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2022-08-21 08:32: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xr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篇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干部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注意事项:

1.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绵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红墨水和颜色水以及细管可先放在场地周围的桌子上。其次是大白菜,最后是纸树。

2.图片和吸了红墨水的萝卜、花菜、生菜、莴笋、大白菜要提前准备好,放在活动区(或由配班教师在幼儿做纸树变彩树实验时投放),并注意在活动前和活动中不让幼儿看到。

3.幼儿实验用的大白菜叶,要在活动中从新鲜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后立即放入红色的墨水里。约两分钟,就可以看到大白菜变红。萝卜要选择白色的,实验效果明显。

4.要注意选择特别细的采血管。

5.盛颜色水的杯子可用小号烧杯,若用普通杯子,则应准备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脏孩子的衣服。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内径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篇2: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设计意图: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老师,屋顶滴下的水你怎么用拖帕一帚就干了呢?还有植物没有嘴巴,为什么可以和人一样慢慢长高呢!”针对幼儿的质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原来这就是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于是我便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细管》。

这一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这三点来设计,我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蕴含在操作活动中,并运用启发、引导、直观形象法、讨论法,表扬鼓励等教学方法激励孩子们去操作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一、场地布置:10张桌子 40张凳子 一幅标语《蓝猫游戏城》 一幅蓝猫画像 一幅淘气画像 学生40名

二、游戏:《帮水搬家》

1、大塑料盆10个 小塑料盆10个(盛适量水)

2、拖帕五把

3、天蓝色塑料筐8个:毛巾8张 海绵15个(用两个筐装) 棉布2张 纱布3张 毛线团7个 医用脱脂棉5个 哑铃5个

三、游戏《蔬菜、吸管吸水》

1、红色长方形塑料筐10个装蔬菜,每一个筐五种蔬菜有:白菜、莴笋、青菜、冬人菜、菌类等。

2、20个烧杯装红墨水,每桌两个。

3、细管共40根,其中滴管20根,采血管10根,玻璃管10根。

4、红墨水三瓶。

5、毛巾10张,一桌一张。

四、游戏《纸树吸水》。

1、广告色红、黄、蓝、绿四瓶,塑料杯子共40个,其中红色10 杯,黄色10杯,蓝色10 杯,绿色10杯。

2、塑料小碗40个,每桌4个。

3、粉红色小筐10个,其中2个小筐皱纹纸8叠,2个小筐餐巾纸8叠,2个小筐粉笔8支,2个小筐向日葵花8朵(生宣纸做的),2个小筐郁金香8朵(水粉画纸做的)。

4、毛巾10张。

五、课件《蓝猫游戏城》

1、音乐《蓝猫》、古筝音乐。

2、图片

3、现场演示解说,廖红戴上蓝猫头饰。

第一个环节入场解说:廖红说:“小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神秘的蓝猫游戏城

篇3: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

一、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2、激发幼儿参与试验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二、准备:

1、毛巾、海绵、布、毛线、目条、石头、铁板等。

2、塑料盆、水;红、绿色水;玻璃管(内塞纸巾)。

三、过程:

1、游戏《帮水搬家》(1)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脸盆和水)

今天李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帮水搬家》,请你们两个一组合作着把红脸盆里的水搬到篮脸盆里去,但是不能直接拿起脸盆把水倒过去,请你们去选择箩筐里的一样东西帮帮忙,把水搬搬家。注意别把水洒在地上了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卫生。

(3)提问:刚才你是怎么帮水搬家的呢?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帮水搬家呢?

现在我们再来帮水搬家,这次请你选择刚才没有用到的东西去帮水从蓝脸盆搬到红脸盆去,请你想想第一次搬和第二次搬哪次快?为什么?

(4)幼儿再次游戏

(5)提问:这次帮水搬家和上次帮水搬家你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海绵吸的水多,布吸的少。) 小结:原来,海绵毛巾,布这些东西放到另外一个脸盆上拧一下就帮水搬了家。

2、教师试验,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1)李老师这里有一根玻璃管,玻璃管塞着长长的条餐巾纸,我把它的一头放到红色水中,会怎么样呢?

(2)教师试验引导幼儿观察红色水沿着纸巾向上爬的这一过程,你们看纸巾怎么样了?

(3)小结:我们把这跟塞满纸巾的玻璃管一端放到红色水中,发现红色水沿着纸巾里面的小细管慢慢爬了上去。刚才我们在帮水搬家时,发现海绵,毛巾,布都能吸水,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管爬上去的,这些现象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毛细现象”。有的东西里面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看不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

3、想一想,玩一玩

(1)你在生活当中还看到过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呢?

(2)请小朋友到小箩筐去选一样东西,把它竖着放到色水里让它沾一点颜色,看看水会不会爬上来呢?(幼儿操作)你刚才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再请你们去玩一玩,这次玩刚才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会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东西不会发上毛细现象。(幼儿操作后讲述)

(4)刚才我们把水搬了家,现在我请你们把箩筐里的东西也搬搬家,把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红箩筐中,把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蓝箩筐中。

幼儿操作,教师检查后,带幼儿到教室里去寻找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

篇4:帮水搬家的小细管大班科学教案

帮水搬家的小细管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尝试,激发幼儿探索、创新的欲望,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篓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用海绵、毛巾、棉布等吸小盆里的'水再挤进大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不过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棉布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猜一猜。

1、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2、给幼儿看一朵一半花瓣红一半花瓣白的百合花,让幼儿猜猜这是怎么回事?(事先把一朵白色百合的花茎从中间劈开一截,一半放入红水中,一半放入清水中)鼓励他们动脑筋进一步探索。

篇5: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案及反思

一、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2、激发幼儿参与试验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准备:

1、毛巾、海绵、布、毛线、目条、石头、铁板等。

2、塑料盆、水;红、绿色水;玻璃管(内塞纸巾)。

三、过程:

1、游戏《帮水搬家》

(1)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脸盆和水)

今天李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帮水搬家》,请你们两个一组合作着把红脸盆里的水搬到篮脸盆里去,但是不能直接拿起脸盆把水倒过去,请你们去选择箩筐里的一样东西帮帮忙,把水搬搬家。注意别把水洒在地上了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卫生。

(3)提问:刚才你是怎么帮水搬家的呢?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帮水搬家呢?

现在我们再来帮水搬家,这次请你选择刚才没有用到的东西去帮水从蓝脸盆搬到红脸盆去,请你想想第一次搬和第二次搬哪次快?为什么?

(4)幼儿再次游戏

(5)提问:这次帮水搬家和上次帮水搬家你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海绵吸的水多,布吸的少。)

小结:原来,海绵毛巾,布这些东西放到另外一个脸盆上拧一下就帮水搬了家。

2、教师试验,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1)李老师这里有一根玻璃管,玻璃管塞着长长的条餐巾纸,我把它的一头放到红色水中,会怎么样呢?

(2)教师试验引导幼儿观察红色水沿着纸巾向上爬的这一过程,你们看纸巾怎么样了?

(3)小结:我们把这跟塞满纸巾的'玻璃管一端放到红色水中,发现红色水沿着纸巾里面的小细管慢慢爬了上去。刚才我们在帮水搬家时,发现海绵,毛巾,布都能吸水,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管爬上去的,这些现象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毛细现象”。有的东西里面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看不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

3、想一想,玩一玩

(1)你在生活当中还看到过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呢?

(2)请小朋友到小箩筐去选一样东西,把它竖着放到色水里让它沾一点颜色,看看水会不会爬上来呢?(幼儿操作)你刚才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再请你们去玩一玩,这次玩刚才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会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东西不会发上毛细现象。(幼儿操作后讲述)

(4)刚才我们把水搬了家,现在我请你们把箩筐里的东西也搬搬家,把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红箩筐中,把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蓝箩筐中。

幼儿操作,教师检查后,带幼儿到教室里去寻找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篇6:神奇的小细管幼儿教案

神奇的小细管幼儿教案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常识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标签: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常识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常识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标签: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常识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注意事项:

1.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绵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红墨水和颜色水以及细管可先放在场地周围的桌子上。其次是大白菜,最后是纸树。

2.图片和吸了红墨水的萝卜、花菜、生菜、莴笋、大白菜要提前准备好,放在活动区(或由配班教师在幼儿做纸树变彩树实验时投放),并注意在活动前和活动中不让幼儿看到。

3.幼儿实验用的大白菜叶,要在活动中从新鲜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后立即放入红色的墨水里。约两分钟,就可以看到大白菜变红。萝卜要选择白色的,实验效果明显。

4.要注意选择特别细的采血管。

5.盛颜色水的杯子可用小号烧杯,若用普通杯子,则应准备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脏孩子的衣服。

附:

知识背景:

常识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标签: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常识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毛细管:指内径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篇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中草药茶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茶的用处 推荐度:《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中草药购销合同模版 推荐度: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中草药茶

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用来泡茶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过程情境表演“医院”

——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这些中草药朋友还能泡成茶水,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哦。

——你们在家里有没有看到过这些中草药茶?

——这是用什么中草药泡出来的,喝了有什么功效?

——我们来选择一些适合家里人喝的中草药。

释疑延伸——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篇8: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碘酒》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碘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篇9: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篇10: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中草药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中草药茶》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用来泡茶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过程情境表演“医院”。

活动过程:

——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这些中草药朋友还能泡成茶水,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哦。

——你们在家里有没有看到过这些中草药茶?

——这是用什么中草药泡出来的,喝了有什么功效?

——我们来选择一些适合家里人喝的中草药。

释疑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篇1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药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药水》

活动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一次三八家长助教活动中,班上有位家长为孩子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在魔术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异常地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表演,他们对这个魔术表现出了浓厚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根据孩子对魔术的热衷我设计了这节大班的科学活动《神奇的药水》。本次活动是把化学实验活动引进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我不是追求一种严谨的化学实验程序,而是把侧重点放在让孩子感知化学变化的奇妙上,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变魔术”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还充分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2、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过游戏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2、难点: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1.碘酒、淀粉溶液(米汤)、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米汤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米汤画上小动物,晾干)。

经验准备:知道米汤、面汤内含有淀粉。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制造神秘效果,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米汤画了小动物的白纸)教师:“看,这是什么呀?你觉得这白纸里有东西吗?”“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它里面藏着许多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们非常想出来玩玩,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请它们出来吗?”(幼儿自由畅想)。

2.教师演示小实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样工具,我来试一试能不能把小动物请出来。”(教师操作)教师:“哇,它们真的出来了,是谁呀?”(三条毛毛虫)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比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这一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个环节:幼儿实验探索,发现其中奥秘。

1.幼儿实验操作,请出小动物。

(1)教师:“小朋友看,这些白纸里还藏着很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请出来好吗,请小动物们出来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碘酒)“老师为你们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碘酒,请你们自己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3.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4.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蓝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结论:用米汤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显示出小动物。

5.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第三个环节:游戏挑战,体验活动的乐趣。

1.教师故事导入,引出游戏“捉小偷”。

2.教师提问:

(1)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幼儿自由讨论,各抒已见)

3.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

(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最后一个环节:简单小结,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百科:词语“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

篇12:大班科学活动小细管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小细管教案

课堂主题:神奇的小细管

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准备:

1、毛巾、海绵、布、吸水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花,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等)

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许多水,可是它们现在住在小盘子里太不舒服了,它们想搬到宽敞的大盆子里,怎么办呢?它们想考考你们。不用倒的办法,用小盆子旁边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那植物能不能吸水呢?)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红了的“小细管”。

4、幼儿欣赏图片(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百合花等)。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

5、讨论:毛巾、海绵、纱布,吸水纸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等才会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白色纸花变成彩色的花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结束

幼儿将彩花送给树妈妈,给树妈妈打扮。

活动反思: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篇1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十二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了解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十二星座

2.ppt课件:太阳系

幻灯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航天旅行

教师:今天有一个宇宙旅行团要出发了,小朋友想不想一起去呢?

好的,老师来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平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

教师:小朋友,上飞机了。

(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教师:小朋友现在要穿越大气层了,······

二、引导幼儿认识星座。

1.ppt课件-太阳系

引导幼儿观看:太阳系的一家,直观的了解各个星系。

2.认识星座

(1)了解十二星座的标示。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么多星星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

(引导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2)课件-十二星座

通过观看星座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

(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白羊座: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小星星,用一条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看看像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像羊。)

教师:我们叫它“白羊座”

以此向幼儿介绍其它的星座

白羊:

金牛:

双子:

巨蟹:

狮子:

处女:

天蝎:

天秤:

射手:

摩羯:

水瓶:

双鱼: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1.教师:现在我们开始遨游太空了,看看我们能遇到哪个星座。

课件演示

逐一出示星座图示,请幼儿说出星座名字。

2.我自己的星座

请幼儿对照自己的出生日期,了解自己的是哪个星座的。

白羊座 (3.21-4.19) 金牛座 (4.20-5.20) 双子座 (5.21-6.21) 巨蟹座 (6.22-7.22)

狮子座 (7.23-8.22) 处女座 (8.23-...

四、讨论:怎样才能到宇宙去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到宇宙去需要用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

篇1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名称:《好玩的风》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动脑,尝试用各种方法产生风。

2、了解风速的不同,感受风力大小与物体的关系,并进行记录。

3、知道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并愿意积极与别人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1.风车、2.收集材料:卡纸片、羽毛、木块、石块幼儿人手一份3.记录表人手一份4、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出示风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在我们的体验活动中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越来越低,天气渐渐转凉,经常会有刮风的现象。许多小朋友们对风感到非常的神奇,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

师:“牛老师先来问问小朋友们,风有颜色吗?是什么形状的?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风是没有颜色的,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能够感觉的到。比如我们看到树枝摇动、国旗飘感觉到冷这都是由风引起来的。

教师:”那你们再来看一看今天牛老师带来了什么?(风车)师:风车可以转吗?风车为什么能够转起来呢?

师小结:原来也是因为有风吹着,所以风车才能够转起来了!

二、互动学习1、引导幼儿用身体制造出风。

师:怎样用我们的身体制造出风呢?

如:用手扇出风、嘴巴吹起……2、引导幼儿用嘴吹气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风带动风车转动,观察风力不同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师: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风力大小一样吗?

师:风车转动的情况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风力大小和风车转的速度有关吗?

师小结:当我们风吹得大,风车就转得快,风吹得小,风车就转得慢些。

3、幼儿尝试探索风力与卡纸片、羽毛、木块、石块等物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记录。

教师:“这些东西是不是都能被风吹动?哪个只要很小的风就能被吹动?第二个被吹动有可能是什么?哪个需要最大的风才能被吹动,请你到后面的桌子上操作一下并记录到操作纸上。

(1)认识操作纸,理解记录表中的信息。

教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张操作纸:这张表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材料,请把盒子里的东西排列在桌面上,你朝它们吹气,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吹动它们哪个用的风力最小,哪个用的风力最大,将吹动它们所需的风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一粘贴(画)在格子里。

(3)集体验证:你实验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师顺势将幼儿的结果贴在记录纸上。你们同意吗?说说理由。

师小结:风吹不同的物体,重的物体要很大的风力才可能被吹动;轻的物体只要较小的风力就能被风吹动。

三、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1、幼儿讨论交流(1)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

教师:“在平时有风的时候,你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到了冬天,有时会刮很大的风,你会怎么来保护自己?”(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风的好处与危害。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和风做游戏吗?风除了在热的时候能让我们感觉到凉快它还有什么样的好处?

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看,因为有风,风筝才能飞得更远、风车才能转的更好看;风力发电,因为有风,风力车能为我们发电;因为有风航海员才能远航;因为有风,蒲公英的种子才能飘到更远的地方,长满山坡师: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但有时风也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危害,什么样的情况下就会对我们产生危害呢?我们怎样可以减少它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加强天气监测并及时预报,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风来之前做好防范措施,还可以在我们多植树,树能够挡住一些风,这样带来的危害就更小。生活中还有一些会对我们生活带来危害的风,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知识,在不远的将来等小朋友们长大了可以做科学家,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们利用风制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方便人们的生活,防止不好的风破坏我们的美好家园。现在先来请你们和风一起来做个游戏吧!

活动结束:律动《大风车》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手持风车或羽毛,随音乐游戏。

篇15: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背景设计:

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不仅全国人民都关注、兴奋,就连我班的孩子一提起这件事都非常的高兴。许多幼儿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纷纷表示要向杨利伟叔叔他们学习,做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也有小朋友表示长大后想登上月球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虽然这事情已成为往事,但我班幼儿的交谈内容还是不离开这一话题进行,他们还带来了各种图书、碟片、报纸,互相阅读和交流。我想:幼儿的兴趣不能简单地让它停留在口头上,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去感受、去想象、去创造,使幼儿的经验得以提升。

大班幼儿求知欲望强,他们好问好学,对数学知识也较感兴趣,积极尝试做一些计算练习,为跨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我们知道数学活动有时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如果只满足于让幼儿学会加减练习、编一些应用题,内容显得过于狭窄单一,很难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在剖析《黑夜密语》这一大主题的精神要领下,预设了这个活动,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满足他们探索太空的若干需求。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虚拟游戏中的问题。

2、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写有6—10数字的星星五颗,制定成贴绒磁性教具。

2、模拟的大张登月轨道图,在轨道的九个点上写数字10。幼儿每人一张相同的小图、笔。

3、幼儿每人1—10的数卡一套,彩色“通行证”一、手指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手指变数字游戏。

儿歌:食指中指并并,做把剪刀剪剪,我是手指魔术师。变、变、变个……。

二、给星星打电话。

1、出示图片。提问:这几位叔叔,你们认识吗?(杨利伟,翟志刚等)

2、大家都想上月球,我们闭上眼睛,祈祷星星帮忙。

3、出现星星图片,揭示上月球的要求。

要求: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我们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

4、幼儿解密码,第一次操作。

幼儿拿出卡片摆一摆。

师:你拿出是x和x,拨通的是x号星星的电话。幼:我拿出的是4和5,拨通了9号星星的电话。幼:3和2,可以拨通5号星星的电话。

……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练习6—10的分合。

5、破译了星星的号码,接通星星的电话。

提出要求:上月球要进入轨道,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密码解开了,到老师那儿领取通行证,就能登上月球。

三、解密码上月球

1、带领幼儿观察轨道图。

2、幼儿玩拍手游戏(复习10的分成)、

3、幼儿解密码,第二次操作。

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

4、检查密码,领取通行证。

5、幼儿登上轨道,虚拟上月球。

活动延伸:

听音乐,幼儿做各种动作,模拟宇航员在月球的探索的情景。

自我评析执教了科学活动《上月球》这个活动中,在活动中我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现状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虚拟游戏中的问题,使得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活动中,我以登上月球为线索,把充满奥秘的太空知识用图片的形式简单的展示在幼儿的面前,促进了幼儿的感官探索;把简单划一的数字分合式穿插在虚拟游戏中,既巩固了幼儿数学经验,又满足了幼儿上月球的探索欲望,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对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活动中,幼儿认真地追随环节要求的变化,一次次大胆地阐述自己对分合知识的理解,探究的欲望无处不在。“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些小朋友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他们有成功和被重视的感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幼儿之间的互相检查既提高了幼儿的数学经验,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又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相关文章:

1.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小细管》含反思

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3.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磁铁》

4.大班神奇变变变科学教案

5.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豆子的旅行

6.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7.春茶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8.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地球引力

9.大班科学教案:背背小书包

10.《神奇的吸铁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