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2022-12-16 08:26: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瑞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篇1: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 : 大数的认识

整理和复习(一)

【预习提纲】

1,复习数位顺序表

2、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内数的写法。

4、比较大小。

5、省略“亿” 后面的“万” 后面旳尾数。

6、求近似数。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

四年级上册 预习提纲

【预习内容】教科书P35-36

【预习提纲】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请动手画两条射线,看看能组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3.尝试说一说什么是角?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边?该怎样来表示角呢?角的符号与小于号有何区别?

4.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第2题,你发现了什么?

5.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第1题。

【课题二】角的度量

【预习内容】教科书P37-38例1

【预习提纲】1.认真观察,量角器上有些什么?

2.在量角器上凌空指画一个60度的角。

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具体步骤有哪些?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些什么?闭着眼睛感受1度的大小 。

4.画出一个角,并把它的两条边延长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你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6.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1、2、3题。

【课题三】角的分类

【预习内容】教科书P41例2、例3

【预习提纲】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平角,周角?请分别指出平角,周角的顶点和边?

2.阅读教科书P41例2,你认为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周角是只有一条边吗?为什么?

3.我们都学过哪些角?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一说。

4.任意画一个平角,它有几个直角?周角等于几个直角?周角等于几个平角?

5.完成教科书P43“练习五”第1、3题。

【课题四】画角

【预习内容】教科书P42例4

【预习提纲】

1.请你自己归纳画角的步骤?并与书上的作对比。

2.动手画一画,你觉得画角时应注意些什么?

3.你能用直尺画出直角,平角和周角吗?

4.完成教科书P43“做一做”第1、2题。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一】口算乘法

【预习内容】教科书P45-46例1

【预习提纲】

1.解决例1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2.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3.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口算乘法,你有什么好方法?

4.完成教科书P46“做一做”、P48“练习六”第5题。

【课题二】笔算乘法

【预习内容】教科书P49例1

【预习提纲】

1.尝试列式,说说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2.先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你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4.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该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5.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P51“练习七”第7题。

【课题三】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预习内容】教科书P53例2

【预习提纲】

1.这两道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种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

2.计算160×30时,因数末尾有0,在计算时怎么写竖式更简便?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数字的 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3.计算106×30时,因数中间有0,在计算时如何写与0相乘所得的这一位积?

4.完成教科书P53“做一做”、P56“练习八”第7题。

【课题四】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预习内容】教科书P54例3

【预习提纲】

1.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能举例说说什么是速度吗?

2.请用数学符号把你所例举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表示出来。

3.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与所行路程之间的关系。

4.将第(2)题改成“求时间”或“求速度”的问题并解答。

5.完成教科书P56“练习八”第5题。

【课题五】积的变化规律

【预习内容】教科书P58例4

【预习提纲】

1.完成下列两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认真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想一想: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2.完成下列两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认真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想一想: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怎么变化?

20×4= 25×160=

10×4= 25×40=

5×4= 25×10=

3.你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吗?

4.完成教科书P58“做一做”、P59“练习九”第3题。

【课题六】乘法估算

【预习内容】教科书P60例5

【预习提纲】

1.你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吗?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2.你认为怎样估算会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

【课题一】垂直与平行 【预习内容】教科书P64-65例1

【预习提纲】

1.请任意在本子上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并将他们分类一下。

2.相交的两条直线有几种情况?尝试画一画。

3.你觉得怎样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认真阅读后,请说说平行与垂直的区别?

5.你是怎样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

6.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第1、2题。

【课题二】画垂线、平行线 【预习内容】教科书P66-67例2、例3

【预习提纲】

1.画垂线,画平行线应该用到哪些学具?

2.过直线上的一点与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有何相同与不同?

3.怎样量出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4.你还有别的方法来检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书上介绍的这个方法你理解吗?

5.长方形有何特征?怎样画一个指定长度的长方形

6.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

7.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一”第4题。

【课题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预习内容】教科书P70-71例1

【预习提纲】

1.请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试着画四边形,并将它们分类。

3.怎样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为什么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你能看懂教科书P71的集合图吗?你还有别的方法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6.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二”第3题。

【课题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预习内容】教科书P71-72例2

【预习提纲】

1.书中的动手“做一做”你做了吗?你有何感受?

2.请你举例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实践于生活中的例子。

3.看书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怎样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真思考你还可以怎样画?高有几条?

5.量一量等腰梯形的腰,有什么特征?

6.完成教科书P72“做一做”第1、2题。

篇2: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1.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

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

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

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10.线段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篇3: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

1、读出下面的数 305 读作: 300 读作: 53500 读作: 2879 读作:

2、万级包括的数位是( )、( )、( )、( )。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万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4、123456789是一个( )位数,4在( )位上,表示4个( )。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3. 我会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5、6)

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 )、( )、( )。

2、3个万是( )万,( )个万是20万。

3、阅读教材14、15页内容。

课题:数的产生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 )、( )、刻道记数。 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都是( )。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1、90023600 是个含有( )级的数,9在( )位上,表示( ),这个数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 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 )位,它属于( )级,亿级都包括( )位、( )位、( )位、( )位。

篇4:初三上册数学预习资料以及预习要点

初三上册数学预习公式

初三上册数学预习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类型:

一.增长率(或下降率)问题 五.营销问题

增长率 : 原量(1+x)2=后量 下降率:原量(1-x)2=后量

二.复利问题 六.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三.面积或体积问题 七.三角形的问题

四.单双循环比赛问题 八.数字问题

知识要点

一.旋转的概念 二.旋转对称图形

三.中心对称图形

旋转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0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知识要点

一.圆的有关概念

1.圆、弧、弦、弦心距、圆心角、圆周角

2.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二.圆的有关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和推论:垂直弦、平分弦、平分弧。

3.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弧等、弦等、圆心角等 。

三.与圆有关的角

1.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2.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上的圆周角等,且等于该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4.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5.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6.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对角.

知识要点

一.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点在圆外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

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与圆相交dr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外切、内切、相交、内含

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

⑴ 两圆外离d>R+r;有4条公切线;

⑵ 两圆外切d=R+r;有3条公切线;

⑶ 两圆相交R-rr)有2条公切线;

⑷ 两圆内切d=R-r(R>r)有1条公切线;

⑸ 两圆内含dr)有0条公切线.

二.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1.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2.切线的判定: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两条切线长相等。

知识要点

一.圆中的计算问题 nRl 1.弧长公式:180(n为圆心角的度数, R为圆半径)

2.扇形的面积公式:S=nR

36021

2lR (n为圆心角的度数,R为圆的半径)

3.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弧长为圆锥底面的周长、半径为圆锥的一条母线长的扇形面积

知识要点

一.事件:一个实验的结果

二.事件的分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三.概率

1.概率的意义: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

2.概率的计算方法: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面积法。

四.计算概率公式

1.概率=kn=部分结果 (古典概型) 全部结果

2.概率=实验结果的面积

总面积 (几何概型)

知识要点

一.求函数解析式

步骤:设(式)、代(点)、解(方程或方程组)、答

二.数形结合解决有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及不等式的问题

三.综合应用题

篇5:九年级英语上册预习提纲

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1预习提纲

重点短语

1. good learners 优秀的学习者

2. work with friends 和朋友一起学习

3. study for a test 备考

4.have conversations with 与……交谈

5.speaking skills 口语技巧

6.a little 有点儿

7.at first 起初 起先

8.the secret to... .......的秘诀

9.because of 因为

10.as well 也

11.look up 查阅;抬头看

12.so that 以便,为了

13.the meaning of ……的意思

14.make mistakes 犯错误

15.talk to 交谈

16.depend on 依靠 依赖

17.in common 共有的

18.pay attention to 注意 关注

19. connect …with …把……联系

20.for example 例如

21.think about 考虑

22.even if 即使 尽管 纵容

23.look for 寻找

24.worry about 担心 担忧

25.make word cards 制作单词卡片

26.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向老师求助

27.read aloud 大声读

28.spoken English 英语口语

29.give a report 作报告

30.word by word 一字一字地

31. so……that 如此……以至于

32.fall in love with 爱上

33.something interesting 有趣的事情

34.take notes 记笔记

35.how often 多久一次

36.a lot of 许多

37.the ability to do sth. 做某事的能力

38.learning habits 学习习惯

39.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40.get bored 感到无聊

重点句型

1.提建议的句子:

①What/ how about +doing sth.? 做…怎么样?

如:What/ How about going shopping?

②Why don't you + do sth.? 你为什么不做…?

如:Why don't you go shopping?

③Why not + do sth. ? 为什么不做…?

如:Why not go shopping?

④Let's + do sth. 让我们做…吧。

如: Let's go shopping

⑤Shall we/ I + do sth.? 我们/我…好吗?

如:Shall we/ I go shopping?

2. too…to...... 太…而不能

如:I'm too tired to say anything.

我太累了,什么都不想说。

3. be / get excited about sth. 对…感兴奋

4. end up doing sth : 以......结束

如:The party ended up singing.

晚会以唱歌而结束。

5. end up with sth. 以…结束

如: The party ended up with her singing.

晚会以她的歌唱而告终。

篇6:九年级英语上册预习提纲

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2预习提纲

重点短语

1.put on 增加(体重);发胖

2.care about 关心; 在乎

3.end up 最终成为, 最后处于

4.not only ……but also……不但……而且……

5.shoot down 射下

6.used to do 过去常常做……

7.remind sb. of 使某人想起

8.give out 分发 发放

9.the water festival 泼水节

10.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中国春节

11.next year 明年

12.sound like 听起来像

13.each other 互相 彼此

14.in the shape of 以……的形状

15.on mid-autumn night 在中秋之夜

16.fly up to 飞向

17.lay out 摆开 布置

18.come back 回来

19.as a result 结果 因此

20.Mother’s day 母亲节

21.more and more popular 越来越受欢迎

22.think of 想起 ;认为 ;思考

23.dress up 装扮 穿上盛装

24.the importance of ……的重要性

25.make money 挣钱

26.in need 需要帮助 处于困境中

27.between …and…在……和……之间

28.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龙舟节

29.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30.like best 最喜欢

31.go to …for a vacation 去……度假

32.be similar to 与……相似

33.wash away 冲走 洗掉

34.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

35.shoot down 射下

36.call out 大声呼喊

37.the tradition of ……的传统

38.at night 在夜里; 在晚上

39.one…,the other…一个……,另一个…...

40.Father’s day 父亲节

重点句型

1. I think that they’ re fun to watch.

我认为它们看着很有意思。

2. What do you like about… ?

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关于端午节,你最喜欢什么?

3. What a great day!

多么美好的一天!

4 .1 wonder if…

I wonder if it’s similar to the Water Festival of the Dai people in Yunnan Province.

我想知道它是否与云南傣族的泼水节相似。

5. How+adj. /adv. + 主 + 谓!

How fantastic the dragon boat teams were!

龙舟队多棒啊!

6.What + 名词+主语+谓语!

What an interesting book it is!

它是一本多么有趣的书啊!

篇7:九年级英语上册预习提纲

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3预习提纲

重点短语

1.a pair of 一对,一双,一副

2.between A and B 在a和b之间

3.on one’s / the way to 在去……的路上

4.pardon me 什么,请再说一遍

5.pass by 路过 经过

6.look forward to 盼望 期待

7.excuse me 打扰了 请原谅

8.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获取有关……的一些信息

9.turn left\right 向左\向右 转

10.go past 经过 路过

11.a little earlier 早一点儿

12.a good place to eat 一个吃饭的好地方

13.in different situation 在不同的情况下

14.on time 准时 按时

15.get to 到达

16.have dinner 吃晚餐

17.on one’s / \the right在右边

18.come on 快点 请过来

19.the shopping center 购物中心

20.the corner of....... 的角落/拐角处

21.lead into 导入,引入

重点句型

1.问路常用的句子:

①Do you know where is … ?

②Can you 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

③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

④Could/Will/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th. 表示十分客气地询问事情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ark?

请你告诉我怎么才能去邮局好吗?

2. decide to do 决定做…...

She decided to go to have lunch. 她决定去吃午餐。

3. Is that a good place to hang out?

那是不是一个闲荡的好地方?

4. kind of +adj/adv. “有点、一点”

She is kind of shy. 她有点害羞。

5. prefer 动词,更喜欢、宁愿。 常用的结构有:

①prefer sth. 更喜欢某事

I prefer English. 我更喜欢英语。

②prefer doing/ to do 宁愿做某事

I prefer sitting/ to sit.我宁愿坐着。

③prefer sth to sth. 同…相比更喜欢…...

I prefer dogs to cats. 与猫相比我更喜欢狗。

④prefer doing to doing 宁愿做某事而不愿做某事

I prefer walking to sitting. 我宁愿走路也不愿坐着

⑤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宁愿做某事而不愿做某事

I prefer to work rather than be free. 我宁愿工作而不愿闲着。

6. I'm sorry to do sth. 对做某事我觉得很抱歉、伤心。

篇8:北师大七年级数学预习提纲

1.已知方程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n=_____.

2.方程2x+3y=12的正整数解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x-y=-13,则27-2y+2x的值为_________.

4.已知方程组,不解方程组则x+y=__________.

5.若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同解,则可通过解方程

组 _________ 求得这个解.

6.已知点A(3x-6,4y+15),点B(5y,x)关于x轴对称,则x+y的值是________.

7.若,则= ,= .

8.若方程m + n = 6的两个解是,,则m = ,n = .

9.在△ABC中,∠A-∠C=25°,∠B-∠A=10°,则∠B=________.

10.已知y=x2+px+q,当x=1时,y的值为2;当x=-2时,y的值为2,则x=-3时y的值为____________.

11.如右图,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 )

A、B、

C、D、

12.若实数满足(x+y+2)(x+y-1)=0,则x+y的值为( )

A、1 B、-2 C、2或-1 D、-2或1

13.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得到方程组的解为;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得到方程组的解为.试计算的值.

14.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

第一次 第二次

甲种货车辆数(辆) 2 5

乙种货车辆数(辆) 3 6

累计运货吨数(吨) 15.5 35

篇9:七年级数学预习提纲有哪些

七年级数学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同学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同学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5.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预习法

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预习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也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学生预习时应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堂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根据预习提纲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提高自学能力。

2.听课

在听课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的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听”是“思”的前提和关键,“思”是“听”的深化和升华,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

(1) 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要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七年级数学学习建议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篇10:四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有哪些

四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

通读——了解学习内容

让孩子通读下一节的内容,在通读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孩子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标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细读——理解知识点

大部分数学知识是以解答某个数学问题形式出现的,家长可让孩子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让孩子自己尝试审题、解答,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于数学概念都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在预习时家长可指导孩子通过举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帮助孩子形象直观地理解概念。

练习——检验预习效果

尝试练习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家长要指导孩子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预习的效果, 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

设疑——明确疑难之处

预习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很正常,这正是孩子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能找到薄弱点是预习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将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列出来,作为第二天听课的重点。听一听老师解释这个知识点的思路,听老师讲这个知识点与孩子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有了对比,才能更集中精力地去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1、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溯源。对每一个概念、知识点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2、学以致用,努力践行。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事物中具体现象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3、厚积薄发,融会贯通。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4、模仿内化,积极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5、复习整理,强化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6、及时总结,科学评价。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讲、读书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建议

1. 认真听。要聚精会神地听,充分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 注意看。要全神贯注地注视老师的板书内容,对老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设备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 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和老师讲课的步调保持一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 主动练。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率。

5. 及时问。对于老师的讲课内容,可能在某些地方会存在疑惑,下课时要及时问成绩好的同学或老师,做到当天消化,否则,你的作业会一错再错!

篇11: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提纲

七大洲

1.面积由大到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七大洲的轮廓             位置<它的东.西.南.北>)

l        亚洲的东面是太平洋,南面是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北面是北冰洋.

l        非洲的东面是印度洋,南面隔印度洋和大西洋与南极洲相望,西面是大西洋,北面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

l        美洲的东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南极洲,西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

l        南极洲在南极圈里,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l        大洋洲被东面的太平洋和西面的印度洋包围。

2.大洲界线是人为划定的':

亚洲与欧洲的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看P7图)

亚洲与非洲的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的界线是: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篇12: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屏幕显示结果565。)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图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这个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出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学反思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便利。

篇1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在之前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及一反三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亿以内数的数位较多,要让学生知道先分级再读数,减少错误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1、请读出6020:

2、读出6000:

3、读出60206020

4、读数位较多的数时,要先做什么?怎样做?

5、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60206020

6、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请一名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读)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地球上有7000000000人。你能读出来吗?可让知道的学生试一试。

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举例说说。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了解:

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 0000 0000美元。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了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活动3:【练习】练习

(1)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 E ),只读一个0的是( B ),要读两个0的是( C ),要读三个0的是( A、F ),要读四个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xx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篇14: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

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书:既??又??)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人的获奖情况。

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

生:独立画图。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到前面投影。)师: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画的图,下面请这几位同学分别到前面来讲一讲他们画的图。

师:像这种重叠问题,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它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图叫作韦恩图,也叫集合圈。(板书:集合)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来画画图。(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集合圈)先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学习之星”,画好之后贴上这个集合圈的名字是“学习之星”。接下来该画什么了?生:“劳动之星”的集合圈。

师:那“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我们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师:为什么要把“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画到“学习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为有人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再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劳动之星”。下面我们把这些获奖同学的名字贴在相应集合圈的位置里。

师:这个集合圈我们就算画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阴影部分表示什么?师:根据我们画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学习之星”,“5”表示5名“劳动之星”,减去“2”是因为有2名同学重复了。

师:你讲的真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吧。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看这个图我们相当于把这些获奖同学分了几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别是几人呢?那你会列算式了吗?三、问题拓展师:这个问题我算式弄清楚了,现在老师又有想法了,我们下周还要选出7名“学习之星”,5名“劳动之星”,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学会获奖吗(出示课件)?今天的获奖情况是有2名同学重复了,有10个同学获奖了。那下次获奖可能多少名同学重复呢?生:3名,1名。

师:最多有多少名同学重复获奖?生:5名。

师:为什么?生:因为“劳动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复获奖了。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周我们班获奖的重复情况都想全了,并说一说。

生:没有重复、重复1人、重复2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

师:那每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获奖呢?分组做师:没有人重复获奖的情况。

生:7+5=12(人)师:那这个集合图该怎么画呢?生:画两个单独的圈,没有重复的部分。

师:(找学生说重复1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的算式,并让学生说3/4清这样列式的原因。)那重复5人的时候,这个集合圈又该怎样画呢?生:“劳动之星”的圈都跑到“学习之星”的圈里去了(课件展示)。

师:那这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几人?(课件出示如下)学习之星生:这部分表示只获得了“劳动之星”,有2人。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几个人重复了,就去掉几人。

四、练习提升师:班里获奖同学的情况,我们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贴在黑板上,我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贴在集合圈的外面)为什么啊?贴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师:所以我们班里其他没有获奖的同学,都可以贴在获奖集合圈的外面。现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帮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获得智慧星的有人,获得守纪星的有人,两项都获得的有人,两项都没有获得的有人,来上课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师:请同学们,在小卷上独立完成,要求画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出示课件)(1)奥运五环,环环重叠(2)看,这是圆圈的集合图(3)还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峦叠嶂(4)以及月食,也是因为重叠现象导致的(5)这是设计师笔下的建筑,也有重叠

六、课堂小结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还用集合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画集合圈。

生2:我学会了重叠的问题可以用画集合圈的方法来解决。

生3:集合圈的画图方法能让我们很清楚得看清每个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同学们,集合圈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和解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15: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初步掌握身份证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到数字编码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数字编码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身份证编码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体会到数字编码的科学性、优越性;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谈话: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调查了解你们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人的身份证号码,了解了的同学请举举手。

很好,有这么多同学都去了解过,老师有一种本领,只要你说出一个身份证号,我就能很快知道你所说的人的生日和性别,你们相信吗?

咱们来试一试,看谁愿意来考考老师。

抽生1:422424791204281…… (师猜)

抽生2:422424198310172929…… (师猜)

抽生3:42242419800804456x……

二、了解身份证,掌握号码含义

1.想知道老师的秘诀吗?身份证号码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

接下来,我们一起想办法研究了解它里面所包含的信息。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这几个身份证号码,把你们的猜测和发现先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2.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

3.师:1——12位或1——14位知道了,第15位或第17位也知道了。那剩下的这几位你知道表示什么吗?(有就抽,没有师介绍)其实年月日后面的3个数字是顺序码,顺序码就是表示当天出生的人,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顺序码的单数分配给男性,双数分配给女性,第18位(最后一位)是检验码,检验码也就是个人信息码,一般随计算机产生,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有时也用X表示,但不一定是男单女双,这些资料实际上是老师昨天到公安局户籍科去调查了解到的。

4.老师有一个身份证号码(422424197709090627),你能知道老师的那些个人信息吗?你能把老师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女,1977年9月9日出生,湖北省荆州石首市人)

5.那现在你准备怎样读和记身份证号呢?齐读。

三、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其实我们的生活已步入到数字时代,你还在那些地方见过有关数字编码的例子?(抽生回答)……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如:110、119、114、120……电话号码,飞机票,车牌号,门牌号,商品条码等。

3.我们用这些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吗?(有序便于统计,而且更方便,也便于查找等。如邮递员分发报纸,分发信件就更加方便快捷,要不然太麻烦。)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数字与编码的目的。(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

四、总结全课

数字编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编码中还有许多学问,希望同学们处处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课的最后老师要提醒大家一点,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乘坐飞机、银行办理存款、取款等很多场合需要证明身份时都需要出示身份证,大家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相关文章:

1.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预习提纲有哪些

3.八年级下册数学部分预习提纲

4.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5.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9.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及教案

10.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下载word文档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