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10-02 08:20: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ady-pok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近似数” “试一试”“填一填、说一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2、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材第11页一组近似数数据

课件逐一出示图片及一组数据

根据这组数据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近似数的?

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近似数?

提出课题: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学生观察倾听。

学生思考,个别回答。

学生思考举例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材第11页“填一填、说一说”

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46棵。四舍五入到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约(  )棵

电脑出示:教材第11页“填一填、说一说”引导学生阅题。,并逐一解决问题。

1、教学问题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这个数的近似数呢?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到十位的含义。然后引出小淘气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淘气提供的办法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得到所需的近似数。最后教学约等号的意义、读、写。

2、教学问题2。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教学问题3。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个别回答。

4、教学问题4。出示提示语,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谈发现从这组近似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组讨论: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观察思考积极参与。

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回答

小组合作交流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教材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2页试一试3

1、按要求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拓展题

19□785≈20万

9□4765≈900000

60□907≈60万

9□8765≈1000000

3、第12页试一试1、2

将表格按横行分三次出现。

1、请学生代表完成表格中的第一行,将1个数四舍五入到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出示第二行,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3、出示第三行,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4、通过练习交流发现。

逐一出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填写在课本上

4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观察思考。集体订正。

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

互相交流

独立思考完成

集体订正

独立作业

篇2:《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能应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关键: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

一、新授。

1、揭示课题: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2、近似数的概念。

(1)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表示。这样描述起来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2)准确数与近似数。

第20页第二自然段实例中的613是准确数。600就是613的近似数;495是准确数,500就是495的近似数。

(3)谁能说出下面每个实例中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准确数的近似数,

①一头肥猪重210千克,有时说大约200千克。

②一株大树高19米,有时说大约20米。

③一幢楼房高75米,有时说大约80米。

3、教学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9。

(2)读题。指名读题,并说出求什么?

(3)提问:206的近似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206接近哪个整百数。

(1)再问:如果把206变成216、226、236、246后,怎样求它们的近似数呢?

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求这些三位数的近似数,就要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也就是尾数的最高位)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舍去。改写成0,这叫“四舍”。就求出了它们的近似数。

教师板书“206≈200”,并告诉学生“≈”叫约等号。

“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

(5)教写约等号“≈”。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几遍。(约等号写法,上坡下坡又上坡。)

(6)再问:284接近哪个整百数?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刚才前面举的数都是十位上不满5的数,而284 十位上的数满5了吗?284超过了250,更接近300,所以如果十位上的数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的数改写成0。同时要向百位进一,这叫“五入”。这样就求出这个数的近似数。284的近似数是300。教师板书:“284≈300”读作 284约等于300。

(7)试比较求206和284的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相同点是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改写成0。不同点是尾数最高位上的数不满5时,舍去尾数、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满5时,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题目。

(1)学生独立做完第1、2两题。

(2)指名学生报出结果,集体订正。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7 92 88 213 247 450 7600 6399 8990

3、小结。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也就是4或3、2、1,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也就是5或6、7、8、9,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检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0—21页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 。做练习五的1—3题。

《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窦书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2、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铺垫助学

1、复习: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60000 35000000? 91400000

2、师: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经常用到近似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改写,说说改写的方法

明确学习任务

顺思导学

一: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1)展示太阳和地球图

2)读出太阳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

3)启发学生:用以万做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二:提示导学: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看书第13页,阅读思考:

什么叫“四舍五入”法?

指名述学

三:以下题为例,说一说怎样求近似数?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

太阳的直径约为1389000千米

12756≈10000

↑ =1万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1389000≈1390000

↑ =139万

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5)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5或大于5

6)问: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补充课题:省略)

观察数的特点,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阅读思考,小组交流

课中述学

学生试着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理解省略的意思

应用促学

1、完成课后“做一做”

2、练习二第2题:下面画线部分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3、练习二第3题: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4、练习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梳理评学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

述学梳理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省略

例7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小结反思

“省略万位与改写万位”部分学生不易区分。

篇4:《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356286521490088,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保留整数就是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但对于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整数的逆向理解有些困难。

2、对于典型题中形如9、956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还是存在不知如何进位的问题。

篇5:《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教材是用一位小朋友的身高的近似数来引入新课的:豆豆的身高是0.984米,小芳说约是0.98米,小明说约1米,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为新课做好准备和铺垫。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以生活中常遇到的购买商品这项事情为例,引出语句“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尾数”,接着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些语句还可以怎么说,及时小结还可以说成“精确到什么位”、“保留几位小数”,最后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上的例题,并做相应的习题。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我是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的,小结后还让学生熟读,再闭上眼背诵。第二,让学生自主探索“保留整数”的含义。在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以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规律。第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也是我比较看重的,要区别“填鸭式”教学,这个环节最有说服力。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虽然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但是,这样的课堂进程对我这样的课堂驾驭能力差的老师是个负担,使练习量大打折扣,所以作业情况有点两极分化,还好,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听说反应比较缓慢的,约占全班人数的十分之一。他们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写成符合要求的小数:比如4.98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错写成一位小数。还有,学生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还不够熟练,可能因为前几节课刚讲授完“统一单位”,没有给他们好好进行小复习。小数这个单元内容比较多,更需要及时复习。通过教参,我还发觉了遗漏了一个环节:“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求得的近似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个近似数会更精确一些?”

篇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能正确的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数位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篇7: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舍五入法

保留两位小数0.984 ≈0.98 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

保留一位小数0.98 4≈1.0 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7.8亿千米

保留整数0.9 84≈1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篇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54页,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近似数的意义。

2.学会用“四舍五,人”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3、能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课题。

1、谈话:快乐的七天长假,你们都忙什么?

然后引入老师去“易初莲花”购物需付款81.69元,根据温馨提示:本超市对于分币已采用“四舍五入”法,那么,老师实际会付多少元呢?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

2、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近似数的意义。

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课桌长1.10米,高0.7米,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5.8平方分米,中国的人口13.1亿等等。小数的近似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继续用“四舍五入”法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意图:

1、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由于学生对教材信息窗出示的情境图——绿毛龟蛋的长径、宽径,以及游标卡尺都比较陌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购物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2、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近似数的意义,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二)探究方法

[1、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①师生互动

结合81.69元≈81.7元,81.69元≈82元。在师生交流中使学生明确由于对精确度要求不同,所以就有不同的近似数。

根据刚才的研究,我们得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依然运用了“四舍五入”法,关键是要看精确到哪一位。

板书:81.69元≈82元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十分位

81.69元≈81.7元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百分位

②举例——归纳

师:你们愿意举几个小数,求它的近似数吗?

通过板书学生的举例,让学生在探究中,教师进一步完善板书。

1、1111≈1、11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百分位

③学生讨论:求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规律?

小结:保留几位小数,就要对它的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意图:

1、有“扶”到“放”让学生学会探索知识。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举例——归纳,让学生体会到不完全归纳方法的合理性。]

④完成56页的自主练习第一题。

[2、小数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通过出示转笔刀并测量它的宽为3.02厘米,提出问题:约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

质疑:

①近似数3.0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这个“0”表示看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

②想一想:近似数3.0和近似数3分别与3.02比较,哪个数精确些?

[意图:让学生在解决 □.□≈3 与 □.□□≈3.0中,通过对比寻根究底,加深理解。]

③总结:小数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④完成56页的自主练习第二题。

订正时,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及时指导。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后齐读课本紫色块内容。[紫色块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篇9: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理解保留小数数位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在商店买菜时,电子秤上显示总价是7.53元,而营业员只收我们7元五角钱。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教师谈话:出示豆豆测量身高的情境图。量得豆豆的身高是0.984米,在实际应用小数是,往往没有必要说出他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教师:豆豆的身高约是0.98米或说约是1米。那是怎样得出豆豆的身高的近似数呢?

(2)学生小组讨论任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思考:整数是任何求近似数的?小数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求近似数?

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

(3)教师讲解:0.984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值数0.98.

学生讨论:0.984保留一位小数和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篇10:《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但在“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都出现以后,没有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来,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要求太多记不住的麻烦。如果让学生明白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也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审题后就会自然地归到精确什么位,看什么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思维模式,这样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维。

篇1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篇1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师:(出示统计表) 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城 市 名 称   小 学 生 人 数

A      91995

B      94955

C      95955

D      98955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A城市小学生最少,D城市小学生最多。

生2:我知道这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后三位数都是995,万位上都是9。

生3:我知道这四个城市的人数都比9万多,都比10万少。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这些数据都是经过认真调查统计获取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都是准确数。(板书:准确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说得这样准确,而是主说出大约是多少。例如,我们班有67人,大约是几十人?

生:大约是70人。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67人接近70人,所以大约是70人。

师:像这几个城市的小学生分别大约是多少万人,为什么?

生1:A城市大约是9万人,因为91955接近9万。

生2:B城市大约也是9万人,94955也接近9万。

生3:C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5955接近10万。

生4:D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8955也接近10万。

(师进而引出“近似数”和“≈”,板书如下:)

91955≈9万

94955≈9万

95955≈10万

98955≈10万

师:刚才我们把这几个数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为什么有的约等于9万,而有的约等于我10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几个数只有千位上的数不同,千位上是1、4,近似数是9万。

生2:我有补充!千位上是5、8,近似数是10万。

生2:我发现这几个数的近似数与千位上的数有关系,如果千位上的`数比5小,这个数就更接近9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是9万;如果比5大或等于5,这个数更接近10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就是10万。

师:同学们说的太妙了!如果把一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千位上的数,如果小于5就舍去,如果满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后面的数舍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舍五入法”。

生1: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如果千位上是5,而这个数不是95955,而是95000,我觉得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就不能“五入”了!

生2:但也可以是10万!

生3:我认为既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师:能讲讲道理吗?

生1:因为95000比9万多5000,比10万少5000,它既接近9万,也接近10万,所以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生2:因为95000离9万和10万一样远,所以说它的近似数是9万行,是10万也行。

师:你们说的还真让人信服!像95000的近似数,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

……

篇13: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篇1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授的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让学生明确了整数的尾数是改写成“0”。同时感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跟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实质是一样的。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也是这节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原数可能是多少,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说真的,有几个后进生真的让我非常痛苦,我对他们只能从头开始,从最简单的做起,因为他们对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都没掌握好,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面对基础差异大的学生,要处理好教学是一个难点。

篇1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数。下面,把书本打开,看看书本上是怎样介绍另外一种数的。

生看书自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看到的数叫什么,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数吗?举例说一说。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另一种数叫近似数,它表示大概有多少。

生:我知道近似数就是不是很准确的,只要接近这个数,大约是多少。比如说,我身高大约1米30。

生:我来说,我家离学校骑车大约要10分钟。

……

师:那我们怎样求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呢?再来看书本例5例6和下面的那段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桌交流。

学生再次看书自学。

生:我知道用四舍五入法可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人小组讨论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汇报,请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讲一讲。请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给学生听。

生:我说101约等于100,我看十位上的数是0,它不满5,直接把尾数舍去。

生:我说289约等于300,我是看十位上的8,它比5大,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约等于300。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再来讨论一下,你认为979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919呢?4919呢?4499呢?

生依次回答,对4499出现的错误较多,认为应该约等于5000。

师:再来把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法齐读一遍,想一想,它到底应该等于几。

生:哦,我看明白了,4499的最高位是千位,我们要看尾数左起第一位,它是百位上的4,4不满5,所以直接把尾数舍去。4499约等于4000,而不是5000。

师:弄懂了四舍五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学生做练习第一题。

师: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对我们的数学有什么好处呢?再次自学书本例7。

生: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可以进行估算。有时,可以帮我们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

师:一起来估算一下328×4约等于多少?

生:我把328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300,300×4=1200,所以328×4的结果跟1200接近。

课后反思

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我对数学书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教应用题时,把例题写在小黑板上讲解;教式题、计算题时,有时干脆直接把题目写在大黑板上进行讲解。只有在让学生做练习题时,才叫学生把书本打开。所以有时候,我

上到第几页,学生都没处找。在本节课中,我没有按照惯例出示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媒体,让学生进行自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在课前通过设问:“来认识书本上介绍的另外一种数”,激发学生乐于看书的兴趣。通过自学,学生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然后,再次利用书本,让学生看书自学四舍五入法。并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跟同桌交流,然后说给全班小朋友听。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课上,我除了让学生自学,与教材进行交流外,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最后,利用书本,让学生自学近似数的应用。整堂课,教师只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从头到尾,利用数学书开展学习。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但在自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问题该如何设计;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而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内容看一遍。

篇1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习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近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以及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 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近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近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篇17:《求小数的近似数》优秀的教学反思

《求小数的近似数》优秀的教学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在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

然后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篇18:求商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数》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教学的,它是一节计算课,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我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反思《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出示(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不尽时.师问你认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学生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数。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1.“近似数”教学反思

2.近似数 教学反思

3.人教版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4.小数近似数教学设计

5.求商近似数教学反思

6.四年级近似数教学设计人教版

7.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8.亿以内近似数教学反思

9.初步了解近似数教学反思

10.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说课稿

下载word文档
《《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