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2022-05-28 08:42: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啤酒鸭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父子骑驴》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父子骑驴》教学设计,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篇1: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简介毛驴,教学驴,随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读准音。

2板书完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2标出段的序号。

3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二)反馈。

1学习生字。

孝和教比较,狠和很比较,抖和科比较。

读以下词语:

这么笨不孝骑驴狠心享福发抖

2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1)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

(2)老太太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

(3)年轻的母亲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4)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脚都被压得发抖了!

3抽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一想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二、研读文本

(一)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的话。

(二)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

抓住不同的人说话时不同的神态来指导。如:哈哈大笑大声指指点点。

(三)父亲听了他们每个人的话,各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理解最后父亲下决心说的话。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1主见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2现在父亲终于下决心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快快乐乐地回家了。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的这句话吗?

3在平时生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

4小结:是的,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五)练习复述。

附:板书设计

篇2:《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这6个生字。

2、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3、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贴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略写)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生字。

1、学生利用字典学习生字。

2、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初读课文,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2、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听儿歌《小毛驴》导入新课。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毛驴有关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的名字叫做《父子骑驴》。板书:27、《父子骑驴》

2、轻声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主,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

2、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这几种人物说的话。

四、精读课文,启发教育

1、小组讨论:他们对父子二人骑不骑驴有什么看法?父子二人又是怎样做的。

2、小组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4、学生默读并体会不同人物的话。

5、指导感情读这四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四句话,教师引读。

7、这么多人,这么多意见,如果是你,你该听谁的呢?

8、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9、总结:是呀,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五、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生活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义的事?说一说。

2、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篇3:《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正确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这是一则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三种意见,结果都遭到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知识链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自主学习】

1.我会读:骑驴、笨重、孝敬、狠心、享福、发抖。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哈哈大笑(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指点点(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毛驴一()老先生一()大汗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并用词语说一句话。

(1)竟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竟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指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指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勾画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小孩子分别说话的内容,并想想他们分别认为父子该怎么做的?

【合作探究】

1.读句子,注意带点部分之间的联系。

(1)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了的驴了不骑,累得一头汗。”

(2)老太太忍不住说:“现在物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走路。”

(3)年轻的母亲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4)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个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腿都被压得发抖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篇4:父子骑驴读后感

父子俩牵着驴进城走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

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觉得它们父子太没有主见了,光听别人的话,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反而会把事情搞的越糟糕。

遇到事情要自己有主见,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别人的意见只可以供自己参考,而不是照别人的方法去做,要自己拿主意,千万别轻易听别人给你提供的意见,要有清醒的头脑,把别人的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想想,看看到底谁的意见好,就用谁的,而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的意见。

在遇到问题是,不要总听别人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理论中,要自己有自己的意见,一个人要有主要具有判断人的事情事情好坏,事情的是非,要靠自己的脚步走路,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你脑袋思考。

篇5:父子骑驴读后感

《父子骑驴》这篇课文我很喜欢。里面讲了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子从城里回来,一位老先生看见了,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父亲听了,急忙让儿子骑上去自己在前面走路。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太太看见了,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父亲顶着太阳走路”,父亲听了,急忙让儿子下来,自己骑在驴背上。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母亲看见了,说:“世上竟然有这么狠心的父亲,让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父亲听了,急忙让儿子也骑上驴子。又过了一会儿,一群小孩子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个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腿都被压的发抖了”,父亲听了,急忙和儿子一齐跳下驴背。父亲心想:“今天的事怎么左也不对,右也不对”,最后父亲下定决心说:“要按自己的主见去解决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每个人出发点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就不同,我们做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意见。

篇6:父子骑驴读后感

从前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对父子牵着自己家的驴到集市上去卖,走了一段路听到一些人在议论,路人甲说:“这对父子真傻啊,有驴不骑。”父便叫子骑上去,在后来一段路上,他们听从路人的话,子坐不孝,父坐残忍,二人都坐驴可怜,最后他们抬着驴回家了。

这是个愚蠢好笑的故事,但是,笑过后请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种事情常常发生。

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小马问的老黄牛和小松鼠,他们各自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谈论河水的深浅,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会大大不同,惟有小马亲自一试,方可知道河水到底深浅。

在生活中,我们许多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别人说东他绝不往西。还记得一次语文考试结束后,同学们为一个字词的读音而争论不休。“恪尽职守”的恪到底是读ge还是念ke?甲方说老师上课听写时念的ge的音,乙方说他们之前查过字典,甲方不信,指着站在他们一边的学生说他们也读ge,最终双方争论不休,还是在字典的确认下证实了答案―“ke”。

从这里我领悟到自己也曾犯过此类错误:初一的班主任老师很严厉,很少笑,这是全班对她的评价。直到初二时她回自己的家乡教书,我们才开始理解她,明白她对我们的严厉。其实当时自己并未对她不满,只是同学们有各种意见,自己也就刻意的对老师不满。现在想想,她对我们真的很好,为了让我们真正的理解,她将我们放学后留下来,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在同学们看来,她很严厉,其实她对我们是真的负责。

许多事都是在事后才明白,人要有主见才能够使个人魅力得到发挥。

篇7:父子骑驴读后感

读完《扛着驴子的父子》,让我想着一个人要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老是在意别人的看法,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从文章中看出,父子听了别人的看法,先是“儿子骑驴”到“父亲骑驴”再到“父子都骑驴”然后“父子俩抬驴”,最后驴子“掉到河里”。最终是父子由于自己没有主见,听了别人的看法把事情办砸了!

其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使人人满意。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要有主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篇8:《骑驴父子》读后感

从前有一对父子赶着驴去赶集,儿子骑驴的时候、父亲骑驴的时候、两个人骑的时候、两个人都不骑的时候都受到了路人不同的的指责,最后父子俩个抬着驴回家了。

这个硌事让我明白了别人提的建议都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后再选择去跟着别人,还是不去跟着别人。

以前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拿了软式排球和呼拉圈。我想去抱软式排球玩。但是别的同学说:“软式排球一点都不好玩,排球我们都是投球,有本事你能拿软式排球去投中篮筐啊!还有你的投篮技术不咋的。”听完我就想都不想就跟着他们去玩呼拉圈了。结果我比他们转得差远了,被他们笑话了。我真后悔听了他们的话。

现在我已经不会这么简单受骗了。有一次敖康容说数学老师生病了不能来上课了,我不相信,因为他老是骗了。我就拿出书等着老师来上课。上课了,数学老师来了,她说只是有点不舒服。引文这事敖康容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从现在开始,我要有自信、做个有主见,不随便听别人的话。这就是我看了这个故事的想法。

篇9:《父子骑驴》的教学反思

《父子骑驴》的教学反思

《父子骑驴》的教学反思《父子骑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和方式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则寓言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既能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的积极性,还能让没见过毛驴的同学认识毛驴。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自制毛驴头饰向学生介绍毛驴是什么样子的,这让没见过毛驴的同学对毛驴有了新的认识。接着,我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活泼的儿歌为导入,这样即创设了情景,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创新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学中,我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路人对父子俩骑不骑驴有什么看法?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四人小组的同学自己去讨论去学习,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课前我发的一张表上。这样做即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创新意识,又体现了一堂语文课中的“写味”。

三、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路人所说的话,让学生默读,并体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来读。当指导学生读老先生哈哈大笑时说的话时,我亲切地问:“你们谁能来大笑两声”,学生一下情绪高涨,哈哈大笑起来,我趁机说“对,你们就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老先生说的话”。一下子,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老先生那种嘲笑、讽刺的语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学生读老太太说的话时,总也读不出老太太那种批评时的语气来。于是在指导读时,我并没有带读,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想一想自己的外婆或奶奶批评自己时的表情和语气。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表演了奶奶批评她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我趁势对她说:“对,你就用这种语气读一读老太太说的话”。立即,学生对老太太说的话有所感悟。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中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的含义。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获得读书的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得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板书设计显得有些欠妥,没有点到精髓之处。

3、课后拓展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

篇10:《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

1. 老师语言引入: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流传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往往能用最浅显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以前读过的寓言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谁还能讲讲它的寓意,那就更好了。

2. 同学交流自己读的寓言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 给予评价,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

1. 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思考:

(1)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

(2)怎么理解父亲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2. 学生自读,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不同人物说的话以及父子俩的做法。

3. 同桌相互说说你对最后父亲的话的理解。

四、精读课文,启发教育

1. 抽生读读课文中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2. 体会不同人物的话。

(1)老先生的话:结合“哈哈大笑”、“竟然”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2)老奶奶的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老奶奶主张父子俩怎么做?

(3)表演读年轻母亲的话和一群小孩子的话,提醒注意说话人的身份。

3. 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今天的事,左也不对,右也不对?

4. 引导学生说出觉得怎么做才好呢?

5. 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6. 分角色朗读课文。

7. 请学生上台来讲故事。

五、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 齐读课文。

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3.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4.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1:《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学习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 简介毛驴,教学“驴”,随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读准音。

2 板书完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2 标出段的序号。

3 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二)反馈。

1 学习生字。

“孝”和“教”比较,“狠”和“很”比较,“抖”和“科”比较。

读以下词语:

这么笨不孝骑驴狠心享福发抖

2 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1)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

(2)老太太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

(3)年轻的母亲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4)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脚都被压得发抖了!”

3 抽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一想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二、研读文本

(一)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的话。

(二)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

抓住不同的人说话时不同的神态来指导。如:“哈哈大笑”“大声”“指指点点”。

(三)父亲听了他们每个人的话,各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理解最后父亲下决心说的话。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1 “主见”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2 现在父亲终于下决心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快快乐乐地回家了。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的这句话吗?

3 在平时生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

4 小结:是的,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五)练习复述。

附:板书设计

27 父子骑驴 牵着毛驴

儿子骑驴

父亲骑驴

父子骑驴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下决心 有主见 快快乐乐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2:《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二、研读文本

(一)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的话。

(二)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

抓住不同的人说话时不同的神态来指导。如:“哈哈大笑”“大声”“指指点点”。

(三)父亲听了他们每个人的话,各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理解最后父亲下决心说的话。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1薄爸骷”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2毕衷诟盖字沼谙戮鲂挠辛俗约旱闹骷,他们快快乐乐地回家了。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的这句话吗?

3痹谄绞鄙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

4毙〗幔菏堑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五)练习复述。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3:《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父子骑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包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文章所包含的为人处事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父子骑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什么故事?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比如前几天我们学习的《水滴石穿》和《守株待兔》,你还知道哪些?……

2、那么这篇寓言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7课。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父子俩在回家的途中都遇到了哪些人?并用不同符号勾画出这些人说话。(出示课件)

2、指名回答,父子俩回家途中遇到了哪些人?

3、他们对父子二人骑不骑驴有什么看法?父子二人又是怎样做的?

三、精读课文

1、交流老先生说的话

现在请同学们先把老先生说的话自由读一遍,哪位同学愿意把老先生说的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父子俩牵着驴,一位老先生看见了哈哈大笑说:------)

(1)什么样的笑才是哈哈大笑?生表演哈哈大笑。

(2)、老先生看见了父子俩牵着毛驴,为什么会哈哈大笑呢?(他笑父子二人太笨,有驴不骑,竟然牵着走)

(3)、你认为他这种笑是一种什么笑?(嘲笑)你怎样理解“竟然”?

(4)、老先生觉得父子二人怎么做才是在他意料之中呢?(人骑着驴走)

小结:老先生觉得,驴就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牵着驴走,应该骑着驴走。而现在呢?却是父子牵着驴走,出乎老先生的意料,所以老先生嘲笑他们父子俩太笨。

(5)、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6)、听了老先生的话,父亲怎样想,又怎样做了呢?指名读(儿子骑驴,板书)

(7)、“便”说明什么?(父亲不假思索就听从了老先生的话)

过渡:儿子骑驴,父亲走路,他们开开心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没走多远遇见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怎么说呢?

2、交流老奶奶说的话

(1)、指名读老奶奶说的话

(儿子骑驴,父亲走路,一位老奶奶看见了忍不住说:------)(2)、“孝”是什么意思?作为孩子,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孝?

(3)、老奶奶看见儿子骑驴,父亲走路,她就觉得这是什么?(儿子不孝)所以老奶奶就忍不住说--

(4)、你觉得老奶奶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5)、听了老奶奶的话,父亲又怎样想怎样做了呢?( 板书:父亲骑驴)

过渡:这对父子呀,牵着驴走,老先生笑他们笨;让儿子骑驴,父亲走路,又受到了老奶奶的指责,现在听从老奶奶的话,父亲骑驴,儿子走路,他们总该走到家了吧!他们到家了吗?又遇到了谁?她又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呢?

3、交流年轻妈妈的话

(1)、齐读年轻妈妈的话

(父亲骑驴, 儿子走路,一位年轻妈妈看见了大声说:------)

(2)、年轻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她怀里抱着孩子,她爱自己的孩子,她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上说的)

(3)、年轻妈妈的话,父亲觉得有道理吗?所以这次决定(父子骑驴,板书)

过渡:这次父子骑驴,再不会有人说了!总该到家了吧!可没想到,又遇见了一群孩子,这群孩子怎么说?

4、交流孩子们说的话

(1)、请男同学把孩子们说的话齐读一遍。

(父子骑驴,一群孩子看见了指指点点说:------)

(2)表演读。(理解“指指点点”的意思。)

(3)、听了这群孩子的话,父亲怎么想?(真是左右为难啊!板书)

(4)、是啊!这么多人,这么多意见,而且觉得都有道理,父亲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是你和家人一起牵着毛驴回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交流汇报

(5)、父亲最后的决定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父亲的话。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薄爸骷”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6)毕衷诟盖字沼谙戮鲂挠辛俗约旱闹骷,他们快快乐乐地回家了。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的这句话吗?

5、从这个寓言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要有主见)

四、联系实际

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让你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的事呢?最后怎样解决了?

五、总结升华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讲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老先生、老太太、抱小孩的妈妈和一群孩子的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板书设计:

27 父 子 骑 驴

牵着驴走 左 要

儿子骑驴 右 有

父亲骑驴 为 主

父子骑驴 难 见

标签: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5年下《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2.骑驴叙事作文450字

3.父子钓鱼作文

4.父子之间作文

5.杨氏父子教案

6.父子天堂读后感

7.电视剧《半路父子》经典台词

8.父子连心亲情随笔

9.坚强的父子作文

10.刘于骑驴去买鱼绕口令

下载word文档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