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案设计参考
“在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案设计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案设计参考,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案设计参考
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案设计参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7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及植被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我国植物资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大胆表述自 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 性作用,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及我国的植物资情况会是怎样的。因 此,学生对本节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结合 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及珍稀植物;
(3 )说出我国植物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力:
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 成 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时完成,主要采用问 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的资料。在上,先在小组内 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1.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前收集资料 上交流互补 后拓展
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拔、调 节,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此外,还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反思
1.本的成功之处
通过上述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前都完成了收集资料的任务,在上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表达交流等能力。通过图表数据的转换、计算、分析,不仅训练其解读数据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技能。注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都表现出对环境破坏、不合理开发利用资的遗憾和憎恨。
2.本的不足之处
本节中对学生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分配上把握不好,往往造成一节的时间不够用。学生在分析“我国植物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时,思维不够开阔,总是局限在几个点上。因此,教学中需教师多引导、启发,尽量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考虑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点评
本节通过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查阅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等环节 ,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畅所欲言地讨论、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发表见解,在学习中感悟、反思,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相关地方生物资知识,有效地整合应用地方教材,综合地理学科中相关的植物资知识,紧密联系数学学科中有关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通过“五国森林分布数据表”的计算、 分析及图表数据转换进行技能训练,这些是本节的优点之一。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 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也是本节的特色之一。
篇2:七年级生物教案:我国的植物资源
七年级生物教案:我国的植物资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源及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源及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会是怎样的。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
(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力:
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完成,主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课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源的资料。在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1.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互补课后拓展
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拔、调节,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此外,还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成功之处
通过上述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课上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表达交流等能力。通过图表数据的转换、计算、分析,不仅训练其解读数据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技能。注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都表现出对环境破坏、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遗憾和憎恨。
2.本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对学生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分配上把握不好,往往造成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学生在分析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时,思维不够开阔,总是局限在几个点上。因此,教学中需教师多引导、启发,尽量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考虑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点评〗
本节课通过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查阅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等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畅所欲言地讨论、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发表见解,在学习中感悟、反思,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相关地方生物资源知识,有效地整合应用地方教材,综合地理学科中相关的植物资源知识,紧密联系生物学科中有关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通过五国森林分布数据表的计算、分析及图表数据转换进行技能训练,这些是本节课的优点之一。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也是本节课的特色之一。
篇3:我国的劳动力资源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
一、我国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点 1.资源丰富.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底全国总共有将近13亿人口,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3.91%.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逐步放弃那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造成了大量下岗工人.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造就了大批富余劳动力.20,中国的农业劳动力高达3亿3千多万人,占中国劳动力总数的47.45%(资料引自<中国统计年鉴>).
作 者:周勤 作者单位: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 刊 名:经济论坛 英文刊名:ECONOMIC TRIBUNE 年,卷(期): “”(15) 分类号:C96 关键词:篇4:我国动物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知道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2、通过动物角色扮演等活动,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向各组学生布置“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活动,请同学们查找资料和编写剧本;
2、提前准备珍稀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点: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我国的珍稀动物。
五、教学难点:
1、活动“角色扮演——研讨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的组织;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威胁。
六、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请你变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想象为某种动物,思考这种动物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进行角色扮演,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材料器具】
记录本和笔。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生物科代表的协调下,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角色。你们组选择的动物角色是:( )。
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本组扮演的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用第一人称编写出表演剧本。
3.全班召开研讨会,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4.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扮演动物及表演进行评价。
【思考】
1.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2.哪些精彩的扮演动物及表演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教师评定】
在表演、观看和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问题串:
问题1:怎样分析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
(由此引导学生从动物种类、珍稀动物和资源保护等三个方面,分别探讨我国动物资源概况。)
问题2:为什么说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问题3:为什么将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等动物视为珍稀动物?
问题4:为什么说我国的动物资源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
【板书】
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二、我国的动物种类
三、我国的珍稀动物(概况;简介大熊猫、扭角羚等)
四、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篇5:种子植物教案设计参考
种子植物教案设计参考
种子植物与前一节的藻类、苔藓和蕨类一起,构成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并为后面学习的“种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由于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曾接触的结构名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种子结构的教学,第二课时是关于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学,其中,第一课时无疑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并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②描述菜豆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
能力;
②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②培养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识记种子的结构及部分的功能。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观察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易观察。
2、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方法
启发式引导、交互式交流、演示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教师:1、教具准备:①浸软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培养皿、解剖针、镊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②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型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2、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调查家乡植物种类及其特征,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植物)的头饰,以备在课上使用。
学生:课前预习教材(p83-85)并采集3种以上植物的种子或果实,以备课上使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组织指导表演剧
提出:种子植物是如何繁殖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采用表演剧――不同植物类群代表各诉说本“家族”(类群)的特征。引出种子植物。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启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种子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展示自己收集的种子或果实,并介绍它们的名称。
展示不同的种子,提出: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那它们的结构是否也不相同呢?通过下面观察实验,你会找到答案。展示并介绍各种子的名称
通过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角色互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新信息。
观察菜豆种子结构指出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巡视指导,视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豆类种子,鼓励学生从种子结构的形态、位置、名称等方面推测各结构的发育方向或功能。
组织发言,小组间讨论、交流。
板画演示豆类种子的结构小组观察实验台上(或自带)的菜豆种子,对照课本的结构或教师提供的挂图,推测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方向或功能。
篇6:植物资源景观包括哪些?
植物资源景观包括哪些?
1.分布明显的森林垂直带谱景观,天竺山森林公园植被属山地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带,森林公园的植被按海拔由低到高可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带谱,自下而上分别为:(1)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带。分布于海拔500~820m的河谷地带,不仅生长着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植物,还长有南方型常绿阔叶林。(2)栓皮栎林带。分布于海拔800~1500m的山地,主要建群种是栓皮栎和油松。油松相当普遍,常形成松栎混交林。其他落叶阔叶乔木有杨、柳、榆、槐、楸、桑、柿子、板栗、泡桐、皂荚、椿树、黄连木等,林中灌木和草本主要有盐夫木、胡枝子、野棉花、铁杆蒿、柴胡、远志等。(3)华山松、锐齿栎林带。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m的深山地区。建群种主要为华山松和锐齿栎。优势种有油松、槲栎、山杨,其他乔木有白皮松、青皮椴、漆树、青枫、化香树等,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松花竹、连翘、小蘖、柴胡、野菊、天门冬等。(4)桦木林带,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m以上的较高山地,以桦木科桦属植物占绝对优势,主要乔木有红桦、白桦、华山松、山杨、椴树和少量油松。林中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有苦竹、忍冬、六道木、鹿蹄草等。
2.四季分明的森林季相景观。天竺山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在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形成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季相景观,丰富而明显。春天,万物复苏,春雪消融,在针叶林暗绿色的背景下,落叶树种嫩初绽,继而花缀枝头,百花争艳,香飘绿谷。万山绿波之上,红、黄、蓝、紫,姹紫嫣红,煞是壮观。夏天,百花未尽,绿叶已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密林之下,普遍凉爽宜人,山风轻来,绿海荡漾,凉风习习,
深秋,灌木林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犹如给群山披上了一条五彩缤纷的锦缎,令人如痴如醉。深秋,此时眼前山水犹如一幅丹青妙画,让人陶醉。冬日,一夜西风,瑞雪飞舞,如梨花飘洒,林中银装素裹,玉树琼花,枯叶落尽则更显松柏之苍翠,翠松顶雪而立,整个山壑空灵而深邃[3]。
3.珍稀的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位于秦岭南坡的天竺山,物华天宝,漭漭林海中隐藏着许多古树名木,成为森林旅游中重要的旅游资源,古树名木有以下2种:(1)麻栎。属于壳斗科栎属,又名华栎。在法官乡僧道观、扁头溪各有1株,树龄300~5,树高15~24m,胸围360~450cm,树干高大,枝叶茂盛。(2)银杏。属于银杏科银杏属,又名白果树,在法官乡扁头溪老屋场有1株树龄600多年的大树,树高17m,胸围300cm,四大侧枝腾空而起,根茎萌蘖甚强。此外,公园内的珍稀植物有红豆杉、杜仲、水青树、连香树、秦岭冷杉、山白树、香果树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是森林景观资源中十分珍贵的资源。
4.天竺杜鹃。天竺杜鹃,植物学名高山杜鹃、小叶杜鹃,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m以上,丛状分布,尤以高程测量标记点要要要天竺山云盖观以北的山梁上发布数量多,密度大,面积约80hm2,最大灌丛高1.8m,直径2m。花期5要6月,杜鹃盛开之时,满坡紫红,景观非常壮观。
5.华山松纯林。天竺山主峰附近逾1200hm2集中连片的华山松纯林,平均树高10m,平均胸径26cm,平均树龄30年左右,经过自然演替,分布均匀,生长旺盛,主干通直,树形美观,林相整齐,郁郁葱葱,具有观赏价值。盛夏时节,置身林中,凉风习习,松涛阵阵,使人神清气爽;阴雨天气,云雾缭绕,似雾似幻,如入仙境。这在全省天然林分布一般不太多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更多内容欢迎关注:筑龙园林景观知识更多精彩请登录园林景观服务平台:筑龙园林景观网
篇7:海南岛功能性植物资源
海南岛功能性植物资源
功能性植物是一类具有机体防御、节律调节、疾病防治、健康恢复等功能因子的'一类植物,其中一些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笔者对岛内自然分布及国外引种栽培的植物资源进行多次实地调查,将海南岛功能性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记录,发现海南岛栽培和自然分布的功能性植物35科,55种,功能涵盖滋补、强壮、兴奋、清热、降火等多个方面,其中约42种经过初加工或不加工即可直接食用.
作 者:杨逢春 吴刚 梁淑云 董云萍 龙宇宙 YANG Fengchun WU Gang LIANG Shuyun DONG Yunping LONG Yuzhou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万宁,571533 刊 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2(1) 分类号:Q949.91 关键词:海南岛 功能性植物 功能 用途篇8:我国胎生植物概述
我国胎生植物概述
本文介绍了我国胎生植物的概念、类型、形态结构、生理适应性特征及生态学意义.
作 者:戴锡玲 庞婉婷 王全喜 Dai Xiling Pang Wangting Wang Quanxi 作者单位:戴锡玲,王全喜,Dai Xiling,Wang Quanxi(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4)庞婉婷,Pang Wangting(上海市回民中学,65)
刊 名:生物学教学 PKU英文刊名:BIOLOGY TEACHING 年,卷(期): 33(4) 分类号:Q94 关键词:胎生植物 种子胎生 营养体胎生篇9: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 ①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②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的无穷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 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板书) 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板书) (学生分析如下图片和材料): 图片一:矿产资源分布图; 图片二:底全国人均耕地为1.51亩; (图片一说明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图片二说明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少) 材料一:我国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大约1.4亩,而世界人均5.5亩,我国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与我国相比较,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但可耕地占57%,约25.43亿亩,高于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每人平均耕地是中国的2.5倍。 材料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约为17.25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2.8%。森林覆盖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约为1%。我国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7。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全国现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7%,总面积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 材料四: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从农业开发角度看,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国9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95%,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与耕地资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t96,人口占46%,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多水少;其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1.8%,水量却不到5,7%。长江以南水资源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36%,地少水多。从时间上看,全国60%的雨水集中在夏秋季三四个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得出结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因此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板书) 投影图片、图表: 第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