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

《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

2022-07-19 08:27: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中金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

篇1:《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

《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  外形可爱  稀有珍贵  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           小熊猫

娇嫩          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       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      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      文静悠闲

黑眼圈         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  2950米  紧贴地面  枯树洞  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作业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16 在大熊猫的故乡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总起 苍绿幽静 地势高

自       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   分   林中鸟鸣声声

环   述   山下水泉清清

境       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 天堂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13《在大熊猫的故乡》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大熊猫》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通过观察与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激发学生收集大熊猫的相关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学习两个新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手启发谈话

1.出示大熊猫,让孩子们看图画,简单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2.师:大熊猫真可爱。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大熊猫

(二)自读感悟,读通全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要求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字音。

2.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什么?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大熊猫是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动物。它是珍贵的动物。

板书:珍贵

第2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样子。

第3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第4自然段,写大熊猫的饮食。

板书:样子活动饮食

(三)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再读全文。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小组合作,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2)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3)试着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播放大熊猫的生活录像片。

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片中的大熊猫。

(1)大熊猫的样子:

板书: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黑眼圈

(2)大熊猫活动情况

板书:小: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3)吃什么?

板书:竹叶竹笋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读词语卡片,巩固认识生字。

2.用生字开花的.方法,给生字组词,巩固识字生字。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结合写字教学要求,学习新的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生字。

(六)实践活动

1.有到过动物园或从电影电视上看到大熊猫的同学,或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说给大家听听,并在小组交流。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七)课外阅读

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我是国宝》《丹顶鹤》,让学生加深认识大熊猫和丹顶鹤,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大熊猫

(珍贵)样子

身子胖

尾巴短

毛很光滑

四肢

黑身子和头白

黑眼圈

活动

小: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吃竹叶竹笋

篇3:《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投影片

课文录音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  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  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 外形可爱 稀有珍贵 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  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  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小如猫

娇嫩 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 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 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 文静悠闲

黑眼圈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 2950米 紧贴地面 枯树洞 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作业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

篇4:《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总起  苍绿幽静 地势高

自 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 分 林中鸟鸣声声

环 述山 下水泉清清

境 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  天堂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13《在大熊猫的故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 外形可爱 稀有珍贵 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篇6:13《在大熊猫的故乡》

娇嫩 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 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文静悠闲

黑眼圈 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 2950米 紧贴地面 枯树洞 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作业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篇7:《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投影片

课文录音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  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  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 外形可爱 稀有珍贵 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  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  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 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小如猫

娇嫩 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 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 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 文静悠闲

黑眼圈 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

篇8:大熊猫教学教案设计

大熊猫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重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动物都比较感兴趣,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一些动物,但由于地理位置位置的原因,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能亲眼见到大熊猫,对大熊猫充满了好奇心,这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本课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前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解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习了一些记字方法和阅读方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了解更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模仿课文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大熊猫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长得什么样吗?你知道它最喜欢吃什么吗?

2、引入课题:

是呀,这些动物都很可爱,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非常可爱的朋友。它是谁呢?大家看,

(出示幻灯)学生齐答:大熊猫。

3、板书课题:

师:对,它就是被我们称作国宝的大熊猫(师板书课题)。你们喜欢它吗?

那么你们为什么喜欢它呢?(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自由发言)

(师相机板书:珍贵,可爱,国宝)

4、引入课文: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更好地了解一下大熊猫,下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同学们,听完了课文,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大熊猫了?那么下面你们就带着喜爱的感情认真地读读课文吧。阅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再次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段?就用喜爱的语气来给大家读一读吧。

2、学习第一段:读完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段:在这么多动物当中,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不仅我们喜欢大熊猫,而且它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呢,所以大熊猫也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出使各国。如我国曾先后9次分别向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

等国家和地区赠送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很高的待遇,住在为它们专门修建的熊猫馆。并且大熊猫还被选做北京奥运会的会标呢。(出示奥运福娃的图片及赴港大熊猫的图片)这就是赠送给香港的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它们的名字还是经过网络征集的呢。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课文吧。(生齐读课文)

a)生边读,师画简笔画。

b)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老师一起完成描图。

c)边看图边指导学生背课文。

d)出示幻灯,学生填空。1,大熊猫的身子,尾巴(),皮毛很()。头和身子是(),四肢是()。它头上长着一对()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圈。

2,比一比,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大熊猫的身子很胖。

大熊猫的身子胖乎乎的。

3、照样子,写词语:毛茸茸

胖乎乎()

4、学习第三段:

大熊猫不仅长得可爱,它的生活习惯也很有特点,那么谁来读读下面这段课文呢?教师板书:

小时候: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很可爱)

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睡大觉。(憨态可掬)

5、学习第四段: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熊猫都吃些什么?

6、小结:这篇课文从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大熊猫,处处都显示了大熊猫的可爱,那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大熊猫还有很多本领呢,谁来说说看?(出示幻灯图片)哦,原来大熊猫还有这么多的本领呢,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看来这句话用在大熊猫身上也很合适啊,应该怎么说呢,“动物也不可貌相”。知道了这些,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大熊猫了?那么,你们现在想对大熊猫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小超市:(出示幻灯)

(1)、认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然后模仿课文给同学介绍一下这种动物,并把它记在日记里面。

(2)、把你想对大熊猫说的话写下来。

(3)、写一句话吸引更多的人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动物。

篇9:《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教案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了解大熊猫的样子。

(1)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家都喜欢它。你能说说大熊猫的模样吗?那书上是怎样描写大熊猫的呢?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 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

25、大熊猫的故乡

一、来到大熊猫的故乡

二、找到大熊猫的家:发现、听到、找到

三、看到大熊猫:可爱、文静悠闲(明星、国宝)]

篇10:《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教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 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 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 外形可爱 稀有珍贵 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 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 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 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小如猫

娇嫩 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 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 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 文静悠闲

黑眼圈 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 2950米 紧贴地面 枯树洞 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

1、《作业 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

篇11:《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总起 苍绿幽静 地势高

自 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 分 林中鸟鸣声声

环 述山 下水泉清清

境 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 天堂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篇12:《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 外形可爱 稀有珍贵 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 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 小熊猫

娇嫩 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 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 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 文静悠闲

黑眼圈 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 2950米 紧贴地面 枯树洞 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

1、《作业 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

16 在大熊猫的故乡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总起 苍绿幽静 地势高

自 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 分 林中鸟鸣声声

环 述 山下水泉清清

境 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 天堂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篇13:《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描写大熊猫的两个自然段能感受卧龙山区的风光美,积累优美词句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图片、读课文、朗读片段、谈感受等方式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对国宝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到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带来一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对于大熊猫,大家在课外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

(请三四个同学谈谈知道的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大熊猫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熊猫的故乡你们去过吗?(没有)

我也没有去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大熊猫的故乡。

下面,就让我们从萧山国际机场出发,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客机飞往成都机场。下了飞机,我们转乘大巴,开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好,目的地到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在什么地方?(在大熊猫的故乡)

第一次来大熊猫的故乡,你的心情怎样?(新奇、兴奋、自豪)

让我们一起带上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个题目(出示课题《在大熊猫的故乡》)(齐读课题)

二、亲近大熊猫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2、读了课文后,你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大熊猫)

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刚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哇”地叫了起来,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想做些什么)

(很可爱、想抱抱它、想摸一摸)

(很有趣,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红色的皮肤。……)

(很可爱,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

那就请你们读读文中的句子,赞美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看谁读得有意思!

谁来对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尽情地赞美几句?还有谁能读得更可爱?

你们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读得特别可爱?

谁还想读,那就站起来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二、感受环境的美

1、了解熊猫生存所需条件

刚才有同学说想很想抱一抱大熊猫,老师也很想抱一抱它,那么我们去抱一只回来养养,好吗?(不行的)为什么不行?

那里符合了熊猫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而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条件,否则,大熊猫会死的。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条件

(板书: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盛、流水涓涓)

大熊猫能生长得这么可爱,这么充满灵气跟这个环境之间肯定有必然的联系吧!

2、交流自己的感受

下面就请你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具体地描写环境的话,把你觉得写得美的,符合大熊猫生存条件的话读一读,圈一圈,划一划。

①卧龙山区苍绿幽静。

(幽静:幽雅寂静(夜色幽静)苍绿幽静:深绿幽雅寂静。说明这里没有人声的嘈杂,浓浓的深绿色更衬托出幽雅寂静)

指导朗读。(苍绿幽静)

②这里地势高,常年云雾缭绕,满山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地势:地表的状态、形势,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符合了熊猫生长的条件山高谷深;常年:经常、始终不断的;云雾缭绕:云和雾一圈一圈向上飘起;满山:整座山,说明多;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原始森林: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森林;)

指导朗读。(云雾缭绕、郁郁葱葱)

③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

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擎天柱:支撑着天的柱子;威武:有威风有气势;箭竹丛:说明竹子很多,很茂盛;填充:塞满,说明树木肯定长得很茂盛;把森林的空间都塞满了。还符合了熊猫的生长条件箭竹茂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威武挺立)

④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声声说明叫声多,鸟鸣声声:鸟叫声很清楚,一声声都能听见;泉水清清:这里没有受到过污染,清清的泉水肯定是清澈见底的,符合生长条件流水涓涓)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⑤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

(缕缕白云:形容白云一条一条,连续不断;裹:缠绕、包扎;银白色的积雪:因为地势很高,所以会有积雪,也保持了常年不变的温度。)

⑥这真是——“大熊猫的天堂”(板书:大熊猫的天堂)

3、整体感受

下面,让我们到画面中去看看,去领略一下这迷人的景色。(师介绍)

看到你们激动的样子都跃跃欲试了,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和画面,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谈论环境与熊猫生存的关系

你们觉得可爱的熊猫也它生存的环境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

三、拓展练习(做公益广告)

是啊!在这么一个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的环境里生长的生灵也带有了大自然的灵气。大熊猫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悠闲的生活,面对现在恶化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老师刚在报纸上看到在征集公益广告,见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吗?

什么是公益广告呢?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四人小组为的单位,我们把设计出来的投到中央电视台,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来关心环境。

四、课外延伸

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网址,你们可以去网上查询。

篇14:故乡教案设计参考

故乡教案设计参考

【教材分析】

1、德育点:理解鲁迅先生通过小说所抒发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2、创新点:抓住故乡人物的变化和景物的变化分析人物,理解主题。

3、能力点: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4、知识点:生字词、运用对比塑造人物、描写景物,润土、杨二嫂形象的意义 ,小说中议论语句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一和初二年级时各学了几篇鲁迅先生的作品,给学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本文较易理解。但文中的议论有难度,因此理解议论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教师应重点讲解。

理解运用对比突出家乡人物和景物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这是本文的重点,学生已具有初步赏析文章的能力,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赏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3、整体感知,分析段落结构。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介绍作者:(采用提问的形式)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2月初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前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19年8月,鲁迅在北京买下了的住宅,于11月21日迁入,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12月1日,鲁迅离开北京南返,于4日抵故乡绍兴,在家停留至本月24日,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卖掉故宅后,鲁迅将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卖的卖”,都处理了,4月24日下午,鲁迅“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于29日回到北京。

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30,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樵悴,向鲁迅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朴实的农民形象。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听录音,要求学生画出生字词:

阴晦(huì) 猹(chá) 五行(xín)缺土 (jiàn) 脚踝(huái) 潮汛(xùn) 髀(bì) 愕(è)然 嗤(chī)笑 吓(hè) 瑟(sè)索 黛(dài) 恣(zì)睢(suī)

阴晦 萧索 聚族而居 无端 家境 素 如许 潮汛 苏生 愕然 鄙夷 嗤笑 瑟索 打拱 惘然 隔膜 辗转 恣睢 三、整体感知 请你用1~2句话概括出课文内容。 四、自读课文划分段落 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交代“我”回故乡的时节、地点、原因。

第二部分(6~77段):叙述“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一部分着重写故乡人物的变化,又可分三层。

一层(6~33段):写“我”和母亲相见、谈话。

二层(34~52段):写乡镇小市民杨二嫂的破产和巨大变化。

三层(53~77段):写闰土的到来,他的变化,使“我”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美 好向往彻底破灭。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触,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 追求与向往。哲理性的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要思想。 五、作业 用1~2句话概括你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对比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一、检查作业 概括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学生根据阅读回答)。

教师小结。

一、分析人物形象

润土:

1、少年──天真活泼,健康勇敢,无忧无虑。中年──麻木迟钝,悲哀痛哭。

2、细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闰土的语句画出来,并说一说你最喜欢哪段描写?为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3、作者在描写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学生会找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教师小结:

外貌描写: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

动作、语态对照:

少年闰土: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问,甚至 “我”没有问,闰土便说出了许多“天下的新鲜事”,将心中的话尽情倾吐(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欢喜──凄凉──恭敬;共说七句话,前六句用断 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况 ;说话后的神态,“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 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对“我”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 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 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只 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总结:在上述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思考: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并全班交流。)

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对照,揭示的是: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当牛做马,遭受着经济上的剥削,政治 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使他们的命运越来越悲惨。

5、文中还有那些类似的对比?

(学生自己找出并进行分析。)

⑴ 类似的对比还有年青的杨二嫂──中年的杨二嫂。

⑵ 家乡景物的对比。 二、作业 从文中找出以上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本文人物的对比及环境对比。

2、小说中议论性的语句。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年轻时的杨二嫂与中年的杨二嫂的对比: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⑴ 年轻时:年轻美丽,人称“豆腐西施”,因她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⑵ 中年:“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

通过对比,突出了杨二嫂的'可悲、可怜、可气、可恨。

年青时的美,成了获取利益的手段;美貌不再时,她把任何东西都当作获取利益的手段。

2、环境对比:

小说中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

眼前的故乡是一幅荒村图:

天气是阴晦的,冷风呜呜地响,苍皇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

(这幅荒村图生动地显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也衬托了“我”的悲凉心境。)

以前的故乡是那样美丽:“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样描写倾注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生活、对少年闰土的无比深厚的感情。)

故乡景物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趋势,也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环境。

三、文中的议论 富有哲理性的议论:

小说中的议论句子不多,但却起到点明中心,深化或升华主题的作用。

比如,《故乡》在叙述完“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后这样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引文中划线的句子是议论句,特别是最后一段的议论,含义是很深刻的,这是“我”自抒胸怀的自白,极富哲理性,指出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强调大家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勇敢地去努力去实践去开辟新的道路。

四、作业

按照习题四的要求,写片断作文。

篇15:《故乡》教案设计

《故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把握文章运用对比和议论来突出主题的写法。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对比中分析故乡的变化(记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憧憬中的故乡)。

2.分析篇末议论,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时间复备

一、导入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亲。在分析了故乡的人的变化,我们来一起分析故乡本身的变化。

二、检查预习、思考:

(一)找出文中描绘故乡的片段。

A、记忆中的故乡

B、现实中的故乡

“横”的用法:杂乱 、毫无生机。写出了故乡的萧条破败。

C、憧憬中的故乡

解读引导:

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揭示旧时代中国的 反动统治造成的农村经济日益凋敝、人民生活的日趋困苦的悲惨现实。

(二)小说最后三个自然段是以议论为 主的议论段。议论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引导:小说中的议论句子不多,但却起到点明中心 ,深化(升华)主题的作用。

引导:“我”否定了三种人的生活,寄托了“我”下一代有过上新的美好的生活的殷切希望。

分析词语:三种人的代表、三个“辛苦”的内容、恣睢

三个“辛苦”的内容――“我”: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忙碌;闰

土:贫穷窘迫、愚昧麻木;杨二嫂:生活每况愈下而变得尖酸刻薄、自私势利、处心积虑。

①分析词语:两个“偶像”、“愿望”的内涵是不一致的。

②“我” 希 望下一代应该有“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但又不能明确解释“新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以及何如才能够实现……所

以才觉得“茫远”。

解读:用“路”比喻“希望”。“这”指代“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一句。

最后一句议论的理解:有了希望,却不为之去努力、奋斗、拼搏,希望必然会落空 ,也就无所谓“有”;即使实现希望很渺茫,很“茫远”,困难重重,但只要大家都去探索实践、始终不渝地追求、奋斗,美好生活的希望就一定会实现,希望便“无所谓无”。只要大家都去探索实践、始终不渝地追求、奋斗,就一定能够走出希望之路来。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3.完成《补充习题》p19页练习三、四、五题。

板书设计:

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 ――埋下伏笔

现实中的故乡 ――做 好铺垫

憧憬中的故乡 ――表现希望

这样的描写倾注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生活、对少年闰土的无比深厚的感情。也为后文写闰土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这幅荒村图生动地显现了旧时代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也衬托了“我”的悲凉心境。为下文写故乡及故乡的人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议论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 希望的象征。特别是最后一段的议论,含义是很深刻,很好地点明了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实现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教后记:

鲁迅文章的教学还 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不 断的反思一定可以做到熟能生巧,在今后的家教学中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16: 《故乡》教案设计

《故乡》教案设计

一、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用生动的肖像描写和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2.了解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

3.理解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结构文章。

2.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三、应落实的知识点

1.“教学重点”1、2所列内容。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

4.生字、生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912月,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离别多年的故乡破败不堪,农民生活十分穷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2.速读全文,熟悉情节,划分段落。

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回故乡搬家的所见所闻。请同学们以“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为线索,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完成练习一。

提示:段落划分见《教参》。

完成练习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从渐近故乡时的悲凉,到在故乡见到闰土变化后的震惊与同情,直到离开故乡时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希望必然实现的信心。

3.分析人物

(1)闰土

①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作者作了鲜明的对比描写。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提示:从肖像、神情、“我”对闰土的印象等方面制表。

②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闰土与“我”的对话。

提示:要读出少年闰土的活泼纯真和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

③提问:

A.是什么原因使中年闰土“苦得像个木偶人了”?

提示:是苦难而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多重压迫所致。“多子”也给闰土增添了负担。

B.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通过写闰土的种种不幸,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社会的弊端。

(2)杨二嫂

提问:杨二嫂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可有可无,你认为如何?

提示:杨二嫂是个家道败落的城镇小市民。她与闰土相比是个次要人物,但对主要人物起了衬托作用,使闰土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作者通过她外貌与精神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急剧破产,劳动人民生活的日益贫困,深化、拓宽了文章的内容。因此说,这个人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3)“我”

简单向学生说明“我”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有作者的影子,但并不是作者自己。

通过以上对人物的分析,达到理解文章中心,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4.研讨最后三段,突破教学难点。

这三段内容较深,个别地方学生难于理解,人们认识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无需深究,只要求学生理解这三段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即可。

提示:第一段:弄清三个“辛苦”的含义,理解“我”渴望推翻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理想。

第二段:“我”认识到要实现这种理想,任务还很艰巨。

第三段:“我”决心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理想。可启发学生考虑以下问题: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是否矛盾?

光有希望,不去实现,希望等于没有,即“无所谓有”;有了希望,下决心实践,希望才能落实,即“无所谓无”。这句话不但不予盾,反而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为新生活的到来勇敢实践的决心。

5.能力训练

在课文中选取现实中的故乡――“萧索荒村”和记忆中的故乡――“月下瓜田”两个片断,揣摩景物描写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6.当堂练习

7.教师总结教案

篇17: 《故乡》教案设计

精选《故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通过《故乡》的学习,把握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3.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时数:

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与朗读,二、三课时分析与探讨,解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导语: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顺便回顾一下鲁迅及其作品。

2.讲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情节的把握:

(1) 以“ 故乡、 故乡、 故乡”来简单梳理,其中横线上添一个动词。

(2)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全文内容,哪一个词好呢? “变”!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4.环境描写: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5.人物的把握:

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A.“闰土”:把少年和中年的闰土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把握闰土的“变”。

(1)外貌:

(2)动作:

(3)对“我”的态度:

(4)对“生活”的态度: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B.杨二嫂:

(1)外貌:

(2)职业与性格:

结论: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C.“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

(2)怎样对待闰土?

(3)怎样对待故乡及其人物的变化?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6.重点段落的赏读与理解:

(1)最后五段,尤其最后一段的后面一句,体会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2)描写捕鸟一段,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7.小说主题探讨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8.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2)配套的资料。

篇18:《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案

《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了解大熊猫的样子。

(1)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家都喜欢它。你能说说大熊猫的模样吗?那书上是怎样描写大熊猫的呢?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 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五、课堂作业

篇19:在大熊猫的故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在大熊猫的故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懂得保护大熊猫,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2. 熟悉课文,了解课文记叙了一次寻找大熊猫的科学考察过程,重点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是大熊猫的天堂。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部分章节。

4. 培养从文本中找出所需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分析和甄别。

教学准备:媒体。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它体态笨拙,爱吃箭竹,最有趣的是它的皮毛,呈黑白两色,脸上长了一副黑眼圈,它的名字叫--大熊猫。大熊猫这么可爱,我们今天就去大熊猫的故乡看看,是什么样的水土孕育出了这么可爱的生灵。

齐读课题。

二.、初读

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生字和字音,同时在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旁边打个星号。

反馈,你能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给我们欣赏吗?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多读几遍,就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读后交流。(课文写了…… 你从哪个地方看到的?)

抓住“大熊猫的天堂”和“大熊猫生活的四个条件”板书。

三.布置考察任务。

同学们读书真认真,发现了许多连老师也没有发现的事。

今天,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专家老胡同志交给我们班的同学一个特殊任务,请同学们去考察一下大熊猫的故乡卧龙山区(课件出示):请你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生活的“天堂”。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你认为怎样的地方可以被称作天堂呢?

对我们人而言这样的地方可以视为天堂。对照课文说一说,对大熊猫来说,什么样的地方可以被认为是天堂?引导学生说出四个条件(板书出示)

师:全班齐读这16个字。

学生齐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它说得通俗点吗?例如冷暖适度就是指温度怎样的……山高谷深是指山怎样的……

学生答,教师点评。

师:符合这样条件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之为--(手指板书,引导学生说)大熊猫的天堂!

要证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的天堂,必须证明卧龙山区的环境符合这四个条件。课文哪个自然段重点写了卧龙山区的环境?

你打算怎么证明?学生说,教师小结:走进课文,深入阅读课文第一小节,从字里行间发现并搜集信息,来证明卧龙山区的环境符合大熊猫生活的条件。

接下来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寻找恰当的语句,然后小组讨论,认真地填写考察表。(板书出示:①读 ②搜集 ③讨论 ④填写)

学生阅读,讨论,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考察结果。

预设:关于大熊猫生活的第某个条件,你们小组搜集到了什么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 卧龙山区苍绿幽静。

“苍绿”是一种什么样的绿?(绿得多,绿得浓)为什么会这么绿呢?

给“幽静”找一个近义词。(安静 宁静 )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有韵味?为什么?

你能试着读出“苍绿幽静”的味道来吗?全体练读,指名读,评价同学朗读中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2. 这里地势高,常年云雾缭绕。

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用“之所以……是因为……”连接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卧龙山区的山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句话也写了山?

“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

研读这个句子,你从哪里看出了山的高?除了高之外,这里的山还有什么特点?云呢?你怎么知道的?

自由练习朗读这两个句子,要读出云雾丝丝缕缕,山谷空空蒙蒙的感觉来。

指名读,评价,再读。

卧龙的山多美啊!大熊猫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因为这里的山--(高) 谷--(深)。

3. 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仔细研究这个句子,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箭竹茂密”?箭竹除了茂密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你能给这个句子口头缩句吗?这里除了写箭竹,还写了什么景物?云杉、红桦和松树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擎天柱是怎么样的?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朗读,抓住“擎天柱威武挺立”的气势来指导。)

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提到了树木?

满山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个句子在写什么景物?写出了原始森林的什么特点?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4. 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同桌练习朗读这个句子,相互说说读了以后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体会。

你觉得“鸟鸣声声”和“幽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你能读出卧龙山区环境清幽的感觉来吗?

5.找了那么多信息,你觉得卧龙山区称得上是“大熊猫的天堂”吗?那么,谁代表我们全班来宣布这个考察结果?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从内容和感情两个方面指导。

五.指导全段朗读。

卧龙山区这么优美的环境,真值得向人们好好推荐推荐,让这美景走出大山,家喻户晓。让我们用朗诵向人们介绍这迷人的风光吧。

(出示卧龙山区图片)请你根据图片上的景色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总结朗读方法: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变换自己的语气、语调。教师朗读,请学生挑战。

六.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既完成了考察任务,知道了大熊猫的天堂就在卧龙山区,又向人们推荐了卧龙山区的优美环境,收获真不小。但也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课件出示资料:大熊猫生存的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大熊猫濒临绝迹。)你愿意为保护大熊猫做点事情吗?

(课件出示:请你写一首诗,或者写几句演讲词,或者设计一句广告词,来呼吁人们保护大熊猫的家园。)

板书设计: 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的天堂 卧龙山区的环境

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 地势高

箭竹茂密 箭竹丛

流水涓涓 泉水清清

考察表

考察目标:证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生活的“天堂”。

考察方法:认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从课文中找句子来说明。

考察的内容:

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

卧龙山区的环境

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结论:所以,我们认为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的天堂”。

课前准备:词语( 苍绿 幽静 郁郁葱葱 擎天柱)

[在大熊猫的故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0:《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见过芦苇吗?(生答。)

2.师:我们生活在北方,很难见到芦苇。在本文作者的故乡,生长着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给他留下了甜蜜的回忆。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去看看——故乡的芦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用自身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三、品读课文

过渡: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许多梦幻般的记忆,为什么让“我”尤为难忘的却是芦苇呢?

1.赏芦苇美景。(学习2~4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课文。

⑵说说:你在读中感觉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引导说出:绿、美,师相机板书。)课件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①指名读句子。

②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引出:比喻句。)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说一两个比喻句呢?

③师指导朗读。

④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一下,让我读一次,好吗?

⑤师读,生观察。读后问:你观察到什么了?你从老师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⑥生反复练读:分组读、指明读、齐读等。

⑦练说叠词:请同学们说一说句中运用了哪些叠词,你还能说出别的叠词吗?

课件出示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和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

①哪些同学喜欢它,就站起来读一读。

②全班齐读。

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句子吗?谁站起来说一说。(引导说说拟人句。)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一份快乐。

2.忆童年趣事。(学习5~7自然段。)

⑴生以4人为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自学要求:

①读懂这一局部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讨论。

②朗读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读出“趣”来。

⑵生汇报自学情况。

全班交流,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小朋友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①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②师生评价:

师:此时,我已经陶醉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真快乐啊!你看,小朋友们吹得多起劲啊!(指导观察插图。)

生边想边朗诵第5自然段。(配轻音乐。)

师:我们不只用芦叶吹出美妙的歌曲,还把它们折成绿色的芦叶船,别提多有趣了!

(师引导同学读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洁的幻想,顺流而去。

师: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生自由发言。)

⑶师:吹芦叶、折芦叶船多有趣啊!可是,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现在,我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芦苇丛中捉纺织娘,你们想去吗?

(指名读第7自然段。)

师:你喜欢这一段吗?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生练读:指明读,自由读,齐读。)

师: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纺织娘,协助同学理解。

⑷练习背诵:把你最喜欢的一局部背下来。

过渡:故乡的芦苇多美啊!它曾给“我”留下了这么甜蜜的回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直接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吗?

3.学习第1、8自然段。

仔细品读,对比说说这两段有什么特点。(前后照应。)

四、拓展训练

师:我们在课文中感受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你能不能也来谈谈自身家乡的美景和童年趣事呢?

(生自由发言。)

【《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大熊猫优秀教学设计

2.大熊猫优秀作文300字

3.在家里教案设计

4.故乡在远方记叙文

5.故乡优秀作文

6.作文 大熊猫

7.《大熊猫》说课稿

8.大熊猫作文

9.思乡作文:故乡在何方

10.《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优秀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