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语病
“xingji200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句子的语病,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句子的语病,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句子的语病
例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校长请著名数学家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B、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D、沙尘从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
解析:做这种类型的题,首先要辨别病句的类型,其次根据语感修改。A句的毛病是用词不当。“指教”应改为“指导”。B句的毛病是搭配不当。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小说塑造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C句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前面说“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是一种情况,后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成”和“败”两种情况。应改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答案D。
例2:下面句子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是( )
A、这堂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B、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C、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D、这个人连老师也不认识。
解析:A句不会产生歧义。B有两种解释:小王穿的衣服做得好看;小王做的衣服式样好看。C句有两种解释:自行车没有上锁;自行车根本没有装锁。D句有两种解释:这个人不认识老师;老师不认识这个人。
练习:
1.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长城时,受到了北京人民的热烈欢迎。
3.意思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党和政府的教育,使我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练“某团伙”的错误。
B、党和政府的教育,使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练“某团伙”的错误。
C、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练“某团伙”的错误。
D、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使我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练“某团伙”的错误
4.读下面短文,按要求改正错误:
①37岁的丹多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新闻播音员和英国《关注犯罪》节目的主持人。②4月,她在伦敦西部的住所被人近距离遭枪杀。③英国警方为此展开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刑事侦察。……④刚刚捕获的疑犯是警方逮捕的第4外疑犯。⑤在伦敦时间早晨6点30分,他以谋杀疑犯的罪名被捕,目前正在伦敦一所中央警局接受调查,但还没有被正式指控。
①第二句用语有重复,应删去
②第四句表达罗嗦不简洁,请重新改写
③第五句画线部分表意不清,有不同理解,应改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6.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C、随州出土的编钟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7.修改下列病句。
①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②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8.分析下列有歧义的句子,指出它可能有哪两种意思:
①我在楼顶上看见了他。
②这个人好说话。
③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④父已出差三日到北京。
⑤树下一边站着一个人。
篇2:句子语病分析
句子语病分析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 10月 15日)
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时,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一动词带一宾语:
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2月18日)
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
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
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年2月1日)
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状中搭配不当:
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 “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
“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一辞地说……
篇3:不合逻辑——句子的语病
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
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
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断定与大概矛盾)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寂静无声”与“嘀嘀嗒嗒”矛盾)
3、判断不成立。
例如:
青年人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
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原意为讨论会取得很大成功,多次否定后成了“讨论会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多次否定加反问,使句子意思混乱)
5、分类错误。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
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
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
例如: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篇4:初中语文句子语病分析
(一)、感情色彩不当。
①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展示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本质。
(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展示”改为“暴露”。)
(二)、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1、错用关联词语。
③不管刮风下雨,天黒路滑,她还是希望尽早赶回工地。
④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例③的“不管”应改为“尽管”。“尽管”常与“还、可是”等配合使用表示转折关系。例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改为“之所以……是因为……”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⑤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将“即使”改为“虽然”)
⑥ 只有平时努力学习,高考就能取得好成绩。
(“只有”应与“才”相呼应,表示条件关系。可把“就”改为“才”)
3、关联词语残缺或多余
⑦他平时口才很好,在女朋友面前像个不善于言辞的小学生。
⑧不论我们如何千方百计地开导她,但是她总是闷闷不乐。
例⑦的两个分句是转折关系,应在后一分句中加上“但是”或“却”,转折关系就明确了。例⑧是条件关系,关联词语“但是”多余,应删去。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⑨ 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⑩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不但小牛的英语语音准确,而且音色很美。
与其我经常吃药打针,不如坚持锻炼,使身体强健起来。
例⑦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把“不但”移至“语音”前。例⑧前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都是“我”,应把“与其”移至“我”后。
(三)词类误用
1、名词误用为动词
(11)他的想法刚一说出,就遭到几个男同学的异议。
例(11)的“异议”是名词,误用为动词。可改为“反对”。
2、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12)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13)录音机一打开,会场上就悠扬起美妙的歌声。
例(12)的“充沛”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充满”。例(13)的“悠扬”是形容词,不能作述语,可改为“响起”。
3、动词误用为名词
(14) 我们有依据证明他是在说谎。
(15)有人散布种种捏造,影响大家的团结合作。
例(14)的“依据”是介词,可改为“证据”。例(15)的“捏造”是动词,可改为“谣言”。
4、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16)王兵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很模范的。
(17)“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最趣味的内容。
例(16)的“模范”是名词,可改为“出色”或“优秀”。例(17)的“趣味”是名词, 可在“趣味”前加上“有”。
【句子的语病】相关文章:
2.句子
3.美的句子
4.句子结构
5.作比较句子
6.英语演讲句子
7.浪漫爱情句子
8.签名句子
9.造句子
10.人生哲理句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