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2023-04-13 08:00: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山下一亩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篇1:《做风车的故事》优秀教案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 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它( )?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积累知识。】

篇2:做风车的故事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 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篇3: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  (得意 发愣 难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篇4: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 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三、齐读全文。

篇5:做风车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牛顿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写牛顿的什么事呀?

篇6:做风车的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牛顿为什么要做风车?他是怎么做风车的?风车做成功了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咱们一并放到第二课时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提示学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òu”“任 rèn”“攒 zǎn”等读音。

(1)本课多音字较多,教师可采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提示学生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的读音也不相同。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顿”左右结构,左边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庭”半包围结构,右下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零”上下结构,下边是个“令”字,不要写成“今”字。

“麦”上下结构,不要把上边的竖,下边的撇连起来写。

“愤”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个“艹”,右边最后一笔是“、”。

“遇”半包围结构,右边第七笔是“|”,不要写成“竖钩”。

“惯”左右结构,右上角第四笔是“|”,不要写成两个“、”。

为了区别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顿(   )    庭(   )   推(   )   愤(   )

吨(   )    挺(   )   堆(   )   喷(   )

通(   )    羞(   )   奖(   )   遇(   )

桶(   )    差(   )   桨(   )   偶(   )

3.理解词语:

攒:积聚、积蓄。

“凿子”、“锯”、“斧子”是木匠用的工具,可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认识。

得意:称心如意。(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来理解)

发愣:发呆的样子。(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来理解)

夸奖:称赞。

希罕:希奇。

发愤:决心努力的意思。

迸发:由内向外突然发出。

羞:难为情,不好意思。

任何:不论什么的意思。

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

习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四、读课文,知大意。

(本文讲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由于讲不出风车为什么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牛顿从这件事中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五、作业:

生字、字词、熟读课文,寻找有关牛顿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

篇7:做风车

做风车

做风车正文:

做风车 浙江省温州市  蒲鞋市小学 一(5)班  林书帆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风车。我先把一张蓝色的`硬纸剪成正方形,再把它对角剪成四片,拿起一个角贴在另一个上,四个对角贴在一起。爷爷帮我拿来一只竹棒插进去,然后用红色的蜡光纸把前后两端定位。一个美丽的蓝色的风车做好了,我拿起风车跑来跑去,风车很快地转着,我的心里快活极了。投稿:-11-18 19:19:18

篇8: 做风车

今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妈妈在洗衣服,我自己在房间里无聊。

突然,我想:不如这个时候做做手工,解解闷! 于是,我急忙跑到书柜前,抽出一本妈妈前几天给我买的学做手工的书。

我打开书,挑来挑去,选中一个做风车的,我觉得这个风车又简单又好玩,而且工具材料家里都有。

我动手做了起来,先拿出一张红色硬卡纸,把它折成正方形,剪了出来。然后沿正方形对角折起,再剪成快要掉下来的三角形。

马上就要做好了!我又把每个三角形其中一角折到中间,用大头针把每一角穿在一起。

我翻山倒柜,终于找到一根吸管,我把吸管穿在大头针后面,风车就这样做好了。 因为大头针很长,所以风车后面还剩下一小截针。为了防止大头针伤人,我用橡皮泥把针包了起来。我又在风车上画上一些图案。就这样,一个漂亮的红色风车出世啦!

我拿着风车在屋里跑来跑去,风车很快转了起来,我的心里快活极了!

篇9:《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的美好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文,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我想》这手小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我想》)。

(2)小作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展开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会说话的草》和这首诗有些相象,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生字的学习从音到形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认真读诗,体会小作者置身于自然,置心于自然的真实情感。

(2)师读诗歌第1----4小节,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学生反馈)

(3)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引导想象:“我”除了听见小草在喧嚷,花在嬉笑,叶子在歌唱,还感觉到了自然的什么声音呢?

(白云在追逐,小溪在欢唱,树林在演奏等)

(5)导语:是呀,大自然的景象神奇壮观,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想到这些,这株小草忍不住要说话了,它说了什么呢?(学生自读诗歌,找一找。)

(6)指名回答。

(风啊,水啊,阳光……我是一棵会说话的草,我觉得我离不开你们,离不开这脚下黑色的土壤!)

(7)讨论交流对这一句的理解。

(提示:我闪离不开大自然,融入了大自然,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多种方式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我们把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在柳阴下、小河边、星夜里、草地旁……静静地坐一坐,躺一躺,去领悟大自然为你带来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篇10:做风车作文

晚上,妈妈帮我找了一张洁白的纸做风车,我在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妈妈还在树上画了几个红苹果,

做风车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连忙说这是红红的苹果呀!

风车做好了,我把风车放在电脑桌上,窗外吹来一阵春风,风车开始呼呼的转动。

啊!风车真美呀!

篇11:做风车作文

做风车作文

做风车新城实验学校二(3)班唐开源我翻,我翻,我翻翻翻;我找,我找,我找找找。我终于找到了。找到什么了?找到了卡纸、剪刀、胶棒、筷子和铁丝。用来干什么呀?做风车。首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按对角对折,再对折另一对,打开卡纸会有四道线,在沿着线剪开,不过不能剪到中心,要不然风车就会被剪断了,接着每隔一个角向中心折一下,再用胶棒贴起来,然后再在卡纸上剪一个圆圈贴在风车的`中央,最后把铁丝的一头绑在筷子上,另一头插在风车中央。这样,风车就大功告成了。玩着我亲手做的风车,心里非常高兴。 

篇12:做风车作文

这几天开展风车节活动,一至做风车,四做风铃,做风筝。

星期五傍晚吃好晚饭,我忽然想起有制作风车这项家庭作业,星期一要上交。于是,我便叫起正在看《军事新闻》的,让他和我一起去买做风车的材料,马上同意了。我们去小时光文具店买材料,到了小时光文具店,我便赶快挑好做风车材料,防水纸和一头带有铁丝的塑料小棒子,我选好材料后,爸爸帮我付了钱,我就回家了。

到了家,我便动手开始制作风车了,找出剪刀,拿出一张买来的金光闪闪的防水纸,我先把防水纸裁成正方形,然后用剪刀剪四个角的对角线,剪到离中心点三分之一处就可以了,把四个角往中心点一粘,最后用钉子打一个洞,插进带有铁丝的`棒子上,就完成了。

我想了想:要不再增添一点小东西吧,想着便开始动起手来。拿出其它颜色的防水纸,用剪刀在角落里各剪一小片,然后用圆规画四个小圆圈,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用双面胶粘在小圆圈上,再把小圆圈粘在做好的风车上,便完成了,看看自己做的风车,我心里欢喜得很呢!我连忙把风车拿去给看。见了,问:这风车能转吗?我听了,连忙一试,一丁点也转不了。给我吧。妈妈拿去,不知施了什么法术,风车便转了起来。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想:得不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做风车作文450字

2.小学生作文做风车

3.做风车作文100字

4.《做奖品》教案设计

5.《我说你做》教案设计

6.战风车教案

7.《野风车》读书笔记

8.传统手工艺——风车

9.中班风车说课稿

10.《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