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大全
“ce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三年级上册古诗大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三年级上册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三年级上册古诗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篇2:三年级上册《古诗》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用了三个课时,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理解了《山行》《枫桥夜泊》两首古诗。用古筝曲磁带和挂图,作为激发学生,创设情境的手段了。学生都喜欢读古诗,脑子里也记了不少古诗。当我问记得哪些古诗,愿意诵读给大家听吗?学生非常踊跃,课内外的古诗朗读了不少。但是针对三年级的年段特征,我必须涉及到诗意的理解。如何做到不着痕迹,使学生感悟诗意?我费尽了心思,范读,看图,激发各种形式的读……可是快到下课,除了查了课外书的学生,其余学生几乎不会开口,我只有将诗意逐句讲给他们听,不一会,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会了。唉!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新教法重感悟的悲哀。
在用两节课使学生理解了诗意,多种形式的朗读古诗后,我决定加上第三课时,这节课我重点在两首诗的比较。相同在什么地方?学生说,相同都是诗人看见眼前的景写的`诗,都是写秋天的诗,都写了火红的枫叶。那有什么不同?学生说,不同在观景的地方不同。时间也不同。心情也不一样。在学生了解诗的感情色彩的不同后,我着力加强了朗读对比,请两个学生,请一个读出高兴的语气,一个读出忧愁的语气来分读这两首古诗。读后点评,说说哪读得好。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了朗读的技巧,喜的情绪要读得“节奏快点,声音向上点”。忧愁的情绪,要读得“节奏慢点,声音低沉。”学生最后再读这两首诗时,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篇3:三年级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结合理解两首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感受家乡的美丽以及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热爱家乡,关爱父母。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查找诗人资料、工具书。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图上画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2、揭示课题。
3、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配乐练习读。
4、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多种形式读,评议。
6、试着背诵。 自由背,同桌互背,有感情地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勒 阴 苍 茫 慈 母 临 缝 恐 报 晖 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
用自己的话写写诗歌里描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 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简介孟郊。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策略: 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 一针又一针,慈母手中的线,缝好了将要离家儿子的衣;一线又一线,针眼缝得密,是恐儿子回家迟。谁能说得清,像春天阳光般博大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又怎能报答完?
3、配乐深情朗诵,内化诗情。
三、话题讨论,升华情感
引出话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深厚的关爱中,同学们一天天成长,而父母日渐老去。那么,为人子女者,究竟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自由表述观点,师述评。
篇4:三年级上册的古诗名句
(1)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晴对雨 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 高山对平原
杏花村 杨柳岸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鸟 唐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2)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8)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1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20)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小寒 大寒
(21)莺歌燕舞春无限 雨顺风调岁有余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22)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3)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一一印度 泰戈尔
(24)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一样 一一印度 泰戈尔
(25)小草啊,你的脚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脚下的土地。 一一印度 泰戈尔
篇5: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篇6: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篇7: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知识点
1、山行、《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枫桥夜泊《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夜书所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竹石、《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梅花、《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成、语
1、自然风光: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草长莺飞、连绵不断、湖光山色夏天、小河、钓鱼:烈日当空、垂柳鸣蝉、满头大汗、清澈见底、喜出望外“根”的成语:根深本固、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2、民族建筑、山水风光: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3、带动物的成语: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
4、卧薪尝胆成语歌: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
5、城市繁华: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
6、“风雨”的成语: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
7、军人生活、气概: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刮骨疗毒、传为美谈、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运筹帷幄、好谋善断
8、勤奋学习: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谚语、名言、对联
1、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荒于嬉)。、——《古今贤文、劝学篇》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其他知识点
1、椰果靠在大海中漂流传播种子;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的种子带刺,能挂在野兔等动物身上传播;豌豆的种子能自身弹射;葡萄的种子靠小鸟传播。
2、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济南(泉城)、广州(羊城)、潍坊(鸢城)、重庆(山城)鞍山(钢都)、成都(蓉城)、南京(石城)、景德镇(瓷都)、宜兴(陶都)、自贡(盐都)、拉萨(日光城)
3、关羽、红脸、忠勇、;包公、黑脸、正直、;秦桧、白脸、奸诈、;孙悟空、猴脸、红、黑、忠勇与正直
课、外、句、子、积、累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春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读读拼音,看看你能把这些字都写对,并且写好看吗?(20分)
xíng zhuànɡ ɡuān zhònɡ jǐnɡ xiàng yóuqí tèbié
gǎi biàn shēnqíngzhǔn bèi lǐngdǎofàndiàn
二、下面的每组字你能分清吗?请你分别用这些字组词。(16分)
遍( ) 报( ) 喝( ) 借( )
扁( ) 服( ) 渴( ) 错( )
参( ) 纸( ) 诚( ) 扬( )
珍( ) 低( ) 城( ) 场( )
三、照样子填写字、词语。( 18分)
氵:江、河、、、礻: 、、
少:吵、沙、、、分: 、、
美丽的花朵 辽阔的 碧绿的 乌黑的
洁白的云朵 的稻谷 的葫芦 的阳光
四、下面的语句是从要求背诵的课文中选出来的,请你把它们填写完整。
半塘 采莲女,一盏灯 。
那时, 又高又长,挎着 的 在上面
走来走去, 一点儿 也 。
五、填空。(6分)
读了《盲人摸象》,我觉得这四个盲人 ;
读了《送给奶奶的阳光》,我觉得鹿儿是个 的孩子;读了《苏珊的画》中爸爸说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像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会变成好事。”我觉得爸爸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应该 ,应该 。这一册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 ,因为
。
六、认真读短文,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分)
红枫叶
秋天,一片片红枫叶飘下来。
小白兔抬头说:“枫叶姐姐,我记得夏天你穿绿衣服,现在怎么换上了红外套(tào)啦?”
枫叶说:“秋天气温下降(jiànɡ),我叶子里的叶绿素(sù)减(jiǎn)少了,红色的花青素增(zēnɡ)多了,所以我就换上红外套了。”
小白兔说:“哦,yuán来是这样。”
1、要从字典中用音序查字法,查到“yuán来”的“yuán”字,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在字典的正文中,音节是“yuán”的字有许多,如:①元 ②员 ③原 ④园。“yuán来”的“yuán”字应选( )种。(6分)
2、“一片片”是什么意思呢?请在正确答案后面画“√”。(3分)
一片( ) 两三片( ) 许多片( )
3、枫树一到秋天,颜色就要变红了,这是为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有关语句。(3分)
4、到了秋天,你还发现什么植物发生变化?并且能向小白兔那样提个问题吗?想好后写在下面。(8分)
七、根据对话内容写留言条。( 8分)
李明:奶奶,叔叔在家吗?
奶奶:他不在家,有事吗?
李明:我家电脑该修(xiū)了,
想请他今天晚上去修理(lǐ)。
奶奶:请你给他写个留言条吧!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1多积累是关键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说到积累,我们需要积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断积累,生活中的有趣儿的事、难忘的事、开心的事......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积累下来,在写作文时就不怕没有东西可写了哦!
写作文除了要积累素材,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好词好句啦!而好词好句除了可以在课本中积累,还可以通过读课外书来积累。
当你在读一本课外书时,不要只读完故事剧情就结束啦,遇到好词佳句,写在本子上记下来,相信你在写作用一定会用的上。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2多动笔加强记忆
语文的学习,就是阅读+思考+思考=读+思+写。想要把知识牢记于心,就要通过多动笔来提高记忆力。
自己动手勤做笔记,将笔记保存起来,反复复习,研读。每天晚上睡觉前,将所学知识在脑子中过一遍,可以加深印象,遇到记忆模糊的知识,及时拿出课本或笔记翻看,这样知识会深深的印在脑子里,不然临近期末急来抱佛脚就有会乱作一团哦!
3多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一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
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同时,还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
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加深背诵的效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哦。
篇8:古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小结
秋天是一个团圆的季节,诗人触景生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秋天。
(五)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老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小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10、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学习生字新词。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 憧憬 依然 踪影 似乎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心情
找风筝
四人一小组讨论。
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小结。
同学们,自己动手做风筝,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2.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小结
同学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就找到了童年。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2.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 10、风筝
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项原则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 难受
11、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4.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 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读课文,生感知内容。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小结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
三.总结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四作业.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板书: 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丰收 欢乐
带来冬天的消息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5)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四.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
3、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4、感情朗读。
5、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五、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五、板书设计: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匆来去匆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总结:
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古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古诗大全】相关文章:
2.三年级早春古诗
3.三年级古诗大全
4.三年级中秋节古诗
5.三年级绝句古诗
10.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