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描写嘉峪关的诗

描写嘉峪关的诗

2023-07-18 08:45: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描写嘉峪关的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描写嘉峪关的诗,欢迎阅读与借鉴!

描写嘉峪关的诗

篇1:描写嘉峪关的诗

关于描写嘉峪关的诗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一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一门关。

塞上 胡宿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

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一门关。

云沈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

闻山海古榆关,今日行经眼界宽;万顷洪涛观不尽,千寻绝壁渡应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一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明·陈棐《祁连山》)

七古·嘉峪关秋望

边塞暮雨催霜秋,黄花泼香竞野畴。

最是烽堠经世面,长烟落照立云头。

浪淘沙·嘉峪关

雪舞冻云低,变幻熊罴。飞檐重阁比天齐。铁马冰河闻柝斗,风掣旌旗。

叹赏一砖泥,远望安西。丝绸古道旅人稀。梦上昆仑寻隐士,再论禅机。

七绝·咏嘉峪关

关山南北共争雄,云压缭垣雪压峰。

黄昏宿燕归来晚,怨锁双扉鸣漠风。

古风·嘉峪关吟(二首)

秋登嘉峪关

天高云谈远

仰视古关隘

犹聆壮士面

俯拾残箭镞

顿觉体生寒

伊吾古天地

思绪怅茫然

茫茫戈壁缈缈天

遥想迁客泪不干

叹服先贤投笔志

驼铃声里夕阳圆

七律·咏嘉峪关

胡杨已老叶仍青,沙枣花开香满庭。

种柳千丛欺大漠,驰峰万里揖长城。

钢花更比春花艳,古月岂如今月明?

莫道河西焦苦地,楼台处处阻云行!

破阵子·游嘉峪关

万里长城西起,边陲锁钥雄浑。

悬壁纵伸山脉里,策马挥鞭第一墩。

轻蹄重辙痕。

战鼓咚咚又击,呐声阵阵欣闻。

天地静观奇布阵,铁马金戈气势存,

沙场壮士魂。

卜算子·嘉峪关

百丈伟雄关,

楼角悬星斗。

万里城垣远接天,

垣上飞云走。

秋夜月如钩,

风雪长相守。

昔日狼烟不再看,

牧笛东风柳。

篇2: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辛丑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65年以关名建市。

目录基本介绍建筑群体历史沿革防御体系收缩展开基本介绍

嘉峪关是长城的西端起点,坐标为东经98°17′、北纬39°47′,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现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建筑群体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截至,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防御体系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篇3:嘉峪关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距省会兰州776千米;西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因1958年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市是全国四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1965年建市,截止,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千米,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0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23万人,城市化率91%。

目录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人口收缩展开位置疆域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17′,北纬39°47′。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

行政区划

嘉峪关市是甘肃省的十二个地级市之一。 嘉峪关市历史上无郡县设置,是1958年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嘉峪关市下辖峪泉、文殊、新城三个镇。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撤销街道办事处,设立30个社区,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年日照3000.2小时。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优势矿产。 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是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 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采,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总储量为9800万吨。 邻近地区还有储量可观的芒销矿及可供开采的铬、锰、莹石、冰川石等矿藏。

水资源

讨赖河横穿嘉峪关市境内,年均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净储量7.32亿立方米,年补给量1.64亿立方米,常年允许开采量为1.11亿立方米,实际年开采量仅为0.46亿立方米,还有库容6400万立方米的大草滩水库作为工业用水的调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6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余25.2万立方米/日。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随着城市污水回用和节水措施的推广利用,完全可以满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用水。

人口

20末,全市常住人口2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3.38%,比重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5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62%。按年龄分,0-14岁人口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5.13%;15-64岁人口18.05万人,占总人口的77.03%;65岁及以上人口1.84万人,占总人口的7.84%。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2‰,人口死亡率为3.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9‰。 嘉峪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月1日零时,该市常住人口为231853人。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月1日零时的159566人相比,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72287人,增长了45.30%,年平均增长3.81%,较“五普”的3.67高出0.14个百分点。同时,这一速度远高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在全省常住人口呈现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嘉峪关市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0320户,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51883户,增长了54.81%,已经超过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58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88人减少0.30人,而且远低于全省3.49人和全国3.1人的家庭规模。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4160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4.73%,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7.89%下降了3.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8.16%和全国16.60%的平均水平。5-64岁人口的比重为77.61%,基本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持平,但是比全省高出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753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66%,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4.02个百分点,老龄人口的比重翻了一倍多。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980人,占人口比重为14.66%,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提高了8.29个百分点。换算一下,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6366人上升为14656人,接近全省平均水平7520人的两倍,远高于全国8930人的平均水平。文盲人口为2780人,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人,文盲率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00%降为1.20%,下降了1.80个百分点,远低于全省8.69%和全国4.08%的平均水平。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男女性别比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6.95下降为114.59,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远高于全省104.42和全国105.20的平均水平。 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7.82%,各少数民族占2.18%

篇4:描写嘉峪关的语句

描写嘉峪关的语句

我去过以秀丽著称的江南,那里的天总像晾不干的衣服,湿哒哒的教人难受;我去过以舒适闻名的四川,那里的天永远裹在一层轻幔中,太阳好几天不露面;我也去过盛产葡萄和美女的新疆,那里的天尽管也青也蓝,但被烘烘的热气蒸着烤着,让人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嘉峪关的天青天蓝,蓝得就象一块无瑕的翡翠,那样纯粹,那样明艳,你只要不经意看上一眼,就象猛饮了一杯佳酿,刹那间就醉倒在湛蓝的晴空下。不过,醉倒也不要紧,这里有柔柳婆裟,有杨槐遮阴,有玫瑰送香,那能让你在太阳下晒着呢?

来到嘉峪关,才真正体会到“雄浑”、“壮阔”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这里是真正的大漠戈壁,如果是下雪天,你就可以亲身领略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雄奇,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万里长城由此向东向南蜿蜒而去,背负着历史的沧桑,肩负起未来的希望。在天地交接的尽头,祁连山终年积雪,绵亘千里,恰如银龙飞舞,牵引着人们的目光。戈壁大漠,除了生命力极强的红柳之外,就是一些耐旱耐寒的骆驼草,一蓬一蓬的妆点着苍茫大地。这才叫天宽地阔,这才叫西北的大气。这种况味,在细雨江南是无法真正体味的。

这样的地孕育着这样的天,这样的天覆盖着这样的地,在天地之间活动的嘉峪关人更是雄壮豪迈。还记得1991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吗?酒钢一号高炉突然坍塌,那可是十几万钢城儿女的生命线啊!噩耗传来,举城痛哭。可是,顽强不屈的钢城儿女没有过多地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毅然肩负起重建的大任。一号高炉以最快的速度又重新矗立在倒塌的地方,睥睨着曾经发生过的灾难。,一场来势凶猛的非典逼近嘉峪关,十几万钢城儿女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同心协力,狙击非典,全市无一人感染此疫,有力地捍卫了雄关的尊严。这就是百折不挠的嘉峪关人,一群真正的西北汉子,敢干直面所有困难。

如今的嘉峪关,虽不说四季常青,但也鸟语花香。漫步在宽广整洁的街市,耳边是路人的欢声笑语,眼前是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到处是荫荫如盖的绿树,风中不时飘来淡淡的花香,怎不让人感觉恍若进入了世外桃源?清朝的一位诗人写道:“种得杨柳千万条,引得春风度玉关。”如今的嘉峪关,早已是春风骀荡,春色满园。

站在嘉峪关城楼上,望着苍茫的戈壁滩,望着空旷的草原,望着白皑皑的祁连山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雄居祁连山与黑山之间,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正是因为它浑厚的历史气息,造就了它悲壮,苍凉,神秘而又宏伟的美。而这种美,它有着一种强烈的感召,每走近一次,都会让你在历史与今朝之间,穿越厚重。

触摸关城。城门上斑驳的锈迹、门洞中低凹的石条,似乎都在向你诉说着当时明王朝割舍西域的无奈。每踏过一块青砖、每走过一个幽深的门洞,怀古的感觉就会愈发强烈,因为这里的每一方瓦、每一块砖、每一个门洞、每一座楼阁,甚至包括流动的空气,都仿佛有光阴的痕迹和味道,都有故事蕴含其中,好似我们轻轻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湿漉漉的历史一样。那些古香古色的楼阁上的红漆木柱、雕花木窗、彩绘屋顶、那些环绕的回廊、飞耸的檐翼……无不透着幽幽的古意。

登上城楼,那望不到边的大漠,苍茫的在祁连山的延绵不断中,伸展远去……在那些朔风裹着尘沙的咽呜声中,甚至能听到曾经寒夜刁斗、霜落铁衣、马鸣风萧萧的铿锵岁月,正穿越这厚重的城墙,从历史的扉页中走来。矗立在落日,余晖,白雪,尘烟中,嘉峪关就像一条腾飞的玉龙,傲啸着祁连山颠的云起月落、回眸着大明皇朝的兴起,追忆着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不堪岁月。浮云怀山,百峰披银,皑皑的白雪照着的似乎就是征人寂寞而疲惫的身影。苍茫的大地再充斥着战争的苍夷和民生的凋敝。嘉峪关,这个被大刀操练过的历史,有多少个民族在这里站立成峰峦,又有多少个民族在这里溃倒成了江河。那些在残阳里饮过血的沙石,见证了一个征伐的开始,也见证了一个盛世的开循。

斗落星移,当年的雄关古道,漫漫黄沙,斑斑血泪,多少忠魂铮骨、多少烽烟狼藉,已在岁月的磨蚀中不留痕迹。铅华洗尽,当今天这座严关高楼,矗立在丝绸古道边上,用文明,用现代,用发展,用和谐给长城这个举世瞩目的奇观续写新的篇章的时候,“酒泉西望玉门道,千山万碛皆白草”的苍凉已经不复存在。绵延的公路、铁路犹如缎带起舞在莽原,洒向沙漠瀚海,洒向帕米尔高原。

落日余晖,当我再一次眺望祁连雪山的时候,我知道,它的沧桑,它的宏伟,它的壮观,它的神秘,会一如既往的守望着这座古老的城楼。把它的`历史凝成泪,把它的今朝写成诗,把它的明朝绘成画……

嘉峪关外的停车场宽敞平坦,许多商家在这里设点兜售小东西,大多是一些旅游纪念品和一些假冒的文物。还有嘉峪关的特产和夜光杯,令我惊叹的是,竟然还有印刷精美的****女人画册摆在显要位置,真是大煞风景。我买了一顶牛仔帽,戴在头上,仿佛自己是一个独行的西域骑士。

走进雄峻的铁制闸门,迎面就是一个长长的坡道,不禁想起演义小说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描写,“一声炮响,城门大开,杀出一彪人马”,想来这个坡道就是为了增加兵马从城内冲杀出时的气势吧。走完坡道,我们就踏进了嘉峪关的关城。关城呈不规则四边形,除城门、城台、敌台、垛口等部位用青砖包砌外,其余部分皆由黄土层层夯筑而成,约有两丈多高。几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城墙早已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面上满布着深刻的皱纹,躯体上的创伤更是纵横斑驳,让人沉思。

坡道尽头处,右首就是长长的碑廊。从这些表面斑驳脱落,字迹模糊不清的古碑中,我们知道了嘉峪关初修、重修的经过,我们也知道了戍边将士们的功过赏罚,我们还知道了曾有无数的先人也曾和我们一样在此凭古吊今,直舒胸臆。“建筑是历史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只要嘉峪关还屹立在这里,它就不会缺少它应得的朝拜者!

我站在楼头,极目远瞩。顿时感觉自己是一个守城的士兵,身负保卫国家重任。其实,当年的敌人如今已是我们的民族兄弟了!南北城墙上中间建有敌楼,两敌楼的屋顶形式并不同。敌楼不是关押战俘的地方,而是暸望或休息之处。在敌楼上观望长城,若隐若现,有如游龙。南边长城好像要延伸到远方的祁连山。祁连山雪峰起伏,如一群奔驰的白马;而城下的一片戈壁纹丝不动,似乎大敌当前,静观其变。横穿戈壁的长城实际上是一片土墙——我们都疑惑,关城虽然坚不可摧,但跨过这片“土墙”何其容易!——不过据说嘉峪关段长城建好后,此处再无战事。足见长城的威力!阳光下,六合茫茫,天地苍苍,巍巍耸立着这一庞大的关城,本身就是一尊历史的风景。只觉得时光、岁月、历史,从那厚重古拙的城砖缝隙里丝丝地流淌,浸满我的全身,使我感到一阵阵惊悸。月光下,那蜿蟠绵延的长城,起伏跌宕,隐隐远去。那是龙的狂舞,还是电的长鞭?鞭打历史,横扫尘埃,激荡时空。文明化为碎片,岁月铸成悲伤。在狂舞中,掀天揭地之文,震星惊月之字,暴风雨般地倾注在荒原阔野。顽石凝铸痛苦,飞沙激扬愤怒,边草的枯荣化为历史的沧桑。在荒原上,在群山间,在无边无际的砂碛里,生与死都是一行悲怆的史诗……

从秦汉到宋明,在这茫茫西北风沙线上,三关傲勃苍野,巍然天地,耸立起一尊尊历史的大风景,展示着一代代王朝的胆略、气魄,也透出帝王们对于边患的怯懦、惶恐的复杂心态。他们的心境并不那么坦然和大度,当然也不能高枕无忧。长城、关楼、垛堞、烽燧,都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历史作用也越加黯然。朱明王朝是从那淫逸成性、二十六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一路衰败下去,至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然而已无回天之力了。他的几代爷们修筑加固的长城和关楼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吴三桂开关纳清,一代长辫子马蹄袖的王朝便从容分娩了。

篇5:描写嘉峪关的作文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

嘉峪关位于嘉峪山麓,始建于明洪武五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更是万里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祖国辽阔的`边疆是需要把守的,出了此城关便等于出了中原,而嘉峪关这座古老的城关就将西域与中原隔了开来,使中原免受敌兵的攻击。

来到城门前,一座挂着牌匾的塔楼变屹立在我眼前,“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在我眼前闪闪发光,两座用土墙沏成的高塔伫立在两旁,高大的土墙将他们连接在一起,一直往后延伸,一副易守难攻的布局,真是与林则徐说的那样“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啊!

嘉峪关主要分为里城墙和外城墙,里城墙里住着将军们,外城墙内是共老百姓们过关的。最让我新奇的要数明代重修的那段外城墙了。说古代人聪明那是肯定的,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 。他们还发明了斜坡,上城墙的路一边斜坡一边台阶,台阶供士兵使用,斜坡则供马匹和战车上城墙用,敌人攻上来也能推木头将其滚落,真是一举两得。爬上了高高的城墙,凉爽的微风迎面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往城里看,关中的设施一览无遗,训兵场,将军府,戏台与军营仿佛让我看到了古代人井井有条的生活。往城外望,茫茫的戈壁一眼望不到边,几株零星的骆驼草散落在沙滩上,不禁让我想到了嘉峪关的士兵拼死守卫边疆与敌人搏杀时的情景。

嘉峪关历经了战争的和岁月的侵蚀显得有点苍凉,但他曾经的辉煌和历史的意义,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沙漠中的雄关。

篇6:描写嘉峪关的诗词

关于描写嘉峪关的诗词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胡宿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

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

云沈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

闻山海古榆关,今日行经眼界宽;万顷洪涛观不尽,千寻绝壁渡应难。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明·陈棐《祁连山》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

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七古·嘉峪关秋望

边塞暮雨催霜秋,黄花泼香竞野畴。

最是烽堠经世面,长烟落照立云头。

浪淘沙·嘉峪关

雪舞冻云低,变幻熊罴。飞檐重阁比天齐。铁马冰河闻柝斗,风掣旌旗。

叹赏一砖泥,远望安西。丝绸古道旅人稀。梦上昆仑寻隐士,再论禅机。

七绝·咏嘉峪关

关山南北共争雄,云压缭垣雪压峰。

黄昏宿燕归来晚,怨锁双扉鸣漠风。

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清·史善长《进嘉峪关》

一纸将军令,重门六扇开。

当关资虎将,题壁费鸿裁。

篇7:描写嘉峪关的作文

今天我们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长城最西的嘉峪关。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与最东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它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的风景优美,有大片大片白茫茫的雪山、壮观雄伟的`长城、艳丽的庙宇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走在城墙上感受几百年前的点点滴滴。这里的石墙上,不像北京长城石砖上刻满人的名字。在嘉峪关也有一个唯美凄凉的传说,“击石鸣燕”:相传在嘉峪关内有一对恩爱的燕子,每日形影不离,一天傍晚燕子双双出去觅食,在一天傍晚城门将关闭时雌燕飞起来了,而雄燕却撞死在城墙上,为此十分悲痛发出"啾啾"声,不久去世。

来到这里不禁想到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等一些诗句,将边塞的历史记忆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好像响起了古代士兵为了保护国家、保护至亲而守护边疆,金戈铁马的嘶鸣声。我想,他们肯定抱着一腔热血与入侵者奋死而战。一次次将鲜血洒满城墙,一次次牺牲年轻的生命。可能他们的内心是伤痛的——这儿的酷暑严寒可以让一个人失去所有的斗志。但在心灵深处浮现出自己的父母、妻儿的样子,便有了力量,所以为了自己的家人,也要不顾一切地与来犯之敌奋战到底,绝不退缩。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相较于那些战士们,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勇于挑战自我,不能放弃。

我更坚定了自己。

【描写嘉峪关的诗】相关文章:

1.游嘉峪关作文400字

2.嘉峪关文物景区导游词

3.描写露珠的诗

4.描写黄金海岸的诗

5.描写古村落的诗

6.描写元宵节的诗

7.描写景物的诗

8.描写腾格里的诗

9.描写荷花的诗

10.描写野百合的诗

下载word文档
《描写嘉峪关的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