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2022-06-06 12:03: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卷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篇1: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小动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对动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的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的机会,持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注重对学生得出结论要素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动物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等共同特征。

(2)通过突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动物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分组:6—8人一组。

【教学过程】

(1) 引入活动:看一看,说一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认识哪些动物?

生:去过!我认识老虎、大象、长颈鹿、猴子……

师:(出示挂图或录像资料),看一看,图中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生:熊猫在吃竹子、斑马在草原里奔跑、老虎躺着睡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初步知道图中的动物们在干什么,引起学生探究其他动物的欲望。

(2) 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需要吃、睡,也会运动吗?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们想知道其他动物是不是也像熊猫、斑马、老虎一样,也需要吃饭、睡觉,也会运动吗?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多鼓励,多表扬。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3) 事实证据: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他动物是不是也会运动,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他们都吃什么?

结合记录表中的内容,组内寻找证据,并把找到的结果填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

生:(学生活动。)

(4) 得出结论:

师:下面我们把找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生:(对照手册记录的结果进行汇报。)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来总结一下。

生:……

师:(根据学生们的总结,老师板书: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设计意图]小组内描述、比较各种动物的运动情况、吃食物情况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总结。最后全班归纳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5) 阅读:

师:读一读下面的知识,看看动物们还有哪些特征。

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孩子们阅读动物的其他一些特征,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动物们还有其他的很多共同特征,从而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参观动物园为场景,是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继续探究,发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点评】

本课的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步步引入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篇2:二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科学的大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0字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钥匙。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达尔文对科学的热爱,从而明白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钥匙。

教具:达尔文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达尔文画像)你对他有了解吗?

2、检查课前收集的有关达尔文的资料和预习情况,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知道达尔文是怎样走进科学大门的吗?

3、师相机揭题:科学的大门。

二、激趣朗读,体验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划分自然段。

2、交流读书感受,相机板书生字新词:大自然、观察、浪费、谈起、科学、钓鱼并认读。

3、交流:你从文中了解到达尔文小时候都喜欢做哪些事情?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到这,你想对达尔文说些什么?

5、达尔文的同学对达尔文说了些什么呢?达尔文又是怎样回答的?(同桌分角色朗读)

6、从达尔文的话中你明白什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一段。

三、开放课堂,延伸升华

1、多年以后,达尔文成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一次,他遇见了小时说他“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用的玩意上”的那个同学。你知道他们会怎样说,怎么做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故事往下编,看哪组编得最精彩。

2、展示续编及表演

3、师生共谈体会

四、布置作业

继续用多种方式搜集有关送尔文的资料,并制成“手抄报”。

1.初中科学教学设计反思

2.《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

3.小学科学《预测》教学设计

4.科学课件教学设计

5.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6.二年级《画风》教学设计

7.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脐橙》教学设计

8.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反思

9.六年级科学课教学设计

10.教科版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

篇3:参观动物园猴子二年级作文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玩得可高兴了。终于到了动物园,我们看见了班马、狮子、大灰狼、狗熊、老虎等许多动物。

但是,我们尤其喜欢的是聪明的猴子,它一会儿跳下来,一会儿跳上去,可爱极了。它最爱吃的不仅仅是桃子,还有香蕉和苹果。

动物园里面有一座假山,假山上的猴子特别好玩,有的把香蕉皮顶在头上,当作帽子;有的用一只手吊在假山上吃苹果;还有的趁猴妈妈给小猴讲故事时,去偷它的食物……真有意思。我们又把书包里的食物扔给猴子,逗着它们玩。

时间过得真快!老师叫大家集合回家。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园。

篇4:参观动物园猴子二年级作文

我们兴高采烈的坐上车,一路上有说有笑地来到动物园。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威风的狮子,凶猛的老虎,美丽的孔雀,狡猾的狐狸,阴森的莽蛇,温和的大象。大家最喜欢的还是调皮机灵的小猴子。

在猴山上有十几只猴子,它们有的晒太阳,有的挂在树枝上打秋千,有的在山上互相追逐,有的挠痒痒,有的跑到铁栏边抢我们扔的东西,动作千姿百态。小猴的眼珠滴溜溜地打转,好像在打什么“鬼主意”。同学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小猴子真有趣呀!

篇5:科学二年级上跷跷板教学设计

科学二年级上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供直接经验的储备。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相信丁丁和当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今天我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

生:好!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

(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

(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

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

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

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

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

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

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

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

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

[设计意图]

“跷板足够结实”,“能够绕轴旋转”、“底座稳固”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跷跷板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学生的后续设计、制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

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

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

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

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

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

师: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设计了。这次,老师请你们在不参考课本案例的情况下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

(生画跷跷板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

生1: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用纸板做跷板,因为我感觉纸板比较轻便,这样跷板不容易歪倒。

生2:我和他的不太一样,我没用纸板,我用塑料尺作为跷板,虽然重一些但感觉比较结实。

师:虽然你们选择的材料不一样,但都能说出选材的依据,表扬你们!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方案)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方案,那么你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如何将跷板和底座连接在一起呢?

生:我先把轴用透明胶带粘在翘板上,这样就制作好了带轴的跷板。再把两个曲别针用透明胶带站在底座上,最后把跷板上的轴两端各放进一个曲别针的圆孔里。

师:掌声送给你,你真是一个小小工程师!

[设计意图]

本环节包含三个小活动,认识材料、选材和设计。其中设计活动难度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提升。一是,由原来的“临摹”设计变成自主设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自我评估。技术与工程强调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完成任务,而小学生的设计容易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因此要在设计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二是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

本课的制作难度较上节课有所提升,尤其是剪切透明胶带和将两个别针对称地固定在杯子上时都可能需要同伴的帮助,因此特别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的作品的时候了,不过这次我们除了评价自己的作品之外,还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就像工程师也需要别人提供意见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做的更好!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跷板有点问题,我用纸板做跷板,结果把丁丁和当当放上去后把纸板压折了,看来纸板太软了。

师:你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找到问题的原因,很了不起!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生1:我建议他将纸板换成塑料尺,塑料尺更坚固一些。

生2:我觉得如果换成木板会更坚固一些,而且还轻便呢!

生:谢谢你们的建议,我知道怎么改进了!

师:同学们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的作品在……还存在不足,建议你……”。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能为同伴的作品提供改进意见,更了不起的是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宝贵建议,相信你们的作品经过改进后会更加完美!

[设计意图]

相较于第一课的自评而言,本课在评价能力方面的要求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互评价。如何有效地引导二年级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互评的语言表达模板,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让评价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被评价者更容易听明白别人的意见。

【教学反思】

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设计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二是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要考虑到后续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在评价的时候,采取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开展相互评价。

【总结点评】

动手制作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设计环节主要是动脑,制作环节主要是动手,把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物品,动手与动脑是相结合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先的计划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重新考虑,在制作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难题需要动脑解决,因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可以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考虑设计制作的可行性,这是工程思维的显著体现。学生在制作跷跷板过程中的最大收益就是体会到了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要基于现实条件下进行。此外,他们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中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篇6:小学二年级科学课堂精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 特点

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

陶瓷碗 光滑、坚硬

塑料碗 光滑

篇7:参观动物园小学二年级作文350

参观动物园小学二年级作文350

星期天,爸爸要带我到温州动物园玩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进了动物园,妈妈拉着我去看鹦鹉。最漂亮的要数那只金刚鹦鹉了,它的头部是鲜红色的,背上的羽毛是蓝色的,脖子是绯红色的`,尾巴有带点绿色,多么漂亮啊!

它抖动着羽毛在地上转着圈儿,那是在舞蹈吗?我知道鹦鹉是会说话的,可是我怎么逗它,它都不和我说话,甩甩头,模糊不清地吐出两个字,好像在说“讨厌”。转了一个圈,我们看到一匹黑色的骏马。它把脖子仰得高高的,看起来是在伸“懒腰”。训马师正牵着马,让孩子们爬到马背上坐着拍照。妈妈鼓励我也去拍一个,她说:“你看那马,多健壮的腿脚,你坐在马上就是个女侠了。”我被妈妈说得心动了,大着胆子让训马师扶着上马拍照了。大笨熊不仅笨而且懒;孔雀虽然美丽又骄傲;猴子调皮又机灵。参观动物园,我认识到许多以前只能在书中看到的动物,真有趣!

篇8:《克隆动物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剪纸艺术最早源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本课的内容恰反映了我们继承与学习传统剪纸的方法与技能。从古至今,剪纸艺术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以及风俗习惯当中。由此可见,剪纸艺术早已是我国各民主喜闻乐见的一种明间艺术。学习色纸叠剪、色彩对折剪、连续花边、拼色与套色剪纸、主题性剪纸等技法,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与自然环境”为取向,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并以“克隆动物”为题材进行剪纸创作,增强环境意识,懂得爱护动物,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以往学习的简单对折剪法的基础上延续学习剪纸技法,引导学生提高剪纸创作中的艺术造型能力及画面构图能力。本课以孩子门喜爱的动物园为创作内容,以目前世界上最热点的话题“克隆”为切入点,巧妙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材以有趣的学生剪纸作品欣赏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共同处与不同点,并从中感知重复的形式美。通过学习多层这折剪、叠剪纸技巧,使学生在表达对绿色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受其美感的情境中,逐步培育心灵手巧的优秀品质与能力,这是本课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对折、叠剪法,剪出多个重复动物形象并进行画面构图的艺术处理。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体验多个重复形象所构成的形式美和情趣美。再尝试中,体验剪纸艺术技法的巧妙与剪纸纹饰的特点在展示中,体验合作与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和动物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重点:

1.重点:正确掌握对折剪、叠剪法,剪出多个重复动物形象并进行画面构图的艺术处理。

2.难点:抓准动物特征,大胆折剪、叠剪出多个造型夸张的动物形象。

3.兴趣点:一次折剪、叠剪出多个重复花样的方法;“克隆”出多个动物构成画面。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收集动物图片资料,了解动物形态特征,2.能一次折剪出两个或者多个重复的图样,所选择的纸材要以薄、韧为佳。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与交流

播放影片“地球”导入:

教师:播放《地球》视频片段,初步了解非洲大自然中壮观的生物及环境,感受生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保护、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问:我们生活环境在渐渐地恶化,你梦知道有哪一些吗?

学生答:有全球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森林面积减少等等,导致了许许多多动物及其他物种正在濒临灭绝。

铺设,老师问学生:假如现在面临这这样的紧急情况(生物灭亡),并且现在你是一位热爱生物的生物学家或者是科学家,现在全球在采取紧急计划,叫做”拯救与克隆”。你会怎么做?

学生答:运用我的的绘画克隆出各种动物。

二、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老师问:那么作为一名参与此计划的拯救者,首先必须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并且能学会运用“克隆”技术。

欣赏与学习,观看教师播放的PPT,利用动物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观察分析,找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老师问:大象有什么特征?应该突出哪些地方?

学生答:鼻子。

学生甲:耳朵

学生乙:身体

老师问:斑马有什么特征?

学生问:黑白相间

老师:展示制作的剪纸作品,问:这几张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答:小鸟斗小猫,小猫保护小白兔。

学生答甲:一群猪仔。

学生答乙:一群野牛。

老师问:美在哪里?

学生答:疏密排列特别。

学生答甲:色彩对比很鲜艳,图案很丰富

学生乙:突出了动物的特点,造型夸张。

④参考教材两种剪法范例,想一想是怎样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克隆”多个动物的剪法和摆放方法。剪法一:多张叠剪(多个重复),剪法二:折剪(相互对称)

三、活动三:动动手

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巧妙利用纸材,进行”克隆动物园”主题的剪纸创作。

四、教师巡视辅导。

五、分享与评价

1.组织学生以动物园的形式粘贴各个同学的作品,并懂得运用涂画的形式来装饰背景,使之更加有层次感,更丰富。

2.提出评价目标:“克隆”的动物和装饰纹样美不美?画面内容是否生动有趣、切题?

3.展示学生个人创作优秀作品成果,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

篇9:《克隆动物园》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叠剪的剪纸方法,提高剪纸的技巧。

表现动物形象,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培养对爱护动物的感情。

训练构图的能力、色彩搭配能力。

教学重点:

叠剪的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形象统一又有变化。

作业要求:

个人或分组合作,用剪纸的方法克隆“动物园”。

教学用具:

彩色纸、剪刀、胶水、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动物剪纸作品,同学们喜欢吗?导入课题。

二、讲新课。

讲解剪纸的特点,欣赏课本的作品及教师的范作。

动物园有很多动物,他们成群结队的,如何体现他们呢?――用叠剪的方法

三、介绍叠剪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剪纸讲解演示)。

A剪法一:将多张色纸叠剪,可得到多个重复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不同的纹样。

剪法二:将色纸对折剪,可得到相连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

B把剪纸贴在合适色色彩底纸上,粘贴要平整、牢固。

C根据画面讲究疏密排列、色彩对比等构图

D加上环境的剪纸。

四、学生作业:

1、、刻制的工艺要精,下刀要胆大心细,线条要连贯,起止都要刻至未端,下要硬用手拉断,以致使线条断裂。

2、刻剪时先从里面的细部下手,逐渐转向大形和外部,最后是外轮廓。

3、动物选用色彩的搭配除了注意色相的对比,还应有明度的对比。

4、刻制进应垫上垫板,防止弄坏桌面。

五、展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篇10:《克隆动物园》教学设计

《克隆动物园》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叠剪的剪纸方法,提高剪纸的技巧。

表现动物形象,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培养对爱护动物的感情。

训练构图的能力、色彩搭配能力。

教学重点:

叠剪的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形象统一又有变化。

作业要求:

个人或分组合作,用剪纸的方法克隆“动物园”。

教学用具:

彩色纸、剪刀、胶水、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动物剪纸作品,同学们喜欢吗?导入课题。

二、讲新课。

讲解剪纸的'特点,欣赏课本的作品及教师的范作。

动物园有很多动物,他们成群结队的,如何体现他们呢?――用叠剪的方法

三、介绍叠剪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剪纸讲解演示)。

A剪法一:将多张色纸叠剪,可得到多个重复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不同的纹样。

剪法二:将色纸对折剪,可得到相连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

B把剪纸贴在合适色色彩底纸上,粘贴要平整、牢固。

C根据画面讲究疏密排列、色彩对比等构图

D加上环境的剪纸。

四、学生作业:

1、、刻制的工艺要精,下刀要胆大心细,线条要连贯,起止都要刻至未端,下要硬用手拉断,以致使线条断裂。

2、刻剪时先从里面的细部下手,逐渐转向大形和外部,最后是外轮廓。。

3、动物选用色彩的搭配除了注意色相的对比,还应有明度的对比。

4、刻制进应垫上垫板,防止弄坏桌面。

五、展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篇11:参观蛋糕店教学设计

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蛋糕店

活动意图:

社会的进步,生活的丰富,各种糕点店、蛋糕店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有些蛋糕店生意红火,颇受大家的喜欢。为了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我们带小朋友们参观蛋糕店,了解蛋糕的制作过程,理解蛋糕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尊重别人的劳动,培养幼儿不挑食,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蛋糕店的情况,认识各种各样的糕点。

2.观看蛋糕的制作过程。

3.理解糕点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联系好参观的蛋糕店。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来到蛋糕店门前,认识蛋糕店的名字。

2.在蛋糕店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蛋糕店的'内部结构:蛋糕的销售区,蛋糕的制作间,蛋糕的材料间等。

3.观看蛋糕的制作过程。

4.与蛋糕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蛋糕的种类,人们喜欢的种类,销售情况等。

5.结束参观活动,安全离开。

篇12:《参观苗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 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一)导入

1、口算

30×8 60×6 7×90

34÷2 25÷6 120÷60

2、笔算

120÷20 174÷20

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如果把整十数的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板书:参观苗圃)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1):读题:

(2):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3):列式 :

3、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

4、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

5、学生板演,说明思路

6、小练:

408÷51 368÷92

(三)

1、出示例2:

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2、试着列式、计算。

3、学生板演,说明思路

4、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引出验算。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

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5、练习:

89÷22 161÷37

6、 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70÷31 381÷54 272÷28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8×< 243 42×()< 213

61×()< 441 59×()< 481

67×()< 215 89×()< 884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先来口算下面几道题:

30×8 60×6 7×90

34÷2 25÷6 120÷60

师:笔算

120÷20 154÷20

(说一说笔算思路)

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如果把整十数的

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板书:参观苗圃)

师:出示(例1): 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师:读题。

生:(生读题)。

师: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生答)。

师:怎样列式?

生:(154÷22)。

师: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

生:(估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

师:指名板演,说明思路。

生1:把22看作20,然后想一想154里面有几个20,因为150里面有7个20,所以商7试一试。

生2:54里面有2个22,还多10,再和100相加是110,110里面有5个22,5+2=7,所以商是7。

师:他们说的对吗?

生:对。但是第二种方法比较麻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看看你是不是真掌握了。

出示(408÷51 368÷92)

生:(生板演)。

师:出示例题2: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

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生:(生独立完成)。

生:120÷18=6(个)……12(盆)

把18看成20,120里面有6个20,所以用6试商。

师: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

生:可以验算。

师:该如何验算呢?

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师:看书质疑。

生:(生看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1题 .

生:(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2题。

生:(填在书上)。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试商。

生2:知道了如何对除法进行验算。

生3:计算的时候要认真。

师:看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学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对算理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明确,我又通过追问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引导,如在学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追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这样一来,就能加深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计算教学,只有算理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本节课因为学生已有《买文具》一课的基础,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的除法,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又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议。

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有一定原因,学生在对错例的评议过程中,弄清了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课堂暴露的问题转移到课后。

3、在计算过程中,同学会考虑把除数换成是整十的数,但是没有同学想到把被除数也换成是整十、整百的数进行计算,而我也没有及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

对于这个失误,我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补救。

篇13:《参观苗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备注:教案设计的红色字体为教学重点和评价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到了冬季,绿色植物的颜色逐渐的减少了,可是在我们的家乡哈尔滨就有这这样的生态园,它四季如春、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播放影片,板书参观苗圃)

二、解决问题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影片观看完了。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看!讲解员叔叔正在给同学们热情的讲解着,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一个除法问题吗?

2、信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追问:如果也是求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如何列式?(板书)

3、你们从两个算式中能发现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板书副标题)像154÷22除数不是整十数

4、估算培养:

(1)说说你是怎么估计商是多少的?

(2)为什么要看做20来试商呢?

(3) 用除法竖式计算你们会吗?先自己试一试好吗?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完成任务请用座姿告诉我好吗?

5、计算教学:

(1)试商的7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2)下一步是不是该用7乘20的积呢?为什么?

(3)谁还能谈谈求商的方法?你能总结一下计算的方法吗?

三、继续引入情境:

1、 听说我们南岗小学的同学们也要去参观苗圃,工作人员将中心花坛用126盆花来布置,每个图案用18盆,请你估计一下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2、你们想不想自己独立解决这道,好!那就充分展示你们自我能力吧!

四、趣味练习(采用题纸)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两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趣味问题,有信心解决吗?

第一练《技能pk》

请在珍珠上选择正确的数字填入括号内,最大能填几

38×( )<243 21×( )<199

27×( )<287 59×( )<481

第二练《独具慧眼》

请仔细观察,能发现什么?

第三练<实战演练>

计算练习

(1)你们有什么发现?

(2)那我们怎样验算商是否正确呢?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计算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时,应该怎么样试商?试商时应该注意什么?

篇14:《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之三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庄严”、“晶光闪耀”、“灿烂”、“摆设”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㈡能力训练点

1、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说话作文时,能连贯地表达要说、要写的意思,培养写作能力。

㈢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建设祖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点。

㈡难点

弄清写宴会厅自然段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㈢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让学生弄清作者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从而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的特点。

2、难点的解决办法

让学生弄清写宴会厅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㈠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结合预习与课后思考问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记号。

㈢在读议中弄清人民大会堂各处建筑的特点和描写宴会厅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㈣背诵5、6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人民大会堂投影片;思考・练习2比较句子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北京的人一定回去看人民大会堂的。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的?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饱览它雄伟壮丽的风采。

(二)板书课题。

【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参观动物园小学二年级作文

2.科学教学设计

3.二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4.参观动物园作文550字

5.作文参观动物园200字

6.参观动物园三年级作文

7.参观动物园作文200字

8.参观动物园作文650字

9.二年级教学设计

10.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