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洋思型教案]《苏珊?安东尼》
“有梦的白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4、[洋思型教案]《苏珊?安东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4、[洋思型教案]《苏珊?安东尼》,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4、[洋思型教案]《苏珊・安东尼》[1]
4、[洋思型教案]《苏珊・安东尼》[1]
4、苏珊?安东尼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2)理解文中插叙的作用。
(3)理解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苏珊为争取女权而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为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而勇敢的、坚持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方法:
启发式、情境设置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时间为1~2分钟)
1、导入:今天我们的女生可以和男生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钱。你们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是无数前辈经过不懈奋斗才得来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
(教师板书课题)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
(小黑板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为10~13分钟)
1、出示自学指导一(时间为1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
(多叫几个学生回答,特别是后进生,可以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4、学生互评,教师引导更正。
第(1)题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基本情况及时代背景。 第(2)题
可能读错的字:讪笑shàn
第(3)题
思考与练习一:
(1)文章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哪件事?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
(2)细读插叙部分,说说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补:苏珊・安东尼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人们的观念呢?人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
(1)事件: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而做的斗争。场面:投票斗争、法庭斗争。
(2)采取的方式: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宣传册和抗议书。
前后态度的变化:开始是鄙视,说各种各样的.脏话和不实之词。后来渐渐地喜欢她帮助她。许多妇女加入到她的行列,许多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插叙部分的作用:
①表现出斗争过程的艰苦和漫长。
②表现了苏珊?安东尼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气概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③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思考与练习二:
苏珊?安东尼的宣言的震撼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明确:首先,她指出来这里的正当理由。接着,她指出妇女这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她表明将坚持在此选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思考与练习三:
(1)苏珊?安东尼是从哪几个方面为自己辩护的?
(2)苏珊?安东尼的辨护连法官司都“被镇住了”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教师明确:
(1)她首先用了三个反问句,有力地驳斥并否定了强加给她的所谓罪行。接着又主动出击,举出美国宪法的“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的条文,尖锐地指出,真正有罪的正是违背了宪法的那些人
(2)连续运用反问句、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达到了感情强烈,鲜明有力的效果。 第(4)题:
评价苏珊?安东尼:坚持不懈、勇于斗争、充满智慧。
四、当堂训练
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试举一二例说明。
板书设计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
叙述方式: 顺叙――插叙――顺叙
文章内容: 投票斗争(1-5)
美国妇女运动的斗争历程(6-11)
法庭辨论(12-20)
伟大意义(结局)(21)
篇2:《苏珊安东尼》教案
《苏珊安东尼》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文中插叙的作用。
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
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二)难点。
学生会对当年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不解,这对理解文意会造成一定障碍组织观看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三、教学准备。
1、主人公的基本资料。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 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同学,如果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举权,选班长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
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天。但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她们毫无地位,要劳动,收人却归丈夫所有,她们的儿子可以接受教育,女儿却只能在家学女红。这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啊,但在那个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3、师: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以和男生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钱。你们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是无数前辈经过不懈奋斗才得来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
(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哪件事,对这件事作者又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先介绍了苏珊安东尼在1872年美国总统选举上的情况,接着插叙了苏珊安东尼一直以来为此所作的努力,最后记叙了她为选举而遭逮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2、播放影片,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基本情况及时代背景。
3、师: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板书:顺叙――插叙――顺叙)
4、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生: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选举权的事。
5、师:对这件事作者又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1872年带领14名妇女参加美国总统选举;被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6、师:从中可以看出苏珊安东尼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勇于斗争,充满智慧,不畏强权,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
(三) 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
1、师:文中有一部分插叙,讲述了苏珊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而进行斗争的情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简述一下她的`斗争历程。
2、指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
生:先概述了美国人权的基本情况, 使我们对时代背景有了大致了解,然后介绍了苏珊安东尼的斗争方式、人们对她态度的转变及取得的成果。
3、师:苏珊安东尼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人们的观念呢?
生: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4、师:她的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人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5、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及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6、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苏珊安东尼在法庭上辩护的那部分内容。
7、引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四)组织小型讨论会。
1、师: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试举一二例说明。(点几名学生发言。)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某项科研成果的出现,某项不合理制度的取消等,不要仅停留在对革命先烈的追忆上。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组织学生讨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
(五)本课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就由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导人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和深入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还会为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六)板书设计。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
顺序――插序――顺序
斗争方式: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教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态度:鄙视――一些妇女开始喜欢并且帮助她――许多主妇加入她的行列,一些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七)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苏珊安东尼们的奋斗取得了何种成就,今日的美国妇女地位又如何呢?可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美国民权的调查报告,这可锻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个性练习设计。
尽管已是21世纪,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女生和男生应该如何自处?
六、教学探讨与反思。
1、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较为公正的环境中,学生会对作品中透露出的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感到不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对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用资料影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应该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针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中,男女权利不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男生和女生应该如何自处”等。
篇3:《苏珊安东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苏珊安东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文中插叙的作用。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突破
学生会对当年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不解,这对理解文意会造成一定障碍组织观看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主人公的基本资料。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学生准备
1.搜集反映当时男女不平等的资料,并稍加分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定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3.深入理解 3.完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 同学,如果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 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举权,选班长 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 天。但你们知道吗,直到一百多年前, 1.乱成一团,有些男生在窃笑,女生则 七嘴八舌。 生:当然不行,凭什么…… 我们女生哪里不如男生……2.听教师讲述,均感不可思议,女生更 是愤愤不平,下面窃窃私语。
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女人一直是男 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她 们毫无地位,要劳动,收人却归丈夫 所有,她们的儿子可以接受教育,女 儿却只能在家学女红。这在我们现 在的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啊,但在那个 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事。3.师: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 以和男生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 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 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 钱。你们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 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 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 是无数前辈经过不懈奋斗才得来 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 先驱 3.顺着教师的思路想着目前自己所享 受的各项权利,带着极大的兴趣进 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 要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 利过程中的哪件事,对这件事作者 又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2.播放影片,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基本 情况及时代背景。3.师: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板书:顺叙--插叙--顺叙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场面描写。 2.观看影片,作好相应记录,便于理解 课文。3.生:先介绍了苏珊安东尼在1872年 美国总统选举上的情况,接着插叙 了苏珊安东尼一直以来为此所作的
4.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5.师:对这件事作者又重点写了哪几 个场面?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6.师:从中可以看出苏珊安东尼是个 什么样的人? 努力,最后记叙了她为选举而遭逮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4.生: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 选举权的事。5.生:1872年带领14名妇女参加美国 总统选举;被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6.生:勇于斗争,充满智慧,不畏强权, 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
三、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文中有一部分插叙,讲述了苏珊 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 而进行斗争的情况,请大家仔细阅 读这一部分,简述一下她的斗争历 程。2.指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 3.师:苏珊安东尼通过什么方式来改 变人们的观念呢? 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4.师:她的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人 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 末板书设计) 1.读课文的插叙部分,了解苏珊安东 尼的`斗争历程。 2.生:先概述了美国人权的基本情况, 使我们对时代背景有了大致了解, 然后介绍了苏珊安东尼的斗争方 式、人们对她态度的转变及取得的 成果。3.思考回答。 生: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 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4.生:最初她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反 对她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向她和她的 追随者说各种各样的脏话和不实之 词。后来一些妇女渐渐喜欢上并且
5.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及课后思考 与练习二。 6.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苏珊安东尼在 法庭上辩护的那部分内容。7.引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开始帮助她。最后许多家庭妇女从 她身上得到鼓舞,加入到她的行列, 许多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5.发挥主观能动性,赏析苏珊安东尼 简短有力的宣言,要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6.分角色朗读该部分内容,注意体会 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出感情。7.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四、组织小型讨论会(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 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 换来的,试举一二例说明。 点几名学生发言。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某项科 研成果的出现,某项不合理制度的 取消等,不要仅停留在对革命先烈 的追忆上。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 育。3.组织学生讨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是什么? 1.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基本上都会说我们今天的幸福 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 们应该珍惜。2.在教师引导下对“我们今天享有的 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 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这句话有了 更深地理解。 3.积极参与讨论,对男女不平等的根 源有初步认识。
五、本课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就由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导人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和深入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还会为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顺序--插序--顺序
斗争方式
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教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态度:鄙视.--一些妇女开始喜欢并且帮助她--许多主妇加入她的行列,些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苏珊安东尼们的奋斗取得了何种成就,今日的美国妇女地位又如何呢?可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美国民权的调查报告,这可锻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为加点字注音,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喋喋不休文质彬彬鄙视轻蔑讪笑戏弄呆若木鸡顽固不化不实之词
个性练习设计
尽管已是21世纪,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女生和男生应该如何自处?
教学探讨与反思
篇4:《苏珊安东尼》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苏珊安东尼》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准确认读文中字词。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插叙的作用。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
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人公的基本资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学生准备:搜集男女不平等的资料;预习课文,认读文中字词。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所了解的旧社会的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使学生意识到妇女争取平等地位的必要性。
参考意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婚姻自由;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读书和参加工作的机会,经济无法独立;裹小脚,身心受到摧残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与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相比,在座的各位女同学能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今天的妇女在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这种幸福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屈的斗争才获得的。今天我将带同学们一同去认识一位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一人--苏珊安东尼。(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活动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讪(shàn)笑 赚(zhuàn)钱
歧(qí)视 喋(dié)喋不休
2、思考:文章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的什么事迹?
三、整体感知
1、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基本情况及时代背景。
2、学生浏览全文,圈划出文中能体现当时社会环境的句子。
第1段和第2段中“男人们”的表现--轻视、嘲笑;
第6段和第7段的介绍--整个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第9段中别人的议论--谩骂;
第10段许多妇女一开始的表现--懦弱;
第12段苏珊以非法进入投票站的罪名被逮捕--不平等。
四、 师生双边活动:
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先介绍了苏珊安东尼在1872年美国总统选举上的情况,接着插叙了苏珊安东尼一直以来为此所作的努力,最后记叙了她为选举而遭逮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板书:
顺叙--插叙--顺叙
2、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文章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的什么事迹?对这件事作者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斗争场面。
明确: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选举权的事。
1872年带领14名妇女参加美国总统选举;被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 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
3、苏珊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课文一开始写了苏珊带领其他妇女投选票;第8段苏珊的呐喊;第9段“她的确在斗争……抗议书”;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第20段“苏珊依然呼吁……提高妇女地位”。
许多男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许多女人也走进了斗争的行列,就连法官的态度也为之动摇,最终获得了胜利。
4、从中可以看出苏珊安东尼是个什么样的人?
勇于斗争,充满智慧,不畏强权,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
五、 板书设计
苏珊安东尼
争取妇女选举权
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
男人们:嘲笑轻视谩骂恐惧改变观念
女人们:害怕喜欢帮助加入胜利
个人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苏珊安东尼重点斗争的场面。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
3、举行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
1、投票斗争
(1)朗读1-6段。这一部分中男人们的表现有怎样的变化?
在这场斗争中苏珊的话竟然使那些嘲笑她们的大男人们“一动也不敢动”、“呆若木鸡”、“呆呆的”,看来苏珊的话力量真不小。
(2)朗读第4段,要求读出苏珊坚定的、大无畏的气势。
(3)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段宣言的震撼力。
明确:宣言首先阐明来这里的理由--“为了选举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这是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而总统是每个人的总统。其次说明妇女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是生育这个国家保卫者的女人”,离开女人,一切乱套,国将不国。然后点明女人和男人互相依存的关系,说明女人不仅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重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以宪法中“人人生而平等”的条例为武器,坚决表示“我们女人同你们一样,也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将坚持在此选举出即将成为政府领袖的人”。
苏珊话虽简短但有理有力、字字千钧、掷地有声,表现了她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2、法庭斗争
(1)学生与小组成员自由分角色朗读第13-19段,要求读出苏珊坚毅自信的气魄。
(2)讨论:苏珊是从哪几个方面为自己辩护的?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辩护词为何会“如此有力”?
明确:先用三个反问句有力地驳斥并否定了强加给她的所谓罪行,然后主动出击,举出美国宪法“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的条文,尖锐地指出真正有罪的人正是那些违背宪法的人。
形成排比的反问句加上一正一反鲜明的对比,咄咄逼人,充分显示了她的自信和坚毅。
二、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
师生双边活动
1、文中有一部分插叙,讲述了苏珊 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而进行斗争的情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简述一下她的斗争历程。
先概述了美国人权的基本情况, 使我们对时代背景有了大致了解,然后介绍了苏珊安东尼的斗争方式、人们对她态度的转变及取得的成果。
2、苏珊安东尼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人们的观念呢?
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 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3、她的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人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最初她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反对她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向她和她的追随者说各种各样的脏话和不实之词。后来一些妇女渐渐喜欢上并且开始帮助她。最后许多家庭妇女从她身上得到鼓舞,加入到她的行列,许多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三、组织小型讨论会
师生双边活动
1、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试举一二例说明。
点几名学生发言。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某项科研成果的出现,某项不合理制度的取消等,不要仅停留在对革命先烈的追忆上。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师引导下对“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这句话具有更深地理解。
3、组织学生讨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
积极参与讨论,对男女不平等的根 源有初步认识。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还会为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五、板书设计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
顺序--插序--顺序
斗争方式: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
写宣传册和抗议书
态度: 妇女 鄙视-喜欢并且帮助-加入
男人 改变自己的观念
作业:
教学反思:
刘少亥
篇5:苏珊安东尼(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珊安东尼(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文中插叙的作用。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突破
学生会对当年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不解,这对理解文意会造成一定障碍组织观看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主人公的基本资料。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学生准备
1.搜集反映当时男女不平等的资料,并稍加分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定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3.深入理解 3.完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 同学,如果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 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举权,选班长 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 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 天。但你们知道吗,直到一百多年前, 1.乱成一团,有些男生在窃笑,女生则 七嘴八舌。 生:当然不行,凭什么…… 我们女生哪里不如男生…… 2.听教师讲述,均感不可思议,女生更 是愤愤不平,下面窃窃私语。
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女人一直是男 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她 们毫无地位,要劳动,收人却归丈夫 所有,她们的儿子可以接受教育,女 儿却只能在家学女红。这在我们现 在的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啊,但在那个 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3.师: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 以和男生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 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 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 钱。你们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 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 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 是无数前辈经过不懈奋斗才得来 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 先驱 3.顺着教师的思路想着目前自己所享 受的各项权利,带着极大的兴趣进 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 要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 利过程中的哪件事,对这件事作者 又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 2.播放影片,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基本 情况及时代背景。 3.师: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板书:顺叙--插叙--顺叙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场面描写。 2.观看影片,作好相应记录,便于理解 课文。 3.生:先介绍了苏珊安东尼在1872年 美国总统选举上的情况,接着插叙 了苏珊安东尼一直以来为此所作的
4.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5.师:对这件事作者又重点写了哪几 个场面?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6.师:从中可以看出苏珊安东尼是个 什么样的人? 努力,最后记叙了她为选举而遭逮捕 ’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4.生: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 选举权的事。 5.生:1872年带领14名妇女参加美国 总统选举;被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6.生:勇于斗争,充满智慧,不畏强权, 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
三、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文中有一部分插叙,讲述了苏珊 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 而进行斗争的情况,请大家仔细阅 读这一部分,简述一下她的斗争历 程。 2.指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 3.师:苏珊安东尼通过什么方式来改 变人们的观念呢? 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 4.师:她的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人 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 末板书设计) 1.读课文的插叙部分,了解苏珊安东 尼的斗争历程。 2.生:先概述了美国人权的基本情况, 使我们对时代背景有了大致了解, 然后介绍了苏珊安东尼的斗争方 式、人们对她态度的转变及取得的 成果。 3.思考回答。 生: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 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4.生:最初她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反 对她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向她和她的 追随者说各种各样的脏话和不实之 词。后来一些妇女渐渐喜欢上并且
5.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及课后思考 与练习二。 6.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苏珊安东尼在 法庭上辩护的那部分内容。 7.引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开始帮助她。最后许多家庭妇女从 她身上得到鼓舞,加入到她的行列, 许多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5.发挥主观能动性,赏析苏珊安东尼 简短有力的宣言,要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 6.分角色朗读该部分内容,注意体会 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出感情。 7.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四、组织小型讨论会(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 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 换来的,试举一二例说明。 点几名学生发言。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某项科 研成果的出现,某项不合理制度的 取消等,不要仅停留在对革命先烈 的追忆上。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 育。 3.组织学生讨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是什么? 1.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基本上都会说我们今天的幸福 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 们应该珍惜。 2.在教师引导下对“我们今天享有的 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 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这句话有了 更深地理解。 3.积极参与讨论,对男女不平等的根 源有初步认识。
五、本课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就由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导人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和深入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还会为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顺序--插序--顺序
斗争方式
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教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态度:鄙视.--一些妇女开始喜欢并且帮助她--许多主妇加入她的行列,些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苏珊安东尼们的奋斗取得了何种成就,今日的美国妇女地位又如何呢?可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美国民权的调查报告,这可锻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为加点字注音,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喋喋不休文质彬彬鄙视轻蔑讪笑戏弄呆若木鸡顽固不化不
实之词
个性练习设计
尽管已是21世纪,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女生和男生应该如何自处?
教学探讨与反思
1.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较为公正的环境中,学生会对作品中透露出的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感到不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对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用资料影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应该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针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中,男女权利不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男生和女生应该如何自处”等。
篇6:洋思中学教案-政治
洋思中学教案-政治
课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 日期:二00四年十二月八日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关系,认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必要性。 2.理解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l.“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堂堂清练习题 四.学习过程和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二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84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 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8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准确。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怎样? 4.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怎样? 5.如何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 (四)教师检查并点拨、更正和补充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最可靠的保证。 思考题2 学生能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出“两个必须”,但不完整,教师可以在此先造成悬念,暗示答案不够完整。(在本课内容新授结束,巩固小结时再点拨、补充第三个“必须”。) (1)必须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起来; (2)必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3)必须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学生能根据课本内容正确回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教师点拨: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比作一艘轮船与导航系统,动力系统的关系,对照图示,利用幻灯效果,进行讲解。(投影图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强调:(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思考题4 这一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归纳: (1)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2)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没有发展的稳定是难以持久的。 (3)我们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的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在明确了答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图表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教师点拨:(投影图示) 思考题5 学生可能只回答三个“必须”,教师要结合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行引导,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归纳:(1)必须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 (2)必须协调好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3)必须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4)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的稳定。 (五)巩固复习目标思考题,阅读课本最后一段,完善思考题2的答案。 (六)当堂练习当堂完成堂堂清练习(5.2)篇7:洋思中学物理公开课教案
洋思中学物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教学目的:1、会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每组一支温度计,两只烧杯 教学过程: 一、 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板)教学目标是能够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 下面请大家看录象,注意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三、 知识准备,学生自学一二两段的内容 1、 教师指导:再请大家看课文1。2两段,也就是实验目的以上的内容,看一遍,特别注意看图4-5。4-6,不懂的可以讨论,也可以问老师,4分钟后能正确地选择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2、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帮助释疑。 3、 教师引导:都懂了的举手,好!下面检查自学的效果,由同学们自己做实验,比谁学的最好,为了测开水的温度,请每桌靠走道的同学上来选一支测开水的温度计。 四、 学生实验前指导: 1、 学生取温度计 2、 教师点拔:同学们都选对了,指名一人说出为什么选实验用温度计,学生说对了就板书:(1。量程合适) 3、 学生练习测室温。 师:下面请同学们测实验室的室温。 学生读数,记在P39上方,汇报。 指5名回答读数时你注意了什么? 板:2。读:视线与液面相平。 五、 学生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1、 引导:下面准备做实验,请对照课本检查一下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 学生同步实验,教师适当指导。 (1) 先请完成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测开水的`温度。 a. 请几个同学帮助倒开水,(大杯倒200ml刻度处,小杯倒150ml刻度处) b. 把温度计放到水测量,比谁方法正确。(若学生都放对了,则指名回答:为什么不能靠底和靠壁呢?学生回答后:靠底和靠壁易碰坏玻璃泡,测量结果不准确) c. 读数 提问:能读出测量结果的举手,学生不能及时汇报,则问为什么?(让示数稳定) d.在P39表的上方记下开水的温度。 e.提问:沸水的温度一般是100摄氏度,怎么只剩下九十摄氏度?(热损失) (2)下面完成第二步,请自己阅读一下步骤 师述:由于开水冷却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就用加冷水的方法来使开水变成烫水,请用小烧杯加入25ml冷水,用手估测一下,填表,再用温度计测(比谁方法正确)测量后填表。 (3)测热水的温度 请再在烫水杯中加入25ml冷水,使它变成热水,估测温度,填表。再测温,填表(注意方法) (4)测不冷不热的水的温度 请在热水杯中加入50ml冷水,使它变成不冷不热的水。估温、测温、填表。(注意纠正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5)小结: ① 指名回答:上次用温度计测量的结果与用水估测的结果相差个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② 估测能力增强了。 六、 练习师:到现在为止,真正能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发举手。 好,都学得不错,请两位上来进行测量开水的温度比赛,比谁正确。 七、完成实验报告。篇8:洋思中学教案-生物
洋思中学教案-生物
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期:10月25日 任课教师:王小娟 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重点、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化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小麦种子、试管,烧杯、甘蔗汁、糖、花生、白纸、面粉、纱布、 铁丝、酒精灯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尝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二、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P51―54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证明细胞中含有水,糖、脂类、蛋白质、无机盐、有机物等. 自学思考题: 1、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哪两类?水和糖类属于细胞中哪类物质? 2、细胞膜有什么作用? 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三、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点 四、点拨 同学们,有没有设计出实验证明细胞中含有水、糖,脂类、蛋白质等。 A、将干燥的小麦种子装到试管中加热。(结果实试管内壁有水珠出现) B、白开水没有味道,加糖后有甜味,甘蔗汁没加糖却有甜味(含有糖) C、将花生米放在白纸上挤压。(结果有油花出来) D、将面粉弄湿,形成湿面团,用纱布包住,在水中不停的捏,到最后剩下不再溶于水的微黄的具有粘性的、伸展性很大的物质。(蛋白质) E、将一粒花生米在火上烧,结果花生米燃烧,最后还有不能燃烧的灰烬。{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不能燃烧的是无机盐} 实验分析:A实验证明细胞牛含有水分 B实验证明了细胞中有糖 C实验证明细胞中有脂类 D实验中证明了细胞中含有蛋白质 E实验证明了细胞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并且燃烧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 由此可知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分子较大如糖类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含碳);无机物分子较小如水无机盐氧等(不含碳) 水属于无机物,糖类属于有机物。 2、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挡:其他大分子物质 进:有用的物质 排:产生的废物 (甘薯被晒成甘薯干,是由于甘薯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而吃甘薯干时感到有甜味,说明甘薯细胞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 3、植物生活所需能量 有机物中化学能 光能 动物生活所需能量 有机物中化学能(来自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 氧和有机物(化学能) 所以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五、当堂训练篇9: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My topic is about Lesson 27.Its adopted from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2 ,Unit 7 Mainlyrevision the third period. 1.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to revise and grasp the ways of suggestions skillfully ,meanwhile know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football and soccer. 2.The emphasis about this text: ①The ways of suggestions. ②New words and phrases ,eg soccer,popular,quite ,shopping centre ,etc. ③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cer and American football. 3.The difficulties about this text: ①To grasp the ways of suggestions. ②Compare soccer with American football. 4.The teaching methords:Using computer,pictures and recorder to create the real environment. 5.The studying methords:The students will master new knowledge actively in the real environment and raise their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6.The teaching tools:computer,Recorder,pictures,some photos of the most popular song stars or football players. 7.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Organize the class 这一步骤中,首先邀请班上的值日生作一个daily report。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赠送明星照。采用激励的手段,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引出新单词popular。 Step2 Revision 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呈现一个动物园,激励学生自己观看、自己配对,谈论画面、复习提建议的表达方法。Whydont we do/Why not do ?;How about /What about …?Lets… .And shall we…?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然后通过赠送受欢迎的球星照,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并千知学生这些明星照从shopping centre 购买,板书,教此短语。) Step 3 Puzzle dialogues Puzzle dialogues 为本课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并完成,然后通过男女生之间的朗读竞赛,检查完成情况,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建议的表达方法。这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Step 4 Presentation(分三部分) 1、利用Oswale制作课件,呈现Flash动感画面,展示American football and soccer 。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让学生感知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football and soccer。并进一步利用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英、美足球的差异。Listen! American football ?Soccer? American football ,American football. Whas it like ?Whats it like? Its like an egg ,Its like an egg . La la la!La la la !Look at the soccer!Look at the soccer? Its round ,Its roundWe all like best ,We all like best. As theyre popular As theyre popular. 这一活动针对中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一方面完成导入新课的任务,另一方面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VCD同时播放足球赛和橄榄球赛,并配以一段解说词,同时,解说的内容通过电脑自定义动画效果,跳入画面,并将本课语言点如:the most popular sport ,eleven players ,each team, call it soccer ,not all balls round 用红色字体凸现。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知三方面自然的接受新知识。 3、通过呈现一些问题: ①What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the world? ②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a football team? ③What kind of football do Englishmen have ,American football or soccer? ④Arent all balls round?And whats American football like? 学生在此情此境中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问题互相讨论,积极寻找答案,进一步巩固已呈现出的语言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Step 5 Read and act 首先,学生听录音,其次,学生读对话;再次,请学生找问题,并讨论。通过“兵教兵”的形式释疑解惑,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Step 6 Consolidation 此环节由学生分组讨论,展开小组竞赛,阐述英、美足球的差异。这一活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并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Step 7 Exericises 1、听力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和理解的能力。 2、根据课文设计一个补全对话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3、板书设计。 4、总结陈述: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采用激励机制,辅以歌典等,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较理想的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任务性教学理念,较地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篇10:洋思中学初二地理教案
洋思中学初二地理教案
课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时间:.10 执教:严永翔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我们学习了解了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那么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本节课首先学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 运用分层高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2、 学会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水能和交通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1、 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2-23,思考下列问题,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①联系读“中国地形图”和课本图2.1:我国地势特点是 高 低,呈 级阶梯状分布(画简图示意) ②联系读图2.2:说明各阶梯的分界线、主要地形区和海拔。(开展P23“活动1”) ③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水能和交通的影响。(开展P23“活动2、3、4”)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 3、 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4、 检测、点拔: ⑴思考题①―― A、指名填空答题,得出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 教师指名两个同学根据填空内容上讲台板图,师生评点。 ⑵思考题②―― A、关于三级阶梯分界线: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投影,教师说明我国各阶梯间的分界线是一系列山脉,然后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板演一二级和二三两级的分界山脉名称,最后师生评点。 B、 关于各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a 指明在“三级阶梯简图”上板演,师生评点时要求对照《地理图册》P10-11“中国地形图”读出各阶梯一些具体的.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b教师设问:“第三阶梯是不是延伸到大陆海岸线就截然而止了呢?” ⑶思考题③―― A、“活动2”:a教师在学生所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简图上画4个箭头分别代表“海水蒸发、水气运动、降水、河流流向”,指名说明我国的水循环。b 教师引用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和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引导记忆。 1 3 2 B、“活动3”:a 教师设问:“假若建造水电站,让你设计选址,你认为选择在何处较为合适?”然后指名在“我国三级阶梯”简图用“O”表示,并说明理由。b 师生评点时说明我国正在建造的三峡水电站就坐落在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C、“活动4”:指出答题,要求从有利和不得两方面去考虑,得出一些方面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交通的巨大障碍。 5、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 教师引导系统小结,学生复习巩固。 7、 检测题:对照“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填下表 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 一 界线 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二 界线 1 ―2 山脉―3 ―4 三篇11: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
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
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 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下) 任教老师:刘金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准确译讲、理解课文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准确译讲、理解课文第一节。 二、学生自由读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且有感情,不会读的地方可查字典,或询问同学,亦可举手询问老师,时间是五分钟。 2、学生自由读文。 三、学生轮流读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且有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谁能发现读错的地方并给以改正。 2、学生轮流读文两遍,并给以纠正。 可能读错的字音: i丽 朝服 窥镜 妾 孰美 蔽 寡人 期年 间进 朝见 四、译讲课文第一节: 1、出示自学指导题⑴: 请同学们借助文下注释,译讲课文第一节,不会的,可查工具书自行解决,也可询问老师,八分钟后,比谁译讲正确。 2、学生自由译讲。 可能出现的较为困难的字解、句解。 修:身高。 而:连词,表并列。 i丽:光艳美丽。 朝:早晨。 服:穿戴。 窥:照。 谓:对……说。 其:他的。 孰:谁。 甚:极,很。 及:比得上,赶得上。 之:的。 而:连词,表承接,可解释为“就”。 何能:怎么能。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日。 外:外面。 若:如,比得上。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孰:同“熟”,仔细。 而:表承接。寝:躺着。 之:代这件事,指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私:偏爱。 于:对,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 与坐谈=与(之)坐谈 睚以为不如=自以为不如(其美) 又弗如远甚=又弗如(其美)远甚 3、学生交流 4、学生再译。 五、学生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⑵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一节,积极思考下面的`问题,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邹忌美吗?比徐公如何?其妻、妾、客为什么说他比徐公美?这对于你有什么启示?从第一段可以看出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2、学生思考。 3、学生交流。 邹忌美。(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可见,这是正面写,是客观写) 不如徐公美。(从文中“明日,徐公来”至“远甚”可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原因:第一节末句。(私我,畏我,求我)有各自的目的。 形象:爱慕虚荣,有自知之明,明智,善于动脑,做事精细。 启示:凡事都要动脑,想想对方说话的本意,出发点,要辨别是非,识得真假。 4、学生再读,再理解。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节。篇12: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淄水发表于-12-511:39:41课题:梵天寺木塔 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而宋朝的森林建筑艺术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学习《梦溪笔谈》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板书),随着北宋科学家沈括一起来感受我国古代森林建筑艺术的魅力。 请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老师相信同们一定能紧张地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板书学生提问的字于黑板上。 梵fàn贻yí履lǚ讫qì 三分钟后 则指着黑板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 指名会的学生读。 2、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响亮。愿意读的举手。 XX,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 3、生轮流读,有错即停,指名更正,师板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4、生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准备译讲课文。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二) 请读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 2、生自读,自译课文,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板书于黑板中间。 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 学生可能有以下难解释的词语: 便实钉之:实:使坚实钉:用钉子钉 钱帅登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以瓦布之:木塔 喻皓之妻:的便实钉之:木板 患其塔动:那密使其妻:他的(匠师的) 如其言:他的(喻皓的)人履其板:那 伏其精练:他(喻皓) 〔生在译讲过程中,师对“之”“其”等虚词归类板书〕 3、(6分钟后) 师:能译讲的同学请举手 正面开始译讲课文,这几个疑难词句,在译讲时一并解决。怎么译讲呢? 请看: (投影出示)译讲方法: 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词,最后翻译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释)。 4、指名轮流译讲。(如有错误,则叫他坐下,问:能讲对的举手?指名许多学生回答。如无人举手,教师讲解) 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他高明。〕 〔生在译讲过程中,可能有些内容没有补充出来,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补充。如“(塔身)就不动了”〕 〔生在译讲过程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可能没有调整,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调整。如“贻以金钗”即“用金钗赠给(她)”〕 (6、师:正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 如有疑问,老师个别辅导。 7、(齐读课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用了。 四、课堂作业 (一)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 出示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 请大家练习背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背诵。 5分钟后,问:能背的同学举手? 如果举手少,就让学生再读;如举手多,就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 同桌背 齐背 (不熟练的可以翻翻书) (二)继续出示课堂作业 请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探究・练习二 3、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思考问题,师目光巡视。 A、解决探究练习二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如学生说虚荣心强,也对。 如学生回答错了,师问题:他为什么不公开去问呢?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一个无可奈何,一个轻松解决? 关键是懂不懂科学,能否运用科学知识。 〔前一问,学生若答到“不能解决疑难的为难心态”也可;后一问生答到“笑表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意即对〕 〔要求多名学生回答,并表情朗读〕 师:“密”“笑”(板)两字写出了人物的神态,透露出人物的心态,可谓生动传神。我们要注意体会并能简洁生动(板)地描摹人物。 B、生答到“我们为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感到自豪”“我们要学科学、用科学”等意师均肯定。 3、表情朗读课文篇13: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士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课文《咏雪》,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五、请同学复述这个小故事。要求:要点齐备。
六、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儿女: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七、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背诵第一则《咏雪》,复习要点,导入下一篇。
二、请同学们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疏通文意。
去:离开。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文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三、全班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某日日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之子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子驳斥了他。
四、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人的对话可分几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
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方元“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篇14: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承诺,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
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篇15: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 感慨(kǎi) 搓捻(cuō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 惭愧(kuì)
譬如(pì) 激荡(dàng) 奥秘(ào)
拼凑(còu) 花团锦簇(cù) 混为一谈(hùn)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儿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三、学习新课
(一)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点拨:学生复述时,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
2、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些事?请同学们做出概括。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①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②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③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3、梳理文章的基本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概述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理变化。
第二部分(第5~13段):写莎莉文老师走入“我”的生活,“我”初步感受到人生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整体感知文章中心。
明确: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莉文老师的几件事,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以及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二)步骤二:再读课文,提高升华
1、课文第一部分为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的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老师。(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莎莉文老师的什么事?
明确:老师教我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3、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明确: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布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water”这个词,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4、理解标题。
作者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明确:“再塑生命”本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是指:①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对生命的希望和热忱被唤醒,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走向了光明和快乐的世界之中;②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归自然,理解自然;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莎利文老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感情揣摩。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前我们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凯勒得病致残之后,性格变得古怪,但后来她成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大家能从课文中感受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
明确:课文开头写“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作者生命的重新开始,她甚至把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心中,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使者,作者这样描述她到来时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课文更多的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的感激、崇敬之情。
6、人物分析。
(1)根据课文内容,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海伦·凯勒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后,她认识的世界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又聋又盲的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
(2)海伦·凯勒又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盲聋女孩。
四、课堂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种子般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励志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篇16:洋思中学教案-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册上
洋思中学教案-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册(上)
The Teaching Plan of Lesson 27 Properties: Computer, recorder, objects. Teaching Objectives: Solve puzzle dialogues and read and act out adialogue. Language Focus: 1. The ways of suggestions. Why dont you do...? ->Why not do...? How about...? ->What about...? Shall we ...? Lets..... 2.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soccer, centre, popular, quite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cer and American football.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l. 1.Daily greetings. T: Whos on duty today? S1: I am. T: Would you give us a daily report? S1: 0K!.... (If speaks well, give her or him a picture. He or sh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otball players or the most popular singers. To teach the word“popular”. 2. Topic: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animal. Step2. Present the teaching aims. Let the Ss read them by themselves. Teaching Aims: 1.To master the ways of making suggestions. 掌握提建议的'表达方法. 2 To master the use of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3.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cer and American football. 英美足球的不同点 4.To grasp new words and phrases. 掌握本课的生词和词组. Step3.Present the following by showing the slide. 自学竞赛1 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bout the dialogue. 听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Whats Li Lei going to do tomorrow? 2.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on a football team? 3.Which game is more popular in the US,soccer or American football? 比一比,谁先找到答案! 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Step4. 自学竞赛2 Read Part 2 alond and try to find out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朗读第二部分,找问题. Ask the students to go over the dialogue quickly to see if they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Then discuss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students. Step5.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and explain some of them if necessaly. 1.a very popular game 2.find out about another kind of football 3.nothing much 4.What kind of football, American football or soccer? 5. call it soccer 6. play the game with the game like this 7. quite popular 8. eleven players in a team 9. Arent all balls round? 10. Not in the USA. Step 6. Ask the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four pictures and sing a song about the two kinds of balls. Step 7. 自学竞赛3 Read Part 2 once more, fill in the form below and try to expre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football and soccer. name Is it round? Use hands or not? Popularor more popular? American football soccer Step 8. Enjoy the pictures in a zoo. T: Class! Youre working so hard! Now lets have a rest .Please enjoy the animals in the zoo.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 similar dialogue like the following andget three pairs to act out. A: Are you free tomorrow? B: I think so. Why? A: Shall we...? B: Good idea. A: What time shall we meet? B:Lets make it.... A: Why not meet a little earlier? B: Sure. What about ...? A: Thats OK. Where shall we meet? B: Lets meet outside the zoo gate. A: All right. See you then Step 9. Ask the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ways of suggestions. The ways of suggestions: Why dont we...?/Why not...? How/What about...? Shall we...? Lets.... Step 10. Show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1.Why dont we watch a football game? Why not watch a football game? 2.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ping centre? What about going to the shopping centre? 3.Shall we play football? 4.Lets listen to the most popular song. Step 11. Ask the students to go over all the content to fred out if theyhave some more questions to ask. Ifno questions, test them with a testpaper. Step 12. Sing the ball song to end the class篇17:洋思中学数学课教案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洋思中学数学课教案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现在大家一起来学习9.5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板书)我们学习的目标是:[投影] 学习目标 会解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主要*大家自学。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手指投影幕)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91至92页练习前面的内容,在看例1、例2时,思考:①移项时应注意什么?②方程边同除以x的系数时要注意什么?③方程的解是分式形式时,该怎么办?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1、例2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 2、学生练习。 (1)布置任务:看完了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好!下面请××做92页练习的第1题,……其余同学在座位上练习,第一组做第1题,……①3a+4x=7x-5b②ax-by=0(a≠0) ③- b =-a ④m2(x-n)=n2(x-m)(m2≠n2) (2)学生板演练习,教师巡视,把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同一题下)。 四、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1、观察板演,找错误。 请大家看黑板,看他们做的有没有错误,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 2、学生更正。 3、学生讨论、评判。 (1)先看这四位同学的第一步: [若对,则师:认为对的举手,师判“√] [若有错,则引导学生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 [估计出现的错误] ①第3题去分母时,bx-ab=ax-ab,引导学生说出错误原因,并更正; ②第4题移项时,仍有含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右边,则引导学生指出哪些是含未知数的项,哪些是常数项(学生回答未知数的项的同时,教师将未知数用彩色粉笔描一下)。追问:怎样移项呢? 生说,师板书:①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 (2)再看这四位同学做的最后一步。 [若对,则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师判“√”] 追问:为什么?生答:等式性质2。 师:对。今后做这一步要注意什么? 生说师板书:②同除以的式子不能为零。 [若有错,则引导学生说错因及更正的道理] [估计出现的错误] ①未用条件,引导学生回忆等式条件2; 等式两边同除以(或同乘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②方程的解是分式形式时,未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如第3题:,第4题 引导学生更正并归纳(板书):③方程的解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96习题9.5A组1-3。 (P96T1)解方程5a-2x=3x+10b (P96T2)(m2+n2)x=m2-n2+2mnx(m-n≠0) P63T3解方程(x-a)2-(x-b)2=a2-b2(a-b≠0) 选做题:P97B组1 -2。 (P97B组T1)解方程:ax-2a2=bx-2b2(a≠b) (P97B组T2)解方程:b(b2+ax)-a2(x+2b)=b3-2a3(a≠b,a≠0) 思考题:阅读短文并练习解方程:ax=b 解当a≠0时,方程有唯一解x=; 当a=0且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即x可为任何数; 当a=0且b≠0时,方程无解。 练习: 解方程:(a+b)x=a2-b2篇18:模块10 Unit 4 Law and order 课文任务型阅读(译林牛津版高三英语选修十教案教学设计)
Brief______(1)_______ to cybercime The number of cybercime has expanded with the _____(4)____ of the Internet.
_____(2)_____ of cybercrime The council of Europe lists crimes related to security.
It notes crimes that are not specifically computer-related.
It refers to websites that ___(5)___ hatred and evidence.
It identifies those offences ___(6)____ break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pyright laws.
The extent of cybercrime The problem has a great effect on all Internet user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Such cases against large companies are become an ___(7)_____ serious problem, because they are unwilling to lose customers.
The legal situation about cybercrime ___(8)___ all of this further complicated.
The only ____(3)_____ to solving cybercrim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1.Governments must try to keep up with the ____(9)____ with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s.
2.It’s important to make new laws and create Internet standards.
3.It’s suggested that a special agency be ___(10)___ to act as an international referee or steward.
4.Governments and private businesses must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the tight securtity needed to stop the widerspread problem of cybercrime.
M10 Unit4 Reading 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
1 introduction 2 Kinds / Types / Categories 3 solution / approach
4 development / popularity 5 encourage 6 about/concerning/ regarding
7 increasingly 8 makes 9 criminals 10 formed
【4、[洋思型教案]《苏珊?安东尼》】相关文章:
2.洋思教学模式
4.洋思中学教学总结
10.洋思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