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山行诗歌鉴赏

山行诗歌鉴赏

2024-10-22 07:56: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是男生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山行诗歌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山行诗歌鉴赏,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诗歌鉴赏

篇1:山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山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山 行 〔清〕姚 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①扑扑②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①舂(chōnɡ)锄:白鹭。②扑扑:鸟扑打翅膀之声。

8.请对一、二句中的“劝”与“趁”进行赏析。(4分)

答:

9.有人说,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是否同意并请说明理由。(4分)

答:

答案解析:

8. “劝”字将布谷鸟人格(拟人)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趁”字将舂锄人格(拟人)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这两个词语紧扣春耕期间鸟类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描写春耕营造氛围。

9.同意。开头两句用整饬而形象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第三句扣一“行”字,写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为结尾句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作铺垫。最后一句展现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有了呼应,诗人山行欣喜之情得以抒写。总之,末句卒章显志,是全诗主旨之所在

篇2:《山行》古诗词鉴赏

《山行》古诗词鉴赏

山 行

杜 牧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bái yún shēng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

tíng chē zuò ài fēng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shuāng yè hóng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篇3:《山行》唐诗鉴赏

《山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篇4:《山行》鉴赏 杜牧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重点字词解析

①山行:在山中漫游。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斜:指山中石路盘旋曲折。这句说:沿着山间的石路,纡回地攀登上了秋山。③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山深处往往有白云层生。④坐:因。枫:即枫香树,亦称枫树,落叶大乔木,秋叶艳红,故有“红枫”、“丹枫”之称。分布在我国淮河流域及四川西部以南各地区。一说为秋令红叶植物的代名词,非专指某一种树。这句说:我停下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⑤霜叶:指经霜后的枫叶。红于二月花;比春天盛开的红花还要红艳。

篇5:山行杜牧鉴赏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重点字词解析

①山行:在山中漫游。

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斜:指山中石路盘旋曲折。这句说:沿着山间的石路,纡回地攀登上了秋山。

③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山深处往往有白云层生。

④坐:因。枫:即枫香树,亦称枫树,落叶大乔木,秋叶艳红,故有“红枫”、“丹枫”之称。分布在我国淮河流域及四川西部以南各地区。一说为秋令红叶植物的代名词,非专指某一种树。这句说:我停下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

⑤霜叶:指经霜后的枫叶。红于二月花;比春天盛开的红花还要红艳。

释文: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山中景色的诗,画面鲜明优美:顺着曲折的小路上得山来,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住有人家。停车留恋不行,是因为爱赏夕阳映照下的枫林,经霜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春花还鲜艳。

《山行》赏析

红叶,是萧瑟晚秋中最动人心魄、引人神往的景象。当百草枯衰、万木飘零之时,红叶却在寒磨霜砺、冽风劲吹中透射出似火而红于火、如霞又艳于霞的夺目色彩来。杜牧正是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写下了《山行》这首千古名作。诗一开始,写秋山远景,为读者呈现了山峰耸立、白云缭绕的圈景,由于有“白云生处”的“人家”,这幅图景给人感觉并不冷寂。诗的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热烈飞动,令人陶醉,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惊喜异常,竟顾不上赶路而要停下车来欣赏:思,点石成金,写出了大自然勃郁的、不可遏阻的.生命热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极其丰富的联想:在一片田野上,破土而出的仿佛不只是竹笋、蕨芽,“黄犊角”之后可能会是黄犊,“小儿拳”之后可能会是小儿,整个田野中到处奔跃着活泼可爱的新鲜生命。诗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说明:就在人们出门相与踏青、挖野菜之时,季节也到了江南最美的农历二月。 刘熙载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艺概·诗概》).写江南春景的诗多不胜数,但黄庭坚却能去熟就生,避开平俗,别开洞天,实现了自己“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适真”(《题乐毅论后》)的诗歌主张。

篇6:《山行》鉴赏 杜牧

红叶,是萧瑟晚秋中最动人心魄、引人神往的景象。当百草枯衰、万木飘零之时,红叶却在寒磨霜砺、冽风劲吹中透射出似火而红于火、如霞又艳于霞的夺目色彩来。杜牧正是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写下了《山行》这首千古名作。诗一开始,写秋山远景,为读者呈现了山峰耸立、白云缭绕的圈景,由于有“白云生处”的“人家”,这幅图景给人感觉并不冷寂。诗的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热烈飞动,令人陶醉,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惊喜异常,竟顾不上赶路而要停下车来欣赏:思,点石成金,写出了大自然勃郁的、不可遏阻的生命热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极其丰富的'联想:在一片田野上,破土而出的仿佛不只是竹笋、蕨芽,“黄犊角”之后可能会是黄犊,“小儿拳”之后可能会是小儿,整个田野中到处奔跃着活泼可爱的新鲜生命。诗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说明:就在人们出门相与踏青、挖野菜之时,季节也到了江南最美的农历二月。 刘熙载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艺概·诗概》).写江南春景的诗多不胜数,但黄庭坚却能去熟就生,避开平俗,别开洞天,实现了自己“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适真”(《题乐毅论后》)的诗歌主张。

篇7:山行 古诗鉴赏

山行 古诗鉴赏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山行

诗人:杜牧 朝代: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古诗赏析

【注释】

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③径:小路。

④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⑤坐:因为;由于。

⑥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篇8:古诗《山行》鉴赏

古诗《山行》鉴赏

《山行》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山行》简介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篇9:《山行》诗词鉴赏

《山行》诗词鉴赏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简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

赏析二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篇10:猛虎行诗歌鉴赏

猛虎行诗歌鉴赏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

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空谷,

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

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

空来林下看行迹。

如《野老歌》、《估客乐》、《筑城词》、《董逃行》、《征妇怨》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的表面虽然是写老虎的凶猛,实际上,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用的是隐喻手法,是借老虎来暗射那些骄横嚣张、残酷压榨人民的豪门贵族的。由于比喻贴切、生动,所讽刺的又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是人民所深刻感受到的生活痛苦,因此,读起来还是容易领会诗人的意图的。

诗的一、二句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这两句是说,山深林密,一片昏暗,老虎有所凭借,因而横行无忌,居然白日绕村行,异常凶恶。这是在暗射那些有恃无恐、骄横于世的豪门贵族。

三、四两句接着进一步写老虎的凶残: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猛虎当道,吃人害物,被害者连一口气也不敢喘出来,麋鹿尽无声一语,正反衬出了老虎的气焰嚣张。这也是暗喻豪门贵族当权,鱼肉人民,为所欲为,凶焰炽盛的情形。

麋鹿,这里隐喻人民,尽无声三字,形象贴切地描写了他们在豪门贵族的残害下,忍气吞声的悲惨情景。

年年养子在空谷四句,承上推进一层,说明老虎繁衍后代,长期残害人民,把虎祸的.严重性作了更深入的揭露,同时也是对豪门贵族世世代代鱼肉人民的深刻写照。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到五陵年少身上。

五陵年少指的是游侠之士,这里诗人用来暗喻那些身负治安之责的朝廷武将。五陵年少都是善于骑射,武艺高强的人,可是他们也慑于虎威,不敢近前射虎,只是空来下看行迹,可见猛虎的凶横,谁也奈何它们不得。这两句是一石双鸟的写法,一方面对豪门贵族的凶横作了进一步的揭露,另一方面又对朝廷武将的庸懦无能给予了尖锐的讽刺。

这首诗句句写老虎,句句隐喻豪门贵族,密切相联,如影相随。从这首诗和诗人的其它乐府歌行里,可以看出诗人确是能够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上来反映民生疾苦的。

全诗明白晓畅,比喻贴切,确如王安石所言: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张司业》)。

篇11:《山行》诗歌赏析

《山行》诗歌赏析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亦可译为直到夜幕降临),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3、石径:石子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鉴赏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旳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旳“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旳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旳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旳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旳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旳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旳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旳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旳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旳生命力使秋天旳山林呈现一种热烈旳、生机勃勃旳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旳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旳是大自然旳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旳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旳才气,也表现了诗人旳见地。这是一首秋色旳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旳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旳。不仅前两句疏淡旳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旳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旳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旳诗人,也成了景色旳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旳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山行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1.《山行》唐诗鉴赏

2.古诗词鉴赏之商山早行

3.《独坐敬亭山》诗歌鉴赏

4.山行课件

5.古诗山行

6.语文 -山行

7.山行教案

8.山行 古诗

9.诗歌鉴赏

10.李白《前有一樽酒行》诗歌鉴赏

下载word文档
《山行诗歌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