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人张若虚
“w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初唐诗人张若虚,下面给大家分享初唐诗人张若虚,欢迎阅读!
篇1:初唐诗人张若虚
初唐诗人张若虚
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间所说的“吴中四士”,也只能说明他们的名气在当时都是差不多的,并且因为户籍地相近所以并称。
关于张若虚的生平事迹是少之又少,对于他的作品也是寥寥无几。在唐朝,他的诗集几乎没有流传在世的作品。从唐朝到元朝,他的一篇叫做《春江》的诗歌几乎都没有被别人所重视。根据文史学家的考证,现在所存着的唐诗等选本中都没有看到过他的诗作。不仅在唐诗的选本中没有他的诗歌,而且到了明朝对他的诗集也是只字未提。最早收录他《春江》诗歌的人应该算是宋代的郭茂倩,收集在他的《乐府诗集》中。然而这仅仅只是收录在乐府体诗中,直到明朝中还是没有将他的诗选在“正声”之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张若虚的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等了相近一千多年之后,张若虚的创作总算有了很大的转折。自从被明朝时期的李攀龙将他的诗选入选本之后,他的.诗也经常出现在很多的诗集中。
张若虚的诗
关于张若虚的诗在目前仅保存了两首,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这首诗歌一共有三十六句,用清丽的笔风来描写了江南春夜的诱人景色,同时还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意境孔明,音律优美,是千古的绝唱。
张若虚的诗
在张若虚的诗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名作,它沿用了陈隋时期的乐府的题材来进行创作,抒发了自己的感人肺腑的离乡之情和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诗句的语言优美动人,音律委婉悠长,完全不同于宫廷诗的过度包装,给人一种空灵幽静。自然清新的感觉,后人评价创作这首诗歌的张若虚为大家。
诗歌《春江花月夜》是乐府吴声的歌曲名,据传是由南朝的陈后主所创作,原来的歌词已经不传世了。后来隋炀帝也曾经创作过此曲,张若虚的这首诗歌是拟题作诗,诗歌的曲调跟原来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最富盛名,具体的创作的背景已经不能再进行考究了。
整首诗歌主要用春、江、花、月和夜为背景进行描写,并且主要以月为主体。“月”是全诗中最核心的部分,将整首诗歌联系在了一起,诗歌跟随着月的生和落来进行情绪的描写。在月光的照耀下,将自然景物以及人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一副动人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是以淡色为主色,加上墨色的勾勒,就像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
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人?由于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的年份都不祥,因此人们对于他是哪个朝代的人感到十分好奇。张若虚主要活动是在公元七、八世纪年间,应该算是初唐时期的人。已经知道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人了,下面就来看看张若虚相关的内容。
张若虚
张若虚曾经担任过兖州兵曹。中宗神龙的年间,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张若虚的诗集在现在只有两首流传在世上,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诗作,这首诗歌沿用了陈隋时期乐府的风格,用感人肺腑的字词来打动着人们的内心,让人有一种空灵、清丽的感觉。
在唐代的时候,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歌传世,直到过了将近一千多年,他的诗歌终于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赏析,他的杰作的命运也开始有了逆转。
对于张若虚这个人,如今很多诗歌爱好者应该并不会感到陌生,他的诗歌《春江花月夜》,更是让很多人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张若虚个人的经历,人们知道的是少之又少,在如今的史料中对于他的介绍也只有寥寥几笔带过。
虽然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得到他相关的思想感情,他通过诗歌的创作表达了对生活单纯而明净的向往,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句也成为了唐朝非常有特色的作品之一。
篇2:初唐诗人张若虚简介
张若虚,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诗选》),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大约活了六十岁。至于《全唐诗》所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只能说明他们诗名相当而驰名京师,籍地相邻而并称四士。
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在唐代,似乎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然而这仅仅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直至明人杨高棅《唐诗正声》选本,仍然没有把他的诗选在“正声”之列。然而幸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诗总算从唐代起被保留下来了。
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以后,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张若虚的诗声似乎更好些,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初唐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
张若虚的诗全集代表作品:
《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春江花月夜》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篇3:初唐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
初唐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
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间所说的“吴中四士”,也只能说明他们的名气在当时都是差不多的,并且因为户籍地相近所以并称。
关于张若虚的生平事迹是少之又少,对于他的作品也是寥寥无几。在唐朝,他的诗集几乎没有流传在世的作品。从唐朝到元朝,他的一篇叫做《春江》的诗歌几乎都没有被别人所重视。根据文史学家的考证,现在所存着的唐诗等选本中都没有看到过他的诗作。不仅在唐诗的选本中没有他的诗歌,而且到了明朝对他的诗集也是只字未提。最早收录他《春江》诗歌的人应该算是宋代的郭茂倩,收集在他的《乐府诗集》中。然而这仅仅只是收录在乐府体诗中,直到明朝中还是没有将他的诗选在“正声”之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张若虚的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等了相近一千多年之后,张若虚的创作总算有了很大的转折。自从被明朝时期的李攀龙将他的诗选入选本之后,他的诗也经常出现在很多的诗集中。
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
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人?由于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的年份都不祥,因此人们对于他是哪个朝代的人感到十分好奇。张若虚主要活动是在公元七、八世纪年间,应该算是初唐时期的人。已经知道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人了,下面就来看看张若虚相关的内容。
张若虚曾经担任过兖州兵曹。中宗神龙的`年间,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张若虚的诗集在现在只有两首流传在世上,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诗作,这首诗歌沿用了陈隋时期乐府的风格,用感人肺腑的字词来打动着人们的内心,让人有一种空灵、清丽的感觉。
在唐代的时候,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歌传世,直到过了将近一千多年,他的诗歌终于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赏析,他的杰作的命运也开始有了逆转。
对于张若虚这个人,如今很多诗歌爱好者应该并不会感到陌生,他的诗歌《春江花月夜》,更是让很多人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张若虚个人的经历,人们知道的是少之又少,在如今的史料中对于他的介绍也只有寥寥几笔带过。
虽然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得到他相关的思想感情,他通过诗歌的创作表达了对生活单纯而明净的向往,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句也成为了唐朝非常有特色的作品之一。
张若虚的诗
关于张若虚的诗在目前仅保存了两首,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这首诗歌一共有三十六句,用清丽的笔风来描写了江南春夜的诱人景色,同时还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意境孔明,音律优美,是千古的绝唱。
在张若虚的诗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名作,它沿用了陈隋时期的乐府的题材来进行创作,抒发了自己的感人肺腑的离乡之情和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诗句的语言优美动人,音律委婉悠长,完全不同于宫廷诗的过度包装,给人一种空灵幽静。自然清新的感觉,后人评价创作这首诗歌的张若虚为大家。
诗歌《春江花月夜》是乐府吴声的歌曲名,据传是由南朝的陈后主所创作,原来的歌词已经不传世了。后来隋炀帝也曾经创作过此曲,张若虚的这首诗歌是拟题作诗,诗歌的曲调跟原来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最富盛名,具体的创作的背景已经不能再进行考究了。
整首诗歌主要用春、江、花、月和夜为背景进行描写,并且主要以月为主体。“月”是全诗中最核心的部分,将整首诗歌联系在了一起,诗歌跟随着月的生和落来进行情绪的描写。在月光的照耀下,将自然景物以及人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一副动人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是以淡色为主色,加上墨色的勾勒,就像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篇4: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感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燕昭王》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文如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春夜别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文如下: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翻译】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汉辰。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篇5: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古诗词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翻译】
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庆云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二无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答韩使同在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洛城观酺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
苍极神功被,青云秘箓开。
垂衣受金册,张乐宴瑶台。
云凤休征满,鱼龙杂戏来。
崇恩逾五日,惠泽畅三才。
玉帛群臣醉,徽章缛礼该。
方睹升中禅,言观拜洛回。
微臣固多幸,敢上万年杯。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大君忘自我,应运居紫宸。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天庭玉帛陈。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
篇6: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古诗词
《送魏大从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翻译】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翻译】
忽听得天上降下将军,在边塞再次纵横驰骋。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战马披挂上黄金铠甲,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按星月分布摆开天阵,据山川形势排列地营。晚风吹来军中的号角,春光耀眼军旗在飞动。哪里知道定远侯班超,他原来还是一介书生。
《送别崔著作东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晚次乐乡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翻译】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鸣叫。
篇7:张若虚诗人的生平资料
张若虚诗人的生平资料
人物生平
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
张若虚这个名字,对于当今的诗歌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简称《春江》诗),更是令人耳熟能详。然而,对于张若虚其人其事,人们知之甚少,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全唐诗》第117卷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而在《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中也只附带了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诗选》),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大约活了六十岁。至于《全唐诗》所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只能说明他们诗名相当而驰名京师,籍地相邻而并称四士。
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在唐代,似乎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然而这仅仅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直至明人杨高棅《唐诗正声》选本,仍然没有把他的诗选在“正声”之列。然而幸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诗总算从唐代起被保留下来了。
是金子总有闪光时。但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以后,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张若虚的诗声似乎更好些,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当代学者章培恒、骆玉明这样评价张若虚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指初唐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
……
全诗(《春江花月夜》)从月升写到月落,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作结,时空的跳跃空灵飞动,展现出一派鲜丽华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观。
而且,诗又岂止是提供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而已,它还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无限遐想,就连传统诗歌中不乏苦涩意味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在这里也都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这种对世界、对生活所作的单纯明净而又充满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观照,使全诗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自此以后,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诗篇就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唐诗的鲜明特色之一。”(引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古代文学史》)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初唐诗人张若虚】相关文章:
2.张若虚名言
4.刘长卿诗人简介
5.诗人励志句子
6.诗人李白简介
7.诗人王维简介
8.王昌龄诗人简介
9.盛唐诗人王之涣
10.诗人陆游介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