有茂密的树林,头上是蓝天、白云,身旁有叮咚的山泉、清澈的小溪。我敢说,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可是后来……哎,树木被砍伐一空,从我爷爷开始就到处寻找地方安家。这里已经是我第九个家了。可现在,我的家呢?我多想有个安稳的家呀!”

小野花听了无鸦的诉说,心情非常沉重。它想起花喜鹊、小麻雀离开这儿时的悲惨情景。

□不要哭了□乌鸦哥哥□□小野花劝说道□□光哭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联合起来,向人类呼吁,不要乱砍滥伐了□我们要告诉人类,鸟儿是他们生存的保证。乌鸦哥哥,咱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乌鸦听了小野花的话,眼睛一亮,不住地点头:“对呀,我们不能只流泪、等待,我们需要行动起来。我相信人类会给我们一个绿色的家。”于是乌鸦告别了小野花,联系他的兄弟姐妹去了。它坚信,安居乐业、满眼绿色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1.在文中“□”中填上标点。(4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清晨,刚搬进新家的小乌鸦外出觅食。 ( )

(2)可是后来……哎,树木被砍伐一空,…… ( )

3.说说文中加点词的象声词分别形容什么声音。(2分)

呜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叮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乌鸦原来的家是什么样的?用“________”画出。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用“”画出。(4分)

5.写出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

星期天是个令人向往的日子,可以不用上学,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而今天……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发挥你的想象,把上面这段话接着写下去。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试题

一、判断题。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2、0a=0 (a0)。 ( )

3、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 ( )

4、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

二、单选题。

与6千克相等的是:( )。

A.6000吨 B.6000克

三、填空题。

1、平行四边形( )边相等,4个角( )直角。

2、长方形的( )相等。

3、3吨=( )千克。

4、4000米=( )千米。

5、( )分米=20厘米=( )毫米。

6、小红体重40。

7、正方形边长扩大2倍, 周长扩大( )倍。

四、口算题.

142=

116=

1604=

902=

2406=

203=

802=

4009=

3=

342=

五、计算题。

50008-534

9606+1205

35017

5747+1029

六、文字叙述题。

1、408是8的'多少倍?

2、多少千克的5倍是100千克?

七、应用题。

1、三年级有60人,二年级有53人,四年级是二、三年级总和的2倍,四年级有多少人?

2、某车间有68名工人,男工比女工多18名,女工有多少名?

3、小红21岁,比张强小14岁,张强的年龄是小丽的7倍,小丽多少岁?

4、某车间有男工68名,比女工多18名.这个车间一共有多少名工人?

5、用边长10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多少厘米?

八、选作。

20+□3=30 5(□+4)=100

篇15: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七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七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Listen and number(听音,按听到的顺序编号)10分

Nice to meet you.

Goodbye.

Good morning. This is John.

Let’s go to school

Good afternoon.

二、Listen and number(听音,在听到单词后面打“√”)10分

(1)book pen pencil

(2)eye face leg

(3)bag ruler caryon

(4)head hand mouth

三、Listen and choose(听音,选择正确的一幅图画,在序号上打“√”)10分

四、在右栏中找出左栏每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把它的字母编号写在左边的括号里。(20分)

( )1.bag A、眼睛

( ) 2.mouth B、尺子

( ) 3.school C、书包

( )4.ruler D、橡皮

( )5.finger E、学校

( )6.pencil F、嘴

( )7.eye G、手指

( )8.eraser H、铅笔

五、在右栏中找出左栏中每个句子的答语,把它的编号写在左边的.括号中。(20分)

( ) 1. Good afternoon. A. Good morning!

( ) 2. What’s your name? B. I’m Mike.

( ) 3. Hello! C. Fine, thank you.

( ) 4. Goodbye! D. Nice to meet you, too.

( ) 5. Let’s go to school! E. My name’s John.

( ) 6. Good morning! F. See you!

( ) 7. How are you? G. Good afternoon.

( ) 8. Nice to meet you. H. Hi!

( )9.Who are you? I. OK!

( )10.Where is your ear? J.Here it is.

六、情景反应。(15分)

( )1、开学第一天,你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你的新同学李平,你应该如何介绍?

A. Who are you? B. This is LiPing . C. Here you are.

( )2、你第一次认识Mike,感到十分高兴,你应该这样说:

A. Me too. B. Nice to meet you. C. Good afternoon.

( )3、John说:“I like yellow.”你的爱好跟他一样,你可以说:

A. Great! B. My name’s Bai Ling. C. Me too.

( )4、老师请你拍手,用英语该怎样说:

A. Clap your hands. B. Clap my hands.

C. Snap your fingers.

( )5、Sarah是班长,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她应该这样说:

A. Sit down. B. Good morning. C. Stand up.

七、请找出下面句子的中文意思,将其编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15分)

( )1、Touch the ground. A.交叉你的腿。

( )2、show me your book. B.让我们说话。

( )3、Cross your legs. C.摸地板。

( )4、Look at me. D.出示你的书。

( )5、Let’s talk. E.看着我。

篇16: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35%

1.1时=( )分 60秒=( )分 1日=( )时

1周=( )天 3年=( )个 月 24个月=( )年

180分=( )时 21天=( )周 26时=( )天( )时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21时 7时 0时 9时

20时 12时 3时10分 5时30分

3.用24时计时法表示:

上午8时 下午2时 下午5时

晚上8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上午10时15分 中午11时20分 晚上10时15分

4.在一天里时针转( )圈是( )时。

5.小明上午8时到校,11时10分回家,在校( )时( )分。

6.小丹是1988年出生,到今年她( )周岁。

7.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是( )。

8.一般来说,( )年有1个闰年,闰年全年有( )天,比平年多( )天,多的这一天在( )月里。

二、判断。5%

1.今年全年有365天。 ( )

2.19、、2100年都是闰年。 ( )

3.闰年比平年全年多了1天,这一天在二月份。 ( )

4.从上午8时到晚上8时,经过了13小时。

5.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三、选择题:5%

1.12时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为()。

①0时 ②中午12时 ③晚上12时

2.笑笑从家到校要走20分钟,她早上7时45分出发,到校是( )

①7时65分 ②8时5分 ③7时5分

3.小刘是2月29日出生,他20岁时过了( )个生日。

① 20 ②19 ③ 5 ④ 4

篇17: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出示课件)。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板书

篇18: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3.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4.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5.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有一个想法作文

9.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400字:有意义的事

10.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400字——编一个童话故事

下载word文档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