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教案意见参考
“王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部分教案意见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部分教案意见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部分教案意见参考
部分教案(意见参考)
由于时间精力经验限制,只完成了一些教案,其余部分只有初步资料,我想把部分教案发上来,仅供参考~ 其中有部分图片格式教程无法显示,有想要那些资料的队友可以来找我要~~ 淞淞敬上 英语教案 课时数:每周五课时(共十课时) 教学目标:强化学生英语基础,以听说为主要训练方向,纠正发音。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介绍英语的作用及英语基本常识 第二课时:复习二十六个字母,纠正发音,学唱字母歌 第三课时:学习应用类词汇及简单问候用语 第四课时;学习数字词汇;学习I’m……句式 第五课时:学习简单水果、颜色词汇;I like……句式 第六课时:复习所学词汇、句式,做简单英语口头自我介绍 第七课时:学习简单家庭成员、文具词汇;学习This is……句式 第八课时:学习简单食物、动物词汇;学习It is……句式 第九课时:学习简单植物、方位词汇;学习There be句式 第十课时:复习所学课程、用所学做简单对话 第一课 不同于汉语的英语 1.引言: 幽默小故事:老鼠妈妈领着一群小老鼠在闲逛,突然遭遇到一只大猫,小老鼠们一个个吓得浑身发抖,这时,鼠妈妈不慌不忙地学了几声狗叫:“汪!汪!”猫被这两声狗叫吓得飞逃而去。这时,鼠妈妈语重心长地教导小老鼠们说:“孩儿们,看见了吗?在这个年代,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 2.介绍英语:英语(English)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可能是世界上第三大语言,但它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世界上60%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语书写的,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准国际语言。英语的准“世界语”地位,使得当今社会需要大量熟悉英语的人才。 3.英语常识:(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再公布答案) (1)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有6个: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 (2)英语共有十六个时态、四个体。(注:四个体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 (3)英语一共有26个字母,分为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与我国的方块字不同,我国的方块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 4.英语特点 英语是全世界拼写和读音最不规则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英语不属于拼音文字的范畴――多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发同一个音,同一个字母组合可以发多个音。 不发音的字母特别多,拼写完全混乱无规可循的单词也很多、英语的重音应该放在哪个音节上也没有固定规则,除了拼写不规则和重音不固定外,英语单词还分为强读式和弱读式 。 总结(如果了解英语单词来源会对单词发音有极大的帮助。) 由于英语的重音和英语的拼写与发音没有规则可循,再加上英语又分为强读式和弱读式,使得要从书面拼写上掌握英语正确发音变成没有可能的事,综合上述拼写混乱、重音不固定、不发音的字母特别多、分强读式和弱读式的原因,将来英语可能会失去世界通用语的霸主地位。 5.英语等级考试 在我们中国,除了中高考中英语考试外,最重要也最普遍需要考的就是大学四六级,根据教育局规定,大学生只有通过四级考试才能毕业,可见我国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好英语。 6.总结:英语是我们与世界接轨的必备工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好英语! 第二课 英语基础――26个字母 1.认读字母 教师在黑板写出二十六个字母,依次带领学生认读,抽查提问学生单独字母读法以了解掌握情况,并适时纠正发音。 2.学写字母 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英语书写练习本是四线三格本。大小写字母在占格时有所不同。有的.占一、二两格,有的占第二格,有的占二、三两格。请学生仔细看黑板上的书写示范。 教师在画有四线三格的黑板上写字母,边写边告诉学生从哪下笔,见笔完成一个字母,说明英语字母要向右稍倾斜。随后,请学生伸出手指与教师共同书空。然后打开抄写本练习描摹字母,每个字母写几遍,一边写一边读。教师在教室巡视,随时纠正书写有规范、不正确的字母,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唱字母歌 通过学习字母歌加深学生对字母正确发音的记忆,也令英语课堂更为生动活泼。 第三课 问候 1. 教师出示词汇: morning n.早上 noon n.中午 afternoon n.下午 evening n.傍晚 night n.晚上 boy n.男孩 girl n.女孩 student n.学生 teacher n.老师 man n.男人 woman n.女人 要求学生掌握读写。 2. 问候语 (1) Hello/Hi!你好! (2)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下午/晚上好! (3) 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 (4) -How are you?你好吗? -Fine, thank you.我很好,谢谢。 (5) -Thank you!/Thanks!谢谢! -You’re welcome.不用客气。 (6) Welcome to China!中国欢迎你! (7) -Sorry!对不起! -It’s ok.没关系。 教师分别讲明使用场景,正确读音。 学生依次学习后,每两人一组对话练习。 第四课 数字及自我介绍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用英文与学生互动问候。 2. 教师出示词汇: 一至二十: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教会学生认读所有数字单词,引导学生发现十三至十九数字构词规律,在黑板写下阿拉伯数字令学生用英文读出。 3. I’m……句式 (1)介绍名字 例句:I’m Alice. (2)介绍身份 例句:I’m a student. I’m a teacher. (3)介绍年龄 例句:I’m ten. 扩展:I’m ten years old. (4)介绍性别 例句:I’m a girl/boy. 教师对每种用法依次举例,令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造句,构建初步的自我介绍内容,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五课 我喜爱多彩的水果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用英文与学生互动问候。 2.教师出示词汇: white black red green blue pink orange gray yellow purple apple pear orange banana peach watermelon grape 3.I like…我喜欢…… I like red apples. I like yellow bananas. …… 引导学生自己造句,增加学生需要的词汇,与前面所学知识练习,逐渐增加基本英文口语自我介绍句子。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准备下一堂课上脱稿在讲台进行英语自我介绍。 第六课 自我介绍 综合前五堂课所学,学生逐一在讲台做口语展示,教师指导纠正。 第七课 我的家庭我的文具 1. 教师出示词汇: mother fath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uncle aunt Mr. Miss Mrs. pencil eraser ruler bag pen desk chair 2. This is…句式 (1) This is my ……这是我的…… 介绍家庭成员,文具。 (2) This is +人名 这是XXX。 介绍新朋友新同学。 3.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第八课 那是…… 1.教师出示词汇: rice noodles soap chicken beef pork tomato potato fish vegetable monkey mouse dog cat tiger rabbit dragon snake horse sheep chicken duck pig ox 2.It is……句式 It is a dog. It is my bag. It is a yellow banana. …… 引导学生自己造句,介绍物体。 第九课 那有一棵树 1. 教师出示词汇: tree flower grass rose in on over behind in front of 2. There be句型 There is a red flower on the desk. There is a green tree behind the house. …… 引导学生造句,尽量具体的某物在某地。 第十课 总结 1.复习所有学过课程。 2.进行英语口语会话。 ---------------------------------------------------------------------------------------- 演讲教案 演讲的目的意义 1,沟通是一对一的交流、分享;演讲就是一对多的交流。 2,演讲只是一个手段,没有特定的意义,这个对人对事而异。假如你是在做述职演讲,那么你的意义就是让公司的其他人员明白你的工作情况,通过述职,得到他人的帮助,同时自我得到提升。 3,世界上大约60亿人口,假设只有40亿人能够开口讲话,那些专业做演讲培训的讲师,要开班授课,让别人付钱来听他讲话。这些讲师一定是有一些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或是不太了解的东西,你去听课,得到一些帮助是肯定的。然而演讲能力是一种技能,并不是知识,你听课听来的一定是知识了。知识是不会产生力量的,只有那些被运用的知识才会又力量。 演讲技巧 演讲技巧中的4P是指:Plan(计划)、Prepare(准备)、Practice(练习)和Present(演讲)。 计划(Plan) 熟悉你的观众,包括知识、经验、需求和目的。根据你希望你听众采取何种行动来制定确你演讲的目的。 想象你成功的样子 想象你的观众如何反应 给自己打气 准备开场白 以一个与观众需求相关的问题为开场白 真诚感谢 一个相关的事情 事实和证据 统计数据 类比 示范 声明或引用 事件 展示 不同话题之间的自然过渡 准备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 3E准备通过下面3E的准备,可以为自己建立自信心,是演讲成功的关键:为什么你获得(Earn)发表演讲的权利或机会 为什么你对非常喜欢(Excite)这个话题 为什么你迫不及待地(Eager)就想与你的听众分享你的知识 1.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篇2:汉语拼音教学部分测评意见
汉语拼音教学部分测评意见
一、测评对象 使用“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年级学生。
二、测评时间 汉语拼音部分教学结束之后。
三、测评内容
(一)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拼读汉语拼音音节。
(二)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要求认识的生字。
四、测评方法
(一)测试方法
1.拼读音节的测试方法。
(1)使用四年级以上各册语文教科书后的生字表,让学生认读生字上的音节。
(2)可以从生字表中的任何一行开始让学生认读。认读50个音节,统计认读的正确率。
(3)学生拼读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音节做上记号。如果学生开始拼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
(4)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进行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5)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从这一行开始拼读生字上的拼音,要看清楚,读正确。”
2.生字的测试方法。
(1)用汉语拼音部分所学生字组成的.句子让学生认读。提供两套测试卷供教师选用。(见附件1)
(2)每套测试卷含汉语拼音部分所学的50个生字,少数几个未学过的字加注了拼音。学生认读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做上记号,学生开始读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加注拼音的字学生如果读错不必作记号。
(3)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进行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4)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准备一下,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要看清楚,读正确。”
(二)评价方法
1.拼读音节方法和认读生字均为50个。对学生的测试成绩以给“星”的方法进行评价。
50个全部读对,给5颗星。
读错1-5个,给4颗星。(认读生字中,相同的字只算一个,下同。)
读错6-10个,给3颗星。
读错11-15个,给2颗星。
[1] [2] [3]
篇3:汉语拼音教学部分测评意见
1.我听tīng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82.天上(shang)有白云,有飞机。地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113.你读书,他画画,小乐在家洗衣服。124.小鸡爱吃米,牛马爱吃草,大白鹅爱下河。105.一朵花一条鱼一片田地一个哥哥一个弟弟9 共50字
附件2
汉语拼音部分测试成绩登记表
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
序号姓名
拼读音节
认读生字
成绩(打星)读错音节成绩(打星)读错生字1 2 3 4 5
附件3
汉语拼音部分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
_______省_______市_______学校 一年级_______班 学生人数_______
篇4:汉语拼音教学部分的测评意见
1.我听tīng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82.天上(shang)有白云,有飞机。地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113.你读书,他画画,小乐在家洗衣服。124.小鸡爱吃米,牛马爱吃草,大白鹅爱下河。105.一朵花一条鱼一片田地一个哥哥一个弟弟9 共50字
附件2
汉语拼音部分测试成绩登记表
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
序号姓名
拼读音节
认读生字
成绩(打星)读错音节成绩(打星)读错生字1 2 3 4 5
附件3
汉语拼音部分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
_______省_______市_______学校 一年级_______班 学生人数_______
拼读音节测试认读生字测试成绩统计 人数百分比 人数百比分5颗星 5颗星 4颗星 4颗星 3颗星 3颗星 2颗星 2颗星 1颗星 1颗星 未得星 未得星 错误率较高的音节生字 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 对教材编写的修改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篇5: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部分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部分)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 周次 课题 第一周 《千字文》(节选一) 第二周 《千字文》(节选二) 第三周 《千字文》(节选三) 第四周 《月夜》 《乡思》 第五周 《山中》 《济上作》 第六周 《断句》 《宣城见杜鹃花》 第七周 《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 第八周 《重别周尚书》《送友人》 第九周 《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第十周 《塞下曲》《秋望》 第十一周 《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第十二周 《塞上听吹箫》 《征人怨》 第十三周 文学巨匠――李白 第十四周 文学巨匠――杜甫 第十五周 文学巨匠――苏轼 第十六周 文学巨匠――曹雪芹 第1课时 《千字文》(一)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一)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 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 《千字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 二、简介《千字文》(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 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 《千字文》(三)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清 。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 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 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 (明)徐祯青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篇6:百分数部分全部教案
百分数部分全部教案
教案(序号 2 )课题分数、小数化百分数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11 月 10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或小数化成百分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来年系,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和探索新规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数、小数话成百分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 复习百分数 二、 新授 三、 课堂练习 四、 小结五、 作业1、什么叫百分数?谁能写出几个百分数?2、复习题,学生练习。问:小数怎样化成分数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的?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3、引入新课 1、教学例1A、你能把这些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吗?改写成这样的分数后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不能再改写成百分数呢?学生试一试。B、生口答改写过程。说说是怎样想的。(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C、找规律仔细观察每题中的小数和化成的百分数,并把化成的百分数与小数比较,有什么变化,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很快化成百分数。说说把上面板书补充成:小数――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两位,添上百分号。2、练一练 1 上下练习3、教学 例2A、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比较方便地把这些分数化成百分数?B、试一试,能不能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按上面的方法化成百分数,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书例2。C、口答改写过程,。结合说明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并且这一步要用约等号。D、小结方法。问:我们是怎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4、练一练 2 说明取近似值的格式。5、归纳方法。 1、口答练习20 12、练习20 2 说明:一些特殊的分数,如果能口算看出是100分之几1,就可以直接写出百分数的结果。3、练习20 4 练习 20 1、2、3 课后感受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自己来学习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但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百分号的写法。小数化成百分数学生想的方法有2种。 授课日期11 月 28 日
教案(序号 3 )课题百分数化分数、小数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 12 日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化小数、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2. 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解题方法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百分数化小数、分数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 复习引新 二、 教学新课 三、 课堂练习 四、 布置作业1.把下面的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1) (2)0.235 1.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口答)(1)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把分母1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说明:只要去掉分母1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过那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那么,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板书:百分数化小数)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 教学例3。(1) 出示例3。提问:百分数可以直接写成怎样的分数?我们怎样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数呢,大家来试一试,注意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2)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说明12.5%怎样化成分数的。体温我们是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板书:百分数 分数:先改写成分数,再约分。)2.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注意讲清145%和3.5%的改写结果。3. 教学例4(1) 出示例4提问:你准备怎样把这些百分数化成小数。做在练习本上。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做的,老师依次板书。(2)提问:百分数化小调书是怎样做的?(板书:百分数 分数:先改写成分数,再约分。)说明:都是先直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去点分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改写成小数。请大家把化成的小数与百分数比较一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3)小结方法。指明学生口述方法,板书出:去掉百分号,小数点左移两位。4. 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订正。5.归纳方法提问: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请大家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比一比我们总结得对不对。 1.做练习二十第7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小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在方法上不同在哪里?指出:小数化百分数和百分数化小数,在方法上正好相反。小数化百分数是把小数点向右一定两位,添上白粉号;百分数化成小数是去掉百分号,把小数点笑左移动两位。2.做练习二十第8课。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两人说一说结果,与同学校对。提问:分数怎样化成百分数?百分数怎样化成分数?3. 做练习二十第9题。先让学生弄清每条直线上的“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并明确第三条直线第2小份是十分之一;再要求学生分别在 里填百分数、分数和小数。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每一组数,弄清相同的点表示出的数都是相等的,如5%就是 和0.05。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每组里的三个相等的数。4. 做练习二十第10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提问:每一小题里三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明:由于每一个数表示的是同一个涂色部分,所以它们是相等的。如果应用我们刚才学习的互化方法,就可以看出 就是0.3,30%也是0.3; 就是0.63,63%也是0.63。5. 做联系二十第12题。让学生看题,提问: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比的。指出: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比较大小,一般要化成同一种数来比。通常是化成小数比较容易。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5、6、13题。家庭作业:练习二十,11题。 课后感受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转化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授课日期 12 月1/2 日
教案(序号 4 )课题百分数应用题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11 月12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基础上,通过迁移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白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白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 复习准备 二、 教学新课 三、 练习 四、 小结 五、作业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0.2 0.25 0.044 1/4 4/5 41/802、解答下面的应用题六年级学生有150人,其中“三好学生”有30人。三好学生占学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说想法。概括出数量关系式。3、引入新课实际上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的解法,和以前的分数应用题相同。 1、例1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的百分之几和复习题里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相同吗?这道题里也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应该怎样计算?能说说怎样想吗?学生列式解答。注意百分数。比较例和复习题在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结例1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练一练 1 上下练习;并让学生说说想法。3、教学例2(1) 通过审题提问画出线段图(略)(2) 问:从题目看,原计划造林多 还是实际造林多?你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句话?完整板书和线段图。 启发学生想一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数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3) 讨论算法并列出算式。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出“实际造林比原籍化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式:(20―16)÷16(4) 想一想,这道题还有什么做法?(5) 学生讨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可以求出怎样求出问题的结果? 学生交流。并列式。4、将例2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学生讨论,从问题看,把谁看作单位“1”?要怎样算原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学生交流。并列式。(2)观察比较 这两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不一样?能根据例2的结果实际造林比计划多25%,就说计划比实际少25%吗?这两题的不同点在哪里?5、练一练 2上下练习。提问想法。 1、练习21 1提问相同点和不同点。(题目、解答、列式)2、练习21 3 想法;为什么用的步数不一样? 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练习21 2、4 课后感受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白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部分同学需要强化。 授课日期 12 月 3/4日
教案(序号 5 )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练习课型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 12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能正确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简单统计的一些知识,初步了解百分数在统计中应用。教学重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 揭示课题二、 基本题练习 三、 综合练习 四、 小结五、 作业略 1、口算练习21 52、解答应用题 (1)苹果有50千克,梨有40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百分之几? 练习,说说想法。问: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解答这类应用题都要用哪个数量做除数?(单位“1”做除数) (2)苹果有50千克,梨有40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少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口答算式和结果。提问想法?为什么用(50―40)做除数? 1、练习21 6按实际填数。算出百分数,说说想法。提问:每道题都是用哪个数量做除数的?为什么第(3)要用两个数的`和做除数?2、练习21 7 口答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第一直接用240做被除数?第(2)、(3)要用(300―240)做被除数? 第(2)、(3)、的除数为什么不一样?3、练习21 9上下练习,说列式的理由。三题有什么联系?第一和第三的解答什么不一样?第一和第(2)解答时不同在哪里?为什么不同?4、练习 21 10学生填写表格。 练习21 8 课后感受学生能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正确解答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了解百分数在统计中应用。 授课日期 12 月 5/8日
教案(序号 6 )课题百分数应用题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 21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简单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掌握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教学重难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1、复习题说说每一道题的想法。列式解答。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解答的?为什么?2、把下列分数改写成百分数。1/4 1/2 1/5 3/53、引入新课 教学例3学生讨论:和复习题 意思完全一样吗?根据“倒出60%”,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提问:求倒出多少千克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能解答的自己列出算式。你觉得30×60%可以怎样算?学生讨论后说明,把60%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单。学生计算结果。 问:这道题和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解题时有什么相同?2、教学例4 (1)如果把例3问题的结果做条件,把一个条件改成问题,就是要学习的例4。 学生讨论: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问:题里已知哪个数量,要求哪个数量?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解答方便,自己练习。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方程解?(3) 学生比较:例3例4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练一练 1 说出单位 “1”填写数量关系式。2、练一练 2、3 各是怎样想的。上下练习。为什么第2用乘法算?第3用方程算?3、练习2 2 3 上下练习,结合说说是想的。 解答百分数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解答? 练习22 1、2、4 课后感受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有些同学一看到题目里有百分数有些无从下手,通过讲解这方面的知识点有所掌握。 授课日期 12月 9/10日
教案(序号 7 )课题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25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它的解题思路和规律,能正确地进行解答。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比较等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意识和估计意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规律,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 复习铺垫 二、 教学新课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1、解方程x+25%x=2.5 x-15%x=8.5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 2、幻灯出示书本复习题。让学生读题,并列式解答,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引入新课如果把问题“比原来降低多少元”改成“现在每台成本多少元”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 (1) 出示例5,让学生读题提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求现在每台成本多少,可以怎样想?数量关系式怎样? 提问:例5和复习题解答时为什么不一样?(2) 你还能用不同的列式来解答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式。提问: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30上面的解法,和过去学过的分数应用题一样吗? 3、教学例6(1) 出示例6,学生读题。(2) 学生讨论: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它也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用方程解答?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方程?x 和 15%x各表示什么? 4、引导比较学生讨论:例6和例5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小结:例5和例6都是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解题的关键都是先找准单位“1”的数量,都是用原来每台成本减降低的元数,等于现在每台成本这个数量关系来解答。 1、做‘练一练“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为什么数量关系式会相同?提问:为什么第1题用算术解法,第2题用方程解答? 2、做练习二十二第8题提问: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一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练习二十二第5、6、7、9题。 课后感受学生大都能掌握稍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能理解和掌握它的解题思路和规律,能正确地进行解答。但计算方面有些欠缺。 授课日期 12 月 11/12日
教案(序号 8 )课题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型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8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23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式,加深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解题关键和规律,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同时,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及其解题能力。教学重难点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式,加深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解题关键和规律,能正确地进行解答。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基本训练 五、 基本题练习 六、 综合练习 四、作业1、揭示课题2、练习22 11 问:甲数与乙数的比4:5是什么意思? 口答;问:第一的两小题各是怎样想的?第二小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1、练习简单百分数应用题 出示路程的火车票,小孩的票价是大人的25%。(1) 如果大人票价12.4元,小孩的票价是多少元?(2) 如果小孩票价12.4元,大人的票价是多少元?让学生说说想法。为什么两道题用的方法不一样?2、题组练习(1)、一个工人要加工120个零件,已经加工了80%,还要加工多少个? 一个工厂已经加工了一批零件的80%,还剩24个。着批零件要加工多少个? 上下练习。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这两题的解答方法不一样吗?(2)校园里杨树20棵,杉树棵数是杨树的60%,杉树多多少棵? 校园里杨树20棵,杉树棵数是洋书的60%,杉树比杨树少多少棵?先比较题目的 异同点,再解答。学生口答算式。(3)校园里有杉树12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60%,杨树多少棵? 校园里杉树12棵,比杨树棵树少40%,杨树多少棵?比较异同,再解答。口答方程。外甥女列的方程不一样?3、小结 1、练习22 13 练习;说说是怎样想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解答的?2、练习22 15估计哪一种电扇的价格便宜一些。自己解答,与估计的结果比较。口答算式。让学生看看哪一种的电扇价格便宜一些。 练习22 12 课后感受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式,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解题关键和规律,能正确地进行解答。但有些同学计算不太认真,得数容易算错。 授课日期 12 月 15 日
教案(序号 9 )课题百分率的计算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 21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率计算的意义,理解、掌握百分率(如合格率、发芽率、出勤率等)的计算方法,并进一步完善统计知识,提高学生百分数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百分率计算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准备幻灯片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二、新课知识的迁移三、实际应用题四、总结揭题五、练习五、全课总结1、设置情景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一次数学测试,老师想现场统计一下测试情况,请及格的同学站起来好吗?,90分以上的同学请站起来好吗?(根据人数板书统计的数字)一般来说我们是把考试成绩得90分及90分以上的同学称为成绩优秀者。“刚才我们用最快的方法帮我统计出了我们班这次测试情况,谢谢你们!” 看了黑板上的统计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2、引入优秀率的概念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帮忙算一下,这次考试的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谢谢!非常快,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根据学生板书公式)
×100 % 你能算出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吗?
我们通常把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板书)用“优秀率”来表示。优秀率= 优秀人数
全班人数 看了这个式子你有什么疑惑吗?(说明100%的意义)你会计算我们班这次数学测验的优秀率吗?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优秀率,那么谁知道什么叫合格率吗?你会算我们班这次考试的合格率吗? 好了,我们刚才说到了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并且学会了如何计算,同学们很聪明!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接触到哪些常用的百分率呢?比如:……3、 出示教导处的学生出勤率表:(最好学生在前面的举例中自己说到,然后再出示表格)问:什么是出勤率?怎样算出出勤率?学生组内完成表格计算判断:某一小组统计了学校三(1)班的出勤情况,得出出勤率是102%。 1、统计题:(预先请学生统计好) 班级共有36人,来自36个家庭拥有轿车的家庭数 装有空调的家庭数 家有电脑的家庭数 订阅报刊杂志的家庭数 (1)我班家庭轿车拥有率是( ) (2)我班家庭空调拥有率是( )(3)我班家庭电脑拥有率是( ) (4)我班家庭报刊杂志的订阅率是( )学生计算后汇报。并说说从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统计上题的各种率:我班有36人,( )人全对,满分率是多少?你做对了几题?得分率是多少?(学生自己算自己说)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准备给今天的课起个什么名字? 1、练习二十三 1、2 2、自制糖水。 什么是含糖率?让学生互相说说。确定好含糖率10%。让小组内讨论该放水多少克?糖多少克?含糖率 10%糖(克)水(克)5 90 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课后感受今天的这堂课,在授课的时候注意围绕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既有助于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授课日期12月16/17 日篇7:七年级上部分教案
七年级上部分教案
活动1 认识我的同学 一、活动分析: 本活动从体验收集信息的过程出发,了解信息社会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活动分两个阶段完成: 1、收集新同学信息:通过收集信息,体验收集信息的过程,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社会各种现象的讨论交流,了解信息的含义、特征以及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应用。 二、活动背景: 本课是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课,学生之间还比较陌生。通过这个活动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了解。 三、活动目标: 增进情感;通过活动,加强交流的方法;体验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过程。 四、授课过程 教师自我介绍 引: 刚开学每多久,同学之间还显得有些陌生。不过,有些同学已经认识了很多,有些呢,除了自己以前的同学,前后左右几个,对其他的同学认识和了解甚少。上课坐在板凳上,下课站在走廊上,放学走在马路上。这些同学,在交往上显得比较被动。当然这也有性格的因素在其中。 做一个行动计划 下面我们将进行一个签名活动,在哪里签名呢,见课本3~4页的方框。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签名,请大家各自想办法,写一个简短的计划,并在课本你的计划栏写上你的计划。 学生思考并写出计划。 (学生可能的想法很简单,但并不是要求学生就要做出很好的计划,体验计划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并随着活动的复杂度,重要性将相应增加) 完成计划后,让学生读一读,听一听。然后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互相交流。 签名活动 提出签名活动一些注意事项,主要是签名栏的分类,时间为10 分钟。教师对活动如何开展和方式不提示、尽量少干预,但要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并做相应记录,随后在活动分析过程中对现象进行评点。 同步布置思考题: 1、你收集了多少签名,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的? 2、刚才所做的计划是否有效 3、通过了这个签名活动,你有何体会? 活动分析: 学生报出自己的签名个数,并结合思考题回答。结合教师活动记录和学生的回答,总结一些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签名的.价值 思考:收集来的签名有什么价值呢?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签名栏都进行了分类。 总结:结合学生回答,引导签名价值认识:通过分类签名,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走得更近,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对。在微机室上课时我们也会让同学们自愿为主,选择座位和相邻的同学。 活动的延续 在课后继续完成计划的改进和签名活动,并针对签名的价值进行分析。 阅读知识库 活动2 制作我的名片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为一主题活动,分2课时。 在前一课,通过学生间的一个分类信息签名收集活动,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初步认识。名片,正好传递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因此,本课可以说是前面一课的延续。 越来越多的交往场合中,我们使用了名片作为信息交换的方式。一张小小的名片上同样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同样,一张名片的制作也蕴含了很多知识。本课通过对课本名片范例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名片的设计要素,进而学习如何规划、设计自己的个性名片。 教学中除了要对名片设计中需要的技术进行分析外,还要结合自身能力规划好自己的行动策略,即哪些技术是我已经掌握了,哪些还不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虽然教材的图文方式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制作过程,但对学生来说,阅读好教材,抓好要点也不太容易,需要多种方法并济。名片制作涵盖了纸型调整、绘图工具、艺术字、和文字格式设置功能。 两部分的教学各有侧重,第一部分侧重于规划设计体验,也是作品创作的核心,主要面向非0起点学生;第二部分侧重于技术运用,以此让学生对WORD软件有一个比较概括得认识,主要面向0起点学生。 最终对活动通过一个自我评价来整理整个学习过程。 二、学情分析: 对起点不一的新生来说,本活动技能要求起点较高,既有不少技术障碍,也有不少操作技巧不好掌握。虽然课本有比较详细的图解学习过程,但学生要能独立阅读好教材,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教法、组织多样化的学法,提高学生作品成品率,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三、教学策略: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从名片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漫谈入手,接着对课本名片范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名片上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名片的设计要素:内容、版式、色调等。在课本创新园的引导下,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名片的草图规划。 第二部分着重名片的技术分析和动手制作能力。如何减少制作时的盲目,用好课本资源呢?这里,师生首先对名片范例进行分析,确定好名片设计用到哪些具体的技术,然后带领学生了解教材板块内容。随后,进行小组建设和分工,依据自身能力和组内分工明确自己学习攻关目标,采用分头并进,技术共享的方式来扫清技术障碍。其次,小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增进了解,提高交往能力。 小组方案:临近学生自然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学习任务依据自身情况在组内进行协调分配。组长记下成员分工,协调和督促小组进度。组织组内互评。 其次,对各技术要点学习,采用穿插式进行。制作适量的教学录相片断可以减少教师辅导的次数。 教学评价部分,不仅要对学生作品评价,还要对学生所在小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成败原因,提出期望。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名片传递了哪些信息,名片由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装饰图案等组成; 2)了解名片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内容、版式、色调; 3)掌握:知道使用测量法掌握纸张大小和页边距,能在WORD中进行对纸张大小、纸张方向、边距进行设置,工具栏中自选图形的绘制及填色方法,艺术字的插入、文本框的插入和大小调整、图层的含义和调整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交流中了解名片的意义和价值; 2)学会参照已有作品,吸收别人的设计思想,规划设计“我的名片”; 3)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分析名片制作的技术要点,结合小组分工和自身能力,规划个人行动。 4)独立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学会和他人共享技术经验与心得。 5)部分疑难问题在教师带领下,和同学共同攻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名片欣赏和分析,提高对名片作品的鉴赏能力。 2)正确处理制作过程中的协作和独立关系。 3)积极的态度欣赏别人作品,培养吸取别人作品优点的意识。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名片上信息的阅读和分析;规划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制作的技术分析; 2.通过制作活动掌握软件一些常用的技术:页面设置、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文字输入和复制。 教学难点: 1.名片上信息的阅读和分析; 2.页面设置、自选图形; 3.技术为作品、内容服务。 六、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本课,每人带若干张名片。 教师:横竖款式样式的名片若干,直尺一把;教学录相片断若干;奖状、证书实物若干。 七、教学过程 1、名片的认识 1) 名片的价值: 学生谈谈对名片的认识。例:名片在那些场合下使用?名片在交往中什么价值? (交往、个性表达、信息商业价值等) 2) 名片上的信息:(可以是课本插图范例,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名片) 从一张名片上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呢?如:个人简要信息和联系方式 哪些信息是主要的、次要的,从何体现?(文字的大小、位置、色彩) 名片的个性化:版式和色调。横竖两种;冷暖色调,正面为主色调,背面为辅色调。 2、规划设计名片 规划设计自己的名片: 1) 内容规划 2) 版式和色彩 3) 画出名片草图 3、制作名片的准备 工具的选取: 打字复印社一般使用专业名片设计软件,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其次,也可以用通用软件设计制作,而且自由度更大,不过难度有大点。比如WORD、POWERPOINT。今天我们以WORD为例来设计自己的名片。 名片制作技术分析: 展示示范作品。通过对教学素材剖析,分析其中的技术要点: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等。注意名片的背景应该居于最底层。其他隐含的有纸张的大小和版式,也需要考虑进去。 4、名片的制作过程: 1、设置名片版式。 要点:版式概念 纸张大小 页边距 方向 观察课本版式,影响到版式的因素纸张大小,页边距,方向。通常纸张大小有些标准尺寸,例如复印纸一般有是A4、A3规格的,WORD默认采用A4纸型。课本用的是16开。如果是非常规的纸型,例如奖状、贺卡,还有今天的名片,我们可以运用测量法得知纸张大小。如果注意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课本上下左右都有留白处,纸张边缘到文字的位置就是页边距。页边距在WORD中可以通过“直角”符号观察到。 学生:测量课本和名片纸张大小,测量课本页边距。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测量得到名片大小9厘米*5.4厘米,但课本设置的却是9.6厘米*6厘米,有问题吗?回想一下冲洗在相纸上的彩色照片,中间是不是用空白隔开,这样便于裁剪。名片也是此理。 2、制作名片底色。 要点:形象按钮 色彩填充 叠放次序 用绘图工具绘制矩形,然后填充色彩即可。如果要更美观些,可以采用双色渐变。 3、制作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采用阴影效果视觉效果更佳。多个方块可以通过复制的方法完成。 要点:复制 复制方法:1、菜单命令;2、CTRL+拖动对象。 4、制作姓名艺术字 要点:艺术字 图形对象位置的调整方法 利用艺术字来制作姓名,可以使得姓名突出、美观。方法略,使用浮于文字上方可以使得艺术字自由移动 拓展:运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和调整样式. 5、信息框 要点:文本框 文字修饰 可能疑问:为什么不采用直接文字输入方法? 原因:文本框可以自由移动,方便排版。 拓展:文本框也是作为图形对象,因此它的添色方法和色块添色方法一样。 5、活动评价 学生作品评价。 自我活动评价。 课后作业:阅读P16、P24知识库。 6、活动拓展(可选) 1) 利用WORD的名片向导制作。 2) 使用专门设计软件制作。 3) 试比较几种名片设计方式的优劣。 活动3 收发我的贺卡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网络相关的应用,主要包括网络搜索、网络浏览、网上填写表单、收发电子邮件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活动篇8: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的说明
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的说明
一、文件的起草过程
根据允石省长和庚茂常务副省长批示精神,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们商有关部门对我省30强县扩权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参考借鉴河南、浙江等先进省份的经验和做法,起草了我省《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8月至9月,在书面征求省财政厅等27个省直部门意见和会议协调的基础上,对《意见》作了反复修改。10月28日,按照庚茂常务副省长批示要求,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对《意见》进行了论证。我们根据《决策咨询委员会论证座谈会会议纪要》,对《意见》进一步作了修改,将形成的初稿在11月19日省政府常务会上进行了讨论,并部署下步工作。
按照11月1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刘印楼同志召集省发改委就扩权县(市)的范围、数量、政策等有关事宜进行了研究,我们书面征求了各设区市意见,与17个县(市)进行了座谈,根据研究和征求的.意见对《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一是根据省政府常务会的要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不大的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等8条进行删除。二是根据各县(市)座谈意见,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增加了证照发放、价权下放两方面7条。《意见》共11个方面64条。之后,又书面征求了省人大财经委和省政协财经委的意见。
12月20日庚茂常务副省长组织11个有关厅局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厅局意见我们进行修改,并将修改稿送11个有关厅局会签,形成了现在的送审稿,现将有关情汇报如下: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四个部分和一个附件。
第一部分,扩大管理权限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在县(市)区划不变的情况下,给部分县(市)扩大管理权限,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调动市和县两级积极性,推动扩权县(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基本原则是:“能放都放”,逐步做到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目前须经市审批或由市管理的,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管理,报市备案;须经市审核、报省审批的,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审批,报市备案。对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文件规定的,须经市审核、审批的事项,采取省、市政府委托、授权、机构延伸或争取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支持等办法放权。
第二部分,扩大管理权限的县(市)范围。按照省统计局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综合位次的排序,我们统筹考虑各县(市)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区域布局,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并参考了各设区市的推荐意见,确定将辛集市、平山县、承德县、围场县、怀来县、张北县、昌黎县、迁安市、遵化市、三河市、霸州市、涿州市、定州市、任丘市、黄骅市、冀州市、安平县、清河县、宁晋县、武安市、大名县等前21个县列为第一批扩权县(市)。
第三部分,赋予扩权县(市)的管理权限。对扩权县(市)赋予与设区市相同的部分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主要包括计划直接上报、财政直接结算、经费直接安排、税权部分扩大、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证照直接发放、部分价权下放、统计直接报送、政策直接享有、信息直接获得等十一个方面64项管理权限。国家和省在上述十一个方面对所在设区市新出台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划分,扩权县(市)直接享有。
第四部分,扩大管理权限的组织实施。省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工作的指导,做好衔接和协调工作,确保县(市)管理权限扩大后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漏洞。扩权县(市)要以扩大管理权限为契机,强化加快发展意识,积极转换政府职能。各级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监督检查。省有关部门依据本意见,研究制订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
附件,赋予赋予扩权县(市)的主要管理项目。逐条列举了扩权县(市)的十一个方面64项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
篇9:拼音教学:汉语拼音部分教学质量测评意见
生字数
1.我爱爸爸、妈妈和老师。 7
2.天下过雨了。 5
3.你画云朵,他画山水,我画花草。 9
4.哥哥骑车,弟弟读书,文文洗衣服。 10
5.左边(biān)有大片田地,右边有一条小河,小河上(shang)有桥。 11
6.鸡吃米,牛和马吃草,白鹅吃小鱼。 8
篇10:拼音教学:汉语拼音部分教学质量测评意见
1.我听tīng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 8
2.天上(shang)有白云,有飞机。地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 11
3.你读书,他画画,小乐在家洗衣服。 12
4.小鸡爱吃米,牛马爱吃草,大白鹅爱下河。 10
5.一朵花 一条鱼 一片田地 一个哥哥 一个弟弟 9
共50字
附件2
汉语拼音部分测试成绩登记表
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
序号 姓名 拼读音节
认读生字
成绩(打星) 读错音节 成绩(打星) 读错生字
1
2
3
[1] [2]
篇11: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内容部分
1、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
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同学选题结合实践,符合专业发展方向, 准备的文献资料充足,完成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论文写作条件。 同意开题。
2、我国上市航空公司融资方式分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资本投入与低盈利能力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努力开拓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成为航空公司经营的重要研究课题。探讨上市航空公司融资方式问题,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同学选题结合实践,符合专业发展方向, 准备的文献资料充足,完成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论文写作条件。
同意开题。
3、我国保险公司治理和绩效关系的浅析
中国保险业快速增长,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加强保险公司的治理,改革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绩效,建立现代化保险企业,对加强保险业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探讨保险公司治理和绩效关系问题,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同学选题结合实践,符合专业发展方向, 准备的文献资料充足,完成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论文写作条件。 同意开题。
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与研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依然严重,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所
涉及的违规、违法事件仍时有发生。深入揭示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同学选题结合实践,符合专业发展方向, 准备的文献资料充足,完成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论文写作条件。
同意开题。
5、增值税改革?
增值税转型一直是许多税务专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增值税转型改革,既是完善税制的需要,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实行扩张性税收政策,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手段。探讨增值税改革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同学选题结合实践,符合专业发展方向, 准备的文献资料充足,完成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论文写作条件。
同意开题。
6、通货膨胀下投资决策的研究
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通货膨胀下企业投资决策的问题,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同学选题结合实践,符合专业发展方向, 准备的文献资料充足,完成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论文写作条件。
同意开题。
篇12:部分倒装的用法教案
部分倒装的用法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程内
二、知识讲解
学前请回答以下问题:
就你的理解,你觉得倒装句应该什么样子?
部分倒装:当句子构成部分倒装条件时,句子中的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得提到主语之前。
1. so, neither, nor置于句首的部分倒装
so,表示“也…”,neither, nor表示“也不…”,当它们置于句首时,句子产生部分倒。 Eg: She is a good teacher, and so are you.
She isn’t a good teacher, and neither are you.
_Do you know Tom has bought a new car?
_ I don’t know, nor do I care.
注意:so 除了表示“也…”外,还可以用于对上文内容的确认,此时句子不可倒装。 _S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er English.
-So she has (她确实是)
2.否定词:hardly, seldom, no, little, not…until.., hardly… when…., no sooner… than…., neither….nor…,at no time,等的部分倒装。
Hardly had I arrived home when my father passed way.
Little did I care who I am.
Not until she passed the test did she got the prize.
Neither did we know abouwww.wenku1.comt this nor did we care about it.
3.only 置于句首的倒装
Only+介词短语,only+状语从句置于句首以及only+副词置于句首句子要产生部分倒装。 Only when you reach the top of the hill will you see the beautiful view. Only in class does she speak English.
Only then did they realize what a silly mistake they made.
4.so… that…, such…that…的倒装情况
提前so,或such之后的内容置于句首,句子倒装
如:先看一个未倒装的句子
She is so beautiful that men like her
倒装:so beautiful is she that men like her.
还可以参考以下例句:
She tried so hard that she finally got the prize.
So hard did she try that she finally got the prize.
It is such a beautiful day that everyone wants to go out.
Such a beautiful day is it that everyone wants to go out.
5.though, as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倒装(特殊倒装句)
只需提前谓语之后的内容即可
Poor as they are, they refuse my money.
Child as/though he is , he knows a lot.
Hard though/as he tried, he still failed.
三、例题解析
【例题1】
_________,he knows a lot.
A. A kid although he is B. A kid as is he C. Kid as he is D. Kid although is he
【答案】C
【解析】although 不用于倒装句,排除A,D。提前的部分若是带不定冠词的单数可数名词,要去掉冠词。
【例题2】
Not until s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______
A she found a job B. does she find a job C. did she find a job D. found she a job
【答案】C
【解析】否定词置于句首,句子半倒装。排除A,D。 根据时态,答案应该是C。
【例题3】
_______ did she care about herself when in danger
A. Little B. few C. only D. any
【答案】A
【解析】句子是个部分倒装句,A,B是产生倒装的条件,但是 few 表示可数,随意选A.
四、课堂运用
1. This dress doesn't fit me.___________ does that one.
A. Nor B. As C. So D. And
2._____________ him tell a lie since we became good friends.
A. I never heard B. I have heard never C. Never have I heard D. Never I have heard
3. Little ______________ that he was seriously ill himself.
A. the old man know B. the old man knew C. did the old man know D. did the old man knew
4. Not until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his mind.
A. did he change B. he changed C. had he changed D. he had changed
5. Not only ___________ reading interesting stories but also he can even write some.
A. does he like B. he likes C. had he liked D. likes he
答案和解析:
1. 选A, Nor置于句首,句子倒转。
2. C。never置于句首,句子产生部分倒转。
3. C。little置于句首,句子要倒装,再根据助动词后用动词原形,选C。
4. not until置于句首,句子部分倒装,根据时间状语”yesterday”,用一般过去时态。
5. not only置于句首,句子要产生部分倒装,根据时态,选A.
课后作业
1.翻译:
Hardly had I got home, the phone rang.
No sooner had the game begun, it rained heavily.
-she did a good job.
-so she did, and so did you.
2.选择:
1. Never in my life _______ such a thing.
A. I have heard of or seen B. I had heard of or seen
C. have I heard of or seen D. did I hear of or seen
2. Seldom_____ TV during the day.
A. they watch B. are they watching
C. have they watched D. do they watch
3.Not until his comrades criticized him_______ to admit his mistake.
A. does he begin B. did he begin C. began he D. had he begun
4. Not only_____ a promise, but also he kept it.
A. did he make B. he made C. does he make D. has he made
5. ______ nor read English.
A. Can’t he either write B. He can neither write
C. Can he neither write D. Neither he can write
6. Only when thousands of flowers bloom together_____ .
A. spring will be considered here B. could spring be considering here
C. can spring be considered here D. spring can be considered here
7.______ his appearance that no one could recognize him.
A. So was strange B. Was so strange
C. So strange was D. Strange so was
8.______ and caught the mouse.
A. Up the cat jumped B. The cat up jumped
C. Up jumped the cat D. Jumped up the cat
9.“It was cold yesterday.”“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 So it was B. So is it today
C. So was it the day before D. So it did
10.______ and the lesson began.
A. In came Mr. Brown B. Mr. Brown in came
C. In came he D. Came in Mr. Brown
篇13:诗词鉴赏教案第一部分
诗词鉴赏教案(第一部分)(转载)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七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可从对高二所学诗词的复习入手。 展示《考试说明》有关诗词鉴赏的要求 共同研讨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对这一考点的命题方式(以2002年全国卷为例。略) 教师介绍有关诗词鉴赏的常识。 二、鉴赏诗歌语言・推敲字词 教师指导:鉴赏古典诗词,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们自己体会!)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啄缮酱ㄖ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三、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积累,举例说明。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解析: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解析: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解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2、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2、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四、布置作业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诗歌语言・还原语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一、要点解说: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部分教案意见参考】相关文章:
3.毕业论文致谢部分
4.英国部分奖学金
8.竞聘演讲中间部分
10.年终总结分几部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