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自然教案-13信息的传递

自然教案-13信息的传递

2022-12-18 12:58: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ulos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自然教案-13信息的传递,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自然教案-13信息的传递,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自然教案-13信息的传递

篇1:信息的传递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性。

二、教学准备:

蜂鸣器、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有关电磁铁的性质。

(二)新授

1.认识信息的作用

把“信息”与“消息”相比,“信息”比“消息”包括的内容要广泛。

讨论:信息有什么作用?

2.指导认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和方法

出示:投影片。

讲解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骑马接力、鼓、锣声、号声、灯光、旗语等。

学生说出所知道的其它传递信息的方法。

得出现代传递信息的办法: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计算机互联网、无线寻呼等。

3.了解简单信息的传递原理

编码:预先规定各种信号的含义。

传送:用传递工具发出去。

接收:通过收、听把各种信号接收下来。

译码:翻译信号的含义。

4.指导学生做编码游戏

自学课本上的编码方法和规则。

教师根据密码本上的内容用莫尔斯电码组发一条短信息。学生接收并破译。

请一个学生发报,全班学生收报。

(三)巩固应用

信息是用什么传递的?

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

(四)作业: 研究一种利用字典或课本作为密码本的编码方法。

篇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增加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教材仅作了简要的概述和距离,并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

本节重点是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分析”列举了几种生物的生存、繁殖与生育和信息传递的关系,让学生分析,总结得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结论。随后,教材载简要概述信息在调节种间关系时所起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体现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描述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举出例子,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说出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说出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样就能从宏观的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体现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据此及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突破策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要和前边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联系,说明它们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本部分教学中,利用教材提供了四则资料,在“资料分析”中,用以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说明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指导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知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课时:1课时

三、说学法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增加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和生活实际,理解信息传递的类型,充分理解信息传递的作用。联系课件,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理解信息传递的三个类型,讨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信息传递的作用为主,突出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明确信息的类型、应用以及生活案例。

指导学生学会思维迁移,从不同案例和资料进一步巩固信息传递的类型,并从生活案例分析得出信息传递得重要性,完善生态系统功能的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能力,从不同案例和资料进一步巩固信息传递的类型。

四、说教学过程

课题的引入:通过对“交流方式”中的生活事例做以分析与讨论,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怎么传递的?进一步设问:你能举出在生活中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例子吗?这样我们就很自然的把课题引入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设问: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请同学们看课本,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哪些种类?

2.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

3.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并举出。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多提供几个案例,要求学生从教师所给的案例中,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信息类型,你是怎么判断的?以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本的“资料分析”,要求学生从中得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这时教师要适时的点拨,给予小结,并引导学生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去分析信息传递,并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联系在一起,说明它们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指出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

学生了解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后,教师适时进行话题的转移,“我们学习信息传递,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谁能说出信息传递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方面的例子”?学生们这时就开始讨论了,他们可能做不出正确的回答,但他们却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信息传递的许多例子。讨论几分钟后,让看看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吧?使教学回归课本,使知识得以沉淀,形成自己牢固的知识体系。(依时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最后,教师应当指出,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精巧的信息传递和联络, 但是目前人们只能模糊地认识自然界的这种 “对话”。 信息传递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五、板书设计

六、效果预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生活所见所闻的案例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3:信息的传递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性。

二、教学准备:

蜂鸣器、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有关电磁铁的性质。

(二)新授

1.认识信息的作用

把“信息”与“消息”相比,“信息”比“消息”包括的内容要广泛。

讨论:信息有什么作用?

2.指导认识过程和方法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出示:投影片。

讲解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骑马接力、鼓、锣声、号声、灯光、旗语等。

学生说出所知道的其它传递信息的方法。

得出现代传递信息的办法: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计算机互联网、无线寻呼等。

3.了解简单原理

编码:预先规定各种信号的含义。

传送:用传递工具发出去。

接收:通过收、听把各种信号接收下来。

译码:翻译信号的含义。

4.指导学生做编码游戏

自学课本上的编码方法和规则。

教师根据密码本上的内容用莫尔斯电码组发一条短信息。学生接收并破译。

请一个学生发报,全班学生收报。

(三)巩固应用

信息是用什么传递的?

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

(四)作业 : 研究一种利用字典或课本作为密码本的编码方法。

篇4:自然第七册教案13、月球探秘

自然第七册教案13、月球探秘

课 题

13、月球探秘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2 月 12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月球的一般情况,了解人类通过对月球的不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会逐步地被揭开。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

准备

有关月球概况的资料、挂图或录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科学家在月面上探索的情况。

2、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一般情况。

3、指导学生想象月球上看地球。

4、介绍最新月球探测情况。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谈话: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地登上月球,科学家们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了哪些新发现,是不是如同学们想象的那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月球探秘》。(板书课题)

(1)提问:登月人员在月面上做了哪些事?

(2)学生阅读课本第42页后讨论。

(3)学生汇报后小结: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期间,人类先后有6次12人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从月面带回了384.6千克的物质;还进行了许多科学实验,如:安装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进行了各种测量,拍摄了15000多张月球近景照片,12千米长的电影胶卷。

月球的秘密逐渐被人们揭开。

(1)谈话:人类通过长期对月球的不断探索,终于揭开了月球的秘密。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第42页到43页,讨论一下人类已经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秘密。

(2)学生阅读课文后讨论。

(3)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挂图并可摘要板书。

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49个月球=1个地球

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表面凹凸不平,像铺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有引力,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

没有大气(空气),也没有风,没有雨。

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高达1200C,夜间降到-1800C以下。

没有植物、动物,也没有生命。

(4)学生讨论:宇航员登上月球,需带些什么?

(提示:根据月球的自然环境,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怎样克服恶劣的条件,才能进行探秘。)

(1)学生讨论:假如你站在月球上,你能看到地球吗?你会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月球上看到地球的挂图。或看课本第44页中间的插图。

(3)学生讨论,汇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4)小结: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像一个蔚蓝色的大圆盘,蓝蓝的球体,蓝的是大海。周围还包裹着一层“大气外衣”。

(1)讲述: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一些秘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一些月球新情况。

(2)学生阅读课本第44页第3、4段。

(3)小结: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类对月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①据说月球的南极发现了冰。后来,又否定了这一说话,月球上到底是否有水,依然是一个谜。

②在月球上规划建立人类生活基地。

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知道了月球没有水、没有空气等特点。

篇5:初二物理信息的传递教案

初二物理信息的传递教案

●本章概括

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首先用组合图的方式对通讯发展进行回顾,使同学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讲述电话的工作方式,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电话把电流信息传递到远方.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简要地介绍了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并说明了数字通信的优势.

学生们已知道用小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发声体振动,空气中会产生声波.而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绘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和电视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讲述了广播和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介绍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5课时.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1.5课时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1课时

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5课时

第四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课时

第五节 复习和总结?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和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

3.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教学难点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废旧电话机一部、电话挂图一幅.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学生们看屏幕(微机播放电话的发明过程).

[师]电话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它为什么能传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想了解这方面的哪些内容?

[生甲]电话基本构造是什么?

[生乙]电话是怎样传声的?

[师]看挂图,讨论得出答案.

[生甲]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生乙]话筒由金属盒、碳粒(碳精)、膜片构成.

[生丙]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整体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生丁]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膜片)构成.

[生戊]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振动膜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它是使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让我知道电话是怎样工作的,也知道是电流把声音传到远方.

二、进行新课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板书]

(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板书]

[师]思考下面问题,一个地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

(同学们都在画,并讨论)

[生]要架设10对电话线.

[师]你能否想出一个办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相互通话?

(二)电话交换机[板书]

[生]装交换机,这样只需要5对电话线.

[师]大家请看屏幕(微机播放交换机的发展),从片中我们了解了交换机的发展,是电话使人与人拉近.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听到模拟和数字这两个词,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你们知道什么是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吗?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板书]

[生甲]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

[生乙]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

[生丙]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生丁]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

[师]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同学们可以分成几组,每组独立设计出一种数字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游戏.

[生甲]我们组是用一面小镜子通过阳光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然后转动小镜子使它反射阳光,射向对面的同学,其有光代表1,无光代表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生乙]我们组是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生丙]我们组用一面小旗,旗向上代表0,旗向下代表1.

[师]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现代的电话已经全部都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话,大家把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三、小结

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2.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电话的种类很多,学生能举出两、三种就可以了.录音电话机是一种和录音机结合在一起的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具有自动应答和录音功能,当录音电话机接收到呼叫时,若振铃数次无人摘机应答,它就向对方发送无人留言,并启动录音装置,记录对方讲话.投币电话机是一种具有投币控制和通话计费功能的电话机.另外还有移动电话机、无绳电话机、磁卡电话机.

2.略

3.通过此项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不要求他们记忆这些功能.

程控电话具有很多功能,如来电显示,是指接到电话的一方,可以通过电话的显示屏幕看到打来电话的电话号码.三方通话就是办理了此项业务的用户,当与甲方通话时,如需第三者加入,可在不中断与甲方通话的情况下,拨叫第三者,实现三方共同通话或分别与两方通话.遇忙回叫,是当用户拨叫对方电话遇到忙音时,使用此业务,可不再拨号,等待对方电话空闲时,即能自动回叫接通.缩位拨号,是利用较短的缩位号码来代替原来的电话号码,进行拨号,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减少拨号错误.

4.略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二、电话交换机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篇6:信息传递的作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两方面:

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传递作用

信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科学研究,既要及时获得别人研究的成果,还要及时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发表、告诉别人,只有通过这样相互交流信息,才能不断发展;打仗,必须及时获得有关敌人兵力布置的信息,还必须把各种作战命令及进传达给官兵;经商,必须及时了解各地市场的信息,才能确定进什么货,从哪里进货,到哪里去卖,卖什么;日常生活,必须及时获得有关天气、商品、文体活动、亲朋好友工作生活情况的信息,并经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告诉亲朋好友。总之,人们之间只有不断交流信息,才能使生产、生活等活动正常进行,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

篇7:《信息传递》大班科学教案

《信息传递》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法及发展过程。

2、能够采用查阅资料、互相交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如何传递信息。

3、感受信息传递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调查表、幼儿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1、讨论交流。

我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2、配图讲述人们信息传递的故事,简单了解人们信息传递的发展史。

3、畅想未来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师行为教师开始可以创设一个信息传递的情境,例如:今天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了一朵小红花,如何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给你们的朋友?告诉给远方的亲人呢?

过渡语:刚刚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把好消息告诉给别人,这样就是在传递消息,除了这些传递信息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传递的方法?可以结合调查表说一说师语:中国人都是很聪明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想到了很多方法去传递信息。

例如:古代的.人们传递信息主要用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方法。

现代的人们有邮政、电报、电话、电视、电脑网络等方法传递信息。

4、师语:现在我们有这么多信息传递的方法,大胆想象一下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的方法呢?等你们长大后会怎样去传递信息呢?(这一环节可让幼儿画出自己对未来信息传递方式的设想,可将孩子的设想布置在主题墙或区域中)

幼儿预设行为幼儿根据创设的情境积极思考讨论信息传递的方法幼儿结合调查表大胆讲述幼儿看幼儿画册的图片,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化及其变迁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

活动反思:

对于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孩子们还是有一点经验的,例如打电话、寄信、发短信等等,但是对于以前人们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前期的调查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但是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以后还是要鼓励孩子多想。

小百科: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篇8:信息传递改变生活作文

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传递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先进,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与现代传递方式的鲜明对比吧!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

1、远古时代人类靠肢体语言传递信息,

2、随着语言的产生古人和今人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产生了,那就是人与人间口头传递。

3、慢慢就有了龟甲,兽骨,竹简。帛等书写文字了。

4、由于战争的需要烽火狼烟,击鼓进军,鸣衿收兵,举旗帜前进等军事“用语”流传开来了

5、一直到清末民国期间电报,报纸甚至是电话。而现代则靠:语言、手机、计算机、电话、广播、电视、书籍、网络、广告、书信、小灵通、发邮件、视频、传真来传递信息。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小说、玩游戏、聊天、收发邮件;也可以在网上写作、画画、听音乐、制作电子贺卡。我们可以做到不出门知天下事。不过网络虽好可网络毕竟是虚拟社会,会影响我们青少年在现实生活的`生存能力,不能因为网络方便快捷,而是我们疏远了实际的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从而造成“自我封闭”的状态。而且网络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使那些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沉溺于其中,脱离了现实,荒废了学业,所以我们应当远离那些不健康的网站,远离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从而达到网络的真正意义和体会到网络的好处。

通过这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在不停的进步,科技也不断的发达起来,这将昭示着全世界的科技又将面临着一个新的时代!

篇9:图书馆信息传递障碍分析

图书馆信息传递障碍分析

从图书馆工作的`角度,对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障碍分别从信息源、信道、用户三方面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障碍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作 者:沈健 陈琦  作者单位:沈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杭州,310029)

陈琦(杭州市图书馆,杭州,310006)

刊 名:情报杂志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12) 分类号: 关键词:信息传递   传递障碍   图书馆服务  

篇10:《信息的传递》期末复习提纲

第七部分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 108 m / 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 和频率f的乘积: c = f 单位分别是 m / 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 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 in 视频输入 video out 视频输出

audio in 音频输入 audio out 音频输出

radio in 射频输入 radio out 射频输出

s-video 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 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 @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中国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篇11: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掌握计算机中存储器和存储单位

教学重点:二进制数、信息存储容量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要求学生分别说出IT、Computer、PC的含义;

要求学生说明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引入新知:

依照“冯氏原理”,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什么是二进制数以及如何用二进制数来表示信息等知识。

讲授新知:

板书:一、二进制数

讲解:

二进制数是由0和1两个基数组成的,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这和计算机内信息借助电脉冲的有无、电位的高低或磁性的正负来进行存储、传输和运算相对应。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要转换为二进制代码,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计算机自动转换为二进制代码进行识别并作相应的处理,得出的处理结果还是二进制代码,计算机又这一信息自动转换为我们能够识别的符号输出。

板书:二、ASCII码

讲解:

为了统一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代码的含义,解决符号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交换、处理、存储等基本问题,美国制订了用若干位二进制码按特定规则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以及专门符号的字符编码,即所谓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ASCII)。

ASCII码是用八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位专门用作检验位),如用1000001来表示字母“A”,而用0111001来表示数字“9”。

板书:三、信息存储容量

讲解:

二进制码的一个数位称为bit,它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个八位二进制码称为字节Byte,用以存放一个ASCII码信息,一个汉字需要2B的容量。

板书:四、其它存储容量

讲解:

其它常用的存储容量是:

①KB1KB=1024B

②MB1MB=1024KB=1048576B

③GB1GB=1024MB=1048576MB=1073741824B

板书:五、常见外存储器容量

讲解:

内存容量一般为2nB,如32B、64B、128B等,常见的外存储器容量是:

①、软盘:1.44M

②、光盘:650M

③、硬盘:nG

例如一个1G大的硬盘可以存储约5亿个汉字。计算方法如下:

1000_1000_1000/2=500000000

课程小结:

主要讲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存储的容量。

篇12:信息传递的变化作文

信息传递的变化作文

几年来,我家从平房般金崭新漂亮的新房,单变化也少不了!夏天,从用扇子、吹电风扇到现在已用上空调了,而通讯工具的变化也就更大了。

以前,最常用的通讯方法是写信,寄信的那封信价钱又便宜,只是两毛钱,而邮票最少市一元加起来不超过两元钱。当你的信放进邮箱寄到另外一边,时间非常长。随着生活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旧出现了电话。使用电话非常方便,在学习中,有着不会的作业,可以打电话到同学家问问。亲戚在外省里住,你家可以打电话给他,就不用写信了。但是电话也有缺点啊!电话打到外国的费用很高。最麻烦的'是:不能随身携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手机”。再手机上可以收听音乐,上网看电影,真好。单看电影费用很高又有辐射,对人体有很大影响。除了手机,科技还创造出电脑。电脑特别好用,可以上聊天,也可以上邮箱这样聊天。普通电脑已经变成了手提电脑,可以随身携带。电脑使用者要有一定电脑操作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卫星传播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文化知识。

篇13:《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发现身边的信息

2、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2、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所用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2、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你会读到千奇百怪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很多的知识。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有。

3、了解信息技术

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4、了解信息传递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

师:刚刚上课铃一响,大家就知道要上课了!人行道上的红灯一亮,我们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能不能说说看,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获得新知识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作小结)

(2)拓展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5、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思考)

(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

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如果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结)

(3)体验多媒体信息的获取途径(出示数码相机,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数码照相机。)

师:今天是新学期里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让老师特别难忘。所以老师要用照相机把同学们的表现拍下来!(拍摄同时讲解操作过程)请个别学生拍摄一些照片,在学生拍摄之前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拍摄的'照片都保存在这个数码相机里,除了用数码相机看这些照片,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照片传送并且保存到电脑上(演示从计算机上看照片的效果)

6、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1)制作明信片,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师:电脑像人的大脑一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计算,所以人们又把电脑叫做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刚才拍下的照片做成明信片。(选择一张学生最多的照片,打开PowerPoint插入照片并添加文字和声音)

(2)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应用

师:计算机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除了制作明信片、贺卡,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想看,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些传递、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知道了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下节课就让我们认识网络,与计算机一起交朋友!

补充资料:通信技术的发展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现代,人们充分利用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传递信息。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很快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并把本地的情况及时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传递的信息又多、又快、又准。

篇14:《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1、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

2、通过讨论知道:

(1)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

(2)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

(3)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二、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1、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

2、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三、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

1、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2、让幼儿说说自己会使用哪些特训工具。

四、游戏:传话

1、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

2、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五、制作朋友信息书

篇15:《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要求学生分别说出IT、Computer、PC的含义;要求学生说明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2、引入新知:依照“冯氏原理”,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什么是二进制数以及如何用二进制数来表示信息等知识。

3、讲授新知:

(1)板书:一、二进制数

讲解:二进制数是由0和1两个基数组成的,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这和计算机内信息借助电脉冲的有无、电位的高低或磁性的正负来进行存储、传输和运算相对应。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要转换为二进制代码,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计算机自动转换为二进制代码进行识别并作相应的处理,得出的处理结果还是二进制代码,计算机又这一信息自动转换为我们能够识别的符号输出。

(2)板书:二、ASCII码

讲解:为了统一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代码的含义,解决符号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交换、处理、存储等基本问题,美国制订了用若干位二进制码按特定规则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以及专门符号的字符编码,即所谓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ASCII)。ASCII码是用八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位专门用作检验位),如用1000001来表示字母“A”,而用0111001来表示数字“9”。

(3)板书:三、信息存储容量

讲解:二进制码的一个数位称为bit,它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一个八位二进制码称为字节Byte,用以存放一个ASCII码信息,一个汉字需要2B的容量。

(4)板书:四、其它存储容量

讲解:其它常用的存储容量是:

①KB1KB=1024B

②MB1MB=1024KB=1048576B

③GB1GB=1024MB=1048576MB=1073741824B

(5)板书:五、常见外存储器容量

讲解:内存容量一般为2nB,如32B、64B、128B等,常见的外存储器容量是:

①、软盘:1.44M

②、光盘:650M

③、硬盘:nG

例如一个1G大的硬盘可以存储约5亿个汉字。计算方法如下:

1000X1000X1000/2=500000000

课程小结:

主要讲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存储的容量。

篇16:信息的传递考试的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10乌鲁木齐)下列四种波中,哪种波和其余三种波不是同一家族( )

A.光波 B.电磁波 C.超声波 D.无线电波

2.(10内蒙古赤峰)中央电视台1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为56.5~64.5MHz,中央电视台2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为183~191MHz,这两个电视台所发射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 )

A.1台发射电磁波速度大于2台发射电磁波速度

B.1台发射电磁波速度小于2台发射电磁波速度

C.1台发射电磁波波长大于2台发射电磁波波长

D.1台发射电磁波波长小于2台发射电磁波波长

3.(09黄冈)我国是全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关于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B.听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作振动用的电动机利用了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D.手机周围没有磁场不会对别的磁体造成影响

4.(09包头)收音机、手机、电视机三种电器中,既能接收电磁波、又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

A.收音机 B.手机 C.电视机 D.都可以

5.(10孝感)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B.移动电话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

C.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D.无线电波中,长波的频率小于短波的频率

6.下列不属于数字信号的特点是( )

A.形式简单 B.是由不同符号组合而成

C.可以编码加密 D.信号传递时容易失真

7.(10扬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波、电磁波、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C.中央电视台与扬州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D.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充满着电磁波

8.在收音机中,调谐器的作用是( )

A.把变化的电流还原成声音

B.把声音信号从高频电流中取出来

C.从接收到的各种电磁波中,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D.调节收音机音量的大小

9.赵刚同学家里刚刚买了DVD机,想用DVD观看光碟,可是在连接导线时发现DVD机后部有很多插孔,其中有一个插孔上标着“AUDIO OUT”,那么这个插孔应该接( )

A.视频信号输入线 B.视频信号输出线

C.音频信号输出线 D.音频信号输入线

10.(10肇庆)第三代数字通讯技术简称3G,它不仅能传递声音信息还能传递图像和视频信息,3G手机传递信息是通过哪种波实现的(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电磁波

11.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是静止的

B.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

C.同步卫星和月球一样,每天绕地球运转一周

D.同步卫星作为传播微波的中继站,地球上空至少要4颗就能将信号覆盖全球

12.下列电子邮件地址,书写错误的是( )

A.Wacy@126.com.cn B.zaojiqing@sohu.com.cn

C.Guoyusong. cn .server.com D.cclyK@163.co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6分)

13.电话分为和两种。我们在打电话时,把声音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把变化的电流变成声音。

14.下列信息传递方式的载体是:两人面对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两地间通过电话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家中电视机能收到国内电视节目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传递节目内容。

15.(10重庆綦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m/s;“隐形飞机”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设备,避免被雷达发现。

16.微波炉是利用来加热食物的。小红星期天帮妈妈做早饭,当她正要把鲜奶倒入一不锈钢饭碗并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下时,被一旁的妈妈制止住了,这是因为微波炉中(能、不能)使用金属容器。

17.( 10云南玉溪)光是一种波。如图是某电磁波的波形图,其波长为m,频率是Hz。探月卫星距地球指挥中心约为3.9×105km,地球指挥中心向探月卫星发射的指令,经s到达卫星。

18.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因此,几十年来,无线电通信、电视广播的频率越来越了,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信息之路越来越了。

19.(09玉林)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发射到空中。

20.(10无锡)探究电磁波特性的实验过程如下:(1)将手机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打开后放在真空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空气,打电话呼叫罩中手机,这时,手机背景灯光闪烁.这个事实表明:电磁波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将手机放在金属容器中(手机不与金属容器壁接触),打电话呼叫金属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信号.

21.(09朝阳)电话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话筒与听筒共同完成声信号与______信号的相互转化;近日.西方某国法律禁止低龄少年儿童使用手机,原因是手机辐射的_________会一定程度危害人体健康;微波与中、长波传播速度相同。微波波长较短,因此频率相对较_______。

三、解答题(第22题(3)6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22.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会听到收音机发出“咔咔”声,这一现象验证了的存在。现将收音机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重复以上实验,却发现听不到收音机发出的“咔咔”声,试分析:

(1)收音机放在真空玻璃罩中听不到“咔咔”声的原因是。

(2)谢老师在一次乘坐镇江商业城的电梯时,发现性能完好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判断。(简述实验方法)

23.(09赤峰)铁棒和钢棒本来不能吸引钢铁,当磁体靠近它或与它接触时,它便有有了吸引钢铁的性质,也是被磁化了。软铁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而钢等物质在磁化后,磁性能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可以做成永磁体,还可用来记录声音。录音机的磁带上就附有一层硬磁性材料制成的小颗粒。录音时,声音先转变成强弱变化的电流,这样的电流通过录音磁头,产生了强弱变化的磁场。磁带滑过时,磁带上的小颗粒被强弱不同地磁化,于是记录了一连串有关磁性变化的信息。

阅读上面文字,完成下列内容:

(1)磁带上的记录了声音、图像等信息;录音机在把声信号变成磁信号的过程中,要先把声信号变成信号。

(2)请根据上面的内容,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提出的问题。

示例:问题:什么是磁化?

解答: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问题:

解答:。

四、阅读与思考(每小题4分,共20分)

24.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请回答:

①电磁辐射对我们人体有什么危害?

②你觉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候我们可能受到了电磁辐射?为了减小电磁辐射的危害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25.卫星通信

由于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存在衰减等。因此,人们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需每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如图甲所示),信息传输的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遇到雪山、大洋,根本无法建中继站又该怎么办?能否利用高悬的月球作为中继站呢?(如图乙所示)

1946年,有人用雷达向月球发射微波信号,第一次准确收到了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微波。

1959年,美、英和加拿大之间又进行了月面反射通讯实验,结果获得成功.但在实验中也发现:由于月球离我们太远,不但传输信号延迟时间太长,信号衰减也较严重,失真厉害,而且如果用月球作中继站,两个通信信号必须同时见到月球。

现在,人类可发射人造卫星,用通信卫星作微波中继站,实现了卫星通信梦想。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如图丙所示)

请回答:

(1)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为何每隔一定距离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在同步通信卫星上建立微波中继站与在月球上建立微波中继站相比,有何优点?

(3)除了卫星通信外,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信方式?

【自然教案-13信息的传递】相关文章: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案

2.13古诗教案

3.信息教案

4.《敬畏自然》教案

5.感受自然教案

6.简历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

7.自然的教案幼儿

8.小学自然跳房子教案

9.自然教案-常识小学

10.以创新有效的方式传递审计信息

下载word文档
《自然教案-13信息的传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