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10、唐 诗 三 首

10、唐 诗 三 首

2023-09-22 08:42: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见犹怜墨寡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10、唐 诗 三 首,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10、唐 诗 三 首,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0、唐 诗 三 首

篇1: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品赏析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篇2: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作品赏析

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注解】:

1、盘飧:泛指菜肴。

2、旧醅:隔年的陈酒。

3、取:助词。

【简析】:

诗人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

题下原有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即县令,意为邀请他先征求了他的同意。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篇3:关于七夕的诗句:七夕唐诗三首

1、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2、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3、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篇4: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唐诗赏析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 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 更无人倚玉阑干。

门横金锁悄无人, 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 湿云如梦雨如尘。

两诗都极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多情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后一首起句点明空山宫殿,门户闭锁,悄然无人。以下三句,都就此生发,写离宫荒凉寥落的景色。宫在渭水之滨,由于宫中悄然无人,故诗人经过,所见惟有落日,所闻惟有秋声(指被秋风吹动的一切东西所发生的音响)。而山头红叶,也由于气候的变冷,飘落到了山下,带来了寂静的寒意。“红”与“落日”配色,“叶”与“秋声”和声。而夕阳西沉之后,却又下起雨来。含雨的云浮游天际,象梦一般迷离,而云端飘落的雨丝,却又象灰尘一般四处随风飘散。绘声绘色,极为逼真。

《文心雕龙·隐秀篇》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崔橹这两首诗,纯属描写,而能“状溢目前”,不着议论,自然“情在词外”,可以算得上隐秀之作。

作者逸闻趣事

崔橹向来善于撰写杂文,他所使用的`文笔颇为华丽而又任意,比较能放得开。在读了他的前辈作家杜牧的诗作后,他便极力学习杜牧的作法来提高他自己的诗作风韵①。因此,像杜牧一样,他的诗作也以绝句的成就最高;尤其在写作有关状景咏物方面便更是如此了。比如他在夏天面对莲花时,就能吟出饶有如此风调的好句来:

何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清香尽日怜!

到了冬天,他面对梅花又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来天。

在写完这诗句后,他仍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刹那间便又有了一联好句蹿上他的心头,道是:

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当然,他在题写离别送行时的作品也颇具特色,其中如有云:

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

正是由于崔橹这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华丽精深之作,自然就使得他的诗名广为传扬了。于是,他在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顺利考取进士后②,便踏上了作官为宦的道路。

然而,他在做官时却遇上了一件尴尬之事。因为崔橹嗜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非要喝个大醉方休不可;更使人难以忍耐的是,他在喝醉后往往还不想让同伴早些走。知道他这性格的朋友都曾劝慰过他,但崔橹却仍没有把人们的忠言当回事儿;直到最后出现他向人道歉这一结局时,他才不得不改变那令人难堪的坏习惯。

那天在公宴场合,原本爱好喝酒而且确实也已经喝醉了的崔橹,这时仍拉着郎中陆肱的手不放,说是他得再陪他喝上一盅。知道崔这性格的陆肱已然站起来却又只得违心地坐下,心想,免得由于这事把他跟同事间的关系给闹僵了。谁知这业已醺然颓然了的崔橹,却开始用极为难听的话语侮辱起陆肱来。陆当即拂袖而起,并愤愤然地扬长而去;当下遂把整个宴会闹得不欢而散。

大家终于把崔给劝回家去。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对于昨晚的事情毕竟还有点记忆的崔橹,越发觉得由于自己贪酒并强要人陪喝不算,居然还去侮辱了人家!想想自己这坏毛病也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他遂在悔恨之余写了一首七绝诗来向陆谢罪,其诗云:

醉时颠蹶醒时羞,曲蘖催人不自由。

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③

陆肱读了崔橹这出自肺腑的真诚的谢罪诗,不觉对之宽厚一笑,也就原谅了崔昨晚那鲁莽的行为了。此后,崔便再也不敢像原来那样死纠蛮缠着人家来喝酒;到了最后,他索性就把平生贪酒的坏习惯也给戒了。这也该算是他在吃过前亏,并在痛改前非之后的令人叫好之事。

按:① 此据《唐摭言》、《唐诗纪事》、《新唐书·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等,唯《唐才子传》作“崔鲁”。

② 一说为僖宗“广明间进士”。

③ 醒、相,此处皆为仄声。

创作背景

诗人在安史之乱一百多年后,来到废弃的华清宫,触目荒凉,感慨自生,作《华清官三首》,以寄寓今昔盛衰之感及对历史的反思。

作者简介

崔橹,生卒年不详,大中(847—858)中进士,做过一任棣州司马。崔橹工诗善文,诗学杜牧,长于摹景咏物,多抒失意之情。《唐摭言》说他有《无机集》三百篇,已不存。

名家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解释东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崔橹、李白同咏玉环事,崔则意极精工,李则语由信笔,然不堪并论者,直是气象不同。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新清体。离宫唯有月自来去,则荒寂可悲。通篇警策,两“自”字精切;末句感慨,令人愀然。

明末清初唐汝询《删订唐诗解》引吴昌祺:诗自佳。谢谓胜杜《玉华官》,则不然也。

明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音节大雅。

清黄生《唐诗摘钞》:后二语真如十四颗明珠,惜起句欠浏亮。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就“明月”言之,犹太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意。

清陆蓥《问花楼诗话》:《华清宫》诗,共推义山、牧之二作。崔橹诗见于《唐音》、《品汇》、《渔隐丛话》、旧《长安志》共四首,皆工丽可诵。余尤爱其“草遮回磴绝鸣銮……”殊凄婉欲绝也。

清范大士 《历代诗发》:叙离宫荒废之状。如按图指点。

明杨慎《升庵诗话》:每各精炼奇丽,远出李义山、杜牧之上。

篇5: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三首》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注释:

1、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2、谙: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5、“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6、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7、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8、竹叶:酒名。

9、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10、早晚:犹言何时。

诗意: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

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

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

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

登上郡亭,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

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

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赏析: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篇6:词三首

钗头凤·叹青春

年弱冠,却白发,昔日年华何处寻?花满楼,霜满地。晓花易残,晨风易衰。徊,徊,徊!

断千秋,酒别春,昏鸦何处迷烟尽?徒悲吾,念断肠,青春逝水,再难回首。叹,叹,叹!

西江月·浮生若梦

梁家玉辇罗幕华,谁家悬梁偷光?吾人唯余杜康。明月戚戚流夕床。

及冠谁人如轻狂,而立早生华发,忽醒方知已亡。惘望浮生梦几年。

青玉案·重楼

凌波微漾飞絮乱,回首间,朱阑现。罗帷绿窗雕岚处,枫桥夜舞,青屏画阁,静月晔日侬。

旧日墨残难揭,忽觉年华空逝,难再觅。独坐空闺心自净,佳酿一钟,锦瑟一曲,重楼锁笙箫。

初三:czk

【10、唐 诗 三 首】相关文章:

1.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2.古诗词三首

3.古诗三首

4.词三首

5.忆江南词三首

6.诗词三首 教案

7.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8.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9.国庆节诗歌——《国庆诗歌三首》

10.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10、唐 诗 三 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