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xiaolinglingo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五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五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五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五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Unit 1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n do you get up/eat breakfast/…?I usually…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使用usually,often,sometimes三个频度副词。
2.能在Let's find out部分用本课时目标语言询问同学的作息时间,并能对调查结果做简单的反思。
3.能够听懂Let's try部分的录音,完成听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于教师提问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守时的习惯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使用句型:“When do you get up/eat breakfast/…?I usually…at…”问答作息时间。
难点:熟练使用句型:“When do you get up/eat breakfast/…?I usually…at…”问答作息时间。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2.教师准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A部分Let's learn的动词卡片。
3.教师准备Amy和Zhang Peng的头饰。
四、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1)教师请学生说唱用新学的短语改编的上一课时所学歌谣。
(2)看动作猜短语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给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表演。教师向该学生出示动词卡片,各组学生根据他/她的表演猜测动作名称,相同时间内猜对动作名称多的一组为胜。
2.预习(Preview)
(1)Let's try
教师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对新句型在听觉上有所感知,完成听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录音内容如下:
Amy:Mike,when do you get up?
Mike:I usually get up at 6:30.
Amy: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Mike:At 6:50.
Amy: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Mike:At 7:20.
Zip:Which is Mike's timetable?
(2)学生听录音,跟读A Let's learn部分并拼写动词短语。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用新学的短语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进行多组机械操练。
(2)教师板书:“I get up at…I eat breakfast at…I go to work at…”等五个句子,解释说:This is my timetabl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引导学生询问:When do you get up/…?教师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猜测,既可巩固复习这一句型,又可发现仍不会提问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
(3)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然后教师把不生分成两组练习朗读对话。
(4)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该替换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做替换练习,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
Let's find out
(1)同桌各自询问对方的timetable.要求两人各问一次,完成调查表。
(2)学生完成调查表后思考: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How do you make your timetable better?
Task time
该项任务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填出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分别扮演自己的父母,模仿学生用书的示范对话在同桌间或小组里交换信息。教师要注意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同时鼓励他们多使用所学语言。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询问父母一天的时间安排,有条件的家庭,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家长对话。
(2)学生思考:Who is the busiest one in my family?
(3)学生准备口头报告:My Day.
(4)学生做A部分Let's talk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MSN(中国大学网)
篇2:三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三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Lesson 2 教学内容:Part A Let’s learn and let’s play Part B Let’s sing Part B lets talk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认读boy和girl。 2.听懂Watch out!这个短语。 1.会唱Boy and girl这首歌。 过程与方法:游戏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礼貌大方的.介绍自己和对方的性别。 教学重点:单词boy和girl的教学,及了解Watch out!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单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人物图片,裙子,裤子,头饰。 教学过程: 一.Warm-up. Ask and answer. T: Hello, A. /Good morning, A. 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A: I’m from…. /I’m …. T: Nice to see you. A: Nice to see you, too. 二.Presentation. Who is she? (show them Amy’s photo.) Lead out the word GIRL. She is a girl. 1) Read the word “girl”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girl.” Are you a girl, Tony/Mark? Lead out the word BOY. He is a boy. 1) Read the word “boy”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boy.” 三.Practice. 1.Say out. I have a skirt and a pair of trousers. I think the skirt is fit for girls and the trousers is fit for boys, right? When I show you “skirt”, then you say “girl”; and I show you “trousers” then you say “boy”. Understand? 2.Guessing game. Boy or girl? 3.Drawing lots. There are a lot of papers in the box. Then you pick out one of them, and say 3 sentences. Pattern is: I’m…. I’m a …. I’m from…. 四.Let’s sing. Sing the song “Boy and girl” 五.Assessment. Activity book P2篇3:五年级第一周第一课时教案
五年级第一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寒假作业讲评 教学重点:寒假作业中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寒假作业中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上册知识巩固检查 过程方法: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过程: warming up: greeting: Good morning class! Good morning ,Miss Ma! 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Im fine,thank you. Now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winter holiday. 学生互相用英语谈论寒假的经历。 作业讲评:1.表扬作业做得好的 2.作业做得不好的也给一定的警示 提问:1.上册单词提问 2.上册句型及关键句用法提问 3.假期做的练习题 4.物主单词和人称单词的用法提问 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1.书写认真 2.基础知识掌握要牢固 3.多读多练,每天坚持听15-20分钟录音。 4.对知识点要牢记篇4:五年级第三周第三课时教案 3月11 星期五
五年级第三周第三课时教案 3月11 星期五
Unit 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四会句子: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winter best. Summer is good, but fall is my favourite season. 2.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句子描绘各个不同季节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知,通过学生描述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巩固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四会句子: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winter best. Summer is good, but fall is my favourite season.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句子描绘各个不同季节的特征,将有关季节的对话引向深入。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2..单词卡片 3..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活动一:唱一唱 教师播放Let’s sing部分的歌曲,孩子们演唱 根据歌曲,出示相应的卡片 比赛哪个小组速度最快 活动二:说一说 教师询问一名学生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学生回答,并询问下一名同学 开火车问答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活动三:看看,说说 教师出示不同季节人们在做什么的卡片(内容类似练习册P10-3小体中的图) 教师引导孩子们:Which season is it?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一下每个季节具体的景物: Fall is beautiful. The sky is blue. The leaves are yellow. The weather is comfortable. It’s windy. I can fly kites.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一个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提问:“Which season does … like best?”并板书句子 学生尝试回答 活动四:听并回答 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重复听到的'句子 教师板书句型,指导学生认读。 学生在小组中读对话 引导学生试着提出问题:“Which season does … like best?”并回答 活动五:写一写 教师播放Read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请学生边听边写出答案 然后让孩子进行阅读,检查答案 抽查学生公布答案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活动六:玩游戏 学生描述,如:I wear my sweater. It’s windy. Which season is it? 另一名同学猜出答案 两人交换游戏 活动七:表演对话 小组表演Read and write部分的对话 要求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呈现出每个季节的情景和可以做的事情。 (四)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八:练习1 完成活动手册P11―6 Read and write 学生独立阅读对话 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独立完成Ask and answer 部分的填写 公布答案 活动九:仿例写一段话 参考课文Read and write和练习Read and write写一段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板书设计: 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winter best. Summer is good, but fall is my favourite.篇5:五年级下册 Unit3 M Birthda 第三课时教案
关于五年级下册 Unit3 M Birthda 第三课时教案
Unit3 M Birthda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银王中心小学 程雪艳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句子:When is ur birthda? It’s in Ma. M birthda is in une. Uncle Bill’s birthda is in une ,t.
2、能够听懂、会说Read and What are u ding ?(自然的引出句子:what are u ding?并用陈杰放风筝和Sarah堆雪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新的人物,比较形象,孩子们易于接受,通过情景引出句子what are u ding?.然后让学生进行操练,使之降低难度。)
(目标是扫除阅读材料中的难点,把拦路石清除掉)
二、In-reading(阅读中活动)
1、General reading略读
T:Tda hn ver bus, what is hn ding? Open ur bs, turn t page 30,read this passage and find ut:
① What is hn ding?
A、He is aing the birthda chart. B、He is ding hewr.
(设计意图:第一遍略读,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快速阅读,通过阅读了解的大概内容,给学生自信。)
2、Detailed reading 细读
hn is aing a birthda chart, read again and answer these questins:
① When is Cusin Alice’s birthda?
② When is Aunt Mar’s birthda?
③ When is grandpa’s birthda?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细读,设置了三个问题,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细节信息,给学生一些比较深度思维的问题检测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Read again and find ut ur puzzle.
3、Read and write 读写
T:Bs and girls, there is a chart and tw questins, please read in grups and finish the. u can write it n ur English b. If u find the answers, draw lines and then discuss in grups.
Chec the up
(设计意图:第三遍阅读,落实到写。通过完成书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写以及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情况,阅读时要求学生对难点信息勾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对每组同学进行检查指导。)
4、Listen t the tape
① Listen and watch
② Listen ,repeat and pint.
(设计意图:经过三遍阅读,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在这里听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增强英语的韵律美和熟练感。)
5、Read ludl朗读
Practice in pairs, read alud please.
(设计意图:通过大声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朗读能力,在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使小组成员能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Pst-reading阅读后活动
1、Read and act分组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既能让学生在大声读中感知语言也能进一步理解语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也是对学生认读的再检测。表演对话也是为后面的语言拓展打基础。)
2、There are an sentences ,can u write?
When is ur birthda?
It’s in Ma.
M birthda is in une.
Uncle Bill’s birthda is in une ,t.(让学生对所学句型有所理解)
3、任务设置及处理
Let’s have a tal shw:
Hell, I’ . M birthda is in . M parents and friends give e an gifts. Usuall I have a birthda part. We have a big dinner and eat a .We and 、at the part.
M father’s birthda is in .M ther’s birthda is in . I have a surprise fr the n their birthda. I lve the.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自己做一做,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这是一个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精神和信息捕捉能力。)
四、Prgress提高发展
1、Su up
在回答谁的生日时,在名字和称呼的后面应当加上’s,例如:Zhang Peng的`生日应该是“Zhang Peng’s birthda”.妈妈的生日是“Mther’s birthda”
2、D exercises
二:Let’s chse. 选择,并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 ) M birthda is March.
A. in B. n C. at
2、( ) When ur birthda?
A.is B. a C. are
3、( ) What u ding ?
A. d B. ding C. are
三:Let’s arrange. 连词成句。
1. u when is birthda ?
2. birthda une in her is ?
3. in Nverber birthda is t , .
讲评试卷。
3、Hewr
① Write these sentences twice.
② Mae a fail birthda chart f ur wn .
③ 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时刻都能记住我们的生日,每年的生日他们都会给我们买生日蛋糕,你们能记住你们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自己做一个birthda chart,在爸爸妈妈生日时,我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和关心他人习惯,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
板书设计:
Unit 3 When is ur birthda?
It’s in Ma.
M birthda is in une.
Uncle Bill’s birthda is in une ,t
篇6:《荷花淀》教案第三课时
《荷花淀》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简要总结、精讲多练。 一、主题思想:小说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农村青年妇女的群体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艺术特色: (一)追求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塑造上刻意雕刻。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 善于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刻画场面。 (三)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等作用。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随课练习 一、《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答案: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篇7:《非洲》教案第三课时
《非洲》教案第三课时
《非洲》教案第三课时-02-19 18:09《非洲》教案按教材内容和现在各学校大多每周2课时的工作量,分配为3个课时,包括《非洲》教案第一课时和《非洲》教案第二课时、《非洲》教案第三课时,本篇为《非洲》教案的第3课时,可能内容分配不甚恰当,请各位初中地理老师在使用《非洲》教案时,要适当调整内容。《非洲》教案遵循目前学校自学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主要从导入课题、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等方面设计,突出了学生自学、学生活动为主体。对《非洲》教案中的设计仅作参考,请自行删改。感谢初中地理老师对《非洲》教案的使用,请各位地理教师对《非洲》教案及本空间其他地理等有关内容提出好的建议课题第二节非洲3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非洲的矿产、动植物等资源,了解非洲的物产。
2了解非洲存在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资源和环境观念。
重点非洲的物产难点人口、资源、环境观念
教法读图法发现法小组活动教具地图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
情
导
入非洲在二战前,大部分地区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你知道这些欧洲殖民者为什么要强占和瓜分非洲吗?就是因为非洲大陆是一块富饶的大陆。学生随着老师的导入,做短暂的思维。
学
生
自
主
学习
和
探
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
一)非洲的河流:(读课本21页第3题图)
尼罗河刚果河
(比较它们的流向、注入海洋、流经主要气候区、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国际地位、水力资源)
(二)非洲丰饶的物产--“大陆”:
1、矿产: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哪些?
2、动植物资源:非洲是哪些作物的原产地?大型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居世界各洲之冠。
3、读22页图填表:
国家埃及南非摩洛哥尼日利亚赞比亚
农矿
产品
在图上填出两条河流的名称。
在图中找出这两条河流的位置,然后按照项目进行比较
阅读课文找出丰富的矿产有哪些,在图中试着找出哪些国家的产量较大。
对着地图填表,找出这些国家的位置。
(三)、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
粮食问题解决措施
不能自给,许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问题人营养不良国民素质,提高农
出生率、死亡率、环境问题牧业生产水平,加强团
人口自然增长率滥伐滥牧、森林被毁结振兴经济,保护生态环
居个大洲首位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境。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图:
1、将序号填入循环图空格中:
①土地荒漠化;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粮食短缺。
2、图中所示问题在洲最为突出。
3、为使问题得以解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控
制,提高。
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三、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四、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检测阅读课文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总结非洲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思考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应做些什么
拓
展
应
用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非洲的人均占有粮食少,这与人口增长有没有关系?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板书
设计五、丰饶的资源
六、亟待发展的经济
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
课后记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判读各种地图,并从地图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原创作者:山东省莘县妹冢镇中心初中沈增军)
篇8: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2、数学思考: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4、情感态度: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观察两组图形变换。提问学生是什么变换?意图:复习近平移和轴对称变换,为旋转变换的引入做好对比铺垫。2、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钟摆摆锤的摆动,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风车叶片的转动。在欣赏完图片后,老师提出:这些运动是前面学习的平移和轴对称吗?答案是否定的,从而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初步感受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二)观察抽象形成概念为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我展现上组旋转现象的动画,并从中抽象出数学图案,在此设计了点、线、面三方面,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些图案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样就可以转入对旋转概念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讨论交流,归纳出旋转的概念,并探究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能从实物体抽象出数学图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道理。同时经过共同点的归纳,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并得出旋转的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的事例,师生共同做出评判。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感知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练一练:⑴.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_个。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上物体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摆动;⑥荡秋千运动。A.2 B.3 C.4 D.5⑵.如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的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⑶.时钟的时针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多少度?上午9时到10时呢?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简单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操作,探究性质做一做: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DEF),移开硬纸板。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D的关系怎样(这里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线段OB和OE,OC和OF呢?AB与DE呢?
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发现规律。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态的旋转图形,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而后归纳出旋转的特征。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巩固新知,形成技能1.基础巩固练习第一个题是关于旋转性质的判断题如果两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相互得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A.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B.这两个图形大小形状不变;C.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D将一个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一个定角后必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第二个题是64页在荡秋千中找对应点的问题。如图,小明坐在秋千上,秋千旋转了80°.请在图中小明身上任意选一点P,利用旋转性质,标出点P的对应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旋转性质,将新知内化入已有的认识结构。2.基础应用练习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画出△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A2B2C2。设计意图:初步体会旋转画图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及应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为例题的教学做好铺垫。3.变式思维练习教师出示64页例题,例: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在学生掌握了本例的解法后,教师点拨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点的对应点,特别是点E的对应点。然后让学生交流归纳出旋转作图的关键步骤:①找准关键点②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点,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了发挥例题的教学示范作用,我对例题进行了以下三次变式:变式一:将例题中的“顺时针”改成“逆时针”,意图是让学生体会规定“旋转方向”的意义。变式二:在正方形ABCD中,CF=DE,请问:△ADE能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DCF?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案;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来进一步验证学生的方法,使此问题解决更加明确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以下三类方法,请看大屏幕,一是先平移后旋转,二是先旋转后平移(两种),三是只用旋转变换得到。)设计意图: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旋转方向、旋转角、旋转中心的作用,同时结合平移变换,体现出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综合性和多元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请你思考右图可以看做是一个菱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中心是,旋转角的度数是.上图还可以看做是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还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还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也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①以一个菱形旋转5次,60?、120?、180?、240?、300?②以两个菱形旋转2次,120?、240?或60?、120?。③以三个菱形旋转一次180?或60?,这些是由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反过来,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得到,还有轴对称的方法。这道开放性练习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篇9:《公输》第三课时教案
《公输》第三课时教案
导入新课
墨子到达楚国以后第二回合的战斗是初斗楚王,使楚王深深陷入矛盾之中,狼狈不堪,公 输 第三课时。但贪婪狡猾的楚王并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墨子还要进行艰苦曲折的第三回合的战斗,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一)明确目标
本课时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综合训练。编写故事。
(二)整体感知
通过全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墨子的政治主张——“非攻”,并认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旧课,检查背诵和思考题。
2.学习新课——第三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预习作业中的疑难词句。
(1)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假字,同“御”。
(4)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3.讲读,分析第三部分。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一次又一次施出机巧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并挫败了他。两个“吾不言”生动地描写了双方的针锋相对,墨子的“吾不言”更显出他比公输盘棋高几着。
4.小结:前两个回合的斗争,在写法上主要是通过对话斗智,第三部分则通过斗勇。前两回合墨子主攻,后一部分墨子防守。“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把公输盘的进攻一一击败,使之无计可施。而墨子的防守还绰绰有余。至此,墨子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又起风云,再掀波澜。
5.又有何事发生?请大家齐读后三段。分析:当公输盘准备和楚王合谋杀害墨子时,墨子临危不惧,当场予以揭穿,用事实宣布了楚国攻打宋国必败,至此,楚王只得无可奈何地表示“吾请无攻宋矣”放弃了攻宋的野心。墨子最终获胜。
6.小结课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的三个回合的斗争,表达了什么思想?
归纳: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非攻”思想。.
提问: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归纳: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其次,本文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说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扩展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忍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子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
(五)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叙事明理的方法,不改变原作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材料可以作必要的取舍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
(六)板书设计
六、参考资料
公输盘正在帮助楚国打造云梯这种战具,等到打造完工,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动身,赶了十天十夜的路程,到了郢都,去看望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赶到这儿有什么吩咐?”墨子说:“北边有人侮辱了我,(我)想要借助你的力量去杀掉他。”公输盘听说这话很不高兴,墨子说:“请让我奉献给你十两黄金,”公输盘说:“我讲人道,向来不肯杀人。”
墨子站起身来,拜了又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边听说你正在打造云梯,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宋国究竟有什么罪过?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可在人口方面感到不足,牺牲不足的却去争夺那多余的,这说不上是明智。宋国并没有罪过却要去攻打它,这说不上是仁爱。懂得不该做却不去争辩得失,这说不上是忠诚。进行了争辩却不能夺得胜利,这说不上是坚强。讲人道不肯杀死一个人,却去屠杀许许多多的人,这说不上会权衡。”
公输盘无话可说。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还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能够停止,我已经把话跟国王谈定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国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
墨子去参见楚王。墨子说:“如今在这有这么个人,丢开他自家的雕花高车,邻居家有驾破烂牛车,却要去偷得它来;丢开他自家的绣花棉衣,邻居家有件粗布短袄,却要去偷得它来,丢开他自家血肉细粮,邻居家有些糠粞糟粕,却要偷得它来。这么个人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楚王说:“一定是犯了偷窃的病症了。”
墨子说:“楚国的疆土,有五千里方圆,宋国的疆土,只有五百里方圆,这就好比是雕花高车对破烂牛车呀。楚国有云梦大泽、犀牛、兕牛、梅花鹿、麋鹿到处都是,大江、汉水的鲜鱼、甲鱼、癞头鼋、鳄鱼算得普天下最丰富的;宋国呢,向来是不出鲜鸡、野兔、鲫鱼的地方。这就好比是鱼肉细粮对糠粞糟粕呀。楚国有松树、梓树、黄根、楠木、樟木,宋国却不生高大的树木。这就好比是绣花锦衣对粗布短袄呀。我认为大王的攻打宋国,正是跟这么个人干同样的事情啊!”
楚王说: “说得好啊!话虽这么说,公输盘给我打造了云梯,还是一定要拿下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腰带围成一座城又拿来木片为战具。公输盘一次一次地施展了随机应变的攻城战术。墨子一次一次地抵挡挫败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防守门道还是层出不穷。
公输盘只得认输,但是又说:“我想出了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墨子也说:“我懂得你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要保密。”楚王问为什么,墨子说:“公输师傅的意思,不过是要叫你杀掉我。杀掉我,宋国就没法子防守,这就可去攻打了。可是,我的徒弟禽滑厘等300人已经拿着我防守的战具,在宋国的城墙头上等待楚国的侵略者了。即使杀掉我,这股力量是杀不绝的。”
楚王说:“说得好啊,我声明不去打宋国了。”
篇10:《地名》第三课时教案
《地名》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活动准备
1、收集了大量关于地名的信息之后,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地名游艺会”活动。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然后共同游艺。
3、在组织设计阶段可以先收集地名谜语,再自己创编谜语;收集吟诵含有地名的古诗;把地名串写成相声或者有趣的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4、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设计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或者活动难度大的小组进行指导,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5、布置教室。
6、游艺会分为五项,前四项每个小组必须参加,第五项为附加题,以最后累计的'分数高低取前三名。
(二)活动项目
1、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1)老师出谜面,学生抢答,看哪组猜对的多。
金银铜铁(无锡)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
双喜临门(重庆)风平浪静(宁波)戈壁滩(长沙)
(2)各小组互相出题,看谁答对的多。
2、找一找诗里的地名。(见教材内容,略。)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南京路、北京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说出三个带“阳”字的城市名:岳阳、洛阳、衡阳。
说出三个带“州”字的城市名:湖州、杭州、苏州。
4、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每组轮流说)
5、把地名串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加分题)
(三)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篇11:《詹天佑》第三课时教案
《詹天佑》第三课时教案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层次。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课文第三段: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2.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时,碰到什么困难?詹天佑是怎样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困难的?
全班讨论。
(2)画施工示意图,完成作业本上第7题。(让两个学生在小黑板上画。)
幻灯出示,结合评议。
“工作面”指的是什么?指出八达岭隧道施工的6个工作面。
能不能在居庸关隧道用中部凿进法,在八达岭隧道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势,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使工期缩短了一半,充分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3.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京张铁路在经过青龙桥时碰到什么困难?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的.?
(2)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判断:这四个“人字形”线部哪一个是詹天佑设计的?为什么?(用幻灯出示,小组讨论。)
①②
③④
首先要抓住哪些词?(北上、南口、东北、西北)
幻灯出示正确的“人”字形线路。再读课文。
(3)两个火车头是怎么处理的?“岔道口”在哪里?“折向西北”的“折”什么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①断。②改变方向。③屈服。④减损。)连起来说说火车是怎么上坡的。(自己准备,指名讲,讲评。)
(4)小结。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的难题,突出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4.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什么是“竣工”?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提前竣工是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而不是“打击”呢?
(3)训练说话:在詹天佑塑像前,假如你是一个来中国游览的外宾,当你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站在他的塑像前,想想会说些什么?
(4)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7题。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①用“为了......为了......”,“不但......而且......”,“杰出、爱国、敬佩”写几句话。
②写片断:在詹天佑塑像前。
篇12: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离子浓度减小。
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 (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2— = 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 +Cl— = 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2+ +H2O +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3+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
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 (2)CO32-+ 2H+ = H2O + CO2↑
(3)Cu2++2OH—=Cu(OH)2↓ (4)Zn + 2H+ = Zn2+ +H2↑
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 Na+、HS-、Cu2+、Cl- B HS-、Na+、OH-.K+ C K+、MnO4-、Cl-、H+
D H+、Cl-、Na+、SO32- E K+、S2-、Cl-、Na+ F K+、SO42-、SO32-、H+、
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A.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pH>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pH=0的溶液中Fe2+,ClO―,Na+,K+
P19习题五、六
篇13:《将相和》第三课时教案
《将相和》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来概括?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三个小故事的联系。
课文的第1自然段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这是全文所有故事发生的总的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就不会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发生,也不会有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发生,没有这两个故事的发生,就不会有蔺相如一次次的升官,最终职位比廉颇还高,因而就更不会有负荆请罪这段佳话。
(四)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分好角色。
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作一些表演。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3.表演课文内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批朗读表演之后,大家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还有时间,可以再请一些同学朗读表演。
篇14:《手拉手》第三课时教案
《手拉手》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3、通过本课教学,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4、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常用设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出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大家喜欢的小动物,请注意听一听,它像是谁?
2、初听《鸭子拌嘴》音乐片段。“想一想,猜一猜,刚才音乐中的声音好像是什么动物在叫或说话?”
(多媒体出示鸭子图)然后让学生交流想象并相互模仿。
二、聆听《鸭子拌嘴》音乐。
师口述音乐故事,并让学生自由模仿鸭子走路、说话、游泳、游戏。
1、模仿鸭子吵架。
2、师生表演。在音乐背景下,师和生一起表演鸭子走路、说话、游泳、游戏、拌嘴。
3、小结。
三、学唱歌曲《数鸭子》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不仅是一大一小两只鸭子,而是一群,那么有几只呢,想不想听听其他小朋友数鸭子”
2、初听歌曲《数鸭子》。“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后集体学一学。
3、复听歌曲。“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在哪里数鸭子以及歌中唱了那些话。”听后学生回答,出示儿歌集体读一读。
4、听谱整体感受旋律。
5、认识休止符,学生跟随钢琴旋律,用手势感受出休止符。
6、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ga ga ga ”唱出旋律。
7、教师范唱,感受情绪。
8、学生学唱,先跟琴唱,后跟录音唱,接龙唱,个别唱相结合。
9、巩固歌曲,学生边做游戏边唱歌。
四、创编歌词
1、导入。“你还喜欢什么动物,我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你能不能象数鸭子那样唱一唱。”
2、分组创编。根据学生报出来的喜欢的动物,自由组合看着多媒体出示的动物画前讨论如何唱。
3、分组表演。(只有个别学生喜欢的少数动物,也可集中在一组,各唱各自喜欢的动物)唱后让学生互评和自评。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师:“今天,我们在动物园见到了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们还能把小动物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来,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你们可真能干!”
2、随《数鸭子》律动出教室。
篇15:《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三课时)
《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来概括?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三个小故事的联系。
课文的第1自然段“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这是全文所有故事发生的总的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就不会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发生,也不会有“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发生,没有这两个故事的发生,就不会有蔺相如一次次的升官,最终职位比廉颇还高,因而就更不会有“负荆请罪”这段佳话。
(四)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分好角色。
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作一些表演。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3.表演课文内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批朗读表演之后,大家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还有时间,可以再请一些同学朗读表演。
篇16:三年级第一周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第一周第二课时教案
Unit 1Welcome back to school Lesson 1教学内容:Part ALet's talk and let's practise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巩固问候语Good morning.Hi.
2.学习新句型We have anew friend today.I'm from…(国家).Welcome!并通过会话,学生会介绍他人及做自我介绍。
能力目标:
能听懂本课句型,能用英语自我介绍,能把本课新句型运用于日常交际中。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乐学爱学英语,能积极的参加英语课堂活动,在交际中运用英语。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新句型,并能学着做自我介绍。
教学难点:解决American,Canada及China的发音,然后掌握新句型。
教学准备:
1.主要人物的头饰(Mike,Amy,Bailing)。
2.公众人物的头饰(Miss White,Sarah,Wu Yifan,Mr.Black)
3.三个国家的国旗或者其他标志物。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Sing the“Hello”song.
2.Greeting:
The pattern is:
T:Good morning,A.Welcome back to school.Nice to see you again.
A:Nice to see you,too.
1)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Nice to meet you”and“Nice to see you”.
2)Emphasis the word“WELCOME”.
二.Presentation.
1.Leading out.
Let's me guess what you do in the winter vacation.(See alot of cartoon film.)Then lead out the CARTOON film TOM AND JERRY.
2.Practice the sentence“I'm from….”.
Now Iwant to show you my friend(while take out the toy JERRY).Do you know where is he from?(America)Then lead out the word AMERICA.
1)Follow me to read the word AMERICA more than twice.
2)Follow me to read the whole sentence“I'm from America.”(show them the pattern“I'm from….)
Now let's see,what's this in English?(show them the Canadian flag)Lead out the word CANADA.
1)Follow me to read the word CANADA.
2)Try to use this pattern to make asentence.”I'm from Canada.“
Using the same way,showing them the Chinese flag.Lead out the word CHINA.
1)Read the word CHINA.
2)Make asentence.”I'm from China.“
3.Game time-Introduce yourself.
1)Give them some card which is written of the name of the places'or country's.Practice the sentence”I'm from….“
2)Now see it,if Iam Jerry,I will introduce myself as”Hello,I'm Jerry.I'm from America.“So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Practice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4.New lesson.
You did agood job,boys and girls.Now let's go back to Sarah's school.They have anew friend today.
Lead out the NEW FRIEND.
1)And following to read the phrase.
2)Following to read the whole sentence”We have anew friend,today."
Open your book,please.Let's go over the contect.
5.Show time.
Act it out.
三.Assessment.
Activity book P1.
MSN(中国大学网)
篇17:pep7 unit2 第三课时教案
pep7 unit2 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能完成排序练习。 2.能够使学生简单了解中、西方地图不同的标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够理解对话中出现的新时态和指点路线的新语言,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Get off at the cinema.Then walk straight for three minutes.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Lets read和Good to know部分的教学挂图。 3.教师准备Chen Jie和Mike的头饰。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放本单元歌曲的录音,学生跟着齐唱两遍。 (2)对唱赛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次由两组进行比赛,比赛的形式是一组唱问题部分,另一组唱答句部分,双方可互换角色进行对唱。四组轮流进行,最后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选出唱得最好的一组予以奖励。 2.预习(Preview) 师生对话,语言可参考如下: 丁: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Iusually goto school bybike. (1)一组根据教师的描述绘制地图。比一比,选出正确无误的地图,并评出最佳“搭档”。 (2)学生做活动手册A Lets talk部分的配套练习。 (3)学生听、读A Lets tall部分,并抄写四会句子。 (4)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Where Are You Going?’ (5)学生仿照Lets chant替换关键词语自编歌谣。 丁:Where is your home ? 舵:Its near ….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read (1)教师用简笔画画出下午放学后的一些情景:如画出标有放学时间的表、下沉的太阳等,告诉学生:“School is over.1 want to buy a pair of shoes after sch001”接着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引导学生回答:“1 wantto…”教师领读该组句子,学生跟读。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街区图,图中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如:医院、邮电局、鞋店、书店、图书馆、超市、电影院和学校。教师手指黑板上的街区图,告诉学生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提问,如:Where is the hospital/post office…?Is it far from here?”等。学生抢答:“Its next to the…”可以分组比赛,也可以全班学生一起参与抢答,答对者予以鼓励。 (3)教师在街区图的学校和鞋店旁边分别加上一个站牌说“This is a bus stop.You can take the No.301 bus here.”教师继续利用街区图指出自己所在的位置:“Now I am at the school.I want to buy a pair of shoes.How Can I get to the shoe store?学生会回答“You can go by the No.301 bus.”教师继续提问:“Where can I get off the bus?”一边问一边手指着shoe store的位置,提示学生回答:“Get off at the shoe store.” (4)教师指着街区图继续提问:“Now Im at the shoe store.How can I get to the…?”根据地图所示选择离鞋店最近的直行可到的建筑物提问,引导学生回答:You Can go straight ahead.”教师表示肯定,说:“Yes! I can walk straight.”继续问学生:“Is it far from the shoe store?”学生回答:“No.”教师接下来说:“Yes.Its not far.I walk straight for three minutes.Then I Can get to the….” (5)教师请学生阅读对话,回答以下问题: What is Mike going To do?What is he going to buy? Where is he going?Where is the shoe store? Which bus Can he take?Is the hospital On the right or left side Of the road? (6)学生课堂上完成排序任务。 (7)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8)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Good to know (1)教师出示Good to know部分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地图以及要注意的四个标识:1.The title 2.North pointer 3.Symbols 4.Scale。 (2)教师出示杭州、上海或者当地的城区图,请学生找出一些地名并判断距离的远近。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做A Lets read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学生听A 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并跟读,然后读给朋友或家长听。篇18:紫藤萝瀑布》教案 第三课时
紫藤萝瀑布》教案 第三课时
《紫藤萝瀑布》教案 9月17日星期五 南平三中佘冬妹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1)如何从修辞手法上,赏析句子的美? (2)品味句子的深刻含义。 一,复习前两个课文所学知识点: 1,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段内容? (何时,何地)人 事 结果 2,如何赏析词语? (1)这个词原意是……(2)文中的意思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3)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4)抒发了作者……情感 3,如何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 人物描写分成: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人物描写:(1)用了……描写,(2)表现人物……的情态,(3)突出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1)用了……描写,(2)烘托了一种……气氛,(3)表达了人物的……的思想感情。 二,本课语言赏析点: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此题有两种答题模式:(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该句的修辞 修辞作用。 (1)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考题型2。 (2) 分析修辞 修辞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套路如下: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用(事物)比喻(事物),(3)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4)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xx拟人化(或赋予xx人的情感),(3)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或写出了事物……的特点,(4)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1)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2)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3)强调了(事物)的……,(4)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三、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一)比喻 (1)例一: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将繁密盛开紫藤萝比着瀑布,(3)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的情状,(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二: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将点点紫藤花的光芒比进溅的水花。(3)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三: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将盛开的紫藤花比做小小的船帆,(3)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二)拟人: (1)例一: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3)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二: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3)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三: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以动态写花的静态,(3)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3)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三)对比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1)用对比的手法,(2)将……与……形成鲜明的对比,(3)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 讨论并归纳: (1)用对比的手法,(2)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3)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也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四,如何赏析句子的深刻含义? 1,提问: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讨论并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提问:本文的倒叙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一朵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说明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五,作业:(1)背诵课外古诗三首。 (2)预习《童趣》 (3)阅读名著冰心《繁星》篇19:项羽之死教案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导入
课件显示《垓下歌》,学生齐声朗诵,初步感受项羽形象,然后调查提问你对项羽的第一印象或评价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 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
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
行动描写:三次行动
性格特点: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 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
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 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卖曹无伤 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 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重用项伯 任人唯亲,是非不分
三、评价历史人物
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
(1)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杜牧的评价:《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李清照的评价: 《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王安石的评价: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5)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
篇20:《识字7》第三课时教案
《识字7》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识字7
共几课时 3
第几课时 3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有关练习。
3.进一步了解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背诵谚语,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资源
1.小黑板
2.相关练习
一、背诵谚语
二、迁移练习。
1.自由完成。
2.参与讨论.订正。
1.照样子写字,并组词
人——从——众 月——朋
木——( )——( ) 又——( )
2.填空
二人( ),三人( )。
众人( ),黄土( )。
二木( ),三木( )。
( 不成线,独木( )。
3.歌曲导行
1、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4.说故事
说说自己通过合作成功完成的一件事情。
5.读读背背
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人心齐,泰山移
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小结。
【五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